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籍华人作家汪惠根小说《秋·上海人在纽约》出版发行,苗洪作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17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22 02:22: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在碎片中解构生存与情感——序汪惠根《秋·上海人在纽约》


    汪惠根先生的《家·上海人在纽约》《春·上海人在纽约》《秋·上海人在纽约》三部曲,以尖锐的语言及概括能力为我们展示了一群来自东方都市上海人在纽约的生存状况、文化状况和情感状况。其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第三部《秋·上海人在纽约》就是反映这种具有跨国意味感情生活的。他没有简单地去描绘一场惊心动魄的跨国恋、师生恋,而是希望尝试告诉我们一些其他更多的信息,比如,社会信息、伦理信息等。或者说,传达了目前国际文学方向及方针的探索性信息等。同时也感谢中国国际出版社的编辑们为出版该图书所做出的艰辛努力,也致谢孔祥玲女士的热情参与,我们特邀她为《秋·上海人在纽约》创作了总结性的文学序言。

    当美籍华人汪惠根先生的系列作品之三《秋·上海人在纽约》出版编辑稿映入我第一眼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急于详细了解这部小说的主题内容,而是我对于他在这部小说语言格式的震撼。看似平常的一部上海人在纽约秋天的散记与故事,却凸显着标准的魔幻风格。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我对汪惠根先生最满意也是评价最高的作品。一个移居北美地区的华裔作家,其创作风格不可能仅仅局限于一部纯中式的写作风格。文化交流的结果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只有双向的交流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文学也是同样。我们不知道故事中的章烽是否就是作者本人汪惠根,但肯定知道,汪惠根的经历当中有一个曾经和秋雅一样的女人。这种师生恋的结局或许是残酷的,也会是一个让人永恒窒息的堡垒。关于汪惠根《秋·上海人在纽约》的写作是碎片式的,语言是碎片式的,人生也是碎片式的。

    一、《秋·上海人在纽约》的语言非常简单。就像叙述一件刚刚发生的故事一样,随意而轻松,几乎是没有态度的语言格式。这种没有态度的语言,我们可以称之为轻语言。这种轻语言格式的运用,使《秋·上海人在纽约》在写作方针上提高到一个具有标榜式的示范意义。在汪惠根看来,现代文学的语言必须更新。而这种更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传统文学语言来说,永远是一个断层,永远是一个决裂与叛逆。与汪惠根之前所有的写作语言相比,没有过度的语言修饰处理,是《秋·上海人在纽约》最大的艺术特色。这是我们将《秋·上海人在纽约》与之前写作水平的一个明显的划分区间。当然,我依然并不否认汪惠根先生写作的东方化——这主要是从语言结构来判断。与此同时,我也并不否认,汪惠根先生写作过程中的西式语言的存在。我所震撼的是,他在写作《秋·上海人在纽约》的时候,纠正了我们对语言普世化的一些偏见。马尔克斯的语言或许是孤独的,但是他笔下的革命却是轰轰烈烈的。

    当那些拿着探金器的伪道士们去探测黄金的时候,我们才知道科学与愚昧之间也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而由此辗转到《秋·上海人在纽约》来说,无论是秋雅社会身份的高贵,抑或是文化层次的高贵,最终却依然被卷入繁琐而世俗的情感潮流及生活潮流当中。这或许就是我们把汪惠根《秋·上海人在纽约》归类为魔幻主义作品类型的基本根据。由马尔克斯构建的孤独堡垒是坚固而顽强的。但是他笔下的那个孤独的村庄却并不孤独——他必须去接受去迎合那些工业革命洪流的到来。魔幻主义的思潮因为始终不能被解体,那是因为我们人类不断在文明进程中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我们必然因为更新而失落而孤独。

    二、对于一个有国籍的人来说,在异国生存的孤独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而汪惠根只能通过魔幻的方式去解构这种矛盾的生活状态及情感状态。上海女人是精致的,上海男人也是精致的。可不幸的是,这种精致有点马虎的感觉。因为他们所追逐的精致,毕竟不能为顺利登上更高的社会阶层做基础。这是一个精致的矛盾。这种精致的最初结果可能就是,章烽一个多月下来,变得更年轻了。思想活跃了,人生焕发出了盎然的春意,生活有了激情,这是为什么?都是因为“秋雅”。“我要感恩,我要致谢,我要祷告:‘人生是真实的,决不是演戏。实话实说,我挺喜欢这种性格的你。’”你怎么想我不管,这就是一个钢铁战士的顽强斗志。而这种出自凡人之口的钢铁语言,在《百年孤独》中也无处不在。

    岁月及生活的洗礼,宛如肃穆的行刑队。这就是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的甄别与审判,而最终解体孤独。而所谓的最高礼节,并没有逃脱审判的残酷。英国剑桥是什么,在中国人的眼里,它或许充其量算作是徐志摩写诗的地方而已。故事围绕章烽去上海又回到了纽约,回到了曼哈顿。旅途或许是曲折的,但是围绕的脉络却始终非常简单,而且是一个干脆就直接展示中国伦理情感的过程:需要照顾的姨妈,视频中的妈妈,还有很多很多的场景。中国的伦理层次是复杂的,复杂的有时候让你感觉到你是不是在真正地活着。

    三、当我们对生活不再说抱歉的时候,终将被孤独所包围。情感的审判是残酷的,其实,两个人都是非常矛盾的……章烽心中在滴血,心底的痛只有自己知道。他心里极度难受,差一点晕过去……秋雅心中极度难受,一次恋爱、一次生活,怎样才能站起来,去观察一下,分析一下这个爱到底成了怎么样的结果。其实,没有结果的爱,为什么还要继续。别了,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甚至他们连面都没有见过。但愿章烽他们俩都能冷静地思考了一下,认真梳理一下自己的情感,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这段描述是精辟的,因为对于曾经爱过的章烽抑或是秋雅来说,所谓走出孤独,只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孤独是永存的,需要照顾的姨妈,视频中的妈妈,其实都是孤独的角色而已。故事的情节特别简单,省略了一个上海人在纽约的生存过程,直接上升到情感描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汪惠根的《秋·上海人在纽约》解放了一些我们对于传统写作语言的误区。

    汪惠根本想在《秋·上海人在纽约》塑造一个轰轰烈烈的爱情场景,可是,在曼哈顿与陆家嘴之间,永远都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尽管当中国是秋天时,美国也是秋天。可是,它们毕竟一个在东八区,一个在到西八区。或许就是这种残酷的时差的存在,让我们的观念永远不同步,让我们的情感不同步,因为我无法跟得上你的时间,所以才永远跟不上你的脚步。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却只是为收获孤独而生。或许是因为汪惠根《秋·上海人在纽约》中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亦相信他能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QQ图片20220822022107.png (291.69 KB, 下载次数: 0)

    QQ图片20220822022107.pn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3-26 21:00
  •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沙发
    发表于 2022-8-22 08:56:28 | 只看该作者
    纽约是西五区,不是西八区。
    西八区是太平洋时区例如加州。

    点评

    应该是汪老师自己写错了。已经出版发行了,不能再修改。谢谢老师指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23 01:4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3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17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8-23 01:40:26 | 只看该作者
    紫荆棘鸟 发表于 2022-8-22 08:56
    纽约是西五区,不是西八区。
    西八区是太平洋时区例如加州。

    应该是汪老师自己写错了。已经出版发行了,不能再修改。谢谢老师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9 04:02 , Processed in 0.09052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