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旋风百草 于 2015-2-2 17:08 编辑
写到行走这两个字,立即就感觉有微风轻拂,那是秋天的风吧,是一方暖阳下一池秋水边,柔柔拂过面颊的舒爽的风;或者是冬天刺骨的寒风,它凌厉地刮着,掀起衣角,吹乱头发,迫得落叶簌簌地翻滚着,沿着路牙落荒而逃;或者是冬日晴好无风的日子,和煦的阳光直射下来,温暖着冷僵的四肢百骸,你兴致勃勃地行走着,象掀起一阵轻柔的风。
若是还穿着单衣的秋日,艳阳高照得有些灼人,你便选择在太阳稍稍落下后行走,走在阳光照不到的荫凉里,惬意又宜人,此时的光线已不似午间那么强烈,但仍明亮充足,拍摄起照片来效果颇佳。若是冬日,谁还会嫌弃那热乎乎的太阳呢,趁着阳光正明媚,赶紧上路吧。可冬季往往是多愁善感的,要么嘶吼着,刮着狂躁的风,要么哭泣着,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这种时候,你通常会选择乘坐公交车,让它带着你,去往这个城市中你还很陌生的地方。
说到行走,你的脑海中便响起笃笃的脚步声,那清脆的足音有时是踏在新修的光滑的大理石路面上发出的,有时则是缓缓行走在空旷寂寥的老街巷中发出的,那老街巷中甚至仍铺着旧日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路。有时,你的双脚踏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踩得干枯的落叶刺啦刺啦地响,有时你行走在荒草漫布的山坡上,脚底厚实又柔软,有时你的双脚深陷落雨后的泥土中,你甚至能清晰地嗅闻到清新的泥土的味道。
你当然不似路人般急匆匆地赶着路,至少在行走的时候,你是悠闲的,你的脚步是缓缓的,笃定的;你也不似路人般只急吼吼地向前看,你东张张西望望,似乎对看到的一切都感兴趣,都抱有孩童般的好奇,还不时地拿出手机,咔嚓咔嚓地拍照;你不似路人般只赶着必走的熟识的路,你更多地是去往陌生处,因为你觉得这个城市还有太多的风景你并未领略过,于是你不时地收获着惊喜;你也不似路人般紧锁着眉头,你脚步轻快,心情舒畅,真好似春日里啁啾着翩飞着的鸟儿。
你永远都不会忘记行走中那奇异的一幕,那是在33路公交车终点站,站点附近是一大片空旷的荒野,你看到近处停留着的黑压压的一片似乎是鸟雀,于是你走上前去,想看得更清楚些,没承想竟惊起这成群的鸟雀,它们扑啦啦地盘旋着飞向更远处。那是个灰蒙蒙的阴雨天,鸟雀的颜色似乎是黑色的,那数量至少有几百只之多,它们在离你那么近的低空飞起来,简直遮天蔽日,蔚为壮观,直看得你瞠目结舌。你不自禁地又走上前去,没承想这奇异的一幕又重演了一遍,呵,这些可爱的易惊的生灵。
在一个清冷的阴雨的春日,你曾路过清水,这里是著名的苗木花卉市场,难怪一走进这里的街市,就感觉与别处不一样,原来是比别处多了满眼的敞亮的绿意,只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路边角落里都见缝插针般密密匝匝地植着树。狭窄的泥泞的街道两侧,堆放着捆扎得整整齐齐的苗木,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壮有的细长,参差错落地竖立着,湿润的雨丝使这些苗木显得油润光亮,充满新鲜的气息。你想,如若不是落雨天,这街市上该是怎样一番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呵,那些怀抱着苗木回去的人定然也怀抱着沉甸甸的喜悦,因为他们在春天里植下的不仅仅是树木,更是厚重的希望呵。
