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巴蜀名士文同,学术研究成果概述 (作者:李清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9 11:4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文同(1018-1079),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字与可,自称笑笑先生、锦江道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是苏轼表兄,苏辙亲家。历任邛州(今四川邛崃)、大邑(今四川)、陵州(今四川仁寿)、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洋州(今陕西洋县)、湖州(今浙江湖州)太守。擅画墨竹,是北宋著名的文人画家。以诗、楚辞、草书、画四绝见称,以诗为第一。“三州碑在口,四绝笔留名。”有诗文集《丹渊集》行世。
      由于文同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颇深,因此引起了古往今来诸多学者的关注。
回顾近千年的文同学术研究,历代提及、言及文同的文人、学人几近300人,发表文章128篇。当代文同研究自1965年开始,2000年后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研究者广泛分布在美术、书法、文学、语言文字、考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文同故里学人何增鸾、刘泰焰、廖仲宣、李清锐潜心从事文同研究自1978年开始,在此后40多年的考证、钩沉、研究过程中,从中外书籍、报刊、方志、古籍中搜集历代人研究文同的珍贵文献资料、图片、实物约300件,《丹渊集》版本数种,编入《文同研究》的约211件。据其统计,四朝两代研究文同的学者,有赞诗、颂文的估计不下300人。关于文同的研究最早始于北宋,如文彦博、司马光、赵抃、范镇、王安石,其次是三苏父子。苏轼在70多篇诗文中提到文同,专题诗文就有33篇。文同47岁时,从京师赴汉州任,过岐遇轼遂订交,苏轼当时就作了《文同画竹赞》。苏辙论文同的专题诗文也有16篇。之后金代吴镇,元代脱脱,明代于谦、王彻,清代郑板桥、张松孙等人都对文同有所研究。近现代何增鸾、刘泰焰、李清锐、廖仲宣等学者对文同研究数十年,先后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有《文同画竹》《全宋诗·文同诗》《全宋文·文同文》《文同诗选》《文同酒诗集》《文同评传》《文同研究》《文同传奇》《文同的故事》。此外,钱钟书、史树青等文坛巨匠对文同也作过详述与研究。孙启祥、傅兴林主编《文同与汉中》;洋县政协主编《苏轼文同洋州三十景》;胡嗣坤、罗琴编著《文同全集编年校注》等。前人对文同研究多集中在其画、书、诗、文集等方面,其中又以研究其书、画尤甚。当代仍有不少学者对文同研究兴趣不减。学者李静通过中国知网、百链云图书馆等进行搜索发现关于文同的研究只有12篇文章,知网显示有254多篇,删去重复、无关等,发现有128篇文章。1949年后研究文同的最早作品是1965年夏玉琛发表在《文物》杂志的《记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该文评价了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一件。此后直到1979年,文同故里盐亭籍学者许联炳和何增鸾在《四川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文同是四川盐亭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同研究逐渐兴起,2000年之后尤甚,研究者广泛分布在美术、书法、文学、语言文字及考古领域。
      文同研究的主题分布于:文同画作研究;文同诗赋研究;文同与苏轼关系研究;文同书法研究;“文同与汉中”研究;其他主题。
  胡嗣坤、罗琴的《文同全集编年校注》(巴蜀书社1998年版),学界认为是文同学术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成果。一代又一代学人在学术道路上探索前行,今天的研究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往开来。
      为发掘和服务中华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清廉的社会风尚,2016年4月23日至24日,由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档案馆主办,汉中市档案学会、陕西理工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汉中市陆游学会、洋县档案学会承办的“历史档案与文化传承——纪念文同知洋州9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市举行。这次研讨会是1949年建国以来首次举办全国范围内的国际性文同学术研究盛会,国内外高等院校、文博馆所、档案局馆100多位史学专家、学者、教授出席会议。几代学人,少长咸集。胜见迭出,学术气氛浓厚,达到了交流切磋、繁荣学术、促进优秀文化发展的目的。