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沽河口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9: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一大地人 于 2013-12-9 19:31 编辑

            大沽河口情

海河从西边流入渤海前最后一个横着的“s”形的几道弯,河的北边是塘沽,河湾南边就是大沽。凸出河湾的南岸偏西处是原大沽造船所【现在的天津船厂】,历史上曾为北洋军阀政府制造过枪炮等,它把大沽分成西沽和东沽。大沽就是我出生成长的故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那时候海河直接与渤海相通,浑黄的海河水从西北天津方向的上游一直流入渤海湾。一次我坐火轮出海到待进港的轮船集中的“锚地”去,在河口外几公里处看到了一道浑黄色的河水和蓝绿色的海水分界线。现在不知这道河水与海水的分界线还有没有。

那时候海河里行驶的多数是木制的渔帆船和小型的运输船“舢板”。扯起风帆的渔船在河中行驶向河口驶去出海捕鱼,尤其是那顶风逆流的时候更是引人注目。只见那逆风的帆船走着“之”字型的路线,从河这一边斜叉地向对岸驶去,即将到对岸前,渔船上的舵手和船工紧张有序地相互配合忙碌着,掌舵大转弯,拉动风帆转换方向与插挡水板,使船大转弯后继续行驶。利用斜面风向吹动风帆前进的行船,渔民称为“滑戗”,这是渔民们在劳动中发挥智慧的创造。有时在河边偶尔可以听到远处“呜呜”的汽笛声响传来,就会看到一艘铁制的“火轮”或是客轮【如民主10号】,还可能是几千吨的货轮驶来。

海河口的南侧矗立着两座一百多年的大沽口炮台,它们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它是我们的祖辈,中国人抵御外侮光辉形象的真实见证。我们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是不容侵犯的。

河湾东南岸是东沽渡口“三块板渡口”,西沽有水线和后关两处渡口,它们是连接大沽与塘沽的水上交通要道。那时候渡口的渡船就是长约二、三丈的木制“舢板”,每船可装二、三十人,渡口人用木櫓摇船渡河,人多的时候两条舢板来回对开。舢板船后右尾帮上固定一个外露长约一寸多的铁制圆头顶,它的上扣长櫓中上部硬木挖成的凹槽,铁圆头顶与櫓脐【凹槽】形成耦合状态,它们之间可涂抹些黄油起到润滑作用。櫓长两丈多长,下部櫓扇在水中,上部櫓柄端下固定一铁环挂一铁钩,下接连绳固定在船后右侧。持櫓的船工站在船后,左手持绳右手扶着櫓柄在胸前,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站稳身体,前推后拉摇动船櫓而拨动水流使船向前行进。持櫓人推力或拉力的大小变化,把握着渡船行驶的方向。在河水平静无激流时,船工一推一拉地摇橹,随着“吱扭”、“吱扭”那有节奏的绳环声,他那整个身躯、腰腿活动得像舞蹈一样,轻松、爽意地摇橹行船。但是,到遇有风雨、河水因潮落有急流时,船工摇橹就得打起十分的精神摇橹,此时持篙代缆的船工也得到船尾去帮助摇橹,去对付急流、逆风推船不走正路的情况。后来,渡口逐渐地淘汰了这样人工摇橹的木制舢板渡船了,改成有柴油机动力的铁制渡船了。

渡口南一百多米处就是原来东沽最热闹的地段“戏楼”。它的正北有一座高约两丈多的木制二层楼,它就是戏楼,建国后改成了东沽文化站。与戏楼相对的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寺庙,那时称为“大庙”。庙门前是半人高的大台子,逢年过节时庙台上是锣钹声响、法鼓震天,或许有时会唱过大戏,这里很是热闹。在楼庙之间南北比东西要长些,东西两侧是各式各样的商铺,中间足有两个篮球场大的空场上,后来堆满了大小不一的木制房子。什么鲜货水果铺、饭馆、各种杂货铺等等,挤满了整个场地。来到这里就可以听到各种不同声调的叫卖声,也混杂着跑堂伙计的清脆嘹亮的招呼声;可以看到各样的鲜鱼水菜以及日用杂货,还能闻到菜蔬清新与鱼腥熏人混杂的气味,偶尔也能闻到饭馆飘出的炒菜的肉香味 。戏楼东西两边的街道全是各种商店,有百货店、布铺、电料行、成衣铺、照相馆、理发店等等。所以说那时去戏楼就如同现在去逛“金街”了。当时的老百姓大多数家庭都是很穷的,每家的吃穿水平很差,就连大人、孩子穿的衣服鞋袜都是家里的女人自己做,因此是很少去的。孩童时的我和小友去戏楼除非是年节去看热闹,偶尔上大庙台子玩耍一阵,顺着庙台的台阶两侧三、四尺长的青石板上溜“滑梯”。庙台台阶两侧斜置的青石板被小孩爬上溜下,磨得是锃光瓦亮的。

