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真磨叽!按说哪个地界都有慢性子,可为什么我认识的广西人都是慢性子?比如大肥皂,我常搭她车去阳朔。每次她都说,“好,咱们走吧。”如果一个小时以后,她真的动身了,那算是非常麻利了。每次等到最后,我哭的心都有。 再比如老婆。以我“候补哲学家”的身份,轻易不跟她发生冲突,但凡冲突,百分之百因为她太磨叽。我曾一怒之下,写了一篇小说,大意是说,丈夫的妻子太磨叽,丈夫怎么劝也没用。有一次楼房着火,丈夫就故意在房间里磨磨蹭蹭,抬出来时已经快被烧死了。妻子哭天抹泪的问他为啥不快跑,丈夫奄奄一息的说:就是为了让你记住磨叽的危害……您就知道我给气成啥样了,死的心都有。 后来我发现,召开全国会议时,总是广西的代表最慢:最后一个报到,最后一个上车,最后一个吃饭,最后一个抵达会场……年年岁岁慢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所以,我若不把慢性子归结于地域因素,我都嫌我自己弱智------以我亲身体会,不独广西,整个西南那一片儿,包括四川、贵州在内,慢性子居多,还美其名曰“休闲”,真是的! 您要是不信,我再讲两件亲眼看见的事儿。 那天去阳朔县城,路过一个孕婴店,老婆想给小妮儿买一双袜子,我就在门口等她。一会儿,远处来了个妇女,一手打电话一手推自行车。啪嗒,车上掉下一个塑料袋;咕噜,滚出来四五个冬笋。女人就停下车,一边打电话,一边慢吞吞的捡冬笋。后面来辆小汽车,让自行车挡住了。司机也不按喇叭催,就停在那儿等着。女人捡俩冬笋后发现袋子破了,于是就不捡了,任那些冬笋堆在那儿,继续煲着电话粥,起身去附近商店找袋子。后边那司机也真行,也不让女人挪车,自己也不挪,而是下了车,点燃一根儿烟,边抽边等。那女人半天也没从商店出来,那仁兄也耐得住,又点着一根继续等……我目睹了全过程,心说这些都是活宝啊。又一想也别笑话人家,这都半个多钟头了,我那位连双袜子还没买来呢。 还有一件事。好几年前,岳父岳母一起进城买东西,中午时分,岳母一个人回来了。正好家里的一群妇女正叽叽喳喳的聊天,岳母便津津有味的坐在旁边听。一小时后,老婆不经意问了一句:“妈,我爸呢?”岳母才说:“我们买了一只洋鸭,半路跑了,钻进一个山洞,你爸在洞口守着,让我回来找人,带上工具一起抓鸭。” “啊?这样啊!”大家都笑话岳母磨叽,然后她们又聊了半个钟头,才一起动身。到了那个山洞,可怜老岳父依然在洞口守着,不急不躁,悠哉游哉。那只洋鸭毕竟不是本地鸭,不了解本地人的脾气秉性,以为俩小时过去了,人早就走了,于是就放松了警惕,从山洞露了个头。啪,老岳父逮了个正着,压根儿没动用工具。于是,我们一群人高高兴兴的凯旋而归。 。。。。。。 是的,在流淌缓慢的时光里呆久了,做任何事都会不紧不慢了。在我印象中,只有童年的日子才如此缓慢,而这种青山绿水又与童年的故乡何其相似。慢慢的我也不急了,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