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发一封特殊的邮件——“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张廷杰

[复制链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2:10: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独享独行 于 2013-6-17 12:23 编辑

转发一封特殊的邮件——“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张廷杰

    前言
    这是前几天收到的一封邮件,发件人张廷杰。我与张老师(我习惯这么叫他)初识在41年前的一次出差中,单位派我外出参加由四川省防疫站组织的《地方病普查组》,夜宿剑阁期间,张老师给我们讲《基督山伯爵》《福尔摩斯探案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而也对张老师崇拜有加。四人帮下台后,张老师调回成都,不久我也回陕,再无音信。然而,尽管时光流逝,却不能淡化那次故事会留在我心湖中的印记。于是我在网上写了一篇《难忘的故事会》作留念。
    对于张老师,我不仅是仰慕他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他和我的先生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都是生不逢时的人。关于他的情况我在书中已略有介绍,网上也有更多的资料,这里不再赘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不知不觉变老了,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张老师能看到我这篇拙作。几经周折,终于上个月打听到了张老师的电话,他已80高龄还在上着专家门诊,只不过他的眼睛几近失明,上班由助手代笔,电话也由助手转达。当他知道是我打来的电话后,急忙亲自来接(我托找他的朋友已告诉过他我的情况),他非常感谢我还记着他,他还说在茫茫人海中还有我这个知己是种欣慰,通话毕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
    此后,我们通过邮件交流过几次,65日他发来一封长邮件,是他去年失明后口述请人代笔写的。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那是他由一个有着犀利、穿透力、智慧的眼睛突然变成看不清这个他所热爱、眷恋的世界内心的独白,他的煎熬、孤独、无助、遗憾无人能理解。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事业,他才华横溢、博览群书,他的心中是书山是文海。我为他疼惜!经征得他的同意,我将这封邮件贴出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遗憾也是给我们的提示,希望我们每位健康的人都能珍惜自己的每一天,也别给自己留下遗憾。这也是我唯一能为他做的一点事。
   在这里遥祝张老师病情好转,再次见到光明!
                     2013-06-17

