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仲夏雪花落陈楚 挽歌一曲动龙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12:53: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晨之风 于 2013-8-5 11:50 编辑

仲夏雪花落陈楚     挽歌一曲动龙湖  


——沉痛悼念孙方友老师
晨之风
     727日上午,远在深圳的我接到县作协钱良营主席的电话,说是孙方友老师于昨日1210分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噩耗传来,我不敢相信这个现实,没有想到素有中国当代“笔记体小说之王”之称的孙方友会如此之快离开这个世界。我心情沉痛,胸口压抑得难受。放下接听的手机没几分钟,我的一个在郑州的学生也是新锐作家郭敖也打来电话,报告了同样的消息。我才相信孙方友老师真的走了。由于在远在他乡,上网不方便,我通过手机短信把这个消息发给几个文友。大家一片悲痛,“周口文坛”为之震动,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沉痛悼念孙方友老师。
       我的悲痛在于,就在孙方友老师离世的前几天,他还在自己的家乡淮阳参加名家看淮阳暨周口作家群崛起现象座谈会,这是周口籍作家的“群英会”。孙方友老师显得很亢奋,他的精 发言博得与会周口作家一阵又一阵掌声。我很有印象,孙方友老师的发言绝对是那天上午所有讲话发言的高潮。在发言里,他阐述了自己对于周口作家群的看法,鼓励之余又提出自己的期盼。其中一句话我很有印象,他号召周口作家应该学习周口老乡袁世凯的霸气,在全国打出周口作家的强势品牌。那一天他的发言他是经过认真准备的,他拿着草稿,侃侃而谈,看似调侃,其时韵味无穷,他的发言给家乡的文学爱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天午餐后,在回宾馆住室的路上,我碰上孙方友老师。他一眼就认出了我,和我主动打招呼,幽默地称我为“李教授”。我在他下榻的房间里提出想让他给淮阳中学羲陵文学社题词,勉励一下文学幼苗。他一开始推说自己字体不好,怕误导了孩子们。在我的一再邀请下,他说这回你铁心让我献丑,那我就展示一回吧。天气比较热,他很率性,干脆脱掉体恤衫,只穿背心,以床为书案,挥笔写下古陈之风,颍河之水,聚就淮中之灵地,造就羲陵一群才子的题词。写好后他又给我解释,古陈之风谐音你的笔名,亦即希望你以后带领羲陵文学社社员把这面引领淮阳文学后备军的大旗继续扛下去。他还愉快地回忆起羲陵文学社过去走出的人才,譬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段华,就是羲陵文学社的骄傲。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天后,这位透着睿智和幽默的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作家驾鹤西去,如此之快,这位一生勤恳、耕作不止、充满传奇的作家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他钟爱的文学事业。悲痛之余,我查阅关于孙方友老师的资料,孙方友老师的很多往事又一次浮上心头。
  孙方友1950年出生于淮阳县新站镇,生前系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1978年开始,在《人民文学》、《收获》、《钟山》、《花城》、《大家》、《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长篇小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24部,电视剧《鬼谷子》、《工钱》、《衙门口》等近百集,共计6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辛勤耕耘,作品曾获飞天奖、河南省第三届第五届文艺成果特等奖、首届金麻雀奖、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首届吴承恩奖等各种奖励70余次。有近百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文字。他最高的艺术成就是他的新笔记体小说。评论界普遍认为,古有《聊斋志异》,今有《陈州笔记》,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是继蒲松龄之后,中国文学笔记体小说的又一座高峰。这就是在颍河边长大的孙方友留给世人的财富,这就是一个从淮阳颍河小镇走出去的闻名中原乃至全国的文学家。
