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93|回复: 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中国画:顾绍骅的诗情画意观点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13:45: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前言】(现实背景)
    中国画艺术是东方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古往今来,它一直在向前发展,犹如一条长河,虽有时狂暴湍急,有时滞流平缓,但从没发生断流,它一直在发展中向前、向前,终于汇成今天这样一条浩浩荡荡的艺术大河,中国画的发展中凝聚了多少代画人探索奋斗的结晶,这需要每一位有志于中国画中求索的学人(爱好者)珍视的。
    但是,中国画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过程中,越来越丧失民族特色。由于(圈内人)对于中国画的认识存在偏颇,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国画需要“与国际接轨”(或者全盘西化)……。几年前,曾发生某画家的布幕国画被归类到油画展的事情,震惊了国画界……于是产生诸如“中国画末路穷途”、“笔墨等于零”等悲观论调。而我却认为:中、西方文化没有孰高孰低的问题,两者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艺术并没有先进和落后的区别,只有形态的不同。……任何事物都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来,不可有失偏颇;在中国画的发展上,吸收其他艺术长处无可厚非,但要有度,不只能局限在以“术”求“术”的 思维之中,而重点是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假如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没有民族特色,那么中国画且不谈“发展”,就连“生存”都是问题;因此,“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也许,“诗情画意”今后会领引世界绘画的发展。
    本文《对中国画的认知、创作,发展的浅识》(系列)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对于中国画的认知、创作(说明)、发展等诸问题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对中国画的认识观(两篇文章)
    1、中国书画作品欣赏之我见之中国画     (论文编号1)
    2、中西方绘画(精选)欣赏和比较   第一篇  透视各异——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比较                    (论文编号2)
    3、中西方绘画(精选)欣赏和比较   第二篇 姿态万千——西方静物画与中国花鸟画的欣赏、比较                    (论文编号3)
    4、中西方绘画(精选)欣赏和比较   第三篇  殊途同归——西方人物、肖像画与中国人物画的欣赏、比较              (论文编号4)
    第二部分   对中国画的创作观(三篇文章)
    1、诗情画意初探                       (论文编号5)
    2、诗情画意再探                       (论文编号6)
    3、诗情画意三探                       (论文编号7)
    第三部分   对中国画的发展观
    1、中国画岂能缺文化                   (论文编号8)
    2、中国画岂能被取代(——由“诗情画意”引发的东西方绘画审美观念之争)                                  (论文编号9)
    顾绍骅编撰(整编)于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url] http://www.138195.com | | x |  x注| : x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8-9 16:15
  • 签到天数: 293 天

    [LV.8]以坛为家I

    89#
    发表于 2016-1-2 17:19:17 | 只看该作者
    发的帖子作品很漂亮,欣赏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8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7:12:56 | 只看该作者
    《溪边小鹿》这是一幅库尔贝的油画;以抒情细腻的笔调描绘了森林深处的小溪边三只小鹿自由嬉戏的场景;画面采用黄色的暖调子处理,绿色及褐色的使用都服务于统一的黄色主调;画家以崇敬和赞美的情绪歌颂大自然的美好;溪水是清澈透明的,树木是高大粗壮的,小鹿是伶俐可爱的;库尔贝为我们真实描述了一个童话中的美丽世界.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904/12090416001f30fc2a41879b85.jpg
    视频: 今晚我们赏画库尔贝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1NDE4Njg0.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8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7:12:25 | 只看该作者
    《静物——花》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奥迪隆·雷东
    象征主义代表人物雷东的艺术中,十分喜欢描绘花卉题材。这反映了他把自己的心灵深深地陶醉与沉浸在自然和宁静之中。这一幅《瓶花》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此画作于雷东逝世前两年,白色的花瓶上,插着一束品种杂杏、色 鲜明的野花,画家排除了光照的作用,把鲜艳的各色花朵,以强烈的固有色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在讲求光线和补色作用的写生画来说,是非常新颖的创造。雷东之所以画花,是他从花看到人,他说“花朵和人的面孔一样,=朵就是一个谜”,“它是灵魂的反射。”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到雷东的这种追求。各色各样的花朵,在画面上被处理得如此和谐、协调,似乎组成一曲交响乐的各个声部、各种乐器发出的谐和柔美的曲调一样,因此,也有人把雷东称做“神秘的色 作曲家”。〖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是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的反映。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8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7:09:40 | 只看该作者
    法国著名画家保罗·塞尚的画作《静物》
    在塞尚的《静物》作品中,苹果常常成为他写生的“静物”,几枚苹果凌乱地放在铺着台布的桌子或者果盘里,是一幅特别有意味的画面。当塞尚的静物苹果出现时,西方美术界为之震惊。这是只没有政治,没有所谓思想,没有雄心壮志,不急不躁,不会故作深沉的苹果,它清新芬芳、真实可触,忠实于自己的自然属性,安静而光泽。塞尚画笔下的所有女人,似乎都有着苹果般的气质,她们坐在那里,没有所谓为了前途而疯狂打拼的野心,她们安静到只是一只苹果。(1999年,塞尚画作《静物》以6050万美元的价格在纽约拍卖成交,让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有机会观赏到大师的作品,同时也确认了他在世界美术界的地位。)

    塞尚绘画艺术 视频    http://www.iqiyi.com/jilupian/20101108/n122423.html
    塞尚绘画作品欣赏  视频   http://video.sina.com.cn/v/b/3354135-1161183633.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8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7:0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顾绍骅 于 2015-12-31 17:11 编辑