             “如果给我三天光明”
   不久前,一个朋友给我发来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著作《如果给我三天光明》,在她漫长人生经历的沉淀下、加上她的感悟,使她对人生和视觉有一些非常独特、感人的见解。当时看了后也有一些震撼,但我觉得她说的、以及她的经历和我似乎那么遥远。仅仅相隔几月,在5月5日下午,突然感到不适,眼睛发黑,这个感觉瞬间就过去了,但是遗留下来的却是我的左眼视力急剧下降近乎失明。
   从2009年,我右眼发生老年湿性黄斑退变,反复治疗效果都不明显,终于右眼发生中心性失明,但是左眼还能够保持较好的视力,我曾经以为也许能够侥幸地在失去视力以前能够加紧做一些我认为很重要的工作,幻想眼睛也许不至于那么快的失明,但是永远没有人能够预测上天的旨意,就在那个下午,就在那么一瞬间,就结束了我这生能够用双眼认识世界的幸福。我看到的东西不仅模糊不清,而且扭曲、畸形,我看不到手机上的短信、微机上的文字、电视上的图形、碗盆中的菜肴,也看不清相向走来的人,直到面前才能看到一些大致的轮廓,我突然发觉自己成了一个亚盲人。海伦发自内心的呼吁突然也变成了我想说的话,我渐渐地感受到海伦的痛苦,虽然她表现的很洒脱、乐观,但她的心情和那本书的题目泄露了她心底的沉重。
   我突然发现满屋的那么多的书柜,数千本书籍,还有每次搬迁经过我耐心仔细保留下来的那些文件、旧时的书稿及各种照片对我都变成了一种象征,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几十年来购买的东西、辛勤收集的书籍和各种珍贵的文献,霎那间,在实质上已不再为我所拥有。我一生经过无数的波折和各种沉重的打击,我都侥幸地度过了危机,我也想坦然地面对在我人生中发生的这一新的转折,不管是上天的安排、生命的自然进程或是其它什么,但是当我睁开眼睛想看清周围的事物,亲友的面容和微笑,窗台上的绿叶和红花时,一切总像暮秋的晨雾,若隐若现,模糊的阳台栅栏、窗格、屋里的柱子都发生了严重的扭曲,那些巨大的房屋总是东倒西歪。眼中的黑点不断扩大成为我生活中的黑点,生命中的黑点。我的生活也变得十分畸形,这时我总禁不住心中一阵阵的隐痛,我无望的坐在屋角的沙发上,打开我看不清楚的电视,心里是那么茫然,说不出那是一种绝望、无奈还是痛苦,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怎么一个人的生活在一瞬间就会颠覆了几十年的生活方式,没有闪电惊雷,没有任何提示,一切就彻底地、真正地、不可逆地改变了。老伴让我一个人安静地趟在床上沉睡了一天多,当我醒来的时候,一切却再也不像我若干万次清醒后看到的一切,眼前的黑雾遮住了墙上的照片,我那些尚待完成的工作笔记,前几天才刚刚安排计划的一些工作、讲课,都再也无法完成。听见老伴的沉重足音在屋里来囬奔赱,我却一奌也无法减少她一点负担。在镜子里,我看不清我自己,亲友来看我,都说我脸色红润,看起来很好,只有我能体会到生活中的转变,我才发现眼睛对人竟然有这么重要的意义。人们常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直到现在我才对它有了真实的体会,我现在的世界还不算黑暗,还有一些模糊的光影,但是对我的的确确已是一个混沌的世界。我以为我能够,我多次去尝试,用我的眼像过去习惯一样去打开微机,想看看我熟悉的亲友的来信,了解大千世界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的变化,我可以看见视频上一排排有些扭曲的文字,但我却不能准确的看清其中的任何一个字,我戴上了老光镜加上高倍的放大镜,也只能从大致的字形来猜测它是什么字,我曾经还算丰富多 的生活,一下都突然消失了,我大多时候都只能沉默地、静静地坐在我家沙发所在的角落里半睡半醒,朦胧地思索。(未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2:12: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享独行 于 2013-6-17 12:25 编辑