每天傍晚海河口都有从海上收河回来的渔船,满载着从渤海捕来的鱼虾,它们驶入海河内在河南岸卸货、停泊,仅河口南岸一处就密密麻麻地停放着近百条渔船,还有我们东西沽的河岸边也停放着不少渔船。这些渔船在第二天早上再扬帆出海打鱼去。

渔民出海捕鱼拉虾都离不开渔船和渔网这两样必备的物件。
在海河南岸边,尤其是东沽东北处的渔村附近到处可以看到用木棍或竹竿搭得架子上挂满了晾晒的渔网。那时的渔网全是使用棉线织成的,因为在当时还没有化学胶丝、尼龙线等。捕大鱼的渔网网眼大,使用的是粗一点的棉线,新织好的渔网先用猪血料煮一遍,而后晾干才能使用。一则使棉线渔网更结实,二则网线上有动物的血腥味能引鱼入网。拉小虾的渔网就用细棉线织成的密密麻麻的小眼渔网。因此渔家的女人都会织补渔网,就算是那些刚长大学干活的小姑娘都必须和母亲学会织渔网,作为生活的本领。经常看到河岸边渔家的女人们一边嬉笑谈话间,一边手中上下飞梭,她们织网的动作是那样轻盈、优美,谈笑间编织着新的渔网或是修补破损的渔网。

鱼帆船是用木质板材建造成的,内有木龙骨,并用铁制的“穿钉”、“把锯”把一块块木板连接成船型,当然这一切是由造船师总体设计、指挥、建造的。其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捻船”,捻船是每一个渔船工都必须会的,经常要干的活计。因为每一条渔船都是由很多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木板组成,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必须要用什么东西来堵塞严实,并能在海水的浸泡中不漏水才行,所以不管是造船或者修船都必须要捻船。先用“麻刀”【就是把麻绳剁成一段一段的,破成细麻丝】掺入白灰与桐油调成的油灰里,这样的油灰一则有麻丝的韧性连接很结实,二则是干燥后船体再漆上桐油能抵御海水的浸泡和侵蚀。渔船工用铁锤敲打铁捻子【它如木匠师傅用的凿子,前端扁平口不代刃】,可把调好的油灰捻到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缝隙中。就算是捻好一块木板的周围里外两面的缝隙,则要捻上成千上万锤,那么造好一条大的渔帆木船那需要捻上多少万锤呀!只要你路过造新船或者是修木船的地方,就会听到“叮叮咚”、“叮叮咚”很有节奏的捻船声音。捻船的功夫越深、越仔细、那是越结实,否则那就是糊弄自己,渔船一出海漏水了那还了得。因此,渔船工捻船时都是那么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干活,绝没有嬉笑打骂的场面,这与渔家女人们织补渔网时欢笑热闹的场面是截然不同的。有了她们辛勤、努力地劳作才能使渔工们得以平安顺利地出海捕鱼,我们大沽的居民才能吃上渤海湾的肉质鲜美鱼虾、大螃蟹了。

大沽的居民在建国初约有八千多户,其居住的房屋除了很少数是青砖瓦房,其余百分之九十多以上均是土坯房。土坯房脊一般为五根木檩,檩长约为一丈二尺,当然是木檩越多房屋越宽,木檩越粗越长间量越大,反之是就是间量小的房子了。大多数居家房是一明两暗的三间房的,也有大五间的房。因而房子盖得是有大有小,大小、高矮,包括门窗等花费的工料是不同的。这样的房屋的墙体都是先用草泥托成土坯晾干后,再把土坯按房型垒筑起来的其间筑垒过程中就已经安放好门、窗框等。
房体成型安上房檩,屋顶部用扎好的芦苇草滚把一根一个地排铺严实,再用和好的草泥把屋顶和内外墙体铺抹压实,晾干后再铺抹一遍或几遍,房屋基本成型了。所以这样的土坯房必须年年进行修补泥房,因此每年雨季前家家户户都得泥房,这是居家住房的首要任务。先得去开洼野地去拾草,用小车拉黄土,用铡刀把草铡碎掺在黄土中,挑河水和成草泥后方可泥房。这样的泥房必须是用心地泥好,否则,泥的不结实就会有屋顶漏水或墙皮脱落的现象发生,严重时会有房倒屋塌。所以每年春季家家户户都必须要忙着泥好房,因此各家的大小男人都会泥房,他们都相互帮忙,今天张家明天李家的。泥完房大伙一起吃喝着,席间相互交流增进了邻里间的感情。在那时候要住上这样的土坯宽房大屋就算不错了,况且住土坯房还有冬暖夏凉的好处。

