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7|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诗茶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20:3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李一凡 于 2015-9-16 13:07 编辑

    新诗茶座

    凡夫归田,倒也逍遥自在。每日里东山锄豆,西湖养花。闲暇瓜架下聚友品茗,高谈阔论,浅唱轻吟,两袖清风。
    一日,好友雷老突发奇想,约凡夫效前清蒲前辈之举,于路旁设草堂茶座,留揽四海嘉宾,品茶论诗,录其所长,采得百花,进献黄发垂髫,倒不失其乐。凡夫欣然,三两日草堂竖起,炉火炊烟,一般朋友忘却老态龙钟,七手八脚,一时间门面齐整。凡夫献拙,书对联于门厅:“草堂纳四海,茶香润诗情”,横批是“新诗茶座”。四乡邻里,俱来道贺,真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四海闻讯,多有贵客,凡夫携众老一一拜谒。

    《新诗茶座》原文
    http://bbs.yzs.com/forum.php?mod ... &extra=page%3D1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20:3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一凡 于 2015-9-16 09:53 编辑

    第一章:黄河情


    凡夫的老家黄河涯村是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前后左右几座小山遥相呼应,两两相距三五十里,中间一衣带水,形成八百里水泊。宋朝时候人称“蓼儿洼”,现今叫做“东平湖”。湖内湖外有梁山,腊山,东金山和安民山。这水泊梁山的故事我不说你也知道,有诗为证:

    大义梁山

    浩渺水泊八百里
    巍巍梁山雄踞
    犹闻千年风卷雨
    杏黄旗狂书大义
    烽火硝烟
    抗日英雄遍地
    黄河强舟将军渡
    斧头镰刀开辟新世纪

    多少事,从来急
    人民乐业安居
    科技兴国奔小康
    改革开放吐豪气
    文化搭台
    唱响经济大戏
    义薄云天中国梦
    同心同德振兴再腾飞

    英雄梁山
    义旗高举
    梁山好汉
    肝胆相照威武不屈
    义薄云天中国梦
    同心同德振兴腾飞
    好汉奋发英雄路
    水泊梁山
    再创辉煌奇迹

    这真是:

    苍苍茫茫朝朝暮暮八百里水泊激荡英雄史诗
    红红火火日日夜夜九万丈山魂狂书时代新篇

    八百里紫气升腾画出白帆点点松柏森森 好汉虎胆 浩浩义举
    六十年红日辉耀铺开金路条条城镇林林 英雄龙威 颖颖国梦

    腊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水陆皆通,每日游客络绎不绝。真是:
    游客熙攘仙佛地
    山水相映百姓家
    虎啸飞瀑流云卷
    龙戏平湖渔歌答
    东金山载满民间传说,安民山更是笼罩着神话。暂且不表。
    单说这黄河崖村依傍的还有两条大河,一条是黄河,一条是大运河。这黄河解放前十年九灾,每当黄水泛滥,黄泛区的老百姓便田园淹没,离井背乡,卖儿卖女,四处逃生。解放后,毛主席发出号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大规模的调兵遣将,根除了黄患。老友丁永林对黄河水系多有研究,论著颇丰。据他介绍:
    黄河以南部分的济水在汉代以前早已纳入以“鸿沟”(东汉后称汴渠)为主体的运河体系,汉代以来一直作为运河而成为漕运要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因失治而“河、济泛溢”严重,由于黄河泥沙不断地在济水中淤积,使济水日益变浅,加上沿途运河系统又从中分流出相当大的水量,使济水水量不断减少,至《水经注》作者所在的北魏时期,济水已经断流,而到了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作者时代就根本不再提大野泽以上段济水了。
    自从济水上游河段干涸、堙废以后,大野泽因只汇集周围坡水,因此,济水下游河段已经不是原来的黄河支流,而是大野泽水和古汶水共同为水源的一条自然河流,起点就在大野泽,因水流泥沙少而显得比较清澈,故称为清河,因清河是借道原来的济水河床而东流入海的,后人仍习惯地不废其济水之名而已。再后来,梁山泊成为黄河河道,在梁山泊分流,北循北清河入渤海,南循南清河入黄海,这南北清河之名即源于上述“清河”之称谓,其中,北清河即指济水下游河段,而南清河实际指东晋桓温北伐前燕时开挖的从泗水通往大野泽北岸清河(济水)的“桓公沟”(运河)。
    梁山黄河堤防源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山东巡抚丁宝桢修的障东堤。
    障东堤建成后,因与北金堤相距较远,两堤之间居民仍受黄河汛水之苦,为求自保,“次年民间集夫于南岸又修起夹堤(即民埝)一道,自东明王盛屯接大堤起,至寿张赵家堌堆止,共长190余里(《潘方伯公遗稿》),此段民埝,逐渐发展为后来的临黄堤。光绪三年,山东巡抚李元华于北金堤以南,自濮州至东阿修筑近河北堤长170余里(《再续行水金鉴》)。至此,铜瓦厢口门以下至张秋间,两岸堤防形成,黄河遂被约束于这段河道内,结束了漫流的局面。”(《山东黄河志》)。
    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濮县马九宫、范县李清溪诸公,又自刘屯至黄花寺修筑南岸民埝,长150里(《梁山县水利志》)。
    自此,今梁山境及其以上黄河,两岸形成了双重堤防,北有金堤、南有障东堤,为官修官守,堤距60-80里不等。期间两岸又均有近河民埝,为民修民守,堤距为10-20里不等。
    山东黄河两岸堤埝建成后,分别于光绪十四年、十六年、十九年、二十五年、二十六年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培修,主要是加高帮宽。十四年山东巡抚张曜因黄河连年决溢,堤埝残缺卑薄,奏准进行培修,培修后底宽八丈,顶宽二丈。十六年培修培修堤埝,一般帮宽一丈五尺,加高二、三尺。十七、十九及二十二年均为择要修补。二十五年大学士李鸿章奉旨会同巡抚张汝梅、河都任道镕查勘山东河工,经奏准分别于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对南岸官堤及北岸民埝进行了培修。光绪二十六年以后,因“时局日艰,无暇议及河防”,对堤埝未再请款培修(《清史稿•河渠志》)。
    辛亥革命后,名义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华民国,实际上革命成果被新军阀所篡窃,国家仍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之中,在民国的大半时间里并没有统一的治河组织,仅河南、河北、山东三省设有河务局,分别管理本省的河防。山东省于清末(光绪十年)设立河防总局,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政体改革,河防总局裁撤,山东河段划分为上、中、下游,“自曹州府至寿张张秋镇为上游,张秋镇至济阳罗庄为中游,自张秋至利津之韩家垣为下游”,河工由上、中、下游分局分管,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于济南泺口建立三游河务总局,统辖其事,次年又改称山东河务局。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改上、中、下游分局为三总段。三省设有河务局各自为政,直到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才成立起一个全流域性的治理机构,即旧黄河水利委员会。民国期间,梁山所在的山东黄河上游南岸堤防分官堤和民埝,官堤自菏泽朱口冀、卤交界处起,至寿张十里堡止,计长185里;民埝自寿张县董庄起,至黄花寺与大堤相接,计长145里(《黄河水利史述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六月国民党为阻止侵华日军西进扒开花园口大堤,黄河改走南路入黄海后,梁山黄河堤埝废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准备黄河回归今河道,昆山县遵照冀鲁豫行署的复堤命令,于民三十五年(年1946年)六月上旬动员民工2万人,历时一个月,将黄花寺以上民埝改修成临黄堤,原来的官堤障东堤(南金堤)成了二线堤防。建国后,自1960年起又将十里堡以下民埝按临黄堤标准加培,形成了今天的黄河堤防工程。
    据《济宁山水志》,由于河势变化,新形成的梁山黄河堤防,冲堤坐湾,对原先的民埝曾先后退修数段。
    第一段:高堂至黄花寺与金堤接头(桩号313+075—326+075)长13000米,始建于1878年,1946年改修成临黄大堤。其中313+075—318+775段,因1925年濮阳决口冲跨,1926年向东退修;318+775—326+075段,1990年进行加修。
    第二段:326+075-340+745(原障东堤)长14670米。其中333+600-334+000段1928年开始加修成临黄堤;336+000-336+600,1947年黄河归故后加修成临黄堤。
    王老君背河圈堤:1947年修建刘唐至王老君背河圈堤,长2880米,修后放弃。1972年冬加修成东银铁路路基。
    黄湖共用堤:也称国十堤,长856米,始建于1875年,1953年修成后戗,1959年随东平湖建库同期修建,其标准为顶高48米,顶宽8米,边坡1∶3,形成黄湖共用堤。
    人民治理黄河以来,梁山黄河堤防于1946—1949年先进行了修复补残和帮宽加高。建国后,1950—1974年相继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复堤工程,辖区内23.577公里临黄大堤普遍加高6-7米,帮宽40米左右,平工段堤顶宽9米,有小铁路路基的11米,险工段顶宽11米,有小铁路路基的13米。三次大复堤之后至2003年,未再进行大规模的培修。1985年、1999年、2001年曾对部分堤段培修加固。对河道险工险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护滩(控导)工程和险工整修强化工程建设,临黄堤防24.442公里堤顶高程51.73—56.75米,顶宽6.6—11.0米,临背地面高差.1.14—5.05米。险工两处,坝岸51道(段)工程总长度613米。控导工程3处,坝垛90道(段),工程总长度8320米。

    修筑黄河堤和运河堤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一般在春季,黄汛到来之前。可每到汛期,黄河堤上更是森严壁垒,随时都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沿黄各地,调来千军万马,大车小辆,手搬肩抬。取土,运土,培坝,打夯,几十里路一条龙,人山人海战黄峰。红旗招展,夯歌嘹亮。
    不懂夯歌吧!先说“夯”,修筑河坝或夯实屋基特制的石质工具。夯歌,又名硪号,打夯时唱的号子,在黄河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是由原来简单的硪号发展而来的,但不再是硪号一样的简单应答,而是具有大扬号、小扬号、大燕窝、小燕窝、溜河风五套乐谱。在拉撒手夯时,要使用激越高昂、气吞山河的大扬号、大燕窝;在拉平身夯时,要使用婉转悠扬、优美动听的小扬号、小燕窝;在拉灯台硪时,要使用缠缠绵绵的溜河风。夯歌有应唱和对唱之分,无论怎样歌唱,都能起到号令一致、振奋精神的作用。大家随其节奏打夯,伴随着内容富于变化的打夯歌,枯燥的劳动顿时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解放初期,黄河金堤上的打夯场面别提有多壮观,你看,各乡各村的夯队一溜儿排开,石夯上起下落,人们随着夯起夯落前俯后仰,夯歌此起彼伏。那架夯工程质量出色,夯歌嘹亮,可以披红戴花,那是何等的荣耀!不光有男子夯队,还有“穆桂英”、“花木兰”等女子夯队,男女夯队互不相让,比赛夺红。那阵势直惊得“长空流云短,大河匿涛声”!许多夯歌一直流传到今天:

    癞蛤蟆上树


    叫一声乡亲们(嗨呀嗨嗨呀嗨)
    你高高地抬呀嗨(嗨呀嗨嗨呀嗨)

    一夯接一夯(嗨呀嗨嗨呀嗨)
    打起来呀嗨(嗨呀嗨嗨呀嗨)

    癞蛤蟆上树(嗨呀嗨嗨呀嗨)
    遭了水灾呀么嗨(呀嗨喂呀)

    《十八扯》:

    十冬腊月好热的天那,
    牛皋把守在虎牢关!

    取妻名叫穆桂英,
    生下一个花木兰,
    姜子牙差人来下聘哪,
    差来个媒婆潘金莲!

    张飞敬德放鞭炮,
    马武抬轿把亲搬,
    新女婿关公下了轿,
    来了个陪客张定边!

    武大郎一见往里让,
    让进了那位龙虎状元薛丁山,
    上轿来本是孟姜女,
    下轿来变成了秦香莲!

    诸葛亮他把天地拜,
    吕洞宾洞房去安眠,
    韩湘子掀开罗纬观看,
    不好了
    变成了白蛇和许仙!

    生下一子包文正,
    猪八戒扣喜到门前,
    杨老将一见冲冲怒,
    手指着韩信骂声李渊!

    你不该差来孙悟空,
    抢走我妻武则天。
    八路军打败了美国鬼,
    姜子牙借箭上了草船。


    也有拿人和动物取笑的夯歌。比如,在打夯的人们中间,有个人脸有麻子,且又爱说爱笑,这个唱夯歌的人灵机一动,矛头就对准了他:

    大家笑嘻嘻哟,(嘻哟)

    我这有个谜哟,(谜哟)

    谁要能猜到哟,(到哟)

    我就有奖励哟,(励哟)

    雨打沙滩地哟,(地哟)

    鸡啄西瓜皮哟,(皮哟)

    莲蓬去了籽哟,(籽哟)

    钉子扎黄泥哟,(泥哟)

    蜂窝树上挂哟,(挂哟)

    马蜂把窝离哟,(离哟)

    小孩光着身哟,(身哟)

    屁股坐簸箕哟。(箕哟)


    夯歌的风行,给黄河边的汉子们带来诗歌创作的雅兴。见人唱人,指物咏物,天文地理,古今趣事张口就来。有不少通些文墨的才子竟成了行家里手,著名诗人贺敬之、桑恒昌、夏明、马启岱、黄河等都是从黄河岸边走来的诗人。

    桑恒昌,男,山东武城人,1941年出生;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编审;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理事。出版中文诗集10部,另有《来自黄河的诗》(中德对照。2005年7月。德国汉堡wayasbah出版社)《桑恒昌短诗选》(中英对照。2006年10月。香港银河出版社)。诗作入编380多种选集;178多首(次)诗作被翻译成英、法、德、韩、越文发表,并在国外结集出版。评论其作品的文章计500多篇。另有三部评论专著。其代表性著作有:《低垂的太阳》《桑恒昌抒情诗选》《爱之痛》《桑恒昌怀亲诗集》《灵魂的酒与辉煌的泪》《年轮.月轮.日轮》《听听岁月》以及《来自黄河的诗》(中德对照)。桑恒昌诗苑于2011年8月13日落户于山东德州古贝春文化园区,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独一无二的个人诗苑碑林。全国各地的书法家、作家、艺术家题写,分别雕刻于160多块形态各异的美石之上,诗歌之美、奇石之美、书法之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特殊的文化景观。
    附:

    《总是这方热土》

    1. 尽管理智的大兵,
    处于戒备状态,
    你还是在我的心岸,
    一次次登陆成功。

    2. 拄着杖,
    踽踽而行,
    自己的脚印,
    被自已踩得好疼。

    3. 所有的路,
    都是———
    不愿站起来的纪念碑。

    4. 流星拼尽力气
    划一个破折号,
    刚要说句什么,
    又消失在麻木的夜空。

    5. 太阳
    被劫持了
    半月没见
    长一身青苔

    6. 小时候,
    有苦恼也有欢乐,
    后来苦恼长大了,
    欢乐还是个小不点儿。

    7. 太阳的年龄,
    是有争议的。
    女儿说她十八,
    我说它四十五。
    父亲摇着头:
    “他和我一个年龄组。”

    8. 眼睛的陷阱,
    总用笑伪装。

    9. 温顺的猫,
    一旦做了母亲,
    才真地成为
    虎的老师。

    10. 春风好性急,
    柳笛还没拧好,
    就咝咝呜呜吹起来。

    11. 浮雕下的人想上去,
    领略铁血男儿的壮烈;
    浮雕上的人想下来,
    呼吸一口今天的阳光。

    ★12. 哪一条航道下面,
    不睡几艘沉船呢?