    《鳐鱼》﹝TheRay﹞114×146㎝,作于1728年,现藏巴黎卢浮宫;这幅画是夏尔丹代表作之一,也是最早的成名作,使他成功的以三十三岁的青年之姿成为皇家艺术学院成员。厨房中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夏丹喜欢的题材,在《鳐鱼》中,夏丹以其一贯冷静的笔法呈现了生活中真实平凡的一面,血腥的鳐鱼闪闪发光,乍看时颇令人震撼,但是一旁龇牙咧嘴曲背的猫,又让人莞尔一笑,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动感。有一位法国评论家说:“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自从有了他,才开始了‘静的生命’--就象英国人和德国人对静物的叫法(Still-Life)那样。”这段评语形象地称赞了夏尔丹的静物画的魅力。他在静物画上确有自己独到的天赋,为了表达这种静止物象的“生命”,夏尔丹一改早期静物画的富贵气,尽量不用浓艳的色 和闪光的器皿摆设,让静物展现其本来的面貌。在他的画面上,从不展现精心描画的野味或豪华的餐具。1730年后,他所表现的静物对象是属于中产阶级厨房里的普通物品,那些极其平凡的厨房器物,一旦再现在画上,它们的幻象反而显出很强的“生命感”。无怪百科全书派哲学家狄德罗要称他为“大魔术师”。这一幅《鳐鱼》是他最成功的作品。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903/120903121805922b1ee457b4f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8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7:08: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及以上老师们的支持!由于本人身体不好,杂务繁雍,对不起大家,请原谅!


    第二篇、姿态万千——西方静物画、中国花鸟画
    一、西方静物画
    起始于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静物画,过几个世纪的演变与革新,已完全超出了早期单纯的描摹阶段。在高于生活的同时,涌现出大量的杰出画家 —— 夏尔丹、塞尚、凡高、毕加索等著名的大师都曾将静物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无不以其特有的艺术品位确立了各自在世界画坛的显赫地位。我国的静物画基本上是承接了原苏联绘画的模式进行的,它在作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求作画者把过多的精力用在色 及基本造型的训练上,使所作的静物画有等同于小品一般。现今,随着现代绘画思想理论的不断注入,很多画家已走出了传统,在静物画领域内不断挖掘新的艺术天地,使这一精描细绘的架上艺术更加个性化、艺术化、多元化。
    西方画家注重的是动植物摆放的环境。西方的静物画,顾名思义则是描绘处于静态的物质,静物写生是特指对景作画,经常是以失去生命的动植物和器物入画,如插在花瓶里的鲜花、摘下的果实、甚至丧生的猎物,如死鱼、飞禽、野兔等,即便是表现活物,也是一个静止的物体,甚至将草虫绘成标本。静物画是经过画家们不断的实践发现了光照在千姿百态物体上所产生的变幻无穷的光影具有整体、和谐、节奏等更加深层的美的规律。而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发展和应用,使画面上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更为准确、真实。所以说,西方画家善于通过色 、光影、质感、空间的表现手法对景物作深入的写实描绘,把客观之真与理想之美结合起来。
    以表现现实生活中相对的静止物象为内容的绘画,在中国画中称“花鸟画”(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鱼虫、蔬果等等),在西方中则是“静物画”。西方静物画突出“静”,是对静止形象的深入观察、刻画。中国花鸟画突出“动”,是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
    中国画家注重的是动植物生活的环境,并不以模仿景物的外在形象为目的,而是借花鸟形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己内心的诗意情怀。注重摄取客观对象的自然神韵,特别是表现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动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和生长、运动状态等,而这些是无法对之进行面对面的写实,全靠博闻强记并胸有成竹地表现出来——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笔墨精炼、形神兼备;并且,历代中国画家们对于笔的这种粗细、浓淡、轻重、快慢、虚实、长短、刚柔、滞畅等客观属性的理解明显地带上了画家主观因素,从而使笔墨产生抑扬顿挫的情感色 。而通过疏密安置、综合穿插、对比应用、主次搭配等人为的组合,又使笔墨之间产生生动的气韵和优美的节奏,为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服务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早餐》 威廉·克莱兹·海达
    威廉·克莱兹·海达(1594-1680。8)是荷兰17世纪最富诗意的一位静物画家。海达大约从30岁以后,放弃其他题材,一心画静物;海达很注意光线对这些器物的反作用,他在描绘第一件静物时,仔细观察自然物本身在不同环境中的色度表现。他画的静物调子总是那样细腻,没有色斑,更不会有笔痕,只有物的形态、质感、光和空间感。并在静物上以所谓“早餐”画的特点发挥他的长技:玻璃与金属器皿,内装牡蛎、鱼虾之类,或者在桌上摆着半削了皮的柠檬,等等。构图十分简朴,物品集中而自然,除了有一点巴洛克色 的表现之外,还具备高度的艺术完整性。往往在他的画面上,总是离不开几样基本物品——金属与玻璃器皿。有一种精细的运色能力。这里的银灰、绿色和棕黄的和谐结合,几乎找不到一丝色阶之间的界限,自然光似乎把这些色 天生地融而为一了。他从这些具有反光效果的器物中发现了绘画色 的表现力。所绘静物,从形态到色泽,都极富质感,光和空间关系处理得十分谐和。这幅《静物》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种静物画我们管它叫古典画法的静物画,它带有巴洛克装饰成分,但是毫不虚浮夸张,与后来19世纪的写实静物画在运笔方法上迥异其趣。
     17世纪荷兰画派的另一个重大成就是静物画也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静物画分为花卉、乐器、蔬菜、水果、海鲜等门类。最早的静物画常常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王冠、珠宝代表人类的欲望,乐器代表享乐放荡的生活,钟表和蜡烛代表生命的短促和时光的流逝等等。后来的静物画不太注重象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8-9 16:15
  • 签到天数: 293 天

