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前天 07:01 |
---|
签到天数: 251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
读鲁迅《秋夜》杂记 (今日随笔)(32)
鲁迅的《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发表,1924年12月8日《语丝》周刊第四期。
《语丝》创刊1924年11月于北京。 代表人物, 梁遇春、周作人、鲁迅。还有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为主要撰稿人。他们创作的共同特征是散文体。《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文学刊物。其宗旨,排旧促新、放纵而谈、说古论今、不拘一格、无所顾忌;文笔风格承续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精神!
鲁迅的《野草》中的24篇散文诗全部发表在《语丝》周刊中。《秋夜》是他的散文诗的开篇之作。
散文诗的特征既不是散文,又不是诗歌,界于两者之间。故可以叫它散文,又可以叫它诗歌。似乎散文诗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文体,中国古代是没有散文诗这种文体。野草集确定为散文诗体裁,是鲁迅亲自说定的,故毋需置疑。
鲁迅于1918年5日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年37岁。于1924年12日发表散文诗《秋夜》,是年43岁。鲁迅从37岁开始文学创作,快接近不惑之年了,可以说他是大器晚成。鲁迅一生只活了55年,寿不长。但他文学成就十分丰厚,为社会和中国留下了600万字的作品。
读者都明白写小说用第三人称最好,它具有对时空和人物的灵活性及塑造性,如四部名著都是用第三人称;而写散文用第一人称最恰当,因为它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和对事物和事件的描写及理性的体会。把散文写得像诗歌那样,不仅提高了散文的审美价值观,而且也提高了诗歌的文字数量与能量扩容性,和愉快的可读性。
鲁迅的《秋夜》开头一句“在我的后园”,就是他告诉读者他用的是第一人称作文,是他对景物与心情的真实描写,每字每句都是他心血的凝结,与生活蹦跳的结合,及脉络的扩展和延伸。《秋夜》就是定格在“在我的后园”的故事与联想上,由作者放纵而谈。放纵而谈,放松而写,是写散文诗的重要心理特征,其严密的内然逻辑在放纵、或叫放松中架构形成。
《秋夜》的脉络从枣树写起,见大写大,见小写小,多种元素结合及产生的联想,是一种深情的描述与歌唱。其主要素材有枣树、天空、星星、野花草、粉红花、孩子、月亮、飞鸟、小飞虫、灯罩、纸烟、英雄们等。《秋夜》结尾,最后一句,他说“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秋夜》的精髓与灵魂及精神就落在了最后的这句话里。
(2023.6.25.)读《秋夜》【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