房屋是土坯房,街道、胡同则是水泥路,它就是一下雨时房上流下黄泥水与路上的浮土掺在一起和成了泥了,走在这样的路上两脚鞋上沾满了烂泥,很是难走。政府部门曾在东西沽几条主要街道上,如:西开大街那条约一丈宽的道路派市政工人铺上了由炉灰、白灰、黄土混合的三合土,用人力拉动大铁捻子轧成了平路面。在以后几十年的过程中,道路多了、宽了,逐渐地变成了柏油路。因为那时候家家住得是土坯房,走得是水泥路,所以每家院子里以及门外都有“阳沟”往外排水,街道两侧、胡同内都有排水沟,通过大的排水沟排到海河里。如若排水不畅可麻烦了,一下雨浸泡土坯房,甚至雨水多时会往房屋内倒灌雨水,还得在门口挡坝往外淘水。

海河是我们大沽地区居民的母亲河,我们这些建国后刚上学的孩子们就是喝着海河水长大的。那时候海河口还没有建“海河防潮闸”,海河的水就随着渤海湾海水潮汐的情况而“涨潮”、“落潮”。大沽地区的居民从海河里挑水回家,就必须是在涨潮时。因为,涨潮时比重大的咸海水从海里一路涨进来,把比重小的淡河水挤浮在水的上层,这时人们可以挑的是淡河水。反之,落潮时淡水在上面落得很快,咸的海水漏出来,挑回家也不能饮用。因而当时居民的家庭中都有一两口水缸,挑上来的河水倒在水缸内,搁上几小块白矾用木棍沿着水缸一个方向搅动,经沉淀后的清水就可烧水做饭了。街道上也曾派人到挑水的河岸边把一小勺配制好的漂白粉液倒进水桶中,说是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后来政府部门在各街道打了井,井水一分钱一挑,再也不用下河挑水了,后来又变成了“自来水”。

到现在我们天津、塘沽、大沽的解放已经六十多年了,人变老了,大沽变了,渡口、戏楼变了,渔船和渔网变了,土坯房变没了......都变了。看现在的大沽东河口的大沽炮台、中部的大沽造船所还保留着,西部大沽潮音寺还是那样庄严、肃穆地矗立在西沽的正西方的原址上。几十年来我们大沽人们,总是年复一年的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来到潮音寺进香、拜竭观世音菩萨和佛、神仙们得以祈求更美好的明天。

大沽潮音寺它在几十年的过程中,也曾经历过多次的磨难后又经重新整修,基本上还是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面貌。寺院门前两根高高耸立的旗杆上 色旗幡随风舞动地飘扬着。寺院大殿内慈悲、善良的观世音菩萨用她那庄重、和亲的目光凝视着东方,观望着海河,观望着渤海,观望着大沽,把它们的一切变化深深地记在心中。寺院正前方近海河堤岸处高高地站立三面佛塑像,观看了自2007年开始的大沽地区的拆迁情况,那时大沽地区几十年的土坯房、砖瓦房以及后建的楼房,全部拆除了,夷为了一片片砖、土、瓦石横亘的土地。她也看到了近年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大沽西北部数十座高大的楼厦都已高高的耸立,响螺湾中心商务区已基本成型;海河中的海门大桥、开启大桥、连接于家堡金融区新桥、中心大道河底隧道、一直到东部河口的海河大桥连接着海河两岸的交通;东沽、西沽两大片七、八十幢30层的居民楼已建成,大沽宜居生态区已初步形成,东西沽的老友们都已住进了新楼房。以响螺湾中心商务区和海河北岸的于家堡金融区等这一巨大的工程建设,将为天津滨海新区打造出更加辉煌的亮点。观世音菩萨她看到了这些为我们大沽人高兴,为我们滨海新区人欢喜,为我们这里今后的发展变化而感到欣慰。

近期我们现在大沽的老友一起回想过去的生活情况,谈到的是:那时住的土坯房、走的水泥路,从小干活什么拾草、拉土、脱坯、泥房,挑水、劈木柴、生炉子等等哪些情况。到了现在是家家都是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再也不用劈柴点火生炉子了,一打开煤气开关就可以做饭了,就是淋浴洗澡都不出家门了。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真是没法比。正如我的一友说“上学时曾想到将来要是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就算是不错了,谁想到现在能住在高楼中,上下楼有电梯,吃喝不愁,家里的生活物品都不缺,这样的生活我们太“识举”【意为心中满足】了。”如今,我们这些大沽地区的喝着海河水长大的孩子们,今天已经长成老人了,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幸福美满的生活真是要感谢我们的党,感谢我们的人民政府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13-12-18 20:07:29 | 只看该作者
一大地人 发表于 2013-12-18 18:20
我热爱自己的故乡,也热爱现在的生活。
谢谢。

因为我们有共识,才走得近。遥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8:20:38 | 只看该作者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13-12-18 16:34
追昔抚今,了解历史变迁,怀一颗感恩之心。谢谢你的介绍!

我热爱自己的故乡,也热爱现在的生活。
谢谢。

点评

因为我们有共识,才走得近。遥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18 2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3-12-18 16:34:12 | 只看该作者
追昔抚今,了解历史变迁,怀一颗感恩之心。谢谢你的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12-9 21:26:30 | 只看该作者
一段历史生活的真实再现。前后对比看今夕,历经沧桑盛世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28 00:50 , Processed in 0.1831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