       孙方友的成功得益于他坎坷的经历。四清运动时,父亲受牵连到劳改农场服刑。14岁的孙方友作为家中长子,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父亲服刑生活的开始,也是孙方友苦难生活的开始。孙方友本来正在许湾公社一个叫做程寺的小镇上中学。因为父亲出事,就中断了学业,为了有读书的时间,孙方友到生产队里的牲口棚里去帮槽,挨家挨户去人家厕所里挑大粪。据孙方友胞弟,也是著名作家墨白(本名孙郁)回忆,因为生活困难,家里一年分的粮食不够半年吃,孙方友的母亲就领着孙方友兄弟给供销社里推麦面,几乎每天推石磨都要推到深夜,孙方友很累,回到家,一头倒在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为了改变家中的生活。那些年,孙方友还领着弟弟到颍河里去捞砂礓,卖给公路段。让墨白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快过春节的时候,孙方友被派到离新站镇160多里的漯河去拉生活用煤。他们回来的时候天下大雪,颍河里结了冰,不能行船。年三十儿孙方友和村里人一起冒着大雪回到对岸那个小村的时候,墨白和母亲就站在白茫茫的大堤上等他们。隔着宽宽的河道看到孙方友他们时,墨白和母亲泪流满面。也就是在那几年,孙方友几乎学会了所有的农活。等到后来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时候,播种时,他就是耧把式。地里种什么,上什么肥,都是他说了算。直到今天,他在颍河的河套里还有一亩责任田。1967年,公社里成立了豫剧团,孙方友开始演戏。他演过《白毛女》里面的穆仁智,《沙家浜》里面的刘副官,《智取威虎山》里的小炉匠。但使他红遍全村的角色是《红灯记》里面的鸠山,他头上戴着一个用猪尿泡做成的光头道具,几乎在乡里所有的村庄演出过。孙方友后来有一部中篇小说,名叫《艺术皇冠》,写的就是那段生活。1972年的冬季,作为盲流,孙方友去了新疆。在奎屯,在伊宁,在察布查尔,在霍城,在新疆的很多地方都曾经留下过他的足迹,他也体验了各种各样的苦难。一年后他从新疆回到故乡,几年后他成家立业,尽管又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他的生活基本上稳定下来。1978年在《安徽文艺》发表处女作《杨林集的狗肉》,坚定了从事文学的信心,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1985年他因为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而被县里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调到县文联工作。可以说就是从那时起,他一直是用他手中的笔说他想说的话。
        孙方友始终认为自己是农家的孩子。他似乎无意成为一个作家,他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扎根基层,苦水里泡大,但这些都成了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他不抱怨苦难生活,是苦难生活给了他动力。苦难的日子里,他总是笑对生活,感谢生活的赐予。他把那些所谓的苦难经历精心洗涤,梳理归纳,就像从沙地里筛选出金子一样,他又把这些金子颗粒集中起来,铸成文学的金字塔。
  作家当然靠作品说话。孙方友之所以有如此文学成就,是和他浓浓的家乡情结不可分割。孙方友身在大平原,注定了自己的厚实和耿直。他是从农民堆里走出的作家,注定要秉笔直书。720日,在周口作家群崛起现象座谈会上,孙方友说:我们不能与别人比精明,只能比扎实、比耐力。”“要写经得起摔打的作品,要比谁的作品能够经得住岁月的考验。他的发言让大家受益匪浅,也见识了他的开朗、直爽和幽默。
       对于爱生活的人来说,苦难的经历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这用在孙方友身上再恰当不过。孙方友经历丰富,干过的行当很多,种过庄稼,当过养路工,挖过河,喂过牲口,也卖过豆腐,在公社和县宣传队演过样板戏;还去过新疆,上山伐木,去窑厂打土块……这些在别人眼中都认为的苦难经历,都被他开发起来,成为其创作取材的宝库。文学界一直很惊叹,这么多年,孙方友的颍河镇人物系列一直汩汩滔滔,用之不竭,原因何在?这就是孙方友的独有优势。他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作家,这要远比那些躲在屋子里凭空臆想的作家占优势。可以想象,一个出身寒微,仅仅初中毕业的农家子弟,到今天为止,写了600余篇笔记体小小说的著名作家,一定有自己独到的创作体会。在周口作家群崛起现象座谈会上,孙方友坦言:写作比拼的是一种耐力。文学这条道路,就意味着成名前要耐得住寂寞,成名后要经得住名利的诱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缓慢才是成功的捷径。你花10年写成一部作品,比起那些10年写5部却流传不下来的人,你可能更接近成功。任何时候,都不必去羡慕别人,也不要轻视自己,珍惜我们曾经拥有的和正在追求的,就是胜利之本。他还说,当作家可以有虚荣心,那就是要写出好的作品。你有了生活积累,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宽阔的艺术视野,再加上你有天生的灵性,又有后天的修为,定能硕果累累。当你能耐着性子,写出一两部力作,在文坛崛起便指日可待了。但是不要忘记,这就是耐力与缓慢的结晶。这估计是孙方友最后一次在公众场合发言。这些话语应该是孙方友发自肺腑的创作体悟。