    13. 人生之旅,
    有多少渡过去的河流,
    就有多少渡过去,
    再也渡不回来的河流。

    14. 夜的黑幛上,
    写满星星的挽联,
    悼念那个,
    刚刚逝去的白昼。

    15. 赤诚不是万能的,
    却是唯一的。
    加上诗,
    便是我的全副武装了。

    16. 头上纵横着风雨,
    脚下纵横着道路,
    胸中纵横着心事。

    17. 没有甲胄,
    没有触角,
    心内之血殷殷,
    不改流向。

    18. 有多少相信上帝的人,
    就有多少相信人的上帝。
    人的辉煌,
    在于给上帝以生命。

    19. 爹妈没给你设计个好封面,
    内文还是不错的。
    自从见到你,
    便不再自言聪明了。

    20. 只要海不枯竭,
    网总是结不完的。

    21. 如果可能,
    我愿把所有的日子,
    凝为———
    相会时的一瞬。
    一生有几次,
    真正的失眼。

    22. 枯叶在写一个故事的结局,
    风,几笔抹了个干净。
    枝头上,
    悬几枚冬。

    23. 度过漫长的冬日,
    草儿来寻旧泥巢。

    24. 初写诗害怕编辑,
    继而害怕读者;
    现在,
    越来越怕起时间来了。

    25. 人生己经十分坎坷,
    何苦再用坎坎坷坷的叹息,
    染我的心?

    26. 昨夜,
    与蚊子血战到底,
    手上沾的,
    都是自己的鲜血。

    27. 端午节,
    是汩罗江的生日。
    端午节的太阳,
    直射全中国。

    28. 有的人,
    穷得只剩下头颅。
    有的人,
    穷得只剩下金钱。

    29. 海鸥飞走了,
    留下一支羽毛笔,
    风握住它,
    书写大海。

    30. 银河退潮,
    我捡拾贝壳,
    在蓝蓝的沙滩上,
    排着一个名字。

    31. 你的睫毛是怎样的栅栏?
    把我永远关在里面,
    你的眸子这般清澈,
    可作我长眠的水晶棺。

    32. 一阵秋风,
    锈了多少叶子。
    我突然听见,
    白发拔节的声音。

    33. 大雁,
    你寻找你的温暖,
    你飞向你的南方,
    为何要带走
    我的太阳?

    34. 修补了几十年的船底,
    一见中秋月,
    便又渗进水来。

    35. 小时候走路,
    唯恐前边
    没有别人的脚印。
    长大以后才明白,
    可怕的是
    身后只有自己的脚印。

    36. 蓄水最多的是海洋,
    最渴的竟然也是海洋。
    举千万江河
    痛饮着。

    37. 唯有,
    在路骨折的地方,

    才弯下自已的脊粱。

    【注:冰凌摘录1989年版《桑恒昌抒情诗选》,华艺出版社发行。】

    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8:25 | 只看该作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二十个字,镶入了十个数字,描绘出了一幅优美、恬静、宜人的乡村风景画。

    ⑥ 谜语诗

    谜语诗,即用诗的形式作谜面让人猜,其谜底可以是“人、物、字、地”等。刘勰《文心雕龙》中说:“谜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谜”字拆开是“言”、“迷”,意思是迷惑人的言语。有许多谜语诗合辙押韵、情趣横生。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如物谜诗“船篙”的谜面是:

    在娘家绿姿婆娑,到婆家青少黄多;
    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江河。

    人谜诗“西施”的谜面是: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字谜诗“计划生育好”的谜面是:

    十句话儿记心头,找到一半(伴)不发愁。
    牛儿站在土地上,月儿被云遮住头。
    但愿子女不分家,幸福美满乐悠悠。
    ⑦ 图案诗

    图案诗,即诗行的排列形式与诗歌的内容相似,利用视觉效果增强读者对诗意的理解。如秦松的《湖滨之山》,上面是森林,下面像倒影,相映成趣。(图略)

    柳耕的《鹰》,就像一只雄鹰在展翅飞翔:


    在飞

    巨峰之巅
    温柔的呼唤
    盘旋着
    坠落


    ⑧ 阶梯诗

    阶梯诗,即把一个诗句分成几个诗行排列,而且一行比一行退后,形成阶梯式。这样排列可以突出每个词语,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如苏联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中有这样的诗句:(可能会乱套)

    我们说
    列宁
    就是说

    我们说

    就是说
    列宁

    诗中把“党”和“列宁”都加以突出,表明二者在人们心中的重要位置。


    ⑨ 宝塔诗

    宝塔诗,即诗行的排列是递增字数,整首诗看起来如宝塔形状。如白居易的《一七令·诗》,诗题是一个字,全诗以诗题为韵,一字句是单句,二字句至七字句均为双句,且上句和下句要平仄相对。(后来的《一七令》也有将一字句改成双句的。)

    宝塔诗有许多变体,如递增十字令:每句增一字,共十行增十字;登塔式:从底层开始回旋盘曲向上,犹如攀登宝塔;伞形式、碑体式等。如周源禄的《伞》,就像撑开的一把伞。(诗略)


    ⑩ 题画诗
    题画诗,即题写在美术或摄影作品旁边破解画意的诗。画中有诗情,诗中有画意,相得益彰。如郑板桥的《题画竹》: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之所以能达到艺术的巅峰,正是因为他能不断实践、精心构思、反复推敲、删繁就简、熟中求生、自出新意、挥洒自如啊!

