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工厂在当地有影响有名气,很可能是因为噪音足够大,污染足够严重。不必花重金绞尽脑汁做广告,花样翻新的创意去推广宣传。噪音与污染便足以深入鞭长所及之人心。
但是要想在此范围之外有影响、有名气,更显出其价值,那么最有说服力的依旧是产品的质量。要是质量上乘,足以让范围之外的人称道,声名远播,流芳百世不是不可能的。
2
河南有个中牟,中牟有个雁鸣湖,雁鸣湖有张文化名片叫“雁鸣湖金秋笔会”。在过往的七届笔会上,国内文学界不少重量级的作家诗人评论家及编辑大咖方阵来到笔会,为中牟及雁鸣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地域上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大陆,夸张地说。其中,中国诗歌学会连续三任会长都出席了,还有两位留下了让主办者颇为自豪的大作。而河南省内的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及副主席等等等等,诸多名家更是前去助阵,真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会散了,人走了,作品集出版了,雁鸣湖依然是每年五一、十一期间才有游客,平时门可罗雀。
说实话,花不少钱,请那么多文人雅士,倒不如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中牟正确的读音为好。如果全国人都明白了中牟读作(中木),而不读作(中谋),比获得任何文学奖都有价值,超过了诺贝尔文学奖也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
3
你受到了我的邀请,莅临了我的会场,肯定要吃了我的,睡了我的,看了我的,玩了我的,拿了我的,所以你必须为我歌唱。因此,你就可以看到因嘴软手短而从虚构的烟囱里冒出了许多言不由衷的诗句、文章。像中牟的香漫湖,依旧在诗人的笔下浪漫着,无人问津;像弘亿国际庄园,因属违法开发,如今已荡然无存,只好活在那些吹捧的文章里。还有诸如大写特写子虚乌有的民间传说孔子回车的故事;张冠李戴的箜篌城(实际在河南鹤壁)。大赞特赞中牟的文化底蕴如何深厚……
4
人们常说,看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如何,可以先观察商铺的牌匾,道路的名字,宣传册的质量。可是在中牟,如果你一认真,一仔细,就会发现“牟州街”误写为“牟洲街”,“宝峰街”误写为“宝丰街”。“中牟(mu)大厦”被注音成为“zhongmoudasha",”中牟(mu)在线“被注音成”zhongmouzaixian"。其老年诗词研究会曾经编辑的内部刊物《中牟(mu)诗词》被注音为“zhongmoushici",一直流传。更有甚者,中牟作家协会的某些领导诗人,写诗把中牟的牟该押姑苏韵,却堂而皇之地押油求韵。如此己不正如何正人?
如此,除了中牟的广电上正确读中牟外,走在大街上,不论什么样的商家做有声广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中牟(谋)不绝于耳。记得最顽固的错读竟是郑州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在所有广电节目都已统读成中牟(木)的情况下,只有他们那个预报中,永远读成中谋。《现代汉语词典》(起码近四十年的版本)有专门标注,一查便知,这是法定形式的引导。然而路人总是听信于误导。
5
长江,长城,成长,首长,一般不会读错。首都,成都,都来了,都走了,也不会读错。如果能让知道中牟(木)的人和路过中牟(木)的人自然而然地不错读成中牟(谋),这是一个多么困难的事情呀。尽管那块土地上有过“官渡之战”,出过美男“潘安”,还有比较闻名的西瓜、大蒜。尽管这个地方像根扁担,西头挑着郑州,东头挑着开封;扁担修成了宽阔的郑开大道,但郑开大道上也长有“zhongmou"不好意思的容颜。所以说,想正名,真难。这是事实,别当成杞人忧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