       孙方友当之无愧是淮阳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他的离去让淮阳文学界无不为之扼腕叹息,叹息之余,大家又在思考孙方友走过的文学道路。大家试图寻找他走向成功的法宝,抑或是秘诀。在文学式微的大环境下,孙方友高举文学的大旗,立足家乡颍河小镇,大打陈州地域文学的牌子,生命不息,创作不止。他一生的文学产量惊人。其代表作《陈州笔记》系列和《小镇人物》系列,洋洋洒洒数十万字,杂糅民间元素,烙印地域文化符号,刻画出周口地区的万千风情。有评论家说: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立传,是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的美学根基;以人物命运为纲的叙事策略,是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的美学风格。著名作家莫言说自己的文学母体是东北高密乡,我要说,孙方友以自己多年的努力已经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学陈州。文学界熟悉孙方友的都知道,他笔下的陈州,就是今天的淮阳,他笔下的小镇,就是颍河镇。在这里,陈州和小镇的历史,不是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不是政治学家眼中的历史,也不是哲学家眼中的历史,而是一个文学家眼中的历史。这是一部带有个人体温具有文学特质的被浓缩了的二十世纪的中国民间史。这部民间史有着明确的历史观,那就是民间立场。在孙方友的笔下,颍河镇上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所不及,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染纸上,可谓生生不息。在一个小小的颍河镇上,孙方友绘就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把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民族的情绪书写得淋漓尽致,可谓新时期文学生长史中一座独特的山峰。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香。
       我和孙方友老师不是至交,也许只是他眼前飘然的过客。我只是个文字爱好者,所做的谈不上文学,这么多年近乎迂腐地一直坚守在教育上。如果说做了一点关于文学工作的话,那就是利用学校羲陵文学社这个平台,发现扶植一批文学幼苗,为他们走向文学之路指点迷津。我曾在《羲陵文苑》开辟淮阳作家风采展示专栏,刊发淮阳籍作家作品。我很清楚孙方友在淮阳作家群里的位置,刊发的第一位作家就是孙方友,配发照片、简介,并选登了他的小小说《蚊刑》。我的用心就是让社员知道,在古老的淮阳有这么一位作家,是淮阳文学界的骄傲,意在唤醒社员的从事文学创作的意识。
       如果说和孙方友老师有联系的话,那就是我们都喝着颍河的水长大。我的老家在搬口乡一个叫做夏李庄的地方,我们的村子距颍河五六里路。我的姥姥家在颍河边上,其实是颍河一个码头,叫做陈滩。我小时候就在我姥姥家,一直到上学才回到自己的家。我在读小学时,他在《安徽文艺》发表自己的处女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的创作渐入佳境,硕果累累。我在读高中时,只言片语了解了孙方友。后来他到省城,成为专业作家。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2007512日,我到周口市平原宾馆参加市作家联谊会暨作家丛书首发式青年作家研讨会,我的散文集子《情漫陈州》也在那个首发式上亮相。周口籍在外作家纷纷赶回来为本土作家助威。散会时,我碰上孙方友老师,主动介绍自己。没想到他一眼认出我:你不就是李涛吗?大名鼎鼎的晨之风。一下子让我打消了初次和他见面的生疏感。我不了解孙方友,其实他向来都是这样的幽默风趣。他给我的直观感觉是,身材高大,一双大眼睛,说话略带阴柔之美。可惜由于脑力劳动过度,头发少了些,否则绝对是第一美男子的。那天他很高兴,和前来与会的钱良营、王相琴、李乃庆、沈大顺、刘华金、高晓春等人合影留念。孙方友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作家的架子,这是当今浮躁的文坛所缺少的一种内质。
       孙方友老师去世后,我在想,大概他是有预感的,他似乎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720周口作家群崛起现象座谈会上,他表现得很是兴奋。根据发言安排,先让淮阳籍以外的作家发言,这是出于对客人的尊重,这是可以理解的。孙方友名气很大,但毕竟是在淮阳开会,孙方友成了主人。那天的发言人很多,一直持续到十一点半。眼看作为主持人的邵丽就要宣布散会了,似乎早已迫不及待的孙方友打断邵丽的主持语,说:我要发言,再不发言我就没有机会了。大家一片掌声欢迎他。孰料孙方友竟一语成谶,他真的没机会发言了。他的发言几乎是浓缩了自己一生的文学创作感言,对周口作家群的未来,他提出了殷切希望,让在场人员印象深刻。几天后,孙方友离开他的文学王国。我不迷信,也不信神灵。但是孙方友临别前的一系列举措似乎是对自己后事的安排,让我感觉冥冥之中好像上天在主导什么。让我们感动的是,孙方友写作到最后一刻,据他身边人讲,26日,他心脏病突发的时候,正在家中创作一篇叫《戴仁权》的小小说,小说写到一半,心绞疼,他下意识将眼镜取下来放到旁边的笔记本上。等家人赶到时,孙方友已经不能行动,家人立即将他送往附近的河南省中医二附院抢救,但终因心力衰竭,与世长辞。这就是生命终结前的孙方友。
