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3|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发] (原创中篇连载传记小说)皇族的后裔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6 21:3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3-5-11 19:12 编辑

       
                                                    司马鸣冀/文


             在神州大地上,华夏儿女们皆是龙的传人,皆是炎黄子孙,皆有皇族血统的可能。这里单表刘姓,就很有代表性。据有关史料记载,刘姓,最早一支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截至2013年,刘姓有人口近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之后排第四位。刘姓后来先后建立了西汉、东汉、后汉、南汉等政权。因此,刘姓族人散居神州各地,随着朝代更替,刘姓子孙不再风光,其个人其家庭,历代人生命运各不相同,为官的、经商的、务农的,顺其自然。但刘姓的家庭,其有识之士,即使身处社会最底层,也显得与众不同,从不向命运低头。
            当今流行一句名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一经典诗句,比较符合九州国情。在咱中国这个古老国度里,家是很有凝聚力的,其内涵深不可测。中国古代史,中国的老百家姓,均与帝王将相家族的姓氏血脉源缘息息相关。
    今天讲的故事,其主人翁姓刘,名醒,乳名二柱。刘二柱兄妹四人,他排行老二,小时候叫二柱,后来在部队学了点文化,便更名刘醒。刘二柱上有哥哥大柱,姐姐碧翠,妹妹碧玉。如今年届耄耋之年的刘醒,虽眼不花,但耳朵有点背,其身子骨还算硬朗。据刘醒讲,祖上老太爷在本家族讲过:咱这支刘姓祖辈口口相传,本刘家是汉高祖刘邦后裔的一个分支,早年因朝代更替和战乱,小心翼翼地从长安古城迁居到陕南某地,其家族经数百年繁衍壮大后,不断迁徙九州各地,近代又有一支迁徙到现在的洛河流域某乡村。但经过上千年传宗接代,刘姓族人之间并不炫耀自己是皇族的后裔。再说了,从西汉到东汉,这个老黄历都有两千多年了,现在谁还认这个,让人笑话。想想看,东汉末年的刘皇叔刘备,竟然是个卖席子的。世居陕南山村某地的刘姓,历代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他们谢绝官场风光,大家就是尽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本份,种田养家。
            刘二柱少小离家,经历了两个朝代的热冷对比,最后工作至离休,其间下海经商,心系老家种田的刘姓子孙,后两鬓染霜荣归故土,其中不少传奇故事,让乡亲们交口称赞!谁想,他老人家,也曾经历了苦难的童年。


                      第一回   少年被抓壮丁,遇到机遇起义投诚

            刘醒在耄耋之年,祖孙四代,大家二十余口人,因儿女事业有成,各个小家和睦,他不再管儿孙们的闲事,而是每年和老伴一起,从西安城里回商州老家小河村避暑,暂住一段时间。
    夏天的秦岭腹地老家小河村,空气清新,很对他的胃口。有一日,刘二柱在小河村头遛弯,望着东去的洛河水,他突然想起儿时的往事,不由热泪盈眶。
              刘二柱清楚的记得,他所在的小河村,是一个仅有百户人家的小山村,小河村沿河畔的阔地而居,但周围全是山岭,可以说被大山包围。因了,在那个战乱年代,兵匪每每横行,那时小河村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刘醒小时候大人叫他二柱,二柱他爹名叫刘义,母亲冯氏,夫妻育有两男两女,家里靠八亩薄田度日,好在二柱其父是当地一位有名望的土中医,头疼脑热,疑难杂症,均能治疗,当地老百姓称其为刘神仙,可见其名望之高。当地土匪也知其名,因有用得着的时候,一般不来寻衅闹事,但国民党军队因闹兵荒,路过此地抓壮丁,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发现青壮年就抓丁。
             有一年,小河村保长引领国民党军队一个连长,到刘义家抓丁,因走漏了风声,符合年龄条件的刘大柱闻讯跑了,他们就抓了年龄只有十四岁的刘二柱,刘二柱的父亲此时正好外出行医不在家,其母亲冯氏苦苦哀求,国民党军队一个连长就野蛮地说:“你这个不知死活的妇人,你大儿子跑了,犯了死罪,你这老东西不让你家老二去当兵,我只好抄家烧房子了!”二柱妈冯氏害怕兵痞胡闹,不敢再阻拦,刘二柱就这样被拉了壮丁。

             刘二柱当兵不几天,时值抗日战争年代尾声,不久日本鬼子就投降了。刘二柱稀里糊涂被拉在国民党军队服役,只知道在军队能吃饱饭。好在他年龄小,人也算机灵,他所在的连队,其连长李兴国让他当了勤务兵,负责其吃喝拉撒睡及洗衣服等杂事,稍有不慎,轻者挨骂,重者挨打。时间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刘二柱慢慢地明白了一些部队的事情。原来他所在的部队,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混成旅,是西北地方军,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因此,被派往陕甘宁边去的宁夏,围堵延安的朱毛解放军。但几年下来,这个国民党混成旅部队越打仗人越少,索性就在附近一个镇子驻扎下来,不进不退,就这样耗着。有一次,混合旅的旅长马生贵来连队视察,看上了机灵的刘二柱,其连长李兴国忍痛割爱,把刘二柱做了顺水人情。
             马生贵旅长家眷在银川,其儿子在上小学,每天需要人接送,马旅长人在部队顾不了家,只好让其副官高大鹏把刘二柱送到他家,以帮助其夫人接送自家孩子上学。在军车送刘二柱去银川的路上,高大鹏看到刘二柱还是个十五岁左右的孩子,现在要帮马生贵旅长家护送其孩子上学,感觉苦了刘二柱。听人说,马旅长夫人不是省油的灯。于是,高大鹏告诫刘二柱:“小伙子,你到马旅长家后,主要任务是护送孩子上学,当然你要机灵点,多干活,少说话。有机会,我请示马旅长后会定期看望你的,所以,你要好自为之。”
    高副官的一席话,让刘二柱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刘二柱来到马家做杂役,即使有一千个不愿意,但他的生死捏在人家当官的手心里,他实在很无奈。
             问题是,马旅长的儿子年龄已经十岁了,才上一年级,由于娇生惯养,人家根本不愿意去上学。每天,年轻貌美的马夫人,像哄爷爷一样劝儿子,讲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讲光宗耀祖的好处,可是,这个叫马金山的小子,不吃这一套,疯玩成性。每天刘二柱把其送到学校时,人家学校已经开课二十分钟了。这样几次下来,人家学校就不答应了,让马金山退学。
             马旅长夫人为此事怪刘二柱,骂他把其儿子上学送晚了,二柱几次解释不成,反遭马夫人辱骂。
             刘二柱就哀求说:“尊贵的马旅长夫人,请求您老人家把我赶回队伍,要枪毙就让马旅长来痛快点。您儿子马金山太顽皮,我伺候不了!”
              马夫人见刘二柱认真了,心里也清楚其儿子娇生惯养,天性淘气,就开始说好话了。于是她客气道:“明日我准备带些礼物,去给人家求情,马旅长的面子,学校校长会给的。”
    期间,马旅长回过一次家,先让夫人回娘家回避,他命令刘二柱把其儿子五花大绑,刘二柱不敢,马旅长再次大声命令:“刘二柱,不得抗命!”
             于是,刘二柱就把吓得尿裤子的马金山真的五花大绑了。
             马金山哀嚎求饶:“旅长爹爹大人,儿子再也不敢调皮捣蛋了,今后一定好好读书!”
             马旅长故意逗儿子道:“狗入的,小子,你敢保证!”
             马金山哀嚎求饶道:“狗入的我,再敢捣蛋,请爹爹一枪把我毙了!”
             马旅长转怒为喜,认真地说道:“老子不枪毙你,今后你不好好上学,老子就电话命令我的勤务兵刘二柱,象今天一样,把你五花大绑,押送到老子的队伍上修理你!”
    马金山哀嚎求饶道:“请爹爹行行好,儿子再也不敢胡闹了!”
    没等马旅长命令,刘二柱趁机把马金山的绑给松了。马生贵见好就收道:“看在刘二柱的面子,老子今天就先饶了你小子!”
             说时迟那时快,恰好此刻马夫人从其娘家回避进家。马金山见状,委屈地一头钻入母亲怀抱,寻求保护。
    刘二柱此生,也算真正领教了什么是军阀作风。说来也怪,马金山从此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按时去上学读书了。对于刘二柱送其上学,不再抗拒,并友好地同刘二柱称兄道弟,亲密无间起来。这天大的变化,倒也出乎刘二柱的意料。也许,上次的五花大绑,让马金山的小小人生,开始懂得什么叫害怕。在旧中国,民间有关棍棒出孝子的悖论,几乎是大户人家治家的左右铭。严父慈母的角色也许尴尬,在这个军阀家庭,严父即棍棒教育,慈母即娇生惯养,少儿的觉悟似乎忽略不计。这些道理,刘二柱后来才渐渐明白。
             时间不觉过了几年,马金山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对此,马生贵夫妇对刘二柱十分满意。有一年到了酷暑天,马金山的学校放假了,刘二柱就少了送孩子上学的差事。但他每天需要给马夫人倒马桶,洗衣服。开始,马夫人的内衣还自己洗,但时间长了,马夫人觉得刘二柱人老实,他能给其丈夫马旅长洗衣服,自己享受此待遇也理所当然,所以就索性把内衣也让刘二柱去洗。对此,刘二柱苦不堪言。
    眨眼间,时间到了一九四九年夏季,国民党军队经过中共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打击,往日的狂妄自大不再。其西北胡宗南、马步芳和马鸿逵的国民党军队,在与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作战中,日渐出于下风。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然负隅顽抗。在解放银川的一次外围战斗中,马生贵的混成旅被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全部歼灭,马生贵生死不明。消息传到银川马金山的寓所后,马金山夫人韩淑芳吓得魂不附体,不知如何是好。她就势把马金山送回娘家,本想就此赶走刘二柱,但灵机一动,觉得现在丈夫马生贵生死难料,留下刘二柱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于是,格外对刘二柱友善起来。
             刘二柱因近三年时间在马生贵家做杂役,对外面的世界并不十分了解。这位被无辜抓壮丁的农家子弟,从昔日的小小少年,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英俊青年,特别是他那双炯炯有神的明亮眸子,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魅力。送儿子马金山到娘家后,马夫人韩淑芳借口家中有外人不放心,于是匆匆赶回家。是夜,马夫人韩淑芳说自己晚上一个人睡觉害怕,要刘二柱陪她,刘二柱害怕道:“尊贵的马夫人,男女授受不亲,我不能坏了规矩,再说,马旅长是我的长官,为人师表,您就是我的师母,我不敢造次!”
            马夫人韩淑芳不由热泪盈眶道:“我与你相处近三年时间,但比我与马生贵长期分居加在一起团聚的日子还长,你比我家金山大不了几岁,我把你当我儿子看,你为什么怕我!”,说着,就一下子赶过来,就势把刘二柱拥抱在怀里,刘二柱吓得大哭起来,刘二柱越哭,马夫人韩淑芳就把他抱得越紧,她也跟着哭了起来。
    韩淑芳边哭便哭诉道:“我那个死鬼现在撂下我娘儿俩不管了,他把我和儿子金山全交给你了,你刘二柱必须对我娘儿俩今后负责!”
            刘二柱怒道:“好我个师母,我也还是个孩子,仅仅是个做杂役的小兵,今后如何对你女流负责!”
    马夫人韩淑芳见刘二柱如此单纯,不由兴奋地新生爱意,就势在刘二柱脸上不停亲吻,抱紧他说:“可怜的二柱弟弟,你有所不知,中共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已经打到咱家门口,马生贵的混成旅可能完蛋了,好在我家有积蓄,你年轻有为,今后肯定有出息,我离不开你!”
             刘二柱无奈地说道:“师娘,你儿子金山都十多岁了,你让我给他当后爹,这可能吗?”
    韩淑芳道:“我是少数民族,十四岁嫁人,现在不过二十六七岁,比你大八九岁,有何不可?再说了,男人娶女人,男人大女人十多岁的多的是,女人为何不可。说心里话,我真的喜欢你,离不开你!”
    刘二柱见韩淑芳不知羞耻,异常难缠。不由灵机一动,于是求情道:“捆绑不成夫妻,再说,马旅长如今生死不明,你这样暗里同我厮混,是大逆不道,如果那天马生贵活着回家,你我会被他枪毙的!依我看,好事多磨,咱得从长计议,不知师母意下如何!?”
             韩淑芳被刘二柱的道理说得五体投地,不由害羞地逐渐松开了抱紧刘二柱的双手。
    是夜,韩淑芳神情失落地独自睡了。
            翌日,天大亮了。韩淑芳一觉醒来后,发现刘二柱不知去向,她屋里屋外找了一个底朝天,就是找不到刘二柱其人。她伤心欲绝地嚎啕大哭起来。让韩淑芳伤心的是,在这战乱年代,不知死活的丈夫至今没有音信,凶多吉少;比较称心如意的勤务兵刘二柱,这几年来被她呼风唤雨,服服帖帖,不知反抗。因马夫人家雇佣一位中年大婶做厨师,韩淑芳每天几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她现在想的全是刘二柱的好处,这孩子人虽年少,但为人单纯,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从不和自己怄气顶嘴。全身心为她家孩子马金山操心。厨师每天做完饭回自家后,她这个家仅有儿子和勤务兵刘二柱三人,她很有安全感。但想不通的是,不知何故,她自己单相思的真爱,把刘二柱给吓跑了,这无依无靠的日子,不知是何年,她也不知如何应对今后的日子,她哭得越来越伤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08:2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2-4-10 08:31 编辑

    第二回   服役军马草场,为国防事业添砖瓦

            这一夜,是刘二柱人生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个晚上,他夜不能寐,眼睛一闭就做恶梦。梦境里,马夫人韩淑芳象一条美女蛇似的,赤身裸体,紧紧缠绕在自己身上,他感觉呼吸越来越困难。突然,一声枪响,美女蛇断成两节,血污溅红了他全身。只听马生贵吼道:好一对狗男女,又一声枪响,刘二柱吓醒了,原来是一场恶梦。于是,他在客房匆匆起床,同时听到了马夫人韩淑芳轻微的鼾声。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到伙房简单拿了几个馒头,就急忙离开马生贵家,匆匆逃离了这个惹事生非的军阀之家。
           乘着夜色,刘二柱一路南下,漫无目的跑着。刘二柱不敢望北跑,他分析望北跑,可能遇上国民党其他部队,自己作为逃兵,会被枪毙的。再往北,可能碰上中共西北野战军,被人家活捉。想到这些因素,他刘二柱只能望南跑。
    刘二柱昼伏夜出,一连跑了十几天,一路上,他感觉比较安全的地方,会小心翼翼地向老乡讨要一点吃的干粮,或者在田野里找一些能吃的东西。就这样,一路翻山越岭,忍饥挨饿,他不觉进入陇东天水地界,不远处,刘二柱发现有一处高地标有红十字标志,原来是一座民国地方部队的医院,也许是求生的本能,他误打误撞的一头撞了进去,便昏过去什么也不知道了……...
            刘二柱醒了后,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位姓曹的值班军医问刘二柱,你小子是逃兵吧,你已经在本医院病床上昏睡两天了,你虚脱的很厉害,再晚一点到我们医院,小命也许就没有了。
    刘二柱撒谎说:“我不是逃兵,我在银川的地方军伙房干杂役,外出挖野菜,迷了路,越走越远,所以徒步来到贵院!”
    曹军医笑道:“好小子,一套一套的,挺会编!”
            此刻,这间住有七八个国民党伤兵的病号大房间,几张大嘴不约而同均哈哈大笑起来!
    刘二柱认真道:“我说的都是真的,谁骗人是小狗!”
            病房里顿时又笑成一团。曹军医见状,摆摆手,请大家保持安静!
           又过了几天,刘二柱身体恢复如初。病房里的大兵,开始耽心回自己部队的事情。其中甲病号对乙病号说:“听说共军彭德怀的部队马上就要解放天水了,咱们以后的日子恐怕不好过了!”
    乙病号回敬道:“咱就是个当兵的,在哪里不是混饭吃,最怕的应该是那些当官的!”
    突然,曹军医又一次来查病房。临走时,他告诉刘二柱:“晚上八点钟,有长官在总务处找你!”
            刘二柱回话道:“曹军医,我在此地没有熟人呀!?”
            曹军医劝道:“少废话,这是长官的命令!”

