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64|回复: 1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纪实】《医学生的大学日记1984-1989》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1:0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6-2 11:04 编辑

    医学生的大学日记

    (1984-1989)




    第一章一九八四年(入学前后)


    1984年 元旦 周日
    1983年的最后一夜,时光在一片死寂中悄然过去。二天固定假期,对劳苦工作的人是个幸福日子,对于懒惰者是一个适宜日子,而我自己呢?!
    今夜,电视上发出征集春联的启示。闻之,跃跃欲试,而知识的贫瘠,让我不得不放弃。
    昨夜,忽然想起初中时,每日清晨起得早早的,在操场上跳跃,多么有朝气啊!而今这份年龄下,却懒散怠慢的一副老态龙钟之状了!
    生活是热情青年显露才华的美景,请相信这话吧。
    上面草草的几笔,也无法掩盖我矛盾心情。因为,我晓得去年今日的理想和盘算……
    揭伤疤是令人伤痛的,但我还是揭了……我又翻阅了去年此时日记。不过,这时的我有了和去年异样想法。这就是确确实实地感到应该有一场所,有一天地,让我自己依靠个人能力,去经历生活开篇,踏上生活征途,并感到应该摒弃自身稚气和孩子般的遐想,而以童子心底和成人般意志和力量,去生活、去创造、去改变社会和世界。
    如果说往年的天真浪漫是没有经验,而今的这一切却是对我意志力的考验。我爱生活,不厌世,而且决意不混日子。
    世界的一切既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只要你不迷信,就完全有能力把你所担心、惧怕、怀疑和憎恨的一切真实变成虚假,而且能够把你自以为虚幻的希冀和不现实,成为真实显现在眼前。这就是生活的真谛,这也是人类的伟大之所在。这就是人的创造力。
    还是记下来了本来不想记下的事情,今晚了看了电视上播放的故事片《包氏父子》……贫贱的父亲,甘愿为其儿子无怨无悔地当牛做马……其父愚懦,其子浑噩。

    1984年1月14日 周六
    《音籁》
    相逢于何时?
    只记得
    言语中洋溢着你的天真、稚气
    语言里弥漫着你的个性、气质
    相别了多久?
    只晓得
    忆不起你的娇容
    印象着齐眉的发
    倔强的劲头
    生活里我有意忘掉你
    寂静中你的音籁
    却 地在我耳畔绸缪
    甜甜的、娇娇的
    带着任性的责怪
    少女的温柔

    1984年1月16日 周一
    对于高考复读,今早骑车上学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一年来,各门功课究竟能够提高多少分呢?
    在《中国青年报》“历史长河”专栏中,介绍了玄奘塔,据说是我国最早的砖塔。不知现在是否有这样组织,把中国各种建筑绘制成册,并制成影像,留给后人追溯和研究。而且,其建筑造型,也可成为画家摹本,作为后人探索美的基础来源。
    从昨夜世界之窗中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掠影,到今天《青年报》上民主德国一青年俱乐部主任的日记,加上苏联电影和中国现实等一切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景象反映,这一切给我的直接和间接印象,都是一种迟缓和疑虑的状态,人们公开的言论往往都有共性。而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从外观上总给人一种活泼、紧张的感觉。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从管理形式到人的精神内容等等上层建筑领域,可说还是崭新的,这可以从人民精神状态上察觉出来。面粉到馒头有一个加工的过程,孩子看到母亲和面,最初总要问:“母亲,这是干嘛?”当得到回答是做馒头时,孩子最初的反应一定是惊诧和疑虑。这其实是十分正常并不奇怪的现象。
    人类发展至今,人民要求自主和自觉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必然。上一世纪文学艺术理论的繁荣,是人类新世纪建设“自由、平等、博爱”生活实践的嚆矢。两次世界大战和现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攻击和明斗暗争,实质上就是一个如何从面粉到馒头的过程,这一时期依然存在着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愚昧、狭隘、虚伪、疯狂的意识,而“独断专横”就是这一切现象中最典型性的表现。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未来文明世界的前夜,冲破黑暗只能是全人类的觉醒。要使人人都感到忍气偷生,并且跟随着别人设置的命运而由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是一种无聊、贫瘠和悲哀的人生。在自然界中,每一个人一旦造就成人以后,便都应该发挥其个性特有的能力,让地球上的一切都能够自然而然地延续下去。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依赖,相互衬托,相互促进,使人们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山区、平原、沙漠、丘陵、河谷都不会产生空寂、漠然的压抑,不会出现黯然、忧郁的伤感。
    新生育的一代,不应只是快感的应生物,更不该是对生命的敷衍塞责和自我残生的寄宿,而是造就一个去旧迎新的战士,通过人类母子的爱,让人类怜惜生命和追求美德的品行遗传下去。

    1984年1月22日 周日
    一星期后就要春节了,各家庭都在忙于购买过年的食物。上学的学生们要放假了,工人们还要一直忙下去。
    星期四考完英语,连续休息三天。空闲的一天,真不知道怎样安排学习才好,往往即使坐了下来,也还是心不在焉。数理化根本进不去,而闲着玩,心里却也不舒服。只有帮着家里干点正当家务事或读些理论性书籍,才能让我良心上得到安宁。然而,这安宁也只是一时而已,此刻又在挂念将来的一切。
    这些天,读完了茅盾先生的《夜读偶记》,清楚了许多文学上的概念涵义,并感到:如果在看《别林斯基选集》和“莎评”之前,我就看过此书的话,可能会弄清楚更多的文学问题。现在又转念一想,如果不是事先看过了别林斯基的文章和那些对莎士比亚的评论,我是否还能看得下去《夜读偶记》呢?阅读《夜读偶记》中,联想现实,深深地感到我国文学理论是十分落后的,人民的鉴赏力也十分欠缺。这明显表现在我国文学评论水平和生活中人民的言谈举止上面。现在报纸、杂志和各类书籍,虽然五花八门,在数目和范围上都也十分庞大,但是这些刊物书本在内容和思想表现上很成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指导(尽管标榜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或者说没有对于文艺理论的过去和现实情况,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分析。这样说可能有些武断,但从周围生活中人们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于某一作品只是浏览而已,即便有一些对于作品某一细节或片段的褒贬意见的人,他们之中真正能够拿起文艺理论工具并用文艺理论头脑,来进行分析、对照和研究而来的意见和建议者,其实并不多见。因此,社会上那些卖弄噱头的作品,至今招摇过市、时隐时现着。

    1984年2月2日 周二(大年初一)
    替父亲在单位传达室值夜班,从深夜3点到上午8点。传达室的几本杂志《小说选刊》《现代作家》《书法》《自学》,到此时(差10分5点),已经看完一遍。其中,前两本杂志的几篇近作,直觉颇有同感。
    不知是认识到了自己无能,还是眼前事实,无论怎样,此刻的我第一次烦厌文学创作,似乎有一种弃绝一切阅读文学作品的喜好。想到过去自己的那份热情和痴迷,不得不说就是“感情用事”。
    可能是前日同学提到学医的事情,也许是往昔一切所思所为所见,使我对于医学有了一种急切向往的欲念。
    什么“绕床岚光三经路,满帘风雨一床书。”那仅是逸民的梦想和希冀,此何时也!何处会有这样逸民的安身之地?
    “汲水灌花私雨露,临池叠石幻溪山。”意境之美何甚!一个“幻”字何等传神达意。唉!管它哪,这一点感受何足道,曲径小道,亦不免跌倒,花开了,春来了,你好!

    1984年2月16日 周四(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雪打灯”今日正合了其言。
    早晨,随着阵阵寒风,天上稀稀落落地飘洒下来几朵雪花,直到黄昏时候,雪才真的下了起来,这会儿已经盖满了大地。
    冷风加上皑皑白雪,不禁使人一目尽寒,从头凉到脚,而且不自觉地跺着脚,并搓着手。然而,如此机械的动作,也就是瞬间一刹那的功夫。因为,站在这雪地上,虽然迎面扑来朵朵凉雪,风也是凉的,但是敏锐的嗅觉,却从这份“凉”中感知到团团稀疏绵暖般的春天气息。真的,不只是今天,就在春节后的第一个夜晚,我握着一本书路过操场,远近排排楼房,闪闪明灯和天上星星相互辉映,那一夜也有风,且比这一夜还凉还冷,但就在那舒缓均匀的吹拂之中,我深刻地感到了其中蕴含着一丝春的气息。这份感受让我的惆怅,更甚更剧,却也从中赞美自然的伟大可爱,并且思缕遥遥,意境幻然,仿若神仙一般徜徉云霄之巅……我真的想唱、想舞,想把自己的一切感受倾诉人间。然而,当我又一次坐在父亲大车间一角的书桌前,即使想把刚才那份感受倒出来告知自己时,却已不知云何。也许这种自我快感和畅想,太不合乎人情、太寂寞、太凄凉、太自我;也许只是自己手笨口拙、行为迂腐、头脑愚懦……谁知道那夜的自己是伏案苦读还是随意遐想了,但是,此时此刻再一次“春之气息”的感受,于这孩子们每每盼望和期待的“年”将终结之时刻,却实在的像是触手可及。

    1984年2月26日 周日
    人活着为了什么呢?姐姐已有了工作,每日回来叫苦不迭。其工作确实也是够累的,每日半天时间开四圈公交车,其它时间里总是见她在睡觉休息。我没有办法去改变她的生活节律,而看到她一日日的时光多在梦中度过,又禁不住为之怆然。虽说工作确实为社会付出了辛劳,但个人得到了什么呢?报酬、工资,而思想和精神上的变化率则为零。人若没有了精神,则是不完备的人,也一定不会有完美的人生。

    有音乐合着
    我喜欢寂寞、清闲。
    任时光随音乐去了
    我却从不惋然
    万籁俱寂时
    我真不能无事做
    游荡、清思、静想……
    会觉得无聊赖
    人生炎凉
    记住吧!
    永远劳动
    劳动中思考
    去创造
    有快乐

    1984年3月2日 周五
    《中国青年报》星期四刊的“自学之友”专栏,办得较有生机。从中可以看到生活现实之中,潜在于青年身上的一种力量。虽然,自己周围没有几个苦心自学的人,也略晓得一般人单凭自学所能达到的程度,但看到同代人能有如此虎虎生气,也是难得的快事。这种青年现状,应该强过鲁迅先生的那个时代,若能把这种气势贯穿于每院每家,生活不知将增添何样光 。
    报纸上一句“问染哪得峥嵘骨,抱节成才气沛然”(范增语)。用“抱节成才”点缀竹画,寓意相容而形象,的确很妙。

    1984年3月11日 周日
    步入三月,不自觉之间一半已经过去。开学后,学习是紧张的。是啊!科学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除了坚其志、劳其身,更贵在有其心,常怀自训、自愧、自进之信念。
    紧张生活之中,也并非固执一念,别无它思地走着。花开花落,冬去春来,非人欤?人们最常寄语自我一生“霞光万里松鹤延年”,却少有人深究其中道理。延年者,飞鹜也。鹤不徙而困,死期将至;人若滞而不动,则呆。天下唯我大者,目浅游狭所致之。国民之所以憔悴,令君子哀痛者,身不远,思不深,不自强矣!
    合乎大者,贵能委能傲。群居则不独高,独处则不孤悲。不为外物所役,安则知危,危则处惊不乱,思安适之岿然。卧草泥为之猎,绝夜为尽其志,涉广为达其意。不如此,圈内之彘,待之何事?
    荀子尝叹“思之过”。知之而不改之,何谓君子?
    列子学射“三年尚可教也”。今之学,犹可不明乎。

    1984年3月12日 周一
    一板一眼死抠课本,在别人看来很是好笑,自己也时常感到无聊得很。但是,近来通过这样学习,才真正感到妙处,似乎有些开窍了。那就是在反反复复学习一样知识之间,却能从中悟出新的东西,而和别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于“熟悉”中极易找到了知识之间的规律性。如此,在考试中通过联想,才可以找准必须掌握的内容。政治课本的学习,尤其如此。

    1984年3月19日 周一
    自今日起,除了星期三和星期天,其它时间下午都不上课了。有了自己看书的时间,确实很有必要。从开始作详细笔记开始,深感过去课本看得太少,而且更少的是自己有意识去看、去读、去做笔记。下午,在家里自学,最大的不好处,就是不能环环相扣。自勉吧!