      著名评论家孙荪为孙方友的《小镇人物》出版作序。他在序言末尾写道:“孙方友写了张王李赵刘,但小镇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漏掉了,这就是孙方友。补写孙方友,是我的责任。”孙方友带着遗憾但又放心的去了,为《小镇人物》补写孙方友,或者是续写孙方友的小镇人物落在了周口作家群的肩上。我相信周口作家群会完成他的遗愿的。
末了,借用刘华金老师《哭方友》诗无缘诺奖心憔悴,仲夏雪花落陈楚。西去风光一路好,挽歌一曲动龙湖,沉痛悼念孙方友老师。
       愿孙方友老师在文学的天堂安息!愿孙方友老师的文学业绩永垂不朽!

——写于2013年7月31日上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8-10 16:03:16 | 只看该作者
孙方友传

晨之风

孙氏方友者,陈州府颍河镇人。生于太祖立国翌年,家贫无助,少有大志。魁伟健壮,若习武之人。容俊貌端,有游侠气。垂髫时,多有奇语,时人皆以为神童。及长,入庠序,好学,遍览群书,尤喜志怪志异。众学子仰其学识,自叹弗如也。
束发,父蒙冤入狱。忍痛辍学,与诸弟事农桑。逢饥荒,温饱难继。虽年幼,然饲牲畜,肩粪便,推麦面,挖河修路,筋疲力尽,仍不止也。为谋生,同诸弟于颍河中捞砂礓,换银两,以补家用。太祖四清年间,岁尾,奉命驱百余里,自漯河运煤以供家需。时天寒地冻,雨雪路滑,颍水冰封,与村人步履维艰,苦路之艰辛。母与方友诸弟于村口等盼,隔河相见,母唤儿,儿呼母,母子早已泪流满面矣。
方友睿智,手灵巧,农桑事无所不通,无所不工,且喜助人,邻人爱之。太祖十七年,即文革二年。乡建伶社,招伶人于乡野。多悟性,滑稽,得入。上大倡样板红艺,天下响应,甚嚣尘上。方友演技高超,崇拜者众,时人甚赞之。二十二年,家赤贫,无以为继。为寻生路,从盲流,远落新疆,登山觅食,伐木为桩,脱坯盖房,忍辱负重而不悔,以求衣食所安也。又足迹奎屯、伊宁、察布查尔、霍城诸处,风餐露宿,身体异地之风,日后为文素材成矣。期年,归家,仍事农桑。文革末,娶妻,生子女各一,稍安。
太祖薨,改元改革。二年,天下初定,民心稍解。始为笔墨事,潜心文学,屡经挫而不改初衷。后,终有《杨林集的狗肉》见《安徽文艺》,是为处女作也。大喜,其后,信心坚定,愈执著,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改革七年,方友佳作不断,影响日炽,遽录用陈州官府,从文事。愈勤奋,作品多见于知名报端,国人知晓,名气远播。以成绩卓,升至省府文学院,专事创作,温饱渐无忧矣。
其作品,立颍河镇,画草根百态,穷形尽相,无所不至也。又凭笔记体,现陈州乡土风情。乡人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皆跃然纸上,文坛瞩目,以为妙绝。凡小镇人物六百余,长小说四,中短小说集廿四,电视剧近百集,共600余万言。获“飞天奖”、省府特奖、首届金雀奖、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首届吴承恩奖等70余。近百作品译英吉利、法兰西、倭、俄罗斯、突厥语,洋人默叹。学界推崇,赞曰:“古有《聊斋志异》,今有《陈州笔记》。”
近平元年六月十三日,陈州文士聚会,议兴文大事。方友临,极兴奋,高谈阔论,多有惊人语。满座赞许,以其言论为经典。十九日,伏案作《戴仁权》,久之。突胸闷,绞痛,家人急寻医,未果,溘然长逝,时年六十三。呜呼!哀哉!恶讯既出,省府文界惊叹。唁电飞驰,皆表痛惜之情。廿一日,省府文界追悼,报刊载悼文。廿八日,子女护骨灰归故里,陈州士人迎至城外十里,挽联迤逦,皆扼腕长叹,悲痛欲绝。至乡里,商人悲痛,罢市。故居遍覆挽联,里人默立泣下,致哀。陈州官员亲往吊唁,诵祭文。士人送骨灰至墓地,目睹下葬,挥泪而别。
晨之风曰:世间多逆心事矣,而志短者惴惴,盖苦于扰也。然君子能因时而化,因地制宜,临危境而自如,处险地而后生,故能成大器也。而小人不解,终泯然俗人矣。昔方友者,起于村野匹夫。于荆棘丛莽中流离,历困苦而不改奇志。不以辛苦为悲,笑对炎凉,直面穷厄。毕其力孤注文学,笔耕不辍,终成不朽。其作为,是可叹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3-26 06:03
  • 签到天数: 329 天

    [LV.8]以坛为家I

    10#
    发表于 2013-8-5 21:08:50 | 只看该作者
    愿孙方友老师在文学的天堂安息!愿孙方友老师的文学业绩永垂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4:39:18 | 只看该作者
    蒲松龄之后的孙方友
    2010-03-3004:47:01 来源: 大河网
    孙荪