            这天晚上八点整,刘二柱担惊受怕地来到医院总务处长官门口报告:“下士刘二柱向长官报告!”,只听到房子里面一个熟悉地声音大声说道:“门开着,自己进!”
            刘二柱进门后,发现戴着中校军衔的长官似曾相识,但一下又想不起来。此刻,刘二柱就像哑火的步枪,愣在哪里!
           于是,眼前的长官站立起来,围着刘二柱打量了一圈微笑道:“你小子福大命大,近三年不见,个子长高了一大截,就不认识旧长官了!”
            刘二柱恍然大悟道:“实在对不起老长官,您是高副官!”
            高大鹏点头道:“算你小子识相,我是高副官,但你不知道的是,我后来被提拔为咱混成旅参谋长!我再给你小子透露一点国军机密,咱马旅长战死了,你们连长也被友军打死了。算我贵人自有天助,保全了一个营的兄弟生命!如今,上峰让我在天水陆军医院任职。今天,叫你小子来,试想听听你小子对时局的看法,你逃出马家,这是我估计倒早晚的事,不知你今后有何打算?”
            刘二柱脑瓜机灵,似乎听懂了老长官的意思。于是回答道:“报告老长官,我在外举目无亲,您今后就是我的长官爷,您让我干啥我就干啥,绝无二心!”
            高大鹏道:“好,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你回病房后,病友若问你同我的关系,你就说我是你表叔,劝你暂时不要回原国军部队,现在西北战事吃紧,在医院多养几天病,对强壮身体有好处!”
            刘二柱是明白人,他清楚,高大鹏长官这是让他在国军伤兵中,无形传播避战厌战情绪。
            这为后来这家国军陆军医院集体投诚起义争取了宝贵时间。再后来,他知道了高大鹏长官原来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在争取马生贵旅长投诚起义的过错中,马生贵旅长优柔寡断,被军统特务一营长白三贵绑架,二营长李宝国在营救过程中,特务营与二营发生火拼,随后被国军友军奉上峰命令,把其统统作为叛乱部队一并消灭了。仅有旅参谋长高大鹏在前线提前获得情报,率领三营及一个工兵连兄弟投诚起义成功。随后,中共西北野战军部队首长了解有关情报,得知高大鹏的姐夫在天水某国军陆军医院任职院长,预备让这家医疗设备优良的国军陆军医院,如果早日投诚起义,对解放西北倘若今后遇到此类情况,劝其反正具有借鉴意义。所以,中共地下组织派高大鹏,持“伪造”的国军任命书,打入这家国军医院,做高大鹏其姐夫王其仁院长早日投诚的工作。
            王其仁早年在欧洲伦敦某医科大学学习西医,毕业回国后又在国内系统自学了中医方面的理论知识,因而在中西医结合治病方面造诣颇深。抗日战争初期,王其仁被国军高层强行任命为天水某陆军医院院长,因婉拒无用只好勉为其难。在王其仁的心目中,医生是人道主义的践行者,与政治无关。后来,他管理的这家国军陆军医院,在西北知名度很高。
            其实,王其仁是高大鹏的表亲姐夫,原本与高大鹏就没有见过面。当高大鹏与王其仁说明,他与其太太是亲姨表亲姐弟关系后,该王表示认可这层亲情关系。
            当高大鹏说明来意后,王其仁表态说:“老表弟意思我明白,当前时局也已经明朗,国民党败局已定。可是,国民党特务遍布各地,我这医院也不例外,我们的院务总监,就是中统特务,不过此人比较正直,同我关系面子上还算不错!”
             当高大鹏拿出自己院务处长的任命后,王其仁苦笑了一下说:“这个任命书有漏洞,不合医院高层任职流程,很难服众!”
            高大鹏对此严肃地说:“我军已经解放宝鸡,前方部队已经进入天水外围,解放天水只是朝夕的事。为了保全本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安全,今后服务于人民,我军这是仁至义尽,所以派我与你联系投诚起义大事,希望姐夫识大体顾大局!为此,我建议,您可以尽快召开一个欢迎我任职的会议,让医生们集体参加,看看大家的态度!”
    欢迎高大鹏任职的会议,在这家医院如期进行,王其仁宣布高大鹏任职的国军任命后,医生们没有表现出异常的反映,大家似乎很麻木,普遍觉得此事与己无关。但院务总监牛致力,似有怀疑的不肖表情。
            高大鹏在感谢大家信任的感言中说:“我本人很荣幸来到贵院任职,这是’党国领袖’对我的信任,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我的任务是接管医院的安全工作,以保证咱医院资产和人身安全,今后希望大家同心协力配合,谢谢大家!”
    当医务人员听到高大鹏任职的表态后,不觉眼前一亮,纷纷鼓掌表示欢迎。
            牛致礼后来通过有关渠道核实高大鹏任职事宜,不料竟然得到证实。但他不知道的是,中共地下组织已经提前通过有关关系,疏通了此事,没有造成后患。
            1949年8月1日,高大鹏率领刘二柱以及部分伤兵和保安队员,控制了陆军医院的各个出口和通道,活捉了牛致力。当王其仁宣布向中共西北野战军投诚起义的消息后,全院医生及职工和二百余名国军伤兵集体响应,表示无条件支持!尔后,高大鹏任命刘二柱为护院巡逻队队长,具体负责陆军医院内部和外围出口安全,医院静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接管。同年8月2日,天水陆军医院顺利交接给解放军一野先头部队。同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后来,高大鹏在解放军驻天水部队某师政治部任职。
             1949年8月4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向全国进军的战略部署和对兰州作战的指示,发出攻取兰州、西宁的作战命令,决心以一部兵力牵制胡宗南、马鸿逵两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马步芳部主力于兰州地区。在这一形势下,高大鹏动员陆军医院投诚起义的二百余名康复的原国军士兵加入解放军,刘二柱位列其中,并被任命为代排长,属于解放军一野3军某部某连。刘二柱随一野解放军参加了解放兰州的战役,由于刘二柱作战勇敢,被3军某师正式任命为排长。
             1949年9月16日,刘二柱随一野2兵团先头部队抵达山丹,山丹的国民党驻军处于三面包围之中。敌173师骑兵团西逃途中被解放军截获投降,保安3团向北山逃窜,国民党山丹县政府人员和地方武装自卫队逃离县城,各奔他乡,敌联勤第八补给区监护营及173师之溃兵共600余人,骡马300余匹,于山丹东乐镇由监护营第二营营长张耀天、副营长高振湘率领向人民解放军投诚,国民党在山丹的统治土崩瓦解。21日中午,2兵团3军19团进入山丹县城,山丹培黎学校组织秧歌队、高跷队,在路易·艾黎带领下走上街头欢迎解放军,城区居民也纷纷自发涌向街头,欢迎人民解放军,山丹县城解放。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奉毛泽东主席令,正式接管山丹军马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接收山丹军牧场。随后,几经更名,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山丹军马场。刘二柱随所在部队某师某团某营三连在此地停留下来,开始了自己一生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
            在刘二柱的心灵深处,祖祖辈辈传承的刘姓皇族血脉,让他感觉自己与此地有着与生俱来的某种天然联系。他在所在部队三连任三排长期间,在“忆苦思甜”中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成为团里文化学习方面的楷模,其中语文水平达到抑或接近初中程度,于是他将自己的乳名二柱改为“醒”字,他在给师部写的改名申请时,是这样解释“醒”字寓意的:“敬爱的部队党组织,刘二柱原本是我的乳名,是我儿时的小名,加之我少年时被国民党抓丁时也是刘二柱这个乳名,我现在觉得旧名不美,不符合我投诚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的初衷,之所以改名,我是想和旧时的我决裂,醒悟我的美好前途是共产党和解放军给的,因此我更要清醒地报答党的知遇之恩,明明白白地为人民做贡献……”不久,他的更名申请被部队党组织批准。一年后,由于刘醒在军马场牧业生产中,带领全排多次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他所在排被上级通令嘉奖,他个人荣立三等功,不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组织提拔为副政治指导员。
             刘醒个子适中,国字脸,面容较黑,但一双剑眉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不怒自威。他办事认真,爱坚持原则,在连队班子中对于正职,谁做得不妥,他也敢于批评。为此,上级领导有时善意提醒他,“要注意团结”。他对此辩解说:我毫无私心,一切为国家军队大局着想,问心无愧。
            通过学习历史有关知识,刘醒对于山丹军马场的前世今生有了进一步了解,他为此为祖辈的高瞻远瞩骄傲。当然,他不会公开说自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不会向外人宣示自己的真实血统,这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规矩,自己也不敢觊觎显摆,否则就会惹火烧身,这也是历史所证明了的。为此,刘醒每年给入伍新兵讲山丹军马场历史时,均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给新兵们讲其鲜为人知的过往历史,以及现在的发展远景。
    据最近史料记载:山丹军马场是当前历史最悠久的马场。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距今2130多年,也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单一组织。山丹军马场面积2195平方公里(比两个香港特区稍大),在原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山丹军马场占据了世界第—的位置。
            山丹军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马种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哀。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
            有了这座军马场,有了自己的骑兵,匈奴对于汉军的骑射优势就不存在了,便不敢轻易进犯。而军马场夹于祁连、焉支两山之间,控扼河西走廊咽喉要塞,正是用兵之地。所以自西汉始建后,后世历代英明君主都将这座军马场视为北方边境的定海神针,大力度在这里屯兵驯马戍边。

            1953年,军牧场更名为西北军区司令部第一军马场。1954年8月1日,遵照全军第二届马政工作会议关于各马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决定,全体干部战士将集体转业,改供给制为工资制。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其中草原184.98万亩,耕地40.3万亩,林地80万亩,其它面积24.26万亩,海拔2420-4933米。这里农牧业生产,以放牧军马为主,次为羊群和牦牛群的放牧;农业方面,大面积种植牧草、油菜和春小麦,基本上广种薄收,1956年一度实现粮油自给。军马场总人数一度达万人以上,上世纪六十年代因灾情,曾经下放职工四千余人。一九五四年开始至一九五七年初,军马场全体干部战士陆续集体转业,由供给制转为工资制,但仍实行军事化管理。由军人到军工,刘醒也一度想不通,但作为连队副指导员,他积极做战士政治思想工作,讲个人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大道理。总的讲,军马场部队人心是基本稳定的。

             这一年,陕南老家刘醒的兄长刘大柱来信,说父亲给刘二柱在老家找了个小媳妇,已经住在老家。刘醒觉得这婚事有点包办的性质,似有不妥。但他心里清楚,自亲生母亲冯氏老大人一九四五年病逝后,其老父亲刘义非常辛苦,独自承担着家庭生活重担。刘醒被国民党军队抓丁不久,其母亲冯氏,因受到惊吓后久病不起,除夕来临之际撒手人寰。当然,直到解放后,刘醒才知道此噩耗,他为此独自跑到山上没有人的地方,痛哭了一场。尔后,他把精力放在农牧业生产上,为此他连续三年被军垦系统评为劳动模范。
             一九五五年春节前夕,军马场三分场党组织批准了刘醒的探亲申请。
            整整十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这是刘醒第一次回老家探亲。当然,期间有一段小插曲,一九五二年秋季,刘醒荣立三等功的喜报送到家乡县武装部后,该武装部会同县民政局查到了刘醒(刘二柱)所在乡所在村庄。刘醒的父亲刘义接过儿子刘二柱的立功喜报,激动地热泪盈眶,下决心去部队找人。刘义原以为儿子二柱被旧社会拉丁后,凶多吉少,生死难料。谁曾想,二柱他福大命大,不仅没有死,而且活的好好的,还当上了解放军军官,真可谓祖上烧了高香。
    解放初,由于交通不便,刘义坐了火车坐汽车,最后坐了马车,用了近十天时间,才赶到山丹军马场住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父子近在眼前,却互不相识。这也是旧社会所造成的悲剧。解放前,刘二柱被拉丁时,其人才十四五岁,现在已经成长成二十出头的解放军军官,英俊威武。难怪父子互不认识。刘醒见一个老乡,在自己部队附近徘徊,他因有要事准备出发,但下意识自觉问老乡有何事犯愁,老人哭着说:“我老汉从陕南来部队找儿子,他小名叫刘二柱!”
         刘二柱顿时不由一惊,他立马什么都明白了,急忙拥抱老人哭道:“爸爸,我就是你儿子刘二柱呀!”
    久别重逢,悲喜交集,父子俩哭成一团。尔后,刘二柱请张连长代为安排其父亲住宿,并说自己今天外出任务完成后,再招呼自己父亲不迟。
          刘义刚刚见到久不见的陌生儿子,马上又要离开自己的视线,不觉又开始哭泣起来!
    连长张志强笑着安慰老人道:“刘叔叔,莫哭莫哭,您儿子现在是我们连队副指导员,不巧今天赶着去场部开会,晚饭前一定会赶回来和您见面的!”
          刘义破涕为笑:“这样最后好,我与他八年没见面了。”
    果然,连队晚饭前,刘醒及时赶回来了。吃罢晚饭,连长张志强让战士帮忙给副指导员刘醒的宿舍加了一个床,以方便刘醒父子团圆,好叙家常。
            刘义在军马场部队住了半个月,见儿子整天忙于工作,连队通讯员还照顾自己生活,只有到了晚饭后,其儿子刘二柱才能够和自己说话谈心。他觉悟到自己影响了儿子正常的工作节奏,心里难免不舒服。于是,刘义坚决要求回老家。刘醒经请示领导同意,他把父亲送到兰州,直到父亲刘义坐上回老家的火车,他又急匆匆返回部队。这一别,不觉过了三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22-5-20 07:0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2-5-20 07:17 编辑

    第十一回   心系国家发展,向往美好生活远景

            刘醒决定提前离休的深层次原因,只有他自己心里十分清楚。刘醒作为基层办事处负责人,让自己小舅子在所辖基层干临时工,本意是让其适应城里生活,学会独立生存能力,但后果让他特别遗憾。他平时两袖清风,不爱贪国家便宜。但让小舅子进入办事处工程队,当工地零时建材仓库夜班值班员,是他给基层工程队郭队长打过招呼的。
            开始,小舅子冯有青工作责任性较强,工程队建材仓库基本安全,几年来基本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有一天,冯有青因感冒吃了点治感冒的西药,晚上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第二天,郭队长发现工程队建材仓库的一捆钢条被人偷走了,于是郭队长经请示刘醒,及时给办事处辖区公安派出所报了案,冯有青知道自己睡大觉出了乱子,吓得魂不守舍。
            郭队长为此教训冯有青道:“你这傻货,我看在你姐夫的面子上,让你做保管兼夜间值班员,谁想你不负责任,出了这么大的责任事故,这个月工资你就甭想领了,这几天就别上班了,在家等候处理吧。”
    冯有青这个心智不成熟的人,人生经历从没有摊上过如此大的事故。他确实被吓坏了,他向姐夫刘醒求情,争取让工程队郭队长从轻发落自己。刘醒道:“你自己犯了错误,要听从单位处理,不能心存侥幸,让我为你开脱!”
    冯有青见姐夫帮不了自己的忙,自认为县官不如现管。于是,自己跑到郭队长办公室,跪求人家从宽处理自己。郭队长本意是想吓唬一下冯有青,自己在其他职工面前好解释。谁想,冯有青胆子小,自己认真起来,他又不好明讲算了,于是就说:“冯师傅,你犯了错误,要知错就改,不要再搞歪门邪道,四处求人,你走吧,我这里还忙别的事情呢!”
           冯有青失望地回到工地值班室,这天晚上是周末,工地上就他独自一个人,他越想越自责,认为自己给姐夫丢了脸,给郭队长丢了脸,大家都不原谅他,于是冯有青就有了一死了之的极端想法,为此他把工地上的工业酒精参在凉开水里,迷迷糊糊喝下去之后,他把绳子绑在窗框上,做了一个套子,然后把头伸进去,紧接着两腿发软………
            第二天上午,怕工地出问题的郭队长,来到工程队一眼就发现了吊死的冯有青。他紧急给办事处驻地派出所报案,并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刘醒主任汇报了有关情况。
    派出所公安的同志与刘醒和郭队长经现场勘察,联系到工地近期钢材被盗案件,认为是冯有青胆小怕事,害怕追究责任而寻了短见。公安同志走后,人高马大,三十多岁的郭队长,愧疚地给刘醒跪了下来,自责道:“刘主任,对不起,我辜负了您的信任,没有照顾好冯有青师傅,出事前,我也只是想吓唬他,让他增强责任心,谁想却害死了他,我有罪,请刘主任撤我的职吧!”
    刘醒道:“这事我不全怪你,怪就怪我把这个心智不成熟的人,临时安排到咱工程队,给你增添了麻烦和工作管理上的难度,现在冯有青死了,我们一起合力把他的后事处理好就行了!”
            郭队长哭泣道:“我现在后悔得很,不该吓唬冯师傅,我知道你是为他好,想让他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却苛求他,他如今死了,我愿为冯师傅披麻戴孝送葬。”
    刘醒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公私不能兼顾。小郭,我真的不怪你,现在逝者为大,我恳求你代我为冯有青选择一块墓地,处理好他的后事,也算是你帮了我的大忙。”

            冯有青的死,让冯三妮痛不欲生。娘家这颗男丁独苗,去世时才三十九岁。本想让他逐渐适应城市生活后,给他在农村找一个适合照顾其生活的女人,没有想到他却因工作失误寻了短见。于是,冯三妮与刘醒商量后,就把弟弟冯有青的丧事,赶到邮电局发电报,分别告诉了二姐二妮、四妹四妮和五妹五妮。
    姊妹在西宁相聚后,难免老泪纵横,伤心欲绝,也难免抱怨三妮没有照看好冯有青弟弟、五妮的哥哥。冯二妮为弟弟的死哭得很伤心,但她没有责怪三妮。冯三妮号啕大哭,任凭四妹四妮的埋怨。这位有着男子性格的四妹,好出面为老冯家“仗义执言”,但冯三妮作为姐姐,对此却非常反感。在冯三妮看来,弟弟冯有青在老家处于无人照顾其生活的地步,而她一心为弟弟好的人,现在却成了罪人,为此她哭成了泪人儿。         
    五妮没有当面责怪姐姐三妮。那年她负气离开三妮回老家后,受到母亲李氏严厉斥责,再后来随着她年龄增大,以及嫁人后有了自己的子女,理解了当年三妮姐姐的处境,为此很后悔当年自己的任性。加之后来她婚姻不太尽人意,最困难的时候,姐姐三妮和姐夫刘醒给予了她经济上的尽力帮助,为此很感激三姐,因而不愿为傻哥哥冯有青寻短见的事而去得罪三姐三妮。

            办事处工程队郭队长,为冯有青寻觅墓地算是费了心思,他经过向有关部门请示,及时在西宁南山为冯有青争取到一块风水宝地,冯家四姐妹对此非常满意。据说,此前有好心人为冯有青的丧葬请了风水先生,先生称这是一块上好墓地。但愿这位因故逝去的亡人,一路走好,在这山坡上远离红尘,长久安息。

            光阴飞渡,刘醒的大女儿金菊的男孩司马超前,不觉已经长到五岁了。这一年,刘醒的大儿子新社妻子黄丽、三女儿铜梅、二女儿银兰,很幸运地在同一年时间内,先后分别诞生了三个男婴,即家孙刘大龙,二外孙刘向军,三外孙程清。大家庭一下增加了这么多人,家庭生活成本费用成几何数增长。刘醒心想:二女儿银兰的孩子,人家有爷爷奶奶帮助照顾,而自己的家孙,大女儿金菊的孩子、三女儿铜梅的孩子均因女婿是军人,都需自己和妻子冯三妮为儿女操劳,女儿们都上班,做老人的,不主动帮忙带外甥不行啊!
    于是,刘醒决定离休后,做一点小生意,这是现行政策所鼓励的,再则做生意在经济上可以帮助儿女们,他为此想了很多。

            刘醒有着雷厉风行的作风,说干就干,他先在市区开了一家牛肉面馆,高薪请了大厨师,并从老家叫来侄儿刘阳光及内外甥徐共社帮忙。饭馆生意开始一年内很是红火,早上有油条、豆浆和肉菜包子,上午以后有各式面食、米饭和小炒菜等,客朋满座。
    不久,又有一家牛肉面馆在同一路段对面开张,恶意竞争让刘醒不胜其烦,生意开始冷清,营业款越来越少。内外甥徐共社(冯二妮长子)和堂侄儿刘阳光(三堂伯父之孙),先后被其家中老人,以多种理由叫回老家,聘请的大厨师也闹着给自己加薪。面对如此惨淡经营局面,刘醒当机立断,关闭饭馆,再另做打算。

            是年,司马亮因金菊无力单独带孩子,决定从部队转业。前两年,金菊和司马亮分别参加了成人高考后,金菊被吉林铁路经济学校(中专)录取,司马亮被青海师范学院暨驻军某部队联合举办的大专班录取,夫妻两同时上学,让冯三妮特别为难,因家孙大龙、三女铜梅的儿子向军尚小,都在吃奶。她还在上班,无精力照顾金菊的儿子司马超前。为此,司马亮请来自己母亲王氏给自己看孩子,铜梅的女婿刘辉请来自己的二妹芳香帮忙带孩子。唯有银兰比较超脱,有公公婆婆帮忙带孙子小清。但这一切亡羊补牢的办法,还是免不了让冯三妮为家孙和外孙们操心。
            司马亮大专毕业前夕,母亲王氏闹着要回老家,司马亮挽留不住。于是他征求远在吉林铁路经济学校学习的妻子金菊意见,金菊不假思索地回信说:司马亮,你要求从部队转业吧!对此,司马亮无语。
    金菊中专毕业回到西宁后,见到婆婆后问其为啥不愿带孙子,婆婆王氏说:“好我的儿媳,我咋不愿带自己孙子呢!事情是这样的,我从关中老家来西宁后,你大嫂早已经生下了我大孙女槐花,最近我三儿的媳妇又生了一个女娃,她们妯娌俩都叫我回老家,帮自己忙带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这让我如何是好,所以,我在西宁很心急,都是儿女,你说我该咋办?!”
    金菊无语,只好坚持要求司马亮赶快转业。司马亮所在部队的领导邱主任家属,正好与司马亮的妻子刘金菊同住在省军区草地家属院,于是她找到邱主任夫人郭小梅诉苦,郭小梅很同情刘金菊目前的处境,她后来把此情况反馈给邱主任,邱主任批评夫人传话,说司马亮大专刚毕业,是部队培养的人才,让其现在转业是不合适的。郭小梅求情道:人家小刘丈夫的情况比较特殊嘛。邱主任摇了摇头,没有再接妻子的话茬。
    但第二年不久,部队组织最终同意了司马亮的转业申请。为此,司马亮感觉对不起组织的培养。邱主任安慰司马亮道:“现在国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你提前转业,也算是咱部队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嘛!”
    司马亮虽对部队有留恋之意,但家庭现状却令他无话可说,只好郑重其事地向邱主任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司马亮从部队转业后,带回近五千元转业费。这在当时国家鼓励农村万元户的情况下,这笔钱也算弥足珍贵。刘醒对大女婿早早从部队转业有点惋惜。为此 利用自己在西宁的人缘老关系,为女婿在地方找工作奔忙咨询。后来,其大女婿被省安置办分配到西宁市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上班。在地方工作后,司马亮对岳父在离休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工作问题,身体力行跑上跑下咨询,心里十分感动。因了,其妻子金菊道:“书呆子,别空发感想,为我爸的生意经做点实际贡献吧!”
    于是,司马亮把自己的转业费交给了岳父,为支持其岳父刘醒再创业功不可没。是年不久,刘醒在市区一遇新开发的综合市场,申请了一个商铺摊位,新开张了一家粮油门面铺。开办粮油米面生意,让刘醒在商海如鱼得水,生意一开始就红红火火。这位老农家子弟,对粮油的生意经,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关系。此后,刘醒和提前退休的妻子冯三妮,为粮油生意的兴旺奔波了近二十年,其中的酸辣苦甜只有自知。
            让刘醒最自豪的是,自己自始自终都没有忘记带动家乡亲人致富,老家的一批侄儿、外甥及侄孙们,一心奔富路。开始,老家的侄儿、外甥及孙辈们,跟着刘醒当学徒,两三年出师后,这些侄儿、外甥及侄孙辈们,相继独立开了自家粮油生意门面店。
    期间,冯三妮不时发现自家营业款,与实际支出的粮油米面钱账不符,心里就怀疑有人做手脚。她把此情况告知丈夫刘醒,提醒他留心观察一下。但刘醒用人的理念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自言自语;这可能是损耗。如此以往,刘醒夫妇经营的粮油米面生意,开始长期亏损。刘醒把此问题解释为市场不景气。有商业头脑的冯三妮,为此对刘醒稀里糊涂经商意见颇大,斥责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刘醒不以为然笑道:“我这是扶贫,不然堂侄儿侄孙及外甥们,那有本钱去经商。
    后来不到十年工夫,这批由陕南老家来青海经商的堂侄儿侄孙及外甥们,均在西宁购买了商品房,当上了小老板及城里人。据说,在老家这批先富起来人的影响下,秦岭大山一域里临近的亲朋好友,先后有上百人在西宁做粮油米面生意等。刘醒对此很高兴,盛赞儿孙们赶上了好时代。老家的儿孙们,对刘醒老人的大度豪情满怀敬意!