    [LV.8]以坛为家I

    83#
    发表于 2014-11-14 22:4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00:42
  • 签到天数: 367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82#
    发表于 2014-7-12 10:55:0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顾老师的续作,继续关注带来的书画界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81#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45:4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山水诗意画——峡江秋色》顾绍骅【自作题画诗】绝壁现帆影,红叶盛崖顶。峡江满秋色,闲翁五言吟。【欣赏】在陡峭的山峡绝壁中,远处显现帆船的影象;茂盛的红叶树生长在山崖的顶部,将画面“染红”,好一片秋天丰收的景色充满整个山峡的江山。我看到这样的美丽风光,忍不住把“五言”诗词作。
    规格:68×68㎝  纸本设色  2008年10月创作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901/12090119127cfbbae1548a588e.jpg
    视频: 欢迎进入顾绍骅的艺术世界     http://www.56.com/u63/v_OTk4MjkxODg.html
    视频:顾绍骅书画大师做客千百度珍宝楼   http://video.sina.com.cn/v/b/117204528-2183609733.html

    笔者自以为是“诗情画意的坚守者”(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坚守者):追求“诗情画意”,即:一画一诗、或一诗一画。认为中国画也需要有自己的“品牌”——“诗情画意”( 我的艺术主张:“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灵魂和中国画发展方向。倘若没有“诗情画意”的中国画,只是没有“生命力”的躯壳。)
    笔者参加2012年中国画名家网络大展的作品: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上海泛华拍卖有限公司、卓克艺术网联合举办"妙师造化--中国画名家作品网络大展",情况如下:
    1、本次参加的国内画坛精英共计438名,按照大展的规定每人限两幅参展;
    顾绍骅的两幅作品位居第十二、第十四位(排名第六位)。
    http://bbscache1.artron.net/forum/201212/26/1501299789dkr9ezc88zy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80#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45:11 | 只看该作者

    潘天寿《小龙湫下一角》
    绘画构图的特点,与取景的方法,角度密切联系。在大多数中国画家的作品中,山水、花鸟基本上是分家的,是独立的画种;而在潘天寿的画上,山水、花鸟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这在他解放后的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新奇,壮阔,是潘天寿绘画作品构思构图的主要特点。据吴茀之先生评析,潘画不论画幅大小,都从高处、远处、大处和最新处立意,前面已经提及,潘画取景的方法和角度就与众不同。他把现实中别人不太注意的最美的一段截取下来,作为自己的构图的基础。再以《小龙湫下一角》为例,一般人画此景,都是直接画悬空直下的飞瀑,而潘先生只取湫下一角,通过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表现自然环境的幽深静穆,创造出“空山无人,水流花放”的优美、新奇的意境。古画论有云:“景愈藏,境界愈大”(明唐志契《绘事微言》)。潘老深谙此理。他在《之江远眺》中把一丛竹林放在构图近处,加以具体描绘,而把要表现的主体——之江却放在远处,不着一笔,留出空白,由两岸数抹淡赭来烘托出日光映照的江面。加上江中用浓墨画成的点点片帆,黑白对比鲜明,增加了之江的壮阔气氛。
          吴茀之先生还分析到,潘画的构图倾向于奇险一路,经常采用“造险”、“破险”的手法。常见潘老首先大胆写出一块巨型磐石,使之几乎填塞了整个画面,这种构图使人觉得画家已入险境,无法收拾,因为这样大的石头容易扼塞气势。这就是所谓“造险”,亦即画家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但潘老却胸有成竹,提笔四顾,临见妙裁,在某些地方点缀一些山花野草或禽鸟虫畜,就转危为安,使画面上的物象的位置,关系不但平衡,而且获得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901/120901191081516ba73ba0bcca.jpg
    大师 潘天寿(上) http://56.pptv.com/v_OTA4MTk4ODI.html
    大师 潘天寿(下) http://56.pptv.com/v_OTA4MTk4ODQ.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7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44:40 | 只看该作者

    白雪石《太行山》,50×276cm
    秋山红叶,林壑丰茂。此幅作品在奇峰峭壁间展现了太行山苍茫厚重的阳刚之气,高雅纯粹间有着诗一样的韵致与意境,让人心旌荡漾,醉迷其间,不禁感叹中华民族的秀美山川。“崎岖石磴绝游踪,薄雾冥冥藏半峰”,画面笔墨简练,空间层次清晰,透露出一股清新飘逸、朴秀多姿的气息,表现出虚实相映,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近景的山石、树木都描摹得极其精细而富有韵律节奏;远景的云雾山脉只用淡淡墨 ,却令人在这色与墨的块面中体察到丰富的内容,不由得使欣赏者由衷的钦佩画家手段的超卓。细看画面敷色极均匀、亮丽,色 的过渡又十分自然,干净利落。大场景中,尽管几种色 兼施并用,但又不花不乱,不浮不跳,能“吃”进去,与线与墨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别出心裁。画老树繁枝,笔笔着力,或苍老或挺秀,繁而不乱,加强了画境的深邃感而又毫不芜杂。山石的皴笔或繁或简,坚挺朴质,不泥古,不专师一家,更重视“师造化”,显示了深厚的传统技巧以及自身独有的格法。画以境取胜,在实景的描绘中注入了感人的空间意象,将感情自然融化于山水画之中,创造出一种前无古人的独特画境,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我们常说“画如其人”,这幅《太行山》更能代表白雪石的性格特点:朴实而和谐,在安详沉着之中孕育着热烈深厚的感情!这幅画作是作者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中寄情寄性的作品,把太行山的美丽瞬间诗意的扑捉到了自己笔下,构成了永恒,悠悠然地涤荡着读者的心灵……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1/1208311514df9b0e37d9069f7e.jpg
    《一湾江水碧》白雪石  1978年(123×170cm) 中国画研究院藏,通过他精练的画笔,将漓江秀丽的山峰展现出来。他巧妙地运用石线,表花及浓而不浊的墨色烘托出青山绿水的明洁意境。他的作品清新俊逸,朴秀多姿,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他的一种独具风貌的桂林山水画法被称为“白派山水”。 他最拿手的固然是翠绿、石绿和嫩绿等属于山的颜色,而画春天的司林和旷野时,却也能轻巧地运用粉红及胭脂红将春色带出来,达到画面上刚柔对比的气氛。
    白先生表示他接受的纯粹足传统水墨画的技术训练。“画画最主要是达到一种诗意”,他说。“我们画山水画用的是皴法,也就是运用线条巧妙地把山的立体感表现出来。这种技巧是油画里看不到的。”
    白雪石(1915—2011),原名增锐,斋号何须斋;1915年生于北京;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梁树年,研习没骨花鸟和山水画,传统功力深厚。1933年加入“湖社”。 1959-1964年曾任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及北京艺术学院讲师。 1964-1984年先后担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和教授。是我国当代绘画艺术领域成就卓著的具有创造性业绩的大家。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以独具特色和创造性的漓江山水系列代表作品、太行、黄山系列作品,享誉于海内外艺坛。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1/1208311514218c6ad1329cd52a.jpg
    白雪石生前山水画技法教学 视频1  http://www.56.com/u81/v_MjczMDEzNjY.html
    白雪石生前山水画技法教学 视频2  http://www.56.com/u18/v_MjczMDU5Njc.html
    白雪石生前山水画技法教学 视频3  http://www.56.com/u14/v_MjczMzQ5MTU.html
    白雪石生前山水画技法教学 视频4  http://www.56.com/u76/v_Mzc4ODMzNjE.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7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44:09 | 只看该作者

