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缅怀昨日—仲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16 15:13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7:3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第一部分
    仲河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阿戛镇的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5公里,离六盘水市中心23公里,东邻独店子村,南接盐井乡盐井村,西接新寨村,北接滥坝镇一字河村。村境内有两对煤矿,一个洗煤厂,其中仲河小牛煤业是江西煤电集团公司的国营煤矿。
    这里人世代以耕地为生,种植玉米为主,一年一季,勉强能维持生计。公路为坑坑洼洼的山丘泥泞路,通往市中心所必经的八大湾成了天险,车祸不计其数。自从2006年六盘水市举办中国拉力赛云南六盘水站时赛车路线经过这里,后来重建为沥青路,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二级公路玉马线,之后这里便逐渐的与外界有了互通。
    仲河,顾名思义是由一条河而得名,河在这个路段被叫做仲河,流经这里的时候便峰回路转,成碗状把整个村子包围住,与经过这里的公路玉马线交叉,于是就造就了一座桥的诞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在老一辈的生活里得已最好的诠释。
    这里土地以山地为主,平均宽度1-2米的环绕形土地一点都不平整,却是这里人唯一的生活依靠。每到秋收季节,走不惯的人摔倒是常事,一是由于泥泞路加上秋季多雨,就犹如在水泥地上浇了油一样,身体不由自己控制,加上背上所承载的重量,小草对路面的侵略,不是轻车熟路的人,摔倒也是人之常情了。
    生活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这里却没有缺乏水资源的困扰。听老辈人说起,集体伙食的时候,大概也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河水是可以直接用来食用的,所有生活用水都来源于河水。河里的鱼也很多,想吃鱼就去河里抓。有白鱼,鲤鱼,麻干秋等很多种类。不是很大,味道却极佳,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河水便不再拿来饮用,而是好几家人合伙管理一眼泉水。因为是地下水,加上特有的地貌,冬暖夏凉便成了这里泉水的特性,用水管牵到了各家各户,便省去了挑水的劳务。
    这里虽有19度的夏天之称,但夏天的炎热也不能将这个地方弃之不顾,河里便是小孩的天堂。在稍微上游一点,有石头作为依靠,地势低洼形成塘水的地方。只要夏天如约而至,孩子的身影也不会弃约不来。只因周围河岸是玉米地,小孩没有那种成人之羞的意识,便可肆无忌惮的赤身裸体畅游河中。当然绝大多数都是男孩子,偶尔也会有穿短裤的成年男人,但都会再往上游一点,岸边是悬崖的地方去。这里的人,思想比较保守,所以女孩子一般是不去河上游的。成年人去河里消夏也会有所顾虑而有备前来。但忙于劳务,所以在河里的成年人寥寥无几。
    小孩去河里的理由很多,大多都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随处可见的都是端着一大盆子衣服,带上点洗衣服往河里赶的;或是刚干完农活,满身是汗,手里拿着冰棍,边跑边流汗的;亦或是背着用口袋做成打猪草用的围腰,手里拿着镰刀的,这些都是去河里很充分的理由。
    盆里的衣服去的时候是干的,回来的时候依旧是干的,却是已经洗好的;去的时候全身是汗,回来的时候把衣服往肩上一披,把袖子在胸前打个结,伴随夕阳,一身轻松;去的时候围腰里空空如也,来的时候伴着晚霞,佝偻着腰,满载而归。
    这里的小孩基本都会游泳,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淹死人也是偶尔会发生的。
    夏天的午后,稍微闲暇一点,或干完活想除去一身臭味的成年人在最上游,水深路险的地方,背靠悬崖。好像这样就能隐蔽一点,不会因在别人面前赤裸着身体而感到尴尬。
    小男孩在上游塘水旁,随处可见岸边低洼处一堆堆的猪草;或大石板上一件件的服饰;或鹅卵石上一套套的衣着;或底部深入塘底,上部全是荆棘林,中部距离水面或1米或3米高,成阶梯形石阶上,一群群赤身裸体的孩子,一个一个跳到塘里的矫健身影。有的试着比看谁跳的高度更高,有的试着比看谁在水里闭气的时间更久,有的试着比看谁逆流而游的距离更长。
    在水里嬉戏累了,就上岸趟在白石板上晒太阳,或在偶尔形成的少见超小型“沙滩”玩沙子,抓点湿的沙,加点水,从手上一点一点滴落在地面,堆成一个一个“小碉堡”。有的一晒就是几个小时,不经意间,伴随着阳光和水声,周公便跑来拜访,有时一来就是几个钟。
    若太阳稍微毒辣一点,便不断在水里和岸上之间往来。热了,就进水游泳;冷了,就上岸晒日;饿了,就拾一些柴,生一堆火,在玉米地里掰几个玉米,再偷点土豆,一起烧来吃;或搬开一块块小石头,捉点河里的小田鸡;运气好的,年龄稍大一点的到河岸陡一点的小石洞里,还能抓到青蛙。就在河里将它们剥皮抽筋,开膛破肚,用河水洗洗便能开烤,这些便是美味的午餐了。有点生活享受意识的人,还会带点盐,撒在肉上,美滋滋的。要是渴了,几分钟的路程便会有水管或水井,都是天然的泉水,凉爽甘甜。吃喝拉撒全在河里,讲究一点的,会像猫一样在玉米地里刨个坑,拉完之后再埋上,既可以有肥地之作用,又不会对视觉造成不良影响。
