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7|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季北京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20:3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i=s] 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5-6-30 19:54 编辑 [/i]



[align=left][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align][color=#000000][b][font=宋体][size=5]   [/size][/font][font=黑体][size=5]走着走着,鞋就小了;[/size][/font][/b][/color][font=黑体][size=5][color=#000000][b]瞅着瞅着,人就老了[/b][/color][color=#000000][b]。[/b][/color][/size][/font][font=黑体][color=#000000][b][size=4]   [/size][size=5] [/size][/b][/color][/font][font=黑体][color=#000000][b][size=5]   [/size][/b][/color][/font][font=黑体][color=#000000][b][size=5]
[/size][/b][/color][/font]
[font=黑体][color=#000000][b][size=5]   之冬——[/size][/b][/color][/font]
[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color][/size][/font]
[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冬日降临北京,不很用心,走走停停。墙角还有草芽孳生的欣喜绿意,爬山虎向人的叶片业已罩了一层隐 约的红。梧桐禁不住打,一宿雨,叶落周匝。冠顶稀疏如中年男人早衰的头顶。向阳的地方——窗台,矮 墙,小房顶儿,白菜一棵挨一棵码着,面袋儿高的大葱,不解捆儿,戳着晾。平房中的炉子总在一夜大风之后安装起来,铁腥气混合着湿煤似有若无的蓝烟,清清淡淡飘着,深吸,干呛干呛的。[/color]
[/size][/font][align=left][color=#000000][font=黑体][size=4]    街上卖糖葫芦的多了起来。[/size][/font][/color][color=#000][font=黑体][size=4]天还没冷透,正午时候,阳光晒得糖葫芦上挂着的糖滴答滴答往地上掉,草把子底下,一个黏黏的糖圈儿。蘸糖葫芦最好看,山楂去蒂穿竹签,白糖熬成糖稀,就着热劲儿,在糖稀中一探一转,“啪”的一下,摔石板上,俟冷了,捏着签根子一挑,顶儿上的糖冰,拇指长。买了现吃的,钱过手,眼神围着草把子转,找糖多的,虚指,卖者从斜斜插插的葫芦儿串中,一拔一递。也有男人路过,折了身捎家一两串儿孝敬老妈,哄逗儿女——那些有摊位的坐商,会给裹一层糯米纸,再套上纸袋儿。袋儿上有字号名称,红红绿绿,怪好看的。糯米纸脆极,浑浑的白色,挂唇,一舔即化。[/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串儿以葫芦名,取的是其类葫芦一鼓一收的形儿。好多果子都可以穿起来蘸糖卖。海棠,小苹果,大粒儿葡萄,黑枣儿,分瓣桔子,甚至山药豆儿及成段儿蒸熟的山药也来凑这份子热闹。山楂是这场大戏的主角,其他都是傍角儿的。这戏一开从初冬唱到开春儿,河冰化尽了,才想起封箱。[/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自产于西山北山酸多甜少的山楂,吃得邪乎。入糖锅熬,捞出籽粒带着浓浓的汤汁装瓶儿销售,谓之炒红果儿,还有个温朴的名字。遗韵,满语umpo的音译。意译的话,还是山楂,红果儿。也有商家取儒雅,借音寻字,冠以榅桲称之,但,跟入药的榅桲不是一回事儿。炒红果拌白菜心,是一道隆重的时令酒菜,大馆子必备。居家,有朋友入门留饭,非特别亲密与示庄重者,不为也。山楂糕,山楂的另一种吃法,通年都有。山楂水熬去皮核儿,加糖与粉芡静置成型,豆腐般,切条块鬻卖。为消化食水能力弱者孩童老人之最爱,与梨丝同拌是馋嘴酒客顶好的佐肴。山楂糕,北京土话呼之曰金糕,一个“金”字,喜气,娇气,富贵气拧成一辫细绳儿,提调人们的生活,在庸平中,扥出一股温红暖软毛绒绒的闲适,不矫情,不强调,悠悠荡荡,稍用劲儿,就折了。[/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山楂条儿也入果脯。北京果脯中,有多种羼杂一起卖者,呼之为杂拌儿。从杂拌儿里捡拈金糕条,一点儿一点儿啮着吃,为胖妞儿秃小子除吃之外多增的一分游戏乐趣。[/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北京果脯名声大,此乃承泽满人糖渍水果保鲜留存的余荫。中有冬瓜条者,白如雪棍,甜极。杏绿桃黄,梅珀橘玉,褐枣饼,霜瓜条,金糕银梨……甭说吃,瞧一眼,也快慰。[/color][/size][/font][/align][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等到道边儿的脏水冻得瓷瓷实实,乌蒙蒙地,用脚踢连个白印儿都没有的时候,这天儿算是冷透了。干冷。干冷之干,在于软的冻硬——刚洗完的被单子挂上铁丝,立成粘连铁片;在于热的吸凉——刚沏上的一壶热茶,上厕所净个手的工夫,温吞了。地上的痰迹多了,炉灰多了,菜帮跟塑料袋儿多了。冷,变成丝变成缕变成薄篾儿,从领口,从裤腿儿,围着人的周身打转,变着八方儿的往人的鞋和袄袖子里钻,贴着肉皮儿喃热气。出门成了一件犯怵的事情。户外的人,僵硬,笨拙,匆匆走自己的路,不再为一丁点儿小事儿斗鸡眼,低眉顺目含胸敛肩——尽可能往心口窝——世界上那个最暖和的地方堆缩自家。[/color]
[/size][/font][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热屋子暖炕成了一个追索。没有火腾腾的炉子以及成天蹲炉子上的水壶,窗花便不大容易开得正式端庄。六点多钟,天还黑着,街上有了影影绰绰的行人。早点铺的棉帘子擦着地,撩起来放下,捅开了复原,黑腻乎乎,没个消停。露天摊子搭了临时罩棚冒着一树多高的水汽儿,凭那点儿热气招人,一个,两个,跺脚搓耳,熟识的吃物中间专挑热的。太阳爬上墙头儿一拃来高,老槐树的影子堵严了整个屋门。没上学的懒小子出被窝儿,扯窗帘,嚯,成片满框的窗花——山,大马,花生豆儿。那儿,还有个倒仰挑水的秃子。屋中的阴冷很快让敞开的炉火给轰跑了。馒头片儿,炉台儿上熥了一宿,糊了边儿的馒头片儿,勾起馋虫。嚼着馒头片儿,呵开化薄了的窗花,拐着肘擦,鼻尖顶着凉玻璃,看院里的麻雀在泼出的刷锅水中找食,将散不散的热汽裹头裹脑,一蹦一跳,直翘尾巴。[/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风后暖雪后寒。赶上一场大雪,天地一白。黑猫瑟缩地爬上墙头,不畏冷因为晃眼,不肯在墙头久待,一蹿一跃没了影。街上的雪踩化了又冻上,黑乎乎的冰凌子也不是十分恼人。总有清旷的地界留有一些闲散的脚印,蓬草干枝,近坡远塔,有河湖则残芦疏径,无河湖便苍松颓垣。城久了,人多墓多。一两句轻快的短呼,三五声邈远的鸦聒…………地下人入静,地上人承欢。[/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奢侈的家户点上一个锅子,平实的小民蒸上几块白薯。调料的香气,白薯的甜味,雪衬着,撞得屋子满满,黏稠,拌也拌不开的喜兴劲。[/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贮存白菜越来越好吃,做饭的时候,已经有人倚着门框巴望甜凉的菜芯。新过门的少妇,剜出自享,如做贼;儿女多的,一准塞入最惹人疼那个小妮儿的嘴里。[/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已经有人把大红袍萝卜旋了掏空稳进肥大的白菜根,屋子最暖处倒吊着。边儿上是腊八蒜罐子。将绿不绿饱润的蒜瓣,略覆煤灰敦实紫酱的小罐儿,萝卜,缨儿黄皮红;白菜,根白梃儿绿。[/color][/size][/font][/align][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塔灰被扫房的笤帚尖儿扫去的那一刻,房子显出了四白落地的样子。蒸馒头炸带鱼买糖瓜置新衣。帽子和鞋垫儿卖不动了,年画与雪花膏的生意好起来,剃头排队,澡堂子满坑满谷,火不闲着,锅不闲着,割肉的伙计鼻梁上见了汗珠,认识不认识,都说吉祥话儿,连咳嗽喘的老人也不大爱往医院里凑。人忙着,城忙着,忙带来满足和小欢快,忙能将一切愁苦和不顺心都踩到脚底下去。[/color]
[/size][/font][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车辙,路上的脏车辙联络着人与人;冰锥,烟囱口悬着的烟冰锥,钎开了冷与暖。冷,令声远光淡,人与城,隔着什么似的。暖,把人又拢在一处,一疙瘩一块,人与人推远了成见削薄了戒心。[/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冬在北京生了根。站定了,还不爱走。好像专为等着年似的。[/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这感受,如肉冻儿——皮丝、青豆;萝卜丁儿、豆腐片。热火煮,锅里翻滚碰撞。冷置后,浑而不浊,混然一体。搭一筷头子,微颤着,爽爽利利。[/color][/size][/font][/align][font=黑体][size=4]
[/size][/font][align=left][size=4][font=黑体][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align][font=黑体][size=4]
[/size][/font][align=left][size=4][font=黑体][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align][font=黑体][color=#000000][b][size=4]    [/size][size=5]之春——[/size][/b][/color]