    吴冠中的绘画充满了最能集中反映本世纪中国艺术面貌的各种特点,即东西方艺术的汇合及杂交。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营养丰富,能给予艺术家们充分的养料,但同时,又会成为一个沉重的包袱,使作品难有变化。如何保持传统,又把中西文化融会贯通,正是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们面对的大课题。吴冠中在这方面是其中一个领导者。
    吴冠中有时也采用风景画的苔点与淡薄的墨块充实了画面;大笔写山;山脚下人物渺小,高山便像一座丰碑矗立起来。在吴氏的另一些近作中,如《春雪》,湿润的泼墨,溶开的墨点组了成片片倒影或大块的土地,所用技法介于中国画的泼墨与西方抽象画派的泼 (Tachisme)之间。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1/12083109375caced0e4b8e7086.jpg 其作品远不止新颖突出;更充满信心,示人以权威性。一个全新的面貌。我们立即认识到:这是我们要集中研究的画家之一,以寻求长久以来压在我们心头上各种问题的答案:中国画向何处去?其发展,成就能否与世界潮流汇合?其中国性质的前景与保持传统的关系?走向现代化的代价等等。熟悉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与社会艰辛发展规律历史的人,都会发觉吴冠中的作品不难理解。他的绘画充满了最能集中反映本世纪中国艺术面貌的各种特点,即东西方艺术的汇合及杂交。面对世界的中国文化,传统悠久,营养丰富,一方面足以养活她的艺术家们,另一方面却又成为自身的沉重包袱。这其中有一个转换时期:苦苦挣扎;喘息沉思;重新奋起。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必须面对保持传统,学习西方并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成一体的课题。在这一群中,吴冠中是其中一个领导者。含辛茹苦,他代表着中国现代画的苦苦探索,而他的作品即是这种辛劳与探索的结晶。多年来,吴冠中徘徊在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的十字路口上。他早年受教于林风眠与潘天寿等大师,其文化修养与艺术训练都是中国式的,而后在巴黎的三年留学生活,则将他领进一个完全陌生的西方美学天地。同样难忘、深刻。在系统地观察吴氏的作品时,可以看到两种艺术最初正面交锋,渐渐互相妥协、融合,他耕耘的基础是他在最后层次上对中国美学的深刻认识及对西方现实技法的掌握。二者初时于他形同水火。鱼与熊掌单取其一,该是多么轻松啊!他却偏偏两个都要。
    在将两种绘画介质,两种传统,两种风格的结合上,吴冠中比他们前进了许多。在吴氏的油画中,他找到了与中国画用笔相模仿的技法,在大片“泼 ”上作幼细的线条勾勒;讲究气韵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国水墨传统。
    认识到这点之后,我们还必须看到在一些国画近作中,吴氏最得意之处是成功地运用了一些于油画是不可能的技法。这正是他最为人欣赏的个人风格;古柏、石林或《长城》蜿蜒伸展、流动,全看那支中国毛笔向无尽处挥洒;线条象“春蚕吐丝”唯有中国毛笔能够做到。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1/12083109370addc498395ef103.jpg  它的构造宛如一个蓄池,墨汁从蓄池中流出,再从富有弹性的笔尖上一丝地释放出来。油画的刷笔质硬,不灵活,加上油画颜料的粘稠性不能做出这种流畅的效果。(只有风格与吴冠中相仿的杰克逊·波格克J.pollock所採用的点苔技法是个例外,而尽管中国早在十八世纪已出现了点苔与泼墨,这技法的成就仍未被中国式介质认同。)中国画家很久以前便开始运用水墨画手段勾勒线条构成的形象。即使在古带风格的线- -墨技法被线墨不再明显分割的风格取代之后,即出现了讲究多种用笔形式之后,某些画家仍使用线条勾勒形象。如元王蒙,明唐寅,清初龚贤等。这些画家的线描轮廓一般认为曲折,简练,而实则十分细致丰富。 在这些类似速写的作品中,线条畅水地流动,优雅自如地将画家的意境描述出来。在而后的这类中国画作中,线条不僅是勾勒轮廓,画家要避免绵绵不断的轮廓,线条叫形象束缚而求诸于用笔交错、重叠地营造出一组组无界限的线组识,有时(如龚贤的作品)毛笔重复扫过,使轮廓层次增多。他们的作法与现代欧洲画家的线描作品迥然不同。马蒂斯,毕加索或米罗的线条更趋向于勾划清晰、扁平、曲折的块面。
    吴冠中绘画艺术  视频    http://www.56.com/u11/v_MzQ4MzIwNzk.html
    永远新生 吴冠中纪录片  视频  http://www.56.com/u32/v_NTcxNzgyMTI.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77#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43:30 | 只看该作者

