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闻过则喜与文过饰非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0 15:21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 10:5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i=s] 本帖最后由 王绍龙 于 2018-10-3 22:27 编辑 [/i]

    [size=5]闻过则喜与文过饰非[/size]

    中国书法,往深里说,是中华文明的菁华,往浅里说,就是用毛笔写汉字。作学问者,为研究学问而写字,书法就是记录学问的载体;求名利者,为追求名利而写字,书法就是追求名利的阶梯。作学问写字,长短不饰,以情自竭,字里行间洋溢着淡淡的书卷气;求名利写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字里行间充斥着浓浓的铜臭气。有学问的书法家明辨是非,闻过则喜,欢迎批评;求名利的书法家只重技巧,文过饰非,惧怕批评。
    《论语·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行止,如日月在天,有过,就象日月食甚,天下人知之;改过,就象日月复圆,天下人欢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改过,即是贤哲。历代书法大家,皆襟怀坦荡,不求不忮,视批评为药石,视规谏为师友。
    印坛巨擘,吴缶庐先生,对自己作品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图一[b]图片上不去[/b])是缶公为自治印“缶翁”所刻边款。款文:“二字神味浑穆自视颇得汉碑额遗意工部诗云七十老翁何所求予年政七十窃以翁称之”。“人日晓起又识右丞误刻工部缶。”此印缶公刻于癸丑正月初一,颇满意。初七晨发现“七十老翁何所求”乃右丞句,误为工部。即补刻“人日晓起又识右丞误刻工部缶”。真正有学问的人,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决不遮遮盖盖。书法》杂志2006·7·62页,林岫先生的《紫竹斋艺话》中有“若过庭当时性急……”其中“过庭”即书谱作者孙过庭。孙过庭公乃唐代书界先贤,不姓而只书“过庭”似不甚妥。笔者2006·11月下旬函告林先生,并附和诗几首。2006·12·2日晚,林先生即电话致意,并非常坦诚地谈论了一些对当前书法、诗歌方面的不同看法。由此可见,真有学问的书法家虚怀若谷,对读者的不同见解,总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图二)《书法》杂志2011·1期胡传海先生的文章(好山好水好笔好墨·五子雅集—天目行)。笔者对“五子”与“雅集”与胡先生有不同见解,2011·2·13日去信谈了自己的看法,2·18日胡先生即复函致意,亦显示出一个青年学者的胸襟。
    北宋著名哲学家濂溪公曾云:“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今天的“书法名家”,多数人只重技巧,不重学问,明知有过错,怕影响声誉,而不肯承认。殊不知讳疾忌医的“书法名家”,其学问修养永远也不会提高!
    中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皆是大学者,大文豪,只重书法技巧的“书法名家”,只能算是写字匠。写字匠要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就得在学问上下功夫。不要抄近道,请“名家”“权贵”用华丽的词藻把自己包装成精通篆、隶、楷、草的“大书家”,兼擅诗、画、印,的“大学者”。今天书坛,有些顶着院长、博导的“名家”、“大腕”,亦是只重书法技巧,不重道德文章的书法“技工”。书法技工“书法技巧”也就成了院长、博导招摇过市的“法宝”。靠这个“法宝”,就可以写不认识的文字、不知句读的文章、不合平仄的律诗、没有对仗的对联。靠这个“法宝”,就可以不学说文解字、不学音韵训诂,用白字、病句打遍天下!
    纵观今日名家、大腕的行文用字,语文水平多初小之上,在初中之下,其作品中白字、病句随处可见。其落款更是文笔粗俗,词不达意。似这等语文水平极低,又不虚心接收批评的名家、大腕,各级书协,比比皆是。中国书协副主席吴东民就是其中具有表性的一员。2011年,笔者在(《千字文》中的昃昊、姜姜、发发、云云及其它)一文中对吴东民副主席等《千字文》字帖中的白字作过详
    尽的点评,并指出产生白字的原因、避免白字的方法。详见(《书法》杂志2011年第5期第62页)。
    吴东民副主席位高权重,净听些拥戴恭维的话,无暇看山野草民的批评,如能抽点时间,读读拙文,这次发表作品,也就不会出现哪么多白字、病句和没有文化的款识。
    领导雇人抬轿,不能只看轿夫的头衔,也要考查一下轿夫的水平,谨防不知深浅的轿夫把领导抬到阴沟里去!2012年《书法》杂志第三期。北京“作协主席”刘恒主席在(《明道通变  执古驭今》——小议吴东民的书法)中,对吴东民主席“书法技巧”推崇备至:“吴东民在艺术上可谓造诣全面,诗、词、画、印皆有不俗的水平,其中犹以书画最为突出。即以书法论,更是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善……首先得益于吴东民在艺术形式敏锐的感觉和对技巧规律准确的理解。”文章中多次提及“技巧”。刘恒主席对吴东民“书法技巧”赞誉有加。对吴东民副主席的病句、白字,却一个也没有看出来。由此可见,刘恒主席的语文水平与吴东民副主席亦是旗鼓相当,只重“技巧”,不大识字的“名家”。
    历史上刘恒(公元前203—前157),是西汉孝文皇帝,在位23年。按中国传统,僭用远祖的名讳,属大不敬!山野草民叫刘恒,可能不知刘恒是汉代皇帝、刘氏远祖。网上查询,作者刘恒是北京作协主席,不是文盲,原名刘冠军,后改名刘恒,当属明知故犯,“以名惊人”!由此可见,刘恒主席在伦理方面,亦属一窍不通。
    做产品广告的名人,还要了解一下产品质量,以防连坐。撰文推荐书法,亦属“广告”,撰文者应知道书法用字的对错,要对掏钱买书的读者负责。受人钱财,替人宣传,无可厚非宣传失当,事与愿违!作协主席推荐的书协副主席行草《桃花源记》与行楷《将进酒》均有不少白字、病句。今罗列如下,供读者、收藏者参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1:30
  • 签到天数: 296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发表于 2018-10-3 20:03:47 | 只看该作者
    赏读王先生新作,值得一读,读后应深思,引以为鉴!为王先生点赞,问好!

