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2021、3、31-4、29“蜕心堂作画适时手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30 10:04: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2021、3、31-4、29“蜕心堂作画适时手记”:

江南达者 童山雷




1、《夕阳下 雪峰璀璨若皇冠·忆昔滇游得境》。所写为十二年前与女儿一起首次游滇,途中所见一曰“皇冠”之雪山,此前亦尝以之入画,且也并无甚大不是处,唯觉韵味稍欠,今乃着意另以浓墨重彩再为。其幽粲夕照下赤霞弥漫天际、烟霭并经幡迎风飘飞、峰岭残雪稀微、麓林云物凡迎光处尽在残照间煜煜生辉,如此这般景象,已然呈显于楮幅,沉郁壮丽之概毋须细表。得来之日也,亦属吾人此轮“墅院蛰居”结束时且恰逢之一俗生值得忆念之日子(女儿本命年生辰),其不亦有意乎。2、《高滩岩》。此却为幼年依稀残忆也。其境除这巴渝城郊之地溪流间所形成的一道落瀑外,别的固已属“想当然”耳。但那几个小小点景人儿所示情状,则实称发于心海底层之嗟感。当时彼地一带,散居三二户吾辈外祖家老亲,彼此偶或往来,其年龄与吾兄弟二人相近、辈份称谓却尊为表舅者,每带领吾兄与吾,漫步溪谷冈岭间,随行将些山花野卉、树果草莓、鱼鸟虫豸甚的,稍带炫耀意味地对吾兄弟作着介绍,那真个是羡煞这兄弟俩也……惜乎斯境不永,后来社会生活中一些莫名其妙之事此起彼伏,众亲们在内中各各自顾无暇,于是渐渐这事亦便仅只成为此心深处某种饶有兴味的回忆了。此借绝无情节可言、本身亦属大笔刷扫之画,附将此事道出,也算为这作画手记,增添些许俗生情调罢。3、《于庄·南麓遗迹也》。似这等至今真实存在于重庆南山的一处历史景点(于右任旧居),倘亦以“真实感觉”描绘,自是毫无意味了,大抵会弄得象是今之艺术院校人士写生画作样的。故尔此作另以所谓“曲笔”手法,予以表达。一切明确臧否之意,亦尽行不取,唯撷以数般可视云物,辅之以沉静意态,从容写出。幅中一派水域,锁之以白雾,隔岸隐约可见烟云间淡淡紫赤光焰笼罩;近前这厢,虽青湿杳暗,亦复微映其光,并有碎细红点有如梅林般,挟借远方色感,星星点点散布或曰浸淫于是。而其余屋舍,麓崖,道路,山塔,幽幽地悉出以朴拙劲健乃至扭动之笔意,尤其极近之角隅处乱树欹斜倒伏,却有枝芽突突生发,与那面朝彼岸的“雀儿石”,相映成趣。个中意味,即便达某本人,似也难以说清,简述数语,聊示其境。4、《夕阳坠岭照吾归》。昔尝以“夕阳在岭照吾归”为题作格局基本相同之画,今为求更为涵浑之境,特又以这毛边纸为之,且题目稍改一字。既借纸色得此尤见沉厚苍凉之意,固毋论矣。而主观表达上,亦重其整体之势,挥洒自如,收放有度,饱满构图内,平凡中以得奇险诡异,殊称达成预计之感。另,虽总以此纸写暝暮景色,仍存心每帧必有独特之处;斯作也,自觉乃以夕光暮霭与隐约霾雾“无缝对接”之视象感取胜,将俗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感受尽行揭示出。古来文人画普遍重意轻技,师匠之作重技而相对乏味;吾之为艺理念,久曰“尤重技亦精良之士夫画”,却又兼顾当世实存感觉并坚拒“画谱中来、画谱中去”且一以贯之身体力行。此其亦算是未违初衷欤?5、《夜行船》。己词意画,原长题此略。写暝暮星空之下,曲江一段,沱湾处丹枫渡口,山环水萦,鱼浮雁飞,舟艇或泊或行,泊船之地归客登舟,顺流而行船头之上,一子独坐观星,如此这般寂静幽远且觉文野气息并存之场景。子逍遥自得亦或心有感怀,兹休论了。唯画面平实而又结构有序,相对复杂之穿插关系,于宁静之境中,却又见其律动,甚至隐觉清朗神奇。吾今画作也,焉囿于一成不变之套路,俱因题而为,随心所向,任意发挥。但又岂只一味信马由缰无边无际驰骋,则亦可沉心静气作此物象尽具、足以令人觉着可居可游之“正宗山水画图”。6、《醉吟商小品》。同为己词意画作,且同写江景,斯较之于前画,感觉何啻天渊之别。是足可为前文证矣。其词为小令,全文入题,曰:“把酒倚归舟,慢品俗生滋味。万山东逝。岂解吾心意:默念家中妻女,因兹亦喜。”原词并有小序,殊可揭示画意,不妨以借:“吾生中岁每因生计劳顿。