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终生难忘的艰难困苦的岁月,也是文化大革命“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后红卫兵的必然归宿。 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这对于千百万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红卫兵来说,到农村去就是听毛主席的话,就是忠于毛主席,就是在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1968年10月这一天(我记得那天6日刚好是中秋节),二百多个六六、六七、六八级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与其说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后的革命小将,齐聚土城小学操场坝,参加镇革委会组织召开的第二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欢送会,领取到农村后的生产生活必须用品用具,然后敲锣打鼓分别将我们送往各安置点。从这一天开始,十六岁的我就成了中国千百万知识青年之中的一员,就开始了长达六十六个月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现实生活。 我是本地知青,下乡也在本地——习水县土城镇黄金公社东方红大队尖山生产队。 尖山生产队是一九三五年红军长征时青杠坡战役侧翼战场,位于青杠坡主战场左侧山顶上。当知青时还隐约可见残存的战壕,据老乡讲过去还时不时发现有残留的弹夹弹壳呢!凝结的历史仿佛仍能听到激烈的枪炮声,还能嗅到战场浓浓的硝烟味呢?(一) 尖山生产队还是省地县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队,这个先进不是吹出来的,而是贫下中农战天斗地干出来的。尖山生产队位于云贵高原下降到四川盆地的赤水河谷剧烈切割地带,连绵山峰孤立地耸立在两条小河之间,山谷与山顶高差达三百余米,东西宽不过五百米,南北长却有五千多米。田与土大约各半,田分布于南坡山头与山头以及两山凹陷部位,旱地却间插于山坡之间。 尖山生产队作为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先进在哪里?先进在望天水田还能年年保丰收!经验在哪里?秘密在哪里?在“高田坎、拦山沟、屯水丘”。九个字确保农业丰收,九个字确立为先进单位,九个字确实让农民有饭吃。 高田坎,有谁见过近二米田坎。高田坎就是为了便于秋季稻谷收割后有利蓄水。多道拦山沟用于收集雨水,流入高田坎田内,形成一个个蓄满水的“屯水丘”。解决了不易解决的半山农业干旱缺水问题,也就解决了粮食稳产和农民吃饭的大问题。 六十六个月的再教育生活,其实在生产队不过三年光阴。因在插队的日子里,我曾参加修建湘黔铁路,也曾在习水县水电局当水利辅导员。但就是这三十来个月的再教育生涯,让我锻炼了筋骨,增强了体力,学会了劳动,知道了疾苦,磨练了意志,学会了做人。(二) 我当时选择尖山生产队落户,就基于上述二点。在红军战斗流血过的地方,在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的荣誉中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让我倍感光荣与自豪,但随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年复一年的枯燥重复劳作,让青春的激情在慢慢消退,现实的无情又将理想击得粉碎。 前面不是讲到“高田坎、拦山沟、屯水丘”吗!这是尖山子人民祖祖辈辈勤劳智慧的结晶。这不,一道道拦山沟将雨水滴水不漏地汇聚到筑有高田坎的“屯水丘”内,用作来年季节已到而雨季未到需水播种打田插秧之用,这种方法巧妙地解决了农忙急需用水的矛盾。但这高田坎屯水丘也是有讲究的,是壮劳力才能胜任的活,也是工分最高的活。高田坎的形成是随水位升高而不断生高的,一、二米水深的田坎是不好搭的,搭田坎的泥巴是要从本身田里挖取的,这根田坎是农民寒冬腊月赤身裸体用泥土垒砌起来的。就是说来年的收成是用如此艰苦劳动换来的。 生产队的农民是善良的、朴实的。我们刚到农村,生产队想得周道,分给我们的自留地、自留山林都离我们的住处不远。土地是好地,当年地里种的蔬菜都留给了我们,这让我们一到农村就有蔬菜可吃。到年终杀猪并没有计较我们去的晚而少分点给我们,这让我们非常感动。初到农村劳动时,生产队安排我们做的农活、一般是轻活,尽管不会干甚至没干好,但还是在记工分时按乡下同龄孩子计分,这让有的农民很有意见。由于“正确认识”和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使我们很快就融入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角色当中。