    点评

    谢谢先生垂赏,佳节愉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3 22: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0 15:21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 22:28:47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57984&ptid=151678][color=#999999]黑牡丹 发表于 2018-10-3 20:03[/color][/url][/size]
    赏读王先生新作,值得一读,读后应深思,引以为鉴!为王先生点赞,问好![/quote]

    谢谢先生垂赏,佳节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4-4-19 04:45
  • 签到天数: 83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发表于 2018-11-13 08:40:04 | 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我己把你一篇文章选去2018年杂谈散文组参加比赛,你可以看到,谢谢平常对杂谈栏目支持与贡献。另外由于上次操作你一篇文章的加高亮标题失误,今天想删去标题,重塑加高亮,结果找不到文章,文章更定在,老师是否把那篇文章标题发给我1960一1980文章下面回复,题目文章好像是有(一印)两个字的那篇文章,我收到后重新把她输入标题当中加高亮,在一;如果有可能,能否发表关于毛笔字画,印章用法用笔知识,概括一下也可以,平常我们用时,只懂少许,看老师文章里描述,你的确对毛笔字用笔知识很深,很广,值学习、认识、重读。否?等你好文章。

    点评

    篆 刻 与 学 问 治印津津论笔刀,稍沾书画即风骚。 须知丁敬吴昌硕,诗赋词歌韵亦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书、画、印应是这绚丽多彩文化中的奇葩。诗言志,经天纬地,谏君谕民,诗为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3 09:37
    谢谢先生垂赏。顺致冬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13 09: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0 15:21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09:27:55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68918&ptid=151678][color=#999999]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8-11-13 08:40[/color][/url][/size]
    王老师我己把你一篇文章选去2018年杂谈散文组参加比赛,你可以看到,谢谢平常对杂谈栏目支持与贡献。 ...[/quote]

    谢谢先生垂赏。顺致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0 15:21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09:37:23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68918&ptid=151678][color=#999999]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8-11-13 08:40[/color][/url][/size]
    王老师我己把你一篇文章选去2018年杂谈散文组参加比赛,你可以看到,谢谢平常对杂谈栏目支持与贡献。 ...[/quote]