接前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扬花过谢桥”,有时我忘记了我已经发生的改变,突然想去看一本书,查一个资料,但是我很快发现那只不过是我永难实现的梦想,我书柜里那些我曾经酷爱的,而長久被生活、工作所淹没,弃置在一旁的那些优美的世界名著、詩歌、小説、绘画。现在我只能依靠囬亿重温,像红楼梦里那些优美的诗词,那些让你身临其境的叙述和氛围,“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日暖玉生香”,宝黛间那种两小无猜纯真感情,黛玉去世时,潇湘馆里,摇曳竹影、一勾残月的凄清、悲凉;桃花散,余韵中对家国兴亡、沧桑世事的感触;《西厢记》里,张生初逢莺莺时的如狂惊喜;稼轩词、陆游诗对家国兴亡,壮志难酬的悲愤;义山词中那种朦胧而意味深远的隽永詩句;蒲松林在聊斋中对那些花、木、鬼、狐、精灵别具一格的勾画和借题发挥,对身世与家国入木三分的抨击与感叹。
   我也多么 想再看看我小学、中学如痴如狂、废寝忘餐,阅读过的国内外那些名著的段落。福尔摩斯的“四签名”;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对寂寞给人的巨大压力的震撼描写;梅里美对西班牙、法国的风土人情,尤其通过卡门秀美的外形中所迸发出来的热情和对自由的向往;大仲马在基督山恩仇记中对主人公经历出人意料的描述,还有哑奴如凭虚御风驾着马车狂奔在枫丹白露大道时的那种感觉;还有夏洛蒂在简爱中对两位主人公耐人回味的对白;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对善悪和人性深刻的剖析;以及俄罗斯、英国、法国乃至全世界那么多大师们的浩瀚著作。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为代表的那些气势恢宏、栩栩如生的油画和充满活力,富有象征意义的雕塑;以及中国几千年来创造的各种文物、建筑、碑文。
   我也怀念各种中外电影中那些精 绝伦的演出,像卡莎布兰卡中英格利.褒曼那种迷茫、困惑、深情的眼色;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与记者派克萍水相逢,深入骨髓的纯真、短暂荡气迴肠的爱情;中国名演员赵丹、白杨、周旋,那些洒脱、朴实、精辟的演出以及最近涌现的一大批优秀的老青中年演员。我也喜欢中国独树一帜的,所谓武侠小说,那些用古代侠客义士包装的故事比现代的许多小说更夸张地经典地描述了人性的善恶,生死不渝的爱情,金庸笔下的阿朱、赵敏、小昭、仪林、小龙女、圣姑、黄蓉袁紫衣、程灵素以及令狐冲、张无忌等许、许多多性格鲜明的、可爱可亲的人物。另外,我也喜欢追忆席慕容寓深刻于朴实的、动人的、别有见地的诗句;还有中国那些老一辈作家创造的那些著作,巴老、胡适、钱钟书、白桦、胡发云、徐志摩、鲁迅以及现代的一批散文家、小说家、诗人、画家所创造的无穷文化财富。
   可惜,我过去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浪费了我的双眼,连最经典的大量文艺塊宝都不曾涉猎,现在回想起,曾经有意无意阅读过的文学艺术作品虽仅滄海一粟,己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我现在才体会到中国文字的巨大潜力和魅力,当你阅读那些诗词歌赋绘画碑文,感觉胸中像流过清澈的溪流,或汹涌的浪涛,无声的交响曲,优美的咏叹调,那些简单文字所构造的巍莪殿堂、精细小品,活生生的妙龄的少女,悲情的壮士,潦倒的英雄和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给你开拓了一个无垠的世界,让你的心灵能够找到一个港湾,寻觅一个归宿,忘掉这个世界,进入一座无限美好的天堂。每一次看见那些书、买下那些书,我都告诉自己,以后要抽时间来细细咀嚼、体味,我总是把它们细心的保存,希望能够在某个时候能够静心地阅读它们,我很向往古人“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我常常幻想某一天下班之后,能够在沐浴后,点上一缕清香,泡上一杯香茗,在柔和的灯光下,在我那小小的居室里慢慢品味中外作者们呕心沥血凝结成的文字和艺术品。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的做到过这一点,在若干万个日日夜夜里,我竟不曾找到一个夜晚来做到这么平凡的一件小事,这也许才是我真正的永远的遗憾。
    现在我不得不放下我的工作,辜负许多病人对我的期望,放弃我觉得很有意义的研究,更难和远方中外亲友的交流。如果我的存在只能给别人带来负担,而不能够对这个世界做出一点点的贡献,不能给我的亲人朋友一点点的支持,我很怀疑这样的人生还剩下多少价值。亲友们都劝我,还是尽力的尝试一些治疗,但我知道那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价值,不过为了回报亲友的爱护、治疗医生的关心,我仍然愿意去尝试,但是那毕竟永远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一生中我最不喜欢的一种习惯就是浪费,不过,我现在才认识到真正的浪费是把上帝给予你的一个完整的躯体,包括心灵、手脚、视觉、听觉、味觉及其它的各种感官,当你并不在意它们,对这个上帝创造的世界,视而不见,不去品尝,不去体验,不去珍惜,那才是最大的浪费、最大的悲哀。我现在只有依靠亲友代替我的眼睛来观察,张望这个世界,离开了他们,我的眼和心就只剩了一片模糊和黑暗。我现在才知道海伦是在用她的整个身体和灵魂在呼吁:给她三天光明。我也多么希望上天能够多给我一点光明,这样我可以再和大家无忧无虑的交流,写出我心里的种种感受,为亲人、朋友、人群、国家尽一点我希望有用的付出。这是我双眼视力障碍后这些天来,零碎的断续的想到的点点滴滴,我现在能为大家做的唯一的事就是希望大家爱护你们的身体,尽量的让它们发挥作用,不要浪费它们,摧残它们,那是一种人生无法承受的奢侈。
   今天我请小杨同志帮忙记下了这些天来所想到的,我感谢大家的真诚的关心,珍惜大家的关心,不过我还是不得不,也准备面对那些未来混沌、模糊,甚至更黑暗的岁月。
                        (2012,5,9廷杰口述  杨慧謦笔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2:1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享独行 于 2013-6-17 13:53 编辑