    再如崔家蓉的《青丝如诗》一书,每一幅不同发型的旁边题写着一首精致的小诗,韵味无穷。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每个星期一
    都盼望遥遥的礼拜六
    度日如蜗牛的时候
    只有把三千丝的烦恼
    都抛到老死不相见的
    耳后


    ⑾ 打油诗

    打油诗,是指那些从俚语、俗语入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的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传说是中唐时,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喜欢吟这种诗,后来,人们把这类诗冠以他的名字,有的人自谦地把自己的诗也称作打油诗。其实这种诗,往往廖廖数语,蕴含深刻,讽刺性、幽默感很强,人们很喜欢读。如张打油的《咏雪》:

    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真是江湖人眼中的雪景,形象逼真,很有特色。


    ⑿ 地名诗

    地名诗,即人们为了帮助记忆,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编成的诗。如周恩来编的地名诗: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这首诗编进了30个省市自治区。现在又增加了重庆市、海南省和香港、澳门特区,我们可以重新改编如下: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香港澳门两特区,
    内台北海重上天。


    ⒀ 朝代歌

    朝代歌,也是把我国历史各朝代名称依顺序排列编制成的诗歌,便于背诵记忆。

    其一:

    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齐汉三国谋;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民。

    其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民,皇朝至此完。


    ⒁ 智趣诗

    智趣诗,即运用婉转曲折的笔法,灵活巧妙的布局,似褒似贬、机趣横生、无懈可击的诗。如唐伯虎为一富翁之母“蟠桃献寿图”的题诗:

    对门老妇不是人,好似南海观世音;
    生下儿子是个贼,偷得蟠桃献魁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6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7:40 | 只看该作者
    19.微型小诗

    马立鞭说:“抒情诗中一个页面能排得下的诗,即十二行以内的诗称为小诗,那么把十二行腰斩其半,即六行以内的诗为微型小诗。”有的人又把微型小诗腰斩其半,即三行以内的诗称为微型诗。如穆仁主编的《微型诗500首点评》收集的都是1——3行的诗。

    微型小诗的特点:精短、入妙,以片言只语夺人心魄。

    贺敬之说:“微型诗型微诗不微。”穆仁说:“微型诗语言精练、形式精致、含蕴精妙。”吕进说:“更多的微型诗偏于理”,“诗之理忌直,忌白,也忌空,忌玄。微型诗要与格言划出界线,要与谜语分清门庭。”其实要使微型小诗的理不直不白不空不玄不枯,必须处理好“心与物”即“意与象”的问题。诗人先有情思(意),然后借物(象)巧言之,谓之情思的物态化;诗人眼中先见物,然后托物象以抒怀,谓之物象的情思化。若能“心物两契”即有意有象则妙。切忌有意无象,或有象无意。如“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有意无象非诗;“大象,永远没有减肥的打算。”有象无意也不是诗;《春风》:“柳丝上/荡一阵秋千后/又去吻桃花”。有意有象才是好诗。吕进说:“以象含不尽之意,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如冰心的《繁星》与《春水》、宗白华的《流云》、冯骥才的《灵性》、马君伟的《求是篇》以及王尔碑、孔孚等诗人的微型小诗都是简捷明快、轻灵精粹、意象优美的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6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7:16 | 只看该作者
    18.俳句

    俳句有日俳和汉俳,也属格律诗。

    日俳,是日本最短的诗体之一,一首由17个音组成,也称“十七文字”。有两条基本原则:① 17音,分五、七、五三节;② 季题,每首俳句必须有一个表现四季的有关词语,一般放在首行。另外,押韵方面有头韵和尾韵两种,还可全不押,比较随意。内容方面,最早是以表现诙谐洒脱的题材为主的。曾称俳句为“俳谐连歌”,到了松尾芭蕉(1644——1694)时代才以严肃的题材创作进入了艺术殿堂。如松尾芭蕉的《无题》:“寂寞古池塘/青蛙跳入水中央/泼剌一声响”;贺千代的《杜鹃》:“静夜思杜鹃/静思杜鹃不觉晓/晨星挂天边”。

    汉俳,仿日俳写成的汉式俳句。汉俳大体有六个特色:① ② 同日俳;③ 适当安排平仄,每行最后一字押韵;④ 三行联成一气,末行有余味,寓意深刻,凝练含蓄;⑤ 有文有白,有浅有深,可吟可诵;⑥ 多于抒情、写景,少于叙事。如:温祥的《奋进莫彷徨》:“寄望少年郎/镜花水月枉断肠/奋进莫彷徨”;赵望进的《裁缝师傅》:“金剪漫裁春/银针引来 云纷/长短都称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6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6:54 | 只看该作者
    17.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又称“商籁体”,是西方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它的起源说法不一,最初流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流行于英、法、德各国。
    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又称彼特拉克体,由两节四行、两节三行组成,音节整齐,押韵方式:前两节一般是甲乙乙甲、甲乙乙甲,后两节六行或两韵变化,或三韵变化。

    莎士比亚体的十四行诗,又称伊丽莎白体,由三节四行和一节两行对句组成,押韵方式一般是甲乙甲乙、丙丁丙丁、戊己戊己、庚庚。
    如《第二十九首》(屠岸译):