(三) 我们是属分散插队的,我的房东是何四婆家,是当地农村典型的土墙瓦房,加上厨房总共五间,他家却让出二间给我们三位知青,这是多么无私啊!像许多中国农村女性一样,何四婆是那样的勤劳与善良,他像亲人,不!他像母亲一样关心我们、疼爱我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让我们离开家又有了家的感觉,离开了母亲又有母亲照料的感觉。在那些缺吃少穿的日子里,他和家人宁肯少吃一口,也怕怠慢了我们。特别是有点好吃的,如推豆花、煮腊肉、炒鸡蛋更是少不了招呼我们。这是多么伟大、高尚的人性的美德啊!对比之下,我出来工作后仅回去看望过一次,至于何四婆多少时间去世,通讯闭塞也不了解,借口工作忙也不过搪塞之言,留存心底的只有无限的思念和无尽的遗憾。最好的安慰就是在外兢兢业业工作,不做对不起他老人家的事。 初到农村,我是在好奇与向贫下中农学习中度过的,通过逐年了解知道各种农作物从种、管到收,了解各种蔬菜生长在不同的季节,了解水果生长习性,了解野生植物采摘与食用。就拿野生菌来说,下乡的生产队,除了耕地就是山林。 每年有二个季节生长野生菌,一个是麦子收割后生长的菌叫麦桩菌,乔巴菌和大脚茹这种高档食用菌都生长在这段时间(在当时这种菌都要块把钱一斤呢),还有就是红丝菌、绿豆菌、松菌、石灰菌、奶浆菌及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吃得吃不得的菌子。另一个是稻子收割后生长出来的菌子,我们叫谷桩菌,谷桩菌就没有麦桩菌的数量和品种多了。在这二个季节采摘野生菌是农民一项不错的收入,为农民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这野生菌啊每天采每天都在生长,但奇怪的是季节一过,一夜之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四) 六十六个月的再教育生活,其实在生产队不过三年光阴。因在插队的日子里,我曾参加修建湘黔铁路二十二个月,也曾在习水县水电局当水利辅导员十二个月。但就是这三十来个月的再教育生涯,让我锻炼了筋骨,增强了体力,学会了劳动,知道了疾苦,磨练了意志,学会了做人。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六十六个月,我认为有得有失,但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得多。第一与贫下中农建立了无产阶级感情,这为后来能依靠群众并与群众打成一片奠定了基础;第二培养了吃苦耐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三养成了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的品格;第四造就了健康强壮的体魄。仅此四条,终身受益。上山下乡,无怨无悔。(完) 注:这是我个人的回忆录,是我上山下乡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不代表任何人,与整个运动的实质无关,更没有渲染这场运动的丁点意思。
我家有四子妹当过知青(姐、三妹、四妹和我——老二),我们都是自愿下乡的,家庭就是小镇普通小学老师背景。
我和我姐下乡时(1968年10月6日),毛主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还未颁发。在咱小镇(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动员上山下乡时,也从未讲过要咱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提法,讲的都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因此,我们几子妹下乡后先后经过招工、读书、招干而走上各自工作岗位,并经个人的努力,后来的发展都不错。
我在农村66个月,是我们几子妹中最长的,这并不是我表现不好,而是受我母亲历史问题的影响,同时也因我有段时间在修“湘黔铁路”和在县当“水利辅导员”错过了其它工作机会。
后来我赶上“工农兵学员”这班车,再后来安排了工作。由于有上山下乡的经历,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因此,我工作非常积极,十分勤奋,三十来岁当上国企中层干部,以后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与证书......。2005年底“到点”歇岗,2012年到年龄退休,划上人生奋斗的句号。 (作者:承上与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