[/font][align=left][size=4][font=黑体][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align][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你说过北京的柳树好看。实际上,不全对。北京开春儿临水的柳树才好看。我知道一个看柳的绝佳地点,带你去。[/color]
[color=#000000]    这么说吧,过完年,你就得来。来的时候,多带两身衣服。别忘了装一条你喜欢的纱巾,罩脸用。北京的春天多风,那风刮起来,比冬天还勤。风里夹带着小沙粒,打得人脸带疼不痒的。[/color]
[/size][/font][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冬日的风夜里刮,开春儿,或者说有了开春的迹象,风也势利,改白天。一刮起来,扯天蔽日。太阳,又小又白,围棋子儿似的,高天上挂着。河里的冰让风抽得全是麻坑儿;窗棱拐角,积满了细细轻浮的土面儿。桌子凳子,永远擦不干净,刚抹完,侧脸看,又一层。[/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咱们找一个风小的日子出去,奔颐和园知春亭,从那儿,远远儿看柳。鹅黄,知道吗?就是小鹅刚出壳儿那种蠕动的绒色。飘飘渺渺,似有若无,那种黄色站远处才瞧得真切,烟雾一样,罩在昆明湖环圈儿的一带水柳上。湖里的冰根本化不净,风推着,冰块一鼓一荡撞着水岸,特有意思。其实,我挺想让你跟我一起从冰上走一趟——在冬天。顶好就选昆明湖,其次是北海。朔风吹着,湖面上的冰都冻蓝了,裂着曲里拐弯儿的长口子,踩上去,嘎嘎响。甭担心,掉不下去!你瞧,那冰面上的雪粒让风吹得滚着跑,我们也小跑儿着。我攥着你戴了黄手套的手,红围脖的巾头掖在怀里妥妥的。[/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柳叶往出冒就是个把礼拜的工夫。我们去玉渊潭转一圈,瞟一眼就走。那儿的樱花开了,满园子都是人。你说你喜欢花儿,甭着急,北京城四季都有花儿,春天最多。城里花儿多,人也多,不是清静看花儿所在。[/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我们奔箭扣儿长城走。长城的奇险配上桃花的绚烂才是壮观。天开了,云朵从天缝儿里漏下来挂着。面北远望,苍苍莽莽;南面脚底下,就是棋盘一样大大方方的北京城。长城城墙在山脊随山势游走,霞蔚桃花随阳光在坡面安家,云动光移,光移影变,影变花涌——那阵势,比破虏攻城还好看呐。[/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color=#000][font=黑体][size=4]    大觉寺的玉兰也开了,还有法源寺的丁香。法源寺每年都做丁香诗会,甭论那诗堪与不堪的,就说泰戈尔来华在那儿小憩,徐志摩林徽因陪着,以及花枝间一炷一炷升起的佛香,满值得一逛。[/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从法源寺出来,往西走,不远就是牛街。跟你说过牛街就是我的胃。我很多有关吃食的美好记忆都跟牛街有关。去牛街清真寺。我带你瞧瞧礼拜堂台阶前那一层一层的鞋,看过那个之后,相信我再说,人应当有点儿信仰才幸福,你就不会反对了。[/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从心里说还有很多地方我应当带着你在春天走走。我们往崇文门去,那儿还剩段儿几百米的老城墙。对着那段城墙,我能给你讲出很多故事。比如当初人们为避关税贩私酒,如何背贴墙面一凳儿一凳儿从城外爬墙翻进城里,比如他们所背用麻纸和血料做成的酒篓怎么就能不漏,为什么城墙上跑马不是传说,马面究竟指的是城墙的哪个部位,要塌又没钱修缮,在后山墙砌起来支撑的房子的泥垛子为何称其为牛子。里九外七皇城四,都是哪些个门,九门八点一口钟,那座钟,现在在哪儿,我们要不要去看看。[/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去故宫吧。只瞧四个地方,我有点小私心,你别怨我。一处是太和殿广场上的金砖。夏天来,草长,金砖失了端庄,不好看。我跟你说说金砖产自哪儿,竖排着肩挨肩扦到此处有多么不易。顺着,我们登太和殿的台阶,瞧瞧龙椅上头悬着的金匾:建极绥猷。——我能给你说说那个“绥”字的衍变。然后咱们确认前清太监们利用公职谋私利做酱的地方,告诉你当初的酱缸是如何排列的。顺道儿瞅一眼溥仪学骑自行车,锯了门槛留下的白茬儿。再然后,我们去李自成匆匆登基的武英殿,完事儿他就跑了。武英殿里灰尘很厚,这个厚,与我经历过很多北京的春日有关,多风多尘的春天,总令我产生错觉——但凡是灰尘多的地方,在我心里,与北京的春天脱不开钩。[/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要不要去琉璃厂转转,随你的心气儿。春天,琉璃厂人不多。我指给你看擅画鬼的罗两峰曾经租住的房子,告诉你林海音笔下的小英子最熟悉哪条街。鲁迅最后一次来北京,从哪儿买的果脯。我们还上荣宝斋二楼转转,那儿有一幅王雪涛的《藤萝雄鸡图》刚挂上,藤萝开得紫密,公鸡昂首挺冠,瞧那眼,那爪子,那威风![/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有点耐心,你应当在北京的春雨里走走。别打伞,北京的春雨柔弱得很,湿湿衣襟而已。下起来,柔柔绵绵,两天,或者一天。老天爷之所以要那样安排,大概是想洗洗一秋一冬堆垒起来的尘气。那雨一下,万物皆柔。刨开你钟意的柳条不说,剩下的,都有一番新洁净。你在雨里走走吧,穿着你爱的皮鞋,笃笃地走。别想戴望舒的雨巷——北京城任何一个地方,都比巷子宽——即便空间窄,来来往往的人,也会给你一种宽气。在北京的春雨里走,是一种福气——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短而缓的雨丝,绵绵连连,能让你想起南方干净的青石板,可,没那份阴冷;鼻息吹鬓角一般的力道,痒痒,而且香。穿上你以为最鲜亮的衣服走走,就那么理直气壮地走——不皱眉头,你才是好姑娘!![/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你不想知道我在春天里是怎么过的吗?[/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我呀,最爱逮蜘蛛。开春儿土沟里最先出蛰的就是蜘蛛,缓缓地爬到向阳的地方晒太阳。抓了放火柴盒里,贴着耳朵,能听见它们挠纸的声音,一晃,安静好一阵儿。跟我妹顺着道沟找树苗儿也挺好玩儿,道沟里杏树多,砖堆,桃树多。扒土拨砖,我们将那些细高的小苗弄回家,种上,培成畦,再配上一厾两厾草棵儿,俨然成了庄园主。浇水,往上施肥,一本正经地溺尿。你知道吗?我们搜寻的杏树活了好大一棵,长到房高。一年春天,开了花儿,白白粉粉的,掉地的花瓣捡起来塞嘴里,有甜味儿。[/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我们家东边有一条官道。官道过去是一个下坡坎儿,种着麦子。麦地辽阔,从这头儿跑到那头,要出一脑袋汗。我瞧见过雁奴,一大群雁从我们家门口过,那晚上,就在我们家东边儿的麦地里围着圈儿过夜。黑灯瞎火的,麦子苗凉凉地蹭嘴,我往那儿爬。雁奴一叫,全飞起来,吓得我不敢动。过不会儿,它们又落下来,摇晃着胖身子围圈儿。[/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不骗你,农民给麦子地浇头一遍水的时候,壮观极了。吹开干草末,跪地上侧脸贴着水皮儿瞅,水里的云 ,那叫一个白。[/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我一定得给你蒸一锅包子吃,鸡蛋菠菜馅的包子。开春儿还阳之后,北京的菠菜实在叫一个肥厚,多少年都这样。那菠菜,半人多高,出了穗,可,没筋儿,不老。熬汤清炒,怎么吃怎么香。我给你包包子,如奶奶给我包的那样。薄皮大馅儿,蒸出来,隔皮儿能瞅见茵茵的绿色。吃去吧,那汁水,那咬头儿。我敢说,出了北京,打着灯笼你都找不着。[/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font=黑体][size=4]    小萝卜咱就不说了吧,还有香椿,榆钱,好吃是应该的。[/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如果不找不成,挑一样北京春天的不好。只能从你喜欢的柳树上说。柳叶似长齐没长齐的时候,柳穗儿炸了花儿。柳絮,北京人叫柳毛子,漫天飞舞,犹若下雪,甚至比下雪还厉害。见缝就钻的柳毛子,不太招北京人待见。不过我倒不十分恼,即便二年级还是三年级,老师在上面讲着课,坐最后一个儿的我,突发奇想,拿火柴点教室后门儿比篮球还大的一团柳絮——轰的一下,眉毛燎了个精光,烧秃了半个脑袋,我还是不恨她。总觉着没当时那样决绝果敢一燎的刺激,缔造浓眉大眼我现而今的模样,很难。[/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font=黑体][size=4]    有一年的春天我过得不很开心。酒后走宣武门,春风煦煦,吹得我心头怪舒服的。于是想去瞅瞅杨椒山的祠堂。到地儿,傻了眼。半片废墟,就剩个门口兀立着,嘴洞一样朝着我,要说什么吐不出音儿的样子。[/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你知道我想起啥了嘛?[/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我想起一位老先生,以及老先生笑着说出的一句话。那天,我去还从老先生那儿借的几本书。老先生请我喝酒。天儿还有点凉,杨树的叶片最多小孩拳头大。酒桌上,我把书递给老先生。老先生接过来翻了翻,撂下。眼瞧我,手却奔了书去,摩挲封皮,犹若父亲摸着自家孩子熟悉的脑袋——硬扎扎的脑袋。摸了片刻,把那书隔着桌子又推过来。说:“不用还,留着吧。这书,我这辈子恐怕再也没工夫看了。”[/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与老先生作别,贴着报国寺的红墙往回走,月亮不是很亮,杨树叶子让风哗哗啦啦吹着。那时候,街上流过的人与景,都与我无关似的。捏着那几本书,想着老先生的那两句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伤感,眼泪泡着心般的难受。[/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那一天,我是走着回家的,报国寺到中国戏曲学院,走了,一个半小时。[/color][/size][/font][/align][font=黑体][size=4]
[/size][/font][align=left][size=4][font=黑体][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align][font=黑体][size=4]
[/size][/font][align=left][size=4][font=黑体][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align][font=黑体][color=#000000][b][size=4]    [/size][size=5]之夏——[/size][/b][/color]