            自离休后,刘醒除了爱看晚间电视新闻联播外,同时对《参考消息》爱不释手,陶醉其中,并颇有心得。他通过了解国事家事天下事,经常对儿女及其孙辈们说:今朝国人赶上了好时代,中国特色前景光明,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打破了过往历史上闭关锁国的禁忌,对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互通有无,学习互鉴,意义重大,事关咱中华民族复兴根本大计。
    同时,刘醒通过业余学习观察,感悟了一条自认为的真理:即交通和能源,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命脉。因了,他痴迷的关注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暨煤炭、石油及油气田的发展信息,尤其是我国在某地发现了新油气田等资源,他就会像一个老小孩一样,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刘家儿孙聚集时,他会象教授一样,给大家讲解世界和我国石油及海上油气田的发现和开发情况,理论上一套一套的,有点不亚于专业教授的水平。对此,亲们及刘醒有时住院的一批批病友,均十分敬佩。

            话说刘醒的二儿子新宁,其大学即将毕业那年,毕业分配成了问题。冯三妮本来对刘醒自愿提前离休就有意见,这不,现在二儿子毕业分配成了大问题。原因是,其儿子刘新宁上大学时,本来离录取分数线还差几分,当时国家教育部新出台了改革新政策,象刘新宁的情况,可以上自费生,但不包分配,如果本人志愿去边远落后地区工作,可参与应届毕业生毕业分配。为此,刘醒拿出做生意的少部分流动资金,全力支持二儿子上大学。现在,儿子新宁毕业想留在西宁,刘醒表示对此无能为力,还说下基层到边远落后地区工作,可以锻炼人嘛。
    冯三妮不这样认为,她责怪丈夫刘醒对儿子毕业分配漠不关心,当初如果听她话晚离休几年,说不定新宁的毕业分配就不是问题。好在新宁自己争气,不久他在省城找了一家新成立的牧工商企业单位。后来,新宁又跳槽到一家国有新闻单位工作。刘新宁结婚较晚,三十岁才找到他认为合适的对象,并在结婚一年后,其妻李娟給他生了一个千金,娶乳名刘依依。对此,其爷爷刘醒和奶奶冯三妮,非常喜欢这个小孙女。

            刘醒的粮油生意,曾经一度持续红火,为此吸引了其大儿子新社的业余参与。不久,三女儿铜梅停薪留职,也想自己开办粮油店,但其女婿刘辉从部队团职退役,抹不开面子,不想让妻子铜梅做生意。刘醒为此教训刘辉,要用新眼光看待个体经商做生意,年纪轻轻不能太保守。
    后来,刘辉自己认识到,其岳父的认知和经验是对的,他的家庭因铜梅做粮油生意而比以前富裕多了。这位农村出身的农家子弟,靠组织培养和自己的刻苦努力,进步到正团职,退役后没有回老家宁夏,完全是为了照顾铜梅的情绪。但他十分顾家,对父母尽孝,对众多兄弟姊妹友善,并尽力在经济上帮助老家亲人。为此,铜梅对丈夫刘辉虽颇有微词,但她却十分尊重丈夫。

            光阴如梭,时间不觉走过了八年。刘醒的生意有了好回报,于是他在西宁买了一套近九十平方米的商品房。之所以买商品房,是源于过去分配的一套公房面积较小,自家子女较多,现在都已成婚,女婿们和小儿媳都有房子,而其两个儿子新社和新宁目前都没有房子,于是只好自讨腰包买房,以解决家庭儿孙满堂后的聚集拥堵问题。
    近来,冯三妮发现住在家中的大儿子新社与妻子黄丽闹矛盾,黄丽一连几天跑到娘家不回来。这小夫妻两闹别扭,不曾想直接影响了其儿子刘大龙的心情,于是采取逃学的方式对抗。刘新社对此大为光火,采取粗暴手段教育孩子,谁料刘大龙吃软不吃硬,索性不上学了。刘醒感觉大儿子新社与儿媳的矛盾不同以往。于是让大女儿金菊和女婿司马亮陪同他二老,约谈黄丽父母即新社的岳父岳母一起,共同做新社与黄丽的思想工作。开始,这样的思想工作对新社和黄丽夫妇有效,因为大家都为刘大龙的将来担忧。所以,刘新社与妻子黄丽的矛盾缓和了一阵。但几次反复后,第三次黄丽提出坚决与刘新社离婚,黄丽提出的理由是,刘新社有家暴倾向,不但打儿子,也打自己。
    黄丽的母亲杨氏也帮女儿黄丽,诉说女婿刘新社的种种不是。这位早过花甲之年老妇人,一生养了五个儿女,仅最小的是儿子,她是黄家的绝对权威。黄丽的父亲黄立成,是个老好人,他补充道:“新社大的毛病没有,就是脾气有时不好,如果真正改了,还是一个好孩子!”
    杨氏不满意道:“你老糊涂只知其一,咱女儿小丽早与他刘新社过不下去了!”
    刘新社反驳道:“我岳父不糊涂,你这做妈的才糊涂呢!我打黄丽,是因为她这半年来经常夜不归宿,我实在气不过。”
            黄丽心虚道:“你胡说,我没有夜不归宿,我回娘家了!”
    刘新社大怒:“给你脸不要脸,直说吧,我早怀疑你外边有人了!”
            黄丽破罐子破摔道:“我也早怀疑你外边有人,所以废话少说,咱俩明天就去离婚!”
             刘醒道:“我看你俩都是不顾脸面的人,当初山盟海誓,谁也离不开谁,现在孩子已经上初中了,正是关键阶段,你们这样闹还是人吗!”
            亲家杨氏道:“这全怪刘新社,是他毁了自己的家!”其丈夫黄立成摇了摇头,很明显,他不同意妻子杨氏的偏见,但他是妻管严,不敢公开表态。
           冯三妮道:“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家是讲道理的,谁也不希望我大儿与大龙他妈分开!”
           金菊劝道:“黄丽,你和新社以前好似一个人,有感情基础,当年他遭难时,你不离不弃,现在有点小问题,我希望你两口和好如初,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将来也不后悔。”
            司马亮附和道:“和为贵,千古明理!”
            刘黄两家人谈话不久,黄丽早早转移了家产,坚持不回头的与刘新社离婚了。刘醒夫妇对此很生气,认为儿媳太自私,如此等于毁了自己的孙子大龙。后来,刘新社与黄丽,各自都有了新对象,组建了新家庭,儿子大龙是他俩唯一的联系,且为儿子的教育问题相互埋怨。再后来,刘大龙初中毕业后,不愿上高中,冯三妮劝其上了省上一家中专体校,这是后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90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22-4-7 07:05:39 | 只看该作者
    高产作家,持续关注!

    点评

    诚谢老师关注支持,因疫情期间无聊,我就乱写一通,也没有大的章法,纯属自娱自乐。向老师学习,文学功底深厚,还望多多指点,此致敬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7 12:20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7 1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12:15: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2-4-7 13:08 编辑
      2022-4-7 07:05
    诚谢老师支持鼓励,順致问候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12:20:32 | 只看该作者
    茶炉 发表于 2022-4-7 07:05
    高产作家,持续关注!

    诚谢老师关注支持,因疫情期间无聊,我就乱写一通,也没有大的章法,纯属自娱自乐。向老师学习,文学功底深厚,还望多多指点,此致敬礼!

    点评

    呵呵,必须支持啊!疫情期间,家里蹲着得找点事儿做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9 10: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90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
    发表于 2022-4-9 10:37:48 | 只看该作者
    司马鸣冀 发表于 2022-4-7 12:20
    诚谢老师关注支持,因疫情期间无聊,我就乱写一通,也没有大的章法,纯属自娱自乐。向老师学习,文学功底 ...

    呵呵,必须支持啊!疫情期间,家里蹲着得找点事儿做嘛~~

    点评

    诚谢老师支持、理解和鼓励,順致问候安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10 08: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6#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08:21:39 | 只看该作者
    茶炉 发表于 2022-4-9 10:37
    呵呵,必须支持啊!疫情期间,家里蹲着得找点事儿做嘛~~

    诚谢老师支持、理解和鼓励,順致问候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22:2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2-4-19 22:30 编辑


    第三回   离乡十年探亲,亲情婚事感慨万千


            刘醒坐在回老家的列车上,不觉浮想联翩。他的老家地处秦岭大山深处陕南地域,一个叫小河村的小地方,地理上属于老商州地区,自古就是兵家之争之地,解放前的故乡,兵匪横行,民不聊生。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贫穷,就自己家而言,虽有近八亩薄地,但也勉强度日,那些少地或无地农户,只有给大户人家做长工抑或打短工,才可能勉勉强艰难度日。时下正直农村开始实行土地互助合作化运动,兄长刘大柱来信说:咱家被乡上工作组化成分为中农,刘姓家族大伯二伯和咱家均化成分中农,只有三伯家因解放前家有小型烧锅酿酒,临时有雇用短工的时候,被工作组定为富农,三伯刘仁为此找工作组讲理,被人家骂了一顿,三伯为此大哭了一场。对此,刘醒给家里回信说:“兄,请转告父亲,咱家的成分划分,我认为非常合适,对于宗亲三伯家的成分划分,也有劝其相信党的土改政策,不可无事生非……”

            是日早晨,火车不觉已经到了西安站。走出火车站,刘醒又步行到解放路市场,这里是西安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刘醒赶回老家的心情归心似箭,无心在闹市停留。于是,他在一家臊子面馆匆匆吃了一碗油泼面,便又急忙到长途客运站,去找回老家商州的班车。运气不错,上午九时许,刘醒终于坐上了回老家商州的班车。下午十四点三十分左右,终于赶回县城。在县城,他又急急忙忙去农贸市场买了一副担子和竹笼,以方便购买诸如糕点之类的礼品,俗话说得好,礼多人不怪,回家就能派上用场。久不回老家,带些礼物回老家还是必要的嘛,刘醒非常清楚这一点。从县城到老家,还有大约三十里路程,必须步行走山路,翻山越岭。
             刘醒在一家烧馍摊位,顺便买了几个烧馍,边吃边挑起礼品担子向家乡赶去。好在风华正茂,挑一点东西并不感觉多累。一路向东,绕过县河,洛河的方向就是老家的方向。在部队这些年,刘醒对地理位置特别敏感,仅存儿时的记忆,他对于天黑前赶回老家很自信。说来令人见笑,刘醒被拉壮丁前,是没有去过县城的。
    一路像急行军,三个小时后,约摸三十多里路程,刘醒竟然轻轻松松的赶回故乡小河村,在村口他不由停住了匆匆赶路的脚步,不觉百感交集。故乡的轮廓依然,和解放前相比,似乎增加了一些新房子,其它变化并不显著。小河村解放前不到百户人家,何姓居多数,刘姓是刘醒太爷辈在小河村买地后,才从别的地方迁徙过来的。因刘醒穿着军装,有何姓         村民问刘醒:“解放军同志,您这是要到谁家走亲戚?”
           刘醒笑道:“我不找人,前屋就是我家!”
           何姓村民又道:“你莫不是刘二柱,听说您在队伍上当了大官!”
           刘醒不觉笑道:“老乡,你这是旧观念,我们解放军内部官兵平等,不分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这时,刘醒突然发现三伯刘仁在附近打量自己,便亲近地喊道:“三伯,我是二柱,您不认识我了!”
            刘仁不由激动地回答道:“啊,二柱呀,没想到你小子现在长的这么英俊威武哟,哪像解放前的小不点儿!走,回家去,你爹等你多时了!”
            刚走到刘醒老屋门口,三伯刘仁放开嗓子喊道:“嗨,老刘家人听好了,咱家二柱回来了!”
    早已聚集在刘义家的老老小小,一起出门迎接刘醒。此刻,大柱赶忙接过二柱肩膀上的担子。刘醒给大伯刘礼、二伯刘智打过招呼,就径直朝他父亲刘义走去,亲亲地喊道:“大,您身体好吧,自上次一别,又整整三年了!”
    刘义老泪纵横,高兴地连连说:“大的身体好着哩,好着哩!”
    大伯刘礼道:“刚才老三这一喊,我才回过神,没有想到二柱自抓壮丁后,一别故乡就是八年啊,猛一看,就像不认识似的,说到底是咱老刘家祖上积了阴德,让二柱有出息,当上了解放军军官,了不起,不简单!”
    二伯刘智道:“不用大哥絮叨,咱老刘家孝子二柱,从小就是个好孩子,有志气!”
    三伯刘仁开玩笑说:“大柱哟,咱老刘家就属你胆子最小,人家国民党抓丁,把你吓跑了,让二柱因祸得福,光宗耀祖!”
            刘大柱气得睁圆眼,怒道:“三伯你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笑话别人是要掉老牙的!”
            刘义见大柱这样对上辈不恭,生气训大柱道:“你小子好坏不分,你三伯和大家开玩笑,其实这也是实话实说,当时你是咱家壮劳力,我和你妈都不愿你去当壮丁,才急忙打发你去了山北你姐夫家躲藏。其实,这也不怪你。让人痛心的是,二柱年小被抓壮丁,他娘痛不欲生,不久因病去世,这都是旧社会造的孽哟。二柱有出息,是他的造化,是因为他坚定地跟共产党走,才会有今天的光荣!”
    刘义的远见卓识,让老刘家老小刮目相看,大家不由自主一起鼓掌!刘义在兄弟中虽排行老四,但他早年上过几载私塾,后多年在本地行医,见多识广,为人耿直,因而在小河村和兄弟中威望颇高。
    闲话少絮。众宗亲说话间,大柱媳妇白花花做好的面条,一连端了几大碗放在方桌上,请长辈一起吃饭,大家说好好,均高兴地陪刘二柱一起吃面条。期间,大婶、二婶、三婶不约而同端来自家认为好吃的东西,皆大欢喜。

             饭毕,众堂亲各自回自己家后,刘义言归正传,急切地谈起自家家事,特别是二柱的婚姻问题。其实,二柱刘醒的未婚妻冯三妮就住在家里,白天同其二妹刘碧玉一起上学,晚上住在一个房间。
    刘醒先前对于家里给自己说童养媳比较反感,经家里人解释,特别是看到冯三妮后,心里比较满意,但没有在大人面前表现出来,他要亲自了解有关情况。原来这山区有这样一个乡俗,谁家有十四五岁闺女,就必须早早寻觅婆家,经红娘抑或月老搭桥牵线说媒,其娘家愿意女儿以后嫁婆家后生做媳妇,那婆家就必须把未婚媳妇先养在其家,一则是适应环境,二则是与婆媳及其儿子磨合,适合则结婚,不适合则送人家女子回其娘家,美名其曰:花好月圆,合适皆大欢喜,不合适则好说好散,两不相欠。
             冯三妮家住老青山,爹娘先后生了七个孩子,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其中一个弟弟幼年时就夭折了。老冯家解放前是贫困交加,家有山地不足三亩,打下的粮食,一家人勉强度日,每年到青黄不接的时候,野菜几乎成了一家人的救命稻草,真可谓是度日如年。解放后,老冯家似乎看到新生活的希望,但那年月正是土改和互助合作社时期,秦岭大山里的农民普遍比较贫穷,老冯家的期盼的好日子还没有实现。在老冯家,大妮是能帮上父母的壮劳力,姊妹中因她是老大,其父母只能依靠她。冯二妮解放前就给人家当童养媳,后去了几家才最终与一徐姓男子结婚。冯三妮解放初,被父母又送其给余姓人家儿子余宝当童养媳,这家人的儿子上过几年学,因年龄比冯三妮大很多,加之其学了新婚姻法,本人就抗拒这父母包办婚姻。因土改冯三妮在这里分了地,就住在其男方家里,老冯家父母不放心冯三妮的安全,就让其二叔母黄淑贞陪伴。
    据冯三妮后来回忆说:人常言防君子防不了小人。有一次,冯三妮的父母想念闺女,并要求二叔母送其回娘家,二叔母把冯三妮送到她熟悉的老路,就找借口说肚子痛的厉害,又独自返回其陪护的那人家,那人家的户主余生贵前两年死了妻子,正年富力强,后来发生了让老冯家蒙羞的事,这是后话。
    冯三妮的二叔,上过几年私塾,因躲避国民党抓丁,早年投奔了山里土匪(实际为共产党游击队)。全国解放后,冯三妮的二叔冯俊杰,给大哥冯俊德写了家书,冯俊德给二弟说明了给其找了未婚妻之事,冯俊杰大喜。随之,冯俊德在乡上办好有关证明,让堂弟冯俊辉帮忙,送黄淑贞去汉中某部队找刘俊杰完婚。可是,后来的情况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冯俊杰为人耿直,心细如发,在某团时任参谋长,血气方刚,爱憎分明。当他一眼发现黄淑贞异样的身体后,顿时如五雷轰顶,似乎什么都明白了。于是,他把堂哥俊辉和黄淑贞分别安排在团部招待所。就再也不愿见黄淑贞,堂哥俊辉问其原因,俊杰对俊辉说:“哥,您就别多问了,请你回去后告诉我大哥,这包办婚姻不适合我,我不同意。”就这样,黄淑贞被送回老家,后又被冯俊德夫妇送其回到娘家,黄淑贞对此没有辩解,再后来,生下私生子后,不管不顾,人为让其夭折。后来,黄淑贞心有不甘的嫁了别人,这是后话。
    不幸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冯俊杰不幸患上不治之症,在部队病逝,后被部队组织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遗物,据说其军功奖状就有一大包。

