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14|回复: 2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天滚滚之毛泽东三界封神演义《第一部万类霜天(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08:1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第一部   万类霜天(下)
    目录
    第十三回     站世界之端   看风云变幻
    第十四回     臆想的科学   苏俄式共产
    第十五回     今日向何方   高路入云端
    第十六回     山高人迹灭   烟雨锁雄关
    第十七回     世上无难事   只怕苦思辨
    第十八回     春风吹黄沙   满目皆怆然
    第十九回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焉
    第二十回     攀险觅伴侣   悬空识翔健
    第二十一回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翻
    第二十二回   新民思想生   俄式共产窆
    第二十三回   朱毛大会师   蒋宋结良缘
    第二十四回   民国终一统   三星耀湘赣
       
                   
                   第十三回    站世界之端    看风云变幻
                                       四十九
    中国就要进入公元1921年,即华元的8313年。变化的中国将从这一年播下一颗种子,并经过7年的孕育开始发芽,逐步长出两片叶来。在这一前提下,禹王建议给众神补一补世界历史,也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民主、共和、法西斯、三大宗教、文艺复兴、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以及世界各国的概况,这样既可以让众神知道,世界本来和中国有什么不同,后来的世界对中国都产生了什么影响,也可以让大家清楚,中国的革命是在什么环境中发生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圣人、兵宗和法宗身上,由圣人主讲历史和文化,兵宗主讲战争,法宗主讲社会制度和法律。当然,也不是严格的分工,看赶茬口了。话题首先从古代文明开始。
    圣人道:世界的文明有5个大的中心,概括起来讲,就是7条河和一个海。黄河、长江孕育我华夏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以伊拉克为中心的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恒河孕育了印度的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爱琴海孕育了古希腊文明。
    韩非道:请圣人分别简述之。
    圣人道:撇开我华夏文明不说,大约在6000年前,也就是我国三帝帝喾时期,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先驱,创造了较发达的文化。约在500年后,他们建立了数十个城邦,创造了以楔形文字为代表的早期文化。到了4000年前的禹王时期,阿摩利人进入两河流域。建立了巴比伦王国,发展了200年后,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
    韩非道:这个我知道,《汉莫拉比法典》就是这个时期制订的。
    圣人道:又过了一千年,地跨西亚、北非的亚述帝国推翻了古巴比伦国,随后,迦勒底人攻灭亚述帝国,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期间,因国势较强,建造了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攻破和洗劫了犹太圣城耶路撒冷,大部分犹太居民被掠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
    韩非道:《圣经-创世纪》中关于亚当-夏娃与诺亚方舟的故事,就是源于此吧。犹太人的毁灭,不过是一个种族的问题,由于基督教的传播,好像是世界曾经毁灭过,又好像是亚当和夏娃拯救了世界。历史的真相是亚当和夏娃拯救了犹太人,当然,也可以说拯救了后来的欧洲人,但是,与我华夏无关,拯救中国人的祖先是炎黄,不是亚当和夏娃。年轻人可不要错认了祖宗,你对不起自己就算了,怎么能够对不起你的父母呢?
    圣人道:法宗所言甚是,人家的祖先再好也是人家的,不是自己的。我们中国已经进行了好多的努力,宣传“英雄不问出身”,如果,你们出身的确不好,可以自己变为英雄吗,不要老是埋怨自己的祖宗,这是会遭到天谴的。闲话少叙,还是说尼罗河文明吧。古埃及文明的地域范围,一般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大体起于6000年前的塔萨文化到被波斯帝国征服之前。古埃及文明遗留的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及附近的狮身人面像、木乃伊和传说中的埃及艳后。
    韩非道:埃及金字塔也是闻名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埃及人说:人类害怕时间,而时间害怕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的骄傲,但也是一个民族和文明耻辱的标志,它看着自己的祖孙被消灭,却无能为力;而现在的埃及人却又守着人家的祖宗去自豪,我不知道他们的自豪感来自于哪里?对了,埃及人的法老为什么只会在地上逞威风,却上不了天堂,是不是因为他们的坟墓太豪华,就像始皇帝一样,终年在自己造的天地中自得其乐,忘记了在天上保佑自己的子孙,所以才让自己断子绝孙?我看,坟墓还是造的简朴一些的好。
    圣人道:坟墓就是要个土包即可,封的太紧,灵魂也飞升不出来。接着说印度,古代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以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南亚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西与两河流域文明接壤。大约在4500年前,生活在印度河流域的土著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印度河早期的文明,尤其是进入了比较发达的哈拉巴时期,出现了上百个城市国家,其代表是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文化。约在4000年前,中亚及高加索一带的雅利安人部落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创造出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等远古印度文化。在随后的列国时期,摩揭陀国逐渐发展壮大,并在阿育王时期发展成为空前统一强盛的大帝国,创造了以佛教为代表的灿烂文化。另外,现在人类使用的09的阿拉伯数字,就是印度人创造的。因为经过阿拉伯人向外传播,故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韩非道:佛教的释迦牟尼不是和圣人同一时代吗?
    圣人道:对,关于佛教,等一会儿请达摩祖师专门给大家讲。关于希腊文明,它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其地理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沿岸一带,约在5000年到4000年前出现了爱琴海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约兵宗所处的3000年前,进入了荷马时代,《荷马史诗》就是在这个时期留下的,与文王的《周易》属于同一个时代。区别是,我们的文字已经很成熟,他们还只能口头记录。约在我国周朝的共和时期到西周末年,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家。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南希腊的斯巴达和中希腊的雅典,它们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
    姜子牙插话道:因此,众神可以看出,除我中华外,其他的四大文明,以两河流域文明为中心,南是埃及文明,北是希腊文明,东是印度文明。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地缘相近,所以可以相互吸取各自的文明成果,但是也可以相互攻击。这就是为什么,它们那里总是有不断的文明冲突,包括现在也是不断的,而这就造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东、西方总是一心想消灭他人,总是想以自己为中心,而战场的中心就是现在的中东。为了团结自己的宗族同他人战斗,就在这里产生了宗教,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此同时,帝王之间的战争,也就变成了宗教之间的战争,各大宗教之间的战争绵延不断,持续到今天。
    韩非道:我们继续说雅典。约2600年前,雅典的梭伦是古希腊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在出任雅典首席执政官后,随即制订法律,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首先,废除了农民的债务,并颁布“解负令”;其次,按财产(收入)的多寡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第三,恢复了公民大会,并使它成为最高权利机关,决定城邦大事,选举行政官;第四,创设了管理国家的新机构“400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作为国家最高行政和司法机构。400人会议由四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前三个等级的公民均可当选,每个公民都可以当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梭伦的政治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对雅典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梭伦在古希腊享有“民主之父”的美誉。从这一点意义上讲,梭伦比圣人要高明多了,梭伦推行的“仁治”是靠“400人会议”,而圣人推行“仁治”,只是把希望寄托在君主身上。中国没有民主政治的历史,圣人是应该负责任的。当然,话分两头说,中国当时有70多个诸侯国,而雅典只有四个部落,还没有我们的一个诸侯国大,他们也就是五帝时期的几个部落。他们的制度早在我国的尧舜时就推行过。梭伦和圣人时代相同,但社会的发展历程却是不一样的。
    姜子牙道:中国当时的情况,是春秋列国分立,社会的发展赋予各国的目标已经不是民主了,而是如何重新统一成一个国家。商鞅此时在中国应运而生,承担的就是这个使命。国家的分崩离析让人祖爷看到,只有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才能保证华夏民族绵延不断的血脉。为什么埃及没有了原来的埃及人?两河流域和希腊的人种都不是原来的人种?印度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他们现在的民族也不是6000年前的民族?只有我们中华民族血脉延传8千余年而不断?就是保持一个家不断子绝孙理论,永远比子女的所谓自由和民主更重要。当然,在保证子孙绵延不断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尽量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韩非道:为什么民主的雅典不能长久?而中国长存呢?
    姜子牙道:民主只能显示出公平和公正,却显示不出智慧,显示不出居安思危。超人的智慧永远只存在于个别人的脑子里,民主是选不出来的。大多数人的意见只能体现出平庸,体现不出智慧和高度。圣人之论体现的就是智慧和高度。
    圣人道:兵宗在我脸上贴金了。我的确没有想出制约君主的有效办法来,才要求他们自己修身养性的。假如象梭伦那样建立个议会,可能就好多了。
    姜子牙道:所以,在中国就是如何把中央集权和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问题,而不是用民主代替中央集权。大家知道了希腊传下的民主,是以自己灭亡为代价的就行了。希腊除了留下为人称道的民主,可还有谁知道也传下来了军国主义?
    韩非道:似有耳闻,请兵宗相告之。
    姜子牙道:与雅典同样强大的斯巴达,就是以罕见的尚武精神和训练有素的军队称雄古希腊的。据说,斯巴达实行严格的人种淘汰制度。初生的男婴必须接受长老的检查,还要用烈酒洗澡,不合格的就被扔到山谷,只有被认为强壮的婴儿,才能让父母抚养。儿童到了7岁就得进入国家组织的少年团,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对男孩实行残酷的鞭打制度,在神殿前接受定期的鞭笞,每次都被打得皮开肉绽。却不允许哭喊、呻吟、求饶。到18-20岁,开始进入军营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从20岁起成为正式的军人,开始军事生活,一直到60岁。对女孩子,他们认为只有刚强的母亲,才能生出刚强的战士。因此,未婚女子要接受如赛跑、格斗、投掷铁饼、标枪的训练。作为母亲,她们不会唠唠叨叨地去祝福,只会毅然地把作战的盾牌递到儿子手中,叮嘱说:“你要么把它带回来,要么它把你带回来。”这套制度使整个斯巴达国家变成了一座大军营,成为希腊实力最强、纪律最严的军队,保证了斯巴达一度成为希腊实力最强大的城邦国家。
    韩非道:真是可恶,怎么能如此残酷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圣人道:他们保留着动物的野性,还没有完全进化到有情义的人类。从这一点来讲,我还是比较赞同雅典的文化。
    姜子牙道:这是欧洲两种极端的生存表现模式,对欧洲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是后话。我们还是谈谈波斯帝国吧。大约在我统领800镇诸侯灭商的时候,在现在的伊朗崛起一个波斯帝国。它大约用了400年时间,统一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北部、小亚细亚和爱琴海在内的欧洲北部,将除中华以外的四大文明中心联合成了一个国家,史称波斯大帝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免于被波斯帝国蹂躏的迦毗罗卫国出现了佛教。迦毗罗卫国在现在的尼泊尔境内,这一点是否请达摩祖师给众神友介绍一下?
    达摩祖师闻言站起,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还是请圣人代劳吧。圣人可是与我祖佛陀同代,应比老衲知道的更多。
    圣人道:祖师既然如是说,我就不客气了。佛陀是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在生下5天时,有名望的学者给他取名悉达多,意思为“吉祥”和“成就一切”,因姓乔达摩,所以叫乔达摩-悉达多。出生不久,一位仙人来到王宫,给他看相。仙人非常惊喜地说:“太子的相貌太好了!将来如果继承王位,一定是位‘转轮王’。但是据我观察,太子必定要出家学道,并得到最高成就,成为人天至尊的导师,拯救世人脱离苦海。”净饭王听了仙人的话,又喜又忧,他希望儿子继承王位,可不希望儿子去学道。故在他16岁时,就给他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妻子,为他安排了豪华、安逸和享乐的生活,让他在宫廷与世隔绝,以让他放弃出家的念头。
    姜子牙接口道:可是,悉达多却渴望了解社会,一天,他出城游玩,虽然看到了河水波光粼粼、田里稻浪滚滚、山中花香扑鼻、蝴蝶在空中飞舞,自然清新的空气令他神往、陶醉;但他不久就发现了拄着拐杖乞讨的老人、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病人、一群乌鸦正在啄食一具尸体。第二天,他又出去看人间的真相,遇到了一位衣冠不整、手里捧着一个瓦钵、却是轻松自在的样子。他问随从:“这是什么人?”随从说:“这是出家修道的。”悉达多急忙下车向修行者行礼,并问他为什么这样快乐?修道者说:“世事无常,只有出家人可以解脱。”回宫后,悉达多考虑到人生皆苦,怎么能摆脱这些痛苦呢?他从道人那里受到了启示,决定出家修道。
    韩非道:人们常说哪个仙人和道人,其实是一个人,就是西出函谷关以后杳如黄鹤的道德天尊。不知传言可真?
    圣人道:这我可不知,汝可直接问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闻言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韩非笑道:天尊又弄玄虚了,我还是问达摩祖师吧。
    达摩祖师双手合十,诵了一声佛号:法宗,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世上一切皆空,何必求真呢?
    韩非道:看你们就是道佛一家,净说些不得要领之言。
    圣人道:俗家人何必管那道家的事?是法宗自寻烦恼了。却说悉达多29岁那年,他离家而去。他先是跟两位“仙人”学禅定,感到不满足,便转而修苦行,一修就是6年。后来他干脆绝食,身体瘦成一副骨头架子,但还是一无所获。他又觉得苦行也不是办法,便在尼连禅河水中沐浴,用河水洗净身上的积垢,又接受了牧女献给他的乳糜,使身体和精神得到了恢复。成语“醍醐灌顶”就是从此而来。
    姜子牙又接口道:然后,悉达多来到尼连禅河畔的森林中,在一棵菩提树下打坐,发誓要从中寻找到解脱苦难的办法,经过整整49天的苦思冥想,终于大彻大悟,觉悟成佛。刚才圣人讲的“醍醐灌顶”要加上这一段,意思才明白。
    圣人道:悉达多大悟后,随之创立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因为他是释迦族人,牟尼是“圣人”的意思,就称悉达多为释迦牟尼,他的弟子则称他为佛陀,意思即为“觉悟者。”所以,“佛”的最直接意思就是觉悟。释迦牟尼在恒河流域宣讲佛法45年,他不分贵贱贫富,广收信徒。据说他的弟子有1000多人,著名的有“十大弟子”,释迦牟尼在传道途中圆寂,终年80岁。他的弟子将他火化,得到舍利子,将其分送各地。至于说什么有一石八斗、五光十色,则有些妄言了。祖师,可对否?