    1984年3月24日 周六
    怅惘
    从不带悲哀的色
    不知晓
    怎么能遮住澎拜汹涌的血潮?
    不能眠
    在这静谧乍暖的春夜里
    难得的
    一点点涩涩的休憩

    1984年3月30日 周五
    初中的古文全部复习完了。现在重读《岳阳楼记》才真正悟出作为名篇的味道。过去学习时,虽说字句尚能读懂,但更深入体会是没有的,更无法体会其文本结构上的巧妙和匠心。
    《岳阳楼记》初阅二三四段落,让人完全沉溺在岳阳楼处境的壮观和宏伟,而且作者所剖析的观望者内心感受,让人不禁为之动情,与其心戚戚然,并产生与圣杰贤达心灵沟通的快意。然而,“嗟夫!”之悲叹,初见,不免使人为之茫然;而下览,通其意、晓其理,再进一步联系其中感慨的事务,于是亦为之怆然。到此,再回头阅读《岳阳楼记》时,却和第一次读时的感受,又完全不同了。富丽堂皇的辞藻下面透出来,确是作者满腹文章、落寞不得志的情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乃我之宝训。

    1984年4月4日 周三 清明节
    三天模拟考试过去了,一月后将是预考。本次考试失望胜过宽慰!
    此夜,翻看此本日记的前几篇,不是情绪波动,就是精力分散,真正谈学习上巨大收获的没有。确实,每一次考试失意后,经常就是自责或褒贬一番,随之又走回到老路上,而没有改过的决断行为。
    又是一个春季,此时学习情况的好坏,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情绪不稳定、思绪飘逸、学习上用心不专一。说来近月来学习确实也很努力了,但在这次考试前后,才觉得课本学习不能就是一篇篇顺着往下读习和背记,还应前后联系起来,并就每一部分知识可能的出题类型,有所侧重地去理解、分析和掌握,更重要的还是如何保持精力的集中和旺盛,并能及时摆脱消极情绪。就我自己而言,就是经常告诫自己要克制,并要想得开!

    1984年4月7日 周六
    考试过后,又在为预考“关”而奔忙,关关相逼,倒也实在。
    高中语文第三册是我们最早复习的课本,但当时自己没有逐章阅读记录。目前,前面所有课本都做了笔记,若此部分例外,自我心里总是惴惴不安。于是,决定再梳理一遍。
    随手翻阅课本中,从中发现了年初一时随手记下的一点东西。说来这一切已经忘得干干净净了,如若不是看到这纸和字体,真的想拿着它去找作者谈一谈心了。由此见出,时常写一点心得体会,也很难能可贵,读物追思,可使现实中的自我得到奋进的勇气和力量。现把这篇心得记在下面:
    已是二月二日(大年初一)凌晨两点。年三十的夜晚,全家人都在电视机前愉快度过。今宵文艺晚会,虽说十分热烈,但总让人感到不是十分满意。
    昨日,同学从大学回来,带来了大学生活的趣事。是的,那种氛围和热情真的是青年人值得努力去追求的场所。
    古人云: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然而,如若思虑过于凝重,甚至达到悲观程度,乃是不足取的。
    理想化的生活,如若能够让人去体验一时一刻,而这人仅仅刻意现实的缺陷,而不敢去体验瞬间的机遇。这是明智吗?不,这是怯懦。是的,这种体验后的感受和激情,一定会在漫漫征途上渐渐平息,有时反而会怀恋往昔不甚合意的生活了。但是,那颗心和那般激情,没有被禁锢,而是奔放了。这种豪迈的奔放,这种命运的自操,却一定会使人感到骄傲并怀念不已。这种怀念,虽亦不乏伤逝的悲叹,也更会有幸福的安慰。正像是中国人想起辉煌的四大发明,于是趾高气昂一样。
    此刻,夜已深了。“黎明前的黑暗”不知是否沟通万事万物?籍着这冬日的寒冷和黑暗,苦想、疑虑、寂寞和热望,虽然春天快来了。

    1984年4月10日 周五
    希望
    何为希望
    希望将来成为怎样
    何为希望
    坚若磐石、不摇不晃
    人生最悲痛于
    踏入希望乐土的第一步
    担忧、疑虑、菲薄、渺茫
    希望无所谓有无
    就如同“路”需要众人踩出
    先驱者
    必定经历探险的痛楚

    1984年4月19日 周四
    今日,阅读1983年《十月》杂志第六期作品。其中短篇小说《爱之厦》,阅时,其文章布局、文笔和情节,颇多感人之处。令我感动的是,其中感情描述的真实,从中可察觉作者的深刻体验,特别是那日记,在形式上真实感,比较强烈一些。
    姐姐说这篇文章很好,并提到她单位同事,也对此文章有好评。刚读完时,我自己也觉得堪称文学新篇佳作,但此刻想起来,却觉得平常一般了。因为,若刻求该作品能够对社会的不良风气、人的品格、社会公德能够有所助长,并把现今中国民性格调往前推进。确实是这一作品无能为力的。所以说,这一作品在表现人的责任时,虑及不全面,甚至偏离了正轨。爱情在人一生中,确实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从历史到如今,无论名人大家或是俗人平民,生与死,作为有无,往往都隐约着“爱情”的影子,或为动力或是阻力。《爱之厦》在表现主人公之间,对爱的执着上,确实感人肺腑,而人之天职之一“生儿育女”,特别是抽出“育”的责任而舍弃生理上的机能,尤其要将“育儿”丰富为教育、培养和成材上,此作品即刻黯然了。当然,如作品中那样结合后的产儿,也有成为明星的,英国一位女作家不就是一例吗?但是,如此的佼佼者又有多少呢?而他们之中,被社会唾弃或走向堕落的,却又是比比皆是。人言:童年、少年时代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阶段,而像《爱之厦》之中的这些孩子,其童年又将会是何等不堪想象啊!更加之孩子父母,在世间牵挂煎熬之痛苦。由此,我觉得这篇文章个人色 过于浓重了,家庭、社会和人生的价值,没能结合的到一定高度、深度和广度。
    怎么一下子想到了孩子并为他们思虑起来了呢?其实,这也绝非偶然。
    从1969年搬到学校宿舍里,如说家庭周围上最大变化,也就是家属院里一下子多了十几个婴儿。记得在鲁迅先生作品中,有个鲁四奶奶说“现在孩子一代不如一代了”,这老人家若生在现在,若看到现在出生不久的孩子,即会撒娇、动心机,一定会有更多感慨。但是,望着这些小孩的奶奶、爷爷、爸妈娇惯的话语和举止,特别是超自然的爱抚和宽容,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顾虑和忧郁。
    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即便是为了下一代,也应该拿起书本来。

    1984年4月28日 周六
    预选考试临近了,周围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议论纷纷。
    成绩高低是一个人知识水平的反映,其实在性是应该肯定的。虽说我时常有意或无意地宽慰自己,但在一次次考试过后,苦恼和痛楚并没有因此而减轻。然而,信念绝不会因为有这些苦痛而死去。是啊!打击一直没间断过,从学校到家庭,我默默承受和分析着,并想方设法去改变着一切……让成绩长进,让父母少有烦恼,让大家修养有所提高,让生活更有意义一些。事实上,每一次如此的思索,我都能够得到一份勇气和力量,世间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吗?若有,也就是灵魂死亡和自甘堕落。
    《夜》
    昼夜有何区分
    在这里一样轻松紧张
    舒心苦闷
    君只见昼里人往奔忙
    却可知
    夜色中盏盏灯辉映张张脸
    凝滞、深沉
    谁不知昼作夜息
    谁不晓今朝花美水澹
    只因布道圣明的旨意
    甘愿负起沉重的十字

    1984年5月1日 周三
    天热了,一向多愁善感的我,几天来能够这样清醒、情绪如此稳定,甚是可喜。而这一切。却又是完全源于《别林斯基选集》里面对感情与理智一段段极其精辟的分析。若说这本书对我最立竿见影的影响,当推这一段时间阅读的身心感受。是的,多少次了,当我苦闷、烦躁,尤其是痛感人生蹊跷难料而变得彷徨不宁时,这本书总能让我平静下来,给我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力量。确实,我现在敢说,对于生活、对未来以及对学习和工作的方法方式问题上,都有了很大进步。这进步就表现在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在逆境和失败中不懈怠,坚持摸索着走下去。
    后天又要预考了,此刻,我自己实实在在不能“科学地”断定自己能否通过。与去年相比,这是多么“怯懦”啊!但是,此时此刻,郑重其事要比轻率盲目好得多。

    1984年5月11日 周五
    今日,预考第一天,语文和化学。
    几个星期以来,语文语法和逻辑修辞的复习,收效不错。但是,作文仍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复习语法时,对于文章结构布局,曾有过清醒的认识和考虑,但真正到了考场上,却一切化为乌有。这里面问题,大概就在于缺乏针对性练习上。正是这样。
    化学曾经按部就班地把课本全部理顺记忆了一遍,但考试前一个月,却放松了反复强化的功夫。不过今天考试,总体感觉还算可以。
    语文和化学是我通过作大量作笔记方式来复习的,下一步想把笔记重新温习一遍,主要是一些典型问题,需要抓紧、抓牢固。

    1984年5月15日 周二
    预考结果,未曾想到如此之糟糕。物理和数学考得很差。两天来,情绪又有些低落。虽说这一考,可看到学习上薄弱环节,然而,也挫伤了锐气。
    还是不再说什么了吧!像这样学习对我来说是最后一次了。一个月后就要高考了,此时此刻对于高考再次落榜,我也不再会感到沮丧。是的,生活的道路是不平坦,我自己常用这话引导别人,而这次引导的是我自己了。从家庭、居住院落、周边大街小巷到社会上稠人广坐之间,由上世纪追溯到古代,由国内再到国外,人世间落魄伤感之人之事,数不胜数,何其多哉!

    1984年5月16日 周三
    人一生中,要正视每一次可能改变自我命运的机会。在生活中,对于“机会”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上研究它并分析它,要能够对于自己在这“机会”中会有何等“利弊得失”作出缜密的判断。要正确估量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不妄自菲薄。如此作为,对于一个人生平道路上坎坷顺畅与否,至关重要。“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于人生之中所遇到一些事情而言,这一谚语老话说得非常实在。然而,生活中间,并非因为你懂得了这里面的哲理,就能够一旦遇到“井绳就不怕了”,仅仅是当你头脑清醒时,可以保持自我一份镇定而已。就是说,在人类自我身心中,曾经的创伤是不容易痊愈而不遗留任何痕迹的。
    我们正处青春时代,我们的时代是黄金,不要因黄金美色而迷恋停滞,不要因黄金的易失,而不敢去冒险。生活失意时,我指责自己因为不强劲,当面对未来胆怯时,我警戒自己要明智。

    1984年5月19日 周六
    距离高考还有六个星期了。有意翻阅了一下去年高考前的日记,总的看来,当时情绪是何等混乱啊,那会儿精力也不集中,虽然感到了学习上一些薄弱环节,却没能静下心来找到一些切实有用的挽救办法。眼下,尽管这次预考成绩和去年相当,但在思想认识上,确实自觉到了学习上有所进步。然而,今后一段时间是学习关键,若复习得当,成绩有可能超出预考,而高考也就有希望了。努力争取!

