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海迪士尼辩解,小心越描越黑
□卜新国
一名“小编”搜集全球其他五家迪士尼乐园门票,发现“上海迪士尼乐园票价并不算高”。他认为,之前网民对乐园的吐槽属于“民意绑架”,“觉得贵就不要去”,“如果正式营业后,迪士尼方面确实由于定价过高,门可罗雀,为了盈利,它一定会降价。如果还是人满为患,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那说不定就是定价低了。”(5月22日新京报) 目前,上海迪士尼仍然处于试营业期间,但是网友纷纷吐槽在乐园内的消费“贵到哭晕”,“死贵hold不住”,觉得“上海迪士尼的童话果然都是骗人的”。不知是出于炒作的媒体本能,还是为了主持公正的大义凌然,或是维护与迪士尼乐园的合作,这名“小编”的陈词给人一副“代言人”的模样。不过,真要辩解的话,还是得站在“理”上,否则反而会越描越黑引发大众的不仅是厌恶,甚至会遭受到抵制。 “小编”认为“票价并不算高”。我们知道,国际票价的比较不能只看绝对数据,还要看票价占当地人均收入的比重。据2015年7月1日世界银行公布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数据显示,2014年法国、日本、中国的人均年收入分别是43080美元、42000美元和7380美元。按照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中间价6.1428计算,三国月人均收入分别为22053元、21500元和3778元。巴黎、东京、上海三地的迪士尼乐园门票分别为553元、442元和370元,占国民人均月收入的比重分别2.51%、2.06%和9.80%,上海票价的绝对数值最低,但所占月收入百分比分别是巴黎和东京的3.9倍和4.76倍。孰高孰低一看便知。真不知道他那种“不高”的结论从何而来,是有心还是无意而为。 “小编”认为,“商品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双方决定的”,“一定把定价权放心地交给市场,不要行政干预”。此处需要科普两点。一是价格的形成。供求关系会直接影响价格的形成,但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是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供求关系不是影响价格的唯一因素,也不是决定因素。用游客人数多寡来判断定价高低,实在有失偏颇。二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但不管什么市场经济,市场都不是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在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调节或者市场发挥不了作用;而且市场调节也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所以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将“无形的手”(市场)与“有形的手”(宏观调控)牵在一起才能促进经济和谐健康发展。对于任何商品,政府当然要核算成本,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将价格纳入合理可控范围之内,而不是听任商家“漫天要价”。如果一味地让价格完全“交给市场”而不要“行政干预”,“天价虾”“天价鱼”“天价学区房”等“存在即为合理”的事物就会泛滥成灾,消费者就会到处遭遇各种“坑”而处处面临被“活埋”的危险境地。 “小编”认为“迪士尼专门欺负中国客人”是“想多了”。但有媒体披露,东京迪士尼的一切都掌握在日本政府手里:动工时拥有100%建设主导权、设备采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权,开业后拥有100%的人事权、财务权、经营权、股份处置权。而上海至少比东京多付出三倍多资金和一倍多土地,但中方只有30%的建设经营管理权,财务权和经营权则绝对掌握在美方手里;同时,美国人拥有上海迪士尼43%的股权,加上高昂的专营费和管理费,美国人在上海迪士尼的收益超过50%。是否“欺负”,还用去想吗? 此外,“小编”在文中两次提到了“用脚投票”,这种带有强烈个人情绪和缺乏道德的表述,让人不得不怀疑,该“小编”不会也是用脚思考出来的吧? 上海迪士尼乐园到底是否存在高消费,各种定价是否合理,且要交给市场去处理,交给政府去监管,交给实践和时间去检验。如果迫不及待地对游客指手画脚,不仅有欲盖弥彰之嫌,也有失媒体人应有的姿态和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