[/font][align=left][size=4][font=黑体][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align][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夏夜雨前的湿闷天儿里,人们乐意打着手电围着大树转。[/color]
[/size][/font][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高大的杨树榆树周围,那些钻出地皮的蝉蛹,缓慢地往高处爬。爬到一个舒适位置,不动了,趁着夜色蜕皮。刚出土的蝉蛹是柔软的,见了风,便硬了。背部开裂,先钻出头,然后前肢,然后胸前的小爪。肚皮还套在蜕里的蝉,这时候仰面朝天,头冲下倒吊着,很柔弱。皱皱的翅膀在雨前的湿润空气里挓挲,褪出来的前肢和小肢慢慢推着旧壳。肚子与旧壳分离的那一刹那或许很疼——应该很疼——有拽拽拉拉的细丝连着,挂着小滴小滴的体液。刚出蜕的蝉非常漂亮,翅膀上不透明部分呈嫩绿色——鲜艳的嫩绿色,可以跟红后负蝗——北京叫“呱嗒扁儿”的那种尖头蚂蚱的软翅媲美。呱嗒扁儿的软翅儿——柔和的粉红。[/color][/size][/font][/align][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得了新生的蝉,枝头清唱,唱成了阵势,史铁生形容这种阵势,用了一个“蝉声浩大”。蝉蜕咧着口儿,草叶秧梗上轻轻荡荡,被人摘去入中药铺,或者落地上慢慢风化,成了蚂蚁的口粮。[/color]
[/size][/font][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蝉一叫,天就真的开始热了。那热从早晨七八点钟,钝钝的凿子一般,一直探进夜里。月亮升上来两三个钟头,摸石头,还是热的。乘凉的人多了起来,蒲扇啪啪打着腿。[/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老派人听蝉大多选择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叫上一杯茶,藤椅上一靠,树影斑斑,闭了眼,蝉声里漂浮。我也有一处听蝉的好地儿。京城西南角有元大都城垣遗址,看不出墙模样了,一长串土堆。土堆临水,上面钻出很多胳膊粗的槐树。蝉从槐树挂花就起唱。一两只,三五只,到分不清多少只。槐林里坐,一波一波的蝉声由低到高,由高转低,忽轻忽重,潲雨似的。三星在天,槐枝挑着大月亮。[/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白日,背阴地方也不凉快。热风喷着,想着如欺负树叶那样,把人脸捎带手儿也吹蔫了。靠在街上游走混饭吃的人们,贴着有阴凉的墙根走,眼神浑浊铺了一层血丝。遇见小铺,钻进去丢几块钱咕咚咕咚灌凉水,直着脖子打个嗝,站定,两鬓腋下胸脯子能往出冒汗的地方,同时往出冒汗。瞧瞧太阳,骂几句或者默默往前走。地都快晒化了,白花花地晃眼。狗吐着舌头喘,这儿喘一会儿觉着不好受,挪窝儿,跑那儿喘。肚皮呼嗒着,懒得抬眼皮。吃剩的东西忘了收,刷碗的工夫,就有了味儿。脚底下的洋灰地,屁股底下的车座子,壶梁儿,门拉手,案板上的刀把儿,哪儿哪儿都是热的,连刚沏出的茶,喝起来都不燎嘴。苍蝇爱飞不飞,奔桌子上的阴凉里落,偏了两拃,懒得再动翅,爬,朝阴影里爬。躺下起来,起来躺下,凉席粘脊梁,竹子的青气被汗一沤,左脸有汗酸味,右脸也有汗酸味。小铺掌柜的托着腮帮坐柜台后头打盹儿,有人进来,收了钱,凭客人自己开了冰柜取东西,又担心凉气放得太多,客人的手和那瓶饮料刚出去,火烫屁股一样,下意识地蹿起身,按着客人的手去关。[/color][/size][/font][/align][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一块云 顶在西北一大片房脊上,漫不经心地飘呀飘的。忽然,整座城就黑了。歘拉一道闪,豆子大的雨点儿落在干土上溅起一炷一炷小土烟儿,打在帆布上,啪,啪,啪啪,啪啪啪…………很快就分不出个儿。街上成了河,树叶子草棍儿水面上打着旋儿领着水头往低处走。至多一个时辰,雨停了。向日葵的糙叶被雨抽砸得耷拉着滴答水,东天上一脉 虹,绿树灰墙黄顶子,还有人们略微松神的小脸儿,把 虹底下塞得满满严严,任由 虹弧罩着。[/color]
[/size][/font][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也不是打哪儿来了那么多蜻蜓,速度极快,擦着房脊飞,比路灯还高。风不知打哪儿搜刮来那么多积年的干树叶子,雨一浸,要还阳似的贴墙上,上一块,下一张。东房南房都亮了灯,灯光透过玻璃打在窗台上,窗台靠下一块朽了的木板吸饱了雨水,透出一层洇洇黑黑的湿意。西天的云 越烧越红,蜻蜓们,越飞越低。试探着,往房坡的草稍儿往鬼子姜的干枝儿上落。甬道露出来,泥地的水慢慢渗。竹帘子湿了半截,透过竹篾儿,俩小姑娘嘀嘀咕咕,去捏栖身花枝儿一只蜻蜓的红尾巴,没如愿,倏一下子,蜻蜓扎入蓝灰略红的天空里,没了影儿。捏的人,抹一把贴在脸上的湿头发,要说点什么还没说,后面的小妞,就开始轻声埋怨。[/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一处厨房的灯亮了,又一处,又一处。勤快的家主和面自己擀,懒的蹚着水奔市场。市场里卖切面的忙不过来,头儿都没工夫抬,五六只手举着钱朝脑门子上杵。夏日的北京人顶爱吃面。嘴急的,面条煮出来,拧开水管子就着盆儿冲,米醋,顶花儿带刺的黄瓜,紫皮儿蒜,澥开的麻酱,挑着拌,张大嘴夸张地吞着吃。[/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到大街有推车子架着山高的篾笼卖蝈蝈的,夏日走进了一年中最安详的时候。翠绿的蝈蝈,被倭瓜的黄花或是大葱的葱白供养着,越叫越欢。紫禁城城墙上寄生的地黄向空吹起了瘪瘪喇叭。蝙蝠翻飞,零星的乌鸦蹲殿脊上发愣,溽热将尽。[/color][/size][/font][/align][font=黑体][size=4]
[/size][/font][align=left][font=黑体][color=#000000][size=4]     [/size][size=5] [/size][/color][/font][b][size=5]之秋[/size][size=4]————[/size][/b][/align][font=黑体][size=4]