            冯三妮自离开余宝家后,又前来小河村给刘二柱做未婚妻,间接媒人是其大姐冯大妮。前两年,冯大妮嫁给了小河村的何喜贵。因在一个村,何喜贵就把刘大柱家二弟的情况讲给冯大妮听。大妮觉得刘二柱是解放军军官,其家庭条件比较好,就有心让人把刘二柱介绍给妹妹三妮做夫婿。何喜贵说这事好办,就让他父亲何成到刘二柱家找刘义老人提亲,刘义说:我家二柱在部队上做事,人不在家,这亲事恐怕没法谈的。何成说:我提的亲事,是我家儿媳大妮的妹子三妮,人品好,长得俊。冯义有点替儿子着想,就问其是何方乡村人。何成脱口而出:噢,是老青山乡的。刘义心里不由一惊,便严肃地说:何成,谢谢你的热心。这事不急,我有时间的话,写信问一下二柱,这亲事得看他的态度。何成有点尴尬,感觉自己说媒的这亲事没戏。
    刘义是个细心且很稳重的人。何成离开后,刘义心想,二柱他娘恰好是老青山乡的人,自己找个时间得去那里打听一下情况。原来二柱他娘冯氏的娘家与冯三妮家是一个村的,虽都姓冯,但早超过五服辈分几代,况且过去人有亲上加亲的说法,比如姑舅表亲,姨姨表亲等等。冯氏娘家长辈说,冯俊德家女儿多,一个儿子还小,智力发育不健全,劳动力不足,家底子薄,所以就早早把女儿们一个个都嫁人了。冯三妮人长得美美的,心灵手巧。早先给人家当童养媳,人家男方有点文化,懂得新婚姻法,嫌弃她年龄太小,就打发她回娘家了。有二柱舅家的长辈们支持,冯义就决定把这门亲事答应下来。

             这次探亲,刘二柱多方面了解了冯三妮的情况后,就决定过几天同冯三妮去县上民政局领结婚证。刘醒半个月的探亲假,眨眼就只剩下几天时间。于是他把自己想结婚的想法,实事求是地告诉冯三妮。冯三妮因年龄小,在准婆家村上学校上高小,这也是公公刘义特意安排的。对此,冯三妮很感激。现在听刘二柱说与她最近就要领结婚证,有点害羞地说:“我本人没有意见,就是需要把结婚的情况告诉我父母知道。”
    第二天,刘醒与父亲刘义一起,挑着回家时的担子,去县城买礼品。几乎用了多半天时间,终于买齐了所需礼品。返回前,刘醒与父亲一起在一家羊杂饭馆,陪父亲一起吃了大碗羊肉泡馍,刘义心里清楚这是二柱的孝心,也不客气。吃罢饭,父子俩就匆匆望小河村赶。约摸过了三个多小时,父子俩在天黑前终于赶回家里。
    刘大柱的媳妇白花花,见刘二柱给冯三妮家买了那么多彩礼,心里难免嫉妒,嘴上却笑着说:“这么贵重的礼物,冯三妮娘家肯定喜欢!”
             刘义道:“大柱媳妇莫要眼馋,今天去县城,除了给三妮家的彩礼,二柱给家里所有至亲,都买了我认为合适的礼物。可伶的是,你大姐碧翠英年早逝,实在让人伤心。碧翠给你大姐夫吕良留下二男二女,日子难熬。他家里最小的女娃小荷,不到一岁,人家同意让大柱媳妇抱养,过两天,你两口和二柱一起去你姐夫家看看他,你姐不在了,这门亲戚还得继续走!”
            在今天去县城的路上,刘义把大女儿刘碧翠如何嫁给吕良的情况,给刘二柱前因后果叙说了一路。刘碧翠十六岁那年,经人介绍嫁给了北山大户人家子弟吕良,吕良的父亲吕生才是当地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但三代单传,所有吕家做事比较注意积德行善。刘碧翠的夫君吕良,知书达礼,小两口夫妻恩爱,碧翠先后给吕家生了两男两女。解放后进行土地改革,特别是农村互助合作社时期,吕家受到运动冲击,家里的财产被作为浮財,被贫下中农协会,分得一干二净。刘碧翠娘家是中农,对婆家解放后被化为地主成分想不通,尤其是家里的财产被无情瓜分后,心里一时想不通,认为吕家不偷不抢,人勤富裕,也没有亏待长工,贫协强分吕家财产,是强盗杀富济贫。刘碧翠嫉恶如仇的个性,因不合时宜,被贫下中农协会开群众大会揪斗批判,刘碧翠想不通,婆家人也劝不住,夜里喝老鼠药寻短见了。吕良天亮后发现妻子七窍流血没有了呼吸,吓得大哭,赶紧给父亲报告。其父吕生才怒道:“这女子性格太烈了,改朝换代,富人遭殃,大势如此,有啥想不通。既然如此贞烈,就不能对外人说她服毒了,免得人家贫协说是对抗运动。儿呀,我就说你媳妇夜里得心脏急病死了,以求得家里安静,只是苦了我儿你了!”
    吕良对他爹的处事方式五体投地,心里暗暗发誓,这辈子不管吃多少苦,也要把刘碧翠生给自己的儿女养大成人。
    让刘醒遗憾的是,自己因为没有大姐家的通讯地址,当时无法与姐姐联系,如果他把当时的土改政策大道理,给姐姐温和细致地重复说一遍,他姐也许不会心胸狭窄去寻短见。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当地的贫协执行政策时,有点极左了,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可逆转。

             刘二柱去过冯三妮娘家后,这门亲事就算彻底定了下来,亲家与婆家,皆大欢喜。于是,刘醒(二柱)和冯三妮去县上领了结婚证,冯三妮领证时給民政局结婚登记人员隐瞒了实际年龄,因当时年龄才十七周岁,离法定年龄十八岁,还差整整一岁。刘醒在回家的路上夸三妮机灵,三妮说刘醒你是个好人,今天在街上让自己第一次见识了那么多好看的和好吃的东西。刘醒认真地说:你还年轻,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以后和我就是一家人了,我会尽最大努力帮你的!冯三妮会心地笑说,你是哥,今后我都听你的。
    刘醒的假期马上就到了。新老亲戚和宗亲们先一天都来送行。刘义说:我家二柱明天就要起程回部队了,因时间紧得很,我家准备不足,今日略备薄酒席,庆贺二柱和三妮的大婚之喜,请各位多多包涵。刘仁抢着说道:四弟,不打紧,明年二柱和媳妇回来给你抱个大孙子,咱接着再庆贺,众亲皆大欢喜,不再赘述。
    话说两头。二柱的大姐夫吕良带着两男两女四个孩子,也来丈人家给二舅子二柱送行,并参加其婚礼,其一家人是大舅子大柱两口,先一天帮忙带过来的。当时大外甥大牛七岁,二外甥二牛五岁,大外甥女小芳三岁,小外甥女小荷二岁。
    经刘义老丈人劝解,女婿吕良勉强同意小女儿小荷,从今以后过继给大舅子大柱。因大柱与白花花结婚三年了,白花花妇科宫寒,一直未能生育,由他两口帮助大姐夫带一个孩子,也是顺理成章的好事,亲上加亲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吕良虽有不舍,但考虑到是大舅子一家养自己孩子,心里些许有一丝安慰。
    二柱与大姐夫此次见了面,对其一人带孩子的艰辛既赞赏又同情,为此二柱偷偷给姐夫吕良身上口袋塞了六十元钱,心里祝福姐夫以后的生活顺顺当当。吕良推辞不过,给二柱作揖道:“娃他二舅的恩情,我替孩子们记住了!”
    二柱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你有什么困难,我会尽力帮助的。”
    吕良对此再次表示感谢,并保证说“有我一口吃的,孩子们今后就不会饿死。”
    再后来,吕良再未续弦,既做爹又做娘,含辛茹苦带大了三个孩子。后来不幸的是,吕良过继给大舅子的小女儿小荷,不幸因白喉病夭折,这成为吕良一生的遗憾,当然,这是后话。

            今天,二柱就要返回部队,刘醒的宗亲都前来送行,小河村的何姓人家不少人闻讯,也前来给二柱送行。何喜贵携妻子冯大妮,也提前来给妻妹夫二柱和三妮送行。冯大妮把妹妹三妮叫到一旁,叮咛道:“三妮你听好了,姐给你讲一句掏心窝子的话,你还年轻,既然嫁为人妇,往后就不能任性,夫唱妇随,就有好日子过,我看你女婿二柱,是一个厚道人,他是你以后的靠山,你今后要好自为之。今以后,姐姐来年不一定能再见上你面!”
    冯三妮道:“大姐,你给我叮嘱的好话,我全记心上了。就是你说的丧气话,我不爱听,你也年轻,好好带好你的孩子,今后的路还长着呢!”
             后来谁想,冯大妮刚才的一番告别话,竟然一语成谶,让三妮一生遗憾,痛苦不已。据冯三妮老年后回忆,那次她和二柱新婚后离开小河村第二年秋季,她父母突然来信说,她大姐冯大妮殁了,死因是患了白喉病,并影响到两个年幼的孩子,也不幸先后夭折,解放初年,这种传染病在农村基本没救。加之,大姐夫人老实巴交,人患有先天癫痫,办事能力不强,让贫病交加的妻子和一双儿女无力回天。每每想起这些伤心往事,老年的冯三妮难免老泪纵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楼主| 发表于 2022-4-27 08:1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2-4-27 08:26 编辑

             第四回  归心似箭归队,投身军马场的生产

             在返回部队的路上,刘醒归心似箭,他想,离开部队快半个月了,连队一大堆工作或许很需要自己亲力亲为去干。为此,他坐在火车上闭目养神,脑子却像过电影一样,回忆在部队的过往……
    一路紧紧跟随丈夫刘醒,这是冯三妮平生第一次出远门,这也让她第一次见证了古都西安古城,也第一次看到了塞上工业城市兰州。在兰州下火车后,她和刘醒坐上长途班车,一路向西,在河西走廊去山丹军马场的路上,越走越是荒凉,冯三妮心里有点害怕。于是,她向丈夫刘醒开始絮叨自己的家事。
             冯三妮出生在陕南一个贫穷的老青山乡,父亲冯俊德是当地有名的土中医,擅长治疗毒疮等疑难杂症,但这些病牵涉个人隐私,在旧社会乡民们由于封建怕羞,往往让其恶疾严重到不可收拾,因此,治此类病费事费工,治病及时的,药到病除;治病不及时的,收效甚微。在农村,土中医靠治病发不了财,充其量就是收病人家给的一些鸡蛋、几斤粮食之类的报酬而已。家里仅有的几亩薄地,根本养活不了家,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一家人度日如年。为此,除大姐冯大妮因家中劳力需要外,冯二妮、冯三妮因家中口粮养活不了,冯俊德李氏夫妇迫不得已,送她们姊妹俩先后给人做童养媳,这也是旧社会遗留下的陋习。冯俊德为人比较倔犟,旧社会因怕国民党抓丁,她比较喜欢女孩,认为养男孩不划算,刚刚长大,就被人家拉去当壮丁了。为此,他和李氏生育三个女儿后,才生下儿子冯有青,第五个孩子又是个男孩,其长到三岁左右后,因为顽皮摔伤了头,冯俊德简单给儿子包扎了一下,就没有再管,后来这孩子因头部长期感染,不幸夭折,不久,她家又添了一个妹妹冯五妮。冯三妮又讲起了他的二叔冯俊杰的传奇,为其二叔英年早逝遗憾和难过。
             刘醒为冯三妮的家史唏嘘不已,他安慰冯三妮道:“其实,咱两家解放前的家境差不多,我父亲也是个土中医,给人看头疼脑热和消化方面的疾病,给人看病确实发不了财,但我父亲收报酬比较灵活,病人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我父亲就收一点,太贫穷的就不收,人家心里过意不去,我父亲就说,那就在农忙时,帮我家干点农活吧,这也算皆大欢喜。”
             冯三妮道:“怪不得呢,原来你刘家人比较灵活,聪明,而我家人死板,办事没有灵活性。刘二柱,噢刘醒,今后你可要好好帮助我!”
            刘醒道:“三妮呀,你还年轻,今后跟我在部队这个大学校再坚持学点文化和做人的道理,你就比较自信了,不必去纠缠过去的痛苦,现在解放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冯三妮喃喃道:“好,你能,今后我全听你的!”

           终于按时赶回了部队营地,刘醒一颗归心似箭悬着的心脏,不觉舒展的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咱按时到家了。
    连长张志强闻讯赶来祝贺刘醒夫妇新婚大喜,欣喜地说道:“刘副指导员,嗯不,今天咱就叫你刘老弟,我和你嫂子郑云香为你小两口接风洗尘,到我家做客。”
             刘醒道:“好啊,反正平时节假日没少在你家蹭吃蹭喝,只是给你和嫂子添麻烦了!”于是,高兴地接着又道“三妮,走,到兄嫂家学厨艺去!”
            张志强不觉被刘醒逗的更乐了,笑道:“刘老弟,娶了媳妇忘了娘,你小子学会文明了!”

            说话间,大家兴高采烈的进了军马场家属区。这里,每个随军干部家属所住的瓦房,均是一个独立小院。刚进张志强家里小院,郑云香就快人快语道:“小刘兄弟,你大哥张志强最近一直念叨你,知道你今天赶回来,特意让我做了八大碗好吃的,大家快上桌。唉,差点忘了,刘醒老弟,快把你新媳妇介绍介绍啊!”
            刘醒笑道:“我不好意思介绍呀,嫂子您是咱军马场著名的大美人,我咋敢在貂蝉面前班门弄斧!”
    郑云香乐呵呵道:“刘醒以前可腼腆了,见了女同志会很害羞的,谁知刚娶了这么水灵灵的新媳妇,就变坏了!”
    冯三妮平生第一次听人开这样的玩笑,羞答答不敢吱声。刘醒尴尬地笑道:“嫂子莫生气,小弟冒犯您了。”
            张志强严肃道:“你小子娶了这么年轻漂亮的好妹子,要知足。冯三妮,你听好了,刘醒今后如果对你不好,敢打你骂你,就到我家来告状,我和你嫂子会替你做主!”
    冯三妮听到如此热情关心人的话,心里乐开了花,于是说道:“那是一定,就凭兄嫂这样关心人,他刘醒不敢!”
            郑云香赞叹道:“大妹子心直口快,人好,心好,刘老弟掉进福窝窝了。不多说了,大家快吃好菜!”
    大家不再客气,彼此谦让有吃有喝,八大碗美味,如风卷残云,一扫而光。刘醒夫妇,直夸主妇厨艺精湛,赞不绝口!

            山丹军马场的农牧业生产如火如荼地开展,总场下属的各分场、各分场下属的各分队之间,经常性地开展一系列劳动竞赛活动。为此,刘醒一心扑在工作上,常常工作至傍晚,加班加点,带领战士们突击完成牧草和油菜收割等生产任务,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和表扬。与此同时,刘醒给妻子冯三妮报名,多次参加总场组织的各类文化学习班,一方面学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习农牧业有关生产知识。不久,冯三妮被三分场军人服务社聘用,成为一名二线工人,对此冯三妮很自豪。
             一九五六年金秋时节,刘醒的妻子冯三妮,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千金。对此,刘醒夫妇均很高兴,给千金起名金菊,金菊生下时,发育不是太好,婴儿的眼睛是睁非睁,一周后才完全睁开,据后来看眼科,属于先天性眼疾,一只眼睛基本正常,另一只眼睛严重弱视。但金菊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其个性有点倔强,有点像其父刘醒的个性,做事颇有韧劲,这是后话,暂且按住不表。

            一九五七年夏季,军马场整编任务完成,除总场个别首长外,全员转为军工,由供给制转为工资制。由于近两年努力试点摸索,最后形成比较成熟的整编方案,除设总场(师级单位)外,下设五个分场(团级单位),若干个分队(连队),军马场队伍建设比较稳定,以后又有附近移民和支边青年加入,职工总人数一度达万余人。一年半后,冯三妮给刘醒又生下一个胖大小子,刘醒乐不可支。连长张志强羡慕地说:“刘醒你小子福大命大,儿女双全,真为你高兴!”
           刘醒安慰张志强道:“你老兄也不错,有两朵金花!”
           张志强不满意道:“只可惜有一朵花是为别人养的!”
           刘醒再次提醒张志强道:“嫂子年轻漂亮,以后会给你生儿子的!”
           张志强随口应付道:“难说啊!”便借口有别的事离开了刘醒的视线。

            最近,刘醒所在分队担负一起生产自救任务,由于持续干旱,上级三分场后勤统管的蔬菜基地严重缺水,张志强要求刘醒带领两个排的战士,一周内把附近一条小河沟的水,引入到分场蔬菜基地。刘醒二话没说,就带领战士们突击任务去了。一周后,水到渠成,刘醒带领的战士们,顺利完成了既定任务, 三分场蔬菜基地恢复往日生机。为此,刘醒所在分队获得上级集体嘉奖,刘醒本人被授予三等功。
    就在这双喜临门的时刻,刘醒的儿子新丹生病了。刚刚满月的小宝贝,胖墩墩身子,肉乎乎的小手,甚是招惹人喜爱。分场医疗队的王医生,接生时告诉刘醒和其妻冯三妮夫妇,说这是他从医多年来,第一次看到这么健康和健壮的婴儿,小宝贝出生时有九斤重。谁想半夜三更小宝发烧,大人们以为孩子只是偶感风寒,不打紧。由于冯三妮年轻,育儿经验不足,刘醒对此也比较粗心,谁料想就这样把小宝这孩子给耽误了。第二天,天蒙蒙亮,冯三妮发现孩子奄奄一息,顿时吓得大哭起来。刘醒也吓得不轻,赶紧骑马去三分场医疗所找医生,恰好医疗所所长王仁清值班,三分场医疗所离家属院有五里地,等王医生骑马赶到时,刘醒的儿子小宝已经口中吐血,呼吸越来越弱,冯三妮被吓得一直在哭泣。
    王医生给小宝号脉,用听诊器按住心脏听脉动心跳次数,不觉摇了摇头,生气道:“唉,没想到这么健康健壮的婴儿,让你俩给耽误了,没救了。这孩子是急性肺炎引起的持续高烧,刚发烧时就应该看医生,好可惜呀!”
    听到王医生如此说话和教训他俩,冯三妮不由自主跪了下来,给王医生磕头求道:“求求您王大夫,您大恩大德,救救我娃新丹吧!”
            刘醒也眼泪汪汪地求情道:“王医生,再想想办法呀!”
    王医生道:“回天无力,太晚了,接受教训吧!”
    这一天,刘醒没有上班,他和妻子冯三妮也没有吃一口饭。深夜时,冯三妮把孩子乌黑的身体擦拭了一阵,问刘醒咋办?!刘醒带着哭腔道:“三妮,对不起,怪我没有尽到丈夫应尽的义务,让你和咱儿子受罪了!”
    冯三妮自责道:“全怪我没有经验,把这么好的儿子给害了!”
    夜已经很深了,冯醒终于下了决心,把新丹的尸体用一块白布包好,带了手电和铁锹,把孩子尸体深埋葬在一个较远的红柳树附近。是夜,他把妻子冯三妮揽入怀中默默安慰,一夜没有说一句话。
             第二天,连长张志强先一天发现刘醒没上班,就觉得奇怪,因他太了解冯醒了,一名拼命三郎似的劳模,怎么会无辜不上班呢!于是,他打发妻子郑云香来冯三妮家探望,看看是什么情形。
    郑云香的到来,刘醒感到意外,平时这位嫂子轻易不上别人家串门的。郑云香进门后看到冯三妮在睡觉,其两岁女儿金菊在床上一角玩皮球,只是不见其儿子小宝,她顿时什么都明白了,于是安慰冯醒道:“张志强耽心你家有大事情,谁料想你孩子没了,我替你们一家难过。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三妮你还年轻,好好补养身子,以后生孩子机会多的是!”说着,就要帮忙刘醒做早饭。
    刘醒感谢道:“多谢张志强兄和嫂子,那就先麻烦您一下,替我劝劝三妮,好好开导一下她,三妮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
            刘醒赶到分队部,张连长看到副指导员脸色铁青,没有敢直接问刘醒。于是转弯抹角地说:“我那口子去你家看你媳妇三妮去了?!”
            刘醒道:“我两口没有经验,把孩子的病给耽误了,我儿子小宝殁了!”
    张志强心里不由一惊,觉得自己有点过分,刘醒妻子三妮快生孩子前夕,他令刘醒带两个排突击队,给分场蔬菜基地挖抗旱水渠,刘醒虽立了功,但影响了好好伺候他妻子冯三妮的月子。于是,抱歉道:“也怪我这一段时间因工作忙碌,没有照顾你们的生活大事,对你关心不够。这样吧,最近连队里生产上没有什么要紧事,你就在家休息照顾三妮吧!”
    刘醒生气道:“早干啥去了,现在我在家休息算休假,有意义吗?!”

