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纪实〕家宝的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11:36: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李兴书 于 2019-10-9 11:43 编辑

                                                   
                                                                                    家宝的故事
                                                                             
                                                                                           1
  1965年在甘肃永昌县的白家嘴子,冯俊国是祁连山地质队政治处主任。那年冬天,我家属来队探亲,我和老冯同住一座土堡子里,便认识了冯嫂。
1969年3月,中苏边境东段珍宝岛发生了两国冲突,随之我国西部边境形势也紧张起来。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甘肃西部一些企业单位开始了防御性的疏散、转移。酒泉地质三队转移到甘南合作,地质五队搬迁到陇南武都的两水。我和老冯也先后调到了甘川边境的白龙江畔,我们同在104信箱的两个单位工作。后来,随着单位的多次组撤、分合,最后我们又都到了酒泉地调队。在力学队他是队上的书记,温家宝是副队长。

  虽然冯嫂多年卧病在床,似乎连坐起来都非常困难。冯嫂说“除了腰脊椎,五脏没毛病。”她眼不花,耳不聋,底气足,声音刚强,慈祥和蔼、快人快语,她的记忆力极强。
2008年年初的雪灾,5月汶川的地震,每次见面,我们拉家常的话题都离不开抗震救灾和“家宝”。冯嫂把温总理称“家宝”。她说,第一次见面温家宝就叫冯嫂喊他家宝,这一叫就是十多年。冯嫂说,时间长了,“家宝”“家宝”的叫习惯了,感觉亲切、顺口,猛猛地叫“总理”觉得别扭。闲谝中老冯和冯嫂给我讲了许多家宝的故事。

  1970年力学队职工王德春去世后,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儿女来队,生活十分困难,有人建议她把两岁的儿子送人。温家宝知道后,极力劝阻,并主动提出以后在生活上给与帮助和照顾。此后,每到逢年过节,温家宝总不忘给王德春的家属寄钱款和衣物,一直照看到王德春的儿女长大成人、有了工作。王德春的女儿王有芹深情地说:“没有温叔叔的关照,就没有我的今天!”
老冯说,“1986年国庆节我路过北京,去看望温家宝。国家一些曲艺明星在全国政协礼堂作国庆演出,温家宝把单位分给他的唯一的一张入场券给了我。说我常年在野外,很少到北京,就让我去看演出。说他在北京,今后还有机会。我离开北京时,火车票难买,还是温家宝给我订的票。”

  冯嫂说,分开多年了,家宝还一直惦记着我的病,问医寄药,没少费心。有一次,我到北京看病,家宝得知后,就邀请我和老冯到他家做客。背过家宝,他的媳妇就向老冯和我“诉苦”“告状”。
当时根据温家宝的职务和级别,国家给配备一定数额的工作人员,但家宝态度坚决,坚持除了门口警卫,家中服务人员一个也不要;家庭事务,坚持自己动手。当时他两口都在上班,年迈的母亲一块生活,俩个孩子上学……吃饭都是凑合。

  老冯说,1993年秋,我路过北京,想看看温家宝。怕他工作忙不好意思打扰,就想先打一个电话。在打电话前,就如何称呼家宝,我还是动了一番脑子。当时温家宝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记。经过一番思量,电话刚一拨通,我就听出是家宝的声音,就叫了一声“温书记”,谁知家宝马上亲切地说:“冯书记,我是家宝,我是家宝。”没想到这麽多年了,总理还能一下子听出我的声音,热情得好像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样。事情虽小,说来简单,看似家宝客气,其实这是温总理一贯平等待人的风格。

  温家宝在酒泉工作时,在车间捡了半块砂轮用来磨菜刀,临调走时他把用了多年的一口小菜坛子和那半块砂轮也舍不得丢掉,把这两样东西送给了冯嫂。队上木工王殿修当年曾给温家宝做过一个带抽屉的小木柜,至今温家宝在北京还用着。说着,冯嫂让老冯把那半块砂轮和小菜坛子取出来让我看。

  一提起家宝,冯嫂就来了精神,如数家珍,一件一件,时间地点,说的头头是道。上了年纪,眼睛麻了,她平时是听电视,听新闻。特别是在08年的汶川地震中,温总理第一时间到达灾区,爬山涉水,泥里来,水里去,日以继夜,连续奋战指挥抗震救灾72小时。冯嫂说,家宝的实干精神感动的不仅是在灾区人民,也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汶川地震、温总理的行踪时刻牵动着冯嫂的心。她说:咱们地质队出了个平民总理,是咱地质队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咱们国家的荣耀。他官当大了,地位变了,但他吃苦耐劳、办事认真、关心他人、体贴民众,没有架子,待人随和的作风没有变;他的步伐坚定,他的手势有力,他的目光深邃,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人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信念、意志和力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11:4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兴书 于 2019-10-9 11:49 编辑