    我一旦失去了幸福,又遭人白眼,
    就独自哭泣,怨人家把我抛弃,
    白白地用哭喊来麻烦聋耳的苍天,
    又看看自己,只痛恨时运不济。

    愿自己像人家那样:或前程远大,
    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
    想有这人的威权,那人的才华,
    于自己平素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

    但在这几乎是看轻自己的思想里,
    我偶尔想到了你呵——我的心怀
    顿时像破晓的云雀从阴郁的大地
    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

    我记着你的甜爱,这就是珍宝,
    教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这是一首热情歌颂爱情(或友谊)的诗歌。押韵情况:an、i、an、i;a、i、a、i;i、ai、i、ai;ao、ao 符合我们上面说的规律。全诗内在的结构规律也如我国的律诗一样起承转合:第一节,起,写诗人对自己时运不济的怨叹;第二节,承,继续写诗人暗中跟别人比较,更加自卑;第三节,转,写诗人正在自怨自艾看轻自己时,忽然想起了可贵的友谊,于是精神顿时振作起来了;第四节,合,诗人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跟开头行成了对比。全诗完成了一个思想转变过程,从消沉到振作、从忧郁到舒畅、从自卑到自豪,反衬了爱情(或友情)的精神力量,尤其是最后一节,点明主题,成为名言,表现出了诗人爱情至上的人文思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66#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6:30 | 只看该作者
    16.曲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曲词。狭义的曲,单指与诗、词并列的曲。即宋代及其以后的南曲、北曲,盛行于元代。分戏曲(杂剧、传奇)、散曲(小令、套数)。曲和词都是依声而作,体式相近,但曲比词更为灵活。曲,一般在字数定格外还可以加衬字,较自由,且多口语、俗语、俚语等。
    我们只介绍一下“散曲”。散曲起源于金、元时的民间小调,又叫清唱。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指单独一支小曲,在风格上有雅俗之分,雅的叫乐府,俗的叫叶儿,如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又称散套或套曲,用若干支同一宫调的曲牌联成一体,长短不论,一韵到底,宜于叙事,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上面说到的“宫调”是指曲子的调名。古代音乐有十二律(十二个半音阶)、七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相配成十二宫、七十二调、合称84宫调。唐宋时28个,南宋时19个。元人周德清把中原音韵列出六宫十一调,共17个。北曲最常见的是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如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如果把几个宫调的曲子联缀演唱故事,叫联套,或叫诸宫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6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6:07 | 只看该作者
    15.词

    词,亦称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约起源于隋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曲子词的“曲子”是“燕乐”(宴乐)曲调的意思;“词”是与这些曲调相谐和的唱词。依乐谱声律节拍写新词,叫做“填词”(依声),再后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写,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词有词调,每种词调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不同的词调,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等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清康熙时陈廷敬、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共收了2306种格式。

    词总归其类有三种分法:

    第一种是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分为令(乐调急)、引和近(乐调适中)、慢(乐调缓)。如《十六字令》、《翠花引》、《好事近》、《卜算子慢》等。

    第二种分法是根据句数、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第三种分法是根据段数分为单调(单片)、双调(两段,分上下片或叫上下阕)、三叠(三段)、四叠(四段)、叠韵(将原韵再叠一倍成双调)、联章(两种调以上的词联合,有普通联章、鼓子词和转踏)。

    词牌的来源大致有五种情况:

    ① 由原唐教坊曲的乐曲演化而成,如《菩萨蛮》、《长相思》等。② 由唐大曲摘取部分演化而成,此类词有的标以“歌头”,如《水调歌头》;有的标以“摘遍”,如《泛清波摘遍》;有的不标字样。③ 由原有词调变格而成,如犯调有《凄凉犯》;转调有《转调满庭芳》;促拍有《促拍采桑子》;摊破有《摊破江城子》;添声有《添声杨柳枝》;减字有《减字木兰花》;偷声有《偷声木兰花》等。④ 取现成诗句,或概括其内容,或借用其名称而成,如《点绛唇》、《沁园春》等。⑤ 取本调词中字句定名或改名而成,如《忆江南》、《如梦令》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6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5:42 | 只看该作者
    12.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古体、新体、近体)相对而言,一般指“五·四”以后的诗,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大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被群众接受。


    13.格律诗

    格律诗,是按照固定的格式和严密的韵律写成的诗歌。所谓“篇有定数,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就是说在字数、句数、节数、平仄、对仗、押韵、变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格、规律和规则。中国古代的律诗、绝句、词、曲,日本的俳句以及西方的十四行诗等都是格律诗。


    14.律诗绝句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每句是几个字(言)就叫做几律,如五律、七律;每首超过八句,就叫排律(长律);每首是六句的话,叫做三韵小律;每首截八句的一半(四句)就叫绝句,如五绝、七绝。唐以前已有绝句,称古绝;唐以后的绝句称律绝。
    律诗和绝句内在的结构形式是起承转合。起韵有平起式、仄起式,以首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63#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5:14 | 只看该作者
    9.古体诗

    古体诗,亦称“古诗”或“古风”,与“近体诗”相对而言。包括汉魏乐府、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形式自由,篇幅长短不拘,多用口头语言,不讲究对仗,押韵范围较宽。