    在邻近村子的河段,时常会看到有一群群小女孩在水里嬉戏玩耍,或中年妇女在清洗衣物。除了冬天下雪,天寒地冻之际,河里都是清洗衣服的圣地,因为水源方便,地方宽敞,设施齐全,比较易洗。难洗一点的衣服,牛仔或冬装,往大石板上一放,放点洗衣粉,用刷子一刷,在河里浪几下也就非常干净了。
    除了这么一群人,在农忙季节过后,河里随处可见的,还有东一个西一个扛着用铁打成的,一头尖一头锋利的农具的中年男人或孩子,正在水里费力地撬着白石头。撬起一个石头之后,在石头下游便出现泥水,这便是它扎根的印记,就像杀猪要流血一样。这些石头是有选择的,选密度比较大的那种,用来起房建屋之用,一来节省材料,二来坚稳牢固。石头由一个一个,变成一堆一堆,距离较远的,可堆成几堆,只要记得大体在哪个位置就行,都是邻里人,很少有贪便宜。当然,如若巧遇下大雨发大水,被水冲走或冲乱了堆子,那也是很无奈的事情。堆成堆之后当然还要运回家,邻家关系相对好一点的,石头量较大一点还可以换工背,用金竹编成的背篓被称为上等的用具。一次背几个,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的积累。今天你帮我家,明天我帮你家。你帮我家几天,我就帮你家几天,这就是当时的风气。
    下大雨发大水,以端午前后最为常见。每当此时,便是胃开始浮动之时。大雨过后,河水必定会涨,这时河里水面平静一点的大大小小水塘里,时常会有很多鱼。趁着河水浑浊之际,便是舀鱼的最佳时机,成年男人便会扛上舀鱼用具和一个提壶前去。小孩是不会陪同的,因为涨水,总会有所顾虑。舀鱼用具的材料是竹子,去掉里层,外层用刀子划成一条条的扁平的竹条,编成中空的圆锥形,底部中空,外加一根长竹竿。这样既能滤水,小鱼不能逃脱,又能很长距离操作。而提壶之用,是用来盛水装胜利果实的,因为鱼只有活的时候将其杀死味道才好,如若缺水而死,那就失去原有的美味。
    天气晴朗的夜晚,最好能有点月亮。三五成群的年轻人,便会各自提着一盏灯,拿着一炷香,到河里后将其点上。据说可充当萤火虫之用,青蛙见到了就会前来捕食,此时将灯打开,便能捉住它。也可在凉风悠悠的夜初,提着一盏打开的灯,走在河里要是看到青蛙,直接用灯光照着它的眼睛不动,可用手快速将其捉住。又或是风雨交加后的夜晚,河里涨水,到处都是蛙鸣,此时青蛙大多都跳到玉米地里去了,不好捕捉。沟里的青蛙和河里的大有不同,生长在沟里的,本地人把它叫麻石蚌。皮看起来和蟾蜍差不多,区别在于麻石蚌身上的疣粒要小得多,而且呈椭圆,且密集。而蟾蜍身上的疣粒就显得相对较大较圆较稀疏,体型也比麻石蚌要肥壮得多。对于涉足未深的人来说,要区分是很难的,但作为有经验的老手,一看便知是什么了。麻石蚌较青蛙相比,又是肥壮肉多,且皮没有臭味,抓起来不会嫌手臭。当然,乡村美味除了这些,还有田里的田鸡和田螺,但此地种田人家甚少,所以这便不是主要的活动了。偶尔抓点田螺,听说用淘米水喂养一段时间,就可以除去胃里的淤泥,但一般喂养到最后,都是不知所踪了。
    春季的河里,到处都是如珍珠形状一串一串的,不知道是蟾蜍的卵,还是青蛙的卵,密密麻麻的铺开在河里水塘的每个角落。最好区分的是河里的和沟里的,两者成型后在形态和颜色上有所区别。河里的成型之后是黑色的蝌蚪,外形较小,蜕变的时候体型也比较小;而沟里的成型之后,便是麻蝌蚪,体型相对较大,蜕变后成了麻石蚌。调皮的孩子,会在春季的时候买来炮仗,把河里的蝌蚪卵拾起来放成一堆,然后用炮仗去炸开,还总是自得其乐。又或是将成型的蝌蚪取1-2个,将其含在嘴里,说道是吸取它的潜在力量,而后将其吐出,不能致死,便饶它性命。
    鱼群也是最常见的,但这时候的鱼群却常见到如果不留心,根本无从发现它的存在,每个个体都如线条那般小,石头底下的缝隙处便是他们最好的容身之地。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抓些细小的鱼来养,成了小孩最感兴趣和最普遍的事,可到最后那些鱼也不见长大,就不知所踪了。


    第二部分
    河与公路的交叉口行成了一座桥,这便是交通要塞。桥往下走,有个地方被命名为马落塘。听老辈人说起,那时候交通不发达,运输工具主要是靠畜力。赶马的从塘上面的路段经过时,马的一个不留意便从路上摔下来,掉到了塘里,就没出来,这个地方就因此而命名,可见塘之深,路之险。除了种庄稼常走的路线,不靠近寨子的路,大多都是很窄的悬崖路,下面形成深塘,而上面的路大多都是宽不足一米。路坎后面是悬崖峭壁,路上所堆积的泥土,是长年累月堆积的成果,偶尔也会有凸出的根石,前面是疏松的泥土,靠一些荆棘林来掩盖它的危险。
    据说那座桥以前是木做的,住桥尾的要到桥头的学校去念书就必须得经过那座桥。仲河就那么一所学校,那么一座桥。只有三个教师,还要担任很多级的课程。邻近乡的很多小孩也要翻山越岭,走很久的路到这个学校来读书。每到下雨天,涨大水的时候是老师最担心的。河水涨到离桥不远处,学生都不敢走,老师得一个个牵着他们过来。雷雨交加,狂风暴雨之时,老师最担心的就是教室的安危,因为教室里还有那么一大群孩子,生活如此之不易。