    1984年5月24日周四
    地球上正掀起信息革命的风潮,国内各报纸踊跃评论和广播,但厂企、事业单位却未见什么反响。如说相应这种风潮,而有最明显的“行动者”,在全球当推日本。虽说在科技发展和科学普及方面,日本虽不是现在才开始行动,但其国度对于先进事物迅捷而敢作敢为的姿态,过去和现在都不得不令人佩服。
    “随时间的推移,十年给国家带来的危害会越来越被人们所体察。”《参考消息》上的这话,可说是深刻的。深入到中国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令人们痛心疾首的问题,教条主义、官僚作风、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等等随处可见可察的现象,以往或许归咎于生活贫困,而事实上,人们现今的生活水平与本世纪初或五六年前相比较,则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一点上,城市市民可能体会更深一些。较之物质生活的发展,人们在文化思想和道德修养方面表现的明显没有进步,反而是在倒退。这一点,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等舞台人物形象上,极为突出。前两年,在中国文学领域,还大力宣传过解放前就成就斐然者,像鲁迅、茅盾等的文学作品,但却没能带来类似新的作品出现。这并非说明他们那些作品的艺术价值是虚无的,而只是它们的表现手段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未能被现代人们所充分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八十年代至于今,新的文学没有重大突破,现实文学触角和视野,仅仅囿于表现现实、倾诉肺腑之言,而不是作为真理的仆人,借助艺术手段和现实条件,在人间耕耘和播撒真理的种子。
    在学习中,当细读被历代仁人圣贤称道作品时,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异样,主要指感受到这些作品里面的字词文句排列组合的目的和用意,其作者是在要把自我思想和认识毫不含糊地告诉你,确实是想要读者清楚地知道作者的目的和用心,既不要歪曲,也不要夸大其词。现今的情况是,许多作品好像也是出于这样一种实话实说的模样,但是用词组句后,总给人一种恍惚迷离的感受,有的人用大量的词句来描写和说明自我灵感的来由或是对某一些问题的疑惑与感受,但读起来却始终不知其云何。这样一些人,无论其有意或是无意如此,其本质不过都是艺术的投机分子,都不能得到原谅的。
    国内现今,对于艺术事业的骗子或罪人,往往手软,主要表现在出了问题,多是考虑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而不是追究他们对于艺术行为的亵渎。事实上,真正艺术家,也如同其他事业的创作者一样, 是不怕跌跟头的。对于艺术创作行为上的明显错误者,严厉批评、痛斥和谴责,更能够使其艺术品和创作者,趋于完美与完善。至于这些人的现实生活问题,我想说,生活中的懦夫,永远成不了伟大的艺术家。
    中国现今艺术领域中,最缺乏的莫过于需要有一支敢为真理而战的文艺批评队伍。
    艺术的进步,对于国民身心和社会福利,大有裨益。中世纪,文艺复兴的益处,人类享用至今。
    上面感受,皆来自《参考消息》中关于香港问题。

    1984年5月30日 周三
    本周一作文,题目是要求写讲演稿,标题《我们正年轻》。我思虑再三,还是没能写出来,虽说写了一页纸。
    对于作文,我深知自己薄弱所在。不知为何,考试之中,思绪混乱的都令我自己吃惊。总是写了前言,不知后语如何。一篇作文下来,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一些什么。针对目前情况,我初步找到了这样解决办法。就是无论出什么样题目的作文,全都归结到“德才学识”和“真善美”话题来写。也就是先初步审题,即刻确定其题目内容,在要求上是否与社会中人的“德才学识”方面的问题相关,或者是否违背了人在社会表现中应遵循的“真善美”上的行为规范。
    关于上述相关社会人品和行为要求的说法,完全来源于李燕杰报告集《塑造美的心灵》。对于这里面的字句,愈是深入细想,愈发觉得其富含人生哲理。
    当下要做的,就是围绕“德、才、学、识”每一个字写成一篇文章,搭成一个框架放在胸中,并准备好一些实例资料。这样在考试中,就能变被动为主动了。
    基于上面想法,余下三十多天里,就这每一个论题,抄写一点资料,粗略勾画一下文章脉络,一定会有助于高考作文成绩的提高。

    1984年6月5日 周二
    读杂志《演讲与口才》,从中感到一个人若使自我知识有所增长,必须要对知识领域不断开拓。因为,当你视线看到一片新园地的时候,园地内部一切事物会一起涌入眼帘。这园子中一切对你而言不过就是一些影子而已。但是,对于任何事物从摸索到掌握其实质,首先要从认识这一事物开始,所谓开拓视野,就是要有这样一份哪怕就是一个影子似的“认识事物”的殷切渴求和不懈摸索。只要有了意识,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造。

    1984年6月9日 周六
    今年高考报考志愿填表改在了考试前,这确乎成了而今负担。可能的成绩和有限的学府,未来理想和工作方向,这些矛盾如何解决呢?更何况成绩,只能任凭自我估计和衡量而已。
    现今,总是喜欢分析周围生活,也可说是在想象这些生活的意义。这似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而我自己确实诚心而认真地思考着。当前中国社会并非缺乏正义感,而是缺乏此类热情和对这种热情的保护。
    时常反复想象和解释自我有时表现出来的反常情绪,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一个目标理想,这个目标不是为了个人生存而是为社会环境改善去工作,并且在精神和意志上完全出于自愿,不为外力禁锢或佐佑。这种工作性质不是自私的个人地位和名利,而是与每一个普通人的智慧能力提高相关联。而这种工作就是面向大众的为真理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与之相关的像文学、电影、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在实际生活之中,这些艺术行为,通常被认为属于个人的业余爱好,实际恰恰相反,这里面才应是智慧人士,所应该从事的人生事业。当然,一般人们的每日工作,一方面是为自己生存,另一方面也给别人提供服务、劳动或生产生活所需物品。但是,就一个社会整体而言,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生活赋予人类的思维和感情,并非仅限于此。因为生活中还存在着愁肠、愤恨和仇视,社会上这样一些“恶”的情绪一旦构成集团意识,就将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人“智能”没有开拓,应归咎于文化艺术的落后和不进步,更应是知识水平不普及、不推广和不深刻的结果。
    所以想到这一点,并非与如今所处情况无关。择业和兴趣,何尝不取决于一个人对生活理解和社会认识啊!认识到这一点,也就不被高考成绩不可测度而惶惶,不用再一味忧虑前途和归宿。想到个人生活的一切其实都根本掌握在周围生活中一个个普通人的手里,而且自己的忧喜、哀乐和希望,也决定于周围人们生活的质量,于是,也就坦然,不再畏惧生活了。这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就能够权衡大众意识以及对于自我和家庭生活的影响,而去冒险。
    事实上,生活中无所谓冒险与否,生活前景对一个人而言,原本就是不可测度的,只要你坚定正确的信仰和生命支柱,路途中的沟坎起伏是不足虑的,更没有什么惊恐和惧怕。将来的生活不过就是自我人生的鉴赏品而已。我要看它会有何等花样。

    1984年6月12日 周四
    无论是为高考还是对生活,总觉得写好文章很有必要。读一些好的作品,从行文的选词、造句和语义,都能感到作者清晰的思路。而思想清晰、不糊涂又往往与人的学识分不开,更确切地说,是学识达到一定程度而化为才能的体现。
    自己作文水平不高,感觉根本原因还是思想混乱造成的。虽说对社会一些现象问题有一定思考和摸索,但在作文时,这些思考的结果是什么,却无从体现。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不能不说是由于对社会现象问题的范畴与种属关系划分不开,并与认识和研究的不深刻亦不具体有关。
    学习作文,不能只是学习例文范本的形式,而是应理解并体会作者的思想,即其文章意欲表达的东西;同时,注意揣摩作者的思绪和文路,并且对于同一个问题,不能放弃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要看到自己与作者思想高度的欠缺和不同。
    对于如何写好作文,反复思虑非为今日,总觉得“写”要比“想”更难些。考试中,往往拘束于考试要求篇幅和当下政治形势,这样就模糊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只好说些众所周知、人云亦云的话,也就没有了新意。其实,没了新意,也就没有了写作的意义。

    1984年6月15日 周五
    偶翻看姐姐上中学时的开大会记录,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阶级性”。现在人们常说“十年毒害”,多数人也只是顺口说说而已。那么,真正的“十年毒害”是什么呢?真正深受其害的恰恰就是年青的一代,而受其毒害影响的则是表现在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其中教育就是一个。就现行的教育模式来说,像十年一样的悲剧重演,仍然会不被大众所觉悟和省察。原因在于,现今环境和实行的还是一些不能促进人们增智深醒的办法和策略,那些一种压抑和制约人们奋发上进的条条框框,在各行各业依然存在着,甚至不只是在中国,而是世界范围的问题。

    1984年6月16日 周六
    若有人问我,你在思考什么?就在这高考前夕,在这横格的报考志愿表前,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噢!爱我的朋友啊,让我怎么对你说啊!无知、懦弱、好高骛远、搏击长空……我自知,不乏莽撞和冲动,但确确实实也有过思索的深邃。扪心而言,我想得很远、很多、很繁,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人们的生活,涉及已逝的、活着的、未生的以及普通的、崇高的、暴戾的生命价值,更离不开祖国的、世界的、宇宙的事业之有意义和无意义。是啊!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是最容易生存下去的动物,苟且偷生、鲜廉寡耻、仁义道德、真假虚实,又由谁来判定其意义和价值?
    1984年6月20日 周三
    人不能为了少数人活着,而应为了更高信念或追求公众理想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年龄多大,都能使生活充满生机。在这里面的忧郁和痛楚,再也不是自私、鄙陋的东西了。
    人无论何时何事都不应该自暴自弃、自我埋葬,特别是通过酗酒、吸毒等可悲可怜的手段。外表可以沉寂,而内心却不能。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信夫!

    1984年6月22日 周五
    人无论老幼,静思养性为裨益。幼为之,老享之;老为之,与己与子皆益矣。夫养性者,涉国、涉家、涉己。不涉国则卑,不涉家则不孝,不涉己则无所依。性之养与行无不形影,行不检无所谓养性。性之所存者,在外,不卑不亢,人之谓个性者也;在内,悔而导之、怒而抑之、忧而诲之,得意忘形、哗众之所为,则训之。
    古之人为“三纲五常”也。“三纲”理亏,而实变形而为之,“五常”者,常人苦为之,理行也实难!
    人无个性则无所作为。行不正,则危;性不成,则忧;性之小成者骄,性之大成,人之君子,世人德之。
    养性常在于孤静。孤静者,思道思义,性成于潜移默化。性为外物象所扰,所牵制,则为养性之大患。时事之变化,利弊参半,不可因利舍弊,因弊诽利矣。大丈夫之志,克己复礼。
    人生于世,苦常怨鲜为人知。明于此,固执己念,见义修行,以礼待之。哀莫大于心死,君子者须信之、戒之。

    1984年6月29日 周五
    电视《血疑》播放已经有四五个星期了,届时小巷里总是静悄悄的。片子确实感人肺腑,歌声更是沁人心脾。联想国内影片的效果,令人沉默无语。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好影片呢?!
    《血疑》的妙处就在于情感的真实,用我们现在眼光看,其中“个人色 ”确乎太浓。然而,正因为它触及个人内心深处,才令人倍感亲切,才引起人们感思,才让我们望尘莫及。而今我们的艺术作品,太注重形式和表面上的东西,失去了每个人与作品的利害关联,抓不住读者,自然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效果,也就无所谓艺术魅力了。就是说艺术的创造力在因时度势之中,又不能因一时一势迎合少数权贵需要,而沽名钓誉。艺术永远是面对人类的进步和未来,应是社会整体提高鉴赏力、增长智慧、丰富民众生活并增加人们对生活的信心和意志力。
    虽仅是看了几集《血疑》,却留意到在表现手法上,一方面渲染自然环境,通过周围环境的优美,增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眷恋;另一方面渲染家庭生活的和谐、紧张、充实和美满;同时,在展示个人气质和意志力方面,也用心良多。总之,影片作为艺术品,《血疑》在使人增强意志、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献身理想、执着友情等方面,目的都达到了。