    《杜甫诗意图》作者:陆俨少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0/12083015397cdc5352e8b493c3.jpg
    陆俨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
      中国现代国画家、教育家。独创留白、墨块技法。
        师从王同愈、冯超然学习诗书画后,与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在中国画技法上突破了新的表现层次,勾云、勾水、大块留白、墨块等特殊技法。
    陆俨少向来把传统文人画“天然去雕饰”视为创作的最高准则,但这种天然去雕饰,绝非一般文人墨客的笔墨游戏。他的画以高超扎实的笔墨技艺为根基,以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怀为视界,以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为基点。南北二宗,各有千秋,扬此抑彼,偏向一端,未免自设藩篱,自裹其足,而不能兼收并蓄,左右逢源,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陆俨少先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他学贯南北,无一偏废,取精用宏,加以融汇。南北宗的用笔,是绝不相同的,要置于一炉加以冶炼,必须胆识过人。特点是加强南北呼应,即令南宗不过柔,北宗不过刚,趋向中性,形成一种崭新的面貌。他的画实从生活中来,但又不仅仅是自然生活中的形象,而是一种对象化了的概括与提炼。他的画无做作的成分,却有经营的学问;无自怜自营的自缚,却充满着勃勃生机,他的山水画是从传统的山水画向现代迈进中,富有强烈时代感的艺术,达到了山水艺术境界的新的升华。陆先生作画一般喜欢一支笔到底,不似他人往往视所需随时换笔。他的画法,强调的是尽笔之功能表现物象,在这种情况下,一支笔要当作几支笔来用,要随时能调节笔触的大小粗细。在长期的此种用笔环境训练中,使其获得了心手两忘,心手合一的自由。他行笔时结合指颤变速注墨,或疾或缓,不让铺毫中辍.或提或按,注意杀笔入纸。不管风吹草动,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始终最有效、最清醒、最自如地把握笔毫与纸面的接触角度。这种角度只能因物随机控制,对其自如运用虽需后天勤勉努力,也需先天素质可造。它几乎无规律可循,不能刻意追求,某种意义上是纯凭感觉行事。在生宣上最难把握的两种用笔,一种是淌笔(笔中含水饱和),一种是渴笔(笔中含水极少),淌笔因含水多,触纸即化,稍有不慎,顿成墨猪;渴笔因含水少,艰涩难行,力大毫散,力小痕无。但是淌笔 与渴笔,正成强烈比照,功效显著,不擅此道,必落下乘。陆先生对二者的处理方法是把握控笔之“度”,淌笔水多,宜疾宜轻,做到疾中毫铺,轻中力到,能疾能轻,方能控制注水,从而制约笔痕涨缩,达到预期目的。渴笔水少,宜缓宜转,做到缓中墨注,转中锋聚,能缓能转,便可燥中得润,从而体现枯笔情韵,完善表现功能。渴笔比淌笔的把握难度大,而且在现今的生宣上表现难度也大,因其难,所以对用笔技巧要求更高更严,陆先生的指颤法很大程度上便是在此种环境制的中应运而生的,频频指颤与不时转笔相结合,使渴笔点、线燥中有润,毛中见圆,解决了在生宣上充分体现渴笔优势的技术难题。他的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即以水墨留出白痕,用来表现云雾、泉水、山径和浪花。二是“墨块”。即留白要以墨色反衬,以浓墨积点成块。他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和水纹,且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另外,他画石每每空勾无皴,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结构,往往起笔墨迹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飞白,才蘸第二次。他的画,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都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陆俨少的山水画,常给人一种清新隽永、古拙奇峭的感觉。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近视远看均有一番别具一格且引人入胜的景象。尤其是那独创的风貌,神奇的笔墨,灵变的意韵,散发着文人气息的高品位的艺术,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美感。
    陆俨少艺术主张:“窃以为学画而不读书,完全缺少营养,流于贫瘠,而且意境不高,匪特不能撰文题画,见其寒俭已也。”陆俨少生前有句名言:“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诗书画三者统一,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画家。”笔者认为陆先生的作品做到了“诗情画意”。 陆俨少诗书画“三绝”俱佳,与黄宾虹、李可染齐名,并称“当代三位杰出的山水画大师”。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0/12083015398015309e240a49a3.jpg
    陆俨少山水画欣赏 上       http://www.56.com/u39/v_NTcxNTAwNDQ.html
    陆俨少山水画欣赏 下       http://www.56.com/u88/v_NTcxNTAwMDU.html
    视频: 陆俨少山水画技法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5MTY0NDI0.html
    山水大师陆俨少  视频      http://www.56.com/u27/v_MzgzNzQ3MDQ.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7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42:54 | 只看该作者
    《万山红遍》李可染 纸本设色 135cmx 85cm 1964年 北京画院藏
    此作画功独特,扣人心弦,充分体现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精华,实为难得之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举国欢欣,人民对新的生活充满期盼;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诗词成了不少艺术家的创作题材,故此以毛泽东诗词为题的画作不计其数,“万山红遍”更是当时最为欢迎的名句之一。该时候许多画家绘画秋山红叶,被美术史家称之为“红色山水”,“红色”亦被赋予红色政权统治中国的政治含义和时代特征。此画以巨碑式丰满构图,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通红一片,在谧静中包含无限喜悦。作家为了突出“红”字,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效果格外强烈,视觉魅力非凡,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的白墙、山上的飞瀑和山下的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成了画面的亮色,而前景的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李可染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中国画家之一,被称为“山水画的革新家”、“跨越时代的画家”。他一生中,转益多师,既受学于改良派,主张融西入中的画家(如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等),又拜当时坚持以“碑书”入画的传统主义前辈为师(黄宾虹、齐白石等),出入于改良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以古代的碑版书法的雄强、浑厚、涩重、稚拙,带有新审美观念的书法笔触引入了山水画,将他的绘画迈向成熟的高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变革的呼声日高,提倡新国画。于是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整体而言,李可染绘画艺术的风格是,既能承继传统画派尤其是金石画派以碑意入画的功力,由花鸟画扩展到山水画;又能多元、和谐且不留痕迹的把西方绘画技巧融入传统的中国绘画语言中。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终而形成了一个由其弟子与追随者组成的艺术流派-李可染画派。李可染擅画山水、人物、牛,他勇于创新,成为现代中国画坛上倍受推崇的大家,在现代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0/1208301448341ce6a68ee026e0.jpg
    李可染书画艺术 视频     http://www.56.com/u90/v_Njg4NjUwOTU.html
    视频: 李可染国画山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xOTQxNjcy.html
    视频: 李可染先生国画山水示范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0NDU1MjQw.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7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42:10 | 只看该作者