    后来出现私塾,租一所较大一点的屋子,一三五年级在同一个教室上早上,二四六年级在相同教室上下午,轮换着来,去得早了就在屋子附近休息。高年级调皮的学生,在附近转悠的时候抓了蛇,将其尾巴剁掉,放在教室里吓唬低年级的学生。因有蛇死尾不死之说,蛇死了之后,尾巴依然会动,这当然也就吓得胆小一点的低年级学生大哭大叫了。上课铃是人工敲的,弄一个钟,成圆柱状,中空,下未封底,铁锤一敲便会发出很大声音,用敲钟的节奏快慢来警示上下课时间。上学路上最怕遇到的就是两样东西,一是会咬人的狗,二是会追人的鸡,若是没有一群人一起走,一个人在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是不敢去上学的。最想遇到的就是拉煤的车,因为拉得重,加上路不好,就跑得很慢。这时便可以趁司机不注意的时候,拉着后车厢搭一段顺风车,当然这是很危险的事情,而且到了家或学校,也要吃掉一定量的灰。
    再后来条件改善了,也不那么艰苦。学校盖了楼,教师也多了起来,各司其职,但也仍有一个教师身兼几门课程或职务的。桥也成了几米宽的石桥,不再是身为人师所担忧之事。
    早上9点上学,下午15点放学,剩下的时间就是打猪草,割草或干农活,作业是很少的,这便是这里学子的生活。家境稍微好一点,或者离学校超过四十分钟路程的孩子,会有几毛的零用钱或午饭钱。贫穷一点的,只能看着别人吃零食眼馋。或是稍微聪明一点的,和某人关系好一点,要不就附和,要不就强权,能得到零食吃。
    都是小孩子,却有不同的命。有的人家的孩子用铅笔,还剩一大截就扔掉了,本子也是写一篇空一篇,用完一半就扔了,买新的用。而有的人家的孩子只能在课后打扫卫生的时候捡用剩的铅笔用,本子写完了之后,找空白处打算数草稿,这好像已经是一种习惯了,一种节约的习惯,或是一种贫穷的习惯。
    在学校都是以成绩为主,成绩好的孩子,就很少被打。有时还是老师要棕树条的工具,叫回去的时候背棕树条来给老师,上课谁不听话或作业没做完的,就用棕树条打手掌心。
    穷人有穷人的娱乐,但小孩子贪玩的心好像已经在时刻主导自己,总是期待着下课。儿时的娱乐甚多,虽然贫穷,却笑得那么没心没肺。
    捡子,总把自己弄的满手是灰尘。一副子有五颗,最好是大小相同的、不易碎的石子组成。有的到河里去捡鹅卵石;有的有点闲心把石子敲成同等大小的、有棱角的固定形状,然后将棱角稍稍磨平;有的用瓦片,同石子一样的操作,却比较容易加工,大小因人而异。游戏分为两种,等级都是小一、小二、小三、大三、铺子、搭桥、背经,最终以背经来计数,可一对多,也可多对多,游戏规则多样化。一种方式的玩法是:小一:将五颗子全撒在地上,然后拾起一颗子,此时其他子不能动,然后将手里的子扔到空中适当的高度,同时拾起地上的一颗子,然后转而接住扔向空中的子,若中途其它子动了,或没拾起地上的一颗子,或没接住空中的一颗子,都算暂时结束游戏,等待下一个玩家表演。当拾起并接到后,将一颗子放在一旁,然后继续同样的操作,直到把地上的子全部拾起,方可进入小二;小二:和小一的区别在于将一颗子扔向空中的时候,要分次每次拾两颗子:小三则分两次拾起,第一次一颗,第二次三颗;大三第一次三颗,第二次一颗;铺子不用撒子,直接将五颗子放在手里,然后将一颗扔向空中,放下四颗,接住一颗,然后扔一颗,拾起四颗后接住一颗;搭桥难度稍大,一颗扔向空中的时候,要瞬间完成两次抓子后才能去接扔在空中的子;背经就是最后的功劳,完成前面的所有操作,便有一次背经的机会。将手里的五颗子全扔向空中,然后用手背接住,能接多少颗就暂时计多少颗,当然手型是有讲究的,好的手型有助于接住更多的子。接下来就是用手背将子扔向空中,可以用手心全接住,也可以用手掌向下挖住一些同时反手接住一些,也可全挖住,就是手背上所抛出的所有子不能掉地上,当然两种接的背经方式的计数是不一样的。另一种玩法同第一种的差别在于扔向空中的子是手掌里所有的子,没有空闲搁置的。铺子是扔四颗,拾一颗,搭桥和背经同第一种方式相同。
    打纸板,书和本子的最终去出有几种,其中纸板便是它完成文字使命后的又一段旅途。将书或本子从中间撕成一篇篇纸,然后两张放在一起,将其竖着对折,如此更多的堆积起来,有两种用途。第一种便是用来赌,年龄稍长一点的,两张在一次叫一榻,然后背着家里人,找个隐蔽的地方就开始了,赢了之后当然得放在隐蔽的地方,或床底下,或玉米草堆里,总之哪里方便且隐蔽就藏哪里。所有有时候到处转悠,还会时不时有点意外的惊喜出现。第二种玩法就是将一榻或两榻纸,两头分别折成直角三角形,两头直角方向刚好错开,在取同样的纸做同样的操作,之后将两部分整合在一起,中间的正方形成十字交叉,再利用折痕将其密封,这就成了一个个的纸板。两个人一起游戏,一个人一个纸板,剪刀石头布,或划嘘嘘,输的人就把自己的纸板放在地上,让赢的人用自己的纸板来打,打翻了,别人就获得了这个纸板,否则就轮流互换操作。年龄稍大一点的,可利用赌赢的纸作为回报,让年龄小的人给他做事。当然这些纸最后的宿命,不是作为手纸完成最后的使命后被扔到厕所,就是被焚烧取暖了。
    滚铁环,那时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弄来的圆形铁环,直径1米左右,当然有大有小。用一根直的不是很细的铁丝,先是将一头弯成一个小勾,能套住铁环,然后在不到几厘米处将其弯成90度,方便使用时调整角度。而另一头则可弯成一个手掌大的小长方形或椭圆,便于手掌去拿。这是一项技术活,铁环要能像车轮那样滚起来,用后面的一个铁丝作为方向的掌控器具,要能灵活转弯,且能稳定前行。也不知道这样的意义在于什么,只知道别人都这么做了,都会了,自己也要会才行。