    1984年7月3日 周二
    人的头脑要始终保持清醒、敏捷,并不容易。例如:有些人的文章,在阐述某些问题时,某一个片段就叙述的十分深刻、清晰,但在另外一些方面,则又明显含糊其辞。这一点在一些文学评论文章中尤为常见。今晚,在阅读“莎评”中法国夏多布里安的文章时,就是这样。他在对莎剧短处的揭露上,无论从观点到分析都令人深思,觉得不是无稽之谈。但是,当说明莎剧过人之处之际,尤其用实际例证来说明时,不免让人怀疑,令人感到作者在感情用事,显然是打着阶级烙印来点评。
    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说话和写文章切忌感情用事,如果是感情冲动中说出的话,无论言辞何等华丽、浮躁,最好思想冷静并清楚后,再省察一下,有错改之,无则加勉。人生中,有益于人的最大优点在于谦逊、稳重、不固执,善于吸取各方面的长处。
    1、……有人特别强调莎士比亚是催人落泪的艺术大师。我不知道人们今天所了解的催人落泪的艺术是否的确是最高艺术。真正的眼泪是一首美妙的诗篇使人落下的眼泪,眼泪中不仅有痛苦,而且应该有同样多的赞叹。
    2、……莎士比亚的某一点美不能为他那无数缺点开脱:哥特式建筑物可能以其阴暗和比例失调而取悦于人,然而,谁也不会想到按照它的模样来盖一座宫殿。
    上面1和2均为夏多布里安对莎剧的评语。

    1984年7月5日 周四
    人在生活中舒畅、快乐、郁闷、忧伤的事物是会很多的,像人的长相、服饰和家庭生活等等都是一些通常的因素,实际上“语言”也是这方面因素之一。有时在想,国内各地的语音腔调五花八门,因说话引起的难堪误解,也非奇闻。因此,我们能否确定一种语调,使它既便于宣传又方便生活交流,特别是容易传达感情和思想。现今普通话,虽然也是为了此目的,但其实际效果是不佳的。建国以来,一再推广“普通话”而影响不大,不能不说这里面存在一定问题。举例而言,而今电影上说的话是标准“普通话”吗?现实生活之中显然就行不通。因此,就汉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里面的问题,在文学创作和电影舞台艺术方面都有一定影响,很需要人们研究一下。

    1984年7月7日 周六
    高考第一天。语文试题别出心裁。若说语文考试就是让人无法去猜题,那么,今年高考语文算是名副其实了;若这一考试为了有助于日常教学任务,那么,今年试题就成问题。化学漏掉了一个大题,是自己的不慎!
    高考三天转眼即逝,没什么可顾虑的了,苦的可能是之后!
    《血疑》
    昨晚《血疑》怎样?
    不知道!
    嗯……没看吗?
    嗯。
    为什么?
    我更愿在那音乐下
    静思。
    一个人寂静地
    虽挂着悲伤、忧郁的情丝
    却有励精、增智的效益
    这就原因
    我所爱享受的《血疑》

    1984年7月12日 周四
    前夜做了一个梦,梦中反复争执和分辨“信赖”与“依赖”两个词义的问题,梦中并警示自己要以“信赖”抵御“依赖”的念头,对于任何人。

    1984年7月13日 周五
    高考成绩自觉不理想,所谓不理想,就是觉得可能达不到本科线。本来对于上专科,有一种轻率地牺牲自己的意味,总觉得一生理想心愿都化为了泡影。然而,此时此刻,想到专科后可能允许继续考本科,若自己预料的成为现实,更有可能实现自己夙愿……改攻文科。

    1984年7月17日 周二
    去年的暑假过得平淡,今年则是忧心忡忡。等待、等待、等待,等待会是什么呢?唯有我自己晓得这等待的苦楚,怎是他人想的那一点点啊!

    1984年7月21日 周六
    《血疑》今晚全部播完了,左邻右舍都赞不绝口,极力夸赞演员的演技,而我则痛苦于它的内容和演员真实的人生。
    今日下午一中老同学来院里操场一块儿踢足球。而今,同学各自一方,特别是从外地上学者带来的信息,似乎他们对于高中毕业后的高校生活,都抱着极其冷淡的态度。也许在我们面前他们不想盛赞大学校园的激情,仅用平淡的话语塞责而已。
    高考成绩不几天就要知晓了,对此我已无话可说,等待、等待,还是等待吧。

    1984年7月24日 周二
    深夜,父亲忽然过来传达邻居告知的高考成绩。太感意外,待28日核准,乃心安。

    1984年7月25日 周三
    成绩单下来了和查得成绩相符,总分489.6超出了450分的本科分数线,大势已定。
    左邻右舍皆感惊喜,父母和姐姐更是高兴。

    1984年7月30日 周一
    在家等录取通知单,方向就两个:山东大学、青岛医学院。对我而言,合乎心愿的是后者“青医”,目前情况最大可能是“山大”。从某种程度而言,二者对自己影响差别很大。但以自我性格也不过如此,事在人为吧。
    而今高考成绩并没有让我摆脱苦恼和愤懑,怎么说呢?生活中还有许许多的东西,令我苦思不解,不得不去摸索和探讨!

    1984年8月13日 周一
    一个星期以来干临时工,每天的时间都十分紧凑,加之工作劳累,一天天脑子里面什么也没有,而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过去自己总是指责姐姐,责怪她不学习,没有爱好,没有显现的成绩(虽然头脑和语言之中没有如此想过或说过,但根本意识上应该如此。)眼下,对于她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有所体会与理解了。因此,更加佩服那些工作之余孜孜以求、刻苦自学而追求自我理想的人们。

    1984年8月20日 周一
    已知道被“青医”入取,但通知单还没到。

    1984年8月22日 周三
    通知单仍未到,而同学们大多收到了,各据一方。

    1984年8月24日 周五
    上午,和同学一起为入取通知单的问题,四处奔走。从中又引出许多关于现实问题的感慨。
    对于眼下社会,说不清楚人们了解甚少还是误解,总之,每当遇到个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心里就特别不舒服。这里的人们,不只是指我们这些学生自己,也包括中年人和老年人。就像是查询高考成绩或入取通知书这样的事情,从家长到学生都热衷托关系和走后门,其实自己按照正常渠道去查找,也能解决问题。当然,若举出“关系”和“后门”的方便与快捷,不胜枚举。但是,只有大家都一起蔑视、唾弃这种不正之风,社会风气才能根本转变。
    作为青年人,对于社会不良风气或恶习,其实都不难判断,但因为在家庭里面,总是父母眼前的孩子,所以只能遵从“孝道”,而无法违背父母的要求去坚持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因此,我提倡青年人,尤其是在学习知识阶段,最应该离开父母,去独立思考和生活。
    离别和思恋的痛苦,仅是凭空想象都生忧、揪心!但是,若人们都走一样逃避痛苦的道路,不会有今日灿烂的世界。除非根本没有机会,只要有就应该去探寻、去尝试、去冒险,特别是在这风华正茂的岁月。

    1984年8月27日 周一
    今日收到入学通知书,9月7-8日两天青岛医学院报到。

    1984年8月31日周五
    不久,真正的不久后就要进入大学校门了,今日静静地体会和沉思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差异。究竟有什么差异呢?这中间又有些怎样的不同?起初似乎是一下子全明白了一样,但此刻反问时,却又不知道如何去答复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8#
    发表于 2016-7-23 16:2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方 于 2016-7-23 16:29 编辑
    克谐 发表于 2016-7-22 15:34
    谢谢一方先生明示!你说的那种电脑遗失文字的问题,最初我屡犯此样错误,恨不能把电脑砸了,方可解除心头 ...

    先生别客气!您一客气一方就不知所措。是呀,您说想砸电脑的事情于一方多了,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一口气写了近一万字,点击复制还是什么时,突然没了,让一方心脏好一阵乱跳,真是差点儿哭了。也怪自己,在文档写好好的,为什么要在网络上写呢?可是还是改不掉,现在好点了,还有一个自动保存,丢得相对少了些。

    先生读的书多又好。一方也好书,用姐姐的话来说,钱都用到了买书上面,以前每次从外面回来包里背的都是书,再累也不敢哼一声,否则就是挨奚落。手边的书还是不多,一拨一拨的借书人,大多泥牛入海,很是有些沮丧。还好,现在手边的书(医书与选集居多)一般没人借了,想去查找也能查找。

    的确要注意行文间的一些问题,一方做得不够好,以后得注意。受教。
    克谐先生您真会说话,一方哪里是点拨啊,一方是得先生指点啊。(此处要抱拳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6-7-22 15:34:28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6-7-22 10:59
    “服药千朝,不若独眠一宿。”让一方最是感慨。最是喜欢古书《饮膳正要》,比《黄帝内经》更甚,因为《内经 ...

    谢谢一方先生明示!你说的那种电脑遗失文字的问题,最初我屡犯此样错误,恨不能把电脑砸了,方可解除心头的愤懑所以,现在都是 小心,防范未然。

    沉溺探求文字世界的人,一般对于书面上的“字句措辞”都会特别敏感,尤其针对一些相关个人文章的评议,无论其性质褒贬,第一反应惯常为警觉下的抵触情绪。若不是这样,若第一反应便即刻表现出来如同挂在嘴边上像“欢迎批评指正、请不吝指教”一样宽宏大量和乐于听取不同意见之姿态,甚至仿佛人家若不发表看法,恨不能都要出钱雇人或奖励人家评说一般。其实,前者作为一种正常心态,一旦认识清楚,可以经他人或自我诱导,并走向理性接受批评,进而还可以客观去评议各种艺术作品和社会事象;而后一种,即不容易营造和带动“良好文化氛围”,或直言,更不利于甚至都不可能建立起来“具有健康文艺评论的文化环境”。

    在上面我的“大学日记”中,至今没有解决的一个纠结问题,并不在于“掐头去尾”删除了许多过于主观而自以为是的时事议论和文化评说,而是在已公开的章节中,有一段陈述上,其究竟是否符合事实,我至今没搞清楚。那么,什么事实问题呢?具体如是:“1987年11月23日周一。期中考试后,一直未用心专业学习。近来,读毛姆《刀锋》《啼笑因缘》;雷马克《里斯本之夜》;叔本华《人类的智慧》《爱与生苦恼》;欧尼尔《开放的婚姻》……”其中,关于毛姆是否有一本翻译成《啼笑因缘》的小说,我花了近一个上午时间,也没搜索明白。虽然张恨水有一本《啼笑因缘》,我确实看过,但琢磨我写日记的习惯和当时前后行文,好像与此无关。所以,即便心存疑惑,也没有删除,就照样抄上去了。

    大概大学毕业以后,有一段时间主要受钱穆先生考据学的启发,曾特别留意在行文之间,凡涉及其他书籍,一般都会标明出处,但又由于此后读的书籍都是自己购买,所以真正没有坚持多久!

    之所以提出上面话题,因上午见一方先生随言,我即刻感到自己一个随意导致的错误。即在日记中,“饮食正要”原本用的引号,但自觉好像读过这样一本书,便随手改成了书名号。中午回家陪老人吃饭,我赶紧找到原书,确实就是《饮膳正要》(元)忽思慧撰、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年第一版、定价2.00元。

    哈哈……我不是“故作”严谨,确实认为“认真做人、扎实做事还是有益而无害的”,故坦然改正之。

    最后,感谢一方先生对此处文字的挚诚话语及其点拨啊

    点评

    先生别客气!您一客气一方就不知所措。是呀,您说想砸电脑的事情于一方多了,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一口气写了近一万字,点击复制还是什么时,突然没了,让一方心脏好一阵乱跳,真是差点儿哭了。也怪自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3 16: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6#
    发表于 2016-7-22 10:59:48 | 只看该作者
    “服药千朝,不若独眠一宿。”让一方最是感慨。最是喜欢古书《饮膳正要》,比《黄帝内经》更甚,因为《内经》有几个章节读不懂,尤其是《易经》的推算,云里雾里,自己又不善于学习。读《饮膳正要》这几句:一日之忌,暮勿饱食;一月之忌,晦勿大醉;一岁之忌,暮勿远行;终身之忌,勿燃灯房事;服药千朝,不若独眠一宿。如本命日,及父母本命日,不食本命所属肉。此中一个“本命日”都费了很大功夫才弄懂,但相对来说,还是没有《内经》生涩。

    先生的大学日记已经写完,一方也读完,收获良多,真诚感谢。期待先生新作。(早晨读完先生文章便回复了,可是网络问题,再写便找不到当时的所有感觉,有些东西,失了便是真正的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7-21 17:0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22 15:22 编辑