    《十宫图》作者:黄秋园
    作品乃工笔精绘、独运匠心的力作神品,含《阿房宫》、《吴宫》、《汉宫》、《未央宫》、《九成宫》、《章建宫》、《连昌宫》、《桃花宫》、《清华宫》、《广寒宫》十大中国历史或传说中的著名宫殿,神品惊人。布局上,黄秋园先生上规宋人,不设题款,全幅以画面出之,动得神似,笔群超逸。精到老练又纤细入毫发之际,体势通变而有章法,绘事图色,熔范所宜,皆能曲尽其妙,西晋文豪陆机曾说:“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攀大业之馨香。宜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至于古时帝宫,则须靠遐想妙得,以形传神,黄秋园先生写阿房宫奢华之至,飞动之态,状其宫殿,融其神思,堪与汉赋和杜牧《阿房宫赋》相得益彰。其中又多嫔妃玉女千姿百态,以吴装这种淡着色的风格,寥寥几笔,参酌了唐吴道子人物画笔法与宋代画师章法,落笔雄劲而轻拂丹青,敷 简淡,其中人物非神非仙,又似神似仙,祥云飞绕,飘飘欲举,“画作秦王女,乘莺向烟雾。”。因之可考证秦汉当年中国强盛时期一统天下国力之盛、王公之奢、宫妃之众也!作品采取以大观小的传统方法,使画面各楼阁的透视由散点透视统一起来,更便以表现各处景观,实在巧妙之极。画面经营一丝不苟,小至飞檐斗拱,人物树石,比例得当,精细入微,数百人物各有活动,各有职司,而笔法一豪不弱,令人惊叹。画上所配山水舟船、树木奇石,衬托整体神殿之富丽堂皇,一幅幅凭想象而创造出来的仙山楼阁图,是艺术家心中的极乐仙景,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神往。
    《十宫图》用难得的宫廷细绢精工细绘而成,美轮美奂,且著录丰富,历经展览,原藏黄秋园纪念馆,代表画家界画艺术之最高成就,画家亲笔题签,实为不可多得之神品!黄秋园作为二十世纪一名借古以开今的大家,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和造诣,其人物画之取法唐寅、仇英而上溯唐宋,精工富丽;其写意花色画取法石涛、“八怪”、赵之谦而潇洒如生,均不乏可传之作。但由于他更集中精力于山水画,所以正是其山水画继往开来又不同于同时代名家的成就,确立了他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0/1208301448edd94e6877fb32b8.jpg
    黄秋园穿越时代的价值(上) http://www.56.com/u20/v_NTQyMzU4MzI.html
    黄秋园穿越时代的价值(下) http://www.56.com/u46/v_NTQyMzczODc.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7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6:34:28 | 只看该作者

    《琴风引山气》从落款和画风分析,此画应属黄宾虹中期的代表作。其用笔法虽较为稚拙,用墨也较为单纯,然其画法已不采用先勾后染的常规成法,先用淋漓尽致的笔墨任意挥写,然后因势利导,予以生发收拾。时而视墨块形状勾勒而成山脉冈峦,时而留下大片空白以示云雾烟岚,时而据构图需要用刚劲的线条和浓淡相宜的墨色点缀树木茅舍、流泉飞瀑,时而在墨色将干未干时敷以石青石绿,使之色中有墨、墨中有色,混沌交融,变幻莫测。此图重峦叠嶂、山村野渡、茅舍瓦屋、飞瀑流泉之间,一老人在丛树下抚琴,似闻其音枭,响彻山谷,焕发出古拙浑厚、灵冥华滋的审美特质。同时,也可看出黄宾虹所追求的高品位画风的转变轨迹。
    在中国现代美术界有"北齐南黄"的说法。北齐指的就是以画虾闻名世界的一代大师齐白石,南黄指的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黄宾虹。 黄宾虹(1865年-1955年),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大家,60岁以前师古人,70岁以后师造化,80岁以后画艺大进,自立面目。他喜欢用焦墨和浓墨,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用笔方法和"浓、淡、破、泼、焦、积、宿"七字用墨方法,具有很高的美术理论价值。他精通诗词、篆刻、书法、文物鉴定、美术史等。他的画从表现内容看,全凭笔墨功夫,使人百看不厌,越看越有内涵。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被聘为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因病未赴)。黄宾虹90岁寿辰时,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荣誉称号,有“再举新安画派大旗,终成一代宗师”之誉。1955年在杭州逝世。所藏金石书画文物二千余件及生前书画作品五千余件,全部捐献国家。人民政府于杭州栖霞岭建“画家黄宾虹纪念馆”。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0/120830144509dfc00b5c37263f.jpg
    黄宾虹书画艺术  视频  http://www.56.com/u32/v_MzMzODAxODE.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7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7:43:48 | 只看该作者

