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鲁山漱玉 于 2016-1-26 21:15 编辑
文/漱玉
之一、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是北宋诗人苏舜钦的私家花园。由于其在园林中独树一帜,既有着丰厚的文化意蕴,也有着清幽的自然野趣,所以仰慕已久。
上午九时许,我来到沧浪亭街,见一座石坊,上面赫然写着“沧浪胜迹”四个大字。便由此前行,途中一弯溪水相伴,这大概就是古时所说的葑溪了。只见水面荷叶相拥,娉娉婷婷,散发着阵阵自然的清香。 溪边,儿童戏水,老者垂钓。俨然一幅充满情趣的垂钓图。
约莫走了几十米,见溪上横着一座古朴的石桥。由桥前行,见青砖门楣上镌刻着“沧浪亭”,于是抬步入园。迎面见一山,山上树木阴翳,怪石嶙峋。山的北面是一条复廊,把园内的山景和园外的水景隔开。但是透过漏窗,美景内外可视,山水随即又融为一体。设计布局自然得当,又别具匠心。
复廊向东,有一亭翼然山巅,四周树木掩映,这就是著名的沧浪亭了。北面的两根立柱上,写着“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两句对联分别出自欧阳修的诗《沧浪亭》和苏舜钦的诗《过苏州》。虽是摘句,但对的却巧妙之极。
沿着崎岖山路步入亭内,见一圆形石桌, 四个石凳分列。环视四周,只见古木参天,翠竹依依。再加上鸟雀追逐嬉戏,蝉声不绝于耳,宛若走进山野之中。虽是盛夏,但山林之中清凉怡人,令人神清气爽,好不自在。
于是,我坐在石凳上于亭内小憩,目光越过复廊:古葑溪环绕沧浪亭,水道曲折,水面至东南处也逐渐变得开阔起来。 恍惚中,我仿佛看见苏翁正乘小船在水面怡然吟咏。水鸟在他的身边嬉戏鸣叫。他双足涉水,布衣被水草掩映。鱼虾不时跃出水面。夕阳落水,波光粼粼。隐退山林,这里少却了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官场硝烟。却得到了自然的野趣与心灵的沉静。这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啊!
“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 我想这就是沧浪亭的美好所在吧!
下得山来,向南沿回廊穿过庭院,见一楼。此楼建在犬牙交错的山石之上,共两层,下层是石室,约丈余。从石门进入宽敞的石室,正中也设有石桌和石凳。石壁四周有几个透光的石孔,宛若窗口,大小可由儿童出入。透过石孔,室外翠竹婆娑可见。 从石室出来,顺着石路而上,进入楼的上层。楼门开阔,上书“看山楼”。站在楼前宽敞的平台上,只见十几种翠竹四面密植。其间,竹径上游人不时过往,可谓惬意极了。
下了看山楼,从“竹亭”过回廊,见一池。四周皆是山石,池里有鱼影摇曳。池旁山道边有一块高大的太湖石,石面上镌刻着“流玉”二字。也许这是主人的浣玉之水,又 给予着主人何等的美好理想啊!
此外,还游了面水轩、明道堂、清香馆等景点。约午时离开。临别时,去了吟诗厅,面对古葑溪吟诗一首:
趋步入名亭,犹忆苏舜钦。
权高虽荣耀,难测小人心。
进退寻常事,田园有陶令。
轩冕不足贵,山水可怡情。
2014-8-23
之二、观泰山日出
观泰山日出,也许是每一位夜晚登泰山的游客的美好心愿吧,我也不例外。
十点以后,我随着人流自泰山脚下的红门出发,开始了我的登山旅程。经过漫长而又艰辛的攀登,于凌晨两点到达了泰山之巅——玉皇顶。利用小憩的时间吃了些食物,给早已透支的身体补充点能量。然后不敢怠慢,和一位途中结识的来自湖北的青年一起向日观峰进发。
从玉皇顶到日观峰,大概有两三里的路程,途中随处可见一些散客合衣躺在路边。可想泰山的六千六百六十六个石阶给他们的身心带来的疲乏。我抬着酸痛的双腿,沿着幽静的山道辗转前行,身边不时有游客经过,不用问,也是和我们一样,为了选个好的观日点而放弃了宝贵的休息时间。我们来到日观峰,在一块扬起的巨石旁坐下,静静等待着那梦幻般的太阳博然迸发的雄姿。
来日观峰看日出的人可真多,不一会儿,苍茫的夜色里就人头攒动了。有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有五六岁的孩子,有结伴而行的散客,更有携妻带子的家庭。峰顶湿气大,夜风冷,不要紧的,十到二十元租一件大衣裹在身上;一路登山,困乏难忍,那就租一床席子铺在地上躺一会儿。不论你在谈论什么,抑或做着什么,但眼睛却不时地注视着东天,希望那壮丽的朝阳从苍茫的夜色里蓬勃升起,冲出缕缕流动的雾气,放射出万丈光焰。
然而,日观峰雾气凝重,今晨我们会幸运地一览太阳那瑰丽的容颜么?
大概四点十分左右,忽然人群骚动起来,有人喊道:出来了!出来了! ——我急忙站起身,但看见的,却只是东方的一缕微亮的雾气。
大约十分钟过后,人群又骚动起来,看见的,还是东天飘过的几缕微白的雾气。我想,人们那颗期待的心早已是不可自抑了吧。
五时许,东天终于漾起一片紫气,一条条发亮的云带不停地变换着形态,快速地流过眼前。人们都站直了身体,翘首遥望。同时,手中的各种影像器材高高举起,不停地记录着这位特殊的客人到来之前的奇异景象。
但还是让人们失望了,刚才还是紫亮的天空,忽然就被云雾覆盖,眼前又是一片黑暗,接着便是一阵漫长的等待。早过了黎明时分,这高耸的山巅之上,本该出来的太阳终是不能冲破这厚厚的云层,为我们送上一场壮美的视觉盛宴。
正当人们扫兴的时候,东天又现出曙色,只见东方微薄而又高远的天空露出了一个半圆形的小红点,很快地,半圆变成了满圆,继而,红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最后,红色变成了黄白色,颤颤巍巍地跃动着,像是天幕之上别着的一枚漂亮的胸章,玫瑰色的光晕丝丝缕缕地旋转着,也许,唯有这华美而绚丽的色 ,才配装点这位羞羞答答的天外来客。
在人们的千呼万唤声中,太阳终于露出了它妩媚的容颜。日观峰上早已人声鼎沸,闪光灯像一道道小小的闪电,人们纷纷按动快门,咔嚓声不绝于耳。四周人山人海,不光是日观峰,就连附近的所有山道抑或岩石上都被游人占满。放眼望去,像是一支刚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的大军,正在享受着胜利带来的喜悦。也只有此刻,他们才会忘记昨夜登山的疲乏,才会更好的分享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情怀。
泰山雄视天下,神圣而壮美;日出不可预测,神秘而浪漫。
在这样的气氛里,我却感受到了千百年来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以及期望达到那种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201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