    1989年8月21日 周一
    未记日记一周,期间生活之变化,对我自身而言可谓“巨大”了!宝分配悬念意外踏踏实实解决了。经此波折,对彼此生活却格外有益处。
    晚给同学回信,从中认知并鼓励自己今后还应不懈进取。
    “25岁”真的神奇一般成了我一生的分界线,以往的坎坷磨练和忍辱负重,或许正符合了印度式的因果报应和得失补偿。

    1989年8月23日 周三
    瞬间,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界面,仿佛一下子没有了任何负担和顾虑。然而,日间行思之中,心里面总有一种不坦然不踏实的空虚。
    刚刚走进的工作环境,仅在专业技术方面,对前途的估量和想象都是黯然无光。就个人而言,能够在此工作中保持一种镇静而稳定的精神状态,日常中抓紧时间系统学些新知识,探求一种对自身发展有益的生活和工作路径。
    每每到市区内转悠一圈回来,心情还是和高中时节一样,说不清应该感慨什么和郁闷何在。在单位中,思想整顿工作,跟人感觉上和“文革”大批判一样。但其形式上虽雷同,当人们的热情却完全异样。如此显而易见的自欺欺人,结果只会是人心向背。
    回来后,翻阅书籍时最大感触,还是不能摆脱对语言文学的热爱。学习中文,若能妙用汉语,源泉还是在于古文献的钻研。所以,目前外文的强化学习,虽对于专业提高有实在意义,但提高汉语能力,仍为吾所垂青。
    入夜,读(元)忽思慧的
    《饮膳正要》。古人云:“安乐之道,在乎保养。保养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又曰:“服药千朝不若独眠一宿。”读其所论,无外乎节制和中庸。

    1989年8月29日 周二
    工作环境缘故,专业进步缓慢。上班以来,政治学习反反复复。自身外观上,一再表现出客观的冷静,而内心极力克制对此番空洞口号的逆反情绪。眼下“双清”“惩腐”运动,若视为形式的话,“扫黄”运动还是立竿见影。目前的一切,单从自我感情上,本应为理解和赞同。
    反思当下政治导向,即便是完全正确的,目前社会形势与民众心态都极不相符而令其不利。今春社会动荡,根本在于上层反复无常,加之社会数载的新旧弊端,唯有“君临上界”的鼓噪宣传和民心桎梏,而没有客观比较、理性评判的心理疏导,都会使现实工作状态,事事处处浮皮潦草,而没有实际有效的改进成果。所以,国内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还是个长期而艰难的历程。

    1989年9月10日 周日
    步入九月,日记未记。工作和生活都进入一种新的适应和平稳之中。于此,耿耿于怀的还是种种自我设想以及置身如此现实中可能的努力方向。最终落脚点上,决意三年中把专业掌握起来,期间文笔和头脑是不能放松的要素。

    1989年10月14日 周六
    日记未记甚久!回济南后,近来生活外在上最为轻松,仿佛心无牵挂,格外快活而飘逸。然行走上下班途中,自我烦厌和忧郁情怀,愈来愈趋于旧貌!
    晚观美剧《鹰冠庄园》。人于深思极虑之中,往往从任何地方,哪怕就是一句对白或外界一个小的插曲,都能给思想者带来一点启迪,从中生发丰富想象,并给自身立世而应不懈奋斗的力量和决心。
    正如给同学信中所言,我们真的走向了社会舞台前面,人性的怜悯和初入社会的稚嫩、贫困和善良,尤其在今日世界之中国,一个完全孤立的个人,不会得到有谁主动出来给予热情关怀、主观理解和积极帮助。是的,今日繁华世界的悖理薄情之处,亦如《圣经》所述,那些角落里的悲惨事象,虽然被无数人为的色 所掩映,但明眼人能够透视他们依然真实存在着。
    中国平民百姓多的是善良的希冀和期盼,而少了明智而主动的进取之心情和行动,或许是遗传基因的影响,人品个性之中最脱不掉的是“君王国度”之中“臣民”样子的奴气和身姿。
    五年后重回到济南,周围人们求生的温顺与平和,让我少了许多浪漫的意气和遐想。然而,久已放荡不羁的大脑,却意欲从这种平实生活中,开拓出来一条更为扎实刚毅的路径。
    “疾风知劲草……”此言,或许是一种旨意或谶语。

    1989年10月15日 周日
    在工作岗位上,若成为一个好医生,尤其还是内科医生,对于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绝非如同行内所论的“糊里糊涂”既是。在学校,虽然系统学习了全面的专业知识,但在临床上,面对患者疾病,除了诊断尤为重要之外,如何治疗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究竟应如何用药?其效力、副作用及其联合用药的利弊,总令人谨小慎微;此外,在诊断手段上,除“视、触、叩、听”之外,针对常规的心电图、超声、胸透/胸片以及各种化验指标等,应如何判断取舍?又如何结合临床进一步诊疗?诸如此类问题,作为一个刚毕业的临床医生,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才能应付自如。
    基于上述顾虑和思考,眼下相较在中学或大学期间的那种冥思苦想确实少了许多。是的,干成任何事业,都需要一个人在一个平凡岗位上,去经历“起步、建设和成功”的创业过程。唯有历经此样一种过程后,才能练就一种个性的气质和毅力,并且具有可以承受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内在意志坚定或精神动力。
    一个人外在“自然、豁达和宽容”之姿态,如果不是一种“故作”,而是一份内心坦然和自我调节后的表现。那么,其人绝不会是一个人云亦云、随波逐澜的平庸之辈,而这里面的所谓“主见”,则是需要对世间阴阳变换及其得失利害有过洞察和探索后,才形成之。

    1989年11月1日 周三
    一同进单位的同事患病,今日调换病区。工作中经常在一点点的小事情上,便可以看清楚一个单位中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复杂”,或直言“不开明、不敞亮”。
    仅从专业技能考虑,此次调动利大于弊。虽是这样一次岗位场所的微妙变化,但科室与科室及其人员之间的矛盾,却让我自觉不自觉已经纠缠进去。本心不愿意搀和这种冲突,而又无法摆脱这种“内耗”,只能用自己方式,来争取合情合理的位置和利益。

    1989年11月8日 周三
    一岁将末,天已近寒。仅是楼上楼下的变动,让我意识到今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由此,令我近来格外多思多虑。
    “变动,多意味着发展,而始终平静,通常是停滞不前。”……V

    1989年11月27日 周一
    季已入冬,工作生活一起一伏,眼下转入新的寂静,甚至应该说是萧条。
    即便脚踏实地于眼前的工作,自我感觉上依然倍感迫切。周边许多事情,令自己不得不去读书、学习、思考和行动。虽说人“行动”多了,自然少了冥思苦想的郁闷和厌倦,但忙里偷闲时,却暗自感喟着:已去的匆忙日子里,实在有太多的无聊和无奈啊!

    1989年12月3日 周日
    晨,翻阅去年与宝交往的书信。辨别当初自己用心良苦及其话语间的雄辩、反思和解释。对照当下现实,不难感受正是因为当初彼此情感的真挚。其实,对生活对工作依然需要一种真诚的精神。然而,凡事若都表现出来自我的“纯真”和“诚挚”,则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那份认真劲头,以及为之“承诺”去不懈努力而不屈不挠的思想和行动,应当适用于任何人的生存方式方法之中。
    往事不可求,来者犹可追。适时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生活任何景象中,汲取飞行续航的力量,画出一道自我生活的美丽轨迹。

    1989年12月11日 周一
    日得同学结婚邀请函,仿佛唤醒了朦胧恍惚中的自己,勾起许多青春理想的梦境。工作的繁忙令人不能重回内在的自我,眼下实在而繁复芜杂的周围事象,又让我自己为如今单调的生活姿态而伤感。
    一个人一生中不能放弃追求“自尊心”的信念,无论这种追求过程中,做过什么、想过什么、结果如何,都要勇于承担,并用毅力去改造自身,努力塑造成一个理想化的完美之躯。

    1989年12月28日 周四
    一年来对于政治形势笔谈很少,而今若要放言,而世界已经变了模样。
    马列国家遇到了自产生至于今的又一次危机。昔日高压专制的疯狂迫害,而今演变为政体不堪一击的溃败。究其根本原因,确实耐人寻味。在马克思哲学体系中,始终体现出来一种发展和辩证的观点,而其对人性自然属性情况,也有过客观论述。但是,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马列言论究竟哪些属于哲学性理念、应建立何样政权实体、而其中群众应如何模样生活才符合其科学发展规程?类似这样一些“是非、曲直、得失”的细节问题,没有谁出来能够讲得一清二楚。
    亘古至今,任何朝代的统治者均要宣称其政权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自然性。如此事实,原本不足为怪,因为其正应符合人性被客观压迫下的一种必然性应激样的反应而已。然而,若进一步分析像这种一般化而应激样反应的依据可能,一者,不过是因为普通人性惯常处于迟钝而盲目的状态之中,尤其在大自然变化莫测面前,庸常表露出来的不知所措、呆头呆脑和懦弱自私;而另一种,则不过就是修养水平欠缺,甚至完全可归入人性欲望恶性膨胀的蛮横伎俩。
    在今日世界各种粉墨登场的大小、远近、真假的演艺舞台之上,无不充斥着盲目、混乱及其主客观狡诈争斗的热烈和残酷。若人类单凭同情和怜悯之心能否感化他们拆掉舞台走向真实的现实?又是否唯有使用同样的残酷和火热才能真正扯下自欺欺人的帷幕或遮羞布,才能打破台上台下的伪装和幻梦?
    九十年代即将到来,在今日中国无数苦苦求索的思想背影中间,即可以预测其未来形势发展可能会有的多样、复杂而极其艰难曲折的深重程度。
    全文完。2016年7月21日于济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4#
    发表于 2016-7-20 15:57:12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7-20 15:43
    1989年7月26日 周三
    自14日公布分配方案,同学们转眼各奔东西。近十天中,为宝分配,东南西北奔忙,心神虽 ...

    无论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何种问题,都要把胸怀同社会情感和世界性思维结合在一起,如果拘于简单的事实,而忘却未将的幻想和追求,必将泯灭于世俗的忙碌和无聊的烦怨之中。——不忘初心!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3#
    发表于 2016-7-20 15:55:08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7-20 15:11
    一场“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大暴雨”,打乱了今日工作和生活规律!这个日记,近来让我寝食不安,总想赶快 ...

    是的,人的本心是不该忘,也不能忘的。不管世间变化如何迅捷,总会有守住初心的人。我始终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
    发表于 2016-7-20 15:51:44 | 只看该作者
    结束了难忘的学生时代,89年还是可以对分配有所期待的。想来先生是理性之人,新的蓝图也应该早已规划好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1#
    发表于 2016-7-20 15:45:01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7-19 10:12
    谢谢伊人轻舞君坦言。

    见君之于此栏目中行文,略晓眼睛不适,不知因“眼疾”还是“视疲劳”?总之,劳 ...