    《江山如此多娇》,此画是1959年傅抱石和关山月先生合作为建国十周年所绘制的(悬挂在新建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内)。这样巨大幅面的山水画,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在一幅画面上表现出我国幅员辽阔、气势雄伟的壮丽山河,也是前人从未尝试过的。这是建国以来,唯一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的中国画。
    《江山如此多娇》,气魄之大,意境之新,布局之美,令人称绝。他把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荟集画面: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普照着大地;山峦起伏,连绵不绝,浩浩瀚瀚,郁郁苍苍。其下飘然的烟云,回绕着整个大地。古老的长城,奔腾的黄河,婉蜒的长江,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都形象地跃然于画上。近景是一片青绿的丛山,其间点画了华茂的树木。在画中似乎描绘了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但仔细看,又不完全象五岳,这是作者巧妙的立意,请读者自己去想象和回味吧:总之,这幅画充分展现了祖国江山的雄壮、辽阔,富有时代新意,观之令人心旷神怡。作品表现的是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词意。两位画家首先从词中感受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起伏的山峦被白雪覆盖,就像一条条银蛇在翻腾;大地上白茫茫一片,就成千上万的蜡白色的象群在奔驰。),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阔气垫,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的美丽景色,要通过可视形象把歌颂祖国大好江山的情愫表现出来。于是两位画家匠心独运,刻苦经营,用满蘸激情的笔墨去再现诗词的意境,使诗情画意水乳交融,产生出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在这幅画前,你会觉得做为一个炎黄子孙的光荣,并产生为祖国的繁荣而献身的愿望。这幅作品,在画面上描绘的是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美丽图景。但这幅画却不同于西洋风景画,因为它描绘的不是某一个实在的景物。虽然画面上也出现山岭、树木、长城、雪原、江海等景物,但它们都不是具体景物的写生。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它们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以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因此,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景物,如苍劲的青松,雄浑的山岩,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而且赋予这些景物以某种象征意义。万里长城是我们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冉冉旭日展示了新中国灿烂的前程。这幅作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我们可以看到近景是草木葱茏,一片江南春色;远景是冰山雪岭,一派北国风光。在时序上,跨越了春与冬,打破了时间界限,使江南春色与北国隆冬同时在画面上出现。我们还可以看到绵延不尽的崇山峻岭,莽莽无垠的肥沃原野,奔腾的长江、黄河,蜿蜒的万里长城,以及世界屋脊上的巍峨雪山,其视野纵横万里,只在航天飞机上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在此一眼望穿。这种表现方法是中国画家的大胆独创。当我们站在这幅作品前观赏它时,丝毫不觉得它在视野上,不足以表现我们民族的豪迈气魄,不足以表现新时代的伟大精神。把形式和内容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正是中国画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这就是《江山如此多娇》的意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魅力所在。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30/12083010438a1f0cb94094d488.jpg
    傅抱石书画艺术  视频 http://www.56.com/u33/v_MzMzODA4ODY.html
    关山月书画艺术  视频 http://www.56.com/u82/v_Nzg3ODM4MzE.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7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7:43:12 | 只看该作者

    张大千(1899-1983)名爱,号大千,四川内江人。自幼随母学画,拜曾熙、李梅庵为师,学习诗文书画。一九二七年始遍游名山大川,一九四一年至四三年间赴敦煌,临摹敦煌壁画。画艺大进,善用复笔重色,形成了工细华丽的个人风格。五十年代栖身海外,吸收西洋画用光用色的长处,并受西洋现代画风的影响,创泼墨泼 的绘画新貌。诗文亦精妙。仍以书画用力最深,于山水、花卉、人物无不精擅,画艺蜚声国际。早年专注于传统笔墨,学石涛的尤其见功力,其作足可乱真。赴敦煌临摹战斗画后,画风转呈丰丽细润,嗣后成立一己风格,气韵高雅,笔精墨妙,深得文人画神髓。苍莽不羁,淋漓尽致;晚年画风再变,好用青绿及水墨作大泼墨,是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画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长江万里图》在近 20 米的长卷中,勾画了千岩万壑,流水飞泉,城镇村墟,展现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在此卷中他把传统山水画的皴法及破墨、积墨、泼墨等技法与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泼 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新风格,豪迈奔放,苍茫浑雄。《长江万里图》是非常重要之中国绘画题材,长江对中国人来说有很深的人文情感,正如诗仙李白所谓“朝辞白帝 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历代多少诗人画家因其灵感创作,乃有无数伟大的作品传世。对张大千而言,由于四川系其故里,他曾画过无数以蜀中、长江沿岸之名山胜水为创作之题材,此幅《长江万里图》绢本,高半公尺余,长达二十公尺,画幅的表现形式为传统之中国手卷。把长江发源自青海以后,流经大千家乡四川,从岷江索桥开始,直至江苏入海的沿途景色尽收眼底,无论沿岸之屋宇、舟帆、山岚、云雾、远山、近水、林瀑、城垣等,疏疏落落,千岩万壑沿绵不绝。亦可说是大千一生终情于长江山水无数情感经验的统合、整理与总结。画卷开头一段采用纵深来回往覆的手法,咫尺千里,山势与河流蜿蜓交错;然后采横势铺陈的手法,高山与平陆绵延交替,经武汉三镇,江面霍然开阔,又不时画出支流,山城水廓错落衔接,风帆处处,制造深远苍茫的空间。过了南京和金山,江面更形宽阔,山势渐渺;过上海、崇明后,则是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了。洋洋洒洒近二十公尺的长江胜景,在大千的笔下,时而明净,以线条为主,时而蓊郁,以湿墨迭 晕染,粗放与精工,收放自如,技法上真正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全卷结构,诚如一场百人乐团大规模演出的交响曲,雄壮与细腻,快速与舒缓交互迭出,色 变化,有缤纷浓郁,也有清雅飘逸。而且天光水色,阴阳明灭,气象万千,可以说是极宇宙之大观于眼底,如果不曾像大千那样游历名山大川的蓄积之厚,绝不可能作到如此胸罗天下的气魄。
    《长江万里图》一作如宏伟浩瀚,大千却自署“竟十日之功”完成,足见画家当时功力之强盛,此为前后十余年间,画家毕生功力——精湛、深厚、神奇、独到的厚积薄发。由于大千此画是为同乡张岳军(群)先生祝寿,所以借用也是川人的苏东坡诗句:“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主要景点起自四川境内的长江上游,可以从画中明指的有岷江、都江堰、索桥、导江玉垒、重庆、万县、三峡、宜昌、武汉三镇、庐山、小孤山、黄山、芜湖、南京、镇江、金山寺、焦山、上海,至崇明岛出海为止。   
    其特色为:
    1、长达三十公尺的布局,主要以鸟瞰之构图方式展现了连绵不绝的动势和空间,将不同之时空视点,纳入同一视觉空间,透显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画面上疏密明暗的安排,绝无单调重复之病,并有一气呵成的整体感。
    2、通幅画面予以一种笔墨酣畅、淋漓尽致,水气湿润、青翠盎然的感觉,将那种浓郁幽深、郁郁苍苍的江南景致,表现得极为动人,同时也呈现了张大千个人深厚之人文情感。
    3、综合张大千平生画风与技法,举凡泼墨、泼 、用笔、点染、荫湿、流动、积渍、干印等各项技法之运用,营造出长江山水庞大蜿延的气势。 张氏在这幅作品中具有一项特殊成就,即是将浓艳的青绿设色与工致的笔调融入文人山水的笔墨中,在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间的调和上表现了他最大的企图和努力,达于前人所未及之境地。《长江万里图》兼重笔调的雄浑与秀润,并以张大千泼写兼施的个人风格,奠定了张氏在中国山水画上不可憾动的地位。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9/120829174173bb78bf271a6361.jpg
    张大千书画艺术 视频  http://www.56.com/u93/v_OTA1NTM4NDI.html
    视频: 世界第一大画家张大千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5NDUyMDEy.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11 16:46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71#
     楼主| 发表于 2014-7-10 17:42:33 | 只看该作者