[/size][/font][align=left][size=4][font=黑体][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align][font=黑体][size=4]
[/size][/font][align=left][color=#000000][font=黑体][size=4]     二哥,咱哥儿俩有一程子没见了。上回照面儿,急匆匆上拆迁办签字,头碰头也没顾得上说话儿,您,还好吧?我李婶儿好吧?您瞅瞅,这日子不禁过,一晃儿小四年了。[/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font=黑体][size=4]     您坐,您坐,二哥!您还没变样儿。我可不成,您瞅这一脑袋白头发,快追上白毛女了。拆迁那前儿,暴土扬场乱哄哄的谁也顾不上谁,也没来得及打问打问您搬哪儿住。您瞅瞅,老一辈少一辈,一院儿住了几十年,说起来都臊得慌。前两天东屋老纪两口子去瞅我妈,念叨那年您和您家老爷子蹬板儿车送他们家大顺子去儿童医院,冒着大雨。到处打听,不知道您住哪儿。大顺子结婚,特想让孩子给您鞠个躬,烧发得都抽过去了,没李大爷帮衬那一把,最损也得落点残疾,兴许就没了,害得我妈跟着一起抹泪儿。大顺子结婚您吃惊什么呀?净念鞋底薄不瞅孩子长,大顺子,小三十了都,娶的是柳树井儿孙家的姑娘,裱褙孙家,您有印象吧?带着上我那儿去啦,大大方方一丫头,挺好!二哥,尝尝这个您,他们家的酱肉味儿不错。这年头,能吃能喝,是福气。伙计,伙计,再给来点蒜汁。[/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不是我保守,二哥,要我说,儿媳妇还就得咱北京姑娘。知根知底儿,什么地长什么苗儿,投脾气合秉性,没有邪的歪的。十三号院喜旺子,您还想得起来嘛?对,跟小齐不错,老一块儿凑,蔫不出火不进的,那年胡同口追着外地卖粮油的那个老崔往死里打人家,不还是您家李大爷给呵住手的嘛?就那孙子,他不也是个小子?挺混蛋一孩子。娶了个东北姑娘,对头儿一年,大舅哥老丈人,全过来了,周转房挤插插两间,转身儿屁股蹭脸,弄得喜旺子老两口儿没地住,租地下室。那还心甘情愿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似的,到处托人给亲家儿子找活儿干。一辈子没人拿他当回事儿,不说照照镜子,仗着个北京人的名号,重要一回,给丫美的,骑驴吃豆沙包,乐颠了馅儿了。都埋怨北京人多,怎么多起来的?头俩月,亲家的小儿子也来了。自个儿找的活儿,大金链子套脖子上,二三十块饭钱都记账,让人兜着屁股要,说是搞金融的。后来一扫听,什么他妈金融啊,放黑账的。这都不算可乐的。他儿子跟他要拆迁款买车,这瞒不了您二哥,您说,就那点儿拆迁款买完回购房,还能剩什么呀?喜旺子跟他儿子抖落爪儿了,好,儿子堵着地下室的出口蹦着脚儿地骂,把喜旺子骂得跟土孙子似的,无可儿无不可儿也没怎么着。没隔两天,坐公交,687上我遇见了,为争个座儿,坐上了,还没结没完给人家上课呐![/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您问小齐?瘫了。要我说,那孙子,早该死。老包家,包姥姥,多和气一人呐,偏就生养个半傻不乜的丫头,守着过,也不错。非要招一个,招您倒挑挑啊,弄个青皮进门。那不是街道照顾在市场上给了包姥姥一个摊位嘛?他们卖肉。兴许您不注意,从卖肉那时候我瞧那孙子就不是什么好货。先欺负卖鱼的,把卖鱼的给挤兑走了,把敛着卖鱼。他卖肉不用电子秤,老使盘儿秤,为啥呀?盘秤那个盘背人的一面儿总有一块肉皮常年放着,就为找人家那点便宜,瞧见了,您也说不出什么。心眼子就这么赖。因为这个,不是碰见硬茬,让广顺子给揍了一顿,五眼儿青土鳖似的。广顺子他惹得起嘛,广顺子他舅舅不是海淀公安局的副局嘛,那时候?打那儿以后,这孙子倒是学乖了,不惹北京人,专找外地人欺负。买俩包子,说吃拉肚,讹人钱,打着包姥姥的旗号赊米赊面不结账,人家要账还恼了,诬赖人家败坏名声,那回打架不就因为这个?外地人也是人呀,千里出门只为财,你又不是皇上,固安一土混混儿三青子,凭什么供养你呀?要说这人呀,还不能太老实,老实了也活受。拆迁的时候,小齐可是威风了一阵儿。从钱上到面积上没少得便宜。拆迁办那帮子人不是什么好鸟儿,你软吧,专捏你,硬正点儿,他真害怕,哄着捧着。唉!什么时候,顺民也是吃亏。[/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趁热儿,二哥,趁热儿,红烧腐竹,凉了就有豆腥气!身不动膀不摇䞍受了包家的祖业产,在大兴什么地方他给包姥姥和那个傻丫头买的房。大把攥钱还在市里混,听说是在石景山还是哪儿跟人合开了个酒楼,让人拴了活扣儿,沾上点儿花事儿,一二百万镚子儿都没抽回来,憋屈憋屈,瘫了。瘫了,您就老老实实耗着得了,不介,还折腾呢。弄了个电动轮椅,天天跑居委会闹腾,上班似的,非要人家给解决工作问题。居委会也损,找到包姥姥,不知道怎么说的,说动了那个傻丫头跟小齐离婚,正等着法院判呢。[/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来,二哥,我敬您一个。嗬~~,真痛快!这么没遮没拦的喝一顿儿,多长时间了!这人一老啊,就恋旧了,恋得邪乎。您就说棒子面儿吧,二哥,打小咱们可都没少吃,年轻时候,掰着脖子往嘴里塞都得甩着往出吐,现在倒好,没人指引,想得慌。我就说那棒子面跟人贴得最近,和的时候,青气味漾嗓子,蒸出来他就那么香。甭说这好吃那好吃,小时候惯了的味儿才贴本命。[/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不怕您笑话,二哥。最近这一二年,我也变了不少。老宅子拆了,咱这就算没了根了。空悠晃荡一根薹,劈了烧火,干了入土,落哪儿也就是哪儿了。什么他妈老北京,扯——[/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越是这样吧,还越一根儿筋,老盘算着寻寻旧日那点儿意思,哪怕就是提笼架鸟揉核桃呢,有那么点儿东西系挂着,心里不空落。当初,咱们谁看得起那些呀,您说,是不是,二哥?