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第一打工老头 于 2017-3-3 14:05 编辑
七年前,我在龙南打工,经常去看围屋。龙南县人口都是客家人,当年中原人为谋生,从内地迁徙到南方,沿途好地方已经被人占据,只有跑到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人少山大,遂把当地土著赶尽杀绝,自己安置住下,反客为主,一代代繁衍,如今却叫做客家人,真真怪哉。龙南在江西最南端,往南就是广东,往年是山穷水尽之地,自然条件恶劣,一直生存艰难,山高皇帝远,丛林法则盛行,胜者为王,民众习惯逞凶斗狠,民风凶悍,出土匪,为防御匪患和野兽,一个家族住在一起取人多势众力大优势,把房子建成围屋格局,大门关闭,与世隔绝,小匪可拒之门外,大匪也可抵挡一阵子。时移世易,遗留下了许多的旧房子,龙南县据说还有近400处围屋,当地人自吹是客家围屋最多的县。 出城关往西,约15里,桃江转了几个S圈,象塘村在第一个弯内。
刚下公路,见一汉子,手拎怪物,问何物,答山鼠。说有2斤,拿到城里酒家卖钱,一斤值20元。南方人食谱广,什么都吃。闽西八干,其中有老鼠干。食者均说味美,我看长相丑恶狰狞,如何吃的下?广东人吃癞蛤蟆,无法想象。
桃江上的桥。浊浪翻滚,使人忧国忧民。
过桥右拐,沿河走是竹廊。
荷恩堂新区规划图悬挂在围屋墙上。关于荷恩堂,我想起了这村子的故事。明代,有夫妇收留穷孩子,穷孩子读书及第,当官发财,为养父母修围屋报恩,传为美谈。今龙南县为宣扬报恩传统,在此建造报恩教育基地。
老围屋前的古柏树,年头不会少于500年吧。
老围屋正面照。
舂米的石臼,扇米的风车,被时代遗弃了。
老围屋里,房体衰败,充满腐朽的气味。
新农村建设的景观。
老围屋后的新屋围。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新修的老式祠堂。
荷恩堂。
荷恩堂西墙已经倾斜,用许多木头支撑住。
荷恩堂东墙,亦东倒西歪。东北门楼是禄公祠。
荷恩堂西侧的一处民宅,也是无人居住。对联字和意都好。
客家母亲。
对联层层贴,满地炮仗屑。 婚丧仪式都要到祠堂里举行。
村口的标志:中国龙南青少年感恩教育基地。材料造型过于新,与村里的旧建筑不配套。 说到报恩,做人讲良心也,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常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很好。只是,古今一样,经商或做官才能发大财,得财的过程难以保证取之有道。古今人都热衷当官,指实说就是一旦做了有权的什么官,就可以占有和无偿享用公共财产,钱来的容易,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报恩或捐赠易如反掌,自然,干坏事也能轻易得逞。假如不苛责于人,就可以不问取之有道,只看用之得当,那么,修房子报恩确是值得宣扬。宣扬的同时,要知道,鼓励当官发财的观念隐藏在其中,当官是荣耀,是成就,是名利双收的最佳途径,它早已深深根植于人们心底,这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希图少劳多获,不劳而获,是所有人共同的价值取向,成为历来滋生腐败的思想根源之一。今天倡导荣辱观,不过是嘴上说着好听,却不能真正深入人心,了解到这一点,所谓报恩教育的期望就成为笑话了。 类似的自相矛盾的笑话还可以举例,教义上常说劳动光荣,到了节假日,会看到媒体上表扬底层劳动者坚守岗位,不辞辛劳的报道,可是提倡和宣传的人一般都高高在上,除了作秀时照相外,平时都尽量远离下九流的劳作之事。又,如果是光荣的事,为什么对罪犯或异己者还有劳动改造的惩罚?试想,世俗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为光荣和舒适的事,罚某人,会让他洞房花烛,金榜题名吗?可见就是新时代,劳动也只是教义上光荣,移到人的心中,仍是两千多年前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也。话扯远了,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