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4-21 08:08 编辑
前言
已忘记具体是一年那一时节,大约记得从学校毕业到单位上班不久后。因工作环境中,没有现代化大医院一样的学术氛围;没有急危重症疾患迫切治疗的压力和需求;没有衣食住行上的忧虑和奢望,尤其主客观上,亦没有“留洋”或“高就”的妄想。因此,日常时空之中,任由随心所欲地看着这样那样的杂书,完全自由自在地想着这样那样的闲事。就在这样一种读书思学之间,在胸口中,依然时常感到有种种抑郁凝重的激创,而头脑里,更是不断思语影绰、跃然欲出……届时,唯有提笔涂抹下来,才能有顿然若释的舒畅和愉快。然而,就在这样的每一次书写之后,才会发现那些随手涂抹的文字,一般都是没有任何标题的,而且内容思想上,也是纷乱杂芜、意旨飘忽。于是乎,随后便会在纸片顶头上面,顺手冠上一个“白”,或一个“颖”,或者一个“悟”字,搁置一旁,未曾在意。
近来,妻要生孩,家要添丁,因有父母协助和关照,而自我的小天地,却格外地宽阔起来。那日,无聊中收拾抽屉、整理书籍时,意外地发现在这儿那里散落着许多抬头都书写有“白”“颖”或“悟”的纸片。而这些纸片,大致上都只有一页病历纸的字数。于是,我草草地捡集起来,每晚入睡前翻翻读读,从中追溯着工作三年以来的心绪和思潮,也由此品味和省醒着自我情趣及其间的生活与工作感受。未曾想到,就在这种无所用心的读思中,却唤醒了尚未麻木泯灭的良知和热爱,也愈发明了了爱人和自爱的真切,并从中求索着自我事业有成或无成的可能之所在。
另外,上述纸片上的文字,终究是有感而发。所以,在内容上,其多数也能围绕着一二个主题而陈述,而有的即便主旨飘忽,但终归还能找到点滴完整的心思和用意。于是,我便揣摩着给它们都添加上了一个“副标题”。一者,使其文字显得更像是“唯物”的产物;再者,就是奢望能启发自我以及将来可能会有的读者,能够从这些文字中间,获得更明确或更深刻一些的“感同身受”吧。
时至于今,每当我自己读习这些东西时,总能从中获得一些新知,平添一份自信,鼓起了前行的勇气,更增加上一种恰似“添犊之情”般的欣慰和陶醉。正因为如此,恰逢当下生活闲适之际,我决意将这些散在纸片上的文字整理出来,聊以慰籍而已。
此刻,当我在网络上公开这些文字时,自然而然地应当给它起个名字吧。
其实,在最初将纸片上文字整理到一个旧本子上面时,已经有了两个自拟的书名:一个叫《颖悟集》,而另一个是《悟白录》。但是,对于曾经的这两个名字,我始终一再审视并犹豫着。之所以犹豫不决,并非因其“名不副实”,而是觉得如此名词,有些卖弄噱头之嫌。前一段时间,曾经想过用《自白书》,但还没有逼到那个份上,即刻就被否决了。
眼下,思来想去,感觉《自言自语》,确乎比较贴切,那就用它吧。
1992年冬草。2003年5月初修。2014年9月3日整于济南。2016年春再修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