温家宝1974年7月在肃南红山林场留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10:10:17 | 只看该作者
                  
                                                                           2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
……
1968年2月,怀着满腔热血和希望,在《勘探队员之歌》雄壮、嘹亮的歌声中,温家宝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甘肃从事地质工作。
1968年是“文化大革命”最高癫狂时期。“红色风暴”席卷全国,夺权斗争如火如荼。“革命委员会”纷纷建立,“祖国山河一片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质部,最受工人尊敬的瘸子部长、一位在枪林弹雨中拼死革命40年,被毛泽东亲自将“何坤”改名“何长工”的地质部副部长、被以“反党反社会主义”点了名,遭到无休止的批斗,地质部处于群龙无首的半瘫痪状态
与全国形势相比,甘肃地质部门折腾的不算厉害。由于工作性质和环境的特殊,远离城市、脱离社会、消息闭塞,相对而言,政治传染病较小。职工始终坚持“抓革命、促生产”,野外找矿的本职工作没有中断过。
“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甘肃地矿局的职工没有辜负“和平时期游击队员”的光荣使命。战风沙、斗酷暑,克服种种困难,找出了白银的铜矿、金昌的镍矿、镜铁山的铁矿。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开始,温家宝被分配到酒泉区测二队五分队当技术员。区测二队是1965年2月由黑龙江、宁夏地质局调到甘肃支援三线建设的273名职工组建起来的。(黑龙江184人、宁夏78人)温家宝所在的分队主要从事的是1:20万祁连山、高台、平川三幅区域地质测量调查,填出地质图,供找矿使用。测量填图是地质找矿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流动性最大、搬迁最勤、跑的路最多、吃的苦最大的工作。有时为赶工作进度,牦牛、骆驼物资驮运不上,他们就露宿荒野,三块石头支个灶,铁锨头子当平锅,烙饼过生活。
祁连山幅位于祁连山主峰,平均海拔3500以上。4200米以上是常年积雪和现代冰川,最高山峰达5547米,一年四季大雪纷飞,夏天仍是白雪皑皑,银光闪闪。这里山高谷深坡度大,交通极其困难,生活物资全靠骡马、牦牛驮运。有时一天几次脱了裤子过河,冷水刺骨,冻的人浑身发抖,稍不小心,还将被激流卷走。郑州地质学校毕业的王耀宗,就是在祁连山河谷中被洪水冲走而牺牲的。
1970年6月,温家宝小组一行9人在青海小龙口填制祁连山幅时,天连降大雨,山洪暴发,帐篷前堤坝不断被洪水冲刷垮塌。直径一米大的石头也被洪水卷走,河水掀起滚滚巨浪,在山谷中咆哮,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数十米宽的阶地转眼就被洪水冲垮了一半,河面还在不断加宽。帐篷后面的山坡,土壤里的水分饱和,泥石流开始松动下滑。对帐篷、物资和人员的生命形成了前后夹击。水势越涨越高,冲刷越来越快,地面越来越窄,情况越来越危险,严重威胁着国家财产和人员生命的安全。在这危急时刻,温家宝虽然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但他沉着冷静、毫无惧色、积极协助组长工作,稳定大家的情绪。加强团结,相互关照,和大家一块积极防洪排险。他们连续奋战了三天两夜,经过三次转移,终于安全地将人员和物资搬迁到安全地带。

高台幅,平川幅位于合黎山与龙首山的结合部。北边就是巴丹吉林沙漠,海拔在1500米以上,属于高原中的低山丘陵区。这里雨量少,风沙多,气候干燥。三伏天沙漠地面的气温达40度以上。这里人们吃的泉水多为苦水、臭水,人吃了以后会引起便秘、胃胀、腹泻。但地质队员只能靠这种苦水、臭水生活。这里虽然地势低缓,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以骆驼运输为主。