    清   袁江《东园胜概图》
    袁江的《东园胜概图》,该图为长卷形式(横370cm,纵70cm),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画极富层次,不仅园内厅堂馆轩,花木竹石刻画细致,而且主体布局皆合规矩,繁而不乱,细而不碎,极富透视感;园外扬州文峰塔和三汊河塔,一近一远,周围曲水环绕,绿柳吻水,充满生机。《东园胜概图》取材于扬州乔氏东园,建筑物比例适当,树石形态若真,山影波光,层次深远。据说,乔氏东园是扬州历史上的建筑瑰宝,规模庞大,建筑错落有致,如今虽然已无任何遗迹存在,但《东园胜概图》中,已对该园的建筑布局、景观等描绘得非常详尽,何处为花、何处为竹、何处为树、何处篱笆、何处建墙,(画中人物103人)一览无余。这幅画很好地体现了作者严谨工整的画风,显示了他山水、楼阁、花鸟、舟车、人物等多方面高深的艺术和超凡的功力。
     康熙四十八年,扬州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个重大事件,即乔国桢在扬州东郊营建的东园落成。东园,被园林史学家称之为清代前期扬州园林中最杰出的代表,有人甚至认为《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就是以东园为本的。现今的东园,早已损毁不存。对东园的认识,有赖于时人刘云章、曹寅等的文字记述,更有赖于一位江都画家妙笔生花的写生纪实,这就是袁江的《东园胜概图》。东园一经落成,园主即请袁江为东园写照。康熙四十九年,《东园胜概图》完成。园成不久,园主即差人携《东园胜概图》呈请当时名流王士祯、宋犖为东园写记。两人均年事已高,无从亲历,“东园惜未及早与之际”,只能就图想象,然而两人见《东园胜概图》,却“已不啻置身辟疆、金谷间”、“恍见淮南风物”,欣然作《东园记》。作记不久,康熙五十年,王士祯卒,康熙五十一年,宋犖卒。若无袁氏东园图,我们几无由看到王、宋二老的妙笔记文了。
      据现今美术史所称,袁江的界画楼阁艺术,其最大的成就是摆脱了传统的界画楼阁图类同于建筑图稿的毛病。他非常注意把楼阁建筑置放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去,而且由于袁江描绘自然山川的能力也很强,从而让建筑既作为画面的主体而起到点景的作用,又作为人工与自然相互交融的一部分而投入于大自然的怀抱,从而景为楼生,楼为景存,提升了楼阁建筑画的艺术欣赏价值。
      不过,当我面对袁江的这幅《东园胜概图》时,最强烈感受到的不是袁江的技艺,而是他所营造出的一种古代文人仕宦曾经留存于心底的那种“性本爱丘山”的内在情愫与文化情结。从史料可知,乔国桢营建东园所选的地方就在扬州郊外的一片田野农庄之中,这是一处远离扬州城市喧嚣的处所,因此,东园的营建,其主旨就是去享受那种归隐田园的质朴自然之美,展现园主人这种远离尘嚣、“复得返自然” 的“林泉之志”,这也就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说的,在太平盛世、君亲两隆的情况下,文人雅士既要“出仕”,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同时又难以忘怀自己梦寐在心的“林泉之志、烟霞之侣”,结果只有退而求其次,通过山水画来实现自己“卧游而畅神”的“渴慕”之心。这种心声的实现,在古代中国文人画史中,就表现为山水画成为大科、成为主流;在中国园林史上,就表现为自然式园林的兴起与流行。袁江所描绘的东园就是这么一处满足文人士大夫“林泉之志、山野之情”的绝妙佳处。
    清代著名界画家:袁江,1662-1735年,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字文涛,晚号岫泉。专业画家,雍正间曾一度进入宫廷。袁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画家,专工山水楼阁界画。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
    http://bbscache.artron.net/forum/day_120829/12082908576cfd1446ed215b12.jpg
    视频: 中国传世经典名书 界画高手袁江袁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wNDk3MDQ=.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3 19:13 , Processed in 0.1941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