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4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217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
序言:苗洪最近发表文章指出,当代高校应做理性评价中国文学的表率,而不是任性的鼓吹文学创作及文学艺术的自由化倾向及唯心主义论调。我们之所以在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八十周年的时候推出这篇文章,是因为文学作品及文学艺术要成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斗号角已经吹响。
牢记历史使命,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新时期创作方针已经形成全中国人民的共识。尤其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担负教学育人使命的中国高校,应该大张旗鼓的为推进弘扬中国精神的文艺方针呐喊助威,可是,让我们极其感到不安的是,国内某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国内高校,竟然极其缺乏理性的借纪念某些已经去世的作家及诗人为由,大肆宣扬这些人的所谓对社会的启蒙及启迪功绩,令人费解。
中国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在2018年4月11日,启动了一个所谓纪念是已故青年诗人马骅46岁冥诞,主题为“在懵懂中从世外返回”——诗人马骅手稿及遗物展的开幕式。令人费解的是,就是这位仅仅只是已经下落不明的诗人不知为什么在15年之后竟然让中国复旦大学感兴趣,实在是令人深思。
《一》据举办者说,复旦大学之所以对马骅感兴趣,是因为他用最形象的诗歌语言,描述了人类世界的生存挤压感及精神挤压感。这种挤压感主要体现他在梅里雪山下所写的《雪山短歌》系列中的最后一首《雾》。他的诗歌被认为是当代汉语中最明净澄澈的部分之一。
《雾》:
一百五十步外的山时隐时现,最终带着满身发黑的绿消失。
十二里外的江水把明朗的波声甩过来。
世界只有三百米高,三十步远,
被雨水从四面挤压。
两匹褐色的骡子浑身发亮,在懵懂中从世外返回。
《二》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倡导创立,由青年企业家胡嘉润资助。陈思和表示,他希望复旦诗藏中心可以成为当代诗歌的一个收藏地,希望当代诗人的手稿都可以保存在这里。
“我的想法就是,学校图书馆是一个公开的地方,要和学生自发的社团、兴趣小组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养成收藏的意识,有好的东西就交给图书馆保存起来。因为小朋友一般都是一毕业,分散了,这个东西就没了。我就想把他们的刊物、个人的创作都保留下来。可能有一天从复旦出去的人未来会成为著名诗人,那我们这里就可以成为存放他最初的创作的一个地方。”
在谈到复旦诗藏中心和国内其它类型文学收藏机构的不同时,诗藏中心肖水解释说:“之前没人想过做一个专门以诗人为主的资料库,进而变成当成一个中国当代诗人的博物馆。一般机构做的主要是收藏民刊,但我们想做的是诗人手稿的保存。复旦大学除了是一个很有公信力的学术机构之外,它还有一个非常悠久和活跃的文学生态。近四十年来,自从复旦诗社成立以来,复旦的诗歌写作氛围是非常浓郁的,出过杨小滨、韩博、马骅、陈先发等很多诗人。
现在复旦校园里也有一个庞大的诗歌创作群体,我觉得这些手稿对于现在创作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可以反观自身的坐标系。复旦中文系也是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重镇,陈思和老师也觉得之前复旦中文系对于诗歌的研究和传播还不够,他希望为当代诗歌做一点事情,所以在他的鼓动下,我们做了这个事情。而且目前复旦中文系除了张新颖、李振声教授外,还有很多博士、硕士都在研究诗歌,所以我们的收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和研究的结合。”
肖水进一步补充说,他希望复旦诗藏中心希望可以将诗歌创作、收藏和研究融为一体。“这样的化,这些资料在这里才有好的归宿,否则就是在一个地方陈腐烂掉。”
《三》而在这个开幕式上,高晓涛回忆说,2003年,马骅离京前来找我,吃饭道别,并带来一包资料,说先放在我家里。这包资料主要是我俩一起编选《鸟是前辈们的脚印》时搜集的资料,包括复旦诗社的民刊、燕园剧社和复旦剧社历年剧本,以及其他一些文学资料。一开始放在新华社宿舍,我辞职后带到通州家里,在我书架上已十五六年!今复旦“诗藏中心”筹备,肖水微信来问故人遗物,想起这些资料,特代故友捐赠给复旦大学图书馆“诗藏中心”,期望在妥善保管之余,能获得展示和传承的机会。马骅泉下有知,当感欣慰!
在这些展品中,有一件很特殊,是一把琴弦已全部掉光的吉他。这把吉他是马骅去云南德钦县明永村支教时带去的。关于这把吉他,诗人曹僧有过如下记录:2014年的时候,我正好是复旦诗社的社长。有一天突然一个电话打来,是位平常几乎没有联系的同学。他问我有把吉他能不能放在我这里,是马骅师兄的。当时就觉得非常惊讶,他手里怎么会有这个东西呢?后来他解释道,吉他也不是他拿来的。据说有位早就毕业了的登山协会的师兄去明永村游玩,结果发现小学的房子要拆掉,原本挂在墙上的吉他没处放了。思索一番后,那位师兄就把吉他从那个云南的小山村千里迢迢地背了回来。
结束语:我们一直不明白的是,作为中国某种领先意义的复旦中文系为何在15年后对一个所谓下落不明的所谓诗人颇具匠心。因为这个下落不明会给人带来甚至是没有任何底线的联想。而除此而外,我们再列举一些一直关注马骅的名单:康赫,廖伟棠,颜峻、杨小滨,肖水等。在这个名单中,既有至今仍活跃在港台的所谓先锋作家及诗人,评论家,也有在国内热衷于宣扬地域或版图意识创作主题的康赫。他明确鼓吹过创作的关键在于放弃恐惧等论调。
据肖水介绍,目前诗藏中心的手稿主要是通过捐赠获得。“首先,我们要有史料意识,我们就在创造历史,而且我们和当代诗人有良好的接触和关系,很容易就能拿到资料。而且诗藏中心目前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我们对这些材料有很强的辨别力。在诗藏中心里,5个人里面4个是博士。”
肖水也表示,他觉得不能慢慢走,要快步走,他有一种紧迫感。“因为现在大家已经不用笔写作了,八零后可能是最后一代真正用笔写的,这是很严峻的事情。第二个就是,现在也有很多大学、机构已经意识到纸质资料缺乏的问题,他们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动作,有一些机构做的是民刊副本,但我们要的是原版的东西,而且要把它们全部电子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