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面“霾”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1-13 09:39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3 09:3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每天上下班都是走着的,十几分钟的路程,正好活动活动筋骨,舒缓舒缓心境。可是,连日灰蒙浓重的雾霾几乎让我要放弃了行走,即使戴上口罩,在影影绰绰的朦胧里,在车辆嘈杂的喧嚣里,那不算长的行程仍然使头发耳朵鼻腔蒙垢,甚至眼睛发痒,咽喉总似有异物。
    而雾霾这两个字早已算不得新闻了。
    记得今年上半年曾读过一篇题为《北京病人》的报道,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北京市民——49岁的琴妈。每天吃完晚饭,只要不下雨下雪,琴妈都会下楼散会儿步,锻炼身体,这个习惯她坚持了将近10年。20123月的一天,琴妈突然感觉胸闷,呼吸困难,仿佛有一个重物压在背后,第二天,女儿彤彤带着琴妈去医院检查,结果似晴天霹雳,已是肺癌晚期,癌细胞已由肺部扩散到了胸膜壁。可以说,琴妈坚持锻炼的那十年,正是北京肺癌患者快速增长的十年,据统计数字,增加了60%,而空气污染则是致癌的催化剂。我不知道这60%究竟是多少人在于癌症作苦苦挣扎,我也不知道这60%究竟是多少家庭陷入了愁苦与悲伤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曾说过:雾霾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可以隔离,但是大气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这60%正是“跑不掉”的一群。
    早在2001年,来自中国北极漠河的著名女作家迟子建就忧伤地发问“我们到哪里去散步”,那当然是在沙尘暴肆虐的天气里。她写道:如果说十年前它对我们来说还是稀客的话,如今,它已经成为我们的熟客了。每到春天,暖风袭来时,它就蠢蠢欲动了。只要气温骤然升高,又伴有大风的话,这匹极难驯服的野马就长驱直入了。在这样“天空是浊黄色的,空气中遍布着尘埃,令人窒息,以为是世界末日来到了”的沙尘天气里,她怀念着大兴安岭“上个世纪的飞雪和溪流”,那片孕育她才情的丰饶的土地,如今已是林木稀疏,寒冬少雪,“如丰富的神经一样遍布大地的溪流,也悄然消逝了”,令人无限怅惘与唏嘘。
    呼伦贝尔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丰美诗意之地,20068月,著名女诗人王小妮花了半个月时间游走在北中国的呼伦贝尔大地。“十五天的行走,那种被天和地接纳之后的安稳自在,心静耳顺,连我自己都感到了不可解释的惊奇”,在诗人敏锐的笔触下,不可避免地要描述到环境。在新巴尔虎右旗,一位当地居民说,五年的持续干旱,使牧草长不起来,而十几年前的草场不是这样的,羊进了草原,只能见到一小溜羊背,马进去,草就没了马肚子。而呼伦湖这几年碱味又大了,过去的水位比现在要高十几米,“他用东北话说,这真是眼瞅着,湖就缩缩了”。她们是坐长途车去满洲里的,“我们很快埋没在自己掀起来的尘土中,什么都看不见,只有滚滚黄烟”,满洲里是重要的中俄陆路口岸,城内居然很少有树,“楼房几个月就起十层,一棵樟子松一百年也长不到十层楼的高度,谁还愿意费力浇水种树?”。从满洲里去海拉尔的火车上,沿途很少见到草原,更多的是黄沙丘陵,一个滔滔不绝的年轻人感慨,几年没回来,实在不敢想连家乡呼伦贝尔也快成沙漠了!他说,他小时候上山采蘑菇,一采就是一大筐。这是多么美好的从前呵。
    “黑夜就像一个巨大的空洞,只有大风的呼啸声在耳边冲撞,整个大地都在晃动,高大的楼房似乎小孩堆砌起来的玩具,我感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惊恐,觉得了一种空前的末日感”,“呼吸里都是灰尘,我咳嗽了一下,嗓子像是裂开一样”,这是2006年阿拉善沙尘暴肆虐时的情形。阿拉善,被巴丹吉林、乌兰布和及腾格里三大沙漠紧紧包裹,是我国沙尘暴最大的沙源地之一,其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总土地面积的90%。这个拥有黄金般灿烂的额济纳胡杨林的阿拉善,这个拥有天鹅蹁跹起舞的腾格里达来月亮湖的阿拉善,七年间,巴丹吉林沙漠扩大了1237平方公里,腾格里沙漠472平方公里,雅玛雷克与乌兰布和沙漠6平方公里,日益扩大的沙漠被风扬起数以亿万计的灰尘,并且随着大风,沿着沙漠戈壁,绿洲城市,山川河流,浩浩荡荡,所向披靡。杨献平,这个在阿拉善高原生活了15年的外乡人,在漫天稠密的浊尘迷人眼睛、呛人心肺的沙尘天气里,用笔写下了他对这片旷古之地的忧郁与悲怆,读来皆是触目惊心与沉重叹息。