            是日夜晚,郑云香在家与张志强吵架。张志强道:“刘醒的儿子小宝夭折,与我何干,你这妇道人家替别人抱打不平,有意思吗!”
            郑云香道:“亏你平时与刘醒称兄道弟,人家把你当大哥,重要生产任务,刘老弟总是替你冲锋在前,你没有上进心,老是退在后边享福,人间有你这样的大哥吗?总之,刘醒家小宝贝夭折,你张志强脱不了干系!”
            张志强有点后悔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用,我以后注意照顾老刘就是了!”这一年下半年,郑云香给张志强生了一个儿子,加上已经上二年级的亲女儿,正好凑成一个好字。为此,张志强对郑云香关怀备至,使她受宠若惊。

            一九五八年秋季,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进入高潮,吃大锅饭,粮食生产放卫星已是常态,这种弄虚作假风气一度盛行,也自然影响到军马场农牧业生产。此时已经升任连队(整编后实际叫分队,人们习惯叫连队)指导员的刘醒,在丧子的伤痛里,全身心投入连队生产经营中,以此化伤痛为力量,分散自己伤感的心情。但刘醒在上报生产任务计划和完成任务的指标数量上,常常与连长张志强吵架。张志强理直气壮地说:“现在上级给咱订高指标,所以只有像往年一样,完成的生产任务,只有略超过高指标上报就成!”
    刘醒道:“过去,我连年年完成和超额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现在靠弄虚作假完成高指标生产任务,这不是实事求是,而是欺骗党欺骗国家。因此,我坚持按实际情况上报生产任务完成指标,我相信上级的眼睛是雪亮的!”
    张志强不由怒道:“你现在是支部书记,你最后决定,我服从,但挨批的责任你要一个人承担!”
            但说来也怪,分场和总场领导没有批评刘醒,他们三分场三分队还被总场通报嘉奖。原来上级领导比较了解刘醒这名大名鼎鼎的劳模,经上级检查,张志强和刘醒领导的连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在总场下属基层连队中名列前茅。这个连队完成生产任务的实际指标,被上级有关部门暗中提高了,做了假的其它连队,实际竞争不过人家,只好敢怒不敢言,无话可说。对此,张志强很佩服刘醒的为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90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0#
    发表于 2022-4-28 07:15:19 | 只看该作者
    渐入佳境,继续继续~~

    点评

    诚谢老师支持鼓励,順致问候安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30 08: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4-30 08:53:28 | 只看该作者
    茶炉 发表于 2022-4-28 07:15
    渐入佳境,继续继续~~

    诚谢老师支持鼓励,順致问候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4-30 08:5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2-4-30 09:58 编辑

    第五回   公事家事纠结,先公后私勇挑重担


             一九六零年,我们国家进入经济困难时期,客观原因原因是苏联老大哥撤走了专家,主观原因却是国内农业生产上的盲目跟风冒进,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这些主客观因素叠加,从而造成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山丹军马场也和其它农业地区一样,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几乎靠天吃饭的军马场,由于自然干旱持续,这年秋季几乎颗粒无收。于是,这一年军马场所辖系统减员几乎过半,近五千名职工被下放(裁减)。这一年上半年,刘醒的妻子冯三妮,也被分场军人服务社裁减了。
            当年十月的时候,冯三妮又给冯醒生产一女,重七斤,婴儿身体健康,取名银兰。这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较乖巧,见到吃的东西就望小嘴里塞,不挑不检,颇得刘醒夫妇喜爱。银兰刚一岁的时候,就学会走路,并敢于从姐姐金菊手中抢东西吃。三岁的时候,银兰敢于和大她四岁的姐姐金菊打架,并偷偷从姐姐金菊身后抓住其头发,抢人家手中的好东西,姐姐让她,她越发大胆,姐姐推开她,她告姐姐“黑状”,给父母说姐姐打她。冯三妮不了解情况,就象征性打了其姐姐,谁想在拉扯中不小心,把金菊的小胳膊给拉脱臼了,但冯三妮并不知情,金菊委屈地哭个不停。刘醒下班回来后,似乎发现大女儿金菊的胳膊不对劲,就找连队卫生员想办法,其懂一点骨科常识而已,谁料把金菊的胳膊脱臼接反了,孩子哭个不停,于是到总场医院,才解决问题。对此,刘醒批评冯三妮偏听偏信,说孩子打架的事,要对孩子们双向教育,不能欺大偏小。冯三妮心里有愧,没敢吱声。

           家事少叙,言归正传。一九六一年春季,上级对刘醒所在三连的干部班子,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连长张志强调三分场任协理员(副营级),分管分场所辖农牧物资分配和调度,同时负责协调分场所辖分队之间的工作协调,可以说是分场长助理,手中全力不小。副指导员刘醒,被上级调到三分场一连任指导员。原三连的副连长被上级提拔为连长,一排长被上级提拔为副指导员。
            三分场一连连长牛涛是个老八路,文化知识几乎是扫盲程度,工作比较死板,加之和一连老指导员,因工作意见不同经常闹矛盾,指导员张智就在上级那里反映真实想法。上级因了解二人均是好人,就各打二十大板,让他二人注意团结,不要让兄弟连队看笑话。谁料张智一个月前因急性阑尾炎穿孔,抢救无效病逝。失去了指导员张智,连长牛涛就很失落和自责,感觉是自己脾气不好,害得指导员生了病,丢了性命。当然,这都是连长牛涛的心理活动,外人是看不出的。为此,牛涛要求上级快点给一连派指导员。
    刘醒到一连任职后,以身作则,雷厉风行,排长及战士们有点怕他,连长一改往日的霸气,成为老好人。也许,牛涛吸取了以前和老指导员工作上闹矛盾的教训。但有一点牛涛知道,刘醒也是个倔脾气,工作上原则性强,原搭档的张志强连长都让着他,人送绰号“拼命三郎”的刘醒,是军马场有名的劳模。一连有上千亩耕地,生产任务主要是种植牧草燕麦和油菜,另外该连的牧业队在山丹草原养育有五百匹军马,一千只绵羊。这个有二百余人的加强连,其农牧业生产任务很繁重。为此,刘醒的工作重点是,畜牧业以安全第一为要务,重点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培训建设,抓好军马和绵羊自然繁殖工作中的职工队伍建设,争取在人工育种科研方面有所突破。农业生产方面,主要抓好不违农时,在当时靠天吃饭的情况下,连队分管的农牧业生产任务,特别是农业,只有抓住农时,坚持机耕播种收割和人力两条退走路的办法,充分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基本可以达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与此同时,要注重统筹抓好副业生产,养猪养鸡种菜等,因地制宜,搞好综合发展。
            刘醒把自己的工作想法与老连长牛涛沟通后,牛涛对此非常认同和赞赏,当场对刘醒拍胸腔道:“刘指导员,咱连队今后就靠你把方向,你认为对的,我一定带领全体战士(员工),跟你一起好好干,争取干出名堂!”
    刘醒笑道:“老连长老伙计,咱们都得听上级的,听毛主席老人家的。但归根结底,我们要凭良心,对军马场负责,对国家负责。”
            牛涛道:“刘指导员你讲的非常精彩,我完全同意!”
    是年,牛涛与刘醒同心协力,带领一分队全体员工苦干加巧干,农牧业生产任务双双超额完成任务,一连受到所属三分场党组织通令嘉奖。对此,牛涛敬佩道:“刘醒老弟,您可能是刘邦的后裔,工作的格局超乎我小姓辈,起码也具有刘伯温的通才能力!”
            刘醒一惊,赶忙制止牛涛的胡言乱语吹捧,心平气和地说道:“老牛,你不要因为讨好我而胡说八道,今年咱连的工作成绩,是因为咱俩一起,尿在了一个壺里,讲雅一点就是团结一心,带领全员大干、苦干加巧干,再说了,今年老天帮忙,咱连才能取得较往年好的成绩。如果遇到不好的年景,就不好说了。所以,办事情,要客观,实事求是。”
            牛涛道:“老弟说得很对,谁跟你搭档,谁心情舒畅!”
    再说山丹军马场裁员的事。因受全国普遍性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军马场系统的裁员任务异常艰巨,一个万余人的农牧场,要裁减四成以上的人员,工作任务艰巨,思想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当时三分场的裁员任务达近千人,裁减对象主要是近几年招聘的移民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的支边人员,以及可有可无的勤杂人员。在艰苦细致地政治思想工作威力下,一批批下放职工最后敲定。在下放职工中,有一部分女职工,基本是文盲,也有体弱多病的,不适合军马场持续的强劳动工作环境。
            是年,分场组织决定让协理员张志强带队,把其中一批下放的女职工送回原籍,而这部分女同志基本是西南省份的,总计39人。张志强把这批人带到兰州后,先安排住宿,后给她们分批次买好返乡火车票,并逐一送票给她们。也该有事,问题就出在这里。其中一个四人间的下放女职工,其她三人因是同一目的地先一天离开,而留下的这位下放女工年方二十出头,名叫石娇彩,颇有姿色,看似弱不禁风,但内心的能量很大,当张志强傍晚敲门给其送车票时,她当时开门后,顺手就把们反锁了,张志强大惊,生气道:“你这女同志,男女授受不亲,你关门干啥!”
             石娇彩从自己口袋拿出一个苹果,让张志强吃,张志强推辞道:“石娇彩,你别纠缠,快拿火车票,我这就走!”
    石娇彩没有接张志强递给的火车票,而是借势拖掉上衣,露出一对丰满的乳房,并一下紧紧抱住了张志强,嘴里喃喃道:“大哥哥,人家早就喜欢上了您,在分场机关,我是个接话员,不知道得罪了那个领导,他们非要让我返乡,我那里农村生活条件差,我不想回老家!”
    张志强不觉涨红了脸,生气道:“那你为什么不早向组织说明!”
    石娇彩哭诉道:“场部总机班班长李丽原先和我是好朋友,有一次过国庆节时,我喝醉了红酒,就在李丽家床上休息,恰好她爱人因公到外地出差,李丽代我去值班,临走时还说“妹子好好休息,我男人这几天不在家”。谁想,她的爱人半夜三更提前回家,晚上就和我发生了关系,我当时已经清醒了,可我不敢吱声。我等李丽的丈夫睡熟后,偷偷提前离开李丽家,去换李丽下班。李丽见我来换班,问清原因后,李丽生气说算自己瞎了眼,交了我这个不知羞耻的妹子,这不,她不听我的解释和苦衷,李丽从此和我结仇,这一年来,我度日如年,既不能向李丽说明真相,也不能给谁诉说,我比窦娥还冤。我因此事抑郁,好几次贻误了话务工作,有关领导说我不称职,借这次裁员,把我辞退。张大哥,你救救我,我不想回家。”
            张志强叹了口气,无奈道:“石娇彩,你的情况确实特殊,但请你松开手,我帮你想想办法!”
    石娇彩警惕道:“我才不傻呢,一旦我松手,你会说我是破鞋。想当初,李丽的男人在他家强奸了我,有可能给他妻子讲是我勾引他。所以,李丽一直不原谅我,一对好姐妹,从此成了冤家。”石娇彩越说越把张志强抱得越紧。
    张志强本是个正直的男人,平时也喜好抱打不平。可这女人的破事,他无解。面对石娇彩的死死纠缠,他已经浑身燥热,心智乱了方寸。索性抱起石娇彩亲吻起来,石娇彩心中大喜,借势褪去自己的裤子和内裤,和张志强苟合在一起。事比,张志强道:“妹子,你是一个本质不坏的女人,我同情你,我现在也睡了你,可是我有结发妻子,我不能娶你。你说,我现在咋办!?”
           石娇彩道:“大哥,我不是故意害你,但我不这样纠缠您,您能相信我说过的话吗,这也是被李丽逼的,向大哥您说明了真相,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被糊里糊涂裁员了,有理无处说!”
    张志强道:“石妹子,你这道理在人面前,的确难以启齿。要从长计议,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先返回老家如何,我在军马场或者地方上有机会的话,给你找一个适合的工作,届时我会给你写信或发电报如何!”
    石娇彩破涕为笑,说道:“我石娇彩下贱爱了大哥一回,这也是我真正的初恋,你有这个表态,算本姑娘这辈子没有看错人,我相信您,我答应您先回家,三年五年都成。”
    石娇彩临走之前,张志强特别买了一些高档的糕点,算是为石娇彩送行,这一夜是张志强主动,他和这位萍水相逢的姑娘,干柴遇烈火,爱得死去活来,依依不舍。其实,张志强最后的私心是,既然破了戒律,就顺水推舟,索性陪石姑娘再玩一回,给她吃个定心丸,以利于把她顺顺当当打发回老家,后边的事只是应付而已。谁知这种侥幸心理,为张志强的以后的人生,几乎带来灭顶之灾。

            刘醒在新的工作岗位顺风顺水,与老连长牛涛工作配合默契,生产任务连年超额完成,因此一连超过老先进三连,成为分场辖内新先进典型。牛涛逢熟人就夸赞说,刘指导员是我任职连长十年来,最满意最信赖的好搭档。
    时值一九六三年夏天,冯三妮给刘醒又生了个儿子,这两口吸取以前教训,对儿子的养育十分仔细。刘醒给儿子取名新社,但这孩子天生体弱多病,成长中只吃人奶,饭量很小。刘新社半岁的时候,冯三妮同刘醒闹矛盾。嚷嚷着要出去工作,抱怨自己成了刘家的生育机器。为此,刘醒很犯难。于是,他有了主意,决定探亲回老家一趟。刘醒把自己家务之事给牛涛叙述了一番,牛涛同情道:“我老婆不愿意工作,很高兴呆在家带孩子,谁想你媳妇不愿在家享福,愿意出门工作,这才是新女性,老刘你应该支持才对!”
    刘醒故意生气道:“老伙计,原本是让你给我出主意,想办法,谁知你站在女权的立场说话,让我如何是好!”
    牛涛笑道:“老刘你莫急,你请假探亲回老家一趟,这事或许能迎刃而解!”
    刘醒不由乐了,说道:“我跟你老兄说了半天,原来都是废话!”
            牛涛也笑道:“你老弟是最有主意的人,我陪你说废话,是为了让你高兴。不过,你放心,我这就给你去分场部请假去,明天连里正好有生活车去兰州。”
    刘醒感谢道:“老连长,你雷厉风行,我谢谢你!”
    牛涛说不客气,并督促刘醒回家准备准备。

            连队生活车赶清早就拉着刘醒一家向兰州方向驶去,傍晚的时候才赶到兰州,于是大家就住在总场驻兰州办事处。第二天早上,刘醒买好了火车票,并在火车站附近电报大楼,给兄长刘大柱发电报,让其在本县城接人。因是下午的火车,刘醒与妻子冯三妮,连抱带拉,把金菊、银兰领着,把新社抱着。逛了几家大商店,买了一些孩子衣物,尔后走进一家牛肉面馆吃拉面。在饭馆坐等后,冯三妮抱怨刘醒毛病多,就爱逛商店,不管自己和孩子死活。刘醒笑道,带你娘儿们逛商店,是为了让大家增长见识,再说了,我领两个孩子,你就抱一个孩子,你还有意见。冯三妮说,娃他爸站着说话不腰疼,以后诳街你就抱着儿子试试,看累不累。刘醒笑道,娃她妈常有理,儿子他小离不开妈哟。
    一会儿,拉面上来了,刘醒给大女儿金菊要了个小碗,自己一边吃一边给二女儿银兰喂饭。而冯三妮此刻没有吃拉面,她正对着饭馆墙面,给儿子新社喂奶。最后,一家人顺利解决了温饱问题,赶火车的时间基本就快到了。
    坐上了返回老家的火车,刘醒和冯三妮体验着带孩子的艰辛,劳累和快乐并存,老一辈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怨不得谁,要怪只能怪自己!冯醒在梦中被妻子冯三妮喊醒:“娃她爸,火车快进西安站了!”刘醒一惊:是吗是吗?
    拖儿带女,非常不易。刘醒背着银兰,领着金菊,冯三妮抱着新社,一家人艰难下了火车。因是下午,刘醒领着一家人,就近找旅店先住了下来。吃过下午饭,刘醒领着银兰去看明天回老家的班车始发情况,银兰走了几步,就喊着让爸爸抱,刘醒说了声“小懒虫”,就抱着银兰望前面走。不一会儿,在旅店的金菊闹着要找爸爸买好东西吃。冯三妮有点不乐意说:“丑丫头,刚才你爸领你妹妹你咋不跟着去,你没看见我给新社喂奶!”
            金菊见妈妈不高兴,就独自下旅店二楼去找爸爸刘醒,冯三妮对此很生气,匆匆穿好衣服,抱着儿子新社去找金菊,金菊正是学龄前的年龄,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刘醒在军马场时曾经给金菊教过几十个生字,没想现在有了用场,金菊发现这家旅店的门牌,有一串朱红打字,其中“新”还有“办”字她认识,于是就准备过马路。恰好此时冯三妮下楼后看到这一幕,冯三妮气不打一出来,于是喊道:“金菊听话,不敢乱走,再走妈要揍你了!”
            金菊听见妈妈喊话,吓得停住了小脚步。冯三妮赶过来,在金菊屁股上拍了一巴掌,一边抱着儿子新社,一边领着金菊去找刘醒。在此过程中,冯三妮抱着儿子往前走路,后边金菊的小手拉着她上裤的边缘跟在后面走着,冯三妮对大女儿金菊此举感觉很别扭,就下意识用大手把金菊的小手掰开,开始金菊死不放手,冯三妮就不停的掰开,这样走着走着,冯三妮发现自己身后的金菊,不知何时丢掉了。
    冯三妮急得像疯了一样,哭喊起来,回头走在大街上持续呼唤着金菊的名字。恰好买好明天回老家班车票的刘醒,听见了妻子冯三妮撕心裂肺的哭喊,匆匆地急火攻心的赶来问个究竟。冯三妮哭着说明了情况。刘醒毕竟有见识,安慰道:“你这当妈的,太马虎了,不过不要紧,咱马上给派出所报警,我相信不会有大问题!”
             于是,一家人先向所住旅店方向往回赶。刘醒和冯三妮抱着其他两个孩子回到旅店,旅店前台一中年女服务员笑问:“你两口急着回来,是不是把什么贵重东西丢了?!”
           刘醒遗憾的回答道:“可不,我们把大女儿不小心走丢了!”
           中年女服务员又笑道:“你两口真正的马大哈,莫急,莫急,你丫头在二楼等你们呢!”
            刘醒和冯三妮上楼后,发现金菊爬在门逢下往里看,刘醒不觉苦笑了一下,心想:这孩子,爸妈会在屋子里,把女儿你拒之门外吗!而冯三妮看到此情景,气不打一处来,赶过去就要教训金菊。刘醒拦住妻子冯三妮道:“算了,你气该销了,咱孩子能自己回来,这是天大的万幸!”
    是夜无话。因明天赶班车,刘醒一家人都早早休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90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3#
    发表于 2022-4-30 10:13:3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章节说的是我父母那辈人的事情,虽然我尚未出世,但喜欢当代史的我读起来还是津津有味。