    跳板,这是个最简单的娱乐,不需要费力的去做什么器材,只需要在地上划一个固定的形状,可以用石灰,粉笔,或是尖的东西能画出印子就行。画的图形为连续的几部分,外形是一个大长方形,平均分成七部分,第一到三为三个长方形,标为1、2、3;第四部分从中间划分为两个部分,左边部分为4,右边部分为5;第五部分为一个长方形,为6;第六个部分从中间划分为两个部分,左边部分为7,右边部分为8;第七部分是一个单独的长方形,标为天。游戏的时候从1跳到8,跳完之后就有一次摸天的机会。跳1的时候,要将手里的东西,可以是石头或一串钥匙都行,扔到1的框子里,按顺序2、3、6单脚跳,4、5双脚跳,7、8双脚跳后,转身互换两只脚的位置,然后依次跳回来,跳回2的时候捡起仍在1的东西,直接跳到起点;跳2、3、6、同1也是一样的,跳4的时候5要单脚,跳5的时候4要单脚,跳7和8的时候要单脚跳转身,然后摸天则是在7、8转身后,背着天伸手去摸自己扔在天里的东西,然后跳到起点就算赢。游戏的时候脚踩到线,或东西没扔到要跳等级对应的位置或压线,都得暂停游戏,轮到别的玩家。那时随处可见的,都是地上跳板的图形。
    弹珠珠,是当时最受男孩子热爱的游戏。学校操场,或是公社门口宽敞一点的地方,到处都是一个个半球形的洞,那是把玻璃弹珠放在地上,然后用坚硬的东西往下敲而形成的。有的周围平整,有的四周成凹形,这对于游戏来说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赢别人,就必须先把弹珠弹到洞,称为进釜,有了釜之后,用弹珠朝别人的方向,后退一点朝别人弹珠弹去,弹到一个,被弹到的那个就归自己了。如果连续弹到两个,就算是输了。弹到一个之后还能有一次继续弹的机会。当然弹的方式也很多,有倒弹、二级弹、抠珠、喇叭珠、平珠等诸多手法。主要用到拇指,食指和中指。倒弹、二级为大拇指和中指配合,抠珠、喇叭珠、平珠是食指和大拇指配合。还有一种玩法是在地上画一个三角形,所有玩的人出相同数量的弹珠,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在三角形里。然后在不远处画一条线,为起点线,游戏开始前都要从线的后面把弹珠往三角形的方向扔,如果能冲散三角阵型,冲出来的弹珠都归自己。弹珠都扔出去之后,按照离三角形的远近来确定弹的顺序,近的最开始弹。如果实在看不出来,就找一个测量工具,比一下谁离得近,就谁先开始。如果把自己弹的弹珠弹到三角形内,那就算是充公了。当然那些弹珠得来自于学校门前的小摊,私人是制作不出来的。有些为了好看,把玻璃弹珠用火烤,然后再用水溅,玻璃珠里面看起来就像是破裂了一样,当然实质上还是好的,只是好看,但不经不住弹。
    打毛蛋,这是女孩子最爱玩的游戏,男孩子总是会充当捣蛋的角色,很调皮的还会欺负女孩子,用针把毛蛋戳破。毛蛋,顾名思义是用毛线绕成的球型,大小可由自己自由掌控,最里面放的是气球,只有这样才能让毛蛋跳得更高。玩的时候就是几个人一起,轮流拍。使劲往地下一拍后,立刻转360度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拍,这就算是一个,直到没拍到为止,换另一个人拍,拍的力度,自然是能使毛蛋刚好比高一点为宜。
    最有兴趣的是养“宠物”,不是你所想象的那种小猫小狗,而是蝗虫。蝗虫不多,不足以对庄稼有丁点的影响。到玉米地里去抓蝗虫,然后用结实的绳子将其栓在隐蔽的、不让大人知道的地方,给它取个名字,就算是属于自己的了。每天去给它喂草的时候总要叫它的名字,也不管它有没有反应,就觉得这样做,便充当了大人的角色。
    夏天也会抓蜻蜓,在一个个的水塘边,用竹条编成椭圆插在竹竿上,然后到家里的每个角落去挽蜘蛛网,只要蜻蜓的翅膀粘在蜘蛛网上就跑不掉。当然捕捉来得要喂它食物,练就了一手本领,空手捉苍蝇,一捉一个准,后来养的东西都莫名其妙不知哪里去了。
    穷孩子有穷孩子的乐趣,其乐无穷。小孩子的幸福就是如此简单,高兴了就笑,难受了就哭,游戏便是生活给他们最好的微笑剂。用竹筒和鸡毛做毽子踢、用树叶和细线扎箐胎、用很长的毛线跳皮筋、用树藤跳绳、一个追一个为跑玩、一群拿一群为跑电、用树木和棕叶做陀螺打、用铁丝和胶皮做弹弓、用棕条和钢丝做弓箭、捡医用注射器做水枪、用竹筒和筷子加点纸做子弹枪、用瓜把或啤酒盖拉转子、用火柴做冲天炮、用点滴瓶塑胶部分插一根竹签转转子、用狗尾巴草加两个钉子和一根线用石头刮钉子逗毛狗、用狗尾巴草颗粒放纸上大叫逗小鸡、一群小孩模仿大人生活谈婚论嫁操持家务玩过家家、躲猫猫、跳拱背、老鹰捉小鸡等等举不胜举的游戏,充满着每个人的童年,带来无限多的欢笑。且多数都是来自农村、就地取材、不用本钱的创作,每个人都其乐融融,玩得疲惫,笑得真诚。
    小孩无限期待,大人很是忧愁的,怕要算是酒期了。一般农村办酒都是在自家家里,为期两天,第一天为筹备酒席,杀猪买菜,都是邻居帮忙。有一个管事的,请的是村里有威望、有经验的老人,协助主人家筹备酒席所需,做好人员安排。杀猪匠一般也是提前请村里会杀猪的,一刀过命后将其分割,五脏六腑都是有经验的人处理。第二天早上邻里帮忙的人还要忙活一上午,做好场地布置和人员调整后,帮忙的会吃第一席,然后就是等待客人来开席。因为交通不便,很少有非常远的亲人,稍远一点的,走上几个小时的路程,就算是远方客人了。
    调皮的小孩最为开心,一天要坐很多次席位,主要的猎物还是饮料和甜品,有些红喜还有喜糖和新人粑可拿,都是满载而归。捡炮仗是很危险的事情,大人一个不留神,小孩子便去捡那些未炸的炮仗,或是剥开取出里面的火药,点上火就可以看它墟了,或是拿到河里去炸鱼,引燃引线立刻放入水里。这些很危险的事情,大人的不允许,只能阻止一时,却不能长久控制,小孩总是被玩心所主导,导致无所畏惧,看似危险却乐此不疲。
    白天的活动远远不如晚上,夜的黑好像总可以掩饰住很多东西。小孩总想长大,学大人样。年龄稍长的,会拿一副牌来,几个人一起打牌喝酒。好小孩或坏小孩在一起玩,总是会趁人不备,时不时偷记账处的烟来抽,就为了跟风或者好玩,或是假装自己是大人了。年龄稍小一点的就玩躲猫猫,或者弄一块布蒙上眼睛玩摸人。东一个西一个,玩着玩着人渐渐不见了,也就高兴的过完了一天。不会睡得很晚,超过22点的人家,都是闲人了。
