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叶嘉莹说杜甫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10 14:45
  • 签到天数: 548 天

    [LV.9]以坛为家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1:3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读《叶嘉莹说杜甫诗》
        这是一本轻松的书。主要想告诉读者两点:第一是杜甫人很好,第二是杜甫诗很高明。书中各篇都是由叶老师在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讲授古典诗歌的录音记录整理而成的。因为目的是赞美杜甫,对杜诗的缺点就没怎么提,最后提到胡适对杜甫的批评,但这个例子是供批判用的。钱钟书曾说,杜甫、李商隐这些人也好用近事为典,这跟黄山谷“无一字无来历”的毛病只是程度不同。
      根据叶老师的讲说,我总结了一下杜甫和杜甫诗的特点。
      第一,“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杜甫和他的诗的不是只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边打转的,对比一下,我们可以说王维贴近自然,李商隐贴近爱情,李白贴近神仙,唯有在老杜哪里能找到贴近大家的亲切感。三贴近是十六大以来,上头对各部门工作提出的一项要求。说实话,这个要求落实得不好,从这个方面讲,要给杜甫补发奖章,追认烈士也不为过。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杜甫写诗不是口号型的,他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而是怎么说就怎么做,实在。邓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底下见了面,他是要跟老杜握手的。为讲“去住”的用法,叶老师举了个例子,我觉得也可以对理论联系实际做个注解。1948年秋天,乔大壮,南京中央大学教词曲的教授,跳苏州河自杀了。为什么,时局动荡之外,因为他妻子不久前死了。乔大壮写了这样一首小词《生查子》:
      舵楼东逝波,鷁首西沉月。何似一心人,自此无期别。 泛雾剪江行,击鼓凌晨发。君去骨成尘,我住头如雪。
      这词写得很美,他跳了河,我们就可以说,这词写得很诚恳,他是个实在人。潘岳、元稹,悼亡追忆的诗写得也很漂亮,或者可以说很感人,但扭头就讨老婆组织新家庭了,他们玩的是纯艺术。
      第三,三讲做得好。讲学习,老杜说“不薄今人爱古人”,讲政治,皇帝在哪儿他就往哪儿跑,尤其是从沦陷区长安往灵武去,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的。讲正气,任左拾遗时拾的东西太多,肃宗烦了,调他去做华州司功参军,一心想为国家选好干部,不徇私情,最终他自己被“选”下去。
      第四,诗十项全能。各种体裁的诗,七古、五古、七律、五律,杜甫都有好作品。借用孟子颂孔子的话,就是:集大成。叶老师指出,天才如李白,七律做得也一般,他是那种不受规范限制的天才,也不创造规范,杜甫不同,他是规范内的天才,在笼子里边也能飞得很自在,规矩方圆之至,他是可学的。
      叶老师反复讲,杜甫成为“诗圣”,重要原因在他把诗人的感情和儒家的伦理结合的很自然,很完美。看来这个“圣”不但是指诗的成就,还包括对杜甫品格的肯定。叶老师也反复讲,诗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感发的力量。我理解,感就是从物到心,手段是“兴”,发就是从心到物,手段是“比”。你的比也能让别人兴,这是交流的基础。
      她讲了个身边的故事,是这样一段话:
      “有一个中国学生在我家里住,考试前很用功,晚上开夜车;考完试了,论文也写完了,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我说:你不要浪费时间,为什么不好好看点书呢?你对于中国文化知道得太少了——我向来是喜欢说实话的。”
      看了这句话,我冒汗了!