作者介绍  
百度百科里的介绍
张廷杰
1934年生,四川成都人。195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疗系 本科。近40年来一起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担任住院、主治、副主任及主任 医师工作。近十年来历任三院大内科主任及心研室主任,成都市心研所常务所长,成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熟悉内科有关疾病,对心血管专业尤有心得。1988-1991年经 国家教委选派赴美国,在美国国家卫生署Framingham心脏研究所,及波 士顿大学医学院从事合作研究,完成课题七项,撰写论文11篇,并获美国NIH及波士顿大学颁发的荣誉证书、并先后到澳大利亚、德、法、荷、比、卢、香港、泰国访问及学术交流。1991年负责全国高压压普查四川片区工作,先后参加卫生部七·五及八·五攻关课题。近15年撰写各种论文近百篇,获卫生部及省市科技成果奖11项。现任成都市一院心脑血管研究室主任,成都医学会常务理事,成都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四川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世界高血压联盟成员,《心血管病进展》副主编,《成都医药》副主编,获成都市拔尖人才称号,国务院特殊津贴。目前正积极开展心脑血管病,尤其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的临床科研工作,并努力培养中青年人才,加强横向联系与开发工作。


其实,这里介绍的只是张老师在医学上的成就,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未在其中,谁又知他在那个年代受过的磨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2:1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独享独行 于 2013-6-17 13:52 编辑

            难忘的故事会
    1972年,单位派我外出参加由四川省防疫站组织的《地方病普查组》,其间,晚上的“故事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令我怀念。  
    我们所到地方都是在四川北部山区,白天工作后到晚上就没事干了,那时候住的旅馆很简陋,没有电视看,连灯光都是昏暗的。省防疫站站长
对地方上来的人比较了解,他知道从县医院来的一位张医生有一手绝活—
—说书。吃晚饭时他就悄悄告诉大家这个秘密,饭后我们早早就围拢在张
医生的房间里,等待……  
    人到齐后站长神秘兮兮关了门窗、闭了灯后,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张医生的经历以及所讲的内容。我们才明白张医生是因为政治问题从成都被贬
到青川这个深山里来的,他讲的《基督山伯爵》在当时还是属于禁书。  
    “话说一八一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避风堰了望塔上的守望者,望见了从士麦拿经过的……圣·琪安堡的阳台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在马赛,一
艘船的进港始终是件大事……。”张医生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故事……故事
中的人名爱德蒙、美茜蒂丝、登格拉斯、卡德罗斯、摩莱尔等等,地点迦
太兰村、狄波伦岛、帮杜加客栈等等,张医生都如数家珍,倒背如流。故
事情节、人物特征、自然景色都被张医生那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讲述刻
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张医生就这样滔滔不绝地讲着,大家聚精会神
地听着,屋子里静得出奇,连每个人的呼吸声都能听到。  
    每晚4个小时,连续4天才把《基督山伯爵》讲完,第5天开始讲《福
尔摩斯探案集》,张医生将案例中的惊险场面渲染得令人毛骨悚然,神秘
莫测,我竟然有时会蒙住头。由于时间关系,《福尔摩斯探案集》没能讲完。  
    听张医生讲故事,不仅是种享受,更重要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似乎跟着他去欧洲旅游了一趟,领略了欧洲的风土人情,见识了人世间的珍奇异
宝,初识欧洲上流社会贵族们的恩怨情仇。基督山竟然成了我心目中智慧、谋略、勇气的代表者。我回到单位后,四处打听终于在厂里找到了《基督山伯爵》这套书,废寝忘食的又读了一遍。以至于后来看《基督山伯爵》电影时竟然觉得索然无味,找不到当初的感觉。  
    后来得知,张医生18岁就大学毕业,在校时一篇关于《血液病》的
论文让他出了名。他上峨眉山后写的《峨眉天下秀》散文也发表在四川某刊物上。《基督山伯爵》是他在华西医大读书时,到书店里租的英文版书来读的。他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1957年却被打成了“右派”,发配到山沟里去了。文革开始后,他又被关进了牛棚,但是县上那些老爷们看病却都要找他,他们就开恩把他放出来了。只不过他还是在山沟里呆到四人帮垮台后才回到了成都。  
   那次故事会令我念念不忘,而张医生更是我所见到过的少有的出类拔萃的人,他的口才、文采、英语都令我羡慕不已。只可惜他生错了年代。  
   写下这段文字作为对这位有才华医生的怀念,也是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往事。