    [url] | | ⒀ |  ⒀注| : ⒀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文币 +20 贡献 +20 收起 理由
    清风 + 10 + 10 + 10 神马都是浮云
    筱欣奕奕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2-4 18:40:28 | 只看该作者
       六十三
    蒋介石在跟孙中山8月14日回到上海后,只在孙中山的寓所帮助办事7天,然后就到普陀山海岛静养身体去了。蒋介石在普陀山上住了6天,到南天门去探过胜景,去般陀庵观鱼之后,所有的时间就是“泥塑”般地坐着读书。读书也不得安静,廖仲恺、汪精卫又来信催他回上海帮助孙中山策划军事方面的事情。蒋介石在8月29号给他们回了信。从他的回信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经过在普陀山坐禅,其境界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不仅对南方军阀的状况了如指掌,而且也对国民党在今后的发展作了设想。兹将这篇约2000字的长文,节录如下,以窥全貌。
    ------闽边、湘边与广西各处军队,弟意急需派相当专员,分往慰劳,并授以后进行方略俾有所依据也,对于军事之意见,约分三项:甲,先谋桂湘闽赣四省中之一省或二省为根据地,然后进攻广东。乙,待各军联络确实后,约三个月内分向各路前进,准备合击广东,先定广东为根据,然后统一西南。丙,各军如不能一致,平闽之计亦难实行时,则许军只有联络某军,强袭汀、永为根据地,第一步为先取潮梅之计,第二步为平粤之计,唯对湘桂各友军,皆指定其任务。------对于作战准备事件,陈述大略如下:一、湘、滇各军,皆退入湘边,即可令其联络广西之滇军,共计湘桂两方友军联合,约有1万余人,以后攻粤,当以在湘桂各军为主力,而以闽边各军为助攻。二、指挥全权,委诸协和,并责成其积极筹备。三、以三个月为期,即以本年11月间,为战斗开始之期。四,饷项以2万人计算,发动时,至少须发饷一月,当筹备30万以上之款,方可如期应付。五,子弹缺乏,无法接济,亦须与各军言明。六,滇军以朱培德部为主体,请孙先生手书慰问。------盖陈逆诸将,视广西为畏途,我军平桂,彼必不能派大队来援,一也;陆林在桂地盘未稳,如刘、关、张合力,较易平定,二也;我军平桂,滇唐无力能为其后援,亦无牵涉,较之平湘平赣,容易多矣,三也。有此三者,则吾军如果不能先平粤,当先平桂以为平粤之基。亦非下策也。且湘边之湘、滇军移至桂境,亦较便利,平桂则粤不足平亦。如果先平桂后平粤;则延长时日,在所不计,未知孙先生与兄等之意以为如何。致函于前敌将领时,可作三案:一先合力攻粤;二先合我在湘、桂各军之力,为桂人平定广西,然后东下平粤;三在湘部队,以全力助谭平湘,在闽部队。以全力助闽人平闽,或助王驱李,然后合而攻粤。------总之,现时武力,不得不注意浙卢,当养成其东南势力,使其怀德感惠,其他为吾党所用。至于政治主张------,对人问题,尚请孙先生注意及之。党约不改,党务终难整顿,乘此时机,改正誓书,收容一般有为青年,则党势必能增大。国闻通讯社每月500元之数,似难中止,商报如能维持,则言论多一机关,即多势力,以现在武力既穷,如舆论再不注重,更是难为力矣。
    此书上过,蒋介石又回到宁波呆了半个月,心想,孙中山等已阅读毕,当给自己以重视,遂应廖仲恺、汪精卫之邀到了上海。哪知他一联络二人,得知他们都在孙中山的寓所开会,便恼怒异常,心想:他们还是不以我蒋介石之策为要,竟读不出我在政治、军事上的雄才大略,仍把我视作一个军事参谋;每逢大事便把自己撇在一边,独自商议出一些以偏概全的计谋来;等到实施时,如破桶盛水四面喷漏,这时才想到我,将我当作一面膏药四处乱帖。此为何故?是他们忌我之才?还是无识人之能?我看二者皆有之,孙中山是无识人之能,不知道培养年轻有为俊才,使他的身边充斥一些无能而又卖老之辈;廖仲恺、汪精卫等则是忌我军政之全才,担心一旦重用我,会后来置上,无他们立足之地。此事不可再作小视,当思一进、退、动、静之万全之策,寻找缝隙逆势而上。不过此时心中之气不出来,实在难平,于是找到了张静江。一见面,蒋介石就愤愤不平地时:“二哥,他们如此对我,实在过分!”
    张静江刚刚回沪,闻听蒋介石之言,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急忙问道:“介石,你毅然赴难,孙先生对你已视为心腹股肱,何出此言?”
    蒋介石说:“弟从广东回来,孙先生分派精卫、汉民到各处联络,弟无事可做,便回甬闲居,其间精卫给我写信,要我尽快回沪。我给精卫、仲恺写了一封长信,谈了联络各方,反攻广东的军事计划,此外,也谈了我对政治、党务乃至一些人事的看法。我认为党约,党务终难整改。不如乘此时机改正誓书,收容一般有为青年,则党势必能增大。我还建议,经费困难,也应维持国闻通讯社和商报这两个宣传机关,现武力已穷,若舆论再不注重,我党今后如何为力?”
    张静江问:“是不是你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蒋介石怒气未退:“岂止如此!他们一次次催促我到上海来,似乎很重视我蒋某人,可是我来了,他们根本不理会我,闭门开会,研究改组本党之事。我算什么?在他们心目中,好像我无资格涉足党务、政治,至多算一个军事幕僚而已!现在我是谁都不想见了,明天就回宁波去。”
    张静江给蒋介石端了一杯茶,劝他稍安勿躁,以静制动,最后给他出主意说:“你在永丰舰与孙先生共患难的经历,不妨写出来,也好使自己能静下心来。你写好后,请孙先生写序,我助你此版。这样可以在国内、党内为你造势,树立你英雄的形象。”
    蒋介石对此深表赞同,接着,两个人又谈生意上的事。张静江叹道:“介石,交易所的债务纠纷,很是烦人。现在卖方只赔了一些代用品,下一步还要继续谈判,如谈判不成,还要诉诸法庭。眼下不少的人在逼债,我在上海呆两天,还得躲出去。你在上海可一定要谨慎。”
    告别了张静江,蒋介石又与珍妮-陈约会,在约会中他向珍妮-陈倾诉了自己心中的不平。认为上海一天都不能住,人们骂北京是铸造恶人之烘炉,则上海更是一个大烘炉,铸造恶人的范围比北京更广泛。上海对于蒋介石,应该说是他的“发祥地”,为何今天有“斯地不可一日居”的恶感?原因既是他和张静江所经营的交易所暂时遇到了困难,那些追讨债务之人令人可恶;也是因为孙中山正在召开有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研究国民党改组计划的首次会议,却没有让他这个股肱心腹参加,岂不令人懊恼?
    蒋介石于9月9日到的上海,只停留了一夜,就又直接回到了宁波天堂山,“纳凉”于玉佛殿前,踱步于寺庙外幽静的小径上,思索着今后的人生之路。9月12日,孙中山开完会,分派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分别去日本、奉天、天津等处活动,寓所就剩下了他一个人。闲静下来的孙中山感到了孤独,这时方想起蒋介石来,便给蒋介石发了一道手谕:“请兄来居旬日,得以详筹种种为荷。”
    9月14日,廖仲恺也给蒋介石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兄到沪之翌日,弟偕许志澄至大访之,而兄与启民皆不在------。弟则以为兄在此间,待商待决之事正多,若避去乡居,则事无从谋人人如此,则先生左右无一人矣。------故恳兄无论如何,仍再命驾来沪。家事恺当嘱启民为兄料理妥当,------望兄垂听。”
    看到这两封来信,皆以孙中山身边无人照料为由请蒋介石到沪,让蒋介石对孙中山、廖仲恺越发失望。只是廖仲恺在信中提到启民,让蒋介石心中一动。启民曾经向他提过毛泽东。说毛泽东是人中龙凤,非诸葛、庞士元可比,足可以与他蒋介石并肩,如果孙中山能得此人与介石,就不会再是三分天下,而是一统中华,不愁中国不成为世界强国。这个毛泽东何许人也?一定要见识、见识。然而又一想,这也无非是捕风捉影之事,不再思它,还是想想自己的眼前吧。
    眼前还是听从静江之言,静下心来书写《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至于其他之事,一概不应。蒋介石埋头20天,终将书稿完成,于10月4日,由宁波来到上海,再由上海乘火车来到无锡的太湖。他住在太湖的“万顷堂”。一来是游览太湖,二来是为此书写“跋”,三来再对书稿进行一次修订,好付诸印刷。蒋介石已经下定决心广泛传播自己这段最光荣的历史,以在青年中塑造自己果敢、智谋、胆大、心细、智慧的光辉形象。既然孙中山不以青年人为重,那我就将青年人纳入自己的麾下。有了青年人的支持和追随,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许崇智这些借孙中山而生的青藤,怎能和我蒋介石这课大树争荫?这的确是一招妙棋,静江兄真是高人。古人云:功大莫过救驾。有此功劳,天下无人可与我争锋之人了。
    想到这里。蒋介石的心绪好了许多,便于10月7日回到上海来见孙中山。见到孙中山,蒋介石叙说自己一直在埋头著书,故未能来陪伴学生,现在书写好了,请先生为《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作序。孙中山翻了翻蒋介石的手稿,慨然应允,于10月10日为该书写了序。序文对蒋介石上永丰舰的行为予以称赞,并批评自己“乏知人之鉴”,没有能够预先制止叛乱。此序更加重了蒋介石的先见之明,让蒋介石欣喜不已。
    孙中山为书作完序后,对蒋介石说:“你给仲恺、精卫的信,我已细研之,并派人按计落实,现在情况大好。我们和奉张、皖段已联络就绪;西南军阀的政治领袖岑春煊也和我捐弃前嫌,答应策动桂、滇将领共同讨伐陈炯明。更令人高兴的是,苏俄已答应援助,一旦消灭陈炯明,取得广东根据地即可出师北伐,届时,奉皖响应,推翻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已无难事。”
    蒋介石双喜临门,如沐春风,遂向孙中山进言,远交近攻,并于8日给许崇智写了一封信,规筹定闽、粤的计划。信中说:“闽局不定,则本军回粤为难,李在闽境,闽必不定,------弟意如克泉州,则以兴、永、泉为根据地,对赣主和,使其退兵,对海军仍主联络,王、臧二方,以其何人能与我诚意联合为断。如臧果能与我联合------,唯乃须其担任一路,以为牵扯。如臧无诚意,则不如联王,要求其分兵若干,助我回粤。------我与陈逆两军比较,其兵力过我,后方接济与前方军实,皆优于我,唯其军心不固,纸币低折、内部离散,是其精神则不如我军之优。------弟即日回闽,在沪观察情势,或较到闽后为正确,故特预告,以资参考。”
    许崇智依蒋介石之策与北洋军王永泉取得联络,进军福建,10月12日,攻克福州。孙中山大喜过望,乃将之改编为“东路讨贼军,”任命许崇智为总司令,蒋介石为总参谋长,准备讨伐陈炯明。蒋介石志不在一个东路讨贼军有名无实的总参谋长,可孙中山不解其意,命他赴闽,并带其慰劳讨贼军各将领。不得已,蒋介石终于10月22日来到福州见许崇智。两人相见,寒暄过后,蒋介石对许崇智说:“总座,弟此来不受任何职务,只以朋友身份,从旁协助。”
    许崇智说:“那不好吧,孙先生任命你为参谋长,还是就职为好。”
    蒋介石坚持不受,许崇智无奈,只得听之任之。蒋介石代大总统慰劳各军将领,出了一把风头,终于体会出人上人是什么感觉,从此后,他就更不安于只作个参谋长了。蒋介石在余兴中,与许崇智拟定了作战计划,同许崇智一起观察地形、慰劳伤员,干得颇有声色。谁知,过了几天,汪精卫也来到了福州,把蒋介石的余兴一扫而光。
    汪精卫见到蒋介石说:“介石,你何以不就职呢?眼下,本党和孙先生所恃,惟汝为一部,先生对汝为和你寄予厚望,特意派弟前来慰劳,说重任就托付你和汝为两个人了。”
    蒋介石心中对汪精卫的到来本来已经不满,心想,孙中山既然已经委托我来代劳,为什么还要派个汪精卫来?难道汪精卫也是想来捞个军功吗?等听到汪精卫的话,更是满腔的热情如遭冰霜,汪精卫要把自己打回参谋长的原形,如此,汪精卫就成了钦差大臣,我蒋介石就又沦为一个二流角色了。满腹的委怨无法诉说,只能感慨到:“季新兄有所不知,中国人不明大义,只争私利,民国之一无进步,自有其大因。民党尚且如此,其他更作何论呢?”
    蒋介石是在说汪精卫不知大义,不该受命前来,不知汪精卫是否听得明白。我想以汪精卫之精明,怎么会听不出蒋介石的话外音?汪精卫此来已经想好了对付蒋介石之策,于是说道:“无论如何,介石都要就职才好。我已经代你拟定好电文呈报孙先生。”
    汪精卫是马不喝水强按头,蒋介石无奈,只好勉强就职。本来已经心理受伤的蒋介石,过了几天,又被汪精卫在上面撒了一把盐。这天,汪精卫向蒋介石辞行,对蒋介石说:“改组本党,联络各方事务繁杂,孙先生要我尽快回沪。”
    蒋介石闻言,心中更加不快,顺口说道:“弟似也不该留在这里。”
    汪精卫撒了盐,又在上面按了按:“介石,你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住,万不可轻言去留。本党大目的能否进行,全赖闽粤军事有无进展,倘若本党无一根据地,俄国援助也无从谈起;倘若福建、广东能够成为本党凭藉,俄国援助就源源而来,局面就会有大改观。倘若没有凭藉,中国也成立了共产党,其宗旨与俄国相同,俄国何必舍共产党而援助本党呢?孙先生念兹在兹,请介石谨记。”
    蒋介石无话可说,他何尝不知道孙中山现在的一切都是以获得俄国援助为第一要务?汪精卫把话说的明白,如果你蒋介石不能在这里做出成绩,让俄国援助落实不下来,那罪过可就是你的了。汪精卫给蒋介石的头上又带了一个紧箍咒,就让蒋介石不能不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蒋介石“凝思审虑,状如痴呆”;检阅部队,讲话到“嗓音变哑”;履职两周,“夙夜兢兢,不敢稍懈”。然而,部队中的派系斗争,又令蒋介石苦恼烦乱,遂产生“合则留,不合则去”的想法。
    蒋介石有记日记的好习惯,对所见所悟皆书写之,在他11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以闽粤交通阻梗,后方接济极感困难,慨然曰:“军事以计划、运输、指挥三要素结合而成,汉高祖之倚重萧何、张良,而以韩信为次也,宜也。”蒋介石总结出军事上的“三要素”,可谓至理名言,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已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了。他由萧何、张良、韩信之序,也得出了粮草、智谋、指挥三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基础。可惜,蒋介石并未超越古代政治家的智慧,所以,当遇到把智谋、指挥、粮草三者关系调整过来的毛泽东时,他就束手无策了。
    蒋介石是下决心要在福州待下去的,他在日记中写道:“此次讨逆杀贼,复仇雪耻之责,吾当以一身任之。招疑任怨,以求达平日目的而已。”然而,没有想到,才事隔三日,蒋介石就忍耐不住了,他给在上海与孙中山研究国民党改组工作的胡汉民、汪精卫去信说:“在这个部队中也存在有派系斗争的苦恼。”“十日内如毫无进步,则无可如何。”其实,蒋介石是不想被孙中山他们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他终于找到了借口回上海。孙中山见到蒋介石的信后非常着急,急回电请他无论如何不要离开,并告诉他已经派廖仲恺去福州帮助他解决困难。蒋介石心想,廖仲恺能办什么事?不过是添乱而已。他没有改变自己说的10天后的计划,在等了12天之后,于11月24日在马尾登上了回沪的轮船。
    而就在同一天,廖仲恺来到了福州,当听说蒋介石已经登上船时,廖仲恺紧赶慢赶,赶在船开动之前,把孙中山写给蒋介石的一封长信交给他。孙中山在信中说:自己不能亲自到福建,所以才把讨伐陈炯明的重任托付给你,“故望兄为我而留,万勿以无进步而去。”孙中山还提到了在永丰舰上那么困难都坚持了,如今无论如何困难,都应该留在军中。另外,孙中山在信中告诉蒋介石,他正在上海与苏俄代表进行联系,并且“现已大得其要领,”这样就可以实现蒋介石想到苏俄去考察的愿望。但是革命必须要有根据地,所以希望蒋介石一定要留在军中奋斗,夺回广州,“庶不负先烈之牺牲,国人之期望也。”
    蒋介石看了孙中山的信,并不为动,心想:如果说我来福建是代表的你孙中山,体现何在?你可授我全权?为何先是派汪精卫来,这又派廖仲恺来?如果我有全权又何须汪精卫、廖仲恺来?为什么我能在永丰舰上坚持,而不能在这里坚持,你孙中山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我看孙中山的意思就是要把我支开,怕我在上海扰乱他们。我是非回去不可的,我还担心你孙先生被俄国人给骗了呢,到时候,人家把你卖了,你还帮助人家查钱呢。同时,也不能让汪精卫、胡汉民专美于孙中山之前。但是廖仲恺既然来了,就不能不给他一点面子。于是,他跟廖仲恺下了船,回到了军中。
    二人分宾主坐下,蒋介石问道:“仲恺兄,精卫前日有信来,说北京政局转变甚剧,孙先生信中也说,外间日日进步,皆等你来后详说,情形究竟如何?”
    廖仲恺说:“操纵北京政府的直系,现在内部意见纷纭。吴佩孚主张法统重光后,维护黎元洪和旧国会,等制订宪法后,再选总统;曹锟则亟不可待要当总统,直系内部两派明争暗斗,搞得黎元洪、国会、内阁手足无措,动辄得咎,进退维谷。奉张、皖段,皆赞成联手倒直。只是张作霖希望直系内部分化,热衷于挑拨曹、吴矛盾。”
    蒋介石又问:“孙先生所说进步,到底何所指?”
    廖仲恺说:“最大的进步,就是联络苏俄有了头绪,苏俄答应援助本党革命。此外,西南各省中的滇军、桂军和粤军中的许多将领,都表示拥护孙先生,愿出兵讨伐陈炯明。”
    蒋介石继续问道:“苏俄为什么要援助本党呢?”
    廖仲恺说:“苏俄乃劳农主义,本党扶助农工之宗旨,与之接近。况苏俄主张世界革命,以世界革命中心自居,支持本党革命,自是其宗旨。”
    蒋介石摇了摇头说:“恐非如此简单吧?弟听到传闻说,苏俄有吞并外蒙之心,并结怨于张作霖,也想到了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他们先是联络吴佩孚,但吴佩孚以其条件太苛刻而拒之,苏俄才转而联络孙先生。弟认为,还是要到苏俄考察以后,了解其真实意图再说。仲凯兄是知道的,弟早有赴俄考察之愿,想请孙先生允准。”
    蒋介石的头脑是清醒的,他怀疑苏俄别有用心。廖仲恺说:“介石,孙先生得知你有退意,既惊愕又焦急。孙先生发电劝阻,又派我专程到来。还有那封长信,想必介石看出来了,孙先生对你寄予厚望,无论如何是不愿你离开福州的。”
