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记忆中的馍笼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6 21:02
  • 签到天数: 46 天

    [LV.5]常住居民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13:33: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记忆中的馍笼子



                            文/赵俊时



           在我的记忆深处,最能勾起回忆的就是馍笼子。馍笼子就是盛放馍馍的筐子,老一辈人都这么叫,还是尊重传统叫法吧。

            馍馍是家乡的一种面制食品,可以理解成馒头,但与馒头又有所不同,好像现在的馒头专指白面蒸制的圆馍馍,记忆中的馍馍在制作材料的利用上要宽泛得多,杂粮、麸皮甚至农副产品的下角料都可以掺合着少量面粉蒸制成馍馍,比如黑馍、菜馍、豆渣馍、油渣馍、玉米面馍,红薯面馍、甜馍等。这种馍馍是过去乡下人的主食,有了这种馍馍,再配点儿汤啦菜啦甚或一碗白开水就是一顿饭。当然这种馍馍的口感不能与现在的馒头同日而语,比如纯玉米面馍又酸又硬,黑面馍又苦又涩,豆渣馍油渣馍还不如这两样,甜馍是加了豆面或者柿子的馍,略微带点儿甜味儿。既然这种馍馍不好吃,为什么还吃?因为那时候普遍穷,没啥吃,不吃肚子跟你过不去,必须吃!那时村不叫村而叫大队,组不叫组而叫生产队,乡不叫乡而叫公社,村民不叫村民而叫社员,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公社社员。社员以生产队为单位集中在一起共同劳动,凭工分分粮,辛苦劳动一年,年底每人只能分到三四十斤小麦和三四百斤玉米棒子,怎能吃到白馍馍呢?能吃到这种馍馍已经很好了,换一句话说,能有啥往肚子里填就行。况且当时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尚且定量供应,也断不能做上选择题,何况农民,每天就只能做着填空题,有头发谁爱装秃子啊!
             这是改革开放之前家乡的现实,上点年纪的人应该记忆比较深刻,年轻的一代人赶上了好年月,再也吃不上这样的馍馍,只能到老年人的记忆里去寻找,如果有兴趣的话,年轻人可以怀着尝鲜的心理去有意的吃一吃这种馍馍,算是忆苦思甜。这样干绝对不吃亏,起码让你知道时代是前进了,社会是发展了,从而更加的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这个时代。
             这种馍馍平时就放置在馍笼子里,馍笼子挂在木钩上,木钩系在绳子上,绳子系在横木上,整个馍笼子是悬空的,高低如人高,大人伸手就能够到馍馍,小孩则需踩了板凳。这样悬挂起来,一为合理利用空间,二为干净卫生,三是通风好馍馍不易变质,四是为了气死老鼠。
             馍馍盛放久了,馍笼子就会烂掉,隔几年必须更换一个。馍笼子更换了一个又一个,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内容却是原地踏步,黑馍!黑馍!还是黑馍!什么时候馍笼子里面能够放上白面馍馍啊!
             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一支兴奋剂,一针下去,兴奋了全国人民的神经。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于是一轮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夜之间吹开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朵鲜花,土地被分到了农民手中。广大农民的劳动热情从此空前地高涨起来。这种热情化作了农民田间地头的挥汗如雨,化作了麦田翻金浪,化作了玉米镶着金牙咧嘴笑,化作了沉甸甸的稻穗弯着腰,化作了粮食大丰收。收麦时一户一个麦草垛子,几千斤小麦,几千斤玉米堆满了屋子。粮食丰收了,农民用来庆贺的唯一方式就是可劲地蒸馒头吃,把前几十年亏欠自己的尽量补回来,馍笼子装不下,改用大笸篮。每年过年蒸制各种包子花馍成为农民办年的重头戏,提前几天就开始张罗,酵面起了几大盆,搁在热炕上,捂上大棉被。发好的面团比原来的体积增大了好几倍,气味很酸爽。发好的大面团放在案板上,绵软喧松的面团在巧媳妇的手下揉啊揉,揉进了欢乐,揉进了希望,揉出了幸福生活万年长,揉好后剁成一个一个的小剂子,再捏成圆片,包进豆馅的是豆馅包,包进油面的是大油包,什么也不包的是馒头。面坯放进大铁锅,盖上大锅盖,随着一阵风箱的呼嗒声,锅边蒸汽斯斯外泄,三十分钟后停火气消揭开锅盖,喧软蓬松的大馒头发出特有的香气展现在农民的面前,这是多么具有成就感的事情呀,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一直追求的最高境界。蒸馒头讲究把馒头蒸得开了花,像小孩咧开了嘴笑迎新生活,此为一喜,再点上红点,就像打了口红的小姑娘的嘴,此为二喜。点了红的馍摆在堂桌上可以用来祭奠祖先,也可馈赠亲友,正月十五往前,村民们提上精致的竹篮篮到亲友家去拜年,竹篮里面全是点了红的花馍馍,以花馍作为拜年礼物在当年可是大行其道的存在,这充分说明了白馍馍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中国农民一直盼望着白面馍馍,这种期盼已经太久太久了,当这一天终于来到的时候,农民们便把这一喜悦到处分享,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满足和感恩。
              吃上白馍馍不是目的,让腰包鼓起来才是硬道理,当一部分农民还沉浸在“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之中自得其乐的时候,暮然回首,发现身边的一部分人已悄悄地放下了锄头,拿起了瓦刀登上脚手架干起了建筑行业,拿起勺子炒瓢干起了餐饮业,千千万万的农民涌向东南沿海和其它大城市做起了发财梦。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中国农民在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的同时,又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了自身的力量,赢得了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双重和价值责任。
             农民富了,一部分农民落户城市,住进高楼,馍笼子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冰柜冰箱,里面的内容物也不再是黑面馍馍,而是蛋肉乳。这一惊天的变化没有出现在以往的任何朝代,而是出现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共产党自立党之初就把为普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这个目标基本实现。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至二OOO年底,中国农村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从此农民彻底地奔上小康之路。至此中国人民可以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理直气壮地大喊一嗓子:中国富强了——!
           自二O二一年开始,国家又把农村的发展定位于乡村振兴,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这是针对目前中国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补救性战略措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中国未来乡村工作的重点。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会永远告别馍笼子,农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中国一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美好的时刻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1-6 21:02
  • 签到天数: 46 天

    [LV.5]常住居民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1 13:34: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吃上白馍馍不是目的,让腰包鼓起来才是硬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2-5 16:34 , Processed in 0.07620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