                               独享     2006-10-15
照片里前排右起第三是张老师,岁月实际上也留痕,如今的我已步履艰难,两鬓白发。

14.jpg (365.38 KB, 下载次数: 1)

1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6-17 13:01:59 | 只看该作者
祈福!!!

点评

祝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17 14: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4:01:01 | 只看该作者
张廷杰:最大的满足感是医好每一位病人
2012-11-15 11:32:55 来源:四川新闻网健康频道 编辑:余从双

市二医院“张廷杰工作室”面对成都市民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30日讯(廖嘉)他穿着白大褂,脸上的微笑让人觉得亲切,说话语序不慌不乱,十分有条理。一谈到心血管方面的知识,这个老人言辞就开始闪烁,眼睛里放出光 来。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病人眼里的好医生,张廷杰。

    专家名片:他是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高级顾问和“老年心血管与代谢疾病研究室”主任,并在该院“张廷杰工作室”指导心血管及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人群防治、学术交流、疑难患者会诊,并接待患者。历任成都市三医院大内科主任、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成都市一医院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研究室主任、成都市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四川省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学会高血压组委员等,如今仍然在承担的职务有卫生部心血管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监事;中华老年医学会心血管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结合心血管学会荣誉主任委员及多个杂志编委、常务编委,并直接指导一些基层及社区医院工作。

