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大唐时,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陈智扬 在多数人眼中,大唐时期的中国成了空前强盛的代名词,与其并称的下一个王朝,赵宋王朝则摇摇欲坠地走向了另外的一端。但在这之前,还须加上一个“如果”,如果安史之乱没有发生的话。不可置疑,在以太宗、武后、玄宗为代表的前期,的确空前强盛。就连电视剧《神探狄仁杰4》中,都有这样经典的画面,“避难月氏的狄国老与月氏国王的交谈中,张口便是‘天朝神兵不消一日便可踏平你这弹丸之地。’”其侧面所折射出的历史事实固然令人振奋,但赵宋王朝又果真羸弱不堪吗。 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仁”为谥号的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经济、文化发达,名臣辈出。不仅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还首开“四书”的先河。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全部活跃于这个时期,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出现或总结在这个时期。甚至当其驾崩的消息传到敌国辽国时,出现了“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的景象,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听到消息后,抓住宋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当后世以势力的眼光看待这个王朝时,所看到的仅仅是它在军事上的退让以及“靖康之变“的耻辱。相较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唐玄宗,缺乏武功的宋王朝自然被后世所轻。至于其言论开放、思想自由、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的优点亦自然地被屏蔽,颇有种无足轻重的凄凉。 试观这种奇怪的心态或认知角度,无不与我们内在意识之中所残存的“老大帝国观”有关。无论从秦时的“却匈奴三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还是汉时霍去病北击匈奴王廷的历史。令人振奋的故事总是在悄然滋养着传统的夷狄观念,同时也被这种观念所左右。 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在其广为流传的《少年中国说》中对“老大帝国观”痛彻思痛地批判道,“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是今日全球之一大问题也。如其老大也,则是中国为过去之国,而今渐澌灭,他日之命运殆将尽也。”这等道理又有几人不知呢?多少年来,当我们回顾近代史的那段屈辱时,除了频频指摘古人躺在祖先的功劳薄上睡觉和清廷统治者的闭关锁国外,又何曾放下过我们那关于“老大帝国观”的那点可怜的自尊。张口便是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这似乎又成为了我们值得吹嘘的法宝。诚如是,独特且悠久的中华文明是所有炎黄一脉的骄傲,但浓厚的历史沉淀所给予我们的难道不应是丰富的经验文化吗?在素注重经验主义的文明体系中,这也被称之为以史为鉴。 而再仔细思索这种残存的老大帝国观念,其与感性层面上的民族骄傲和民族虚荣又不无关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道理毕竟是不言而明的吧。就参照物而言,这与个人亦或集体并无多大的不同。然而又有多少人天真地或想当然地做着“天朝上邦”的春秋大梦,并以此来维持那丁点可怜的民族虚荣。 由此所滋生出来的又是炫富、不自觉等堪称丑恶的行径。打着中国的招牌,怀着天朝上民的心理,无论是于己方还是于他方,威风凛凛的感觉定然是不错的咯。 在闲暇时间所谈论的除了今人是非便是古人功过。尤其到了一些以武功强盛而闻名的朝代帝王那里,更是一个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唾沫星子满天飞的奇观异景。大有恨不得穿越时空去建下一番盖世奇功一般。再谈论起当下国际形势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动不动便神来一句,“一颗原子弹毁了他或一颗导弹飞过去吓死他”之类的,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势头。好像原子弹、导弹之类的是自个家田地里的大白菜一样,一种几百亩或养鸡场里的鸡蛋一样,批量式生产。至于战争之类的问题,仿若儿戏,以为和网络游戏一样,GAME OVER之后,再重新开始。 这也难怪在西方曾一度盛言“中国威胁论”。打着民间调查的旗号于坊间旁听一会儿,除了唐太宗北驱突厥,便是蒙古骑兵饮马英吉利海峡。却始终鲜闻北宋与辽的互开边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