[/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您恕罪,还没跟您交代呢。我不是也爱往宣武艺园跑嘛,那儿有一帮喜好鸟儿的老头儿,听他们聊,挺舒服的。我盘算着,等回迁收拾利落了,也弄俩画眉养养。宣武艺园东口儿有一帮玩儿蛐蛐的,这日子口就有了。电子戥子,斗盆,小过笼,可专业了。要说小齐跟这个不挨着,他,哪儿懂什么斗蛐蛐啊。不过呢,这孙子爱贪热闹,半拉人了,也就追个相对静点儿的热闹了。人家斗蛐蛐,玩儿为主,挂个小 三头二百的。小齐以为找着缝儿了,跟着哄,哄着下蛆。一来二往,都知道丫的品行,没人带他玩儿了。搁着有皮有脸的主儿,不去不就完了,他,烂韭菜拌臭肉,不觉着还凑。有一回,我亲眼瞧着,真真儿的,人家在高台上脑袋拼脑袋起局,他举着二百块非要加傍,谁犯坏,一拱,连人带车摔了个瓷实。那么多人,没一个说上前扶一把,大虫子似的在地上拱蠕,前后恒是得有半拉钟头。那帮人,蛐蛐也不斗了,斜眼没事儿人儿赛的瞧哈哈笑。[/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font=黑体][size=4]    您,乐什么呀,二哥?那孙子,就欠这个![/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二哥,我干了啊,您随意。老哥儿俩多少年没见,还这么亲。您还记不记着,有一年咱们糊风筝抽竹坯儿把您家竹帘子给抽哗啦了,我李大爷愣是没打您,要说,我李大爷对儿女真是好,从来就没动过手。要不您家这哥几个姐几个都和气呢,大姐有大姐的风范,小弟有小弟的做派。咱们那片儿,因为拆迁,兄弟打官司,父子析产,夫妻反目的可不老少。老话儿说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受不了的罪,应验了,都应验了。[/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要我说,想不开,什么你的我的呀?最终都是人家的。谁说是条狗呢也乐意托生在北京城,我瞧啊,在不在不吃劲。农民还有块儿地呢,进城打工做买卖,赔了回去种地。咱们有什么?您瞅瞅这几年房价涨的,您再瞅瞅这天儿,人家美国大使馆整一个雾霾指数,还跟人犟呢,这不刚过一年也用上了。我听您家我李大爷说过,前清刚倒台那会儿,有人把朝廷的俸禄老米分成小包包了当礼送,我瞧这北京的清凉空气早晚也得成了稀罕物。[/color][/size][/font][/align][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偏您了二哥,我先倒了,福根儿给您。[/color]
[/size][/font][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我妈的话没错儿。什么他妈城市改造啊,就是一场运动。有的给你改没喽,穷的给您改得更穷。城市有病,市民吃药。体制积累的毛病,到最后,一总儿算,老百姓结账。您听广播不听二哥?什么他妈的老北京文化呀,全是胡扯白咧。城拆没了,人炮儿散了,文化,文化个屁![/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唉哟,二哥,对不住我撒村了。您瞅瞅复建永定门那个城楼子,像不像骨灰盒?早知道这样,当初你拆她干嘛?您再瞅瞅前门那步行街弄得,裱糊纸活一样,那是给活人用吗?还有豆汁,民间念叨念叨也就罢了,专家吹得跟琼浆一样。我就纳了闷了,那穷人吃食当真那么有营养,那我二大爷每顿俩贴饼子一碗豆汁粥那么吃着,怎么不到五十就死了?我不知道您对豆汁怎么样,反正我总觉着豆汁就如同我姥姥家冬天剁白菜帮子熬猪食,开锅的味儿。我倒是也能喝两碗,要是有外地朋友在,在场,再灌一碗也没问题。这么大一座城,您总是得给人家能说道出点儿啥来。我就不,不信了,二哥,想当初,想当初,当初,这北京城河沟子里流的全是牛奶的话,人们会把豆汁这做粉丝的下脚料当吃食供着,姥姥!![/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我没事儿,没事儿二哥。您甭担心,就是有点激动。甭听老北京文化老北京文化嚷嚷得海哨。一切一切,一切,都是给商人打小鼓儿。什么挣钱他吆喝什么,卖豆汁跟卖牛奶,在生意人眼里都一样,您信不信二哥?[/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这是您的电话哈,我记下了。[/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您问我住哪儿,马甸,北京城有名的尿窝子。那帮远郊出租司机交车的地方,都是尿窝子。六里桥,三元桥,西三旗,都是。今儿立秋刚过三天吧?您往我说的那几个地方走,隔着一公里尿骚味冲鼻子,运气好,赶上戗风,那浓度,颇够雕个端枪刺杀的战士形象。老说他妈素质,钱就是素质,没钱,全是扯淡![/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得,听您的二哥,咱干了。您够了,我也不添了。跟您说说心里话挺不赖的。您说说,咱们打小在这北京活着,多半辈子了,怎么越活越凄凉,找个说话儿的人都费劲了?掏心窝子说,要不是有这么点儿老朋友,有这么点老根儿拴着,那个孙子还愿意在北京城呆上一天,我卷他祖宗![/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有什么辙呢,二哥。我爷爷,我爸爸都在这块地下埋着,我的胞衣也在这埋着,断不了啊,我的二哥……听您的,听您的二哥。咱们都好好活着。好好活着才瞧得见,瞧得见他起高楼,瞧得见嘿喽带喘耷拉膀子。[/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黑体][size=4][color=#000000]     没事儿,没事儿,二哥。我结,下回烦您。您瞧,这天也干松了,头几天我还真瞧见一盘儿鸽子擦着德胜门城楼子的楼脊飞。过两天,我带着我妈瞧我李婶儿去,让我妈也高兴高兴。[/color][/size][/font][/align][font=黑体][size=4]
[/size][/font][align=left][size=4][font=黑体][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align]





