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歌(4词-20)
[镜缘斋]·呼正林·编辑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图1)
【注释】
[萧萧]象声词,如风声、雨声、草木摇落声、马蹄声,凄清冷落的样子。
[酒阑]酒尽,酒酣。阑:残,尽,晚。
[团茶]团片状之茶饼,饮用时则碾碎之。宋代有龙团、凤团、小龙团等多种品种,比较名贵。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随分]随便,随意。尊前:指宴席上。尊:同“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译文】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评注】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词中所写是秋天,因此“寒日”,是说阳光有些惨淡、冷清。“萧萧”是说作者对慢慢升起的太阳照射到窗上的阳光却感受到冷落萧索。这就给深秋的清晨带来迟暮的气氛,也为全词点染了一个色调凄清的背景。次句“梧桐应恨夜来霜”,又在凄清中抹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主人公朝窗外望去,感觉到曾经茂盛苍翠的梧桐树的一枝一叶似乎都凝结着愁怨,对夜间的寒霜都含有恨意。词人并不直抒胸臆,而是含而不露,采用拟人的手法,移情入景,借梧桐之恨,传达出遭遇国难,流落他乡,逢秋作客的心境
接下来两句,“酒阑”,即酒意将尽。主人公喝完酒后,再喝上几杯团茶。茶可解酒,“茶苦”之所以会被“更喜”,最常见被解释为李清照喜欢这种浓酽的苦味,而这里实际上表述的是一种心情:更愿意,是在孤独中的一种无奈选择。接下来“梦断”不一定是真实的梦断,更应是品茶时想到:半夜醒来时只有瑞脑散发出的清香,沁人心脾。什么梦,因何而断,都不重要,这里更让人感觉到“酒阑”与“茶苦”中的孤独与苦涩。
下片起首三句,是讲,秋天已经过去,感觉到白天还是那么长,比起仲宣怀念远方家乡,主人公更觉凄凉。夏至以后,白天逐渐变短,但却说白天还是那么长,这是因思念故土的愁苦的终日煎熬中自然产生的日长难挨、度日如年的自我感觉。“仲宣”一句借用了王粲的典故自况,其思归不得归的幽怨之情似乎比王粲还要强烈,因此说“更凄凉”,包含了道不尽的身世之感、乱离之苦。
最后两句,既然无奈,还不如随遇而安。面对飘零的命运和日思夜想的故土,明明知道不知何日才能重归,但又能怎样呢?总不能一直凄凉感伤,被无边的愁苦压倒吧。不如端起杯中美酒,随意痛饮到醉,别辜负了东篱盛开的黄色菊花的花蕊。表达了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心绪,隐喻着作者面对现实,以酒消愁愁更愁的无可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