    蒋介石心里说,什么寄予厚望?孙中山重视自己的才能,虽然凡有重大军事决策和行动,都要他参与策划、执行;但是,孙中山不过是把自己当作一个高级参谋而已。为什么?难道他真的是有眼无珠?不是,是他认亲不认贤,把党政军大权都交给了广东的本土人。广东的这几个本土人,如胡汉民、许崇智、汪精卫等人,包括你廖仲恺在内,有什么真才实学?孙中山还不自省,现在还有几个外省人跟在你身边?不就剩下了我蒋介石一个人?蒋介石有苦说不出,只有发牢骚:“可是,我留在这里有什么用呢?我不过是个幕僚而已,人家愿意听我的就听,不愿听我的就不听。弟刚愎浮躁,善谋不足而败事有余,再不知耻藏拙,必重累孙先生。”
    廖仲恺并不了解蒋介石的真是想法,听他如是说,忙道:“介石,到底有何难处,说出来,我不能解决的,报告孙先生替你解决。孙先生信中也说了这层意思。”
    蒋介石说:“怕是不好解决吧。现在黄大伟因为改编的事,和许总司令发生了冲突,二人之间已经难以共事。如不请黄大伟脱离军队,诸事无以推进。我已决定劝黄大伟暂避上海,并陪同他一起回上海。”
    蒋介石心意已决,只隔了一天,便偕第一军军长黄大伟一同乘船回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6:50:23 | 只看该作者
    后羿就是蒋介石,蒋介石在干什么呢?蒋介石在奉化过完了1921年的新年,劝驾的函电像旋风一样向他刮来。但是,蒋介石的感觉并不好,党的领袖、故旧朋友如此函电交驰,劝他赶赴沙场,是真的高看自己吗?并不是。他想到了廖仲恺信中的不逊之词,戴季陶造访时的声色俱历,尤其是党中的大佬对他的讥讽言犹在耳。这些人怎么可能觉得他蒋介石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呢?无非是将自己视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马前卒而已。所以,蒋介石不想就这样轻易答应赴粤,可是对此又不能置之不理。于是,他在1月4日分别给胡汉民、廖仲恺回信:
    “------弟对党对友,不敢存一分偷安之心,亦不敢作出丝毫矜张之气,而于爱我诸公,更不愿有些敷衍客气之意,以自暴弃。------兄等爱我,谅能曲宥愚拙,不即以此见外乎。弟对粤事,终抱怀疑不安之态,孙先生督师,更不放心。------今日竞存(陈炯明的字)对先生,如当二人看待,则将来毫无结果,可以断言也。”
    第二天,蒋介石又给戴季陶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对二人争吵之事:“事后思之,自愧更是又自笑。为人不自爱惜,暴弃傲慢,一至于此,有何面目以对良师益友耶。兹引曾涤生(曾国藩)诫其弟------家书一节,以为我二人取照宝鉴,则往后之交谊,益加深挚,未始非因此而玉成也。”
    1月10日,蒋介石接到张静江1月7日所写信函,告诉蒋介石两件事:一是孙先生来电,促他赴粤;二是为他代认恒泰股份,同时还劝他和戴季陶主动和解。其他人的敦请,蒋介石可以拒绝,但是孙先生亲自电促,他再置之不理,就于心不安了。或许是怕伤了与孙中山之间的感情,1月10日,他埋头一天,起草了一份《军事意见书》,提出了对时局、对于军事准备、对于北方出兵准备等9个方面的意见,邮呈孙中山。同时,又给粤中老资格的党人古应芬5日的来函写了回信,告诉他自己拟于两个星期之内启程赴粤,并请他将此函转请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一阅。
    随后他又接到了孙中山、邵元冲、杨庶堪、胡汉民、陈炯明等人的通电,并接到了戴季陶的来信。戴季陶在信中对蒋介石提出了批评:“------兄之自我之强,有不可挡者,然而杯酒失意,辄任性使气,不稍自忍,以此出世,深虞招祸;即不能,亦不足碍事业之成功。------至于遇事忍耐而沉静,以中正和平自持一层,即兄居家亦宜如是,对于家人、雇仆、同乡、戚友,更不宜动辄任性使气,有不如意,则骂詈随之。------静江与弟皆认为忠厚和平为先生惟一优点,------甚愿与兄共勉学之耳。------”
    蒋介石看完了戴季陶的信,回信说:“------吾谓先生待友,其善处在简直痛快,使人畏威感德;静江待友,其善处在不出微言,使闻者自愧。而兄之待友,限格太严,锋芒太露,度量不甚宽在,此其所以逊于孙先生与静江也。------粤中自成风气,熟有孙先生之以诚待人者,而其内容复杂,尤非吾兄所尽悉。如此对我个人言之,召之即来,此等何事,而谓吾能忍受之耶!气度太偏狭,则或有之,然吾人妄自尊大固不可,轻自菲薄,亦何可为耶?趋炎附势,夤缘于权豪之门;贪位恋栈,乞怜于无情之友,是岂吾辈自重党员人格之道乎?”
    给戴季陶回信的第二天,蒋介石又给陈炯明复电,并上书陈述战略,他答应陈炯明,不日赴粤。1月27日,蒋介石离开奉化,前往上海。见到张静江道:“先生及诸位同志函电叠催,不去于心不安。”然后向张静江报告了各人函电概要,并袒露心迹:“然则,说是出兵讨桂,孙先生至今尚未发布动员令,讨桂到底能不能付诸行动,尙属未知中,弟此去,实在为时过早。”
    张静江说:“去,还是要去。介石此去,足慰众望。”
    蒋介石说:“二哥,弟思维再三,今后决心对于自己的地位,始终以个人名义赞助孙先生及竞存兄,如无军械自练军队,凡有职责,一概不受,以为藏拙养精之地。此时若盗虚名而无实际,一朝失败,则前途绝望矣!”
    蒋介石虽然对孙中山有满肚子的意见,却并没有闲着,他一直在思考孙中山的道路和方法问题,思考国民党的出路和新生问题。经过分析,他已经看到了孙中山的弱点在哪里,只是因为孙中山是领袖,他才不便于明言。其实他已经找到了国民党的新生和自主之路,那就是自练一支被党所管、忠诚于党的新军队。寄人篱下、借鸡下蛋的结果,往往不是被人驱赶出门,就是鸡飞蛋打。孩子还是自己养的亲,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吗。在上海盘桓了数日,蒋介石于2月6日抵达广州。
    一到广州,第二天蒋介石竭见了孙中山,客气完后,就开始向孙中山进建言:“先生,中正以为,粤军唯一的方针,乃在从速讨桂,向外发展,如此,则内部之团结可以巩固,广东根据地亦可以巩固。粤军今日处于苟安保守地位,如不积极进行以谋发展,则两三个月后,大势一变,则悔之晚矣!如果能迅速出发,虽掷十万金之饷弹亦不足惜!万不可不计其大而务其细,不谋其远而图其近。”
    孙中山并没有重视蒋介石的话,只是说:“介石能来,甚好。平桂计划种种,正待参定各事之筹备,也需周察始免缺憾。你要多为竞存筹策。”
    蒋介石因是刚见到孙中山,因此,也不便争辩。退出来后,他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遍访陈炯明、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邓铿,研究讨桂战略。2月11日上午,从陈炯明那里出来,蒋介石在4天里第三次竭见孙中山。
    蒋介石对孙中山说:“先生,此来粤中,得悉竞存要建设广东模范省,正全力推进兴办实业,筑建公路,实行免费教育,革除陋俗,禁绝烟赌逐项政策,甚获人心。不过------”蒋介石甚是阴晦道:“竞存之举,固然惠及全粤父老,然则,有句话,中正敢布腹心,向先生言之。先生之于竞存,只可望其宗旨相同,不越范围,若望其见危受命,尊堂攘政,则非其人,请先生善诱之。”
    孙中山似乎并没有明白蒋介石的意思,只是敷衍道:“宗旨相同,即当信托之。”最后又特别强调说:“还是同心同德。”
    蒋介石知道孙中山对他的话不以为然,也就不便再言。从孙中山那里出来,天刚半午,蒋介石又去拜访胡汉民。胡汉民说:“竞存要邀请陈独秀来粤组党,还要他担任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说是要为广东引入新思潮。”
    蒋介石道:“陈独秀我是知道的,他办的《新青年》我是经常看的。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他的思想激进,和戴季陶关系不错,还听说他们正在等俄国人,组建中国共产党。展堂兄,竞存说起的联省自治,到底是怎么回事?”
    胡汉民说:“联省自治是一帮学究,有鉴于国内局势,提出的和平解决办法。概而言之,民主当自下而上实行之,由县而省,实行自治,制定省宪,省长民选。自治各省联合,组成联邦共和国。”
    蒋介石道:“如此说来,联合自治就是在不破坏各军阀所辖区域范围的情况下,实行和平改良的办法。我看不仅孙先生不会赞同,就是北洋政府也是不可能赞同的。”
    胡汉民说:“联省自治,在学者或许是出于理想,但对于地方实力派来讲,则是为了搞军阀割据的借口。就是他们自己也是不会真的实行自治,在湖南,谭延闿去年就推动‘湘人治湘’,一个叫毛泽东的就主张‘湘人自治’,建立湖南共和国,他发动长沙市民3万人向谭延闿请愿,逼得谭延闿只得辞职。结果,赵恒惕一上台就强行停止了这场闹剧。你想想,这些军阀们的省长职务会让出来给民众选举吗?”
    蒋介石闻听胡汉民之言,似乎是有些自言自语:“毛泽东怎么听起来有些耳熟?似曾在梦中见过他。他怎么有那么大的能量。能动员起3万市民?如果孙先生能够得到此人相助,再加上我蒋中正胸中的韬略,岂不是天下大定?”
    胡汉民看蒋介石有些魂不守舍,忙问:“介石,你在想什么?为何不语?”
    胡蒋介石似是从梦中醒来:“哦,我是在想竞存是不会真心服从孙先生的,而我提醒孙先生,孙先生却对我的话不以为然。弟所以不得不屡屡辞职,实在是竞存对弟一味猜忌,弟难以在粤军立足。”
    胡汉民说:“介石,你知道竞存名字的来历吗?他曾经告诉我说,他少年时做过一个怪梦,梦中左手揽月、右手挽日,故名炯明。在他写的诗中有‘日月梦持负少年’之句。可见他念念不忘的是要做扭转乾坤的人物。我早就看透,这个人野心很大,把粤军看成是他成就霸业的资本。所以,我多次向孙先生建言,削弱他的权力。”
    蒋介石怀疑地说:“可是,孙先生一味地信任他,你建言有什么用呢?”
    胡汉民微笑道:“那可未必。你知道粤军共有两个军,竞存是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汝为为第二军军长。孙先生采纳我的建议,将粤军分为三个军,汝为的第二军改为国防第一军,另外组建第二军,委任黄大炜为军长,均不受陈炯明节制,而直属省长节制,委任孙先生的公子孙科为市政厅长。”
    蒋介石似有所悟:“难怪竞存对展堂兄多有不满。”
    胡汉民叹气道:“可惜呀,许汝为和孙先生的公子哲生(孙科的字),实在不争气,倘若他们有介石的见识和能力就好了。所以,我多次和孙先生说,一定要你留在粤军,以为牵制。这也是你每次辞职后,我都不厌其烦敦请你回来的原因之所在。”
    胡汉民如此地信任自己,让蒋介石很是感动。胡汉民接着说:“无论如何,眼下是要平定广西,一旦两广底定,挥师北伐,或许有些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走,我们一起去访你的盟兄许汝为,研究讨桂计划。”
    在许崇智的家里,三个人研究了讨桂计划。胡汉民吃过午饭告辞,就剩下了蒋介石和许崇智盟兄弟二人。许崇智问蒋介石:“介石,有一件事,孙先生有没有和你说起?”
    蒋介石不解地看着许崇智道:“何事”?
    许崇智道:“就是做总统之事》。”
    蒋介石一听,大吃一惊道:“孙先生要做总统?”
    许崇智说:“对。那天孙先生找我垂询,说因对抗北京政府和外交上的考虑,他想取消军政府,成立正式政府,他来做大总统。”
    蒋介石大惑不解地说:“为什么非要做总统呢?”
    许崇智说:“孙先生说。革命需要两件东西,一件是权,一件是力。他一定要做总统,做了总统就有权力了。”
    蒋介石问道:“盟兄是何意?”
    许崇智回答道:“让我说,服从党,个人无异议。”
    蒋介石说:“我是问你自己内心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想的?”
    许崇智迟疑了一下说:“既然是孙先生的主张,吾人只有服从。不过我的私见,以事实上之利害关系言,平桂后先举大元帅,再选总统,较为妥当。”
    蒋介石问道:“陈总司令呢?他是何主张?”
    许崇智说:“竞存对孙先生一味以武力解决国内政治,始终不以为然,眼下竞存热衷于联省自治,正命人起草广东自治条例、民选县长施行办法,想通过联省自治找到解决国内局势的办法。倘若孙先生选总统,势必激化与北京政府的矛盾,继续武力对抗的道路,他怎么会赞成?”
    蒋介石有些失落。如此重大的问题,孙先生竟然对自己一字不提,显然是感到自己的意见无足轻重。许崇智看见蒋介石沉默不语,问道:“介石,你以为此事当办吗?”
    蒋介石想了一下道:“当年组建护法军政府,名义上还有西南6省。现在呢?西南各省都宣布自治,惟有广东一省勉强承认军政府。桂逆未平,西南也未能统一,南下的国会议员也不足法定人数,如何选举总统呢?即使勉强选总统,不也是广东一省的总统吗?外交上能够增加砝码吗?身为广东省长的竞存,会乐观其成吗?眼下关键是讨平桂系,巩固两广为根据地,北伐以谋江浙,推翻北京政府,那时再选国会、举总统,岂不名正言顺?”
    许崇智无奈地说:“孙先生意已决,恐难以改变。”
    蒋介石也忧心忡忡地说道:“倘若孙先生执意竞选总统,弟料党见随以歧异,内部因之不一,西南亦将为之涣散,必重蹈民国7年大元帅之覆辙。总之,若孙先生做总统,不益反损!”
    蒋介石告别了许崇智,一路上都在思考此事,不知不觉中便又来到了孙中山楼下,就决定再次竭见孙中山,想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先生,道路传闻,先生有选总统之意------”
    谁知,不待蒋介石把话说完,孙中山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介石,现在要紧的是军事,而本党的军事人才实在匮乏,你还是专心军事,不必过问政治。”
    蒋介石不便再说下去了,告别了孙中山。他的心情极其烦闷,只好按照孙中山的要求专心于军事。可是研究计划时,又是意见纷纷,尤其是陈炯明,总是说计划不周,问他哪里不周时,他又说不上来,让蒋介石甚感奇怪。待到散会后,蒋介石问胡汉民:“展堂兄,何以讨桂的计划,陈总司令总是不满意呢?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胡汉民道:“竞存永远都不会满意的。”
    蒋介石诧异道:“这是为什么呢?”
    胡汉民说:“因为他根本就不想讨桂。孙先生要他率军讨桂,他担心自己走后,广东会落入他人之手,自然不热心;如果将粤军交给孙先生指挥,可他既担心粤军会被孙先生带走,又要广东负担军费。所以,讨桂计划他永远不会满意。这是他不想讨桂又说不出口,只好以讨桂计划不周作为拖延的借口罢了。”
    明白了这一点,蒋介石大失所望:“讨价还价,权术奸诈,皆非我所能也。见几不作,必招怨尤,途伤岁月,而无益事实,我何为者耶?”
    蒋介石自问不得其解,一气之下,在广州仅仅停留了7天,就以侍母病为由,返回奉化。蒋介石的母亲的确病了,有医生告诉他说:太夫人可能活不过今年了。蒋介石忧心如焚,匆忙地回到了家里。可是自从他做了一个梦之后,就对发妻毛福梅厌恶之极。这个梦就是,毛泽东对着他的背影说,有德者据之。姓毛的是我的天生对头,蒋介石心里想着,就不愿和毛福梅再见面,便和纬国母子住在县城里,只是偶尔回溪口探望。
    这一天,蒋介石接到陈果夫从上海的来信,向他报告说:交易所执照即可发下,股价开始上涨。此前,由于张謇的阻挠,北京政府农商部迟迟没有为上海交易所颁发执照,营业实际上是非法的。此番获得转机,股价应声而涨,对心情烦闷的蒋介石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喜讯。于是,蒋介石回到了溪口和母亲商量到普陀山施舍千僧粥,以祈福祛病。
    从普陀山回来,蒋介石又得到消息,张静江、戴季陶、陈果夫等鉴于即获执照,决定扩大恒泰号经营范围,增加代客买卖金银业务。生意初见曙光,蒋介石感到欣喜,便由奉化赶赴上海,与张、戴、陈等,不是“商量生涯解急办法,”就是“商量营业事,”非常用心。为什么强调这些?一是说明,蒋介石在上海不是瞎胡混;二是说明蒋介石是进行过正儿八经的资本经营的。不体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对这个世界是没有发言权的。这个时候,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在进行着经商工作,记住,人的正确性不是天生的,是从实践中来的。但是,每个人由于对自己的实践产生了不同的感悟和结论,所以就产生了不同的思想和选择了各自不同的道路。股价在上涨中,蒋介石的心情舒畅,有了闲情逸致,于是就找戴季陶闲聊。
    蒋介石说道:“季陶,报章上说,广东在紧锣密鼓地选总统。我在3月5日给孙先生发去一函,力劝缓选总统,看来,孙先生无意采纳。”
    戴季陶说:“北方选出新国会,又选文人徐世昌做总统。直皖战争后,段祺瑞隐退,直系二号人物吴佩孚又极力阻止曹锟取徐自代,列强以为中国政局向好,外交上有利于北方,所以孙先生想以成立政府来对抗徐世昌,同时争取外交。”
    蒋介石说:“可是,孙先生充其量是广东的总统,怎么和徐世昌对抗?至于外交,更说不上。孙先生当年为了拉日反袁,什么条件都答应。可是日本不还是支持了袁世凯吗?我看孙先生应该学学俄国的列宁,列强极力封杀俄国劳农政府,人家就是不为所动。”
    谈到了俄国的劳农政府,蒋介石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便问戴季陶:“你不是在和陈独秀筹划成立中国共产党吗?把你知道的情况给我说说。”
    戴季陶见蒋介石对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事颇感兴趣,便尽他所知讲了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4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2:31:5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本作品的朋友,请到5星文学网中长篇品读第二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0-21 05:58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43#
    发表于 2015-5-15 10:31:38 | 只看该作者
    常昶昶 发表于 2015-5-14 08:23
    紧急声明,杨菊英必要赞助,希望大家不要捐款了。

