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两天,蓉城的气温突然骤降,从十一、二度陡降至二、三度。这都不说了,尤其是那蒙蒙细雨加扑面的寒风,行人都不由竖起衣领,加快了脚步,家家户户的空调也立即开足了马力。面对这样的骤冷,我家阳台的小花园自然也是一片凋零了。 新年的第二天,孩子们决定给它“理个发”——修剪修剪;也给那个两米见方,有二十多条小金鱼的小水池换换水。八岁的小孙孙一马当先:“我最喜欢的就是体育课和劳动课了!”他兴奋地嚷嚷着,拿起小抄网就准备捞小鱼了。 “哇,奶奶,您看,好漂亮啊!”忽然,他指着角落里的一盆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叫起来。 “啊,梅花!”可不是吗!我也甚感吃惊。入冬以来百花凋零,小花园也去得少了,放在水池角落的这盆梅花早已被我遗忘。不料她竟默默地“凌寒独自开”了!红红的花苞缀满枝头,绽开的花朵烁烁生辉,在一片枯枝败叶中尤显盎然生机。 “这就是梅花吗?”小孙孙诧异地问。全家人都围拢过来。儿子把花盆搬到一个高脚凳上,那花姿、那色泽愈发令人叹赏。小不点凑近前去使劲嗅:“嗯,好香呀!——我都会背:《梅花》宋 王安石”他立马站得倍儿直,像登台表演似的背诵起来: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稚嫩的童音清脆悦耳,傍着盛开的红梅,红扑扑的小脸亦如一朵盛开的梅花。“哇,好棒啊!”全家人都拍起手来。 看着小不点可爱的模样,我不由想起他参加班级风采展示(每周星期一第一节课前,各班轮流表演)的录像:在大操场的主席台上,在凛冽的寒风中,全班四十个小娃娃一起伸胳膊踢腿,扭动着小屁股,欢快地舞蹈。那张张红红的笑脸,不就像这朵朵绽放的梅花吗! 啊,可爱的小娃娃,祖国的希望之花!我立马举起手机拍下了“小不点和梅花”,并立即分享到朋友圈。果然赢得了大伙的点赞。 说来也巧,前些天有朋友刚发过一个帖子:“十大名花,万万没想到第一名竟是她”说的就是梅花。只是,这“万万”二字,用得也……太夸张了吧。梅花的高居榜首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在我的记忆中,她就是我国的国花呀。我接着百度了一下,原来:“目前中国还没有明确的国花。清朝时,我国曾以牡丹为国花。民国时,我国曾以梅花为国花。但我国正式成立后,并没有明确的确立国花。现在呼声比较高的花儿是梅花和牡丹。另外,还有人提出一国双花(牡丹和梅花)以及一国四花(梅兰竹菊)的方案。”——见《花百科》。但,即便国花尚未“明确的确立”,梅花显然已是出镜率最高的了。 我不由突发奇想:何不马上搞个投票活动,为梅花投上一票呢!——尤其是在防疫抗疫的当下,其不畏严寒,欣然怒放的坚强,不正是国人抗疫制胜的形象吗!蓦然想起了邓丽君演唱的《梅花》: “梅花梅花满天下 越冷它越开花 梅花坚忍象征我们 巍巍的大中华 看啊遍地开了梅花 有土地就有它 冰雪风雨它都不怕 它是我的国花” 是啊!梅花,国花;当之无愧,誉满中华!在疫情如寒流的当下,我们不正是需要这种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吗! 千百年来,在国人眼中,梅花不仅是一种花,更是一种品质的象征。逆境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顺境中不媚于俗、超然物外。不论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是国泰民安、还是兵祸连年,梅花总有一些特质能为古人带来慰籍,带来温暖,带来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梅花精神历久而弥新。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更是举不胜举,其数量之多,足以让任何一种花卉望尘莫及。早在二千五百年前《诗经》中就有“山有佳卉,侯粟侯梅”的描梅诗句。历唐至宋,写梅之风更相沿成习,其中尤以宋代为盛:有学者统计,宋代咏梅诗词的总量,是此前历代咏梅诗词总量的近五十倍。苏轼、陆游、范成大、陈亮等都有大量咏梅佳作传世;而王安石的那首《梅花》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而且已选入了小学二年级的课本,这不——已被我家八岁的小不点背得滚瓜烂熟……啊,梅如国魂,代代相承——“雏凤清于老凤声”。我不由信口而成: 红梅凌寒绽芳华 合家欢聚夸娃娃 千秋万代一脉承 爱国爱家爱梅花 红梅迎春,千秋史话。无论梅花是否当选,她,已然是我心中的国花。 附:小园红梅组图 (一)
(2022年01月02日摄于我家阳台) (二)
(2022年01月09日摄于我家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