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阳观随想 春节将完的一天,天气不算好,似比年前还冷些,乘着还没开学,我再次去了一趟新津纯阳观。 新津纯阳观,位于山水新津城西约一公里处,占地并不宽广,大约不到一百亩,该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众多的文物古迹当中,或许并不耀眼,便是在新津县内,如果要说佛教的内涵和形式,它不如九莲山观音寺,说道家的内涵和形式,它不如稠梗山的老君庙,说风景则其不如者多矣,然而我却独爱此观。 纯阳观本应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配飨之地,属道教的场所,但此观的六十八尊栩栩如生的塑像,却集中了儒、释、道三种不同的学说与宗教,其中包括吕洞宾、张三丰、文昌帝君、武圣关羽、大成先师孔子、亚圣孟子、岳武穆以及普渡众生的观音等诸殿、塑像,在全国众多的名胜中可谓独树一帜,绝无仅有。建筑式样更涵盖了亭、台、楼、榭、廊、柱等中国传统精湛建筑艺术,并配以大量精美雕刻、楹联、诗文,便是被中国逻辑学第一人的金岳霖先生喻为“梁上君子”的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到此,恐也会叹为观止。 远远望去,但见两个高大巍峨,雄伟壮观的建筑掩映在古木丛中,这就是纯阳观最为独特的忠、孝二亭。此二亭形制相同,高33.8米,室顶为3米高烧制的青花瓷,顶面筒瓦铺盖,多重檐八角攒尖盔顶,穿逗式砖木结构,亭四角是鳌角兽头,口含风铃24个,背雕鸱吻。 走进其中一亭,但见内有二十四座塑像分列四周,内容取材于元代郭居敬根据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再编成的《二十四孝图》,这便是忠孝两亭中的孝亭。《二十四孝图》之所以成于汉代其实并非偶然,这是因为我国古代的忠孝观念是经历了从忠于宗族到忠于国家政治,再到忠于君主个人的历史演变过程,而这个过程又经历了春秋战国年间的忠孝冲突,再到汉代的孝统一于忠的新的忠孝和谐,所以其中的故事以汉代以前居多。众多孝亲故事中不乏一些如埋儿奉母之类的封建卫道的迂腐之论,所以导致关于《二十四孝》,越来越有不同的声音,反对者常以鲁迅先生1926年所做的《朝花夕拾》中的一篇记忆散文《二十四孝图》中的观点: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尤其指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却不知鲁迅先生写这些作品的目的并非反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孝道,而是为了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的尖锐抨击,在当时新文化运动初起时,文化领域存在矛盾尖锐的复古,疑古、释古三种学派,互相攻击,几成水火,后来学术之争更演变成了政治之争。在此情况下,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说出这样的观点,原本另有所指,却把打击封建孝道和文言的危害混淆了。 但“孝”作为华夏名族固有的道德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难以动摇,就像此亭大门楹联所刻“纲常无富无贵无贱无穷,自天子以致庶人,推崇实行;贤圣宜今宜古宜中宜外,有良因方得善果,始足传经” 。一个中国人无论他生长在什么年代,生活在什么环境都有其现实意义,这个道德观念几乎成了华夏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点。近些年来,人们的仁恕之心日减而乖戾之气日盛,相对过去,孝的观念明显淡薄了许多,此时重温《二十四孝》何其必要。对当今年逾古稀却流落街头拾荒为生的老人满堂的儿孙正可谓晴天惊雷,对老大不小依然在家啃老的年青人也不啻是一剂良药。 人们常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纯阳观,忠孝却得以“两全”。从孝亭出来,穿过一道穹门便到了同孝亭外形完全一样的忠亭。亭中也塑了二十四尊历史人物像,是历代忠臣的代表,均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其中有以死抗争的屈原,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有敢于直谏的魏征,有抵御外侮的于谦,有以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几乎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二十四史。仰望他们高大的形象不能不令我荡气回肠。除了这二十四尊忠臣塑像,纯阳观里另外还有专门供奉关羽和岳飞的殿宇塑像。 