    常老师是位很有爱心的写文人,向您学习。如有需要帮助的,再留言
    最诚挚祝福,送给您: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08:23:46 | 只看该作者
    紧急声明,杨菊英必要赞助,希望大家不要捐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4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21:31:00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我要向大家求助了,我认识一个云南保山的农妇,她年过半百,一个女儿远嫁河南南阳。在家务农的她,突然天降大祸,她的丈夫得了重病,拉到医院,有两根骨头坏死,做手术要10万多元的医疗费。她回到家变卖家产,东挪西借,欠下了一屁股的债,才把丈夫从鬼门关拉回来。可是,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丈夫躺在床上,就一个瘦弱的老妇,既要照顾丈夫,还要挣钱养家、还债。想一想,8万多元的债务像一座大山一样地压在她身上,就是愚公,她这辈子也还不了。因此,她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感到天都是灰蒙蒙的。
    知道了她的事,我想帮帮她,希望我的有爱心的读者每一个人能给她捐点钱。不要多,一个人有大于100元——少于500元的捐款就行。为了表示对有爱心的读者的感谢,凡是向她捐款的,都将得到有本人签名的《天地传奇之毛泽东三界封神演义》第一部一套作为纪念。这个农妇的名字叫“杨菊英”,银行卡号是:邮政储蓄银行:6217997300012809201.凡是为她捐款者,请在回复栏留言,说明自己的邮寄地址和收件人,邮政编码。我正在安排第一部的出版事宜。在此多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0-21 05:58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40#
    发表于 2015-4-29 07:44:18 | 只看该作者
    常昶昶 发表于 2015-4-25 16:47
    我的一点小理想
              但可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大理想
       