    读先生留言,伊人颇受感动。不愧是做医生的,您有一颗细腻的心。我的确是您说的眼疲劳,而且有眼花症状。我睡枕用的是“决明子”,喝的是枸杞加菊花,也有做眼操,总之,这段时间,能做的我都做了,最常做的是闭着眼睛听电视,可往往听着听着就昏昏睡去了。您说的,我记下了,再次感谢您的关心与帮助,远握,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5:4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20 15:46 编辑

    1989年7月26日 周三
    自14日公布分配方案,同学们转眼各奔东西。近十天中,为宝分配,东南西北奔忙,心神虽极疲惫,但一直在提醒自己铭记从这一时刻起……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自立,走向“心、神、意、行”的自主和自由。
    计划周五到医院报到,如果不失前言,今后需要做的事情会有很多。

    1989年7月28日 周五
    晨报到上班,安排在内科病区工作。大致了解医院情况,没有什么失望或不满意情绪,只是思忖着如何把以往头脑思想的东西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起来。
    午后,翻阅美国戴维•L•德克尔《老年社会学》。从学校里出来,再回头读习如此书籍,从中想象和探寻的东西,自觉不自觉的去和周围社会以及自己前途联系在一起。的确,如此读书最能启发青年人投身入世的热情和信心。
    今后几年中,需要自警的是:无论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何种问题,都要把胸怀同社会情感和世界性思维结合在一起,如果拘于简单的事实,而忘却未将的幻想和追求,必将泯灭于世俗的忙碌和无聊的烦怨之中。

    1989年7月29日 周六
    五年大学之后,当面对分配的内心忐忑已成为过去,对我来说,仿佛依然还是一个孩子无奈地等候时间老人在身边走过,自我轻抚旧时的创痛,默数所获的精明,筹划着在成人世界里如何实现自己的梦境。
    这两日在家中,书本只是翻了几页,而唤醒的思潮和意念,却有很多很多。五年大学,来去匆匆,认识到自我的单纯,明白了两性情感世界的迷离和孤寂!
    25岁曾经有过无数憧憬的我,却如同时代一样,伴随岁月更迭而变化莫测。在以往读习钻研历史、哲学和文学中间,渴望求得的东西,能够让心理、行为,或说在精神与物质上,均可以有所依傍,并从中寻觅为之献身的理想信念和社会形体。而今,自身和当下国内形势一样,一方面被现时代或超现实的先进东西影响着头脑,另一方面又被一切落后的东西束缚着双脚,而在这样一种“头脑与躯体”“思想与行为”之间苦苦挣扎过程中,急于想弄清楚哪一个环节或关键点上才最为致命和重要?又究竟如何作为呢?
    借鉴历史,能够明确的事实,一个是作为人必须活着才能去经营和实现自我梦想,而另一个则是任何一项堪称伟大的事业,其中的成功者不一定始终都是弄潮儿。如果一个机会,只是昙花一现其嘴脸,仅为了满足一下其虚荣心,而不是让自我意志、信念和精神之全貌,坦然于世而获得的成就感,那我宁可放弃这种机会和时刻。人生于世,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被一时的情绪波动和虚荣心所驱使和操纵,从以往学习体会来看,社会生活中所谓“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表现,单凭本能而无经验教育或实践思鉴是根本做到这一点的。勇于正视别人的批评,敢于自我批评和否定沉浮不定的自我,是提高自身素质并走向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

    1989年7月30日 周日
    在家里呆着,却不知道做些什么才好。书也不愿意翻阅,并非读不进去,而是眼睛疲惫不堪,最想拿起吉他,而身旁却没有!
    接近八月,空气中已经感觉到秋天的清爽。秋季是济南最好的时节,可是眼下还要热上几天。入秋后,蚊蝇和风沙,也是恼人的事情。济南尽管气候不佳,但有很好的水质,树木本该枝繁叶茂。待国家发达起来,这儿有望建成一个美丽城市。
    “山雨欲来风满楼”不知怎的单从电视、广播和报纸上,虽没有异样的动态,但在周围人们言行之中,总浮现着一种不稳定的感觉。
    “不忙信不盲从不盲动”作为如此模样的一个庸常人,最应该干好自己分内的差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催百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咏叹,恰是当下不错的一种人性选择。

    1989年8月1日 周二
    进单位两日,政治学习和院史教育,从中逐渐了解工作环境状态。在工作上政治与业务关系,其紧密性超过了学校环境。当前形势下,随俗而变,寡言多为,唯求自我思学之增益。

    1989年8月3日 周四
    今日起,集中学习中央关于从学潮到动乱的文件,按规定要求学习6天。
    晚与同学咖啡屋聊天,虽工作各异,但彼此内心相通,均在探寻各自可能的前程和命运。
    晚读《参考消息》,上面讲台湾人的法律心态是“不重视法律条文,只看政府动作……”如此评价,不足为怪。

    1989年8月6日 周日
    暮得宝来信,虽没有明确结果,但近一周无言,化作软弱,潸然泪下!
    的确,在爱情生活上,我付出的精力已不算少,唯有与宝之相识,谋求百年之好。男儿需要事业,也需要家庭温馨。工作仅几日,突然感觉这一点非常重要。
    灯下书写,反思现今环境,仿佛又回到了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打倒“四人帮”的时代。这一切说明了什么呢?
    在感情上我始终很脆弱,在事业上我能否始终很执着?该去问谁呢?谁又能告诉我这一切的因果?或许只能等待时间来说明一切的一切!!!

    1989年8月7日 周一
    今日立秋,孟秋之首,天气格外闷热,令人无所适从,仿佛新的工作环境,于沉闷而冷漠之中又要和颜悦色地去迎合其中的一切。衡量社会前景,究竟怎样才能改变如此现状……人性压抑再压抑,偶或爆发再沉寂,内在本质上始终乱哄哄、盲目而无序!

    1989年8月9日 周三
    进单位后,六天政治学习,今日结束了。开会中自己思绪纷繁,本不想说话,而要求必须发言。
    共产主义的集体荣誉感、严明的纪律性,军队应是最鲜明的例证。全民军事化是否可行?这里面有个策略问题。如果手段方法上十分巧妙,或许可以安抚民心人性,取得一时一事的成功。一个历史人物的伟大,正在于其有坚定的信心和果敢的勇气,去推行其决策和部署。然而,实际的宣传和执行政策者,其本身信念如何且执行力度有多大,才是这一事业能否成功的根本所在。
    西德侦探连续剧《老干探》,看了许多,昨日感受最深。从其电视剧中,可以窥探社会生活之中的不同人性格调和人生轨迹,仿佛是在读一部相关犯罪心理学的书籍。
    回济南工作近两周,偶尔翻几页书,每每感触颇深。是啊!内心中还是涌动着一股热情和信念。

    1989年8月13日 周日
    晚同学、朋友聚餐,消炎热之聊赖,谈彼此之闲心。此种夜生活,不同于大学中偶然的随喜,而是工作后青年人无聊的放纵。相随其间,自觉许多东西是今后生活中需要审慎的问题。

    1989年8月14日 周一
    翻阅星期天于新华书店所购降价刊物。自觉必须借鉴国外生活模型,来探求自身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回家后,晚睡的习惯复萌。虽喜欢深夜寂静中学些东西,但目前心绪寥寥,书本拿在手中,却读不下去。
    周围人们在言谈话语之间,流露最多的只是涣散而感伤的情怀。对于时局,真正的出路,应该从政府到民众理智地分析和认识今年社会事件中激荡出来的各种思想,以此为契机,筹划高水平的理想社会蓝图,致力于不断提高大众认识、完善民主思想和健全法制体系。

    1989年8月15日 周二
    晚观电视《共和国之恋》,结合目前对《河殇》的批评,可以明显感到国家动荡不安,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民众对政治的关注度和立场态度。
    目前工作上急需把专业技术学到手,能够独立应对病区随时遇到的问题。再就是尽快把生活安顿好,能够系统地多读些书籍,充实头脑,坚定信念。
    一个人工作之后,若能时常自我激励并用反思督促自己,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用一个小本子,不时地在上面发泄自我心底的愿望、呼号以及童子般的稚气和好奇,而这一切仿佛就是一块自留地一块自我的小产业,用于滋养自我身心和提高个人体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99#
     楼主| 发表于 2016-7-20 15:11:56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6-7-19 19:55
    毕业了,这一段的历史就书写完了,更现实的生活在炎热的夏天来到,似乎那一切就在今年,正是这 ...

    一场“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大暴雨”,打乱了今日工作和生活规律!这个日记,近来让我寝食不安,总想赶快了结它,再着手其他事务。
    回首往事,情景再现,仿佛又活了一回,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其实有一些是不堪凝视和细想的!“揭伤疤”是一件苦差事,即便按照医疗规程操作,亦不是每一个医生都愿意干的事情。但从治病救人角度,有些“伤疤”不狠心祛除,就不能长出新鲜肌体,甚至“伤疤”掩盖下的毒素,还可能致人毙命。
    像日记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原本应该成为个人或社会健康生活的一种常态事物。如此,不单是丰富文艺的多样性,而且合乎“固本求末”的自然规律,尤其合乎当下“微信”中时常传播的一种时尚理念,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98#
    发表于 2016-7-19 19:55:20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7-19 14:39
    1989年5月17日 周三
    天安门广场数千大学生静坐绝食已经四天。其行为震撼全国各地,昨夜首都之外,数大城市 ...

    毕业了,这一段的历史就书写完了,更现实的生活在炎热的夏天来到,似乎那一切就在今年,正是这个时节。恭贺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97#
    发表于 2016-7-19 19:46:56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7-19 10:32
    已经委婉地向媳妇转达了一方先生的问候。之所以说“委婉”,避免让她有骄傲自满的可能!但媳妇让我转达她 ...

    哈哈,克谐先生太有趣了。您呀,别小看您媳妇儿了,她这样的性子,完全经得起表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96#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4:3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19 15:10 编辑

    1989年5月17日 周三
    天安门广场数千大学生静坐绝食已经四天。其行为震撼全国各地,昨夜首都之外,数大城市学生游行声援。
    于家中翻阅《齐鲁晚报》,从中可见目前学生运动显示出来国内高层领导的缺乏力量性。当下无节制行为引起人们思想混乱,舆论导向依然让人无所适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健全法制约束人们行为意识,则必须有领袖形象及其号召力统帅人们灵魂,而目前这两方面因素都不具备。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完整有力的领导阶层出现,需要数年或数十年政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积累。所以,学生行为引起的动荡,只能给我们的“希望之星”提供产生土壤,而不可能即刻冒出来“天才的领导者”。

    1989年5月18日 周四
    近二日,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致书致电,呼吁尽快解决学生静坐绝食事端。如此进展,需要国内政治家拿出实质性解决方案,尤其文化、教育和新闻事业须有突破举措,否则,政府“无为而治”则不是平庸而是岌岌可危!
    昨夜深思一个领导者相关其个人素养和社会影响力,必须有理论学说、艺术创作和事业根基,特别是见诸文字的东西,可以起到无需争辩而达到教化民心、以理服人的作用和目的;另外,从目前国事情态来看,一位领导者不能只有自身修养和行为约束,涉及周围家庭成员,尤其子女问题,由于中国由来已久的“裙带关系”痼疾,不得不谨慎而小心。

    1989年5月23日 周二
    目前形势下,实习和学习都疏于散漫,年后至今读书思学甚浅,多数时间还是牵挂毕业分配和社会现状的牵制。一个人在中国,无论个人能力本领大小,只要没有权势依傍,为了生存于举手抬足之间只能是屈从流行社会且有损人格尊严的卑躬屈膝!
    吾虽有火热激情,目前状况之下,唯求能平静度过这一过程,再求发展。二十五岁毕业前的国内形势巨变之下,令吾不得不权衡以往理想与未来的命运可能。
    回首建国四十年以来,只是49-59年和79-89年期间,国家政治生活相对平稳,经济发展成绩显著,而58年“反右”、69年“文革”、76年“四五”运动,每一次国人高度一致性社会运动,都带来全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政府领导层及其诸多个人命运的沉浮,亦是新中国发展至今最令人伤感悲痛之处。反思其中得失利害和孰是孰非,都无法脱离人性奴化、人权辱没的悲哀和伤痛,其中的个人或个性意志及其努力,亦如同生活资料所有权一样,都被公有制、集体性的理想色 所冲淡、所扼杀,使大千世界顷刻之间失去多样性的客观实在,完全被一种单调、死板而毫无生机的氛围所禁锢,从领袖到民众仿佛被一种魔力所统摄,每个人于内心恐惧、叹息和哀怨之中,却没有力量去戳穿明显而华丽的伪装,无法扭转乾坤引向与自然力量抗拒的理性竞争中。
    漫笔上书,思绪联想昔日泛思广学之际,于青岛海滨的慨叹:

    独自在海畔彷徨
    寻找冲破空寂的声响
    嚆矢啊
    你将发起自何方
    思如海一样波澜而辽广
    想似宇宙般肃穆而凶狂
    (1986年5月18日)


    突然一个闪念,沉思冯友兰先生所言“天才的使命感”还是有所依据的,只要是真正的“悟者”就不要惧怕和悔恨人生中一时不合时代的言谈举止,因为“悟者”的直觉往往超越时间超越时代的局限。