    这两年,先有8卷本《陈州笔记》出版,又有6卷本《小镇人物》问世。孙方友在当代文坛也算一个传奇了:小小说14卷600余篇。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孙方友还是一个乡村中学生,经过10年并非自觉的生活磨砺和随机式的文学积累,自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一发而不可收,先在河南,进而在《收获》、《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当代》等刊物发表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有影视剧作、长篇小说,30年总计500多万字。――也许这样介绍孙方友,还无法挂上“传奇”二字,他只不过是文学豫军乃至全国中青年作家中有实力的一个。
    孙方友传奇出在小小说上。
    文学就是这样,读者和文坛只愿意记住顶尖的东西。尽管孙方友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影响力不能算小,但是,人们记住他是因为小小说。他6次蝉联《小小说选刊》两年一度的大奖,4次荣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一等奖,还有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首届吴承恩奖等;小小说作品入选全国许多重要选本,多篇被译成多种外文。为此,孙方友被文坛赞为“小小说的大家”,甚至有人戏称他为“小小说之王”。
    这也难怪。30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由点点滴滴到浩浩荡荡,他使小小说成为洋洋大观,微型成为巨著,获得无可争议的大成功。检点古今,从一位作家一种文体的创作总量来讲,孙方友小小说的数量尚无人出其右。说到当代孙方友,自然会想到一位古人。山东淄川蒲松龄,一生以短篇而成经典名著《聊斋志异》,总量也就是将近500篇。时下有人把孙方友与蒲松龄相比较,足见孙方友传奇的分量。当然,蒲松龄已有崇高定评,对孙方友的评判尚需时间检验。但有一点似可肯定,作为后来者,孙方友作品当是不辱前人的。
    不仅仅是数量。在对古典文学尤其是笔记体小说传统的参悟和承继的基础上,创新了当代小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小小说的文学含量,扩大了小小说在读者中的影响,应当说,孙方友代表了当代中国小小说的创作成就,也是当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性作家。
    孙方友之所以对小小说锲而不舍,植根于他对小小说深刻的文体意识。他是小小说的觉悟者。他早早地看到了小小说独有的文学功能与不可低估的独立价值。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和方法;一斑窥豹,滴水现太阳,更是文学反映世界的规律和方法。孙方友在小小说中看到了“大”。
    小小说聚焦焦点,放大细节,微型可缩微,微型可显微。正如细胞解剖可成人类标本,地方邮票可成世界窗口。因其“寸铁杀人”的功能,小小说向为小说家族中的小精灵,为长、中、短篇所不可代替。如律诗之绝句,亦为文学史之一景观。
    在当代,小小说更具以小取胜的特殊价值。因其小而创作方便;因其小而称为一分钟小说、口袋读物,速读方便;更因其浓缩了文学含量,雅俗共赏,而读者众。为此,孙方友以写小小说为看家本领,矢志不移。
    孙方友的老谋深算,更在于对文学资源的独具慧眼。对家乡古陈州,对淮阳颍河小镇,他从出道之初就认定是祖宗留下的文学风水宝地,得天独厚的文学富矿。过去叫做选择题材、寻找素材,这是不全面的。其实它是全面的资源。它为作家准备好了一切:故事、人物、氛围、语言……应有尽有,俯拾皆是。还有他浸润沉潜其中的感觉,将陈州人物故事诉之于小小说,如从大山上取石伐木,如从城河里舀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这个“公开的秘密”,不少人也许都看到了。而孙方友早就动了深度开发的心思。面对家乡这一宝库,他像阿里巴巴一样,喊一声芝麻开花开门吧,宝库的大门打开了。他是一边打造文学作品,一边长远谋划。在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取宝,以小小说的形式一块一块垒成了家乡的七宝楼台,使颍河小镇、古陈州成为中原乃至中国的文化符号。
    作为文学家的孙方友,有一双慧眼,更有一颗慧心。他情有独钟一往情深的是人。孙方友的小小说是可以当《史记》读,当《世说新语》看的。《陈州笔记》和《小镇人物》,前者以写事为主,后者以写人为主;前者可称乡村社会的“百科全书”,后者则是底层人生的“百姓列传”。也可以说,孙方友的小小说,整体来看是卷帙浩繁的百姓列传。中国的二十四史有大量篇幅是人物列传,但基本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没有老百姓的。孙方友写的是“民间版的史记”,是“老百姓的列传”。孙方友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笔下有人,毋宁说他是以人为中心的。《小镇人物》和《陈州笔记》,共有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色人等和各个不同时代、各种不同性格命运的数百个人物,全面深刻地表现出作家对世道人心的洞察,对人性人情的体悟,不仅具有当下时代的鲜明的鲜活的特征,而且留下具有历史含量的可以穿越时空的关于人、人情、人性的一些永恒版本。
