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4-8-20 11:46 编辑
勇攀西岳华山(5) 1980年5月7日 我喜欢山、我爱山、我敬畏山。 我曾经在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大张《中国地形图》和一大张立体版《中国地形图》经常深情地看。躺在被窝里也要拿着望远镜看,永远看不够!我也走过、攀登过许多名山大川,永远也走不够! 年纪大了,走遍祖国的美丽山川的愿望更强烈了!我为自己提出了一个口号:“死在外边,死在路上。”不给家人,不给子女添麻烦,拥有一辆国产面包车就足够了!同时努力去做三件事: 1、【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尽一个普通河南人的心意! 2、瞻仰祖国各地的烈士墓并为烈士陵园扫墓,尽一个普通公民的由衷敬意! 3、收集中国古楹联,中国的古楹联应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期望与有缘的,有共同志趣的朋友们共同踏上这条开悟之路!(《勇攀西岳华山》是我梦想的开始……其他有关旅游方面的文章有待陆续找出来晒晒) 车到潼关,我仍未合眼,一夜的行程只有一站就要结束了。潼关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险峻,那样路窄,我有所扫兴(只见局部、未见全部)。 我们在孟塬下了车,下车后在车站吃了顿面条,便兴致勃勃地向华山进发了。拐过一个弯道儿,出现在我们面前是几座不咋高的山峰,这时天已5点,夜幕仍然蒙着大地,山峰黑森森的。山峰上边的天上挂着一轮圆月,这是农历3月17日,月特别圆,特别洁净明亮,眼前一条大路直通黑森森的山脚下。 “这就是我向往的华山!”我喊着,我不敢相信,如果它是华山真使人扫兴。 我取过望远镜望着圆月,啊!真美!它的洁净、明亮照透了我的心!我们沿着铁路大步走着,我的全身充满了力量。 夜幕里我们迎面走过来不少从山上下来的人,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但见这些人行走艰难,有的手拄着个树棍,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看到这一个个疲倦不堪的人,我顿觉好笑,我不信华山竟给人留下个这样的纪念。他们愈是少气无力,我们的信心愈足。路上还遇上一个开封人,领着一个小孩子,他能上山?我不信,但他的精神是令人佩服的。 走着,天大亮了,太阳出来了,忽然哗哗的流水声流入我的耳膜“泉水!”我兴奋了。我们顺着声音找到了一个水渠,渠中有许多小块鹅卵石铺底,清水哗哗地流着,太美啦!我们在清凉的水中洗了脸,刷了牙又继续前进。 来到玉泉院,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因山上人多摔死了几个人,为了安全已经封山了。我们的心有些凉了,从这里向南,两面大山夹着一条狭长的山谷,山谷中有条小路可通华山,山谷小溪流水叮咚,溪旁坐满了从山上下来的人,这些人像打败仗的士兵一样狼狈,山口有许多民兵把守着。 经过努力我们终于过去了,到这里正式开始上山了,我的想象中这段路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哪知竞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不走正路,却在溪水的怪石上跳来跳去,像没见过大世面的小鸟一样欢蹦着,见个洞就想钻,见个陡壁就想攀,不久就感到有些累了。 “啊!第一门!” 田松山用河南普通话高喊了一声,引来许多人的窃笑。 勇攀西岳华山(6) 1980年5月7日 我举目望去,高处的山崖下有一堵石墙,中间是一道石门屹立着 门上刻着 “第一関”。 我笑了:“你再念一念。” 田松山又大声念道:“第一门!” 我更加可笑了:“那是第一关!”田松山有些尴尬,忙解释说:“我没有看清里边的字……” 这个田松山是个“读书无用论”时代产物的初中生,识字有限,会在你不经意间,一本正经地经常闹出笑话来。下乡的时候让他演《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他把台词念成了:“……到了三盆(岔)路口,我一刀幸(宰)了你!……”;开联欢会时让他朗诵古诗词,他会一本正经地说:“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聋(龚)自珍的诗……’ 在我的一生中,田松山我们俩在一起呆的时间最长,比和父母、兄弟姊妹、老婆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还多、还长,我的生活轨迹中不能没有田松山。而他闹出的笑话最多…… 走进第一关,右边山崖下有个洞,洞门用树枝捆成的门半掩着,洞口上方的字已经被人破坏,我们扒到门口向里探望。 “过来吧,过来吧!“里边传出来不是十分标准的普通话,我们走了进去。这个洞黑黑的,全是人工掏成的,高有四米,深有三米多,对门的石壁旁摆着香案,案台上香烟缕缕。有一张挂图,那图上画着一个长胡子的老者,洞里的两个道士告诉我们:这时尧、舜、禹中的大禹,我们没有烧香,但出于对禹的敬仰给他们了几角钱。 我们继续攀登,这时太阳已照在华山的西峰上,那如倾如侧、如刀劈的西峰插入青天,我们赞不绝口,此真无愧于西岳华山,它的确是伟大的!我们的前方遥远的上空石壁树丛中走着很小很小人的队伍,看到那蚁般的人走到那样高处,我们虽未到,也感到心惊!真是: 西峰如剑刺青天, 身披金辉雄姿添。 凹谷阴森恨天窄, 两壁欲倾恐撮严。 我们爬至原观人如蚁处,并不感到十分害怕,道路还是可以走的,这时回首来处,已远远低于脚下。正视前途更加惊险,奇景无穷。沿途处处都有人的留名、诗句、题词。有的写道:进入了仙境;有的刻道:脱俗,等等。还有一些鼓舞人们斗志的话和诗句。 沿途还能听到有人拿着“砖头块”式的录音机,播放着邓丽君的歌曲,其歌曲娓婉悠长在峡谷中回荡不绝,很是让人羡慕拥有录音机的年轻人! “快看哪!快看哪!”松山又大惊小怪地喊了起来,他指着草丛中的一团雪白的卫生纸惊呼起来。 顺着松山所指方向我看见了一小团洁白的卫生纸在绿草丛中,就像一朵骄人的白兰花。 【未完待续】
现在我常感叹: ——时间都去哪儿了?不觉之间就老了! ——无限感慨、无限留恋、无限回想、无限憧憬! ——现在人老了,坚定一个信念:要为1942逝去的先人们立块儿碑,碑不在大小,但是这块儿碑我们河南人我们许昌人的心中要有。
现在我常喃喃自语: ——王老汉哪王老汉!58年得开悟,36年磨一剑!
现在我常扪心自问:
——1942的儿孙们都去哪儿了? 敬请看《四季歌文学社区》我的【日志】: ——【我的梦-让更多的河南人看《1942》】 ——【我的梦-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