    常老师学识渊博,勤于思考,胸怀天下。想所想,思所思,处处体现文人的责任和担当。学习,崇敬
    问好常老师: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20 21:11
  • 签到天数: 79 天

    [LV.6]常住居民II

    239#
    发表于 2015-4-27 13:34:26 | 只看该作者
    常昶昶 发表于 2015-4-24 18:26
    ------
    韩非道:“圣人,润之的兵法有多少计?”
    圣人道:“以我总结有24计。”

    随着常老师的笔墨,了解历史,学习写作技巧。{: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16:47:4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一点小理想
              但可能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大理想
       
    我的这一点小理想是什么呢?就是想两岸和平统一,就是想全世界的华夏儿女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并围绕这个家园建立起一个大的、包括所有华夏儿女在内的一个华族大家庭。
    【那么实现这个理想有什么障碍呢?】
    第一个是政治上的,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显然是一个障碍,但资本主义同样是一个障碍。在中国必须既否定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又否定资本主义。那么所有的华族儿女在什么样的政治上获得统一呢?台湾和海外华人可以认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国大陆的人民可以认可毛泽东思想,而毛泽东思想和三民主义是有共通之处的,都是扎根于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之上的。
    第二个是没有一个共同的符号。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各自有各自的符号和图腾,各自有各自的信仰。但是细细地研讨各个民族的根源,其实大家都是一个根,都是伏羲和女娲的后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民族叫华族。
    第三个是宗教的对立和由此产生的派系。在中国有佛、道、儒、伊斯兰、基督教和各民族一些原始的宗教信仰,如何将这些不同的教派统一在一起,并领导它们呢?在中国的历史上,用思想、而不是用行政权力将它们团结在一起的记录,只有在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和新中国成立时出现过那种济济一堂的局面。因此,在毛泽东去世以后,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宗教,这个宗教以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矛盾论》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第四个是没有一个共同可以祭奠和缅怀的圣地。在中国和世界各地,不同宗教信仰的华人、不同政治立场的华人、不同民族的华人,都在祭奠和瞻仰不同的祖先、宗教领袖和英雄。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像中华民族魂这样的一个大型石雕性质的所有华人共同瞻仰的圣地。
    第五是没有一个切入点。我们一个从哪里着手切入呢?我们应该有一个像《封神演义》那样的书,将三山五岳过去的神换下来,用我们近现代的民族英雄代替它们。比如火神可以是钱学森,雷神可以是邓稼先吗。
    【实现这个理想的途径是:】
    第一,在中国把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资本主义都拉下神坛,代之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思想为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处理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不过,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已经就此有了基本的定位,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世界发展形势作出进一步的更加准确的定位。
    第二,我们应该把华族推广到世界上,用汉语音的“中华”代替现在英文中的“China”,作为中国的称呼;在华人世界推行华族纪年;所有华人祭奠自己共同的祖先——伏羲和女娲。
    第三,建立一个新的宗教,我想将这个新的宗教命名为“立”教。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站立了起来,才可以谈发展、谈幸福、谈改造世界。
    第四,选择一个山地开凿石像和石窟,主像要大于乐山大佛,将近180年来的民族英雄、科学家、文学家等人的像树立起来;将那些民族败类造一个地狱装进去。
    第五,写一本大书,将之180年来的人物都串联起来,并给予恰如其分的历史定位,该封神的封神,该进地狱的进地狱。
    【支点和撬杠】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光有支点还不行,还得有一个撬杠。我选择的支点是我写的书《天地传奇之毛泽东三界封神演义》,撬杠则是钱。
    【需要多数钱?】1000万人民币为起点,最多5000万人民币。
    【钱从哪里来?】发动志同道合者成立股份公司,1000元一股,自愿加入。
    【入股有什么好处?】1、赚钱了可以分红;
                        2、可以名留青史。
    【怎么赚钱?】通过哪里去赚钱?其实这是个公开的秘密,大家想一想墓地是怎么卖的?假如我们开发的中华民族魂专门开辟出一块地方,将那些希望自己永垂不朽的人与中华民族英雄长眠在一起,会是一个什么的状况?
    【怎么名垂青史?】据说武则天在开凿龙门石窟时把自己的像雕刻上去了。我们不需要那样做,只需要有一个群雕就行了。
    不知道我的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可有人愿意参加入股?希望感兴趣的留言。

    点评

    常老师学识渊博,勤于思考,胸怀天下。想所想,思所思,处处体现文人的责任和担当。学习,崇敬 问好常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29 07: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0-21 05:58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37#
    发表于 2015-4-25 07:07:13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完!很精 ,信息量很大,慢慢细读消化中。。。
    问好常老师{: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8:26:27 | 只看该作者
    ------
    韩非道:“圣人,润之的兵法有多少计?”
    圣人道:“以我总结有24计。”
    韩非道:“孙子兵法36计,润之的兵法比他少三分之一,凭什么会比孙子的兵法高呢?”
    姜子牙道:“润之的兵法,就单纯的军事观点来讲,每一招都不是单纯的兵法,而是政治军事之法,是政治与军事的结合,充分体现了军事为政治服务的这一根本主题。因此,无论他的哪一招都要比单纯的兵法高出、而且有效数十倍。所以他的兵法不仅是当兵的可以运用,而且农民也可以运用,他的兵法让广大的人民都充分发挥出来巨大的作用来。”
    韩非道:“润之的兵法是站在什么角度制定的?”
    圣人道:“润之兵法的首要前提,就是保存自己,然后在装备和人数都占劣势的情况下,打败敌人。因此,润之的兵法可以用八个字来表示,就是:保存自己,瓦解敌人。”
    姜子牙道:“为什么不用消灭敌人呢?因此润之明白,大多数的敌人和他的军队一样是穷苦人出身,他们就是他的兵源。润之不会制造武器,他的武器靠敌人来输送。因此,润之的兵法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用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战胜装备精良的敌人。”
    韩非道:“那岂不和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相反吗?”
    圣人道:“是的,但是润之和那些蛮干的共产党中国领导人不一样,尽管他们从一开始也不遵守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但他们遵守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意识来决定中国革命这个物质。润之强调的是在对客观物质条件充分了解得如手心掌纹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姜子牙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润之还是遵守物质决定意识的,不过他强调的是物质的间隙决定行动的方向和自由,这正是润之的哲学观比马克思的哲学观高明的地方。它符合一切微小生物生存和活动的法则,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猴子可以很轻松的攀越一座山,而一个人却望而却步的根本原因。”
    韩非道:“我怎么感觉到润之身上的第三道茧衣和第四道茧衣是会同时脱落的。”
    圣人道:“对,润之的这两道茧衣,一个是军事的,一个是政治的,亦即根据地建设的。二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过程中,润之将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姜子牙道:“润之是九家合一,他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经济理论家、革命宣传家、书法家、诗人和纵横家。无人可敌。”
    韩非道:“蒋介石呢?”
    圣人道:“蒋介石最起码是政治家、军事家和纵横家。”
    姜子牙道:“他的字写得也非常棒,著作也不少,理论也很系统。但有一个他同润之是相同的,就是纵横家。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不懂得连横、合纵之术是不行的,这就是为什么蒋介石可以和润之一直斗争到死的根本原因。”
    韩非道:“二人的斗争不过刚刚开始,本书的第一部就结束了。二位圣人不想发表点什么议论吗?”
    圣人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已经说的够多了。”
    姜子牙道:“还是留给众位神友自相评说吧,但愿能从中挖出一些新来。不过千万不要忘记告诉我们,我们也好对本书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完善。”
    姜子牙说完,众位神友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
    《第一部完》

