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憬悟 于 2013-6-5 05:21 编辑
雨后的蜻蜓
骄阳似火的七月,钢精混凝土构造的城市小巷的贫民窟里,拥挤不堪,暑气深沉。昨日傍晚的一场暴雨,缓解了一点闷热的气氛。清晨,还是在小鸟的欢叫声中醒来。
晒台外面,粗壮的泡桐树高过了二楼的屋顶,伸展出去的树帽子搭上了西南半边的晒台,晒台在树荫下多了一块阴凉。两只鸟停在泡桐树枝上,对鸣着早晨的清凉。五六只麻雀,围着小狗贝贝的饭盆,上下跳跃,尽情的享受着小狗剩下的美餐。贝贝仰在晒台上斜眯着眼,富翁般的大度,观看着它们把碗里的饭粒全部点完。
雨后的蜻蜓,漫天的绕着房前屋后。仰躺在凉床上,看着飞翔、盘旋、悬停的蜻蜓,把我的思绪又带回到了孩童时代。
那时候的老宅房子都不高,一般的檐口只有不到五米的高度,都是老一辈时期的砖木结构的小二楼。房子不高,蜻蜓也盘旋的低,只要用一根细细的钓鱼用的小竹干在空中来回一个急速扫描,总能扫掉下来几只断翅折戟的蜻蜓。那是孩童时期的一种愉乐。印象当中那时的蜻蜓比现在的似乎要大一点。
现在砖木结构的老式小二楼消失了,取代的都是十米以上高度的混凝土的楼房了。
四十年前老宅家门前是块空地,有羽毛球场般大小,场地上每天聚集着鸟儿般的孩童,竹干打蜻蜓是周围孩子的必修课,男孩女孩都举着小竹竿,在比赛谁打的蜻蜓最多。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寸土寸金的大都市,空闲场地越来越少,都让建筑物占领了。居民百姓也从当初放在墙角的一块砖开始,发展到一个鸡窝,再从一个鸡窝扩展成一个小厨房,然后再由小厨房翻建成高大的住房。慢慢的、几代人的蚕食,再也没有孩子们打蜻蜓的空地了。
城市拥挤了,小巷深深了,长期在没有空间生活的人们心情也变成狭隘了。真的,房子变大了,蜻蜓变小了。
唧唧喳喳饱餐完了的小鸟高兴的飞走了,晒台上到处留下了斑斑点点的鸟粪,兰草花盆上,小狗窝的窝顶上,露天的餐桌上,都得打扫一遍,只有飞走了的蜻蜓留下一片空白清静的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