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平原君 于 2021-6-19 09:04 编辑
“杨贵妃三题“馀论
当初写第一篇《杨贵妃之冤》时,只是想把台湾学者李则芬的观点做一简单的介绍,因为从文化人到市井小民没有不知道杨贵妃这位历史上的大美女(俗称古代四大美女,实际上貂蝉是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其人,所以本人不用四大美女这个说法)。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杨贵妃的名声比之王昭君、西施差了一大截,其悲剧结局更是令千古之下人哀叹。我本人因为不研究唐代历史,故对杨贵妃的情况也是知之甚少,跟大家的印象差不多。但是读了李先生的文章使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参考了其他一些文献,对于杨贵妃形象的形成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于是写成《杨贵妃之冤》这篇小文,为的是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于同好。 我写作的习惯是对于有关资料,虽然说不上竭泽而渔,但能收集到的尽量收集到手,不管用得到用不到。因为收集的材料多了,对前人的一些论述也会发现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对一些历史资料的解读也就有一些自己的心得。比如对杨贵妃何时入宫,是否出于寿邸,虽然大多认为是由寿邸入宫,但为什么唐明皇看中了自己的儿媳妇,非杨玉环不“取”?是谁促成此事?我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故把这个冷饭再炒一番,也并非全无意义。故又写了《再说杨贵妃》。 因为资料看得多了,觉得对于杨贵妃之死的有些说法,也颇有些值得议论的地方。特别是有的根据文学作品尤其是歌咏李、杨的诗词如《长恨歌》,发挥了太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研究历史就只能距离真相很远了。当然作为故事倒是很引人兴趣,但历史毕竟是历史,而不是编故事。故又写了一篇《杨贵妃之死》,主要从当时军士哗变的紧急形势,以及唐明皇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杨贵妃绝无可能逃生。 李、杨的哀艳故事,自然是历代文人墨客喜欢谈论歌咏的题材。清光绪年间有一位湖北道台胡凤丹,把举凡有关李、杨的古迹、事实、词曲、金石、图画、服饰、评论、诗文等穷搜博采,编成一本《马嵬志——唐明皇杨贵妃事迹》。其中从唐代以迄于清,歌咏李、杨故事的诗词即有五百三十余首,据作者自序,这些还都是仅仅从他本人的藏书中辑录出来的。早在金朝章宗时,章宗就令群臣集录咏马嵬之诗,得五百余首,并让词臣品评等第(参见《坚瓠集》七集卷之四《馬嵬坡》),后来这些多已散佚。可见自古至今人们对李、杨故事的兴趣一直不减。记得多年前曾有过一部名为《杨贵妃》的电视连续剧很受欢迎,不知近年来荧屏上有无新作(近年来极少看电视剧)。对李、杨故事的歌咏搬演之所以长盛不衰,也是借此各有寄托,洪昇的《长生殿》即是一个典型。就像人们对《红楼梦》,“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阔秘事……。”(鲁迅《集外集·<绛花洞主>小引》) 本来只想写一则小文,未承想啰里啰唆竟然写了三篇超过了一万多字,现在又加了一条尾巴。这是希望读者和版主原谅的。
202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