    点评

    诚谢老师支持鼓励,順致问候安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5-5 0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09:44:01 | 只看该作者
    茶炉 发表于 2022-4-30 10:13
    现在的章节说的是我父母那辈人的事情,虽然我尚未出世,但喜欢当代史的我读起来还是津津有味。

    诚谢老师支持鼓励,順致问候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5-5 10:3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2-5-5 10:48 编辑

    第六回   再次回家省亲,为工作解燃眉之急

           刘醒一家乘坐回商州的班车,这次依然是下午两点左右赶到本县城。兄长刘大柱挑着一副担子,早早在班车站等候,等候的还有堂侄儿刘大林,大林刚刚在县上酒厂上班,明天正好是星期天。刘醒一家人见过老家至亲,不觉大喜过望。于是,重复老套路,大家先一起进饭馆吃面,其次进商店给宗亲们买糕点等礼品,最后大家一起向老家赶路!
             自上次探亲回老家后,刘醒有八个年头没有回来了。这次拖儿带女,一小家五口走进老屋。老家炙热的亲情氛围依然热烈。上了年纪的大伯、二伯和三伯,早已上刘义家等候侄儿刘二柱一家人进门,以表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刘醒在老家,宗亲上辈不会叫他大名,而是直呼其二柱。同时,刘二柱同门宗亲有兄弟七个,刘醒最小,但因在部队上工作,且是干部。所以,宗亲长辈们都很看重他。去年,三伯的二儿子国生,在本地一家煤矿上工作时,因矿难因公牺牲,刘醒对此很难过,特意上前安慰了三伯刘仁。同时,趁势给宗亲上辈分别送了从县城买来的糕点礼品和糖果,宗亲们皆大欢喜。
    宗亲的女眷们,也就是刘二柱堂亲的大妈们,以及嫂子们,都悉数前来看望冯三妮及其幼小的孩子们。大家夸孙女金菊和银兰长得俊俏,赞孙子新社是四爷刘义家里的宝贝疙瘩。

            宗亲长辈和在家的堂哥们离开后,刘醒才有时间和父亲刘义,以及大哥二柱至亲谈论自此探亲的目的。刘醒首先感觉到了老家人丁的变化。上次探亲离开老家不久,刘二柱的父亲刘义,找了一个老伴;兄长大柱因妻子迟迟不能正常生育,过继了二伯刘智的三孙子自民。这些情况,是大柱先后写信告诉二柱的。特别是对于父亲刘义续弦一事,大柱以前不以为然,颇有意见。当时刘醒写信告诉兄长大柱,让其大哥正确对待。他写信说,因咱母亲去世早,父亲一个人拉扯大咱兄弟姊妹四人,实属不易。大柱因妻子小产后,再不能正常生育而生闷气。现在有了养子,心情自然好多了。
          刘醒现在的继母周姒,解放前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二房,因没有生育子女,解放后自由离开了前夫家,回到了娘家,本想此生不再嫁人,但为娘家兄嫂不容,遭人嫌弃。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经人说媒撮合,因此年过半百的刘义,娶了年过不惑之年的周姒。周姒相貌端庄,知书达礼,善解人意,这与她以前做二房的婚史有关。来到刘家后,对其后夫刘义伺候周全,颇得刘义欢心,对其孙自民也是爱不释手。
           刘醒说起目前自己拖儿带女的困难,父亲刘义说道:“自公社化后,咱农村成年人几乎没有闲人了,你姐英年早逝,你妹嫁人去了新疆,闲人就是你继母了,让她去山丹帮你带孩子吧!”
          刘醒一惊,慌忙劝道:“大,这可不行,您老人家年龄大了,继母需要照顾您,我另想办法吧!”
    是夜无话。第二天,冯三妮督促刘醒回其娘家。刘醒道:“我正好有此意。”
            因是山路,赶到老青山乡已经是中午时分。冯三妮的娘家,就住在老青山谷底一个疙瘩梁上。这里的自然条件比小河村差远了。首先吃水是个问题,要去疙瘩梁坡下沟里去桥挑水,一去二三里,颇费工夫。
    冯三妮家仅有三间土坯房,其母亲一生养育了五女两男,其中长女嫁人后不久因病去世,长子幼年夭折,其父虽为乡村土中医,但患有眼疾,虽年过半百,但身体每况日下。这家现在只有小儿子冯有青是壮劳力,小女儿冯五妮力小在家无事。冯三妮和女婿拖儿带女进了冯家,三妮的父亲冯俊德和母亲李氏,高兴得合不弄嘴,弟妹们也兴高采烈。吃过下午饭,天色已晚。冯三妮打算住在娘家。一家人仅有一张火炕,冯三妮的弟妹,只好到别人家去找歇脚(方言,指休息)的地方。
    当天下午饭后,刘醒独自带着礼包,去看望住在同村的舅父舅母一家人,这里按住不表。
    说起回家的难处,冯三妮难免在母亲李氏面前落泪。李氏道:“就这碎碎的事,看把我娃难的。我决定让你小妹五妮帮你带孩子去,她十四五岁了,该长点见识了!”
    冯三妮犹豫道:“这好是好,但五妮要上学的!”三妮心里清楚,小妹五妮周岁只有十三岁。
    李氏解释道:“你四妹现在上小学,人家笑话呢,她自己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上学了。”第二天,李氏把此情况给五妮一说,五妮高兴地跳了起来,兴奋地说:“能成,我愿意!早就想离开咱这穷家了。”
    母亲李氏见小女儿天真可爱,笑道:“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你这小蹄子,嫌贫爱富,你三姐夫是吃公家饭的,日子肯定比咱家过的好,这次你出门去帮你姐带娃,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么你就别去享福去!”
    五妮又不以为然地对母亲李氏说道:“只有我三姐家生活好,吃点苦算啥事!”
             李氏心有不舍小女儿离开自己,一是怕小女娇生惯养惯了,吃不了苦;二是她知道三妮是个急性子,而五妮却是慢性子,时间长了,姊妹俩难免发生矛盾。于是安慰五妮道:“我娃到了你姐那里,一定要听你姐三妮的话,别让你姐夫一家不高兴!” 五妮嫌母亲啰嗦,刚要反驳母亲,见其妈妈李氏满眼泪光,刚要脱口说出的话,话在半路上又咽了回去。
             第二天早晨,刘醒急着回老家,岳母说:“他姐夫莫急,吃了早饭再走不迟……”

           刘醒和冯三妮一家人领着五妮,下午一点左右刚进老屋家门,刘义便督促老小女眷端饭端菜。他心里明白,二柱这两天就准备赶回军马场了。
    冯醒此次回老家,感慨良多。他发现父亲刘义自从续弦了周姒,精神面貌不错,自己的生母是日本人投降那年,因自己被拉壮丁气病后去世的,此后十年,父亲刘义细心照顾其余三个子女,直到儿女们成家,才在亲友劝说下续弦周姒。好在继母周姒识大体顾大局,与兄长大柱一家人和平相处,亲如一家。对此,刘醒为父亲刘义晚年的幸福,打心眼里高兴。遗憾的是,兄长大柱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本该是有的,是因为嫂子白花花在家生孩子难产,一个足月的男孩,被接生婆活生生扯坏了脖子,大人保住了,孩子意外夭折了。此后,白花花先后抱养了两个孩子(包括大柱他姐碧翠的小女儿),不幸均夭折了。据冯三妮后来听村里人讲闲话,说其孩子大伯人品可能有点问题,早年与本村一个何姓有夫之妇有染,把种子留给了人家,据说是个女儿,而自己却没有亲生子女,用迷信的说法,也算是报应。而刘醒对于这些家长里短,是是非非的闲话很是反感,认为是长舌妇造谣,无事生非。当然,这些都是乡里闲言碎语,信则有,不信则无。
    冯三妮提醒刘醒,该去看看自己二姐二妮和四妹四妮,刘醒道:“咱孩子的亲姨们,是该去的!”
    这次回到小河村,冯三妮见过前大姐夫何喜贵,其人现在已经续弦,她询问了大妮姐病故前后的情况,知道了其姐姐因感冒引起嗓子发炎,在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感染发展成白喉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此病传染性极强,因此大妮英年早逝,留下的一儿一女两个幼儿,也因传染恶疾先后夭折。冯三妮对大姐夫以前的无能为力,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其大姐夫是个废物。后来知道,此人有癫痫病,办事能力有限,后来续弦娶的妻子给其生育的孩子,也没有保住,再后来,其前姐夫成了寡夫,她却同情他,给他一些钱财照顾,也是念及大妮姐姐而已,当然这些同情也是后话。

              冯三妮引领刘醒和孩子们先去了二妮姐家,二妮家住徐家寨,这是个有着数千人的大村,村里有零星集市,颇为热闹。在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一位年过三十的壮年汉子,油头粉面,兴冲冲地冲出人群高喊:“娃他三姨三姨夫,好东风把你们吹来了!”说着,帮忙把刘醒手中的礼品提在自己手中。
           冯三妮顺势问道:“二姐夫,我姐在家吧?”
    被三妮称为二姐夫的人名叫徐伟,他答复道:“你二姐一天忙的很,管四个孩子,每天还要下地挣工分!”冯三妮不满地又问道:“我姐那样忙,你咋闲逛呢?”
    徐伟慌忙介绍道:“娃他三姨,你误会我了,我现在是村上大队的队长,基本上半脱产,刚才是给村上小商贩们讲政策呢,这也是劳动么!”
            徐伟名如其人,的确“虚伪”,刘醒第一次从部队探亲回老家后,与徐伟见过一面,其人言行不一,虚荣且虚伪的个性,让刘醒对这位连襟的印象不佳。后来听人说,徐伟抗美援朝时期当过几天志愿军,但还没有到朝鲜,就被部队组织退了回来,原因是尿床……
    冯三妮刚进二妮家,发现二姐给最小的儿子喂奶,二妮看见三妮妹子携女婿前来看她,心里很是激动。顺口问道:“三妮妹子咋不带两个闺女来呢?”
    三妮道:“留在老家了,她婆和她大妈帮着看呢,新社小不带不行,咱这疙疙瘩瘩的山路,太难走了!”,于是,关心的询问了二妮身体情况。
    冯二妮道:“我給徐伟家养育了两女二男,只是名声好听,孩子他爸忙大队的事,我忙家里的事,还要下地干活,回家做饭,唉,做女人难啊!”
    徐伟制止道:“你这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尽说些没用的事情,谁家不是这样,咱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着呢!”
    冯二妮放下小儿子,让大女儿槐花看着,就急着去做饭,冯三妮说我们吃过饭来的,不用了。但挡不住二妮的执着,不一会儿,两大碗荷包蛋端在刘醒和冯三妮面前,还有一盘玉米面做的窝窝头。吃过饭,冯醒催冯三妮去下一位亲戚家,冯二妮留不住,只好作罢。

            走出徐家寨,冯三妮给刘醒说,咱儿子新社睡觉了,你抱孩子吧,我实在抱不动了。不过,再走五里地,就是我妹四妮的家。大约四十分钟后,刘醒夫妇赶到四妮家,四妮在自家院长和约莫一岁的男孩正练习走路,突然被三妮一声呼唤吓了一跳,发现三姐和姐夫竟然就站在自己眼前,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热泪盈眶道:“三姐你咋来了,我没有想到!”
            看到四妮逐渐隆起的肚子,三妮知道妹子怀着七八个月大的孩子,不久就要降生了。于是把怀中的新社放到地下,和四妮的孩子一起学走路,新社比四妮的孩子虎娃大概大一个月。所以走起路来,新社稳当一些。姊妹说话间,四妮就要去做饭。三妮说不用不用,刚刚在二姐家吃过饭。于是,刘醒招呼儿子新社,任由三妮与妹四妮谈论家常,以及姊妹间的是是非非。
    不一会儿,四妮的丈夫杨更生回到家。看见有亲戚进家,十分感谢,于是拿出旱烟让三姐夫刘醒抽烟,刘醒说旱烟自己抽不惯。于是刘醒拿出一包大前门香烟,让妹夫杨更生抽,四妹夫没有客气,点着烟后,自言自语道:“姐夫的香烟绵软,好抽,我的旱烟劲大,熏人,”随后又说:“今天天色已晚,姐夫一家今天就住在这里,明天一早我送你们回家!”
           刘醒问妻子三妮孩子咋办,三妮道:“金菊和银兰大了,有她婆和大嫂照顾,不要紧,明天一早再回家不迟。”
    杨更生是退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立过功受过奖,大字能识几个,个人素质较高,目前是本村的支部书记。说起部队情况,杨更生说:“三姐夫在部队比我进步大,我是抓丁后被解放军俘虏的解放兵,重新入伍后参加了志愿军,退伍后回老家娶不上媳妇,而立之年才和冯四妮成婚,所以我非常珍惜这个家庭。”
    刘醒道:“我与妹夫你同病相怜,也是被抓丁后走出家门的,幸运的是投诚起义了,才有了今天的光明前途,因此,我知足了,我感谢共产党。话说回来,妹夫你也是了不起的,是抗美援朝有功之臣,复原后当上村支书,说明共产党是很信任你的。我在外工作也是迫不得已,国家需要;你在家劳动也是工作,又担任村支书,担子不轻。”
    两个连襟说话间,冯四妮和三妮已经把晚饭面条做好了,因两个小孩不约而同都睡觉了,四妮和三妮姊妹俩合力做好了晚饭。
           第二天清晨,刘醒就催妻子三妮赶紧回家,因明天就要开始准备返回军马场。四妮与三妮姊妹俩恋恋不舍,总有说不完的家常话。杨更生把刘醒一家送到岭上一条捷径,说此路赶回小河村可节省不少路程。刘醒随之给杨更生口袋塞了三十元钱,四妹夫推脱不过,说太感谢姐夫了。这里,不在赘言。

              今天是刘醒一家离开老家的日子,刘姓宗亲及家人悉数前来送行。刘醒抱着二女儿银兰,冯三妮抱着儿子新社,准备出发。突然,冯三妮发觉不对劲,于是喊道:“娃他爸,你不管咱金菊了?”
            刘醒笑道:“咋能不管呢,金菊快过来,咱回军马场!”
    可是此刻,金菊正抱着爷爷刘义的大腿不松手。金菊已经是学龄前儿童,恰好当年七岁,她可能在想:爸爸喜欢大妹银兰,妈妈喜欢儿子新社,自己现在觉得唯有爷爷刘义对自己最好。所以,不管不顾爸爸刘醒地呼唤。
    刘义对于大孙女此举颇为欢喜,也正和他意,于是把刘醒叫在眼前说话:“二柱,你小家拖儿带女不易,老子我也帮不上大忙,我看把金菊留下吧,也能减轻你小两口负担,再说了,咱这一门缺孩子,留下金菊正好和你大哥的养子自民是个伴儿!”
            刘醒回敬父亲道:“大,行是行,可是金菊今秋要上学,怕给耽误了!”
           刘义不容置疑道:“我儿放心,有我在,你娃吃不了亏,上学也没有问题,金菊就留下吧,这事我替你做主!”
            刘醒看了看妻子冯三妮,正好三妮也听见公公的义正辞严,她心有不舍,但不敢公开反对,于是沉默以对。刘醒知道妻子三妮的意思,让他自己做主。刘醒冷静了一下自己说道:“娃她妈,我大也是为咱小家着想,金菊就留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5-7 22:43: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2-5-7 23:04 编辑

    第七回   调解男女纠缠,协助领导化解难题

            一路辛苦,刘醒携一家人,终于按时返回军马场。一连老连长牛涛见刘醒归队,十分高兴。除安排连队食堂给刘醒指导员一家送饭外,他还给刘醒说了分场协理员张志强和妻子闹离婚的事。刘醒有点不相信,在他心目中,张志强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解放初,三连长张志强及其所在加强营,在时任团长耿杰率领下,在山丹军马场与青海结合部的一次剿匪战斗中,团长耿杰不幸被流弹击中头部光荣牺牲,当时其怀孕的妻子郑云香痛不欲生,时任连长张志强非常同情郑云香,并表示敬慕之情,在组织的关心下,郑云香再嫁张志强。后郑云香除生下遗腹子女儿后,再婚夫妻恩爱,先后又给张志强生下一个女儿和儿子。郑云香知书达礼,相夫教子,人缘关心处理恰当,在军马场系统广受好评,对此,张志强很自豪!
            牛道:“你老弟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年张志强与石娇彩在兰州某旅馆偷欢相别后,送走了石娇彩,张志强当时感觉卸下了包袱,此后便断绝了与她的联系。可是,人家石娇彩没有忘记一夜之情。回到老家西南农村,石娇彩没有再嫁人,而是未婚生下了一个女儿。现在两岁多了。从时间上推算,正好与张志强受组织委派,下兰州去遣送下放女职工的时间相吻合。
           石娇彩最近从老家赶到军马场,抱着女儿住在军马场某分场部招待所,指名道姓要找表哥张志强讨说法,张志强不敢怠慢,小心给石娇彩赔不是。石娇彩愤怒地对张志强吼道:“你这个禽兽不如的东西,享受祸害了我,留下孽种,就不管不顾了,害得我不知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人的白眼,你到好,对我不管不顾,好像我是个破烂,不存在。现在,我要求同你结婚,否则,咱找你组织说理去!”
            张志强道:“石娇彩,你别威胁我,那年我下贼船,都怪你色诱,逼人就范。再说,我有家,有妻子,你让我咋办!”
            石娇彩不依不饶道:“这好办,你与她离婚,与我结婚!”
            张志强生气道;“小石你做白日梦,这根本不可能!”
    石娇彩发狠道:“张志强你流氓,你入妈不管娃,算你狠,我今天就找你组织去,如果组织不管,我娘儿俩就死在你面前,一了百了!”话毕,石娇彩顺势在女儿屁股上偷偷拧了一下,孩子顿时嚎啕大哭起来。
    张志强性格刚强,不怕人闹,就怕人哭,这也是他人性的软肋。况且,这女孩子按石娇彩的说法,是自己的小孩。于是,他仔细打量了一下,发现这女孩的确与自己的亲儿子小英某些方面有点象。他叹了口气,劝石娇彩道:“小石啊,算我求你了,我妻子郑云香的情况,我曾经给你简单说过,你不要得寸进尺了,容我想想办法!”
            石娇彩反驳道:“我离开你三年了,三年来,我为了咱女儿,不知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你信守承诺了吗,假若你把我关心一点,甚至写一封信,我也不会来这里给你丢人现眼,这都是被你逼的。”
            张志强无言以对。稍后,他对石娇彩道:“你这几天不要轻举妄动,你逼我离婚,这可能是要出人命的。”话毕,就急匆匆出门了。
            石娇彩心中得意了一下,心里狂喜:我要的就是这效果,不能与你结婚,只有给我今后安排工作也行。

            张志强在外喝了一斤酒,半夜三更才进家门。刚进家门,他发现妻子在客厅沙发上和衣睡着了。他知道妻子郑云香在等他。他不觉膝盖一软,就势跪在妻子面前。
    郑云香一觉醒来,发现张志强跪在自己面前,不知何因问道:“你这是作啥子妖?”
              张志强小声说道:“我犯大错误了,想跪死你面前谢罪!”
              郑云香道:“有话好好说,不要用死吓人。”
    于是,张志强向妻子坦白了三年前,因立场不坚定,被石娇彩拉下水的前因后果,请求妻子郑云香发落!
            郑云香听罢张志强的过往叙事后,心情反而平静地说:“我这半老徐娘早年嫁给你,我知道委屈你了,好在咱夫妻一场,现在我让位,给你机会,你也不必委曲求全,咱两明天就去离婚,你好与那年轻小骚娘子结婚,我不会怪罪与你!”
             第二天早上,郑云香找到分场政治处领导,心情平静地说:“我与张志强感情基础不牢,婚姻在凑合中艰难度日,所以要求与他离婚,敬请组织快速批准为盼!”
            领导曾经是张志强老上级,于是说:“郑云香,组织了解你,你是个贤妻良母,问题肯定出在张志强身上!”
    郑云香解释道:“高主任,真的不怪我家老张,是我的问题!”