会议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书画作品5幅,其中关于档案学方面的论文20余篇。复旦大学教授蒋凡、辽宁大学教授朱明伦、兰州大学教授庄振轩、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大雷、日本爱知大学教授三野丰浩、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林宜陵等作大会学术报告。中共汉中市委、汉中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档案局、陕西理工大学的领导出席会议或提交论文。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文同研究里程碑式专著《文同全集编年校注》作者之一、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罗琴等向大会书面致函祝贺。文同故里学者、《文同研究》编著者何增鸾、李清锐二先生特邀到会作文同研究主旨交流。  
       研讨会论文集《文同与汉中》是学术史上第一部集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对文同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论文集内容丰富,质实厚重。回顾文同研究史,早在宋代对其评价已有偏好。所以能够历史地、客观地、多角度、深层次、全面地认识评价文词,是这次会议论文集呈现的特色。
论文集中收录了李静副教授的《对文同研究的思考》和何增鸾、李清锐先生的
      《文同研究概论》,他们梳理了自宋至今文同研究的基本脉络和研究概况。一代又一代学人在学术道路上探索前行,今天的研究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在提交的会议论文中,有数位作者对文同的道德人品、仕宦政绩、诗文书画创作技艺作了综合评价。相关文章有何增鸾、李清锐的《文同研究概论》;刘泰焰、刘永文的《诗书画大师文同》;刘晓凤、李霞锋的《蜀中名士文与可——兼论对苏轼影响》;李静的《对文同研究的思考》等。
      全面占有研究资料,对相关资料考证溯源,是研讨的前提。会议提交的论文中,有数篇文章涉及到文同研究的相关文献收集整理、研究分析,时有创见。王浩远的《文同洋州诗与<古洋遗响集》,日本学者三野丰浩的《关于<宋诗钞初集>所辑录的文同诗》,庆振轩、丁沂潞的《苏轼与文同研究二题》,梁中效的《文同时代的兴元府与洋州》,姚诗聪的《<文公(同)墓志铭>所见史料》等。特别是刘锋涛教授的有见于王浩远《文同洋州诗与〈古洋遗响集〉》一文资料翔实,思理缜密,作者本身蕴藏的科研潜力,在会议交流中,对之称赏有加。前辈学者虚怀若谷、严谨治学、奖拔后进的学人风范令人感佩。
      有宋一代,儒释道并用而以儒为主,文同一生经历了庆历党争、新旧党争,在政治生态日益恶化之际,其道德修为,为人立身之道,仕宦心志,是研究者颇感兴趣的课题。
     研讨会论文中有关文同生平事迹和宋代其他人物、事件的60多篇;会后,又收到几位学者大作。这些文章,以探讨文同政治理念、道德人品、文学成就和后世影响为主。但研究其生活情趣、结士交友、传世作品的也有一定数量。
       由孙启祥、傅兴林主编的论文集《文同与汉中》(遴选51篇未公开发表)于2017年7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弘扬而言,它必将载入史册。大凡关注地域文化建设与发展和对文同研究有兴趣学者与读者,将会从文同学术研究成果中不乏新发现新观点有所裨益。
     继本次学术研讨会后,政协洋县委员会主编的《苏轼文同和古洋州三十景》于2018年出版。
     台湾省1979年召开文与可逝世九百年纪念会(台湾省1979年出版的《美哉!中华》杂志刊载)。
     台湾省博物院珍藏文同墨竹真迹;文同偃竹图珍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学者李静对研究文同所得到的启示:有关文同的研究成果颇丰,学者们主要关注了文同的文学艺术造诣以及他“操韵高洁”的品性,这些研究无疑对我们今天深入了解文同为人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文同与汉中”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从促进本土文化建设、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加强档案工作建设方面提出建议:学者应加强对文同以及其他涉巴蜀汉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档案工作者应加强“历史名人”专题档案搜集整理工作;文化艺术界应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沙发
    发表于 2024-3-10 19:39:06 | 只看该作者
    人的价值,因文化源远流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板凳
    发表于 2024-3-30 18:12:49 | 只看该作者
    文同先生文学艺术成就斐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1 07:15 , Processed in 0.0725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