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树一帜 流光溢彩的现实主义力作
——读赵良田先生诗集《欢乐与忧伤》的体会
盐亭县作家协会会员 张 禾
2018年的夏天格外炎热,6月16日有幸得阅盐亭诗人赵良田先生新作《欢乐与忧伤》,如沐一股清凉的风。作者直面现实社会,放眼百态人生,饱含热情,直抒胸臆。二百三十余首诗,写的是满满的家国情怀,明白如话,却让人有着深层次的思考;文字平中见奇,流光溢彩。无疑,这部诗作在盐亭诗坛独树一帜。读罢掩卷,有以下体会。
一、诗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顾名思义,现实主义就是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它提倡作者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自始至终就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向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比较自觉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主要文艺思潮和运动。现实主义属于纯文学的一种写作手法,它符合纯文学的特征。何谓纯文学?谎言去尽之谓文学的“纯’。把作品中的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去干净是纯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现实主义手法最基本的就是要去尽谎言,尽可能地客观地呈现现实生活、人性特征等。当然这并不是说现实主义就不能虚构,恰恰相反,要把谎言去干净,表达客观事实,则必须借助必要的艺术手法,这是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鲜花和有害的植物一起涌进了久闭初开的国门,一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于是在具有忧患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家笔下,反映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批判性不断凸显。
现实主义作家强调冷静地观察现实和真实客观地描写现实,他们反映的生活面极为广阔,几乎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作家们极其重视细节的描写,力求使每个细节都达到精确。现实主义作家以强烈的批判精神着力揭示伴随光明的另外一面。批判现实,在于追求社会美好的未来;与歌颂现实美好,是异曲同工,在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同样起到了促使社会美好的共同作用。
其实,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他的诗作有批判的一面,其实也有歌颂的一面。
杜甫中年适逢安史之乱,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眼前疮痍,道是民间疾苦;满目辛酸,化为笔底波澜。是我国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但毋容讳言,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唐玄宗在位最初20年里,唐朝出现了兴盛的景象。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的意思:回想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赵良田先生生于共和国多难之时,成长于改革之初,工作于拨乱反正之际。长期深入基层,与人民融入一体,体味的是民间苦乐,呼吸的是土味地气,对老百姓所思、所想、所说非常熟悉,故发之笔端,也尽是一片体察民意、关注民生之声。如:
《腊月的乡村<杀年猪>》(一)
腊月的乡村
杀年猪是农家的一件喜事
是村里留守儿童的一台大戏
在农村的院坝边
挖一个小圆坑作灶
搭上一口大铁锅
火柴吐出的火焰,
把锅里的水烧得滚沸
杀猪匠和村里的壮年男人
有的抓耳朵
有的抬脚
把哀嚎的猪生拉活扯
按上两条并排的长板凳
几分钟便了解了它
短暂而悠闲的一生
孩子们躲在爷爷奶奶的屁股后
亲眼见证了一次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血腥
度过了他们童年里又一个冬春
杀年猪,是盐亭民俗文化的内容之一,现在在盐亭农村仍残留着它的影子。当然,对现在少不更事的年轻人而言,是少见了。作者用现实主义手法写的是杀年猪的具体过程,但透过诗行而发出的令人深思的时代信息却不容忽视。“留守儿童”“壮年男人”“屁股后”等词句,展现的是改革开放后,青年男女外出务工后,农村老年人劳作的艰辛和抚养孙辈的种种不易;同时也折射出农村基层教育发展所存在的不少困难。这首诗明白如话,但也隐含了作者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彰显出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的关注。
作者诗作效法杜甫、白居易,在《欢乐与忧伤》诗集中遍处可见。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赵良田先生大多数作品紧扣时代脉搏,结合“时”“事”,而欲达“再使风俗淳”之初衷。如:《我骄傲,中国制造》《我们的祖国》《祖国啊,亲爱的祖国》等诗作,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赞美;《贪婪的开发商》、《拜菩萨的商人》等诗作,对无良商人所作所为所想的辛辣讽喻;《我想有一支神笔》等对不同类型的大众生活的关切等,无不是因时因事有感而作。
二、作者诗作中境界不断升华的家国情怀。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点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境物,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我的体会是真境物,往往发端于细微处,人往往不经意处。小孙子随手丢了一个作业本到垃圾桶里,这件小事常人往往不经意,但却触动了作者用情感编织的“蛛网”。感性的闸门一旦打开,理性的潮水便化为诗行,《请捡起本子 爷爷要用它写诗》便在作者笔下生花了。
《请捡起本子 爷爷要用它写诗》
我可爱的孙子
我天真的孙子
我那还不知人间疾苦的孙子
把一个才写三分之一的本子
丢进了垃圾桶
孙子,请捡起你的作业本
爷爷要用它写诗
在这个本子上
爷爷要写下
从树木到木浆
从木浆到纸张
从纸张到本子的
道道工序和条条艰辛路
孙子
一次你丢掉还未用尽的本子
你将毁掉一棵绿色的树
一生你都这样丢掉本子、筷子
鞋子、车子......
你将毁掉一片森林、一座矿山
毁掉属于你、我的明净天空
毁掉属于大家的美好日子
对一个“还不知人间疾苦的孙子”犯的一个小错误,作者非但没有视而不见,而是洞若观火;没有大声呵斥,而是理性劝阻:“孙子,请捡起你的作业本,爷爷要用它写诗”。至于写什么,这引起了孙子的兴趣。作者将要回答的内容化为诗行,诗意由近而远,由小到大,由家而国,境界不断升华。
还有他的《故乡行》、《步行街(外二首)》、《个体劳动者之歌》《悼辽宁自尽慈父王志东》《鸭头鸭脖鸭翅》等诗作,皆贴近生活,直面社会,抒发的是作者炽热的家国情怀,浸润的是潜移的德育教化。
三、作者视野开阔,诗作题材广泛。
作者每历一事,必有一诗;每经一处,必有一诗。如:《三星堆》《赛里木湖之歌》《西安碑林》《赛里木湖怀古》《欧阳修之歌》《瞻司马迁墓》等诗作,或访古探幽,或触景生情,观察细微,感情炽热细腻,语言平和冲淡,意义深远,这些特点在整个诗集中随处可见。作者所写的一些微型诗,如:《年轮》《指纹》等,用词精省,意旨深远,值得一读;作者在古体诗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如:《冬夜忆慈母》《樱桃红》等。
当然,白璧微瑕,作品也难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新诗创作中,对传统诗词的优点的继承和发扬方面,还应该下功夫。如诗行句式能够整齐的,尽可能整齐,体现诗的形式美;能够押韵的尽可能押韵,体现诗的音乐美;增大诗的跳跃性,体现诗的语言美;在古体诗的探索中,注重语音的平仄,语句的对仗,语言的凝练;在作品的审校方面,避免错别字等等。这些问题,相信在作者今后的创作中能够加以改进。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赵良田先生作为国家干部,不忘初心,人民的欢乐即是自己的欢乐,人民的忧伤即是自己的忧伤。通过初步学习,我总的感受,《欢乐与忧伤》无疑是一部独树一帜、流光溢彩的现实主义力作,是一部值得向我县中小学生推荐学习的德育读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