你曾经在年前踏上6路这辆开往城北的公交车,车厢里满满登登的,热气蒸腾,你立即象踏入了异乡,因为耳畔边传来的寒暄的话语都带着浓重的口音,全然不是平日里你所熟知了解听惯的语言。你心里默默念叨着一个个对你来说陌生的地名,西江、三塘、小红星、五里、杨塘湾、二十里、三十里……你想,这些地名看起来都颇有些年代了,是原来的生产队、公社名吗?距离什么地方五里、二十里、三十里呢?其实这些地方并不遥远,一辆公交车即可抵达,但语言上却已呈现出了不同的差异,或许他们的语言才是原汁原味的乡音呢。公交车飞驰着,一路上你却并没有看见你想象中的农村景象,没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没有清清亮亮的池塘,没有绿树环抱的村舍,有的是宽敞整洁的马路,颇具规模的楼盘,以及林立的工厂,这些曾经的农村已经完全城区化了。
你曾经在瑟瑟的风里去花津路拍摄圣雅阁基督教堂,灰蓝色的墙面、绛红色的屋顶与门窗以及那高耸的尖尖的钟楼塔顶,都使得这幢哥特式西洋建筑从周围的一片灰蒙中如此突兀地凸显出来,虽然外观上它已修葺一新,但其实这是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建筑。你还就近去了二街的清真寺,白色的外立面、尖拱形的门窗以及似洋葱头的尖塔上那高耸入云的月亮和星星都令人印象深刻。寺内安静肃穆,你看到了一块“敬畏常存”的牌匾,伊斯兰教认为,敬畏是万善之源,心里暗暗记下了。回去的路上,你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林语堂的话,“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道义于己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你想,若是在今天,面对着这纷繁喧嚣的时代,林语堂老先生会不会说: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没有信仰?
你曾经在一个温煦的冬日下午去寻访大砻坊,这名字于你异常亲切,只因儿时你常常走过这条人烟稀少工厂林立的马路。依稀这里还是往日的旧模样,一排排粗壮的有不少年头的梧桐树虬劲地向上伸展开裸露的枝干,树的顶端,枯褐色的叶还未落尽。马路的右侧,一路缓缓地走过去,都是灰暗的低矮的一幢紧挨着一幢的旧式徽派建筑,那斑驳的青砖,衰朽的木板,雕花的窗棂,乌黑的瓦片,砌在墙角处字迹、图案早已模糊不清的陈旧的青石板,甚至仍在辛勤劳作着的敲洋铁皮的手工艺人,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它们的沧桑与古老。这些繁密的房屋的后面,就是奔涌不息的青弋江,千百年来汩汩流淌的青弋江,沿着这条长长的马路缓步,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老房子,不由得遥想当年这里的摩肩接踵与市声若潮,那该是几百年前呢?原来老芜湖就是这样沿江兴旺的,原来这里才是旧日这个城市的最繁华处,而现在这里又是多么地落寞与冷清呵。走在现时大砻坊的街头, 处处都能强烈地感受到新与旧的碰撞与交织,就在马路的左侧,是一幢幢崭新的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宽敞整洁的花园式的住宅小区,一时间,人都有些恍惚,仿佛刚从时光隧道里穿越回了现在的生活中。
你曾经在一个清冽的冬日午后,来到银湖这一片宽广的水域,刹时间,顿觉视野开阔了,于是心胸也开阔了,什么抑郁、烦躁、不快似乎都被水平似镜的清清湖水洗濯净尽了,漫步湖边,只觉天也清,风也清,云也清,水更清。
你还曾经在一个燥热的春日午后,来到绿草茵茵的雕塑公园,那些巨型雕塑,无论是传统的抑或是现代的,无论是具象的抑或是抽象的,均气势慑人,厚重大气,它们的凛然矗立,使得这片原本平凡的土地立即气韵生动起来,似有魂魄附着般神奇起来。