盖所处工作单位效益颇恶,遂每常涉足他事,以贴家用。凡得彩,休论多寡,终令合家庆幸。一次,赴沿江某县事毕西还,凛冽寒风中,独酌于火轮之尾,乃感斯境。”画中白雾横江、山岸萧索、峡滩浅窄却又船行迅疾、浪花飞湍之境,大笔略写,一挥何其得意。而画中拎瓶小酌之吾,与放眼所观水面轻翔那一大一小两鸥之对应关系,对于表达题旨,似亦属贴切。犹清楚记得,吾当时身着一红蓝花格相间之厚棉绒衬衣与牛仔裤;手中所拎之酒,为今世多用于俗众清明节祭奠先辈的二两装“小绵竹”;而衣兜内严严实实揣着的那一点儿可使妻女“因兹亦喜”的“所得”,数额就真不好意思提及了(“不当人子,不当人子!”呵呵)。毕竟这便是被现实人生逼下商海的文士艺者的真切写照啊……另,当年(其实并非事境同发之时,亦属后来年辰)选用这词牌填写,还真个也就是在那五字中反复品咂出了滋味儿。这人一生浮沉,端是感悟良多呀,近期看似常于墅院中闲咏风花雪月或独玩适然意味者,又安得代表吾人全部?种种俗生琐屑,既已在即将陆续发布的《画中游附记·西画部分(后期)》中一一详尽描述,此当然无须再行赘言了。7、《荔子丹·馨忆丁亥暑月岭南探女》。己词意画作,写昔年实历之事,既已见画中原词题款,不论。当初归来后,曾有相类之画实纪其大约景象;今则进一步着重渲染气氛,并将吾一家三口背影直接写入画中,结合那“月下燕晗山隐在海云间”、周遭“馥郁瑰丛”依稀点缀、这人本身亦是“谆谆重嘱寓闲言”,尤将辽远海岸线上作出一片微茫却又晶粲之灯光以示之地域特征,乃综合得来一种温存、旷阔、清朗且几近神奇之意象。能于今世南方海滨“商业前沿地带”一隅,纯粹世俗生活中,发掘出如此这般画意,也算是颇费经营。8、《云光远耀飞来石》 9、《西峡回望云雾迷》。兹同作两帧数年前游黄山得来之境,亦殊觉可同记之。盖因两画当时皆于中等纸张上画败,故今特选择品质迥异之纸而为(前者乃优质红星宣纸,后者乃低廉之夹江纸,其价格差距约为10:1),以“测试”材质与技艺孰者于画作本身作用更甚。自然此亦必须考虑“因材施艺”,以“找准手上感觉”。作画过程中体会颇深:好纸上画,隐隐尚存“偶出效果”之希冀;而孬纸上画,则杜绝一切侥幸心理,纯粹以“实打实功夫”待之。画成,视象之别,自是一目了然,却真个又非干其画品之高低,确为风味之异耳。对此,吾今更不作一辞描述,以任后来者信意观玩判识。(尝思:对这黄山,摄影师求美,首在于特定光照条件下之自然形质;而吾山水画者求美,则首在领悟造化构形规律乃自出机杼挥洒“心象”,——或竟至于衰减具象之形而抽取其内在节奏、韵律等关系,并借笔墨水色在画纸上的“综合发力”,另成一翻叩击人心之“视象感”)10、《南洋清夏,山岛耸峙,海云骤起·游印尼林贾尼火山得来也》。再度以数年前临老之身登此域外有名荒险之山所得印象为题,兼借此前之作既已提供之思路而为。进一步写足其“阴山阳海”气氛比照、明艳斜阳下水天浩茫且是风云变幻并似有骤雨隐掠遥远海空,如此这般雄阔壮丽自然景象。而处于画之一隅的几个小小点景人物,亦在增添画面生动感与人文性之外,得以加强山体之巍峨气势。自感画中氛围表达尤其拿捏到位,通幅之视象感觉,堪称逼人眼目。虽仅纯以浓淡干湿之墨及少许鲜灰不一色彩随意混合而为,却似乎与油画表现效果,约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处。11、《一朝岭绿春深后,憾对残红作地衣》。取己“乡间杂诗·远年怀想”一句,以抒困苦中之艺文士子,对于自然界季节递嬗、春光老去而莫可挽留,这等发于柔软心灵感叹之情味。有伤岁月流逝之心,这人或亦临老益盛罢。从前亦有同题之作,感觉本身也甚具优长;唯画中对“落红”与“新绿”之刻画,稍嫌模糊了些,故尔今作一并补足。兼也比对上文“南洋山海风光”之雄强刚健且气势无涯,此作另由阴柔舒缓隽永绵长一路生发画意,可谓反差十分明显。然其终皆为达某之“亲子”也,其血脉神采,又焉得有类他人?12、《南来骤雨过湘东·昔江南行得境》。当日亦得画,觉有味而稍嫌不够且画幅题款微玷,故兹再写,将原题“风雨”改作“骤雨”,不唯感觉更合情境,其整体亦益发趣味横生。似这等寻常丘陵、乡野及农家生活景象入画,全在于若不经意间,以满含怀情致的笔墨水色,细加渲染特定状态下之云物形貌,以求一种精微隽永之表达效果。吾作画之际也,但觉置身清润鸿蒙氤氲之内,漫目风掠雨丝,大化流动之下,溪冈田畴、滩湾竹树及星散农舍,悉以澹然色墨逐一显现。