说起酒泉的沙尘暴,人们谈虎色变,那可不是“狼来了”吓唬小孩子睡觉。当地人说,“河西走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有的说:早上刮起的风叫公风,早上起,天黑停;天黑时起的风叫母风,风势强、风力大、来的凶,刮三天三夜才能停。最可怕的当数“黑风”----强沙尘暴。它风劲大,破坏力强,飞沙走石、蔽云遮日、天昏地暗,天空一团漆黑。1985的5月,南金山工区遭受“黑风”袭击,风力持续了40个小时。四号机钻塔被大风掀翻,五号机钻塔顺时针扭了大半圈,变成了麻花型,蹲的坐了下来。
1979年4月10日,在罗布泊M1545、M1033及狼娃山等工区遭受强沙尘暴袭击。16台钻机被迫停钻,数十名职工被沙尘暴卷走,21岁的职工张铭辉被大风卷到60公里以外冻死。职工郑少太、郭尚俭被冻成终身残疾,失去了工作能力。
〔温家宝1979年4月11日笔记:4月10日下午五时骤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地昏暗。第二地质队五人迷路,一人丧命,一人至今下落不明;五十四次列车出轨翻车。〕
〔4月10日我和戴君贤去罗布泊M1033,得先从玉门镇乘火车到红柳河。因54次翻车,铁路停运,当夜风雪交加,我两被困苏勒河车站,第二天又返回玉门镇改成汽车。〕

1971年秋,在填平川幅时,一天下午小组的同志刚分散工作,沙尘暴就突然袭来,像一堵黑墙向头顶压来。说时迟那时快,温家宝急忙用地质锤敲打水壶,大声呼喊报警,把全组的人招呼到一起,相互挽着胳膊,围蹲到骆驼身旁,大家才躲过一劫。
1971年国庆节前夕,分队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榆树沟站点工作,分队派出唯一的一台解放卡车到酒泉进购生活物资,计划三、四天就可以返回。可一个星期过去了,还不见汽车的踪影。那时,没有通讯工具,无法与队上联系,分队30多个人眼看菜断粮绝,人人心里非常着急
经过商议,分队决定派两名同志步行出山求救,路上可以相互照应。温家宝主动报名请求出山。工区离最近的居民点——临泽县的板桥乡有50多公里,一半是起伏的花岗岩山路,一半是走一步退半步的沙窝子路。50公里得走十多个小时,没有体力、没有勇气和胆量是完不成任务的。
第二天一大早,温家宝和组长马海山一块上了路。他们头顶炎炎烈日,脚踩滚烫沙石,汗流浃背,口渴的像着了火,谁也不敢坐下来休息,生怕天黑了走不出去。登山鞋走路不方便,高一脚,低一脚,扭来扭去,两个人的脚都磨起了血泡……他们终于找回了汽车,运回粮菜,完成了任务。

温家宝在酒泉地质队工作了12年,他一贯工作严谨、吃苦耐劳、踏实细心,他善于动脑子分析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坦诚的与人交流。虽然他参加地质工作时间不长,由于勤奋好学,善于从众多复杂的地质现象中归纳推理、找出地质构造特征,因而业务能力提高的很快,半年后就能独立完成生产任务。
1972年3月温家宝被提升为矿产组组长。祁连山幅1:20万区调图,经数十人历时八年的不懈奋战——1974年终于完成。该图下册的文字说明是温家宝亲自编写的,这是一份既有质量又有分量的矿产报告。该幅矿产地达10多处,涉及30余个矿种。在编写报告中,温家宝敢于打破区域地质调查的框框,根据自己的思路编写,为以后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的编写创出了一条新路,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0 10:2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兴书 于 2019-10-10 10:24 编辑


1979年6月力学队党委委员合影〔左2〕温家宝,〔中〕冯俊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5#
    发表于 2019-10-10 20:45:4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李老师的纪实新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都记述得非常详细。让我们看到了温家宝总理吃苦耐劳,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勤俭简朴关心群众的人格魅力。欣赏,推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0:09:12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9-10-10 20:45
    欣赏李老师的纪实新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都记述得非常详细。让我们看到了温家宝总理吃苦耐劳,严谨细 ...

    问好,谢谢赏帖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0:11: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兴书 于 2019-10-13 10:19 编辑

                                                 
                                                                              3
      温家宝总理曾对一些老同志说,在酒泉地质队工作的十多年里,虽然条件非常艰苦,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但对他来说,是人生一笔极宝贵的精神财富,使他深知人生的艰辛。这些精神财富坚定了他人生的信念,使他才不畏艰险、勇于攀登。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地质部上下流传着三段经典的顺口溜,是对当年地质队员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姑娘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
    有朝一日回家转,抱回一堆烂衣裳。