    2000年,著名作家韩少功在山之南水之北、林木丰茂的村庄里盖了一栋房子,享受着好山、好水、好空气、好蔬菜和好瓜果,且享受着比较自在和安宁的生活,他这是为了逃离广州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2007年,有感于环境恶化的加剧,他撰写下《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生态观》一文,文中,他以质朴的笔调阐述了生态与生命、生态与文化的关系,并中肯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保举措。他尖锐地提问:发展是应“以人为本”还是“以资为本”?通俗地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命,以资为本就是要钱。以资为本,才会把生态环境当作一种有价或无价的资源,只要这种利用有助于资本扩张和经济发展,就不顾社会后果地进行利用。这个问题真是一针见血,戳中时弊。
    袁劲梅的《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讲述了生物学家的父亲袁传宓全力为长江的环境保护事业奔走呼号的一生。从20世纪70年代长江上开始建葛洲坝开始,每年长江鱼儿洄游的时候,父亲都要带着他的学生做一项特殊的“科研”工作,那些要去上游产卵的鱼儿,由于大坝挡着,全都傻乎乎地停在坝的下游,父亲和他的研究生们就用水桶把那些只认本能的鱼儿一桶一桶运过坝去,而且年年如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人们发现上海浦东、崇明岛一带肝癌的发病率非常高,父亲通过研究在长江下游生活的鸭子,证明长江下游的水质遭到严重污染。然而,在那个年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挣钱,长江沿岸的造纸厂和印刷厂依然往长江里排放污水,肺结核病医院和精神病医院依然往长江里扔废弃的药品。父亲就像那个一直孤军奋战的堂吉诃德,呼吁着,奋战着,直到死亡。
    在雾霾浓重的灰蒙蒙的天色里,在不能不敢畅快呼吸的污浊空气中,我阅读着这些篇章,犹如阅读着广袤辽阔的中华大地,从雾都北京到高高的大兴安岭,从绿草如茵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到茫茫黄沙的阿拉善,从南国广州到如今雾霾笼罩的华东地区,那贫瘠的山,那消瘦的水,那疲弱的树木,那苍凉的大地。这些文章大多是些旧作,从中,我才讶异地发现,原来,阿拉善的沙尘暴早就如此汹涌了,原来,现代都市人早就生活在日益恶化的污浊空气中了,原来,诡谲异样的大气与环境早就显露出它狰狞的端倪了,原来,这早就是个老生常谈不再新鲜的话题了。我相信我读到的仅仅只是其中有限的几篇,一定有更多的写作者都曾大声疾呼过,或正呐喊着,读着这些拥有赤子之心的写作者饱蘸着忧思、饱蘸着关切、饱蘸着叹息、饱蘸着无奈、饱蘸着热血、饱蘸着责任的笔触,你不可能熟视无睹,又怎会无动于衷呢?于是,你禁不住想问,奔走着,呼号着,呐喊着,奋战着,那么,这么些年过去了,我们的环境质量有改善吗?忽然就想起了李白的那句诗: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陈丹青曾说过这样的话,你写了文章了,也发了,可能会引起人的关注,甚至还可能引发热议,热热闹闹地讨论一阵子,然而,也就仅于此,就像一粒石子投入湖水中,一阵涟漪之后仍是风平浪静,就好像什么都未曾发生过。
    冷漠至极。
    怕的就是这样的冷漠呵,死水尚有微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7 10:34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发表于 2013-12-23 20:23:01 | 只看该作者
    怕的就是这样的冷漠呵,死水尚有微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12-23 10:17:18 | 只看该作者
    经济上去了,环境恶化了;孰重孰轻,不言而喻。毁掉容易恢复难,浮躁冷漠天地殇。感谢还有像您这样的呼吁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9 20:47 , Processed in 0.0771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