    1986年6月6日 周二
    日记近来未动笔,思虑全部因为国内事态发展而专注。

    1986年6月9日 周五
    仅从广播可感,国内形势异常压抑,尤其眼下对大学生来说格外如此。


    《寻》


    梦中
    仿佛依然追寻往日的热情
    多少个昼夜寒暑
    逐渐冲淡那份唯我的妄动

    妄动
    虽缺少客观的理性
    却拥有真理的回声

    很快即将返回青岛。反思烟台的一年,最具有意义的生活体验,莫过于刚刚过去的五月及如今。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尤其久已为国内现实而求索不止者,在当前如此波澜不惊的局势下,还能够静观各路人士不拘一格的分析和见解,并能安然思忖周围发生的一切,烟台的确是难得的处所。

    1989年6月11日 周日
    广播上追捕非法组织成员,自烟台市貌观,人们对此无动于衷,集市菜场像往常一样熙熙攘攘,而对在校学生而言,如此境遇可能一生都将难以忘怀。

    1989年6月12日 周一
    生活对眼下自己而言,只能一味翻书强记,为毕业苦思,为国情费神,为命运多舛忧患,而现实之下唯有勉励于应急之需。
    翻阅近一个月日记,当初对学生参与者的担心和顾虑,其直觉是正确的。但从自我心底真心不愿意如此!然而,客观的无情和事实的残酷,往往不遂人愿。人类的理性,如果在某一个人身上都难以规定和严格限制的话,其在于一个整体或说全社会而言,更是无法简单的束缚和疏导。仅是数十年以来,中国多次陷入自戕般内乱的事实,都可视为个性或人性骚动失去了理智的范例。但其中最为可悲哀而鄙陋之处,正在于倍遭摧残者恰是属于社会的理性阶层,即“知识分子”身上;与之相反,愚昧无知而自私苟且者,却生之悠闲、活的自在!由此可见,中国社会“儒家”不为其道德,而“道家”则是其教宗。


    《无言》


    常来渭水钓神仙
    翻破丹青才为贤
    桑梓被淫难为怒
    蓬莱阁上思鱼鲜

    秦皇汉武已升天
    八仙垂涎徒枉然
    登得楼台独擎月
    此身已临九霄寒

    1989年6月13日 周二
    返校日期已定,面对周围人事,却滋生意外的留恋情绪。
    “求天乐道”其实也是儒家惯常表现的一份德行。四海之中国,不如此者只有待其时运,借以舒展胸怀;否则,任性强为无异于害己!
    “悄悄的我走了/如同我悄悄的来/挥挥衣袖作别/不带走一片云 ……”烟台作别,也以此为赠吧!此地一载,从思想到行为上,总是有许多刻骨铭心的变化者。

    1989年6月17日 周六
    自烟台返青岛学校住松山路校园,重返此地,观师生风貌,心胸郁郁难书。晚于江苏路和在青岛实习同学交流中,娱乐嬉戏之间,自我沉闷于周边显然愈发沉溺自我得失而远离社会是非的行径言谈。

    1989年6月20日 周二
    悠闲地复习功课,对外部的事移,感觉已经麻木,只待考试过后,进入工作场所而已。
    生活于中国,尤其要留意和观察政治风云和社会动向,风潮浪尖之时刻,应慎重言语行为,不到非常必要之时机,莫充当出众之尤物。“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其中玄机,远非读之念之即可用之。
    晚观电影《银蛇谋杀案》,为国内影视作品发展到如此程度而惊讶!社会风气的转向,可探至其发展前景和必然路径。
    遥想今年“五一”烟台游刘公岛的印象,书下文追念:


    虎咆狼嚎在云霄
    浪遏飞渡尽逍遥
    北洋魂碑今犹在
    扼腕凭吊思英豪

    1989年6月23日 周五
    形势日衰,人心四散。自觉谋求安身立命之所,适从环境变更,在趋于平衡发展。
    面临分配,自己格外甚少挂念。大学四年处境,已感“上下两茫茫”无所适从,任由听天由命、自然发展。其实,眼下这种自然趋势和谋求人为结果,在目前学校情况下,相差无几。
    重返松山路,自我心境上总有许多实在触痛和敏感,观察四周,比较上下,究于此地此为之得失利害,更不能轻率结论,唯静观后效吧。

    1989年6月26日 周一
    本月24日四中会议高层更迭,广播影像极力宣传大会意义,周围环境气候仿佛回到十年之前。十年改革,物质丰富,在个人家庭中变化很大,而民众思想上,尤其知识阶层接受西方科技发达知识熏陶最为显著,而给予普通百姓感觉认识中,国家管理层面始终没有摆脱权势均衡,特别在发展理念和管理思路上“中西、左右、公私”之间始终纠缠不清。
    当下游荡校园之间,时常嗅得,少年时节于家园蔷薇花丛之中,正午时分,采花扑蝶之际,一阵阵若即若离的芬芳气息,那种懒散,那种寂静,那种驻足“一打三反”办公室门前,懵懵懂懂的茫然和沉思……如果仍是滞留那个年龄段,今天的我依然能够寻得那境地、那氛围、那窒息而压抑且又自由、而闲荡的岁月时空。

    1989年7月2日 周日
    返回青岛复习功课两周,明日即将考试。此为大学期间最后一次考试,为期两天。近来,思绪渐入即将进入的社会生活中,虽预见其生活不会很愉快,但目前情况自觉格外无话可说了。

    1989年7月3日 周一
    今日25周岁生日。晨,毕业考综合试题。考试,中国式考试,最消损人的傲气和意志!宽泛的书本,抽出各式各样的试题出来,而让学生给出答案,不仅仅是书本内容的提炼精髓,还必须要符合阅卷老师的思维逻辑!
    中山路游荡一圈,给宝购夏装一套,很是欣慰。然而,她不知道我内心的苦痛所在!是啊,几年来自我外在的异乎寻常,总在快乐之际,因牵挂久远而不能放开自己,而遇危难尴尬之际,却又显得格外轻松爽快。
    毕业考试牵挂已久,看今日试题亦不过形式而已,前面需要挂念的还是毕业分配安排。

    1989年7月6日 周四
    昨日,父亲为毕业分配来青岛。中国人不得不务实的原因可能就在这里,家庭亲情关系,父母对儿女的呵护关爱,存在的实实在在。
    今日父亲返程济南。暮,得知毕业考试通过。静候分配计划和通知。
    分配安排、人事选择和考试水平,相关社会人员技能管理模式,究竟有多少科学基础和含量?晚于教练聚餐,可见同龄人思绪繁杂多变。

    1989年7月9日 周日
    昨日填报志愿,公布分配方案,之后学生中泛起骚动情绪。其中令人伤感和痛心者,眼下人事分配制度,必然导致官僚腐败和行贿之风。对于普通个人而言,其中的无可奈何及其委曲求全,对于个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影响与折磨是无法估量的,其必将带来整个社会及其民众心灵的扭曲。
    高中毕业自我内心苦痛和回避之术,今日见出效果。改革开放十年余,近五年虽有深刻改变,但由于制度所致,诸多弊端侵染人心,尤其当接触涉及自身利害的具体事情时,最能痛感之!

    1989年7月12日 周三
    晨9:00时分,毕业典礼,国歌奏起,思虑甚多,且有别与以往每一次的这种时刻。
    十七年的学生生涯,五年大学教育,真的完结了。虽说过去生活中有过沉浮跌宕,但以当下心境而言,其实整个人没有多大改变,除了其中有些问题,的确已经被问及或沉思比较时,依然心神恍惚,但关于人生重大问题,自我所思所虑,依旧痴心不改而执着不已。
    工作、生活和爱情,逐阶而论,过去的梦想,一夜之间近乎完美地呈现于眼前。而客观事实上,却不是一蹴而就,确实为日步日趋而实现之。据此而论,此段人生路上绝非是一个失败者,而更像脚踏实地的成功者,尤其五年大学中间,学到的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有对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人生家庭等方面许多知识、方法和技能,而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不只是读书和被人教授而来,更多的则是自身去思、去行、去对比、去反省和主动寻觅的产物。

    雾中
    漫步碧草的轻柔
    忘却了
    久长的暖暖温情

    诗中
    仍唱着伊人歌声
    忘却了
    已去的好梦心痛


    不能永别的孤独啊
    为何非要纠缠萦绕
    高昂的头胸
    不能消去的创痛啊
    莫非因由狂傲独霸
    的品德性情

    雨中
    我携伊草上踏青
    忘却了
    来去忧乐的无名
    信中
    依然唱着心颤的恋声
    忘却了
    远近依稀的凄冷

    我总是
    在问着我自己
    为何这份牵挂
    总是如此这般的伶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95#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0:32:36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6-7-18 19:38
    请转达一方对贵夫人的问候!哈哈,其实说代问您媳妇儿好更好。有这样的福气,够您威武此生了。{ ...

    已经委婉地向媳妇转达了一方先生的问候。之所以说“委婉”,避免让她有骄傲自满的可能!但媳妇让我转达她的对您的深深谢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94#
     楼主| 发表于 2016-7-19 10:12:42 | 只看该作者
    伊人轻舞 发表于 2016-7-18 15:52
    再读先生日记,您已更新了这么多。因为某些原因,请原谅我不能一一仔细拜读。但看到先生的字里行间,依然是 ...

    谢谢伊人轻舞君坦言。

    见君之于此栏目中行文,略晓眼睛不适,不知因“眼疾”还是“视疲劳”?总之,劳逸结合,有意识主动调节和保护眼睛,应该成为生活常态,尤其惯常“舞文弄墨”者,更当格外用心于此。至于如何调节和保护眼睛,只要打开收音机或电视,其中各种说教都有,但那上面多数需要花大钱,而在具体效果上,只见“小数据”报告的极其有效,但“大数据”结果或是否还有无效情况,鲜有触及!
    我虽然还是执业医生,也曾学过眼科学,但不是“眼科”专业医师,只是接近五十岁之前,因时常感到眼涩、视物不清,故开始注意保护“眼睛”措施:一是每周不少于两次喝“决明子”茶(一袋200g可喝二三个月十元钱左右);二是远眺,近似好高骛远,但远方视野内必须有一个具体实在物体,至于凝视片刻还是数分钟或几小时,全在自我掌控,而其贵在让眼睛离开眼前事务,借望远以缓解压力疲劳;再者,像做眼操、滴瞬目眼水、敷眼贴或让眼睛“辟谷”等,也是可以试用的不错办法……仅这样一份觉悟程度,起码眼下,我每天在电脑上阅读打字至少三四个小时,再加上看手机和电视,眼睛基本一直不闲着,但自工作二年后逐步摘掉接近三百度的近视镜以来,至今还能耳不聋眼不花只有斑驳白发,如此现状,也算是一种福分和造化吧。
    除上述“眼睛”保护措施之外,大概十年前当时手机和电脑还没有普及到目前程度,我在一个网站上曾与网友刻意探讨过“纸质读书”与“荧屏阅读”的异同问题。不言而喻,我个人必定属于呼吁读“纸质书本”的一类人。究其原因,其实,在当时我内心根本顾虑的是“荧屏的闪烁及其色 变化相较纸面上固定不变的文字可能会是造成眼睛极易疲劳和损伤的主要原因”。然而,在我以往凡涉及此话题的文章中,我没有提出暗自认为可能就是根本原因的问题,而是依据自我直觉并援引美国某传媒学者的观点,试图“拉大旗作虎皮”来让人们相信:纸质阅读与荧屏阅读,二者在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思维逻辑或说概念认识的树立方面,因与大脑处理信息程序途径相关,故前者如同“立竿见影”,而后者不过仅是“走马观花”而已。时至于今,信息革命浪潮,已经把纸质书本变成近乎是“废纸一张”了。而我自己之所以不再刻意重弹“读纸质书本”的老调,因为一年下来,即便我个人能够读完全了的“纸质书本”, 已经屈指可数,且寥寥无几!另外,即便近年来“四眼”的幼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但各界专家学者,特别是医学领域的眼科和神经专业工作者,尚且没有科学依据支持,在上述二者阅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或有其他像社会思维水平程度性影响;再者,依现代科技步伐速率,不久的将来,人类是否还需要保持“人性多样性”的景观?是否最终都归入科学化“人格品牌”的产品了呢?类似这样一类思探和质疑,都将不再是“危言耸听”“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更可能成为一个接一个“触目惊心”的实况转播了。

    今日,因预报济南将有大暴雨,为防范水灾人祸,单位已经通知调整了作息时间,周围同事们正热议扯谈此事。而我翻阅“四季歌”之舞文弄墨,禁不住思绪翻飞,借故伊人轻舞君的回帖,想到啥说点啥吧!