    点评

    随着常老师的笔墨,了解历史,学习写作技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27 1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8:25:03 | 只看该作者
    事情很是简单,到了下午,杨宇霆和常荫槐来到张学良的公署,卫队长见到两个人,不由分说就开枪打死了他们。张学良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无意中又挫败了苏联人的一次阴谋。苏联人便开始对张学良充满敌意,于是磨刀霍霍,终于在1929年对张学良挥军相向。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单说这一天,坏事连连的张学良忽然接到“大姐”通知,让他回府有事相商。张学良接到夫人的命令,满心狐疑,在回府的路上心神不宁、忐忑不安。原来,在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识以后,就开始朝夕相处,赵四小姐公然以张学良的秘书身份出没于张学良的身边,成为京津报纸的头条新闻。还有比这个新闻更大的新闻是赵四小姐的父母反对赵四和张学良交往,赵四小姐不听父母之命,气得父亲在报纸上公开声明断绝与赵四小姐的父女关系。
    这么大的事情,于凤至知道以后非常生气,扬言不准赵四小姐进府。大姐的话在府里就是圣旨,连张作霖和张作霖的小妾们都奉旨行事,所以张学良对她真是怕极了。这一次父亲被炸死,赵四小姐随张学良来到奉天,张学良不敢把她安排在府中,只好另找别院安排她的居住。由于赵四小姐怀孕在身,所以张学良很少回府,大多都是在陪赵四小姐。莫不是自己不回府惹恼了“大姐”?张学良不知是福是祸,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府中。
    张学良见到于凤至,看到于凤至果然面沉似水,心跳就加速了10倍,几乎就要晕过去了。忽然,他看到在“大姐”身边还有一个“小姐”赵四,让他疑似在做梦,忙揉揉眼睛,看到赵四小姐还冲他笑。张学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急忙问道:“大姐,这是------?”
    于凤至也不开脸,对张学良淡淡说道:“你自己做的好事,自己还不知道?有什么话你们二人说去,我还有事。”
    说罢于凤至带着丫环走了,只留下张学良和赵四两个人。张学良忙问赵四这是怎么回事?赵四向他说道:“我们二人之事,大姐的确挺生气的。但是,她看到你南边受到蒋介石的压迫,东边又受到日本人的气,在北边苏联人还使坏,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她想帮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打听到我怀有身孕,就想解除你的后顾之忧,把我接进府中,由她专门照料我的生活,好让你专心去处理政务。大姐和我的意思是,要解除当前的困境,就必须尽快易帜,让中国实现统一。这样即使我们粉身碎骨,也会名留青史,死而不悔。汉卿,大姐真是女中丈夫,且贤惠至此,令我佩服之极。我愿效仿大姐一生无怨无悔地帮助你、陪伴你。”
    张学良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心中犹如卸下来万钧,顿时轻松起来,高兴地去向于凤至致谢。于凤至的确是女中奇葩,宋美龄一结识于凤至便喜欢上了她,蒋介石和张学良结为兄弟,宋美龄就与于凤至结为干姊妹,还求着宋老夫人收于凤至为义女。于凤至据说有皇后之命,所以在她生下来时,父亲才给她起名凤至。可惜时代变迁,她晚生了10年,所以凤凰没有百花鲜艳了。
    闲话少叙。10月8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开会,将张学良选为国府委员,张学良接电以后,派邢士廉、王树翰赴南京报告了易帜准备情况。10日,张学良向蒋介石致电,表示积极准备,一旦就绪,即将通电宣布东三省同时易帜。12日蒋介石致电张学良,告诉他已将其加入国府委员会的名单发表。在委任电中蒋介石称:
    “奉天张总司令汉卿兄勋鉴:密。青电奉悉。统一完成,建设开始,海内贤俊共同努力,此党国之大幸,佩慰非可言喻,已将兄名加入委员会发表就任矣。兄从不获常川在京,自应遴派代表于必要时刻列席报告。惟国府组织伊始,诸待筹商,尚希拨冗一临,共论国是,尤所盼祷。蒋中正文。”
    10月13日,张学良致电蒋介石,表示实践前约,改悬国旗:“学良不才,谬蒙推举,寸衷感篆,莫可言宣,只以东省善后万端待理,弗克追陪末席,良用慊然。承示亟速恢复交通与改悬国旗各事,莫不深表赞同。惜因外交环境关系,不得不分别缓急,徐图解决,免滋意外纠纷,总期实践前约,昭示国人。至热河问题,毫无成见。容俟杨宇霆兄由热归来,当即电商办理。先此伸谢。诸希亮察。”
    蒋介石对张学良一如所诺的电报很赞赏,便派张群率南京代表团抵达奉天。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张作相、万福麟等联合发表通电,宣布东北易帜:
    “南京中央党部国民党政府主席暨各委员会钧鉴:
    ------咱应仰承先大师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伏祈诸公不遗在远,时赐明教,无任祷盼。”
    30日,国民政府复电,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总司令官。在此之前,西南各省已先后通电拥蒋,新疆、热河也宣布易帜。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诸位可记得蒋介石之言:三年内实现国家统一?从1926年7月9日开始北伐,两年半的时间将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统一到一起,这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奇迹。蒋介石犹如始皇帝一样横扫六合、一统华夏,功不可没,具体讲其功有如下五点:
    一、蒋介石消灭了军阀割据。虽然在治权上还没有统一,但在国家主权上做到了统一,使一切阴谋分裂中国的企图破产,最后只有铤而走险。而这个统一的民族意识的开始复活,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一个完整的民族基础,很难想象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国,如何动员起全中国人民进行起八年的抗战。
    二、蒋介石改了天,但是却毁灭了大地。蒋介石之所以可以迅速地击破军阀割据,实现国家统一,除了国家统一是历史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以外,还是因为他迅速地和中国经济中最强大的势力——大资产阶级紧密地结合起来,彻底摧毁了大地主阶级的上层建筑,换发出了基层民众的革命热情,地主阶级在乡村的基层的统治也变得岌岌可危。
    三、蒋介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形成了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将中下层封建地主的统治结构冲得七零八落,减轻了毛泽东革命的成本;大批的垄断资本家的出现,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毛泽东一获得天下,它们就转化为国营经济。
    四、乡村建设和平民改良运动开始兴起,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这些人以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为主,都在农村播下了新兴的种子。他们在农村改良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家收入和组织农村自治,普及农村教育、改变农村卫生环境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为“农村复兴”和“民族自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是在不改变中国现有制度基础进行的努力,难以抵抗任何风雨。不过,当日本侵略者占领山东,也就是梁漱溟、晏阳初进行过实验的山东农村时,他们的学生和受到教育的民众迅速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了,这也许是他们的教育意想不到的结果。
    五、促进了文化建设,大批文学作品问世,电影获得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未来的人才,为新中国储备了建国的科技栋梁。
    蒋介石具有雄材伟略是一点都不错的,他对毛泽东的贡献,远远大于孙中山。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蒋介石则为毛泽东贡献了一个统一的中国。毛泽东的成功就是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用在了蒋介石统治的中国大地上,从而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蒋介石和孙中山一样是高山,是人们难以逾越的高山,可惜的是,毛泽东则站在这两座高山之上:一脚的下面是孙中山,一脚的下面是蒋介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8:23:56 | 只看该作者
    6月17日上午10时左右,几经周折的张学良化装来到奉天西边门车站,先同黄显声、谭海到他的司机家暂避耳目,等到深夜才秘密溜进帅府。张学良回到家,才知道父亲已经逝世。为了稳定奉天及东三省的形势,不给日本人,包括苏联人以可乘之机,张学良一面继续向外界隐瞒张作霖死去的真相;一面迅速地巩固自己在奉天军中的地位,以便确保他能够控制东北的军政要务。张学良的部队还在关内,在奉天的部队都不是他的部下,因此他命令自己的军队以最快的速度撤回奉天。
    其实,就在张学良回奉天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16日,东北军署参谋长臧式毅已经召开了高级军官会议,并在他的提议下,全体一致通过由张学良接任奉天督办。6月19日,张学良宣誓就职,并兼任由17个元老组成的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长。一切成竹在胸,6月21日,张学良正式向外界公布了父亲张作霖的死讯,并令人在哀惋录、行状内填上“21”日这个假日期,以此隐瞒日本人。7月2日,在东三省会议上,与会人员一致推举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司令。7月4日,年仅28岁的张学良宣誓就职,同时兼任奉天东北大学校长。从此,东北开始了少帅统治时期。
    在张作霖遇难后的一个星期,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城,全国除东北以外,遂告统一,举国高悬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7月1日,在赵四小姐的耳旁风影响下,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了《决不妨害统一通电》,蒋介石看到了和平统一东北的希望,就加紧了与张学良的秘密联络。1928年7月6日,蒋介石在北京碧云寺的孙中山灵前宣告北伐成功后,就派代表刘光到奉天与张学良秘密接洽改挂国民党的旗帜,张学良对刘光表示顺从民意,赞成统一。
    7月10日,他委派胡若愚、邢士廉、王树翰到北平六国饭店竭见蒋介石,商谈南北议和条件。不日,蒋介石特派李石曾作特使到奉天,在同张学良的会谈中,答应易帜的条件是:确保张学良在东北的统治权力,任命他为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热河划归东北统治;要求张学良尽早换挂“青天白日旗”,以实现全国统一。7月20日,张学良致电邢士廉、王树翰说:“蒋公对弟诚恳之意,并屡转告以国家为前提,合作携手之利益,闻之感涕。请转达介公,无论何时,愿对国府服从到底。------但求对外有圆满办法,东省一切不成问题。”
    张学良基于国仇家恨,深感国家统一大有必要,但是,张学良的易帜之路是充满坎坷的。首先是日本人强烈反对张学良易帜,在张学良为父亲举行葬礼时,日本政府以吊丧为名,特派驻法大使林汉助于8月3日来到奉天。林汉助在张作霖起兵时就给于了大力帮助和支持,与张作霖有20多年的交情,故日本政府将他从法国召回中国,让他以给张作霖吊孝为名,向张学良透露日本政府田中首相给他的秘密训令:
    “自日本观点言,在目下情形中,东三省与南方请求妥协实在不利。如张学良不与南方继续洽谈,则东三省当成为中国最进步之省份。此不仅中国一省或日本一己之利益,中国全部人民之利益亦即在此。深信张大元帅如尚在世,必愿见此成就,张学良如循此路线,亦是以完成其先人遗志,万一南京侵入东三省,则日本决尽其牺牲以执行其现之政策,维持东三省之和平与秩序。”
    对此,张学良严正明确对林汉助说:“我是一个中国人,当然以中国人的立场为出发点。我不愿意看到中国分裂,而愿中国走向统一,实行分治合作之政治。”张学良又说:“我的决定不会受日本压力,而是以东三省民意为定,我不能违犯东三省的民意。”
    林汉助听了,仍然喋喋不休:“我和令尊是好朋友,在私谊上说,我把贵总司令当作自己子侄,有危险我不能不奉告。”
    张学良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听到此话,愤然变色,大怒道:“我和贵国天皇同岁,阁下知道不知道?对于阁下刚才的话,我能奉答的就是这些!”说罢端茶送客,弄得林汉助狼狈而去。但是,日本对此并不甘心,又让派在张学良身边当顾问的土肥原贤二说服张学良出任“满洲国皇帝。”张学良闻听此言,气得要求日本参谋本部将他调走,如果不调走,“以后土肥原贤二来,我一概不见!”
    就在张学良对日本人的阻挠进行千方百计地提防时,在东北军内部也出现了反对易帜的声音,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杨宇霆和常荫槐。杨宇霆是东北军的总参谋长,张作霖的一切作战事宜都由他进行谋划,尤其是在对郭松龄的反叛作战中出力甚大,被张作霖视作股肱。因此,杨宇霆常在张学良面前以长辈和有功大臣自居,让张学良极不舒服。张作霖被炸死,苏联人以为东三省群龙无首,正是攫取中东铁路利益的最佳时期,便提出协商中东铁路问题。
    看到了吧,苏联人就是想乱中取胜。
    此时,中东铁路由常荫槐主管。在与苏联人进行谈判时,杨宇霆以东三省最高代表的身份出席谈判。苏联人的思维总是有问题,他们没有把张学良放在眼里,而是以为东三省将来的主人是非常有才能的杨宇霆。所以,他们对杨宇霆大加拉拢、行贿,许以诸多的好处,让杨宇霆把中东铁路的权益移交给苏联,杨宇霆满口的应承。为什么杨宇霆和常荫槐反对易帜?因为他们认为张学良是个毛孩子好糊弄,答应苏联人的条件可以兑现;如果易帜,中东铁路问题决定权由南京政府负责,那就不是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却说苏联人拟定了一个对自己非常有利的协议,交给杨宇霆和常荫槐,只要张学良在上面一签字,就一切OK了。杨宇霆和常荫槐两个人对苏联人大包大揽,说这是蒸笼上抓窝头——手到擒来。杨宇霆和常荫槐对苏联人许了大愿以后,回到奉天,休息了一个晚上,就在第二天上午去找张学良签字盖章。张学良接待二人,想了解一下这份协议的前后因由。杨宇霆和常荫槐也不详加解释,只是以长辈、老资格对张学良呼来喝去,要求张学良马上签字盖章,让张学良倍感屈辱。张学良稳定了一下情绪,让他们两个人下午来办理手续。
    杨宇霆和常荫槐二人走了以后,张学良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如果任由他们二人呼来喝去,自己还怎么统领东三省?我岂不是成了蜀后主刘禅?张学良也是年轻,正是热血澎湃的年龄,不由就动了杀机。张学良心想,把这二人干掉,来一个敲山震虎、杀鸡给猴看,不是一个威震群雄的好办法吗?主意思定,就决定对两个人痛下杀手。随即,张学良吩咐卫队长在下午做好准备,见到二人就开枪打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8: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到家里,张学良就是忘不掉于凤至的神态,让他想的茶不思、饭不想。终于忍耐不住,张学良就向吴俊升打听那个开字画店的姑娘姓字名谁?吴俊升告诉他,早已打听清楚了,叫于凤至,是书香门第。张学良的脑子里刻下了“于凤至”的名字,夜里做梦也是于凤至,忽然有一神人告诉他,这就是你的夫人。张学良求着吴俊升为他提亲,吴俊升告诉他,这个于凤至本来就是你的妻子,你如果愿意娶她,定个日子即可。因为有这么一个故事,所以张学良从心里敬畏于凤至,对于凤至从来都是称大姐,不敢使来唤去。
    1919年3月,张学良入东三省讲武堂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这里的教官大都是从日本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及保定军校、北京陆军大学出身的学生,非常专业。张学良在这里系统地学习了战术、军制、兵器、地形、交通、筑城等六大军事课目,为他以后征战沙场铺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年的7月17日,张学良以炮兵科第一名的成绩,从讲武堂毕业。
    为了培养张学良,张作霖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他带张学良拜访大总统徐世昌,徐世昌非常赏识张学良,授予19岁的张学良陆军炮兵上校,任命张学良为奉天督军署卫队营营长。1919年12月末,张学良又被徐世昌任命为暂编奉天陆军第3混成旅步兵第2团团长,参加了直皖战争。1920年6月,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东北三省巡阅使卫队第3混成旅旅长。
    20岁当旅长,缺乏真正的锻炼,需要为他配备一个得力的参谋长才行,于是张学良向父亲推荐了自己在讲武堂的老师——郭松龄。郭松龄自此随着张学良的迅速提升,也一步步地爬到了军团长级的高位。1925年3月23日,张作霖召开军事会议,取消了奉军混成旅的名义,把东北国防军改编成18个师,张学良被任命为第4师师长。尔后,张学良又被任命为奉军津榆驻军司令和第3军军团长,总司令部设在天津蔡华园。6月4日,张学良读报得知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以后,马上向上海发了《致上海五卅爱国学生电》。6月9日,天津《大公报》全文刊发了他的电文,电文称:
    “上海西藏路二马路角平乐里日报公会转全国学生会鉴:
    报载上海学生因援助失业工人,为英租界巡捕开枪轰击,死伤多名。展诵之余,曷胜悲悼。痛我莘莘学子,竟被摧残,莽莽神州,天道何在?以廉俸所入,捐助2000元。即日由中国银行汇上,慰藉死伤。宵烛寒光,力难远及,聊以尽心而已。临颍雪涕,不尽预言。
                                                              张学良”
    这年的6月13日,张学良率部进驻上海,从而为奉军的势力扩展到江苏铺平了道路。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拥兵7万在滦州誓师倒戈,反对张作霖。11月30日,张作霖正式发布对郭松龄的“讨伐令”,任命张学良为前线总指挥。12月下旬,郭松龄兵败自杀。
    1926年1月,张作霖与吴佩孚重新合作,取得了阎锡山的全力支持,于是,三方以“反赤”为名,共同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在这次战争中,张学良任奉军三、四方面军军团长,韩麟春为副军团长。1926年4月间,国民军抵不住奉军的攻击,不得不放弃京、津、河北等地区,退至南口。张学良和韩麟春率第10、第11军及直辖炮兵、工兵、坦克军团直驱北京。8月12日,张学良、韩麟春召集所部旅长以上军官会议,决定13日向国民军发动总攻。翌日,奉军攻下南口,随后占领张家口,冯玉祥只得退守大西北。也正是在这种的形势下,苏联人改弦易辙又决定支持蒋介石进行北伐。
    1927年春天,张学良在天津结识了他的梦中情人赵绮霞。这一年赵绮霞16岁,上面有6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因为在女孩中排行第四,所以又称赵四小姐。赵四毕业于天津中西女校,正值青春妙龄,生得娇媚动人,虽然是中学生,但在受过西方教育的家庭的熏陶下,不仅学会诗书琴画,还懂得以桥牌、网球华尔兹作为交际本领。她的性格、气质和一般的少女不同,既有大家闺秀之雍容,又兼小家碧玉之文雅,其最大的嗜好就是喜欢读书,尤其对新文学作品特别偏爱。张学良在与她的哥哥的交往中结识了她,从而两个人厮守终身。
    1928年6月3日凌晨,张作霖从中南海启行,在20辆汽车卫队的保护下,来到前门火车站,坐上了去奉天的“泰山号”。“泰山号”曾是多年慈禧太后所乘的专列,共有7节车厢。火车造型精美,富丽堂皇,这是张作霖以大元帅的名义入主北京到败退离京的最后一幕。张作霖撤离北京,张学良还在邯郸指挥军队抗击北伐军的进军,他奉命留守北京。
    此时,北京城正处于国民革命军的三面包围之中,晋军威胁到察北,并隔着北拒马河呈直搏北京之势;而津浦路上的直鲁联军,在由徐州北上的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和冯玉祥西北军的压力之下,如潮水般一泻而下,使得天津前线的奉军大为动摇。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学良和奉军总参谋长杨宇霆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指挥所统辖的奉军安全地向滦河一带集中,然后再考虑如何安全的撤出关内。
    然而,张学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6月4日清晨6时,却接到了奉天发来的急电:“5时23分大帅的专车在皇姑屯中雷被炸,大帅受伤较重。”张学良此时还在邯郸临洛火车站的军列上设置的指挥部里督军抵抗冯玉祥的国民军进攻,闻听此迅,他立即回到北京,命令司机和副官及近卫官等人收拾行装随他启程秘密离开北京回奉天。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历史上认定是日本人所为,日本人也没有出面解释和分辨。真实的情况是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吗?日本人为什么非要炸死张作霖不可?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出,张作霖和日本人没有太大的矛盾,恨张作霖的是斯大林和苏联红军。因此事实的真相是苏联特工冒充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由于出事地点为日本关东军驻防的地方,所以日本人有口说不清。
    据最新披露的消息,策划炸死张作霖的是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和苏联红军军事情报局。早在李大钊被捕时,因为张作霖向外界披露苏联的绝密文件,惹恼了斯大林,斯大林对张作霖下了必杀令。经过多方的选择,这一任务落在了苏联特工埃廷贡身上。为了搞掉张作霖,苏联人作了一年的充分准备,首先对外界散布张作霖和日本人发生了矛盾,日本的少壮派军官要搞掉张作霖的消息,使世界各国都认为日本的少壮派军官的确想搞掉张作霖。不过,这也是事实,只是苏联人把这个事实扩大了无数倍。在埃廷贡成功地“消除”张作霖以后,苏联的媒体,以及中国国内的苏联特工和共产党人都向中国和外国媒体提供情报,说是日本人炸死了张作霖,而且还有鼻子有眼地把矛头直指案发地的管辖人——南满铁路路段监护人日本关东军身上。日本人这个时候是百口莫辩,因为在日本军界的确存在着干掉张作霖的呼声。苏联人干掉了张作霖,实际上得利也是日本人,所以日本政府就认了这个栽赃陷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18:21:54 | 只看该作者
      九十六
    张学良由项羽转世。项羽转世时,近古神主汉武为他召开欢送大会,邀请中古上仙姜子牙参加。在酒酣耳热之时,项羽问姜子牙:“我也是一条龙,乃青帝之子,力可扛鼎,势可撼山,为什么不过而立之年即亡,使我壮志难酬?”
    姜子牙道:“立场使然,你的眼睛老是往后看,只看到你的楚国往事,看不到我中华发展的大势所趋。如果你不幡然醒悟,恐怕还要重蹈覆辙。”
    项羽一听急了,慌忙向姜子牙施礼:“请先生指点长寿之道。”
    姜子牙道:“你的目光要向前看,要以我中华民族利益为重,娶一个可以管住你的老婆为妻。就可以长寿。”
    项羽偷偷地问姜子牙:“那我的虞姬怎么办?”
    姜子牙道:“最多只能当个情人,或者做个妾。”
    项羽道:“这对虞姬太不公平了,她这一世没有成为我的夫人,下一世还不能成为我的夫人,做人岂不是又是遗憾终身?”
    姜子牙道:“你既想长寿,又想让虞姬从情人变成夫人,要得太多了,必须有所舍弃用来交换才行?”
    项羽道:“请问先生,我要用什么来交换?”
    姜子牙道:“自由,你今世的自由太多了,也太任性了,为了你爱的人,你可以放弃你的自由吗?”
    项羽想了想,说道:“愿听先生安排。”
    姜子牙笑道:“这就对了,常言道:‘自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吗。我替你安排就是了。”
    项羽站起身来,对姜子牙躬身一礼:“多谢先生成全。对了,先生,我的首任夫人可否透漏一二。”
    姜子牙道:“你是龙子转世,自然要由凤凰才能管得住你。记住,凤至就是你的第一人夫人。”
    项羽再一次向姜子牙施礼,姜子牙道:“时辰已到,赶快下界去吧!”
    项羽一听,慌不择路地跳下了天庭。由于他喝酒带着醉意,所以也不及细想,在空中看到奔波的一辆马车上有一个孕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头扎了进去。