    就写作艺术而言,小小说更需要作家呕心沥血成为妙手。孙方友清醒地认识到小小说对作家实力、功力的挑战。小小说因其小而无法藏拙,无法对水,不给粗疏留下空间,因其数量大又必须避免重复。因而不仅选材要刁钻,布局要出人意料,语言要像鸡汤一样有味道,一石三鸟,意趣横生,对细节精雕细刻,以一二动作或片言只语突显人物性格,笔简神肖,即事见人,着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最终在艺术长廊里留下人物的脚步声,让读者难以忘掉。
    这些正是孙方友追求的目标。他正是按这个高目标一篇篇写的,一步步做的。既吸取古代的外国的传统写法的长处,又从自己的感悟和表现对象的需要出发,独出心裁,不拘成规,率意成新。在作品数量上创纪录的同时,在艺术上也日臻成熟,佳作纷至沓来,诸如《蚊刑》《女匪》《女票》《满票》《壮丁》《狱卒》《雅盗》《神偷》《捉鳖大王》《霸王别姬》等已成为当代小小说脍炙人口的名篇范本乃至经典。
    孙方友小小说创作的成功,为以文为生、以文名世的探索者留下诸多启示。在自己的经历和视野的基础上,发现选定适宜自己开发的文学资源以后,还要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情的文体,然后是坚忍不拔、义无反顾、竭泽而渔,力求做大,同时做好,做到尽善尽美,达到极致,做成“品牌”,做成“王”。
    孙方友的《小镇人物》出版,命我作序。我想,孙方友写了张王李赵刘,但“小镇”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漏掉了,这就是孙方友。补写孙方友,是我的责任,我是他作品的老读者,又是他的同事、朋友和兄长,人文俱熟,不可推托。只是我不会写小说,权以此文代之吧。是为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1:55:50 | 只看该作者
    艺术成就:
    孙方友创作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而他最高的艺术成就是他的“新笔记体”小说。评论界普遍认为,“古有《聊斋志异》,今有《陈州笔记》”,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是继蒲松龄之后,中国文学笔记体小说的又一座高峰。
    孙方友“陈州笔记”里的人物的生存背景,是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小镇人物”里的人物的生存背景,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至今。从十九世纪以降到二十一世纪初始,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讲述了先后三个朝代足足百年有余的历史。
    孙方友笔下的陈州,就是今天的淮阳,他笔下的小镇,就是颍河镇。在这里,陈州和小镇的历史,不是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不是政治学家眼中的历史,也不是哲学家眼中的历史,而是一个文学家眼中的历史。这是一部带有个人体温具有文学特质的被浓缩了的二十世纪的中国民间史。这部民间史有着明确的历史观,那就是民间立场。
    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立传,是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的美学根基;以人物命运为纲的叙事策略,是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的美学风格。到目前为止,“陈州笔记”已有三百二十余篇,“小镇人物”已有三百六十余篇,前前后后近七百个人物,这些微弱的像野草一样鲜活的生命,构成了颍河镇的血肉与灵魂,可谓气势磅礴。
    在孙方友的笔下,颍河镇上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所不及,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染纸上,可谓生生不息;在一个小小的颍河镇上,孙方友绘就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把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民族的情绪书写得淋漓尽致,可谓新时期文学生长史中一座独特的山峰。
    二、著名作家、评论家关于孙方友:
    著名作家野莽:
    “中国当代笔记小说之王是孙方友,而陈州则是他奠定文坛地位的基石和他立志此生写尽的地域。这片包公当初匆匆一过的古地,八百年后在孙方友的笔下大放异 。他以《陈州笔记》、《小镇人物》等一系列新笔记小说饮誉文坛。其删繁就简、别具一格的叙事文体,打开了当代中国文坛一扇精致的窗口,令人能够窥见明末清初旧式文人的为文风习。”
    著名评论家白烨:
    “孙方友的小说创作,与李锐的‘厚土’系列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所追求和玩味的,实际上都是在营造‘有意味的形式’,也即把内容与形式一体化,追求构思与表达的内在契合。”
    著名评论家段崇轩:
    “孙方友的系列短篇小说《陈州笔记》、《小镇人物》,由于题材的独特、写法的精妙,被文学界称为新笔记体小说。孙方友在回归小说传统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子。但他并不是一个站在辉煌的传统面前晕头转向的作家,他总是努力学习和借鉴着现代的思想理论、包括西方的思想观念,去表现历史的、现实的、传说的生活,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某种现代性。”
    著名孙荪:
    “‘古有聊斋志异,今有陈州笔记’,时下有人把孙方友和蒲松龄相比较,足见孙方友小说的品味。应该说,孙方友是我国当代笔记体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小镇人物》和《陈州笔记》共有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时代、各种性格命运的数百个人物,全面深刻地表现出作家对世道人心的洞察,对人性人情的体悟,不仅具有当下时代的鲜明、鲜活的特征,而且留下具有历史含量的可以穿越时空的关于人、人情、人性的一些永恒版本。”
    著名作家田中禾:
    “当主流文坛浮漾着泡沫和垃圾,以强势力量带动着势利的潮流呼啸而过的时候,孙方友守持着沉静的心态,坚持着民间立场,沉醉在家乡的人物和故事里。他讲述的是个体生命对历史的关照,乡土文化对人性的诠释。若干年后,那些轰动一时的宏大叙述湮灭之后,《陈州笔记》将因它的民间性、因它的野史的价值而显现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
    著名评论家雷达:
    “孙方友的小说写往事、写历史、写民间的传说,有的甚至不辩时代背景,想象力之大胆,是以往这类小说观念不可想象的。”
    著名评论家何镇邦:
    “孙方友的小说大都写他故乡陈州的风俗和传奇,大都写得很好看,富于传奇色 ,让人回味无穷。”
    著名评论家牛玉秋:
    “孙方友的小小说留下了很大的艺术空白,这是对读者艺术想象力的尊重,读者对小说的接受就成了一个充满趣味的互动过程。”
    著名作家南丁:
    “孙方友的小小说,显然得益于中国古典笔记小说,有容量,有咀嚼,极精粹。”
    著名作家聂鑫森:
    “孙方友的笔记小说小巧玲珑,却有大境界、大气象,如旧体诗词中的绝句与小令,起承转合,摇曳多姿。方友笔下的“陈州”和“小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历史与现实深厚文化的凝结体,山川、风物、人事,都成为一个一个的文化符号而芬芳飘逸,从中可看出作者的博雅胸襟、高明见地、渊深学识,而且涓涓汩汩,自然、隽永,不着痕迹,此为“化”境。‘陈州笔记’确实成了认识和了解中原历史与文化的一把钥匙,你无法估量这种精神层面的传播有多么深远和持久。”
    著名诗人蓝蓝:
    “孙方友的创作一开始就扎根于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的沃土,几乎从未背离这片深厚的土地。他的作品就像一株天然生长出的植物,携带着“陈州”这片土地的气味、湿润,毫不做作地展现了一个作家对于脚下本土文化的忠实守候。陈州笔记几大卷,犹如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笔墨所到之处,人物、风俗,洋洋洒洒,栩栩如生。仅此一点,在目前国内的作家中,已经屈指可数。”
    教授刘海涛:
    “孙方友小说中最有力量的就是这样在奇人奇事的叙述中,透露一种民族的精神,折射着一种深刻的历史哲理和人生哲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1:55:26 | 只看该作者
    孙方友成绩

    1978年开始,在《人民文学》、《收获》、《钟山》、《花城》、《大家》、《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四部,中短篇小说集二十四部,电视剧《鬼谷子》、《工钱》、《衙门口》等近百集,计600多万字。
    代表作“陈州笔记”系列、和“小镇人物”系列。
    作品曾获“飞天奖”、河南省第三届第五届文艺成果特等奖、首届金麻雀奖、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首届吴承恩奖等各种奖励70余次。有近百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文字。
    主要著作一:长篇小说