在此或清晰、或朦胧之视象中,甚至充耳亦闻簌簌风雨之声焉。而“画眼”之处,那吆赶着耕牛过桥归家的农夫,恐也是感觉这一时风雨太骤,因此不妨暂且歇上它一会罢?撷常生情景作画题咏,固吾恒久为艺之愿矣;其韵趣之悠远与心志之乐甚,倒不知几人识得。13、《东游归去 但觉家山扑面来》。仍以当时江南行纪实画作而为。其自是车窗口一掠而过所得视象,唯将晴明之境改作阴晴不定、细雨蒙霏之感,以强化画中意趣。那约略可见之弥天微茫风雨,内中却又隐透明霁之色;淡泊则又甚觉温润淳和之氛围,绵长幽远,可意会而实难言传。昔抱石公以下江人士,激赞我巴渝之地山水,甚至将其滞留于此之数年经历,看作一己画艺生涯之转折点。吾祖籍固远在北溟也,然以社会历史原因,自幼生长于这巴山蜀水间,乃至中年之前,并未感知北方山水。由此将这视作故乡,稍稍远辞一段,即近魂牵梦萦,是以如何不欲倾情竭意,把这向来既已品透玩深之感觉,尽行付诸楮幅。驻笔之际,反观于是,心犹怦怦然;但不知他人见此,多少亦存类似之感否。14、《一栈临空 跨越断崖俯黑山·旧游得境》。亦重写曾作之画。紧扣实地主要物象,乃于“黑”字上着重致力。此自然非敢为一派死墨涂刷也,处处注意其浓淡及“留白”所综合形成之层次感,并显示笔触那刀劈斧斫与尖刃划刮般之视象。彩色在此自是已退居次要地位;然而犹布之以简单鲜明对比,从而似另得意趣。作成,感觉殊能再现当时炎天之下林泉岩路茫然森黑却又遍野光斑闪耀之记忆。兹“多黑”且是厚重之画风,固然承袭宾虹、可染传统,吾则唯在画面基本构成连同笔调运用方面,力求与先师有所区别。15、《莺雏渐老春深后 满院常弥柚橘香》。此却得自于近年来一己时常居住之麓滩墅院之境。其前庭布局,大致据实,无论倚墙池堰、绕门藤萝或草坪石径;而水池一隅那两辆一红一绿小小踏板童车,看去更是觉着何等亲切!至若庭外之景,虽基本格局亦按实情,但岂能画作“庭园效果图”样的,当然完全须以这“翰墨大写意画”的章法来。又,为配合题款之意,特将附近不远处诸多柑橘树木“移栽”到这近前来,浓黑沉郁一片,既满足了画面重墨之需求,尤把命题内“满院常弥柚橘香”之情味曲折表达。此句来自吾七绝一首,顺将全诗附上,以利看官玩味斯境——“《四月雨庭》:碧草因风泛淡黄,青林带雨滞幽光。莺雏渐老春深后,满院常弥柚橘香”。本月画作至此终。




文中所涉画作,俱已上传于本人QQ空间相册(896274483)画库中。此帖附图为文中之第10帧:《南洋清夏,山岛耸峙,海云骤起·游印尼林贾尼火山得来也》。其完整文图对应之帖,待日后陆续在本人微信公众号“中国画”(蜕心堂存墨)栏目中依序发布。




·精研艺术,细品人生·
·见悖于当世,遂求诸永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11:35
  • 签到天数: 59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21-11-26 18:30:40 | 只看该作者
    再度以数年前临老之身登此域外有名荒险之山所得印象为题,兼借此前之作既已提供之思路而为。进一步写足其“阴山阳海”气氛比照、明艳斜阳下水天浩茫且是风云变幻并似有骤雨隐掠遥远海空,如此这般雄阔壮丽自然景象。而处于画之一隅的几个小小点景人物,亦在增添画面生动感与人文性之外,得以加强山体之巍峨气势。自感画中氛围表达尤其拿捏到位,通幅之视象感觉,堪称逼人眼目。虽仅纯以浓淡干湿之墨及少许鲜灰不一色彩随意混合而为,却似乎与油画表现效果,约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一段作画适时手记,配上题图,堪称绝佳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03:1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先生高赞。在下继续努力……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12 07:45 , Processed in 0.1238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