    张学良1901年6月4日,阴历的4月14日出生在母亲逃命的马车上。由于马车颠簸得厉害,刚出生,张学良的头上就被撞出了一个口子。从此,头顶伤疤,张学良活了101岁。6月4日,这一天张作霖被炸死,因此,既是张学良的生日,又是他的忌日,所以,张学良后来过生日,从来都是在阴历的4月14日过。
    张学良长到3岁,张作霖请人为他算命。算命先生说:这孩子命硬,妨父母,要拜寄给和尚,换个名字才能消灭灾祸。于是,张学良的母亲就带着他到寺院里消灾。当时的习俗是:在寺院拜寄时的第二天早上,听到别人叫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张学良应该换的新名字。这一天早上,母子刚起床,就听到村子里有一个妇人在喊“小六子”。于是,张作霖就把张学良的乳名改为“小六子”,并从此叫了25年。1911年4月,生母赵氏妇人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去世。看来妨父母是破不了的,从此11岁的张学良在继母二妈的培养下长大。
    张学良从小看不惯父亲作威作福的样子,因此不想做称霸一方的草寇,也不想做什么将军,他希望能学习一门知识,他想去美国留学。去美国留学是张学良的梦想,但被张作霖无情地给扼杀了;张学良想成为一名学者,去北京国立大学上学,名报了,记也登了,但是还是被张作霖给武断地否决了。张作霖要张学良学习军事,为他铺就了一帆风顺的军旅之路。
    1916年8月8日,阴历7月初10,16岁的张学良和于凤至成婚。于凤至比张学良大3岁,温文尔雅,矜持得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她皮肤白皙,娥眉凤眼,身段苗条,脚步轻盈,神态端庄,举步大方,聪颖过人,熟读诗书,善于书画。说起二人的婚姻,还有一段故事呢。
    张作霖在起步时,得到了于凤至父亲的鼎力相助,在张学良出生时就与于凤至定了娃娃亲。张学良15岁时,张作霖命他去岳父家完婚,托吴俊升负责办理此事。吴俊升把张学良带到于凤至家的镇上,好说歹说,张学良就是不愿意去于凤至家里完婚,理由很简单,就是相互连面都没有见过,怎么可以成亲?吴俊升把情况告诉于凤至的父亲,于凤至听说以后,也不想和一个没有见过面的纨绔子弟结婚,她要考察一下张学良再作决定。既然两个孩子都是一样的意思,吴俊升只好把张学良带回奉天,向张作霖复命。张作霖了解了情况以后,嘱托吴俊升将张学良的婚事负责到底,吴俊升只得领命。
    却说这于凤至姑娘,已经18岁了,她的主意很正,要父亲在奉天开一家字画店,由自己亲自坐堂,她要会一会张学良。吴俊升在帮助于凤至把字画店开办好以后,这一天带着张学良上街闲逛,专门把他领到了于凤至开的字画店门口。张学良一看到字画店,就想进去看看。说起来张学良在诗书、字画上也下了不少的功夫,得到过高人的指点,名家的真传,平时也很是自负。想想看,15-6岁的孩子不都是“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吗?
    张学良进到字画店,见到一个美女坐堂,兴奋劲儿一下子来了,有心卖弄一下自己的学问,就四处观看指点。于凤至一看吴大叔带来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不用问就知道是张学良,看到他的外表,心中已经满意五分,听到张学良对挂在厅堂里的书画的点评,头头是道,看来不是酒囊饭袋之辈,也就乐意了八分。于凤至也是一个年轻人,心高气傲,她想折辱一下张学良,就命丫环拿出一副非常罕见的名画让张学良点评。张学良不识得此画,又不想认输,胡乱点评一番。于凤至抓住了展示自己才学的机会,对张学良来了一顿好批,让张学良羞得无地自容,夺门而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10-21 05:58
  • 签到天数: 15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31#
    发表于 2015-4-21 21:32:24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和蒋介石,力量相当,学习细品中
    问好常老师{: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7:47:40 | 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总揽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民政府主席和陆海空三军总司令的要职,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至此,以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为特征的国民党寡头政治体制基本形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的政治对手和军事对手开始变为蒋介石;不过这个时候,蒋介石并没有把毛泽东放在眼里,他的眼里看的是东三省的张学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7:47:20 | 只看该作者
    彭德怀激动地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委员、朱军长领导红四军创建起来的,好似中国革命的一盏明灯。我们红五军到井冈山来,要好好学习红四军的建军经验------”
    随后,朱德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是这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向前发展。今天我们有了红四军和红五军,将来我们一定会有几十个军,我们一定要粉碎敌人的围攻,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
    红五军与红四军的会师,是继朱毛会师之后的又一次伟大的会师。不过,这两支部队要融合为一体,则正是台子所预示的一样,还必须塌一次,才能重新走到一起。天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泄露出来的。

    从1927年秋到1928年底,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上百次的武装起义:1927年4月至10月,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领导了广东省海丰、陆丰等地的农民自卫军起义,成立了海陆丰工农兵政府,坚持到1928年底失败;1927年9月,中共琼崖特委书记杨善集和冯平、王文明、冯白驹等分别领导了海南岛的乐会、万宇、琼山、定安、临安、澄迈等地农民起义,开始了创建革命军队和琼崖根据地的斗争,这支红军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1927年10月,马尚德(杨靖宇)领导了河南确山、定阳的农民起义,起义最后失败;1927年11月,中共鄂东特委潘忠汝、曹学楷、吴光浩、戴克敏领导了湖北黄安、麻城起义,起义失败以后,一部分起义队伍先后转移到湖北黄陂县栏山和河南光山柴山堡坚持斗争,后来又经过发动起义成为红四方面军的起家班底。
    1927年11月,中共赣南特委分别领导了江西万安、泰和、赣县、兴国等地的农民起义;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了江西弋阳、横峰农民起义;1928年3月至6月,郭滴人、邓子恢在闽西龙岩、张鼎丞在闽西永定先后领导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为朱毛红军建立以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起到了先锋军的作用。
    1928年3月,周逸群、贺龙领导了湘鄂边桑植农民起义,为红二方面军的成立好发展奠定了基础;1928年5月,中共陕西省委和刘志丹、唐澍领导了西北军许权中旅和渭南、滑县的农民起义。刘志丹成立的西北工农革命军和陕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那里奠定了基础。