    最后,补充一点,关于这个“大学日记”现在于其它网站上依然可见,只是较这里的明显支离玻碎。至于其他地方的之所以支离玻碎,绝非我故意为之,而是时空的产物。此处日记说是抄写的“本来全貌”,其实也不尽然,但有一点我可以出示原件作证,这里出现的文字相较原日记内容摸样,没有任何添枝加叶的成分,反而有掐头去尾的修饰,若说最大的改动,就是多年以来,尤其在转变成电子文档中,在文字语句上,把原本土话、粗俗、晦涩者,尽可能变得“文化”了。

    点评

    读先生留言,伊人颇受感动。不愧是做医生的,您有一颗细腻的心。我的确是您说的眼疲劳,而且有眼花症状。我睡枕用的是“决明子”,喝的是枸杞加菊花,也有做眼操,总之,这段时间,能做的我都做了,最常做的是闭着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0 1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93#
    发表于 2016-7-18 19:38:30 | 只看该作者
    克谐 发表于 2016-7-18 11:20
    “没想到克谐……”是啊!自家媳妇经常责怪我“不知好歹”!确乎我自己也一直觉得,像我这般个性,最不应 ...

    请转达一方对贵夫人的问候!哈哈,其实说代问您媳妇儿好更好。有这样的福气,够您威武此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发表于 2016-7-18 15:52:38 | 只看该作者
    再读先生日记,您已更新了这么多。因为某些原因,请原谅我不能一一仔细拜读。但看到先生的字里行间,依然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到处都有岁月遗留的影子。那些熟悉的字眼,也勾起我对往事的无限追思……老师辛苦,祝您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91#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1:21: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谐 于 2016-7-18 11:25 编辑

    1989年4月22日 周六
    晨,观胡耀邦追悼会,思国内形势。当下国情,即便端庄君子,也臆想跃跃欲试,力挽狂澜!而现实问题,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明确中国现存弊端的“本末”呢?
    “自由、平等、博爱”虽久已悬挂口头,谈之颇感有一种“古文古语”的陈腐味道,但其却是民生大众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思想,而与之相伴的依法治国、消除少数人操纵国法民意的行动和措施……诸如此类观念意识的深入人心,并能被大多数民众所理解,才是中国文明发展及其提高所必需。
    朗朗乾坤,皓皓日月,中国人繁衍至今,在民众思想上始终未能形成独立、自主、自觉、自信的意识,正如《河殇》揭露的人性之卑陋种种,依然不能被人们警觉和醒悟。到底是什么束缚了我们的个人和集体的思想?为什么无法摆脱某种宿命样的压抑和悲痛呢?!
    置身当下动荡的社会大环境下,不难料想千疮百孔样的诸多问题绝对不会迎刃而解,日后生活之中,必须 自觉坚守自我信念而行为,而不能盲目随从。因为任何贪图一时之快的盲目言行,无异于自戕!

    1989年4月28日 周五
    国内学潮,愈演愈烈。类似八六年波及全国的风潮,当时以南方为主导,而今却以北京为首,并于眼下推出了“团结学生会”的诉求。据美国之音报道,昨日数万人游行,并有工人加入,而主旨倡导“反腐败”“反官僚”。依吾之见,如此口号还是本末倒置,究其根本解决的出路和手段,应在于确立法制性纲领,力除“人为法”的现状,在国人心目中树立“自我”信念,保障每一个人的“自主”权利而其不再是被“凡权势地位者”任意操纵。如果这样一种意愿和索求,就是西方所谓的“人权”内涵,那么中国稀缺的东西或说“软肋”,确实就在此处。但是,若在人民大众中形成这样一种十分明确的自觉意识,尚需许多曲折的体验和明察。从这一点上看,目前学生此举是有长远意义的。

    1989年5月4日 周四
    五月已是第四天。进入五月,步履张店、滨州之地。因私心家事缠身,虽无法忘怀当下风潮,但设身处地于中小城市之间,所见所感,仿佛正在发生的一切与我们周围的家居生活相距甚远。眼下如此寂静和聊赖的环境事象,若被尚且热血沸腾的大学生认知后,其痛心疾首之情状,真的难以言表之。
    中国的现存问题之一,在于大部分人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不去追求生活事业上是否合乎人力潜能的开发,而是委曲求全于眼前饮食平安而已;再者,就是知识阶层和领导者们,其自身没有一种现代人的意识和素养,只有乐于摆弄言辞字句的华而不实,得过且过于一时一事的推脱和迁就罢了。目前,整个国家欠缺一种整体的热情和干劲……真正的为了人类个体或集体才能的发挥,为了能使全体民众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方面,能够有饱满热情、顺畅心情和跃动场面的憧憬和期盼。要拥有如此社会氛围,不能单纯凭借民族之心维系于万众一气,还需要为民众所信赖并能够表达人民意愿和现代社会理想的领导集团,加以积极号召,并有明确目标和坚定的方向意志。由此可知,中国若要出现这样一种社会局面,近期是难以达到的。
    北京及其他大城市的青年学生运动,其影响不仅在于结果如何,而在于这些天投身其中的青年人,如此极端的思考和外在的压力可使他们颖悟现实生活的“存在”哲学逻辑之真相……单就这一点上,其作用和意义也是积极而长远的。其实,任何一种能够提高人们觉悟从而自动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这一活动的意向和动机何在,其对于时代民众思想的影响力都不可低估。
    自从来到烟台,仿佛环境使然,无论头脑还是内心关注的问题,都格外脱离了现实中显然存在的落后景象以及因社会弊端对人之压抑而来的抗争,反而真的变得顺其自然和随遇而安起来,整个人一下子失去了源于自我身心困顿及其烦恼而来的苦苦求索原因及出路之不懈努力精神和执着前行干劲。
    目前学潮的出现以及由此引起国人注意力的转向,是我以往对毕业前的种种揣测中不曾料想的事件。然而,眼下学生运动中揭示、呼吁和要求解决的诸多问题,恰是于中学和进入大学后在自我内心深处一再纠缠不清的东西。时至于今,之所以没有沉沦下去,并没有完全放弃以往的冥思苦想和实践努力,就在于直觉已经有所认识的这些弊端问题,终将会凸显出来引起重视和根本解决。目前,国内大多数人依然不愿意也不敢正视现存的社会前途问题,仅是这样一种事实现状,就已经表明民众的觉悟程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尚不具备打破旧格局而走向新型现代文明社会的思想储备和物质基础。
    目前学潮与八六年的区别之处,最显著地方,后者当时针对的是国内各阶层人们以及社会制度本身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而眼下者,尤其在今天,整个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管理层的领导者身上反射出来的社会分歧以及不良事象。
    昨夜,总书记赵紫阳在庆祝“五四”七十周年讲话中所强调的共青团组织及其团员的作用意义,仅在这一点上应是十分失策的。因为当下在学校和工厂青年生活中,究竟有多少地方又有多少人还能感受到共青团的组织力和领导力。置身今天如此严峻形势下,此番讲话的思路和逻辑,近似儿戏!

    1989年5月5日 周五 立夏
    初夏之际,人性浮躁。今日心情格外欢畅,而于欢畅之余,却暗自忧虑和担心会有“乐极生悲”的未将……如此心态,说不清是文化使然还是个性毛病,简直就是自寻烦恼!
    夜读陶渊明《闲情赋》,颇合心意,其中情节恰是当下日间的思考。
    “…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此情此意,仿若于烟台实习之写照。
    中午睡眠中,泛起一种即将奔波社会工作的急迫感,又放佛这毕业前两个月总是到不了头一样的心虚焦躁。客观压力和自身幻想交织一起,探求着未来可能的工作环境和自身形象。

    1989年5月6日 周六
    很久没读闲杂书籍,眼前专业书的背记,说是急迫,感觉上却深入不进去,类似走马观花一般。
    从外部学运风潮中可觉察各角落的回声。面对四处泛起来的各种宿怨、愤懑、不满等情绪,虽不敢说此是人类社会化生活的通病,但可以证实一点,国人每每特别关心民族命运之际,即刻又会被形形色色大小权利拥有者一份自负、傲慢、蛮横的恼人姿态,而失去了对国家健康发展的信心。
    “民主”的确是文明社会所必需,但若实现这种民主,必须有民众个人的自我觉醒,而且一定要有法律给予个人权力尊严的保障,而不能再如同封建社会一般,人格被任意屈辱,躯体被任人宰割。凡若不如此,一旦发生对政权及其领导者的质疑和冲击,随即带来针对类似“僭越”者之个人及其家庭甚至几代人的累及和迫害,仅仅是这样一种思想负担,亦不得不让人们三思而后行,怯懦举步,谨慎言论!

    1989年5月8日 周一
    实习已近尾声,自我所思所学仍然飘忽不定。与之前不同之处,在于目前生活没有了急于想了解或去证明某种内心困惑而来的读书和实践上一种“韧”劲,反而表现出游刃于时俗生活中的自由散漫和随遇而安。
    自“五一”以来,虽自觉应努力学习以减少毕业的压力负担,但一旦坐下来却感到进学之难。昨日梦中,仍为自己以往行举争辩,仿佛自上学以来凡同窗同行的竞争者汇聚一起,大家比较着各自成就,其中唯有我自己空空然,无言以对,落落寡合。

    1989年5月10日 周三
    日得原一中同学现在青医工作老师的来信,关于补考安排问题。同学的热情关心,让我振作精神,投身眼前的毕业考试。
    晚读特里尔《毛泽东传》。入夜,若依作者格调反观国内政治,不得不为政治家管理思路和领导策略而心怀苦楚。如此引出的生活烦厌思绪,或许仍为中国式感情用事,若用哲人态度审视其中的所以然者,“必然”的如同行云流水般“平淡而自然”。对此书中关于七十年代的问题,最为我印象深刻者,却是时常从广播中传出来毛主席诗词的恢宏嘹亮而咄咄逼人的气势。
    眼下学生运动转成首都报业要求新闻自由及对国内文化改革的呼声。国内改革开放多年,至今仍波动着毛主席去世后,人们顾虑社会动荡和群龙无首的迷惘、惶恐和盲目。

    1989年5月12日 周五
    屈指算来实习结束已剩五周,考试临近。在外实习以来,心理上仍不脱学生气息。复习功课进展的不好不坏,为将来挂念最多的还是自我生活幻想和可能存身处所问题。

    1989年5月15日 周一
    为送自行车,今日到家。获悉北京学生(北大为主)为民主和新闻自由等问题,13日起于天安门静坐绝食示威。下午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开始中苏正常化交谈。
    电视使人与现实社会融合在一起,家庭的温馨令人起居饮食舒缓而自在。然而于此,里弄情绪和思辨,却愈发烦乱异样。面临分配,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纠缠一处,于列车上和在家中,不断警醒自己,务必理性对待可能的命运变化,执着顽强地走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0 21:11
  • 签到天数: 319 天

    [LV.8]以坛为家I

    90#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1:20:20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6-7-16 05:49
    没想到克谐先生有一个如此智慧又辽阔的妻子,真是不简单,一方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一方最看重女人的是“ ...

    “没想到克谐……”是啊!自家媳妇经常责怪我“不知好歹”!确乎我自己也一直觉得,像我这般个性,最不应该成家立业的,只适合在有“三教殿”的僻静处出家或到海边、高楼上早早自我了断,才利己而不害人吧。
    人世间诸多矛盾处,还在于即便有人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了一样,进而完全可以为所欲为、自由自在,而像凡胎肉体如我者,确实还一直悲悯父母亲友养育的辛苦,所以不得不克制自我狂想和个性意念,去尽到一己之职责……呵呵,谢谢一方先生直言不讳地夸奖俺的福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2 00:14 , Processed in 0.1548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