    农村流行赶集,一个星期一次,学校在一个叫牛场的地方,有可能是根据生肖来取名的吧,其他地方还有叫龙场、猴场、羊场等的。公社和学校都在这里,贸易中心也坐落在学校附近。从桥头到桥尾,再到学校然后往上走几十米,便是整条街的布置。每到周日,早早的街上就已经很热闹了,下午也散得比较早,很多人来的较远,要往回赶。学校门口是卖衣服的主要集中地,而桥上则多主卖菜之用,桥尾是卖猪的,桥和学校中间路段就卖点小吃,凉粉土豆之类的,供远来赶集的人午餐食用。桥也被附近人家瓜分,一个摊位一元钱。近处的比较固定,推豆腐、发豆芽、卖发粑、做芹糖等,都固定在同一个摊位。而较远的,辛辛苦苦背几十斤土豆或玉米,卖了也得不到多少钱,却是维持家用的唯一来源,可以换点油盐什么的生活必需品,也不那么固定每场都能来。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养匹马,可以用马多驮许多物品,也能多卖点钱。桃子、梨、玉米、土豆根据不同季节种类也有所不同。这便能照顾邻街的孩子,给人看马,一匹马一元钱一天,还能卖点马草,攒点零用钱。散得最迟的,除了手上还有点货没卖完的街坊,就是赌钱的或是喝酒的,总是最后一批散去的人。然后慢悠悠的在小吃摊喝点啤酒吃点油炸土豆,也是多数人很向往的生活。每到过节前夕,尤其是大年三十夜之前的场期,整条街上人山人海,挤不过去的只有绕很远的路,才能避开拥挤的人群。


    第三部分
    勤劳简朴,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便是这里人的生活方式。二十四节气是很被看重的,因为得靠它来作为耕种时节的依据。当地还流行着这种数九的方式,一九二九,怀中揣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六十三,羊皮褂子脱给狗穿;九九八十一,庄稼老儿把地犁。三九不冷,三伏不热。三九冷了好,三伏天才会热,这是对温度的一种预判和描述。
    过了春节就得开始忙碌,而在春季过后,干农活之前,还得先动土。所谓的动土,就相当于拜祭土地神,弄点贡品,大多都是三菜一汤一饭,然后三炷香一些钱纸,以屋子为中心,朝着蒸饭时饭里先出烟的地方做祭拜,一家之主的仪式,说些吉利话。年轻一辈倒很少相信,但在老一辈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生活总有那么多的仪式感。
    春耕时节,能在山地里看到的,大多都是一群人帮一家人干农活。是换工的,一天或两天耕种完一家,计算换了几个工,然后就要还工了。分工不是很明确,却能各司其职,哪里缺人往哪里补。有打沟的,把犁驾在牛身上,在土地里划出一条条沟来。后面跟着的是抛玉米的,背着一个围腰,里面装点玉米种子,固定距离多远抛几颗都有一定分寸。紧跟在后面,是拿个撮箕到处装粪的,然后用手取适量的粪放在抛在沟里的玉米种子上。所谓的粪,种玉米的都是草粪,割草放在猪圈里,和猪的粪便一起让猪踩烂,冬春时节将其取出,让太阳晒晒,直接背到地里去,做为肥料使用。而人的粪便则要贵重一点,用于近处,作为小面积的种菜时做肥料之用。还有撒四季豆的,这个不固定,随意合理撒就行。农村实行套作,两沟玉米之间,一般按惯例都是种黄豆。然后用薅刀将打沟的泥土捞回盖住玉米种子和放在上面的粪,一方面能助于粪的挥发,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喜鹊偷吃种子。
    午饭都是由孩子或家里负责做饭的人背到地里食用,本地称为酸汤包谷饭,加上霉豆腐,或带点土豆,在地里取点水,没有筷子就找两根木棍充当。干完农活后,在山地里吃到这样的饭,真是美味佳肴,这和在家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味道。如果土地比较分散的,还会考虑回来吃,这样有些农户也能顺便照看一下家里的牲口。
    玉米长出来后,要经历两次除草。第一次操作难度稍高一些,但干起来人不怎么受苦,因为是在玉米长到膝盖的时候进行的。玉米苗还很小,没经验的很容易将其根刨出。所谓的除草,就是将草挖翻,然后用来盖住玉米苗根部,形成一个个土堆。孩子还很小的,都会带到山上,找一块石头底下,或背阴的地方将其放下玩泥,大人就在地里干农活。第二次除草时玉米苗和人差不多高了,因玉米叶边缘成锯齿形,很容易就让人皮肤痒得难受,但也不用担心会挖翻玉米苗。
    在玉米成熟之前,其农活还有摘四季豆,拔黄豆等。土豆和玉米套作的,还得先收完土豆。这些农活虽不辛苦,但操作起来让人身体不好受。玉米天花、玉米叶都是不带友善地时刻进攻着操作者的肌肤。有顺带种黄瓜、南瓜、瓜子的,打猪草的人偶遇了,便是它生命的终结者,这就是它的命。小孩最喜欢的就是在打猪草之际,运气好的还能摘到野果,本地人叫坡儿,种类也有很多,味道截然不相同。或找到有野地瓜藤的地方刨野地瓜吃,虽全是泥土,却是无公害,味道及佳。
    黄豆是连苗一起背回去,苗晒干后可做冬天烧火取暖之用。背黄豆的工具有点不同,当地人称之为草牵。一根木棍,比人稍高,顶部削尖,底部弄个圆痕,做系绳之用。而后找一根结实的长绳,从绳中间系住棍子底部圆痕。将黄豆苗捆成一捆一捆的,然后通过草牵尖处,成互补之势左一捆右一捆往下装。到了一定的数量,将绳子的两端系在草牵上黄豆的上方,两条绳子中部系在肩上就能背走了,但其横面有点过大。对于背草回家给猪踩粪用的,也是使用同种方法,会背得更多一点。