      地质部、地质部,前边露大腿,后边露屁股。

      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
      走到跟前一细看,原来是个勘探的。

    当年温家宝总理就是选择了这样的事业。他在酒泉的十多年里,在下河清农场〔队上的五七农场〕当过炊事员,淘菜、洗碗、添煤、做饭;他也曾到丰乐乡二坝大队〔农村锻炼,接受再教育〕修水渠、背石头、跟骆驼车,装卸肥料;收割胡麻、摊场、扬场;在社员家轮流吃派饭,顿顿苞谷面、小米饭、土豆炖南瓜。闲下来就裹着羊皮袄坐在土炕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学习。
    在地质队他从基层的地质员做起,在1:20万填图测量中,戈壁沙漠洒有他的汗水,祁连山上留有他的足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0:2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兴书 于 2019-10-13 10:27 编辑


    温家宝当年在酒泉丰乐乡二坝大队住的房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0:2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兴书 于 2019-10-13 10:39 编辑


      1978年12月,在酒泉力学队发生了一件叫职工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提级增资中,温家宝要把队上给他的提级指标让给野外的老职工,被职工传为佳话。
    那些年,与全国相比,地质部门的工资还算比较高的。但要想买一块120元的上海牌手表、或一辆153元的飞鸽牌自行车,没有两三年的勒紧裤腰带的积攒是办不到的。职工的日子都过得比较艰难,能提上一级工资,增加上十块八块钱,是广大职工朝思梦想、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1978年12月,当时力学队在册职工人数为427人(其中工人:147名,行政人员63名,技术干部217名)百分之80的职工工龄都在15年以上。有的人自参加工作定级后就再也没有动过;有的近20年工龄的工人还是个2级工,工资标准为57•30元。温家宝虽然是个双职工,但他还有两个孩子,他大学毕业也是个技术13级,拿的是69元的工资。
      那年,根据上级的政策,要给百分之40的职工增加一级工资,虽然提级面大,增资额也仅8元左右,但按照比例,力学队仍有256名职工沾不上边,盼了半辈子的提级增资又到猴年马月。
      在队上,温家宝因工作突出,在当时的提级会议上,大家都赞成给温家宝提一级工资。但温家宝多次找到当时力学队的党委书记冯俊国同志,坚决要求把这个指标让给那些奋斗在野外生产一线的老职工。冯俊国说,1976年上级给队上安排百分之二的提级增资名额中,队上就决定给温家宝一个指标,但他坚决不要。当时考虑队上确实是指标太少,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没想到这次温家宝又第二次提出让级请求,叫人着实意想不到。

      温家宝同志一贯严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给力学队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他敢于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谦虚谨慎。1974年9月在力学队补充青年干部中被选中,调到政治处当干事。1976年队上想提拔他当政治处主任,但当时文革派性还没有被彻底根除,一派提出,另一派就极力反对,方显“左派”的立场精神来。这就在队上人员编制时把温家宝编成了“政治处负责人”。

      在落实党的政策,平凡冤假错案中,温家宝在“政治处负责人”的岗位上,认真执行中央政策,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审查每一个案件。
    1968年力学队在清理阶级队伍中,因“河西特嫌”人为造假案,队上有20名职工被打成“特嫌”(酒泉地质队共有98人被打成反革命“特嫌”)。14名职工被关押;薛文斌、达赖(蒙古族)两名职工被迫害致死;职工涂强被关押长达425天,致成伤残。
      多少人的政治生命,放在温家宝的肩上,多少双期盼目光投在温家宝的身上,温家宝自知肩上担子的分量。
      一大摞一大摞的案卷,他一页一页的翻阅,仔细地审查。白天在办公室看案卷,晚上回家整理材料,起草平反报告,做到有错必纠,纠必彻底,不留尾巴,件件落实到实处,无一疏漏。
      他起草的关于《河西反革命特嫌冤案平反报告》既得到当时两大派群众的一致拥护,又使致死、致残、致伤的受害者得到平反昭雪,受害者及家属终于出了一口长气。

      尊重领导、平易近人、体恤百姓疾苦,是温家宝一贯的思想作风。他生活朴素,不讲条件,一切立足于工作,吃、住、行力求简单。他关心群众,尊重群众,在酒泉留下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1980年初,他到兰州报到,出任甘肃省地质局地矿处副处长。最初,局里还没有给他安排好合适的房子,办公室兼宿舍,合二为一,办公带住宿。
    这时,原力学队老职工王殿修女儿受伤到兰州就医,当时王师傅经济状况不好,生活比较困难,温家宝是知根知底的。温家宝得知王师傅是带女儿上兰州看病的,就执意要王师傅和他一起吃住,不要去招待所。这样,就可以省一点钱给孩子看病。在温家宝诚恳执意的挽留下,王殿修就和温家宝挤的吃住在他的办公室。