评分

参与人数 2文币 +20 收起 理由
王根生 + 10 有亮点
JIANJUN801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9:14:02 | 只看该作者
问候根生兄。

您忒夸奖了,哪儿有您说的那么好的。这篇字敲完,我有一点小体会,附在后边。贴给您。其他细节问题,待我一一回复,我们探讨!!
-------------------------------
我的一些小想法

1:昨天在面对这堆文字枯坐将近十个小时之后,我终于将她定稿。做完这件事,已过子时。这篇儿字儿,前后两个多星期。一万出点头。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我接令箭时候,玩闹心理。令箭到手,面对空屏柳碳起稿,傻了眼。为何呢?为自己无知般的莽撞羞愧。这题目太大了。习过字的朋友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越是单体字越难写。我遇到了四个大单体字,且还必须把她们总在一起。
   抄近儿的方法如写成个如“招财进宝”那样一个大的组合字,也不是不成,但,游戏味道太浓了。可以清心也 的五种读法,印在杯子的外壁上——纯文字游戏般的装饰,我不干。
   第二难呢,在于这个题目的局部,已经都被前人写了又写。那么多名家巨笔,那么多名篇大作,眼目中铺排满了。几乎每一动,都会撞踩到前人先贤。然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不引先贤的诗话。(这个在行文的过程中,还是没有能完全做到,引了一句史铁生。)我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呢,是因为引用前人诗句或话语,那些话,指对明晰,削不净,盖不严,都是个坑。那样的引用多了,成了仙人开会,这个说一句,那个说一句,瞧着挺热闹,扭头儿人问:敲字儿的,你自己呢?我多半就会麻了爪儿。
   基于以上的小心眼子想法,我在搭建这篇字儿的构架的时候,就决定了现而今这个大致的模样。冬取景,春抒情,夏转秋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冬、春、秋一次成型,唯有夏,敲了三稿才有大致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于我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总想着【转承】——拿这个节气当轴承使——既是这篇文字的组成部分,又要是个轴承。这就难了。能力有限,顾一头儿顾不了另一头儿------可不是难受?昨儿晚上,我换了一个角度,既然转不好,干脆咱就别转承。转不好翻了车,还不如老老实实走平道儿。于是就有了现而今这个结局。冬 春 夏 取风花雪月,秋,补一个人文的大背景。
   在行文的方式上,我操作的基本面,取多向度的差异化。这样做,不是为炫技,是为了搜寻不同笔法统一在一篇文字中最大的溶解点与包容空间在哪儿。表面上有蛊惑故意,实际上是想从多角度多棱面表述内容的同时,展现文字本身的美感——我以为的美感。
   无生不谭,老谭再好,总谭,天下一道汤,失了趣味。我以为趣味是我喜欢敲字的根本。我得始终抱着这个哭——否者,哭错了坟头儿费力气还有可能挨大嘴巴。

2:有关语言的局限性问题,顺手儿说一句,因为在敲这篇字的时候,我的感触很深。【由于篇幅的关系,我只能拿一道证明题的结论当定理使,有机会的话,我会演算给大家看。】语言是有局限性的,一般事务可以用语言表达,遇到超越了形而下达到形而上的感受或东西时,语言是无法说清的,只能用心去体味。
有关语言的局限性,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释、道中,对语言局限性的看法,有着空前的一致。这说明祖宗们早已思考过语言和主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能”与“所”的关系问题,认识到不能无限的相信和依赖语言,如果误以为语言所表达的就是主客观的一切或原样儿,我们的认知就会扭曲主客观。领会深奥点儿的思想理念,需要联想,需要意会,需要冥思,要借助语言之外的手段。


3:每个时代都会独有属于她自己的审判。一方面,当我们阅读一些评论,或者听别人讲话,那些负面的评价会比正面的评价看起来更专业,充满了智慧。另一面,当我们和别人讨论时,为了加深别人的印象,我们会倾向于变得很刻薄地去批评一些东西。后一种现象在我敲这篇字的时候,时不常地出来诱惑我。我把这个一并说出来,供大家平时敲字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推荐
    发表于 2015-7-9 11:10:31 | 只看该作者
    [i=s] 本帖最后由 王根生 于 2015-7-9 11:12 编辑 [/i]

    [size=4]      [color=#000000]“顶好就选昆明湖,其次是北海。朔风吹着,湖面上的冰都冻蓝了,裂着曲里拐弯儿的长口子,踩上去,嘎嘎响。甭担心,掉不下去!”这口语用的多地道。
          “别想戴望舒的雨巷——北京城任何一个地方,都比巷子宽——即便空间窄,来来往往的人,也会给你一种宽气。”我记着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里面描写自己住过的院子,那逼仄的胡同,已经很难让自己的轮椅摇进去了。您写的是不是改造新建的北京?
          “就说泰戈尔来华在那儿小憩,徐志摩林徽因陪着,以及花枝间一炷一炷升起的佛香,满值得一逛。”短短的一句话,不经意间,把北京文化味道写出来了。随意而没有炫耀,好。
          “那菠菜,半人多高,出了穗,可,没筋儿,不老。”半人高的菠菜,我真是没见过,虽然我爱吃菠菜。西安要有半人高的菠菜,那绝对不成吃,老了。您写的我嘴馋了。春天有空去北京,我要找您,吃您做的半人高的菠菜。
          “与老先生作别,贴着报国寺的红墙往回走,月亮不是很亮,杨树叶子让风哗哗啦啦吹着。那时候,街上流过的人与景,都与我无关似的。捏着那几本书,想着老先生的那两句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伤感,眼泪泡着心般的难受。
          那一天,我是走着回家的,报国寺到中国戏曲学院,走了,一个半小时。”
          这部分写得好,融情于叙事描写之中,朴素而耐人回味。
          您写的蝉声,让我想起了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蝉声描写:“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多干净,多美,多辽远。
    “我李婶儿好吧?您瞅瞅,这日子不禁过,一晃儿小四年了。”您猜我看到您的这段文字,想到了什么,想到了汪曾祺在一篇散文中谈到北京人好客好的奇怪,问人好,连隔壁的王大妈三大姨都问到了。您的文字中所写的是不是这么个环境?真逗!
          先生,您那秋描写人物对话可真是绝了。北京味活脱脱的展现出来。人物语言精炼传神,简直像话剧台词,具有动作性,丰富的潜台词。您的方言,太生动了,让我想到了写北京的几个文坛大家老舍 郁达夫 汪曾祺 林海音,您的艺术化的人物语言,以我只见,简直可以和他们媲美。我转载了,用在我的作文课堂上,教学生如何提炼人物语言。不过有一点我不明白,您的北京秋味是不是有些偏离了?您可能想通过人物语言展示北京人心中的秋味,但这样和您的整体风格就不协调了。我不知道您用典型化的人物语言写秋味用意是什么。
          看完了,您的文章,是北京的风俗画。我越看,越被吸引了。上完课,我急忙打车回来,为的是赶紧看您的作品。当年柳永的词《望海潮》引起了一场大宋和金的战争,那么您的散文《四季北京》让我上课都魂不守舍。如果我们大家全看了,保不定因为您的作品,让有些人上班迟到,那个时候,您的“罪”可就大了!您说您,为什么要写的这么好呀?[/color][/size][size=4][color=#000000]      收我为徒吧,先生?[/color][/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7-26 23:57
  • 签到天数: 268 天