            当天下午,张志强被分场政治处领导约见谈话,领导开门见山道;“张志强,你小子为何逼妻子郑云香离婚,我就不理解了,象小郑那样的贤妻良母,是你祖辈修来的福分,你咋不知足!”
            政治处领导曾经是自己老上级,张志强有苦难言道:“老领导,我没有,我只是犯了错误,她不原谅我,我咋敢跟她提离婚的事!”
             老领导若有所思地说道:“我量你没有这个胆量,郑云香是什么人,你小子比我明白,当年是你向组织做了保证,否则,你对得起老团长吗!所以,我猜想,你小子肯定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小郑为了你的体面,才出自下策。你老实坦白吧!”
            在老领导面前,张志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一言难尽道:“全都是我的错,三年前,组织让我送女下放职工返乡时,我在兰州被一个叫石娇彩的年轻下放女职工拉下水,苍蝇不叮无缝蛋,我思想觉悟不高,立场不坚定,终于自食恶果,怪不得别人,我请求组织处分我!”   
            老领导恨铁不成钢道:“你小子打仗是英雄,谁料你在阴沟里翻船,你必须把前因后果再细说一遍,组织再作决定!”
            于是,张志强把自己与石娇彩的是是非非的艳遇前后经过,仔仔细细向组织坦白了一遍。老领导最后说道:“你最近不要上班了,在家好好反省,写一封喜新厌旧的反思深刻检查。当然了,不要把那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经过写在其中,主要是从灵魂深处去挖小资产阶级的享乐思想。”
    张志强心里很是感激,他知道老领给自己重新做人的机会和最后的尊严,他愧疚的离开了政治处。

            刘醒回到军马场不久,有一天被分场政治处高主任约见。高主任也是刘醒的老上级,于是开门见山对刘醒道:“我知道你在连队做政治思想工作有一套,这次交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直白地说吧,你的老搭档张志强犯男女作风错误了,我想让你替他擦屁股,做一次善后工作!”于是,高主任把其前因后果简单给刘醒说明了一点,并给他讲了如何处置此事的底线,并说你可以去张志强家一趟,主要是先稳定好郑云香的工作,家丑不可外扬吗!

            是日下午,刘醒来到张志强家,张志强正在写检查,见刘醒到了他家,赶紧把检查藏了起来道:“老弟别来无恙,早听说你回老家探亲去了,家里老人可好!”
    刘醒道:“好着哩,嫂子上班去了!”
    张志强敏感地觉察到,刘醒这是明知故问,于是就试探性反问:“你小老弟是不是听到我的闲言碎语了!”
    刘醒感叹道:“老兄就不要遮遮掩掩了,说心里话,我对你很失望,嫂子那样好的人,你也不知足,图一时之乐,遗恨终身!”
            张志强脸红耳赤,小声道:“我身不由己,在阴沟里翻了船,活该我倒霉!”
            刘醒见张志强仍执迷不悟,找客观原因,不觉生气道:“我懒得给你擦屁股,是高主任让我为你善后,给你重新做人的机会!”
            张志强听到此话,不由自主号啕大哭起来,喃喃道:“我还以为你老弟来看我笑话呢!”
            刘醒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你留着在嫂子面前哭吧。我现在要代表组织,去做石娇彩的工作,请你配合我,介绍一下她的具体情况,我好做其思想工作!”
    于是,张志强很信任地向刘醒坦白了自己认识石娇彩的前后经过,以及现在遇到的棘手问题。末了,刘醒提醒张志强,好好在家写检查,并彻底向郑云香认错,争取其谅解。
            刘醒来到分场招待所,约见石娇彩,并拿出一些儿童食品给其孩子,说自己受组织委托,前来看望她,并调查张志强强奸妇女所犯罪的事实,组织要严惩坏人。
             石娇彩理直气壮袒护道:“他是好人,没有强迫我,我们俩是自愿好的!”
             刘醒提醒道:“张志强是有妇之夫,你俩乱搞,也是违法的,所以,组织上准备开除其公职,送他去外地劳教。我代表组织想听听你的意见!同时,你破坏别人家庭,也要承担法律责任,你也面临被遣送回原籍的后果。”
            石娇彩听到这些严重话语后,顿时哭泣起来,边哭边道:“我这次来咱军马场,本意只是让他找工作,心里不想害他,你们处理他,我管不了他,他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也不值得我管。只是,你们遣送我回老家,我不同意,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刘醒道:“据我了解,你石娇彩本质不坏,你想留下来找活路,我个人可以帮忙。只是,你必须听从我的建议。”随后,刘醒把自己的想法,给石娇彩详细叙说了一遍,并说这样两全其美,互不伤害,并想听听她的意见!
            石娇彩是一个有心机的精明女子,她犹豫了一下,冷静地说道:“只要组织安排我重新工作,我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刘醒道:“组织让我严肃处理张志强的问题,没有授权解决你的工作,但你按照我刚才对你讲的去做,我个人可以帮你解决工作问题!”
            石娇彩道:“我相信刘指导您,您的大名当年我在军马场系统简报里看见过,你咋说我咋办!”
            刘醒说如此甚好。于是,他把组织交代的工作任务完成进展情况,如实向高主任做了汇报。高主任要求刘醒按既定意图,抓紧处理这不可明言的男女丑事,从而稳定队伍人心。
            这天傍晚,刘醒带着石娇彩来到张志强家,把张志强吓了一跳,不知刘醒葫芦里买啥药,是带石娇彩来他家兴师问罪,还是别有所图,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妻子郑云香似乎看出端倪,她清楚刘醒为人直爽忠厚,不会干出格的事。于是她把自己的孩子们,从客厅打发到里屋。
            不待郑云香问话。石娇彩抱着女儿哭诉道:“对不起,郑大姐,我给你家抹黑了,当年我被军马场下放后,不想回老家,在兰州赖着不走,张志强大哥心软,就安慰我说,以后军马场系统条件好了,有机会给我再找工作不迟,我记住了他这一句话,才答应下放回老家的,老家条件不好,回老家不久我和别人结婚生了女娃,后来我男人因病死了,我生活无奈,就想起来张志强大哥当初答应我的话,就来找他,赖他,威胁他。大姐,我错了,我不该破坏你的家庭,听说你现在有三个孩子,我不该给张大哥抹黑!”说着,石娇彩突然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
           郑云香道:“大妹子,你快请起,你这样我承受不起。你也不用这样解释,我和老张的家事与你无关,至于张志强在工作之外,对你的承诺我也不想知道,我只想安安静静过自己的日子!”
            张志强对此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有一条他心里明白:老搭档刘醒这是变着法子在帮他。于是道:“小石,算你有良心,我当年为了顺利完成工作,不该答应你的非分要求,其实我真的想给你重新找工作,只是条件不成熟!”
            刘醒见好就收,于是安慰郑云香道:“嫂子,张志强大哥被逼无奈,给你说了不该说的话,但小石已经说出真相,所以我请求你原谅张志强大哥”
            刘醒説毕,催促石娇彩离开,自己给郑云香招了一下手,说“打扰你们了”,便匆匆与石娇彩离开了。
             后来,刘醒把自己工作完成情况,再次向高主任汇报,高主任把下一步的善后工作授权刘醒,勉励他好人做到底。于是,刘醒与连长牛涛沟通后,石娇彩被临时安排在分场一连食堂帮厨。对此,石娇彩很高兴。再后来,石娇彩与本连炊事班长老吴结婚,老吴年过三十,是个老实人。刘醒和牛涛很支持这门婚事,共同为这一对新人主持婚礼,祝福他们夫妻幸福快乐。
            这一年,刘醒突然升职,被分场组织安排任职协理员。原协理员张志强,被分场组织安排去后勤保障处任生产助理,任务是协调农牧机械物资分配。
            有一个星期天,张志强和郑云香夫妇前来拜访刘醒,刘醒正好工作上有事不在家。刘醒妻子冯三妮热情招待老连长夫妇,郑云香偷偷给冯三妮说:“你家刘醒是个大善人,他挽救了我和老张的婚姻,否则,我两今天可能各奔东西,成为冤家了。”
              冯三妮小声说:“张志强大哥对你好着里,你俩很般配!”
            郑云香也小声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男人外表光鲜不顶用!”她顺势拍了一下冯三妮的心口说,男人这里面装着你,这才是女人的幸福。冯三妮点头,称是。
            不一会儿,刘醒赶回家,向张志强夫妇解释一番后,两个老战友在一起喝小酒,冯三妮做了两个小菜,一盘炒花生,一盘凉拌萝卜丝。两个男人喝得津津有味,道不尽的战友情。
            冯三妮和郑云香相互瞅瞅,会心地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5-12 06:0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2-5-12 06:14 编辑

    第八回    转业地方工作,乐于到最基层磨练

            一九六五年元月,军马场进行整编,一批老军工面临转业问题,高主任代表组织,征求刘醒意见。刘醒道:“从感情上讲,我舍不得咱军马场这块土地,但从军马场长远发展看,吐故纳新对部队军马场是必要的,我个人的去留态度是,一颗红心,两手打算,留下安心,走则愉快!”
            高主任道:“刘协理员,我是你的老上级,咱实话实说,你的年龄和小学文化程度,若继续留在部队,发展空间不大,更重要的是,你们这批老军工,虽早脱下军装,但干部待遇如同现役军人,给予军工干部转业待遇,其实是组织的特别照顾。咱军马场工作生活条件和大城市相比,是比较差的。如果你选择转业,可以转业到你认可的好地方工作,对于子女今后就业也是有便利的。”
            刘醒道:“谢谢高主任关怀,我现在想明白了,我要求转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争取再立新功,绝不会给咱军马场的老首长丢人。”
            高主任笑道:“这我相信,你刘醒有如猛虎,在哪里也是虎虎生威!但我提醒你一点,不管在哪里工作,讲原则性是对的,但要注意灵活性,这一点最难把握,也容易得罪人。你得罪了群众,群众说你官僚;你得罪了领导,有私心的就会给你小鞋穿。给你说这么多,我是为你今后进步着想,你明白吗!”
            刘醒感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非常感谢老领导对我的厚爱和提醒,我在分场任职协理员约两年时间,期间,因对个别领导爱贪国家小便宜恨之入骨,讲原则肯定得罪了他们。
            高主任安慰道:“好汉不提当年勇,今后在地方工作,其关系肯定比咱部队复杂的多,所以,凡事要三思而行,注意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
          临别时,刘醒循规韬距给高主任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是年三月,组织通知刘醒,他作为军转干部被青海省民政局接收,将留在其省会西宁市工作。在决定出发去青海西宁期间,刘醒打包一些必须的生活品行李,忙得不亦乐乎。
           忙里添乱,这天冯三妮与小妹五妮发生矛盾。三妮从分场服务社下班后,发现五妮在连队单身宿舍,抱着新社与几个泡病号的青年职工闲谝,很是生气。在冯三妮看来,这些小年轻不务正业,装病。目的是勾引自己的亲妹妹,并为此说了一下吓唬五妮的粗话。五妮对此很生气,认为三姐三妮污蔑她,她清清白白与人聊天,用不着三姐大惊小怪,搞人身攻击,并要求连夜晚赶回老家。为此,三妮气愤不过,狠狠以武力形式教训了五妮。
            屋漏偏遇连阴雨,五妮这天晚上失踪了。对此冯醒批评冯三妮添乱,说道:“这几天我在家忙活打行李包,你到好,打亲妹子,五妮在老家平时你妈都舍不得打,你有啥权利打人家!”
             冯三妮委屈道:“这坏丫头不好好带新社,把孩子弄的浑身都是伤疤,还整天和一帮不三不四的小青年瞎混!”
            刘醒道:“她也毕竟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晚上离家出走是真正的危险。这一夜,刘醒几乎把五妮找了一夜。天亮的时候,刘醒发现冯五妮睡在军马场农机队拖拉机的驾驶室里。
             对此,刘醒很生气。他又想,冯五妮虽然也是个大孩子,但她毕竟是妻子三妮的妹子么,自己不能失态发火。于是,他叫醒了五妮,让她回家睡觉。
            冯五妮哭诉道:“我远离老家,给你们带孩子,我三姐竟然动手打我,说实话,我长这么大,就连父母也没有动过我一手指头。因此,姐夫我告诉你,我要回家,我不在这里当受气包了!”
            刘醒道:“你三姐打你确实不对,但你是我孩子的小姨,因新社身上发现了意外伤情,你姐对于你迷恋小说,以及与陌生人打交道不放心,本意也是为你好呀!”
    由于冯五妮任性要走,刘醒夫妇劝不住,于是刘醒到分场找去兰州的生活便车,经与有关司机商议,打算择日送走冯五妮。
            五妮走的不是时候,冯三妮为此急火攻心,不觉病到了。刘醒看着已经怀孕的妻子三妮,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他清楚冯三妮个性强,怀孕已经六个多月了,每天颠着大肚子去军人服务社上班,现在五妮走了,她无可奈何。刘醒把分场医务室吴大夫请到家里,给五妮号脉。
            冯三妮说:“给吴大夫您添麻烦了!”
            吴大夫道:“小冯,据我所知,你这是怀第五胎了,你还要上班,真叫人不可思议哟!”
            冯三妮道:“谁愿生那么多孩子,我是实在没办法,只能顺其自然。所以,我喜欢上班,可以暂时摆脱带孩子的烦恼,本来我五妹帮我们带孩子。但我妹子不让我省心,教训了一下,就跑了!”
            吴大夫道:“我把脉你问题不大,主要是没有休息好。所以建议你好好休息,注意保胎。既然爱上班,以后就计划生育吧!”

            这年三月中旬某日,是刘醒转业离开军马场的日子。昔日老战友张志强夫妇,牛涛夫妇前来送行,大家在一起饮酒话别,均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回忆激情燃烧的流金岁月。牛涛道:“刘醒老弟比我们年轻好多,脑子好使,到地方肯定是红人!”
            张志强妻子不等丈夫说话,插话道:“刘协理员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我祝福您和三妮妹子一家平平安安,阖家永远幸福!”
            张志强道:“刘老弟对我恩重如山,我今后不会辜负老弟美意,一定安分守己和郑云香过好幸福的余生,混出自己应有的本色!”
            刘醒感谢道:“我这怂人工作上不爱搞团团伙伙,但老张和老牛两位战友大哥另当别论,我们工作上是搭档,且相互支持,胆肝相照,胜似兄弟,让人终身难以忘怀,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牛涛最后说道:“刘协理员,不管你走到哪里,我们都是战友,都是兄弟,今后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还请你知会一声!”
            刘醒感谢道:“那是一定,谁叫咱们是战友加兄弟呢!”并督促大家:“张兄牛兄,夜已经很深了,你们两家人该回去休息了,明天你们都要上班啊!”这晚,大家依依不舍。

            冯五妮因带孩子问题和冯三妮闹别扭,刘醒几次做五妮思想工作,五妮因其三姐打了自己一巴掌而记恨,坚持要回老家。刘醒看到小姨子去意已决,只好随分场生活车把五妮送到兰州,尔后买火车票看着五妮上了列车,他这才放心返回山丹军马场。