    [url] | | Б |  Б注| : Б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7 18:55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9#
    发表于 2013-11-24 10:04:21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很有收获的一篇文章,尤其是对虫儿这样的初学者。:handshak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6-27 14:57
  • 签到天数: 399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发表于 2013-9-17 13:08:57 | 只看该作者
    杜甫家传诗法,谁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10 14:45
  • 签到天数: 548 天

    [LV.9]以坛为家II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7:14:39 | 只看该作者
    清风 发表于 2013-8-31 21:13
    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问清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9 21:10
  • 签到天数: 21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6#
    发表于 2013-8-31 21:13:38 | 只看该作者
    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soso_e179:}

    点评

    问清风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9-2 17: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9 21:10
  • 签到天数: 21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5#
    发表于 2013-8-31 20:19:08 | 只看该作者
    好评,我先帮你编辑一下,过会来细读!{: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5-10 14:45
  • 签到天数: 54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8-28 09:30:50 | 只看该作者
    黄牛要舞 发表于 2013-8-27 11:37
    感发的力量。

    问兄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27 11:37:06 | 只看该作者
    感发的力量。

    点评

    问兄台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28 09: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7 11:32:00 | 只看该作者
    读《叶嘉莹说杜甫诗》
        这是一本轻松的书。主要想告诉读者两点:第一是杜甫人很好,第二是杜甫诗很高明。书中各篇都是由叶老师在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讲授古典诗歌的录音记录整理而成的。因为目的是赞美杜甫,对杜诗的缺点就没怎么提,最后提到胡适对杜甫的批评,但这个例子是供批判用的。钱钟书曾说,杜甫、李商隐这些人也好用近事为典,这跟黄山谷“无一字无来历”的毛病只是程度不同。
      根据叶老师的讲说,我总结了一下杜甫和杜甫诗的特点。
      第一,“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杜甫和他的诗的不是只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边打转的,对比一下,我们可以说王维贴近自然,李商隐贴近爱情,李白贴近神仙,唯有在老杜哪里能找到贴近大家的亲切感。三贴近是十六大以来,上头对各部门工作提出的一项要求。说实话,这个要求落实得不好,从这个方面讲,要给杜甫补发奖章,追认烈士也不为过。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杜甫写诗不是口号型的,他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而是怎么说就怎么做,实在。邓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底下见了面,他是要跟老杜握手的。为讲“去住”的用法,叶老师举了个例子,我觉得也可以对理论联系实际做个注解。1948年秋天,乔大壮,南京中央大学教词曲的教授,跳苏州河自杀了。为什么,时局动荡之外,因为他妻子不久前死了。乔大壮写了这样一首小词《生查子》:
      舵楼东逝波,鷁首西沉月。何似一心人,自此无期别。 泛雾剪江行,击鼓凌晨发。君去骨成尘,我住头如雪。
      这词写得很美,他跳了河,我们就可以说,这词写得很诚恳,他是个实在人。潘岳、元稹,悼亡追忆的诗写得也很漂亮,或者可以说很感人,但扭头就讨老婆组织新家庭了,他们玩的是纯艺术。
      第三,三讲做得好。讲学习,老杜说“不薄今人爱古人”,讲政治,皇帝在哪儿他就往哪儿跑,尤其是从沦陷区长安往灵武去,是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的。讲正气,任左拾遗时拾的东西太多,肃宗烦了,调他去做华州司功参军,一心想为国家选好干部,不徇私情,最终他自己被“选”下去。
      第四,诗十项全能。各种体裁的诗,七古、五古、七律、五律,杜甫都有好作品。借用孟子颂孔子的话,就是:集大成。叶老师指出,天才如李白,七律做得也一般,他是那种不受规范限制的天才,也不创造规范,杜甫不同,他是规范内的天才,在笼子里边也能飞得很自在,规矩方圆之至,他是可学的。
      叶老师反复讲,杜甫成为“诗圣”,重要原因在他把诗人的感情和儒家的伦理结合的很自然,很完美。看来这个“圣”不但是指诗的成就,还包括对杜甫品格的肯定。叶老师也反复讲,诗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感发的力量。我理解,感就是从物到心,手段是“兴”,发就是从心到物,手段是“比”。你的比也能让别人兴,这是交流的基础。
      她讲了个身边的故事,是这样一段话:
      “有一个中国学生在我家里住,考试前很用功,晚上开夜车;考完试了,论文也写完了,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我说:你不要浪费时间,为什么不好好看点书呢?你对于中国文化知道得太少了——我向来是喜欢说实话的。”
      看了这句话,我冒汗了!

    [url] | | △ |  △注|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2 06:07 , Processed in 0.0819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