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自飘零水自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09:4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松鸣 于 2024-12-21 09:44 编辑

      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神州大地虽仍是战火纷飞,但宋金对峙的局面却大致稳定了下来,南宋君臣好不容易松了口气,颇怀劫后余生之感,皇帝宋高宗赵构也回到了临安。而一路追随高宗不断逃难的李清照,也在这年正月历经颠沛流离,迁居到了临安。

      这年的四、五月间,51岁的李清照大病一场,几于不治,可谓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这年秋天,她在整理丈夫赵明诚遗物时,面对亡夫凝聚了毕生心血的遗稿《金石录》,抚今追昔,感慨万干。七月二十九日她提笔写下了一篇饱含深情的文字:“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甫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此文一开篇就把我们带入追怀往事俯仰岁月之中,我们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早年李清照夫妇琴瑟合鸣如诗如歌般的幸福生活。有宋一代文风鼎盛,生活与审美趣味之高雅精致尤为人称道。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妇流连痴迷于金石书画之中,博古求珍,倒也深契于这个时代。夫君赵明诚丰神俊朗,正直宽容,深具才情,当时诗人谢逸曾赋诗赞他:“茂陵少年白面郎,手携五弦望八荒”,“ 向来问字识杨子,年未二十如老苍”,“ 人物已共远方秀,谈辩更与熏风凉”。 而美丽且赋天纵之才的李清照,则在赵明诚眼里更是上天赐予的佳偶,他曾在一副绘制好的李清照画像上,亲自题下了这样几句话:“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一对璧人烹茶赌诗,秉烛共读,看似寻常,便胜却人间无数。以至于一些小小的不愉快,如赵明诚责怪她损坏和弄脏了书籍,也在回忆中咀嚼出别样的温馨。明代江之淮在《古今女史》卷一中有云:“自古夫妇擅朋友之胜,从来未有如李易安与赵德甫者,佳人才子,千古绝唱。”

      李清照虽幼年丧母,一度寄养在伯父家,但故乡济南锦绣风光的孕育滋养,却更使她钟灵毓秀。虽远离父亲,却让她更少世间的束缚,想到她后来诗文上的卓越成就,不得不说那段比较自由自在的时光对异常颖慧的她是一种神奇的赠予,诗心铸就有如神助。少女的她流连往返于家乡美丽的山水之间,出门游玩成了她极大的享受。她兴致勃勃与堂姐妹们荡舟在清溪绿水之上,以致日薄西山还乐而忘归,多年后她追忆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在她长大成人后,远在汴京做官的父亲李格非把她接回京城以待婚嫁,命运的播迁或许也使她生发出前途未卜的忧愁,她对故乡山水是那样依依不舍,来到久负盛名的济南大名湖上,向荷花鸥鹭们告别,诗心涌动,情不自禁吟道: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北宋末最后那些年的和平岁月,是李清照曲折人生中最璀灿的时光,婚姻的和谐和幸福既滋润了她的身心也给她未来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汴京的壮丽繁华,即使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也只能稍窥一斑。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常乘坐宝马香车一起出游,游遍了汴京的东城南陌,看遍了园林中的花卉楼台。他们听清词,饮美酒,品佳肴,赏名花,更留下不少清词丽句。

      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娇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在这一段还末被战火的硝烟染指的日子里,虽有父亲李格非遭贬远谪他乡和夫君赵明诚被诬一度身陷囹圄的飞来横祸,但坚强的李清照从容地承受了这一切。在屏居青州十年的日子里,她与赵明诚互敬互爱,徜徉在湖光山色之间,犹如一对神仙眷侣。在赵明诚出守莱州后,俩人更是相携远足莱州湾看海,面对着催生了无数奇幻神话传说的浩淼无涯的大海,她写下了这首堪称奇情异彩的游仙诗: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晓梦》

      李清照在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强调了词与诗的分野,强调词配合词牌所对应的曲调演唱的重要性,并在《词论》一文中通过对先前各家的评价中,系统的阐述了优秀词作的标准。联想到北宋末年那些具有高度文化艺术修养的士大夫们过着轻歌曼舞、浅斟低唱的享乐生活,而才华横溢的李清照也不时徜徉其间,这种繁华璀璨又情趣别致的境况,或许也需要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达形式与之相应,可能也催生了她认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她的词学理论虽在当时与后世争论很大,但时至今日看来,在服膺者眼里,仍为不刊之论,如果我们能置身于那个弦歌鼎盛的时代,想象其诗酒风流的生活,努力寻找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那么李清照的观点就不难理解了。

      在这篇被称为《金石录后序》的文章里,李清照回忆了她与赵明诚婚后共同生活的美好岁月后,笔锋突地一转,写道:“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闻金寇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金兵的铁蹄转瞬间让和平安宁又诗情画意的日子荡然无存,从靖康元年到绍兴元年,正是汉民族国家面临危急存亡之秋的关键时候。在这些战火纷飞铁马金戈的日子里,已届中年的李清照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在丧乱流亡中度过的,在她这篇《金石录后序》里所记录的那些悲惨的文字真不忍卒读,禁不住使人潸然泪下。在文章中她历数那些多年收集视为无价之宝的金石字画是如何毁于战火,又是如何亡于人祸,字字血泪,读之令人气结。她那遭此惨酷之痛而发出的疑问,那“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把一切归之于宿命的无奈之语,闻之让人不胜唏嘘。
  
      在与赵明诚依然相守在一起的日子里,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的李清照,仍不乏寄情山水之致。周恽《清波杂志》卷八:“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顶笠披簑,在漫天的大雪下寻诗觅句,这是何等的才情之举!也只有像李清照这样深受魏晋风流熏陶的奇女子才具有此番雅趣,可谓之建安风骨之逸响,每读至此,我们今人恐怕大都会仰慕、激赏、甚至惭愧之情由然而生。当然,山河之变,黍离之悲,生活中的某些不如意,也不时扫了她的兴致,她曾沮丧地写道: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相提并论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国手林立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其特点是: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不免矫情造作,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情真意切,这使她因此成了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在我看来,她的词作不但在女词人中一骑绝尘,而且文词之清丽婉洁也恐怕在所有词人中无出其右。
  

      在李清照一生中,对她最大的打击,莫过于夫君赵明诚的病逝。她当即大病,“仅存喘息”。他俩之间不仅仅是相濡以沫,还志趣相投,感情之深可想而知。 在躲避战乱的艰难逃亡过程中,她多么想保存下来那些被俩人视为生命,凝聚了无数共同生活中温馨记忆的金石字画啊!但事与愿违,它们最终都毁亡于丧乱之中,这使得李清照余下的岁月里倍感凄楚。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元宵佳节,风景秀丽、被誉为人间天堂的临安春光绚烂。朋友们纷纷盛邀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出门踏春,可她心境却凄凉悲苦,对外出游玩兴味索然,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她独守门扉,思绪怅然,在追忆往事,缅怀昔日与赵明诚所共度的那些美好岁月中,写下了如下不朽的名作: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永遇乐·落日镕金》

      宋代刘辰翁曰:“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这位失去爱侣的天才女词人,如今再也无法从曾经痴迷过的花鸟山水中找到深情的寄托,只能在无尽的回忆中聊以自慰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3 08:45 , Processed in 0.2043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