      人哪,都是娘生父母养的,无论贫富贵贱,都是超脱不了人骨凡胎。上了几岁年纪,总难免对往事殷殷怀旧。温家宝总理也不例外。
      在酒泉城东的兴民路东段有一片破败待拆的平房,墙体是砖柱土坯砌成的,屋面是用泥土覆盖压实的,当年也算得上比较好的房子。虽然四周挂有封檐板,但也阻挡不住风雨沧桑和而今的简陋、寒酸。这里就是当年温家宝总理住过的水文队家属院。
       2002年9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视察甘肃期间,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时间到酒泉地质队看望以前工作过的老同志和在职职工。他深情地说:“多年来我一直想看大家,有你们在,总是有所牵挂。一到酒泉,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尽快来看你们,找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和办公地点。”

      当日下午4点,酒泉城里和往日一样人来车往,各行其事,自由行走。没见到警灯闪烁警笛长鸣耀武扬威的开道,也没见官员陪同——前呼后拥、赫显、森严壮观的场面。出乎当地官员前一日的猜测——在平静中,温家宝和他的秘书、警卫员一起,走一路、问一路,寻找着他住过多年的水文队大院。
    (前一日晚上,当地政府就温总理到酒泉将要去的地方,召集有关人员作了猜测和安排。)
    (如有大的官员经过,酒泉也是会有警车鸣笛开道,要实行交通管制,警员把守,限制公民走动的)

      他们沿着小胡同慢慢地走了很久,找到了他原来的住处。温总理站在他住过的地方,望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小院,追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寻找着当年的梦幻和生活的影子……
      警卫员看到温总理深情的目光,马上过来对总理说:“我给您照张相吧。”
      正在这个时候,房东女主人看到有陌生人要在自己门前照相,由于房子破旧,出于政治警觉,她马上走了过来阻止。
      “这是我的房子,不能照!”

      这一叫,好像把梦中的温总理叫醒。他急忙连声回应:
      “好、好、好;尊重、尊重!”

      他马上叫警卫员停止拍照,收起了相机。〔一张相片也没照〕

      温总理真诚友善的回答,和蔼可亲的交谈,与房东轻松地拉起家常,拉近了共和国总理与人民的距离。
    最后,房东女主人还“面相”温总理“你像个市长!”

      没照成一张相,对家宝来说也许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他的一句“尊重”道出了总理率先垂范和情怀:道出了他对人格、情感的尊重。尊重民情民意也是尊重相互人格的尊严,使我们看到了温家宝总理人性的光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0:49:53 | 只看该作者

    温家宝总理当年在兴民路住的家属院,院门锁着。10月12日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1:0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兴书 于 2019-10-13 11:03 编辑


    房子已成危房,院内杂草丛生。温总理住门口有椿树的那间。
    院门锁着,我从门缝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3 11:10:42 | 只看该作者
                 4
    温家宝在酒泉地质队的小简历:
    1: 1968年2月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分配到酒泉区测二队工作;
    2: 1968年9月下放到酒泉市丰乐乡二坝大队劳动锻炼;
    3: 1972年3月被区测队提升为地质矿产组组长;
    4: 1974年9月调到政治处任干事;
    5: 1976年被任命为力学队政治处负责人;
    6: 1978年5月30日被甘肃省地矿局批复为力学队党委委员;
    7: 1978年12月6日被任命为力学队副队长;
    8: 1978年被评为“甘肃省地质局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和“先进科技工作者”;
    9: 1979年9月29日调任甘肃省地矿局地矿处副处长;
    10: 1980年3月离开酒泉到兰州报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3#
    发表于 2019-10-17 08:46:19 | 只看该作者
    记述描写地非常详细,时间,地点清清楚楚,总理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令人感动。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总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21 09:3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4#
    发表于 2019-10-18 09:40:28 | 只看该作者
    温家宝确实是个好同志。请问,当时温家宝是在你们那里挂职劳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21 09:3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15#
    发表于 2019-10-18 09:42:58 | 只看该作者
    照他的履历来看,升的够快的啊。人才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10:33:05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9-10-17 08:46
    记述描写地非常详细,时间,地点清清楚楚,总理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令人感动。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总理。

    贫民总理!

    点评

    期待您精彩继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19 07: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10:34:19 | 只看该作者
    yitiao 发表于 2019-10-18 09:40
    温家宝确实是个好同志。请问,当时温家宝是在你们那里挂职劳动吗?

    本对职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10:41:21 | 只看该作者
    温家宝没架子,平易近人,老职工一直叫他“家宝”或“小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19#
    发表于 2019-10-19 07:38:21 | 只看该作者

    期待您精彩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30 01:45 , Processed in 0.16272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