    [LV.8]以坛为家I

    38#
    发表于 2017-1-3 21:32:31 | 只看该作者
    好一个北京味十足的好文章。太喜爱老师的文章了。这韵味十足,深邃内涵的文章让人叫绝。如此的京味,让老师随手写来,竟富含深意。太值得学习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37#
    发表于 2016-12-31 12:57:28 | 只看该作者
    读着您的文章,京味浓郁的四季北京变化鲜明地展现在眼前,那么生动形象而又亲切,欣赏您的文章,问候老师,祝您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6#
    发表于 2015-8-24 09:43:27 | 只看该作者
    草长鹰飞:一篇普普通通的小字儿,能得您如此嘉许,愧不敢当!问候您!  发表于 2 小时前 IP:61.51.145.94:27603

    也许在您,只是普通的小字儿,从您的心间淌出,便带着您满身的灵性,让观者随着那份灵动上下,滋润着人的每一个细胞,好不惬意!
    今年五月刚来四季的那天,便有幸读到了您的《我想有那样一条小街》,才读几行已是熏熏然,带着醉意读完,总觉得有无数的话要说,却发现当时提示帖子已经沉下,不知道规矩,不敢贸然。从此,我的脑中便 盘旋着那条小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4 06:18:30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80546&ptid=52518][color=#999999]王根生 发表于 2015-8-22 06:50[/color][/url][/size]
    老师,我再次光顾您的文章,您的文章,让我恋恋不舍。您知道吗?昨天我给高三年级讲现代文欣赏课,就 ...[/quote]

    根生兄忒客气了。这篇字儿远没有到达您所言说的  美  的境界,如果算,至多也只能归结于追美----还在路上呢!

    谢谢您瞧得上用这篇儿小字儿当范本给孩子们,这是在下的荣幸!

    您说的况晗兄,矮胖,南方口音,偶尔一聚,柔和,兄长意味很浓的一位老哥哥!

    -----您可千万别再以老师一词称呼在下,不敢当的!!

    问候根生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34#
    发表于 2015-8-22 06:50:12 | 只看该作者
          [size=4]老师,我再次光顾您的文章,您的文章,让我恋恋不舍。您知道吗?昨天我给高三年级讲现代文欣赏课,就用的您的文章。您的文章让我的孩子们非常喜欢。您的纯正的北京市井描写,像一幅速写话,不需要颜色。就已经活化了北京市民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特别是您高超的北京味对白语言,真是大手笔。我认真讲,大家庭的聚精会神,好像在面对着精美的佳肴,一时不知道怎么吃,吃那一块,都会破坏整体布局美。两节课,我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课堂效果很好,阵阵掌声。我非常希望,不是您的文章吸引学生,而是我的引导鉴赏吸引学生,但我知道,这是多么的荒谬的想法。您的文章很美,我充其量没有征得您的同意,给您的文章做了注释罢了。感谢您!
          我随后,给您的文章,配一组素描吧。[/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5-23 20:02
  • 签到天数: 76 天

    [LV.6]常住居民II

    33#
    发表于 2015-7-29 12:44: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quote][color=#999999]草长鹰飞 发表于 2015-6-29 20:34[/color]
    [color=#999999]好久没来论坛了,我把密码给忘了。

    瞧瞧老朋友都在,真好!
    [/color][/quote]

    这字闹得,真得劲儿!不说春,别说夏,冬也往后靠靠,单是这个秋,京腔十足,一顿饭光写一个人的话,另一个人当然也没闲着,全由读者来补,来想,读这样的文字就俩字——带劲

    点评

    在技术上处理上,秋 我取了一种独白的方式----类似于话剧中的语言处理方式----我觉着这样敲起字儿来于我来说比较过瘾而已。 问候您!  发表于 2015-8-24 06: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5-7-25 18:41:56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57519&ptid=52518][color=#999999]侯诗杰 发表于 2015-7-18 17:14[/color][/url][/size]
    纯正味儿就是“这一个”,需靠火候煨出来。欣赏。[/quote]

    谢谢关注。平淡坐班,抽空走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31#
    发表于 2015-7-22 13:27:13 | 只看该作者
    认真阅读,主贴回帖,一个也没有放过;细细感受(不敢说品,怕糟蹋了这个字),老北京四季的韵味儿。难怪人常说皇城根下,人说话就是不一样。在这样的文章里,许久许久,出不来。午时已经过了……

    点评

    一篇普普通通的小字儿,能得您如此嘉许,愧不敢当!问候您!  发表于 2015-8-24 0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2-1 22:58
  • 签到天数: 177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30#
    发表于 2015-7-19 16:57:14 | 只看该作者
    之冬、之春、之夏、之秋。一年四季,季季分明,介是在咱北方。看得见雨和雪、看得见雾和风。那年在海南,曾经和当地人聊天,那雪白白的,很令当地人向往呢。所以,老师的作品也是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有着老北京人的诙谐和幽默。其实,我是天津人,两个城市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各具特色。读起老师作品,总会会心一笑,语言将老北京人描绘的真真切切。
    这样的作品才是声色俱佳。
    觉得老师语言独特,节奏明快、干净,值得学习。
    因为喜欢小说,对之秋很感兴趣,人物的对话彰显出人物的性格,那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语言,给人印象深刻。老百姓能有多大的学问,就是运用口语,运用地方俚语,将社会的阴暗点,通过酒后的交谈揭示。
    好喜欢您的文字,面对如此美文不敢多言,唯恐亵渎了精品。只有问个好了。

    点评

    谢谢您的问候,远没有您所夸奖的那样,差不老少呢,努力,再努力!!握手!!  发表于 2015-7-20 1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10-14 2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29#
    发表于 2015-7-18 21:12:33 | 只看该作者
    去过北京,柳絮繁杂.问好,草长鹰飞

    点评

    也问候申先生!  发表于 2015-7-20 10: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5-7-18 17:14:20 | 只看该作者
    纯正味儿就是“这一个”,需靠火候煨出来。欣赏。

    点评

    谢谢关注。平淡坐班,抽空走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5 18:41
    好久不见,侯老师一向可好?  发表于 2015-7-20 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7-23 07:54
  • 签到天数: 15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7#
    发表于 2015-7-14 11:18:09 | 只看该作者
    四季纷呈,再赏好文,拜读学习!{:soso_e160:}{:soso_e183:}

    点评

    您忒夸奖了,真不敢当的!  发表于 2015-7-20 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5-7-12 21:40:55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41435&ptid=52518][color=#999999]草长鹰飞 发表于 2015-6-29 20:34[/color][/url][/size]
    好久没来论坛了,我把密码给忘了。

    瞧瞧老朋友都在,真好!
    [/quote]

    拜读老鹰佳作,学习了,问候前辈!