你还曾经因路边的惊鸿一瞥,而专程去赭山公园寻那一抹清雅的紫色,那便是紫藤了。那攀援着树木、循着树木的枝条、高高高高地挂在树梢顶端的紫藤,清幽迷离,袅娜动人,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微风拂过,竟清香阵阵,使人久久不愿离去。
…………
就这样,行走着,观看者,思索着,感悟着,收获着,热爱着。
对于总是宅着的你来说,行走就是触摸呵。触摸北纬31.33度与东经118.38度交织处的这一片土地上的空气,温润的?清新的?污浊的?干燥的?触摸就在它之上盘旋着的风,轻柔的?狂躁的?冷硬的?沁凉的?触摸照射在这一方土地上的阳光,和煦的?温暖的?灼热的?耀眼的?触摸冷与暖、阴与晴、雨与雪、昼与夜的四时气候。你想,它们定然是独特的,是只属于这片土地的,即使它们与邻近处如此相似与缠绕,但确乎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你仍 有陌生感及充沛的好奇心,所以才会更加热爱行走吧。你用双眼温柔地触摸着土壤,黝黑的?肥沃的?黄土般的?沙石质的?实际上,在小城里,双足踏在柔软厚实的土壤上的机会并不多,那就尽情地贪婪地触摸那些树那些花那些草吧,枝繁叶茂,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是要到南国,看到笔直伟岸的参天大树与阔大的枝叶,才能知晓它恰到好处的俊秀,是要到北方,看过满目的水瘦山寒飞沙走石之后,才能体会到它喜人的葱茏与丰茂。
对于自小在杨柳依依的镜湖边戏耍长大的你来说,触摸碧水柔波几乎是行走中的必然。那些潺潺的不知名的溪流,蜿蜒曲折,晶亮沁凉,你常把它们想象成这片土地上的血管或神经,而那一汪又一汪或浩大或圆润明镜似的湖泊甚或水塘,微波潋滟,波光碎金,你常把它们想象成衣饰中晶莹剔透的水晶,它们润泽着丰盈着这片土地。似乎是与那水的灵秀相映衬,这片土地上的山也是玲珑的。没有奇崛凌厉嶙峋突兀的自然奇观,没有鬼斧神工千古绝唱的天然风貌,千百年来,小城安然地依畔着滔滔长江,滋润着秀美着,生机无限。
在哗哗的水流边行走,怎能不触摸那一座又一座的桥?无论是用双脚、用手、用目光,还是用满怀的激情。古老的、狭窄的、现代的、宽阔的、木制的、水泥的、青石板的、钢筋混凝土的、传统的、西洋的、中规中矩的、气派非凡的、土里土气的,不一而足,纷至沓来,目不暇接,就像城里密密麻麻一座紧挨着一座的建筑,也像这土地上阡陌纵横蛛网一般的道路,它们都刻写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散发着迷人的历史气息,掩藏着道不尽的小城故事,也书写着日新月异的世事变迁,触摸着它们,感慨着沧海桑田。
那悬挂在高楼大厦之上的LED巨幅荧光屏不停地闪烁着,繁华喧闹的街市上车水马龙人潮汹涌,公交车、小汽车、电动车、自行车、三轮车穿梭来往,小贩的吆喝声、商场的促销声、汽车的鸣笛声此起彼伏,上班的、上学的、买菜的、锻炼的、逛街的人流络绎不绝,说笑的、谈天的、闲聊的、抬杠的、打趣的乡音不绝于耳,就这样行走在街市中,触摸着这个城市的喧哗与热闹,触摸着这个城市浓郁安详恬淡的生活气息,触摸着这个城市朴实温润的市井。
而在这一切之上,氤氲着蒸腾着弥漫着飘荡着的,你努力打开全身的器官,在行走中不停地观看着聆听着嗅闻着品尝着触摸着的,似有若无的,是这片土地的气息。你小心翼翼地触摸着,你知道你触摸的是家乡,亲切亲爱的家乡,你想,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念叨着想念着回味着地球上这一处的土地上这份独有的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