    秋收之际,随处可见的都是背着一背篓玉米的,或是在地里掰玉米的人。偶尔见休息的,不是将背篓底部放在高度适宜的地坎上,就是放在随手带的另一个腿上的。顶部成三角没有最长边,做为和背篓底部的接触面,用一根结实的木棍做脚,路途乏累,靠它支撑暂时得以休息。山路坡度较大不好走,背粪到地里的时候是上坡路,收庄稼回来的时候是下坡路。小孩喜欢下坡路,关节好,下坡快;大人习惯上坡路,稳重,关节不受累。路面崎岖,大都盖有野草,如若下雨天,泥土地面加点水分,是很容易摔倒的。
    庄稼收完,还要将其分类,分出好坏进行上楼。瓦房中间都会隔出一层楼装玉米,隔楼的工具是竹条,或是很多木条,有一定的空隙,便于把玉米烘干。楼下会烧火,做饭煮猪食,烘烤取暖全靠它。玉米烘干之后,才能打成一粒粒的玉米,用麻袋将其装起。上好的作为来年的种子,好的作为人食,次等的可喂猪使用。拿回家的都不带浪费,甚至在秋收过后,打猪草之际还有人专门去捡那些漏收的玉米,每个收成都来之不易。
    玉米收完,玉米苗在地里也要有个归属,就有了坎草这一环节。拿着一把镰刀,把玉米苗坎成堆,堆在地里。渴了,还可以找些水分充足的玉米杆嚼水喝,甜甜的,也很是不错。家里有需要的,还把玉米苗往家里背,围着一颗树成堆放下。小孩会在里面打洞,有一个庇护所,做藏私之用。也有运气好的,能在里面找到鸡蛋,鸡也喜欢在里面做窝。收完玉米苗还要除地里的草,这里的人被邻乡人说很是勤劳,因为一年要除一次地里和地坎上的草。为了多点时间做事,中途不回去,带点土豆,把除的草将其焚烧,放点土豆进去,不久就可以食用了。焚烧后的产物,也可以作为肥料使用。
    当地田地较少,但每家还是能分到那么一点。每到冬季就有人到田里去刁野芹菜,可做发酵榨酸菜之用,也可洗干净直接做火锅菜。田地改做耕地的,可春种玉米,冬种小麦,这就相当于多了一季收成。小麦刚熟时,可以用火直接烤来吃,这是一年一个新,也只有那么几天能吃到。风吹麦浪,那种成熟的气息,一波一波的映入眼帘,美丽至极。冬天草木枯败,也有很多农户会选择在地里种点菜籽或萝卜,能供应猪食之需求。
    年后小麦收回家,会让太阳暴晒几日,然后放成一堆,用粮盖将小麦敲出。所谓粮盖,就是两根棍子,一人左右高。粗的一根叫做粮盖母,细的一根叫粮盖儿,粮盖母放在手里,粮盖儿做敲打之用。中间用一根几厘米长的结实绳子系稳,然后手持粮盖母,让粮盖儿左绕一圈后打向小麦堆,利用弹起来的力度顺势右绕一圈打向小麦堆,如此循环往返多次,可将小麦苗打碎。用筛子将果实筛出,剩下的碎麦苗就归猪圈所有。得到了小麦果实后,外面还有一层皮,得用机器将其除去,才能算是结束了收成。


    第四部分
        春节,这是中国年,算是一年中农村最大的节日了。年前总要做很多的准备,杀年猪是头等大事。很多人家都自己养了猪,称其为年猪。一般是在冬季快过年的时候杀,请几个邻居一起。有负责按猪的,大一点的猪用绳子套住脚,因为后劲非常大,害怕杀的瞬间它反抗,弄伤人,小一点的就不用绳子了,几个壮汉就能收拾住。有负责杀猪的,一般都是提前请好,当天去杀了猪,本人就没什么事了,等着吃饭就行,负责一点了,还帮忙砍肉。有负责整理五脏六腑的,尤其是翻肠子的时候很考验技术,一不小心就会翻破,致使里面的粪便流出来,影响肠子的味道。肉要砍成一条条的,方便腌制和烟熏。一切工作完成后,剩下的就是家庭主妇们做饭吃了,杀猪饭做好后会叫来帮忙的人的所有家庭成员来吃饭,这可就热闹了,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到了晚上就是熬油,吃油渣,多数妇女围在锅旁,有干活切肉的,有吃油渣的,有聊天哈哈大笑的,好是热闹。
    砍好的猪肉,要买盐来进行腌制一天左右。然后生火,进行烟熏。生火的材料很讲究的,不同的材料熏出来的肉,味道是不一样的。本地人一致认为,香樟树熏出来的肉,味道及佳。火势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太大了肉里面的油份全丢失了,太小了没有火力,很容易把肉弄臭。烟熏,顾名思义主要是靠烟,把肉熏黄或熏黑,家庭人员较少的,可作为一年的伙食,多数也是用来请人干活时食用,干活总得有几个像样的菜,都是平日里储备的、不舍得吃的好货。贪吃的孩子,在熏肉的时候,时不时会割一两块瘦肉,放点盐,直接烤来吃。
    春节前多数人家都会准备好糯米粉,还有用黑芝麻、红糖、白糖、花生等一起舂,做成的糖,舂糖的时候会很多人集中在一个有磓的人家去舂,按顺序一家一家来。使用的时候取出一定量的糯米粉,放点开水在一起揉,水温水量要控制得相当好。然后用碗取一定量舂好的糖,放适量的开水搅拌好。把糯米粉弄成圆形,一定量的糖放中间,不能太多,太多了就包不完,糖流出来了影响美观,煮的时候也很容易破裂;不能太少,太少了就没有甜味。然后卷起,做成月亮形的粑粑,当地人称之为猪儿粑。将其放入开水中煮,飘起来的就代表可以吃了。一般都大年初一早上第一顿食用,讲究一点的还要先盛三碗,一碗三个,先供祖先。有的人家还用黄豆炒熟后研磨成粉,加点白糖搅拌,将糯米粉揉成球放入开水里煮,飘起来之后直接蘸着吃,称其为汤圆。和市场上买的味道当然也有很大的差别。
    一个年头一个年尾,大年三十夜显得非常热闹,很多外出的年轻人都会回来,一家人吃连夜饭,称吃的时间越长就越好。但在人吃饭之前,家里养有狗的,还会先盛一点饭和一点肉给狗吃,看它是先吃饭还是先吃肉。先吃饭,来年米贵;先吃肉,来年猪贵。吃饭前也有仪式,就是先供菩萨、供祖宗,菜做好之后盛八碗饭,饭不用太多,每个方向两碗。筷子朝里时,供饭人嘴里念叨些用语,筷子朝外又重新换一批“人”吃。然后把饭同每碗菜挪一下,表示菩萨祖宗吃过了,收拾碗筷。供完饭之后还要把八碗饭倒回饭桶里重新盛来吃。