    篆  刻  与  学  问

    治印津津论笔刀,稍沾书画即风骚。
    须知丁敬吴昌硕,诗赋词歌韵亦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书、画、印应是这绚丽多彩文化中的奇葩。诗言志,经天纬地,谏君谕民,诗为首,理所当然。印招信,诏令文移,凭信书画,印殿后,恰如其分。然诗书画者不一定擅印,但治印者须知诗文,通书画、谙小学,由此可知,篆刻虽雕虫小技,须具有丰富的内涵。历代篆刻家,如文三桥,何雪渔,丁钝丁,邓顽伯,吴缶庐,齐白石……都是融诗文、书画、文字学于方寸的艺林巨擘。
    学治印者,须先认识篆字。篆字分大篆、小篆,秦以前称为大篆,秦以后称为小篆。中国的文字,源于上古图案符号、甲骨、钟鼎、碑碣、玺印、权币等先秦文字。汉和帝间,著名文字学家许叔重公集先秦造字之大成,用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法,按部首编纂成六书俱备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汉以后篆书的范本,学篆刻者要熟读细品,牢记于心,要会写会查,知转注假借、知简同繁异,然后,以《说文解字》为枢纽,上追卜辞金文,秦碑汉印,才能溯本求源,理清文字源流。
    学习治印者,须先写好篆字。写篆字要以《说文解字》为宗,先写小篆。写小篆要绵里裹针,如锥画沙。参考范本有:清代杨沂孙、吴大澂写的《说文解字》部首,近人王福庵写的《王福庵书说文部目》、邓散木写的《说文解字部首校释》。四公皆小学、篆书、治印之大家,四公的法帖,当为座右铭,时时看,天天临,领会其神韵,熟谙其五百六十个部首的来龙去脉。弄清小篆的组字规律。然后再写大篆。写大篆以钟鼎文为主,行笔要朴茂雄浑,力能扛鼎。参考范本有:《石鼓文》、《毛公鼎》、《散氏盘》、《秦刻石》等名拓;杨沂孙、吴昌硕等《石鼓文》临本。要由表及里,透过剥蚀求神韵,悉心揣摩,弄清钟鼎文上承卜辞、下启秦篆的枢纽关系。只有写好大、小二篆,治印时才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学习治印,要先临汉印,奠定根基。临汉印以白文为主,先临平实规范一路,认真摩刻,直至乱真。再临质朴一路,细心推敲,究其章法。后临有巧思一路,注重布局,求其神韵。临刻中,注意其离合盘错,屈伸揖让,巧拙轻重,疏密增减…… 领悟古人惨淡经营,匠心独运。临汉印经年,可上追周秦玺印,学其高古气息。下启宋元朱文,知其书印合璧。尔后,在历代印林中选取自己喜欢的印谱为范本。如喜欢传统,可继续致力汉印;喜欢清刚典雅,可学丁钝丁;喜欢婀娜多姿,可学邓顽伯;喜欢朴茂雄浑,可学缶庐公;喜欢恣肆老辣,可学白石公。认准—家,登堂入室,要谙其渊源。如学缶庐公,要知缶庐公诗书画印俱佳,所书石鼓文,遒劲凝重,气势磅礴;所绘丹青,融铸今古,博大精深。
    治印执刀主要有有两种,一种是手指执刀,五指齐力,如执毛笔,机动灵活,宜镌小章;一种是大把握刀,虎口朝上,如握蒜棰,雄健沉着,适刻大印。至于刀法,众说纷纭,不下几十种。常用刀法以单刀冲、单刀切、双刀冲、双刀切为主。大印亦有用一边冲一边切等刀法。前贤在一方印章中使用不同刀法,亦能见刀见笔,浑然天成,凡事不宜拘泥,师法先贤,以印章效果为主。
    学治印者,要旁通博采,荟萃诗歌之平仄粘对、书法之峻峭神逸、绘画之浓淡聚散、音乐之顿挫抑扬、舞蹈之云舒霞展、造化之山高水长……才能采天地精华,融古今学问,创作出雄浑高古、典雅隽永的篆刻作品。
    有志于跻身印林,在篆刻方面有所建树的青年,要注重学习传统文化。只有学好经史,才能看懂前贤的格言警句;只有学好文字学,才能知道文字的源流递变;只有学好古代汉语,才能弄清尊长师友的称谓。多读些前人诗词,领会其赋比兴、风雅颂;看些历代名画,领会其神与迹化、意趣天成。只有学好国学,融会中华文明,才有能成为真正的篆刻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22 15:05 , Processed in 0.0937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