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游三道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7 15:3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侯诗杰 于 2014-7-27 15:42 编辑

                                                         游三道岩
       龙眠山钟秀,桐城派文章。
       这两句点明我家乡特色的话语是有依据的。宋代大画家李公麟告老还乡后,隐居“龙眠山庄”,眼前景色如画入梦,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咏唱;有清一代,桐城文章甲天下,承传有序,师道文风遍及宇内。
       现如今,桐城人如数家珍的还是这些老家底,缺乏新意,而且,陈迹与时尚总是有矛盾的。尤其令人尴尬的是,大名鼎鼎的“龙眠山庄”,其位置竟然划归在相临近的舒城县境内。于是,桐城人梳理遗存,又相继开发出碧峰山“披雪瀑”,“双溪父子宰相坟”,“青草三道岩”等人文自然景观来,算是给“文化之邦”桐城再夯实些旅游根基。
       6月22日星期天,我一家三口游玩了青草镇三道岩。
       三道岩距离桐城市区约二十多公里,在青草王屋村境内。驱车至路尽头,沿河谷而上,有三道大岩石当关,飞瀑流泉,两岸高山耸立,谷底幽深奇拙,因势而得名。
       景区是纯天然形态,无人工打造痕迹,仿佛“养在深闺人未识”,就连去的路途中,也需不断询问当地人路径,那边连个路标指示牌也没有,更不用提是否有机构在管理了。我一家人在景区的游历过程中,仅仅遇上合肥来的七八个游客,他们是慕名而来,结果发现这里太原始,处处涉险,走到半途便折返了;后来又遇到一个“骑行天下”协会的本地游客,说是感觉太孤独,也打算止步,看到我们,便结伴前行。
       我们沿河谷溯流而上。
       河床是巨大的青色花岗岩石,千万年来冲刷崩落下来的褐色滚石散布其间,大到千百吨,小的如升似斗,沙砾偎依,泉流淙淙。
       裸露的石面河床经水流相磨,平缓滋润,随处可坐可卧。其上有蜿蜒的沟壑如同一幅幅巨画。水循曲折,青石黄沙,游鱼翕忽。散布的石英石在阳光下闪闪耀眼。这些大小块石英石,纯度很高,洁白如玉,在画面上点缀成星。
       在这幅丹青之上行走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一片巨石阵面前,无数石头堆叠高下,大家小心翼翼地穿行,攀爬,跳跃,还不时要登上圆石顶部察看路径,否则眼前可能就是“此路不通”。身旁是巨石,周围有高山,树林阴翳,鸟鸣风动,我们只是专注、无声、紧张地向前。
       当我们登上一处有红漆写着“柳林石”几个字样的地方时,真的看到河床中杂乱生长一大片柳树(桦树),尺径上下,繁茂苍翠。但就是弄不明白此地命名中到底是指“石”,还是指“树”。
       河床中间似乎是人工垒砌了一段石墙,使上下游结构分明,上游确乎平缓许多,可让人感觉是走进了大西北的戈壁滩。水消失了,沙砾布满河道,干涸无生机。幸而两岸盛开萱花,青山依然壁立,鹧鸪在深林中应答,人大声说话会产生回音,也算是另一种体味。
       又走了近一个小时,美景再次展现,这次是更雄浑的气象。岩石变成有层次感,水流忽然湍急起来,冲击的轰鸣声震荡耳膜。
       一道瀑布高悬,水势并不大,没有山风,它从顶端泻下,银练般齐整,跳跃两级,落差二三十米不等,回旋奔突,几个曲折,便隐身到石缝细沙间。
       石壁光秃秃的,近乎80度斜立。我们手脚并用,用攀岩的姿势寻找稳妥的落点,一步步地爬,大家相互帮衬,终于登上这段约五十米长的险关。
       瀑布凹槽的积水处,一整块的大岩石似乎被从中间劈开,留下一个“八”字形喇叭口。瀑水流出口的地方,灰褐色的花岗岩石上,天然镶嵌一白一黑的两道石脉奇观。面朝下方,左边是五寸宽的白石英石,右边是五寸宽的黑玄武石,延伸数丈远,真可谓鬼斧神工。接下来的景观,这种层次感分明的岩石处处皆是,黄白黑相间,满眼是惊叹,随地有奇特。像如此的小地方,大自然也充分展现出它的个性与魅力。
       在搜寻页岩复叠、形肖各异的奇观中前行。河谷中有许多巨大的裸露岩石平整似镜,加上雨水的冲刷,轻尘不染。我们选块树荫下如同打蜡般的平台坐下,吃点携带的食品,听着山涧鸟鸣,真是悠然乐哉。山泉水清澈,但不敢饮用,石缝树枝旁,遗弃的塑料袋等垃圾,让人望而生畏。
       继续向前走了近一小时,河道突然拐弯,弯道后传来人语声,转过去,就见一道瀑布从天而降,高达数十丈,下方是一个面积数亩的深潭。说话的是两个渔人,他们在用电瓶沿着潭周围浅水区电鱼。一询问,告知是隔山村民,说是经常来此处捕鱼,每次都可能收获七八斤鱼。同时回答我们,这里就是“第三道岩”。
       在交谈中得知,我们走过的“巨石阵”(柳林石)和“大石壁”分别是一二道岩,这第三道岩人是无法攀上去的,必须登山再寻路径越过瀑布下至河谷,若继续往前方几里路,河沟变小变窄,上岸就有道路村庄了。
       游玩也便结束了。
       我们还了解到,上右岸有伐木工踩出来的山间小路,依河而下,比原路退回要省时省力。
       在这宽大的水潭前,我们停步不前。瀑布声轰鸣,水天一色。但人静下心来,平息一会,忘却纷扰,竟然能听到密林中传来的声声鸟鸣;若再专注些,似乎还能分辨出它们的啼啾呼应。
       凉爽的山风在这谷底回旋,夹带的飞瀑雨星不时洒落。看着渔人忙碌,采来几束萱花,洗洗山泉,回望山涧悠悠白云,人也就忘记了疲劳和攀越的心跳。
       当我们上山寻找到返回的路径,忽然间看到光秃秃的岩石上用红漆写着“三道岩”几个碗口大的字,搞笑的是,“三”字上横描漆脱落,变成“二”字,可见这里被冷落的程度。
       出河谷下山,沿途农舍叫人怀旧。泥墙小瓦,厅堂厢房,更有几幢建筑如同福建永定的土楼,而此地的构建是四方形合拢,中间藻井,整齐气派。路过时发现,正门大都已是紧锁,庭院内杂草丛生,估计早无人住居了。
       回首三道岩,青山绵延,沟壑起伏,林木葱茏,她似乎又藏身在悠远处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8#
    发表于 2015-3-26 16:43:5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干净,稳当,情浓而内敛。学习了。{:soso_e179:}{: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14:03:31 | 只看该作者
    浪淘沙 发表于 2015-3-25 13:02
    非常好的一篇游记!欣赏来迟!佳作提上,让大家重新欣赏!问好诗杰版