    “每一个奖都是对我和我们团队的鞭策、鼓励与认可”
    今年6月,在第12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会”颁奖会上,张廷杰被中国高血压联盟授予“中国高血压突出贡献奖”,这是国内高血压相关专业的最重要奖项。据了解,今年我国获此荣誉的仅有5人。张廷杰说:“每一个奖,都是对我和我们团队的鞭策、鼓励与认可,都值得珍惜,这不是个人荣誉,更是代表着责任”。
    从1980年到1988年,张廷杰的30多篇学术论文以及6个科研成果引起了国内同行对他参与创建的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室的普遍关注,某些学术研究水平居于国内先进水平。1988年8月,他来到美国的波士顿大学与弗莱明心脏研究所,做了3年的高级访问学者,获得波士顿大学与弗莱明心脏研究所的荣誉奖状。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06年获第二届中国医师奖,和成都市年度人物奖,1980年到2008年多次获四川省、成都市先进个人、先进科技人员以及成都市拔尖人才及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
     用心良苦 关注疾病防治
    从80年代初,他从青川基层回到成都,发现高血压与心血管患者越来越多,病人对疾病的了解和防治知识很不足,无论是文盲还是高级知识分子,大多是“健康盲”。“那时候的人们,都缺乏如何保健的概念”。张廷杰开始关注心血管疾病的科普知识宣传。90年代,他从美国回国,参加了全国第二次高血压普查,负责四川片区工作,以后又进行了多次成都人群危险因素随机抽样调查,与大量高血压药物随机对照研究、动脉弹性研究、及全国与国际多项大型协作研究,几十年中先后撰写论文200余篇。
    那时候大家对疾病的防治不是很重视,张廷杰通过在医院定时讲座,发放健康资料,关注人群心血管疾病防治。这么多年,他坚持编写健康宣传资料,写了十几个版本的。可是成都人一千多万,写得再多都只能发给少量的患者,真是沧海一粟。尤其现在“伪科学”、各种药品过度的宣传让人难辨真伪。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疾病的变化,一些少见病成为多发病,一些老年病逐渐年轻化;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诊断和治疗在不断创新。不少常见病、特殊疾病的治疗指导、康复训练、饮食配合……都需要一个为广大病友提供疾病治疗、康复指导、家庭咨询的交流平台,为此市二医院成立了“病友之家”后,推动对病人的教育,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
    坚持学习英语,只为更好地提高业务和学术水平与国际接轨
    这个看起来瘦弱的老人,骨子里却有一股劲叫坚持。张廷杰仅在中学时学过英文,大学时由于当时环境没有外文教学,毕业后坚持自学30多年,至今年过古稀仍孜孜不倦。文革中在青川县劳动,走出牛棚时,他回到成都第一件事,就是到外文书店买了本英文版的《心率失常学》,并用一年时间,边看边翻字典,认真阅读了全书内容,并向县长申请,购置了一台心电图机,开展了心电图的检测,张廷杰说:“在那个年代,心电图机是基层不多见的仪器,挽救了很多心脏病人” 。
    回到成都工作后,张廷杰为了更好的学习英语,当时已是三院大内科主任的他,利用下班时间自费去成都华英外语夜校学习英语口语。平时工作就忙,学习口语的时间基本都是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来的,常常顾不上吃饭,回忆到这一幕,张廷杰笑着说:“去口语班,我是班上最大的学生,和我一起上课的都是些娃娃。”那一年,他48岁,已经是著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了。1987年,国家教委在四川全省考试选送4名专家作为高访学者前往美国,但绝大多数人英文不过关,结果只有他和另一位高工通过了考试。
    “医治好每一个病人,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满足感。”
    张廷杰说根据市二院2009对成都的调查,成都市仅40—79岁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在六城区已达44.5万,大成都达到115.4万,而且在不断攀升。城区的高血压患者中,并发糖尿病的患者就有17.1万人,另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99.4万人。面对这样不断攀升的数据,张廷杰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开展宣传教育,尽量进行预防,减少帮助人群患病率。同时,努力治疗重危与疑难患者。张廷杰为了对病人负责、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作出正确诊断,他每次要求只挂15-18个号以便对症下药。
    熟悉张廷杰的人,都晓得他总是细心为病人着想,尽量为病人节约费用,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不开无必要或过分昂贵的药物,平等对待每一个病人。“医治好每一个病人,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满足感。”
    体验各种人生,依然热爱生活
    时光如飞,现在的他工作依然如此繁忙。每天的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每周二上午在市二医院查房,指导临床讨论及疑难危重会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在工作室坐诊接待患者。其他的时间,不是进行科研,或在其他医院坐诊,就是是下社区去指导心血管疾病防治,或带领自己团队进行调查研究,另外就是到省内省外参加学术交流。
    今年75岁高龄的老人,依然每天为医学事业奔忙。张廷杰笑着说:“我都应该退休十几年了。”是啊,按理这个年纪应该在家享受幸福晚年生活,为什么还要让自己如此忙碌。张廷杰的回答却很简单:“忙了几十年了,早已成为习惯,余下的时间不多了,能利用自己的专业为需要自己的患者做一点实事,自己感觉生活更充实。”看来,这已成了他人生的主色调了。
    生活中的张廷杰有多样爱好,他喜欢音乐、古典文学,诗词,各种戏剧与表演、还有摄影、旅游。张廷杰说:“我这一辈子经历建国以来所有风波,遭遇许多曲折,可以说各式各样的生活都体验了,能活到现在这应是另一种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4:15:28 | 只看该作者
黄牛要舞 发表于 2013-6-17 13:01
祈福!!!

:handshake祝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发表于 2013-6-17 16:08:55 | 只看该作者
    好人一生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2 04:46 , Processed in 0.0958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