如今,也许是因为百家讲坛的成功开播,也许是其他原因,出现了一股写史、读史、演史、看史的热潮,对民众历史知识的普及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如果这些声音仅是学术的观点不同倒还罢了,比如有人说关羽不智、不勇、不义,其智不如诸葛亮,其勇不如吕布,其义放走曹操而使赤壁之战吴蜀胜利大打折扣等,对岳飞则称其不会审时度势,徒然北伐,甚至有人说他破坏南宋与金的和平,也有人说他居功自大,对宋高宗出言不逊,以辞官相威胁等等。 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他认为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改革、对君主的进谏既是忠于国家的具体表现,同时更是责任、义务,对于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士人来说,除了忠君之外,还有一种对“道”的忠臣和信仰,为了国家可以抗拒国君的错误。岳飞的身上就体现了这种思想,岳飞不只是忠君,更不是愚忠,他和历史上众多的忠臣一样不是忠于一家一姓,而是忠于民族大义,是对天下苍生的忠,他们的品格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伟大的,所以他们的精神能永远流传。忠诚、忠义和诚信,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无论经历了多少煎熬挣扎都是坚定不移的,他们的心比别人更加强大,他们是由普通人蜕变而成的英雄,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仰、铭记和学习。是他们让我们无论何时都坚信人心和爱的力量,君不见,在八年抗战中,中国正面战场的中国军人正是高唱着《满江红》,浴血疆场,高举大刀奋力向鬼子头上砍去。 中国岂可无岳飞! 中国永远有岳飞! 而关羽的忠义形象也早已不仅深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且远播海外。 离开忠孝两亭,我来到孔子脚下,久久仰望夫子塑像,忽悟“高山仰止”,我虔诚的弯下了腰。当夫子在率领弟子贫疲奔波于各诸侯国之间时,是否坚信自己的理想,我想他是坚信的,但他恐怕不会想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更不会想到“文革”中的打倒孔家店,更不会想到而今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但是,完善于高度中央集权制下的儒家思想要实用于现代国家和公民意识,还必须要融进改革和创新意识,否则必然产生精神的空虚和动力的不足,继而迟滞中华民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历史进程。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在形成自主独立的现代人格的同时,也需要形成新时代的忠诚和集体主义精神。 这是世界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在当下,忠亭石柱上的楹联:“大丈夫岂易为哉,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无古今独往独来,如有所立卓而;忠义士甚难能也,天下可均,爵禄可辞,百刃可蹈,其气象至刚至正,即望之俨然!”更值得我们 吟涌、回味和深思。 纯阳观的文昌帝君香火似乎并不旺盛,据说梓潼县的文昌帝君,香火那是相当的旺盛,远远近近高三一些家长甚至学校领导、老师在高考前都要去烧一炷香,这恐怕是高考的功利性的最佳注脚了。 太多沉重的思考,该轻松一下了。游纯阳观还有个乐趣,那就是品味八个内含春夏秋冬的卷帘体诗碑,欣赏民国初年四川画家醉道人所书巴蜀一绝“龙”、“麟”字碑。六块诗碑的第一块是卷帘体七言诗八首,每首十字,占读即成七言诗,如“春园满雾近空亭报好音”即可读成“春园满雾近空亭,雾近空亭报好音。音好报亭空近雾,亭空近雾满园春”。“龙”“麟”两字的书写笔画则嵌入了“龙虎当秋日月明”,“麒麟得鹿星光舞”这两句诗,蕴含了人们对清明祥和,政通人和社会生活的美好愿景。 由于我是从纯阳观的边门进去的,所以最后看到观前的“玉清道院万缘救苦铜钟”,据载此钟铸于一九二七年 ,重三千五百公斤 ,造型若“编钟”,古朴典雅,大方浑厚。此钟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其身材宏伟,更在于其经历的传奇。它居然能在上世纪那场文化浩劫中“大难不死”,被“革命小将”作为“四旧”搬走,历经磨难后还能重回故里。铛,铛的祈福之声据说比过去更嘹亮、更浑厚。铜钟失去了,很容易再铸造,而在那场颠倒一切的时代的背影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失去的又岂是都那么容易找回。 我想, 人们撞响这钟声又哪里只是祈福呢?它分明还是一尊时常敲响的警钟。 钟声再响时,其声震荡,音绕云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