    感谢浪淘沙超版的提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23 07:54
  • 签到天数: 15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6#
    发表于 2015-3-25 13:0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浪淘沙 于 2015-3-25 13:03 编辑

    非常好的一篇游记!欣赏来迟!佳作提上,让大家重新欣赏!问好诗杰版{:soso_e181:}

    点评

    感谢浪淘沙超版的提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3-26 14: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1:57:56 | 只看该作者
    李听圃 发表于 2014-11-12 00:08
    这篇文章的确写的不错,脉络清晰,文笔细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飘红欣赏。

    谢谢李站的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5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14#
    发表于 2014-11-12 00:08:4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的确写的不错,脉络清晰,文笔细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飘红欣赏。

    点评

    谢谢李站的肯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3 21: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21:14: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9 16:0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2#
    发表于 2014-11-10 22:13:2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

    点评

    谢谢赏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11 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6:29:43 | 只看该作者
    夏风 发表于 2014-11-3 21:09
    语言简洁,却是很细腻的景色描写,欣赏佳作,问好!

    谢谢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4-11-3 21:09:44 | 只看该作者
    语言简洁,却是很细腻的景色描写,欣赏佳作,问好!

    点评

    谢谢赏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1-5 16: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4-7-31 22:12:50 | 只看该作者
    一二一二一二 发表于 2014-7-30 17:57
    逼真的描写,清晰脉路,让一二有身临其境的美感。前面的文字,写议结合,有王安石之慨!欣赏!

    谢谢一二老师好评,还请多予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7 10:34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8#
    发表于 2014-7-30 17:57:14 | 只看该作者
    逼真的描写,清晰脉路,让一二有身临其境的美感。前面的文字,写议结合,有王安石之慨!欣赏!

    点评

    谢谢一二老师好评,还请多予指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31 22: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21:34:10 | 只看该作者
    北方夫子 发表于 2014-7-28 06:24
    出河谷下山,沿途农舍叫人怀旧。泥墙小瓦,厅堂厢房,更有几幢建筑如同福建永定的土楼,而此地的构建是四方 ...

    谢谢夫子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4-7-29 13:46: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肯定。发些散文上来,让大家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3-9-16 10:43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5#
    发表于 2014-7-28 14:24:01 | 只看该作者
    出河谷下山,沿途农舍叫人怀旧。泥墙小瓦,厅堂厢房,更有几幢建筑如同福建永定的土楼,而此地的构建是四方形合拢,中间藻井,整齐气派。路过时发现,正门大都已是紧锁,庭院内杂草丛生,估计早无人住居了。

    点评

    谢谢夫子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9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4-7-28 10:24:18 | 只看该作者
    有功力。
    {:soso_e179:}

    点评

    谢谢肯定。发些散文上来,让大家欣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9 13: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7-27 22:57:10 | 只看该作者
    三毛陶陶 发表于 2014-7-27 20:36
    韵味悠长!佳作劲赏!问好!遥握!

    谢谢品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5-27 18:20
  • 签到天数: 349 天

    [LV.8]以坛为家I

    沙发
    发表于 2014-7-27 20:36:30 | 只看该作者
    韵味悠长!佳作劲赏!问好!遥握!

    点评

    谢谢品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27 2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2-24 17:42 , Processed in 0.10021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