    10.新体诗

    新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又称“永明体”,是由古体诗向唐代近体诗过渡的诗体。齐永明年间,周发现汉字的四种声调,同时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中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四声八病”的诗律论。四声:平(阴平、阳平)、上、去、入,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在注意格律方面是一大进步,但过于讲究声律、对仗、词藻等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则是不良的倾向。因此,这一时期的优秀诗歌并不多,只有谢月兆的比较好。如《入朝曲》和《玉阶怨》等。


    11.近体诗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每首诗句数固定(排律除外);每句诗字数固定;一般押平声韵,不许换韵,押韵位置固定;每句每字的平仄有规定;某些句子必须对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62#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4:43 | 只看该作者
    8.歌行

    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属乐府类。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如汉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表现了胜利者的悲哀。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实际上刘邦、项羽都是对人的渺小的感伤。再如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陈沆曾指出:“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陈子展在《谈曹操》中说:此诗“慷慨悲凉,千古绝调。……其诗之风格恰与其人之人格相称。”
    要注意的是歌行体的诗,题目并不一定都有歌行等字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6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4:18 | 只看该作者
    7.乐府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称这类诗为乐府诗。魏晋至唐朝时把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作品,统称为乐府。
    乐府,以杂言为多,以五言为主,汉乐府比较优秀,对后世影响很大。如《上邪》是杂言;《孔雀东南飞》是五言;《古诗十九首》标志着汉乐府的成熟;杜甫《三吏》、《三别》是仿乐府的佳作。如《古诗十九首》第二首《青青河畔草》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感时伤怀的乐府诗。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① 使用双重人称、双重观察点,既便于客观的描绘,又便于主观内心世界的展示。② 构思独特,先描绘客观外在环境,再刻画人物形态,最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构思过程。③ 叠字的使用出神入化,如青青、郁郁,是描写客观环境;盈盈、皎皎,是形容女子的仪态丰韵;娥娥、纤纤,是形容女子的妆饰与手指的柔美。④ “荡子妇”形象生动传神,既有外在动态美,又有内在沉郁美,很有艺术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3:53 | 只看该作者
    6.赋

    赋,原本为《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铺陈直言的文学表现手法,后来人们又把用这种手法写成的文章称作赋,沿用其名至今,成为一种文体名称。屈原的楚辞也称作赋。班固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勰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托宇于楚辞也。”“赋者,铺也,铺采扌离文,体物写志也。”“铺采扌离文,即用华丽的辞藻进行铺陈描述,这是指赋的表现形式;体物写志,则是刻画客观事物,抒写作者情怀,这是指赋的内容。赋,是诗歌的一种变体,兼具诗歌散文的特点,铺陈其事,讲究文采,多以四言六言为主,隔三夹五押韵。赋,在汉代时最为兴盛,故汉赋也称古赋,与唐诗、宋词并称。其特点篇幅长,多问答,韵散夹杂,喜用生僻字。如贾谊的《服鸟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等。六朝时称俳赋,也称骈赋,其特点篇幅较短,讲求骈偶和用典。唐宋时科考用,称律赋,讲究格式、对仗、平仄、押韵等,不超过四百字。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的影响,成为文赋,其特点是句式参差,多以散代骈,押韵较随便,行文流畅,与散文接近,越来越离诗歌远了。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另一说,赋分为四类:骚体、骈体、文赋、杂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3:24 | 只看该作者
    5.楚辞

    楚辞,亦称“骚体”或“赋”,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的诗体。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这类作品篇幅、句式较长,形式自由,富有浪漫气息,多用“兮”字助语势,抒情气氛浓,有南方地方色 。汉成帝时,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辞赋编为一集,定名为《楚辞》。宋人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文学史上以“风”(《诗经》)、“骚”(《离骚》)并称。

    给《楚辞》作注释影响较大的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清王夫之《楚辞通释》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5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2:59 | 只看该作者
    4.歌谣

    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总称。中国古代,以合乐的为歌,不合乐而口头传唱的为谣,现代统称为歌谣。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用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体。内容质朴、格调清新、形式活泼,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大众化、口语化、时代性、社会性等特征。如我国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汉魏六朝时的乐府民歌、贺敬之的《回延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等;鲁文编著的《百姓话题——当代顺口溜》,收集了大量的民谣;鲁兵编的《365夜儿歌》上下两册;谷斯涌选编的《童谣选》,收录了二百多首童谣。下面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民歌总集《诗经》。


    《诗经》的创作,距今2500多年,大抵是周初——春秋中叶500年间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民谣)总集,共305篇。本只称《诗》,因举成数,又称《诗三百》,又因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故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160篇,有15国风;雅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40篇,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据《史记》等书记载,《诗经》系孔子删定。

    给《诗经》作注解的有四家,齐人辕固的《齐诗》、鲁人申培的《鲁诗》、燕国韩婴的《韩诗》,这三家已失传。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鲁人毛亨所传的《毛诗》。

    《毛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也就是说:风,是产生于西周各国,有不同地方风味的的民歌;雅,是有关政事的诗歌;颂,是统治者通过祭祀为自己歌功颂德的诗歌。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方法。朱熹的《诗集传》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静女》通篇用赋;《硕鼠》通篇作比;《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兴起,引出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的主要特点是:

