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行云流水好放歌 于 2013-6-3 14:50 编辑
每每独自在马路上行走,或经过摊点,不时便有冷不丁的笑话蹦出来。令你不是捧腹大笑,便是感慨万端。好想回到过去,人与人长相知,不相疑的岁月。明知历史不会倒退,却总是执拗地想着过去人与人关系的纯朴互信与简单真诚…… 还是一个星期天早晨。与朋友一块儿去锻炼,路过东关小街。隔三差五会在那儿吃碗热豆腐,那儿的热豆腐小城有名,卖豆腐的是一个五十上下的女人,从做姑娘起就开始卖豆腐,已经卖成了老婆子,称得上豆腐西施。 热豆腐本是秦岭山里名小吃,地道的山泉水,调味独特,味道鲜美。女人的热豆腐,沿用传统手工工艺,正应了古人那句老话:蔫工出细活儿。做出的豆腐既嫩又细瓷白,经得起口腹的经久不衰考验,赢来大众消费的交口称赞,经常座无虚席。这饮食摊儿,是夫妇摊点。这女人正是凭借自己吃苦耐劳精神和不好高骛远定力,挣得婚姻与幸福,盖起了楼房,养育一对儿女成人,已经成了儿孙满堂的“豆腐奶奶”。 在过去,做豆腐可是最苦最累的活儿,睡至夜半三更,男人和女人便起床忙火。女人拉二胡弦子(风箱杆),男的在锅上过啊,滤啊,点浆(卤)水,忙火个不停。那个叫豆腐包的东西,盛满泡好磨碎的豆腐原料,足有三四十斤重。吊在空中的豆腐包,像一个老头背负若大的棉花包在半空晃悠,还不停地哼唱呢。就这样,那豆腐包在牛头锅上悬空吱叮个不停,给人们讲述一个关于豆腐的久远故事。点豆腐的火候到了,那个叫豆腐拧子的木制家伙,就更紧张起来,只听得一片吱咛—吱咛—吱咛声,好担心那家伙猛然殒落,砸进锅里,肯定到处一片白浪淘天!二胡杆子越拉越有劲,锅里快速反应出白花花的老豆花;豆花上包了,用磨扇一压,等水空净,热豆腐便出笼了。整个劳作过程,全看那人平时练就的做豆腐拿捏本领…… 每想昔日趣事,就不由得好笑起来,想那淮南王刘安多么幼稚可笑:当年老刘如果继续去开发由自己发明的豆腐,成就“豆腐鼻祖”英名也不赖啊。不见班门弄斧的成语多俏货?说不定会冒出个刘门卖豆腐—白张狂!按龙种理论,刘安凭借自己聪明睿智的脑袋,继续执着于豆腐工程的科究项目,经费有何困难!当个出色的食品科学家,一定不会成问题吧?若果真那样,恐怕中国的科学史就要另写了,他却偏偏热衷政治,搞什么政变,数十个人如顽童过佳佳一般去造反,结果是汉王朝的政治没咋变,自己倒先完蛋了!白白搭上身家性命和不知天高地厚的一群党羽老本,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教训深刻…… 关于热豆腐的趣味故事这就来了。这时,一个八十好几的老食客,就与那卖豆腐的女人磨唧起来:老爷子硬说豆腐女人给他钱没找够;早已吃完了豆腐的老爷子,就是不肯让板凳,眼前还有一大堆人等座位呢。 豆腐女人不愠不火,将老爷子预交钱的过程一五一十讲给食客们听:你给了我十块零伍毛得是?我还放在这里没动得是?老爷子点点头。一碗豆腐三块半,我给你找七元对吧?老爷子就说不对啊,你应该找八块才对!食客们争先恐后给老爷子解释劝导:没错!对着哩!老爷子还是不相信,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另一个退休领导干部模样的老爷子,就像当年的宣讲团工作组一般耐心细致起来,给老爷子讲如何对着哩的道理。一番苦口婆心,不停耐心开导,总算将老爷子说明白了。 老爷子不相信所有的人,只相信自己的同龄人!固执的眼神,不耐烦的口气,才悄悄有些变化。 女人说:幸亏我将钱单另放着哩,要不的话,还真说不清呢。大家差不多一起哈哈大笑起来……老小老小,人老了的话,怎么就变成了小娃一般令人啼笑皆非?不过也是信誉危机的具体表现啊。老爷子怎么也不信任当今所有人?信誉危机的日子真的来到了? 老爷子怎么就不说该给他找六元呢?偏偏要紧持八元!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心总想着别人亏欠自己的多,自己应该付出的越少越正确!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些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儿,往往弄得面红耳赤,甚至不可开交,到头来还不多是一场小误会! 说到底,还是个信誉危机问题。百姓经常质疑当官的,就是因为,清官难当,贪官污吏飞扬跋扈!欲使整个社会的信誉度提高,看来并非一件简单事情,终究“逢官必疑”有他的道理。 一碗热豆腐,幸亏放在桌面上,让大家有了评理机会,才迅速消除误会,还了卖豆腐人的一身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