    点评

    您可别叫我老师,担待不起的。叫老鹰就挺好的! 问候您。  发表于 2015-7-20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7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25#
    发表于 2015-7-12 09:44:56 | 只看该作者
    净瞎忙了,也想草长兄,约个时间喝口是美事,回头和伯元定个时间,一起坐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2 09:31:13 | 只看该作者
    [quote][size=2][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52140&ptid=52518][color=#999999]李听圃 发表于 2015-7-12 00:59[/color][/url][/size]
    你们两个的讨论很温馨很绅士,可以做为表率。也应该成为社区互动的常态,我们要开展健康有建设性的互动,批 ...[/quote]

    无论怎么说,敲字儿这个事儿,还属技术活儿。既然是技术,逃不脱业务讨论。在我的心目中,敲字儿跟炸油饼是一回事儿。油饼炸得好坏,自然有和面饧面的技巧,以及对火及油温的掌控等一系列问题。

    假若您是炸出来自吃,炸成什么样-----比如天生来的,就爱煳味,那您满可以让油饼儿往碳化里走---没人干涉。假若您除了自己吃,也拿出来飨客,那么,客人就有品品说话的义务与权力。聪明的客人呢,捡好听的说,博一个主客尽欢,扭回头改进自家炸油饼的手艺;不那么聪明的人呢,实话实说,我觉着面还没饧透,再饧饧或者更好,捞油饼儿的钩子把儿油泥厚了,瞧着有欠清爽,适当时候水洗一下或者更好  之类 之类的。

    都是成人,谁也没有义务哄着谁。既然您的油饼端出来给旁人吃,旁人吃罢,说三道四再正常不过。人家提意见/建议,您的手艺精进了,背回您家,客人带不走。

    那些端出油饼希图普天之下都挑大指的心思,最好少有——甭说您的手艺多好,您说不过食客的舌头——这一点上,谁也不好使,舌头说了算!!

    问候李站。

    抽空儿,喝一口儿吧,恁些时日不见,怪想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67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23#
    发表于 2015-7-12 00:59:01 | 只看该作者
    你们两个的讨论很温馨很绅士,可以做为表率。也应该成为社区互动的常态,我们要开展健康有建设性的互动,批评和讨论必不可少,讨论的目的税互相借鉴答疑解惑,互相有收获得到提高。为此赞赏两位的讨论和风度。

    点评

    无论怎么说,敲字儿这个事儿,还属技术活儿。既然是技术,逃不脱业务讨论。在我的心目中,敲字儿跟炸油饼是一回事儿。油饼炸得好坏,自然有和面饧面的技巧,以及对火及油温的掌控等一系列问题。 假若您是炸出来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2 0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20:09:5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老师!

    [i=s] 本帖最后由 王根生 于 2015-7-14 14:03 编辑 [/i]

    1:俟 字的用法,在北京话中,有,但不是很突出。我之所以这样选,还是考虑句子本身的平衡。对于方言的使用,我是这样看,立足于方言,不能沉浸,要高于她才好一些。老舍也好,汪曾祺老先生也好,包括天津的冯骥才、林希,成都的李劼人等,他们在使用方言的时候,都有一个【提纯】过程。
       普通话的推广,对方言大规模的戮杀不可忽视。造成文学原创力道的孱弱势不能免。圈养态势形成之后,回归方言写作,或者是逃离圈养奔赴野生的途径之一。

    2:糖葫芦滴答糖汁---初冬 或者末冬的时候,有这种现象的,我通过观察得来。北京的城市大于西安,热岛效应强烈,冬日暖于西安很多。

    3:痰迹 的问题也有朋友提出探讨。说实话,我还是故意这样取的,主要目的是想着【破】一下。根生兄是否见过刻印-----印章刻好之后,镌刻手,总会收拾一下印文的边框,行话大约叫“破边”---以期达到避呆求灵之目的。我这里的,是想着破 一下 【净洁】,找寻一下平衡---至于找得到找不到,只能听天由命。

    4:佐料 一词的理解,在我,有  除主料之外所有辅料总称 的想法。所以,那样使了。敲字时间长了,总令我生些 狂妄心 ,惦记着把那些用熟产生皮壳的词字,剥开另使的心思,好,或者不好,做做再看。

    --------------
    5:能跟您这么讨论,令我觉着荣幸的同时,很愉快。也希望您能指出我的不足,以利在下提高。

    6:这样的文本分析对于散文来说,大约是个提升的常规途径。抛弃了文本分析,希图提高敲字水平,可能性有没有,我还没看到。

    7:问候根生兄!
       问候楼上所有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3 06:06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0#
    发表于 2015-7-9 11:10:32 | 只看该作者
    [i=s] 本帖最后由 王根生 于 2015-7-9 11:16 编辑 [/i]

    [size=4][color=#000000]      “顶好就选昆明湖,其次是北海。朔风吹着,湖面上的冰都冻蓝了,裂着曲里拐弯儿的长口子,踩上去,嘎嘎响。甭担心,掉不下去!”这口语用的多地道。
          “别想戴望舒的雨巷——北京城任何一个地方,都比巷子宽——即便空间窄,来来往往的人,也会给你一种宽气。”我记着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里面描写自己住过的院子,那逼仄的胡同,已经很难让自己的轮椅摇进去了。您写的是不是改造新建的北京?
          “就说泰戈尔来华在那儿小憩,徐志摩林徽因陪着,以及花枝间一炷一炷升起的佛香,满值得一逛。”短短的一句话,不经意间,把北京文化味道写出来了。随意而没有炫耀,好。
          “那菠菜,半人多高,出了穗,可,没筋儿,不老。”半人高的菠菜,我真是没见过,虽然我爱吃菠菜。西安要有半人高的菠菜,那绝对不成吃,老了。您写的我嘴馋了。春天有空去北京,我要找您,吃您做的半人高的菠菜。
          “与老先生作别,贴着报国寺的红墙往回走,月亮不是很亮,杨树叶子让风哗哗啦啦吹着。那时候,街上流过的人与景,都与我无关似的。捏着那几本书,想着老先生的那两句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伤感,眼泪泡着心般的难受。
        那一天,我是走着回家的,报国寺到中国戏曲学院,走了,一个半小时。”
          这部分写得好,融情于叙事描写之中,朴素而耐人回味。
          您写的蝉声,让我想起了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蝉声描写:“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多干净,多美,多辽远。
          “我李婶儿好吧?您瞅瞅,这日子不禁过,一晃儿小四年了。”您猜我看到您的这段文字,想到了什么,想到了汪曾祺在一篇散文中谈到北京人好客好的奇怪,问人好,连隔壁的王大妈三大姨都问到了。您的文字中所写的是不是这么个环境?真逗!
          先生,您那秋描写人物对话可真是绝了。北京味活脱脱的展现出来。人物语言精炼传神,简直像话剧台词,具有动作性,丰富的潜台词。您的方言,太生动了,让我想到了写北京的几个文坛大家老舍 郁达夫 汪曾祺 林海音,您的艺术化的人物语言,以我只见,简直可以和他们媲美。我转载了,用在我的作文课堂上,教学生如何提炼人物语言。不过有一点我不明白,您的北京秋味是不是有些偏离了?您可能想通过人物语言展示北京人心中的秋味,但这样和您的整体风格就不协调了。我不知道您用典型化的人物语言写秋味用意是什么。
          看完了,您的文章,是北京的风俗画。我越看,越被吸引了。上完课,我急忙打车回来,为的是赶紧看您的作品。当年柳永的词《望海潮》引起了一场大宋和金的战争,那么您的散文《四季北京》让我上课都魂不守舍。如果我们大家全看了,保不定因为您的作品,让有些人上班迟到,那个时候,您的“罪”可就大了!您说您,为什么要写的这么好呀?[/color][/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5 16:37 , Processed in 0.096912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