    《鬼谷子》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9
    《衙门口》 北京现代出版社2003-6
    《女匪》 《长江文艺·长篇小说》2008春季卷
    《乐神葛天》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年9月
    二:中、短篇小说集
    《女匪》 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4
    《刺客》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
    《孙方友小说选》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3
    《水妓》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4
    《贪兽》                     群众出版社2004-7
    《虚幻构成》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
    《女票》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9
    《美人展》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4
    《各色人等》              群众出版社2007-6
    三:陈州笔记(八卷):
    《墨庄·花船》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1
    《仙乐·青灯》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1
    《鬼屁·穷相》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1
    《雅盗·神偷》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1
    《蚊刑·媚药》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1
    《刀笔·绝响》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1
    《血灯·追魂》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1
    《花杀·狩猎》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1
    四:小镇人物(六卷)
    《名伶》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8
    《巫女》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8
    《重逢》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11
    《打手》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11
    《鞋铺》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11
    《白狗》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11
    《冷面杀手》              吉林出版社201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1:5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5 11:5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4:22:14 | 只看该作者


    我7月20日拍摄的孙方友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享独行 该用户已被删除
    板凳
    发表于 2013-7-31 14:14:16 | 只看该作者
    愿孙方友老师在文学的天堂安息!愿孙方友老师的文学业绩永垂不朽!
    楼主节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2 07:11
  • 签到天数: 36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3-7-31 12:58:04 | 只看该作者
    震撼!
    哀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23 04:35 , Processed in 0.17723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