            是年三月中旬的一天,刘醒一家,坐着山丹军马场五分场特意安排的生活车,踏上了去青海西宁市的征途。到达目的地后,刘醒及时前往青海省民政局报到,组织上安排刘醒到优抚生产处报到,这个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帮助失去劳动能力的复转军人,特别是集体复原转业到地方农场的复转军人职工。前者,大多数是因参战致残原因失去劳动能力的复退军人,也有少量是因施工生产后致残的复转军人,而大量优抚工作在国营农场。
    刘醒在青海省民政局工作不久,便被组织派往赴青海某国营农场参加试点工作,省上有关领导不时来这里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刘醒往往几个月都回不了西宁的家。1965年6月,冯三妮给刘醒生下了第三个女儿,取名铜梅。望着眼前的一儿两女,冯三妮偶尔也会想起在老家的大女儿金菊,如果金菊在西宁,也可以帮助大人,照顾看护一下弟妹。而眼下,只有年仅五岁多的银兰帮她。冯三妮有时也会抱怨刘醒,生产铜梅时,刘醒身在黄南州某农场,压根儿没有在她身边,好心的邻居吴婶,帮她在西宁的新家生下了铜梅。一个星期后,刘醒才匆匆赶回妻子冯三妮身边,好在刘醒非常喜欢孩子,她对此也知足了。冯三妮有时想起,解放前在老家,她和二姐因家中贫穷,均早早小小年纪给人当童养媳,解放后有幸进了刘家大门,遇上了刘醒这个大好人,自己才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才有今天的温馨家庭。她有时也会敬佩刘醒,是刘醒督促自己在部队识字班继续学习文化,并督促她学习诸如做饭蒸馍烧肉炒菜这些碎事,原本在老家都不会这些琐事,现在都学会了,才勉强能应付嗷嗷待哺儿女们的生活要求。每当想到这些,冯三妮就不再抱怨刘醒了。但有一条,冯三妮很坚定,就是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工作,绝不当一个依靠丈夫的家庭主妇。
            是年年底,铜梅六个月的时候,冯三妮自己出门,在西宁东大街某国营食品杂货门市部找到工作。具体岗位是营业员,冯三妮人才娇好,看上去精神很有气质,工作试用一周后,各方面反映良好,单位领导让她办了正式入职手续。刘醒从牧区农场回到西宁家中后,妻子冯三妮向他坦诚了自己做主的重大决定。刘醒道:“你想工作我不反对,但咱们的孩子尚小,这样做是不是有点自私,你上班后孩子咋办?”
            冯三妮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难的,咱家大孩子看小的,最小的看不了送托儿所。再说了,我还想把咱大女儿金菊从老家叫回呢!”
    刘醒心里清楚,妻子冯三妮和自己结婚时,因年龄比自己小七八岁,他比较宠爱她,所以养成了她一不愿呆在家做主妇的个性,二是更不愿在家做饭带孩子,热衷于出门工作,有点女权主义思想苗头。于是,他心平气和地说:“早在军马场时,你冯三妮就跟我闹着要工作,我也没拦住你。但我不是大男子主义,只要你能保证咱孩子安全,有人管,我不反对你工作。只是我人在牧区农场参加试点工作,比较忙,脱不开身帮你,你只有好自为之了。”
             一九六七年八月,冯三妮给刘醒又生了一个儿子。对此,不仅刘醒高兴,远在陕南老家的老爷子刘义,得知这一喜讯后,不顾年届七旬的老迈身体,只身前来西宁探望孙子。如此,冯三妮为刘醒总共生了三儿三女,可惜的是大儿子新丹早年夭折,让人遗憾。
            冯三妮对于公公刘义来西宁,特意看望小孙子新宁表示欢迎。她说:“大,您这次来西宁,原本让你带上金菊一起来的,您咋一个人来了,路上也没有人给您做伴儿!”
            刘义道:“本该和你继母一起来的,但她要照顾金菊上学做饭。金菊这孩子乖巧懂事,在咱老家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且学习很好,她也不愿意来西宁,所以没有把我大孙女带来!”
            冯三妮见公公刘义如此态度,不好反驳。于是话题一转说:“二柱今天下午晚些时候,就能从农场回来看您老人家。”
            刘义叹道:“这就好,有几年没有见我儿了!”
    傍晚时分,刘醒如约回到西宁家中。刘义看到被太阳晒的黑不溜秋的儿子,心疼地说:“二柱哟,你咋把自己身体弄成这样,我儿你参加体力劳动吗?”
            刘醒答道:“大,您不用为我耽心,儿没有参加体力劳动,在牧区农场主要是搞调查研究。至于嗮黑的原因,是因为高原紫外线强,人容易晒黑嘛。”
            刘义道:“我儿一家在西宁条件不错,省城总比县城好。前些年,我对于你两口不回咱县城颇有意见,这次来一看,也许你们是对的,在这里将来可能对子孙就业有好处。”
            刘醒感慨道:“好是好,但这里离咱老家远,对大多有照顾不周,还请您原谅!”
    刘义道:“现在社会好,交通方便,我这次从老家来你们西宁新家,不到三天时间,这在旧社会,可能得十天半个月!”
            刘醒进西宁家不到三天,今天下午就要赶回牧区农场,临走时劝父亲刘义多住一段时间,帮忙带带孙子孙女。刘义道:“二柱哟,你看这样成不成,我把孙女银兰带回老家行吗,这样你媳妇三妮就能集中精力带我两个亲孙子了!”
            刘醒笑道:“大,这样恐怕不成,金菊在老家三妮本来就有意见。”
             刘义本想对儿子发火,抱怨二柱怕媳妇三妮。但眨眼一想,儿子常年忙于工作,家里顾不上,儿媳三妮既要带孩子,还要上班,大家都不易。况且,儿女们小时候,都离不开娘。于是说道:“二柱哟,你走后过几天,我也要回老家,这次来西宁主要是看看亲孙子,我看新社和新宁都长得结实,也就放心了。常住西宁,只会给你们添麻烦!”
            刘醒叹了口气说道:“现在外面乱得很,造反派到处抓反革命和牛鬼蛇神。你老人家呆在西宁还是回老家,您自己定!”
            冯三妮这几天劝公公在西宁多呆几天,一来帮忙照看家,二来还可以帮助自己照看他孙子。可是,公公刘义执意要赶回老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90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8#
    发表于 2022-5-12 06:35:22 | 只看该作者
    转眼间,三年困难时期熬过去了,接踵而至的却是长达十年的人祸。天灾熬过去了,人祸……

    点评

    诚谢老师支持鼓励,順致问候安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5-13 08: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5-13 08:1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司马鸣冀 于 2022-5-13 08:19 编辑

    第九回   公事家事缠身,夫妻合力育儿尽孝

            除大女儿金菊寄居老家陕南外,丈夫刘醒又不在自己身边,冯三妮面对眼前的两儿两女,平生第一次感到力不从心。但她依然意志坚定,仍采取大小孩带小小孩的办法,争取每天按时上班。好在单位离家较近,每天上午下班有大约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在此期间,她风风火火安排好儿女的午饭生活,自己草草吃两口饭,便赶时间上班去了。
            可是,冯三妮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有一次,铜梅持续发高烧,她把孩子送附近街道医院后,医生把铜梅安排到传染病区,她对此坚决反对,并警告接诊医生:“我孩子就是感冒发烧,你把她送到传染病区,出了问题,你们要负全责!”话毕,故意生气走了,实际上她是要赶时间上班。后来,值班医生张大夫,给刘醒讲起冯三妮给孩子看病的事,说刘醒你要好好管管你老婆,她的脾气比我这个当医生的还大,为了自己孩子有点不讲理,把医院当成托儿所了。
            对此,刘醒给张医生赔不是,他首先感谢张大夫的大度,解释自己在牧区农场参加试点工作,妻子一人要带身边四个孩子,而且她还要每天坚持上班,我孩子生病,她急火攻心,对你无理,还请您高抬贵手,多多原谅。
    张大夫听刘醒如此这般替媳妇辩解,不仅敬佩道:听刘老弟如此袒护媳妇,我完全理解弟妹的为人了,一句话,不容易,难能可贵!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在进行中,在农场工作组的一次讨论会上,主持会议的组长,要求大家很斗自己“私字一闪念”,在相互揭发批判时,有组员嘲笑刘醒“一生事二主”,是个两面派,其参加革命的动机值得怀疑,必须彻底坦白交代自己的历史问题。
    刘醒批驳道:“中国古人曰:良禽择木而图存。我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十五岁就被国民党拉壮丁,给军阀做杂役,但咱早年逃出狼窝,支持共产党地下组织,投诚起义参加革命,参加解放军。这是弃暗投向光明,何错之有。再说朱德总司令、贺龙元帅都是从旧军队里走出来的,他们向往光明,参加共产党投身革命,难道有问题吗?!”
    刘醒的反驳,得到工作组绝大多数同志的支持。那位给刘醒提意见的造反派,哑口无言,反而遭到大家的一致批判。
            在停工停产闹革命的喧嚣声中,刘醒被本单位造反派,划线归于到保守派一类。这一阶段,驻黄南州某农场的省上工作祖,无所事事。于是,刘醒请假回了一趟老家,接回了大女儿金菊。尽管老父亲刘义和大哥大柱均不同意,但经刘醒说明眼前和长远的利害关系,大家不再为此纠缠,亲情为此虽有遗憾,但表示理解。

            刘醒不愿在文化大革命的派系斗争中选边站,坚决要求下基层锻炼。于是,他从省民政厅农牧优抚处,被下派到西宁市某区卫生环境管理所工作。于是,作为基层一名管理者,他全身心投入到实际工作,即投入到城市的环境卫生治理的具体工作之中。此后不久,“四人帮”垮台了,祸害中国人民十年的内乱终于结束了。
    一九七八年,中国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一年,刘醒被组织调到西宁市某城区检察院工作,组织希望这位刚直不阿的老党员,能给曾经一度被砸烂的基层“公检法”,早日恢复国家法制尊严,让基层执法机构彰显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勃勃生机,做出他自己的应有奉献。
            刘醒心里清楚,自己文化程度较低,要适应和胜任这一工作,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于是,他努力学习有关法律知识,逐章逐句了解和熟记有关法律条文。同时,向本单位的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学习,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检察办案能力。在这个基层检察院三年多时间内,他直接负责起诉的案件十余宗,协助办案二十余宗,其中处理冤假错案诉讼案件八宗,刑事案件诉讼案二十余宗,受到上下一致好评。
             但是,刘醒是个不愿躺在过去功劳薄的人,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离开基层检察院,本单位领导和同事对此表示不理解。刘醒坦诚解释:检察院工作是执法机关,懂法执法是最基本的,自己年近半百,现在记忆力日益下降,加之自己文化程度较低,在这个法制政策较强的机关工作,还是很吃力的。不能因自己取得一点成绩而缺乏自知自明。组织得知他的真实想法后,认为刘醒是高风亮节,为较年轻的高学历检察官争取施展才华机会。于是,他愉快地下到基层办事处工作,这里有街道小企业,有工程施工队,适合他的实干精神,也有利于他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奉献自己应有的贡献。刘醒作为基层办事处一名负责人,至于他如何在基层办事处开展具体工作,这里按住暂且不表。

             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九年这十五年间,冯三妮老家和刘醒的老家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故。先是冯三妮的父亲冯俊德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一岁。三年后其母亲李氏,由冯四妮做主,找了一个上门招亲老伴,理由是冯家人不强,父亲冯俊德去世后,李氏生活艰难,加之唯一儿子冯有青智力有缺陷,母亲容易受强势的邻居欺负,另外,小妹冯五妮出嫁后,家里没有厉害人支撑冯家。冯三妮对老家远水解不了近渴,她知道四妮妹子有股男子汉的霸气,虽早嫁了人,但对于娘家是忠心耿耿,经常替母亲做主。谁料,李氏的新老伴张三,并不是强劳力,好吃懒做,常常自作主张做些小生意,艰难维持自己开销,李氏体质较弱,管不了张三。为此,其弱智儿子冯有青就和继父张三经常吵架。时间不觉过了七年,李氏因病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冯三妮尽管经常给母亲一些零花钱,但杯水车薪,对此冯三妮很自责和难过。母亲李氏下葬后,冯三妮感觉弟弟冯有青生活能力有限,于是把他带到西宁,其她姊妹没有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应该的。
    刘醒在经济上是比较照顾老家的,其父亲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善终,享年七十四岁,这里有后妻周姒的功劳,两年后周姒也追随丈夫刘义而去,并进了刘家祖坟,同刘义合葬在一起,可见刘家人对周姒的认同不一般。对此,刘醒没有反对意见。直到刘醒晚年,他才出资请人把早年葬在岭上自家过去私田的生母冯氏孤坟,用水泥砖块修缮了一次,算是对亲生母亲的尽孝。后来,他的儿女及女婿,在祭奠刘家祖坟时,常常也来冯氏墓地烧纸上香。

            冯三妮感谢祖先保佑,刘醒的几个儿女们,也在良好的城市教育环境茁壮成长。话说刘醒和冯三妮的大女儿金菊,现在出落得亭亭玉立,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金菊是一九六九年秋季从老家陕南,由父亲刘醒领回居住地西宁的。刚开始,她和九岁的大妹银兰、四岁的二妹铜梅平添陌生感,但见到六岁大弟新社、两岁的小弟新宁却平添亲近感,特别是刚刚才两岁的小弟新宁,特别招惹人喜欢。初来乍到,金菊发现,二妹银兰现在是姊妹和两个弟弟的小头目,她身边的弟妹都小,都必须听她的统一号令。作为老大,金菊此刻感觉自己竟然被无形边缘化了。但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一次,二妹银兰偷吃了三妹铜梅私藏的好东西,铜梅不依不饶,银兰死不承认,于是铜梅狠狠地咬了银兰的手腕,银兰痛得大哭起来,金菊对此看不过眼,就动手教训了铜梅。
    母亲冯三妮懒得管儿女们之间的麻烦琐事,她要求长女金菊要带好头,替父母分担家庭重担。因了,十三岁的金菊开始学习做饭学习蒸馍,学习洗衣服。其母认为,这是一个女孩应该具备的教养。金菊因较长时间呆在陕南老家,农村自由散漫惯了,老家的爷爷和继奶奶均对金菊娇惯,基本不让她干家务活。现在来西宁新家后,金菊和母亲冯三妮想法格格不入,金菊做不好母亲冯三妮委托之事,开始被母亲训斥,后来就开始动手教训金菊,金菊不服气,冯三妮就想打服她,但金菊站着不动,宁死不屈,冯三妮就心软了。后来,冯三妮回忆此事,说金菊象她爸刘醒的倔脾气,其他小孩尤其是铜梅,做错了事,大人刚刚准备教训她,她竟然先哭泣起来求饶了,那象金菊,宁折不弯。
             金菊高中毕业后正好赶上知青上山下乡,考虑到金菊眼睛先天不足,一只眼睛仅0.2,另一只眼睛也严重近视。因此父亲刘醒请同事帮忙,让金菊在郊区农村小学当代课老师,这正和金菊本意,她特别喜欢农村,主要是看重农民的淳朴和厚道。金菊在西宁郊区某小学代了两年课,正好赶上西宁铁路分局招工,于是金菊有幸成为一名基层铁路工人。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金菊很想上大学,但因视力问题,金菊无奈放弃了高考,但内心非常痛苦。与金菊一起参加铁路工作的同事小邵,很是同情金菊的处境,其考上大学后,一直给金菊写信安慰,并追忆在铁路基层工作的那段青春流金岁月。为此,金菊发奋读书,参加英语补习班,她想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金菊和大学生小邵通信的蛛丝马迹,很快被母亲冯三妮察觉到,于是她对丈夫刘醒道:“女大留不住,我最近发现咱金菊和一个大学生谈恋爱了,不知你咋看这事!?”
    刘醒道:“金菊二十多岁了,该谈恋爱了,能找一个大学生也是好事啊!”
            冯三妮生气道:“好你个鬼,门不当户不对,你只顾眼前,以后咱女儿会吃亏后悔的!”
    刘醒脑子急转弯道:“我没有想到,夫人竟有如此高见,有道理,你说咋办!”
            冯三妮道:“那男孩我见过,小个子,其貌不扬,配不上咱金菊。再说了,人家是大学生,咱金菊先天不足,心脏和眼睛都有点问题,高攀人家将来一定会吃亏的。所以,长痛不如短痛,咱要让金菊知难而退,你最近找她谈一谈这问题。”
            刘醒道:“你是妈妈,女儿的婚姻大事,母亲要亲自出面斡旋!”
            冯三妮道:“你别在儿女面前总装好人,咱家大小姐和我不对脾气,只有你的话她才肯听!”
    于是,在一个星期天,刘醒专门与大女儿金菊彻夜促膝谈心。谈及大女儿婚事,金菊一口咬定没有的事,声称她与小邵仅仅是过去好同事的关系,她大小邵一岁,以后不可能谈婚论嫁,仅此而已。
    刘醒感叹道:“你与那男孩不是男女朋友关系最好,人家现在是大学生,你身体和学历都不适合人家,咱要有自知自明!”
            此后,金菊把父母对自己的训戒话语精神,通过信件形式传达给小邵,并诉苦说:咱俩只是合得来的老同事和普通朋友关系,谁知在我父母眼中,竟然成为恋爱关系。小邵后来回信说:咱俩的个人关系,纯粹是革命友谊,你的家庭比较传统,误以为咋俩是男女授受不亲,我非常同情你的处境,但愿我俩的友谊永远长存。对此,金菊为理解万岁很是感动,在她心中,她与小邵的友谊关系比较纯洁,就像亲姐姐与亲弟弟的关系一般。后来,小邵在浙江大学毕业后,留学去了美国,后来在国内娶了妻子,在美拿了绿卡,生了一女一儿,定居美国,但他与金菊也常常不时电话联系,彼此问候冷暖,亲如姐弟。
    时间不觉又过了几年,金菊基本已经到了二十四周岁大龄。冯三妮对金菊婚姻问题的横加干涉,导致金菊对母亲冯三妮比较情绪抵制,她通过熟人给金菊介绍的对象,金菊一概拒绝不见。真可谓:女大不可留,留来留去成冤家。
            金菊的高中同学魏芳,在文哥结束前,从西宁到兰州上了工农兵大学,毕业后就嫁给了家在兰州的同班同学,小两口日子过得很甜蜜很舒心。她回西宁娘家,特意约高中同学金菊见面。魏芳可以说是金菊的铁杆闺蜜,两个人的关系亲如姊妹,无话不说。她给金菊出主意说:你摊上一个犹如继母似的母亲,索性我在兰州给你介绍一个比较好的男朋友,如何?金菊说:我也很矛盾,毕竟父母生我一场,突然离开父母,未免有点绝情。魏芳道:婚姻是自己的终身大事,事关爱情幸福,而父母终归老去,他们不可能陪你一辈子。后来,金菊找借口去了一趟兰州,魏芳给金菊介绍的对象,是一名高干子弟,高干子弟的侃侃而谈和优越感,让金菊顿时感觉喘不过气来,回到西宁后,金菊托词谢绝了魏芳的好意。对此,魏芳很生气,抱怨金菊“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她很长时间,再没有理会金菊。

            金菊后来的丈夫司马亮走入她的婚姻生活,纯属偶然,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其母亲冯三妮强迫的结果。冯三妮在西宁某商场上班,商场的会计何姨知道三妮有个女儿待嫁。于是就说自己老公在本省一个州军分区当参谋长,如果需要她当红娘,她乐意成人之美。冯三妮不由喜出望外,满口答应何姨,督促她快速行动。
    是日晚上休息时,冯三妮把何姨答应给金菊找对象的事,说于丈夫刘醒,征求其意见。刘醒道:“区上街道办事处如同乡镇政府,什么事都得管,孩子找对象的事,还请夫人多多操心,我一天工作上的事,都忙得不亦乐乎,那有工夫管孩子们的闲事!”
    冯三妮见丈夫如此应付自己,不高兴道:“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你不管,我也不管,随她性子得了!”
    刘醒急忙赔不是道:“别这样哟,咱家孩子的婚姻大事,你我责无旁贷,以你为主,我全力支持配合。咱家过去是军人家庭,现在是复转军人家庭,现在找一个军人女婿,我举双手赞成。”
            冯三妮转怒为喜道:“看把你能的,一晚上就这句话中听!”
            于是,冯三妮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金菊,金菊说:“这辈子我不打算嫁人了,从此伺候你和我爸一辈子!”
            冯三妮怒道:“瞎说,你能陪我和你爸一辈子吗,骗人都不会骗。实话告诉你,我和你爸共同决定,给你在部队上找一个男军官对象,是你何姨的参谋长丈夫在省军区部队范围找的,你要听话,一定要见人家给你介绍的对象!”
            金菊对此再没有反驳母亲冯三妮,她知道自己斗不过母亲,因为有爸爸刘醒为妈妈冯三妮撑腰,她只能消极应对,以争取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最大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昨天 23:54
  • 签到天数: 406 天

    [LV.9]以坛为家II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5-13 08:13:49 | 只看该作者
    茶炉 发表于 2022-5-12 06:35
    转眼间,三年困难时期熬过去了,接踵而至的却是长达十年的人祸。天灾熬过去了,人祸……

    诚谢老师支持鼓励,順致问候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5 12:41 , Processed in 0.1022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