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source/plugin/dsu_paulsign/img/emot/.gif) | 2017-10-21 09:36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
本帖最后由 yitiao 于 2019-5-16 10:28 编辑
史,有世界史,国史,家史---。个人也有个人的历史。个人的历史尽管是沧海一粟,但也能折射出大海的含盐量。 我不会写小说,小说要有虚构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我没有那样的本领。但我写自己的事、写回忆的本领还是有的。
回忆录一般来说是大人物的事,中国人对明星、大人物特别重视---所谓明星效应吧。然而、社会生活是由无数小人物构成的,从无数小人物的经历也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一角。
不过,我要声明一下,作为回忆录应该是真实,但要真正做到真实,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回忆也有差错,同一个事,个人的回忆可能是完全相反。再说,回忆中我还会加上自己的许多想法与评论, 所以,在这里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回忆录,而是一部纪实小说吧。里面的人物,已经不是真名实姓。
第一部 我的爷爷与奶奶。
我的父亲安徽当涂人,名牛,字义欧。,--1917年出身于安徽当涂一个大户人家。其父---我的爷爷,早年留学日本,也算是一个维新人士,拥护康梁变法的先进青年。 我爷爷的故事与很多小说里的故事差不多。大概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吧。
我妹妹的回忆录里说:
居说老牛家祖上乃是赫赫有名的曾国藩,曾大人湘军中一员虎将,当年追击太平军攻下此小镇负了重伤而滞留下来的。这是座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人杰地灵,安宁祥和。是李白晚年生活的地方。将军一身戎马倥偬,辗转南北,身心疲惫,猛然静下心养伤,幡然醒悟,发觉习武远不如修文,文官好当,不舞刀弄棒;不颠沛流离,不流血、不流汗,照样有权有势,有家有业,于是萌发了告老辞官之念。承蒙皇上恩准,赏金赐地安家乐业,从此以后当上了太平王。有了皇上赏赐的第一桶金,将军很快就发家致富。
据当地县志记载,老牛家鼎盛期良田达千亩,房产扩展到邻县,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商号店铺。老祖宗留下一句话:从今往后咱们老牛家弃武修文,一修到底,永不回头! 尊照祖训,我的爷爷---牛家少爷自幼熟读四书五经,以他的聪慧、睿智,乡试、县试、省试一帆风顺,通行无阻。值朝庭输送一批少年留洋,小镇举荐少爷,他应考自如,顺理成章的荣获为全县第一也是唯一的留学生。
然而好端端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就读的少爷临毕业时突然被老爷的一纸:“母病速回”,急急召回。他一踏上家乡的土地就觉察到空气不对头,果不其然,母亲患病是假,诓他回家是真,老爷有令:“择日完婚,继承家业”。
老爷这个决定来得太突然,令所有人不解,眼瞅少爷的烫金证书即将到手,就这么黄了,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有多可惜!这是张何等荣耀,何等重量级的大学毕业证书!即便再过一百年也会有无数人哭着笑着,寻死觅活的拜倒在它面前,老爷说 放弃就放弃啦!,
当时,外面风言风语很多,有说老爷确实年老体迈,急于传宗接代;有说老爷怕少爷在外不安分,惹事生非,娶个媳妇拴住心;还有的说少爷在外相中了东洋女,忘祖忘典……反正什么样的版本都有。不过从刘家大院传出的确切消息是,父子俩一见面就吵开了,闹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让谁,最后老爷不得不撂下狠话:不答应就是大逆不孝!并要断其一切经济来源。同时派人一天到晚的盯着,弄得少爷寸步难行,束手无策,败下阵来。少爷力争无效,。只好被迫结婚。(以上摘自我妹妹的回忆录)。
本来按照祖训,大户人家要讲的是门当户对。要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守妇道的女子。所谓遵守封建道德标准的贤惠女子。可是我爷爷好歹是到过东洋,见过世面的人.接受过西方自由平等,自由恋爱熏陶的人.现在既然不能有什么自由恋爱、就坚持面貌第一,而不论其出身,从而否定了讲门当户对的那一套。
我爷爷的父亲的底线是,只要他的这个宝贝儿子能不走,在家结婚生子.于是在大吵一通后,终于不再坚持什么门当户对了。这样我爷爷凭着牛家在当涂的势力。可以说全当涂的女子任他挑了
安徽当涂县在皖南,是背靠长江的千年古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晚年就定居在这里。人们说起江南美女,都会说苏杭,其实当涂也不差。
在我们中国,结婚就是传种接代的事,自由恋爱是不能提的,也谈不上什么西方式的爱情之类的 事。----其实中国与西方的爱情观本来就不一样,在中国是先结婚后恋爱。于是找对象,找老婆,就好像挑白菜一样,当然要挑最好的。(以上摘自我妹妹的回忆录)。
否定门当户对 这大概也算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吧。历史的进步是一个不断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第一步是 否定门当户对。以后才有自由恋爱。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虚构出来的故事,表达是在封建社会里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以悲剧告终也是当时必然的结果,而我家爷爷以他的胜利告终,显示了他的自由,但对我奶奶来说还是没有自由。也根本不是自由恋爱。也是一个历史悲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