    ① 以四言为主;② 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③ 章法上多重章叠句,反复咏叹;④ 至少隔句押韵,有时换韵,句末若有虚词,在虚词的前一个字上押韵,有时押入声韵;⑤ 大多诗篇采取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如《伐檀》与《江有汜》(原诗及分析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5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2:30 | 只看该作者
    3.哲理诗

    哲理诗重在哲理的揭示,通过形象的比拟开掘生活中的道理与规律。一般篇幅精短,意象入妙。以往把它归入抒情诗的。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小诗表现了一代青年人尽管受到时代的磨难,却仍未失掉对光明的追求的精神。有象(黑色的眼睛)有意(寻找光明),耐人咀嚼。再如冯骥才的《灵性》诗集中的好多小诗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大树对樵夫说/你可知道/最痛的是不流血的伤口”“摆渡者反反复复选择彼岸/结果徘徊了一生”“山是凝固的波浪/水是流动的群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2:04 | 只看该作者
    2.叙事诗

    叙事诗是以叙述者的口吻讲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生活的诗体。它与抒情诗相比,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能采用各种手法描写人物,但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比较单纯并跳跃较大,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使用的细节较少,叙述语言比较概括并充满激情。其基本体式有史诗、诗体小说、诗剧、一般叙事诗等。如古希腊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我国《诗经》中的《生民》和《公刘》、英国拜伦的《唐璜》、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歌德的《浮士德》、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等,都是将叙述和抒情融为一体的上乘的叙事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1:42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些常见的诗体。

    1.抒情诗

    抒情诗是以作者的口吻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的诗体。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即使有某些片断的景物描写,也是为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作品的内容,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咏物诗等。如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李瑛的《一月的哀思》、戴望舒的《雨巷》、舒婷的《致橡树》、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鹿柴》、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兵车行》和《春夜喜雨》、左思的《咏史八首》等都是很好的抒情诗。抒情诗是最富有个性、最能体现诗歌抒情特点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6 07:21:11 | 只看该作者

    二、诗歌的形式

    形式,即体式,指诗歌的语言结构的组合方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奇妙的形式能够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意、加深印象。朱光潜先生认为:“诗的实质是语言所表现的情思,形式是情思所流露的语言。”语言是表现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形式实际上也是诗人思想性格的外化,是诗人的一种生命形式。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性格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诗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我们先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给多种多样的诗歌大致分一下类型。

    ① 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② 按语言格式的不同,可分为:歌谣(民歌、民谣、儿歌、童谣)、楚辞、格律诗、自由诗等。
    ③ 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古体诗、新体诗、近体诗、新诗等。
    ④ 按题材的不同,可分为:咏史诗、军旅诗、山水诗、田园诗、乡土诗、城市诗等。
    ⑤ 按与其它体裁相结合的不同,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谜语诗、赋、骈文、诗体小说、诗剧等。
    ⑥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叙事诗、小诗、微型小诗等。
    还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如按风格、流派、作用等分又会有不同的类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09:4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一凡 于 2015-9-16 10:12 编辑

    如如娓娓而谈,轻若开春雨,重如黄河流,一席话只把在座的男女老少的脖颈提高了不少。直到话告一段落,大家的目光还没有离开她的意思。村氓倒是有几分机灵,大概是习惯所致。本来水壶就一直在手里提着,听讲的时候还差点把热水洒在脚面上。如如话音一落,村氓早把香茶敬上去:“好啊好!学问!”稍静了片刻,刚刚回过神儿的草堂,突然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如如呷了口茶水,微笑着向村氓点头致谢,接着说下去:“本来我今天说的,都是些常识,拿来和朋友们交流,还请大家讨论,质疑,批评指正!接下去,我们再聊聊——



    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7-9-11 09:11
  • 签到天数: 487 天

    [LV.9]以坛为家II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09:48: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一凡 于 2015-9-16 10:11 编辑

    10.虚实相生

    戏曲讲究“不像不成戏,太像不成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写诗“当在切与不切之间”(查为仁语),“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咏语)。像与不像、似与不似、切与不切、不即不离等说法不同,意思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虚实处理问题。清方薰论画时说:“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诗歌也一样,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园》:

    鸡鸣起伏
    雨点儿在屋瓦上
    弹奏《十面埋伏》
    当雀鸟啼亮木格格小窗
    母亲已从窗外菜园里
    掐来一筲箕湿漉漉的黎明
    石磨吟唱出两桶清香小曲
    姐姐把它凝成一锅乳白的晨曦
    我举起筷子,母亲瞪我一眼
    她怕我夹碎了
    姐姐水嫩嫩的叫卖声……
    苍老的父亲,牵着水牛走向田间
    牛鞭,抽醒几声蛙鸣
    一曲山歌,在群山间回荡往复
    于最高的尖尖山上
    化为一只啸天的老鹰……

    这首诗,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拟人、比喻、通感、错觉、象征等)加以“变形”,使语言“陌生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给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鲜别致的感觉,增强了艺术魅力。

    除以上特点以外,还有一些特点也需要了解。如:押韵,或一韵到底,或每节换韵,韵脚的韵母要相同。有些古诗押的是入声韵;有些新诗外表看起来并不押韵,但它符合内在情感的逻辑停顿,读起来也不觉得不顺口。句式的排列或对仗或参差,要整齐匀称、错落有致。还得注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规律,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创象方面也要注意前后一致、和谐得体等等。

    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4-11 14:21 , Processed in 0.11963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