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舌尖万州城》 城小小吃多, 香辣劲如风。 只要肚能装, 自西吃到东。 这着小诗,是流着口水的随想。 就在写完前面几节的第二天,昔日的同学在微信上推介了万州的美食。说是人家“玩子爷爷”早早地就在网络上将万州的美食整理了一遍,叫做《舌尖上的万州》。 这里面讲的,大多都是我吃过的,确实不错,在网上转过来,也好让细心的朋友感受感受三峡门户万州的美食。 以下部分,节选自网络。(用我老婆的话讲,本人只是伪吃货,只能是看人家吃的。) 《舌尖上的万州》里是这样描述的。 万州人的早晨与其他城市的人一样,是忙碌的,无心顾及什么美味,一碗炸酱面或许是最快捷的,师傅顾虑到了面条的营养单一,便在煮面的时候,加入了菜叶,色香味俱全的炸酱面,已呈现在我们面前。面条与炸酱的完美搭配,中国人“和而不同”的精神,在这道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不下五分钟便吃完了,坐车,步行,沿着马路,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学习。 另一群万州人,则喜欢吃一种叫做鸡梳子粑粑的油炸食物,“鸡梳子粑粑”最早出现在和平广场假山下面,摊主姓黄(瘸腿),据说曾经是中国远征军的一个军人,回到万州后,后因为工伤退职,他应该是万州最早的“鸡梳子粑粑”发明者。糯米常常用来蒸煮食用,而在万州,一个个糯米团在师傅的手下,裹上面粉,抹上葱花,花椒,盐,味精,原本平淡的味道顿时生动起来。 刚炸出来的的鸡梳子粑粑包裹在一层吸油纸之上,原本普普通通的糯米、面粉,在厨师手上,转化成了一道晨间美味。 而在几小时后的中午,格格似乎是万州人偏爱的美食,没有之二。格格,自三国时期起源。格格的制作,得从一个个蒸笼说起。 当年刘备军队就地取竹子编制成蒸笼,再拌上杂粮蒸羊肉食之。后来聪明勤劳的万州人就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烹制羊肉,经过1780余年的改良和发展,终于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餐饮。 好的格格离不开精挑细选的羊肉,羊肉对于南方城市来说很少作为主食。厨师们精选精瘦羊肉,配以秘制的调料码入味,用大火上蒸笼层层叠叠于蒸台上,尤如宝塔般参天,又如石林般壮观,清雾缭绕、香气四溢、香辣适口、回味悠长、鲜而不腻、嫩而不膻、令人馋相顿生,吃后吮指难忘。 在卖格格的餐馆里,你通常会看到另一道古怪的东西,名为“汽水”。当然,此汽水非彼汽水,二者毫无共同之处。这种汽水的做法是将肉剁成极细的肉酱,略放些盐,将其敷在碗壁上,然后上锅蒸。蒸至碗中出现小半汤水,撒点葱花,即可食用。当然,精华乃是那小碗汤,鲜美无比。这等古怪的小吃,估计也是其他地方难见到。 万州人在品尝格格的香辣之时,似乎也很喜欢其他感官的辣。 夏天的万州,你时常会听到背街小巷里传来凉面凉粉的叫卖声。凉面,在普通不过,可是在凉面里加上芥末,你一定没有试过。朱红色的辣油和新鲜刺鼻的芥末酱浇在浅黄的凉面之上,这是凉面美味爽口的所在。也是万州人火辣性格的概括。 (忍不住插一句,这程凉面,是我们这次回去吃的,专门让师傅不放辣椒,却还是被辣得呼呼声!只好换了包面,也就是这边说的抄手、馄饨。) 夜晚,周家坝。这里汇聚了万州烤鱼的精华所在。提到烤鱼,人们头脑中一闪而过的往往是巴掌大的活鱼或干鱼,像牛羊肉串一样直接放到炭火上,放少许盐、辣椒等调料,烤熟即食。而万州烤鱼却与传统烧烤做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采用“先烤后炖”的独特做法,融合了烤、炖两种烹饪工艺的精华。色拉油、牛油、红油、香油、孜然、胡椒粉、白糖、花椒、辣椒、豆豉、豆腐、西芹、生菜、香菜、花生、味精、盐,几十种调料的组合正体现了万州万川毕汇、万商云集的历史。也正是这种包容和创新的精神,使得万州烤鱼名震天下。 包容,独特,创新,万州美**神所在。多少万州人心里,总有一道万州美食,从小到大,,从襁褓到蹒跚,那是时间的味道,也是人情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味道,哪一种是情怀。 论坛上写的,好象还意犹未尽。 (笑生续)以上网友介绍到的东西,我也吃过好几样,不管别人觉得如何,作为家乡人,都是很喜欢的。 记得上次,也就是上前年,跟老婆小孩回去的时候,就是从鸽子沟,一路吃上去,再一路吃下来。凉粉、冰粉、凉面、格格,每样都只吃一点点,尝尝味,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尝到更多的美味了。 现在想起来,我们也勉强算得上标准吃货的。 万州的物价也不低,但吃的东西,却相对比较便宜。这次回去吃的程凉面,才三四块钱一碗,份量感觉还可以,挺多的。 说起万州烤鱼,在深圳的时候,曾经吃过好几回,可惜后来肾不行了,不敢吃辣的盐的,就只能眼看着别人吃的份了。香味扑鼻,口水直流啊!那绝对是勾引!前次回去的时候,还专门跑到了心连心广场,在那里吃了一次正宗的万州烤鱼。吃着烤鱼,喝着啤酒,再来一碗嫩苞谷糊糊,那滋味,绝对一个“爽”! 吃的东西,说多了,早上那点早餐,很快就下到底了,还是不说的为好。在网上找了些照片,再看看电脑里有没有前些年留下的吃照,传些上来,让大家过过眼瘾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