    当然,小孩大多都是迫不及待的等待着红包,也就是压岁钱。有些家族大一点的,匆忙吃完饭就到处奔走,就为了得到长辈的压岁钱,而大多数长辈都会有所准备。吃完年夜饭过后,总会有人放烟花,震耳欲聋的声音,五光十色的天空,好似热闹,诠释了这一年来的喜悦。
    等到了三十夜和年初一交界的时间点,会有很多人在水井旁边等待着打水,用来煮敬茶之用,时不时还会伴有鞭炮声。十五的灯,三十的火。所以三十夜的火是不能够熄灭的,而且要烧得特别旺盛。
    大年过三天,便开始了各自的事情。年后紧接着的节日便是十五,农村的十五也显得很热闹。十五其主要活动就是给逝去的人亮灯,如数准备好蜡烛,香和钱纸。很多钱纸都是自家打的,怎么打怎么计数也都有说法。一所坟一支蜡烛三炷香若干钱纸,因晚上风大,为了档风都会在蜡烛外围做一些措施。有几年不慎失火,造成了严重的火烧山,整整烧了一晚上,整个村子被照得通红,满天飘来的都是火灰。后来就有所压制了,但有些习俗性的活动始终还是根深蒂固的。
    十五的晚上是不关灯了,村里红灯大亮,山上的景观更为美好。东一点西一点的光亮,一闪一闪的,仿佛就像身处银河系一样。条件稍微好点的,还会放很久的烟花,点缀着夜空,给逝者和生这增添很多热闹。
    清明扫墓,这里的人称之为挂纸。挂亲用白纸做成,亲人的坟墓,一所坟一个家庭要挂一束挂清。用树枝、最好用竹子,把挂亲系在顶端,低端插在坟上,也就表示这所坟有后人看管了。山上到处可见拿着挂亲到处找祖坟挂纸的人,瞬间失去了它原有的孤独感。
    普遍认为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而在这里却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拉马的从这里经过,马在一家门口拉了屎,然后这家人便人不依不饶,使拉马人受尽了侮辱,被一个好心人说情才得以饶恕。后来拉马人有了一番成就,端午那天回来时对恩人说了,取点艾草和苦薅插在门上,手下人看到了就不会动杀念,其他人家都被杀害,只有取艾草和苦薅插在门上的人家得以幸免。后来每到端午节,早上都会取点艾草和苦薅插在门窗上。还得喝雄黄酒,说是能避免被蛇咬。到了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上山去游玩,美其名为游百病,游一游,百病都没有了。
    七月半,过的是七月十三。这是逝去人的节日,也称之为鬼节。到了这一天晚上,人们都会给逝去的人烧很多钱纸,有的人家分堆,每个老人烧多少固定好;有的人家,一大家人烧在一个大锅里面,图热闹,方便后期处理。烧纸前都会用一把香按一定的距离把路插满,好像夜里的一座亮桥,是为了迎接逝去的人。烧完之后懂一点的都会叫魂,嘴里念叨着一些叫魂用语,手上拿着一把菜刀当道具。仪式完成后,方可吃牌位前的供果。
    八月中秋节,对村子里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也没有团圆吃月饼之说,只知道月圆明亮,适合赏月。一群人在家门口或房盖上,一面赏月一面喝茶聊天。八月十五偷大瓜,很多孩子晚上会到山上去偷瓜。特别调皮的,就去偷邻家收到家里来的瓜,带到学校里到处砸,满满的成就感。而后天明,被看到的,家长就有了麻烦。没看到了,失瓜的主人便破口大骂,然后心痛的把那些烂瓜捡回来喂猪。
    其他的也就是一些小节日,也没那么多讲究,比如春节三天不扫地,就不会把家里的东西往外扔;二月二龙抬头,当天不上山干活,不能挖龙头;米生不做饭什么的。这些细小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代之间的代沟,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第五部分
    冬不太冷,夏不太热,春种秋收,四季分明是这里天气的属性,但也因为如此,这里的室内设施也便没那么好,没人使用空调和风扇,一来这些都很昂贵,二来也没实用价值。也没什么地震、台风、雾霾什么的大灾害,即使下很大的雨,山谷间的沟壑连接着河,便是最好的天然排水系统。
    春天百花齐放,满村满树的桃花杏花樱桃花,白色黄色粉红色,都争着为这里增添一份色彩。一阵阵的风吹过,片片花瓣随风飘散,香味远播,春风亦是多情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吹开了花瓣又将其带走,留给人们累累的果实。
    夏天凉风悠悠,神清气爽。山上已经全被绿色植被所覆盖,溪流潺潺,伴随着清脆的鸟鸣,一声声布谷鸟叫总如约而至,时刻叮嘱人们劳作。樱桃树上嘻嘻打扰的小鸟,也来替人分一杯羹,调皮地摇曳着长满樱桃的树枝,成熟的樱桃便掉落在地,一群孩子便用一个矿泉水瓶装了水,拾起樱桃就往里塞。每珠樱桃树上只要有摘樱桃的人,樱桃树下必定会有一群孩子在那里等待。红的黄的樱桃,在远处只能看到绿叶,走进方能被累累果实所吸引。那绿的黄的杏儿也争相着压弯了树,不甘落后的奋力生长着,也为主人贡献一份力量。在山地里劳作,若是累了,到溪边洗把脸,凉意倍增。闻着青草的味道,喝着大山里冒出的清泉,听着一声声鸟的啼鸣,瞬时心情舒畅了不少,身体也能随之得到放松。
    秋食累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随处都是把一年果实往家里运的喜悦。若是收成好,那就要劳累一点,但总是希望能有这样的劳累,累并享受着。这里的秋日总是细雨蒙蒙,偶尔出了秋阳,太阳底下便有了三五成群的人,为这秋天、为这村子增添了许多生气。深秋多为雨雾天气,稍高一点的地方会被雾所笼罩,不慎误入其中,就像深处仙境。在低处,可以看到雾环山的美景,天是白的,周围也是白的,就像用一层白布将整个村子所笼罩。这里的雾,不同于北方的霾,湿湿的空气,身处雾中除了眼前一片苍茫,鼻子也能感觉到清爽的气息。