    在中共不断地发动起义的同时,蒋介石的统治日益得到了巩固。在蒋介石的眼里,共产党的革命同全国各地的军阀比较起来,不过是一群嗡嗡叫的蚊子,他随手都可以拍死他们。现在让蒋介石最为关心的是割据一方的军阀,蒋介石对军阀早已恨透了,消灭军阀是他的中心任务。张作霖死了,东北军落在了张学良的手里。在北京饭店两个人喝茶时,张学良向蒋介石保证改旗易帜,使中华民国实现统一。因此,蒋介石暂时可以喘口气,同外国人叫叫板了。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对外宣言,提出对中国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要求有关国家,进一步而遵正当的手续,实行重订新约。”
    7月7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又重申中国政府的废约原则和重订新约的要求。改订“新约”包括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内容。随后,南京国民政府同美、英、法等国进行多次交涉和谈判,先后分别签订了“新关税条约”或“友好通商条约”,并与部分国家就取消领事裁判权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南京政府改订“新约”的措施,使中国若干长期丧失的主权得到了部分恢复,限制和减少了外国在华的一些特权,增加了政府的关税收入,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因此,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开始让中国实现了半自主的进步。
    之所以说是半自主,是因为帝国主义依靠武力,再加上无理地拖延,中国的关税并未完全自主,包括自订税率、自主行使海关行政权和独立支配关税款等关键问题并未得到解决。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关于关税的问题,中国古代根本没有这个概念,是英国人在慈禧在位时提出来的,所以中国的关税一直由英国人管理。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问题,南京国民政府虽然颁布了外国侨民“应一律遵守中国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颁布之法令规章”的命令,并规定了实施日期;但是一些租界还保留着。不过,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中国已经有了和世界各国平起平坐的资格,按国民党自己所说:“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
    蒋介石在第二次北伐结束以后,便着手执行孙中山的《建国大纲》,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其内容是:1、训政时期在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期间,以政治会议领导国民行使政权;2、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以政权托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3、中国国民党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4、国民政府总揽执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5、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执行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的实施行政;6、国民政府组织法的修正和解释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决议执行。
    10月8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又公布了其制订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由国民政府主席总揽,五院分别执行。国民党确立的五院制形式的国家政权机构,抽掉了孙中山原来提出的“权”、“能”分开,彼此独立又互相制约,防止个人独裁的内容,为蒋介石日后走向独裁奠定了基础。同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谭延闿、胡汉民、王宠惠、戴季陶、蔡元培分别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的院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2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7:46:3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知道,井冈山人少、粮少,不利于大部队长期坚守、生存,自从毛泽东1927年10月份上井冈山以后,就一直靠向山下的宁冈县征粮养活军队。朱德上山以后,缺粮的问题就更加突出,没有粮食吃,是造成红29团离开井冈山重返湘南的重要原因之一。《朱德的扁担》记述了朱德挑粮上山的故事,朱德身为军长,已经43岁,每天都要和战士们一样,从宁冈挑粮到井冈山的茅坪。这一路来回100多里,山高路险,一天一个来回,想想看是多么的辛苦?战士们心疼朱德,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不让他参加挑粮。朱德就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朱德记”三个字,以防被战士们拿走。挑粮的故事成就了朱德在井冈山的一段佳话,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来,毛泽东坐享现成,从而在干部、战士心中留下了毛泽东不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印象。这些都是日后毛泽东和朱德之间爆发矛盾冲突的原因之一,我们讲这些,就是要说明:当时毛泽东在人们的心中还不是英明的领袖,尽管他在思想上已经是政治家了,但他还不是一个身体力行的人,尤其不应该脱离群众。
    这一天,毛泽东正在八角楼考虑1928年全年的军事总结,思考1929年的工作,忽然接到了何长工派人送来了报告。报告说: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师来到了莲花县。毛泽东马上和朱德进行了商议,让何长工带领一支部队到莲花迎接。同时他们两个人也进行了分工,由朱德先到砻市去等候,毛泽东在茅坪准备欢迎大会。这时的红四军正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整训,闻听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来到莲花县,大家都非常高兴。
    单说何长工奉命率领毕占云、张威的特务营和独立营,以及正在宁冈新城整训的由夏炎带领的莲花赤卫队,在11月底前往莲花县黄陂九都去迎接红五军。进入莲花县境内,何长工得知莲花靖卫队在赤卫队的叛徒杨良善带领下,趁莲花县赤卫队外出整训之机,联合萍乡南坑、白竹靖卫队,在上西一带大肆烧杀,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围攻县委。为了扫清敌人,打开让红五军顺利上山的通路,何长工决定率领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股敌人消灭。
    这一天的清晨,红军以锐不可挡之势,如猛虎下山向敌人扑了过去。靖卫团的士兵赶忙跑到杨良善面前报告说:“红军来了。”杨良善此时还躺在床上抽大烟,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这只是贺国庆的几条烂枪而已,等我过足了烟瘾就去缴了他们的械!”贺国庆是负责保护莲花县的赤卫队队长,手中只有7条枪,杨良善自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哪知道,这次来的不仅有贺国庆,还有何长工和夏炎的大队人马。部队击毙了杨良善,缴获了靖卫队的枪;可惜的是,赤卫队大队长夏炎牺牲,贺国中也负了重伤。
    战斗结束,部队正在以沉重的心情为夏炎举行追悼大会,有人向何长工报告:从萍乡来了一支大部队有上千的人马。何长工带领部队立即出发,刚到坊楼,发现埘垅口布满了岗哨,两边山头布满了部队。何长工让司号员吹军号问答,知道是自己人,立即派人前去联系,正是让自己迎接的红五军。双方官兵无不欢呼雀跃、相互拥抱、相互问候。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和红四军会师,彭德怀、滕代远非常高兴,立即在坊楼草坪上开了一个大会,对红四军派部队前来迎接表示十分感激。次日,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向井冈山前进,何长工则率部佯攻县城,掩护红五军顺利前进。
    12月10日,朱德在砻市接到了彭德怀和滕代远后,带他们上井冈山宁冈新城。根据红四军的安排,红五军的官兵被分散在新城附近的黄夏、瓦岗等村驻扎,红五军军部设在黄夏村的敬爱祠堂。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朱德带领彭德怀、滕代远来到茨坪和毛泽东会见。毛泽东高兴地握住彭德怀的手说:“你们也走到我们这条路上来了。”彭德怀向毛泽东介绍了红五军的情况及转战的经过,并说明还有一、二、三纵队的1千多人,在黄公略的带领下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应将他们尽快接到井冈山来。
    12月14日,在宁冈新城西门外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庆祝红五军与红四军胜利会师的大会。这一天的天气非常的好,太阳正在冉冉升起,朝霞散去,天空如洗,露出了蓝蓝的天;满山的枫叶红似火,如诗如画,将这秀丽的山川点缀得分外妖娆。在这个偏僻的山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盛况空前,街上和附近的村庄,到处都张贴着标语,有的用石灰水直接写在墙上:“欢迎红五军上井冈山!”“热烈庆祝红四军和红五军顺利会师!”“打土豪分田地!”“打倒列强!打倒新军阀!”
    前来参加会师大会的红五军、红四军指挥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会场,当地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入会场。会台的横幅上写着:“庆祝红五军与红四军胜利会师大会。”两边写着一副鲜艳夺目的大红对联:
    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
    趁红光当红军高举红旗创造红世界!
    这幅对联出自陈毅的大手笔,字迹刚劲有力,风格独特。庆祝大会在一阵热烈的鞭炮声、欢呼声、掌声响过以后,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主要领导一齐登上了搭建的土台。哪里知道,几个人一上去,土台一下子给压垮了。这时便听到有人议论说:“哎呀!这可不吉利,今天刚会师台子就垮了!”
    朱德听到了大家的议论,估计其他人也听到了,所以在新台子搭好以后,他笑嘻嘻地重新上台,对大家大声说:“同志们,刚才台子塌了不要紧,现在我们立刻把它搭好了,无产阶级是永远压不垮台的!”
    在人群的一片欢呼声中,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同志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毛泽东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后说:“今天我们红五军和红四军胜利会师了,我们的革命力量更加强大了。”接着,他要求两军团结一致,坚决开展对敌斗争,建设好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2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7:46:01 | 只看该作者
    但是,为什么他的经济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继承?这和他的社会斗争学说、《矛盾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继承一样,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造成的。这一点在我的第三部书中会有很好描述,现在,我们就是在讲毛泽东的社会斗争学说、生存经济学和哲学观的形成过程。当我们看到它们都成熟时,毛泽东也就可以开国了。所以,大家在本部书中,不仅可以看到全面的军事斗争故事,而且可以看到上述三个学说的形成过程。只有当大家都了解了这些以后,才知道毛泽东为什么比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要高得多,才知道毛泽东与在40年代的三大巨头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相比丝毫也不差,而且后来都超越了他们。
    毛泽东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考虑军事问题,来指挥打仗,是他之所以在军事上高于一切军事家的地方,也是那些单纯的军事家难以向背的地方。政治军事家,是我给他的称谓,想学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不懂得毛泽东的其他三大学说是不行的。毛泽东在红军中实行民主主义,是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中非常高明的一招。这一招在世界军队史上是首创,是毛泽东改天换地的法宝。“改天换地”不仅是改造中国社会的天和地,更重要的是改造共产党中国中央这个“天”和它领导下的党员和军队这个“地”。所以,我把这一招列为毛泽东兵法中的第10条。
    我们说毛泽东的这一条兵法是改天换地的法宝,并不是空穴来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始终无法改变的一个社会现实是,军队无论如何打仗,在政治上始终无法改变孔孟之道治理天下的局面,蒋介石也改变不了,为什么?是因为军队主管天下的时候,在军队中只培养出来了将军,而没有培养出来精于政治的士兵和将军。军队始终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军队打下来的天下和根据地由谁来治理?过去都是由儒生来治理,但是毛泽东培养出来的军事干部后来就可以治理天下,说实在的军队中民主主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人民需要民主,没有人去贯彻和推行民主,在军队中接受民主教育的广大官兵就起到了在中国推行民主的决定性作用。想想看,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乡村基层干部都是转业军人,是他们在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细胞,这些干部在上世纪70到80年代都还是乡村中的主流。这是换地,我们说改天,对于民众来说,县政府就是天,省政府、中央是九天,这些政府的领导人都是从军队中转业的军队政治干部,想想看,怎么不换天?
    正是这样,毛泽东才可以彻底战胜蒋介石,才可以在一切敌人面前表现得毫不畏惧,才可以把它们称之为纸老虎。军队内的民主主义是瓦解敌军一个“鼠疫”,只要一个俘虏士兵受到了传染,就会让国民党的军队全部换上这个“鼠疫”。但是,民主和一切行动听指挥是一对矛盾,“八月失败”就是没有处理好这对矛盾。因此,要把民主主义变成有利于指挥、充分发挥战斗力的积极因素,扼制它在军中的消极因素,就要把政治委员制度建设好,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内的纪律,在共产党内部实行起来容易,在普通士兵和群众中怎么能够实行呢?
    干部和共产党员不具有天然的领导别人和影响他人的能力,要让群众和普通士兵听你的,你就必须做到三点: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二你的心是公心,不能是私心;三是决策英明,也就是有哥哥头的能力。所以这就对党员和干部、以及选拔干部和发展党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标准。而要充分发挥干部和党员的作用,还要在群众和士兵中保持共产党员一定的比例。经过实践,毛泽东发现,在军队中党员的比例应该掌握在30%以上,否则就可能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这样还不够,这只是解决了阶级带头的问题,要充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还必须利用民族、宗族、宗教和同乡这几种关系,把同民族、同宗族、同宗教、同乡编为一个连队,就可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就可以让战斗力无形中的提高。美国人在朝鲜战场上看到志愿军是一支打不垮、打不散的军队,一个人遇到攻击,众人舍命相救,不明事理,专门进行了研究后发现:他们大多是同村、同族的兄弟。毛泽东在军队的组织原则中,充分利用了“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一古训。因此,我把这一条称为毛泽东兵法的第11条。
    军队中的民主主义解决了红军的兵源问题、俘虏兵的改造问题,培养了大量的拥有战斗能力的政治活动家。政治委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证战斗部队的后勤供给,而这就必须和地方建设紧密相联系。聂荣臻为什么可以在抗日战争中开辟出来一个模范的晋察冀根据地?实在是和他做政治委员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好的军队政治委员就是一个好的省委书记、市委书记,这就是毛泽东把军队建设成为一个巨大的军政学校的成功之处,因此也是任何单纯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就是凭这一点,我们说毛泽东高于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上述这些感慨,是在我看到《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以后的思考。这篇文章是毛泽东给中央的一个报告,在毛泽东选集中排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后面。只要大家读懂这两篇文章,就知道毛泽东的思想开始出现了雏形。
    毛泽东的思想在井冈山逐步成型,但是他的想法还要得到朱德、陈毅和广大士兵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要政治委员作最后的决策负责者,无形中就是让政治委员比军事首长高出半格,具体到毛泽东和朱德的关系上,就是毛泽东要比朱德高出半格,这行得通吗?毛泽东这个时候,老实说还没有学会和战士们和谐相处。我们前面说过,毛泽东不论是在上学时期,还是在加入共产党以后,大多都是独行侠,没有学会如何带队伍,也没有学会如何生活。
    然而,43岁的朱德已经非常会生活,并且和群众与战士们打成一片了。朱德在井冈山到处溜达,收集群众和战士们唱的歌曲,并将它们装订成册。我们大家对朱德的理解可能是一个严肃的将军和元帅,其实他非常爱好文体活动,喜欢唱歌和打篮球。毛泽东则与朱德恰恰相反,他既不会唱歌,也不会打篮球,天天就是坐在屋子里思考,偶尔出来散散步。在井冈山相对稳定的时期,为了囤积足够的军粮,朱德还经常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上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2-8 12:3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1 17:44:55 | 只看该作者
       九十五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可是,有谁知道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在何时何处高于马克思、列宁,并与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呢?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毛泽东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创造,在我们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上,哪一次的朝代更替走的不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不在这里,同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相比,他伟大在他的哲学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以及经济学说上。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内容就是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实践证明他的这三个内容都是空想的,在实践中也是失败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苏联存在了80年,是因为列宁修正了马克思的理论,所以列宁的理论就创造社会的现实来说,比马克思主义要科学的多。但是,列宁主义随着苏联的解体,在它的出生地失败了。在中国,现在大家之所以还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当作真理,实在是毛泽东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了从根本上的创新,这些创新都是相应高于他们的主义组成内容的思想的。这一点我们会在今后逐步讲到,因为不是论文,所以不是分门别类地讲,而是按它发生的时间来讲的。希望大家注意到这些。
    在井冈山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回答出来了在1920年与陈独秀谈话时,他说阶级斗争学说不适合中国的理由。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在1925年他写《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将阶级的斗争理解为五个阶级的斗争层面上,认为这是社会的主要斗争内容,比马克思单纯的两个阶级的斗争理论已经高的很多了。但是这还是书面上的,在实践中还有比这些斗争更重要斗争,毛泽东在井冈山逐步地认识到了。这些斗争存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民族之间的斗争远远大于阶级之间的斗争。民族之间的斗争小到一个国家内不同的两个民族之间,大到两个国家之间,民族的利益永远大于阶级的利益。所以,当民族矛盾发生时,阶级斗争必须让位于民族斗争。而马克思主义者则把阶级斗争置于民族矛盾之上,这是由于马克思没有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概念设计出来的畸形理论,相信这一理论的人必然认苏联人和共产国际为主子。毛泽东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逐步制定出来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使红军成为一个各民族共同的家园。
    二是宗教之间的斗争远远大于阶级斗争。宗教信仰是一个国家、民族最基本的信仰,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宗教信仰。一切试图消灭宗教信仰的学说和理论,是反社会和反人类的。毛泽东在实践中发现各宗教的主旨都是向善的,所以要求尊重宗教信仰,从而使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人汇聚到毛泽东的旗帜下。
    三是宗族之间的矛盾远远大于阶级斗争。宗族之间的斗争,源于氏族之间、种族之间的争斗,在不同亲缘的族群之间,这种斗争长期存在。毛泽东在实践中也逐步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很多的世仇都握手言和。
    四是土客族之间的矛盾。这在本土与迁徙群体之间长期存在,过去,往往就是一场血战。现在在欧洲一些国家还存在反对外来移民的情况。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也逐步解决了这一矛盾,而且还进行了大批的迁徙,以开发东北和新疆。
    阶级斗争只存在于上述四个矛盾双方的内部,不存在矛盾双方之间。也就是说,阶级斗争不仅代替不了上述斗争,而且在上述矛盾发生时进行阶级斗争,就是在帮助敌人。马克思主义者根本不理解这些,所以,在共产党内部后来发生的一切激烈阶级斗争,都对根据地、军队和国家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同样,也正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这些,所以就不可能在世界的各国取得斗争的胜利;反之,象苏联这样取得胜利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国家之间的矛盾处于主要形态时,内部的阶级斗争就是自杀。
    阶级斗争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毛泽东在《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已经说得很明白。简单地说,一个社会的阶级可以分为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工人农民阶级。可以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是资产阶级或工人农民阶级,而决定谁来领导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则是谁争取到中产阶级的支持。马克思没有看到中产阶级,但是毛泽东看到了,所以,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学说要远远高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如果要正确地称呼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学说,我看叫社会斗争学说更符合其本来面貌。为了表述清楚后来所发生的各种混乱,我这里就将毛泽东的斗争学说称呼为社会斗争学说。
    在《井冈山的斗争》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思考。什么是政治家?我们现在把他理解为政治活动家是错误的,政治的本意应该是对一个地方的施政策略和治理手段,家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家,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有异于他人和前人的治理社会和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手段。毛泽东作为政治家的起步地点,就是从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开始的。有些人认为毛泽东不懂经济建设,不懂得什么是经济学。我要说的是你根本不懂得中国在建国以后的经济模式是怎么来的,或者是你根本不懂得毛泽东的经济学。
    在现在的概念里,经济学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学,一种是政治经济学。我们的思维被局限于这两种经济学中,在改革开放以前用政治经济学去衡量一个事物的好坏;在改革开放以后,则是用市场经济学来衡量一个事物的好坏。可是有谁知道对一个新兴的国家来说,对一个新兴的军队和根据地来说,最重要的是它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毛泽东的经济学既不是政治经济学,也不是市场经济学,而是生存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他的经济学既不同于马克思,也不同于凯恩斯,他是世界上所独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12 23:37 , Processed in 0.14179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