    冬雪皑皑,所有农户都生起了炉火。一家人,或串门的总会一群人围着炉火谈天说地,好是欢快。冬日会飘雪,之前会打霜,所谓的打霜,就是早上醒来,在小草上会有水凝结成的、薄薄的、比冰软的水露,成银白色,脚一划过,草就恢复了原本的颜色,到了中午就会暖和一些。天气稍冷一点的时候,加点小雨的点缀,会看到屋檐下、大树上随处都是冰花,有点流动水的高处,还会看到天然冰雕,各种各样的都有,只是这样的天然之物并维持不了多久。下雪的季节,若不是很大,是很难堆起来的。一星期的雪,一天就能融化,这和北方恰恰相反。滚雪人,打雪仗,一群玩心过大的孩子,不听大人的管教,顶着大雪,忍住寒冷往雪地里跑。而后的结果是雪人很快就会化掉,自己受伤长了冻疮,外表红肿或看起来没什么一样,但皮肤底下奇痒难忍。


    第六部分
    煤矿的开采,让这里人一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因初期很多安全措施不够全面,也有很多人因此丧了性命。初期多数好一点的家庭,大多靠在煤矿上上班来维持生计,高风险高回报。侥幸的人生活逐渐进了小康,不幸的人也为活着的家人留下了一笔财富。
    要致富先修路,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公路也越修越好了,铺上了沥青,打通了去往外面世界的道路,进城就成了常事了。农村开始有了很大的转变,每家的生活较以前相比也富裕了很多,吃饱穿暖,外在看似过的挺逍遥。
    很多年轻人都去了外省打工,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的也多了起来,总害怕落后于别人。生活富足了,种植庄稼的也就少了,家里的劳动力也相对少了起来,村子也渐渐冷清了。
    煤矿的开采,让水资源不再那么清澈,甚至水源也被挖空,越来越少。水库的建造,使河水失去了原有的生命。那些儿时的栖息避暑胜地也不再有往日的气息,河里是在没人去游泳了,浅得成了沟,还不到膝盖深,根本就游不起来。种庄稼的农户也没有了往日换工时的热闹,都是少种少收,各做各的。果树叶也一棵棵的被砍倒,用来做建房之需,也不再有它的价值了。需要食用,市场上什么季节都有什么水果都有。冬雪之际,多数小孩都在家里取暖,很少有在外游戏的了。
    一切从简,很多习俗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孩子长期在外,与家人沟通的时间和空间便少得可怜,代沟越来越严重,很多习俗也无法得到传承,因为在外界所受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世界总是年轻人的,老一辈的人拗不过他们,只能任由他们去了,生活就缺少了很多仪式感。
    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城里乡下也经常往返,但这里却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景象。不管春夏秋冬,河里人影了寥寥无几。山路少见耕地人,也没有那种换工,成群结队农作的景象与欢乐。水果熟了很少有人问津,来不及吃的就掉在地上,化作春泥更护树。小孩的游戏渐渐少了,那些儿时的游戏规则也渐渐被手机所取代。生火的人家少之又少,用电器代之,走家串户的人便少了起来。每逢节日,生活也少了仪式感,平平淡淡的就那么过了。
    春种秋收,总有自己的目标。庄稼是生活的唯一重心,会用尽心思好好经营。而城市闯入了农村,带给了人们好生活,却也带来了一颗颗浮躁的心。生命在于运动,人都是有惰性的,随着劳作的减少,运动基本是没有了。讨论的话题也有所变动,哪家的小孩在城里读书,或是去了外省发达了,或是在城里买了房子。年轻一代也很少有能干苦力的了,都去了好的城市发展,庄稼地很多都丢了荒,无人打理。年轻人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奋斗,也许就是为了钱。世界很大,钱也取之不尽,用之不够,什么时候是个度呢。追求的金钱使人们成了奴隶,眼界是宽了,欲望也越来越大,心思浮躁,也不知拥有多少才是个度。幸福指数较以前相比,好似降低了不少。往日的那种生活模式,一去不复返了,就犹如东逝的流水,没有了回头之日。好与坏无从评估,利与弊有生具来,只是时代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生活越来越富裕了,养心至关重要,总不能富了生活穷了心。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往日活在心中,互帮互助的愿景还能在未来传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3 天前
  • 签到天数: 199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发表于 2018-10-10 20:39: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细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5 04:01 , Processed in 0.09598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