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自然与历史遗迹中叩寻(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16:0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江山一统 于 2016-4-15 15:27 编辑

在自然与历史遗迹中叩寻
文/刘毓民

清明前的四月一日晚,平电话我:明晨七点,一道门静候。究竟什么事,做什么,去哪里,他没说,我也没问。自己估摸:一定是要回蒲城老家给他爷爷上坟了,只是让我陪他而已。
我之所以答应,是因为我想探寻朋友成长的秘密。他曾与同楼层办公多年,两人接触甚密。从平素交往中,倾听了他的很多过往,了解了他的很多童年趣事。他的幼年乃至童年,是与他的爷爷朝夕相处,相依为命的。
那个时段,爷爷既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情感所依。更是他的整个世界。一个鳏夫,养育孙儿,蒸馍做饭,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其艰辛,可想而知。爷爷既要下地干活,还得回家挖锅挖灶。既当爹,又当娘。爷孙俩,在极其艰难的岁月里,苦熬度日。
他是爷爷的心尖尖,爷爷是他的精神靠山。爷俩相互依托,相互照顾。爷爷病了,他担水做饭,熬药煎汤。后来,他爷爷患肺心病病故了。这个噩耗,无异于晴天霹雳。使他数年陷入天昏地暗的凄怆悲苦之中。他开始寡言少语,颓废沮丧。他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现实,但他又不能不面对这个现实的残酷。
他的精神世界里,不能没有爷爷。爷爷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孙儿。他甚至因此埋怨、嫉恨他的父亲。他不愿与父亲沟通,甚至充满了蔑视和仇恨。他之所以这样,就是认为他的父亲,没有竭尽全力救活他的爷爷。他开始叛逆,恣意,甚至变得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不知多少个睡梦里,他梦见了爷爷。醒来时,他泪流满面。也不知多少个节日里,他思念爷爷,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前几年,说起他爷爷,他依旧伤心,依旧动容,依旧悲苦,甚至眼含泪花。参加工作后,每年清明,他总跑回老家,到坟头给爷爷扫墓。
爷爷在世时,他的童年是快乐的。他养过细狗,在野外纵横驰骋,四处撵兔。他养过兔子,在后院子凿洞挖坑,割草剁草。兔子下崽了,他精心呵护,苦心照料。他下过涝池,在泥水里潜泳蛙爬,与伙伴打水仗。割草外出,他骑在泰陵的石人石马头上,威风凛凛,惬意非常……
我随他去,就是想借此看看他描述的下地窑,酸枣枝条编做的栅栏门。也想看看他养兔的后院子,还想看看他们游泳时的小水坝,以及敬母寺塔,唐泰陵石人石马和墓冢遗迹。我想从现实的遗存中,找回朋友给我描述的那种情趣与快乐。
早上醒的很早。起床后,洗漱。溜馍,吃了个香椿辣子夹馍,吃了颗鸡蛋,算作早点。七点到大门口,仍不见相约的各位。十分钟后,两辆车齐促了,我们六位就径直赶往渭南,想与那儿等候的阿勇同行。
到了渭南,阿勇已在那里恭候。让他回家拿了泳裤和毛巾,我们就直奔固市。固市的水盆羊肉,在渭南人的口碑中,绝佳特好。我曾慕名前往,在那里吃过几次。吃后,感觉味道的确不错。到了那里,除欣不粘羊膻外,我们要来六份。四份纯瘦,两份羊杂肥汤,我要的就是羊杂。吃罢,我们又上车径直北往。
到了党睦,两车分道扬镳。李大夫和夫人及阿勇东去了。他们去的村子,我曾去过,游过。还拍摄过梨园果农套袋,西瓜满地的照片。我们则继续北行,直奔蒲城。
一路上,公路两边盛开的梨花、桃花,非常惹眼。我几次想让朋友停车下去拍照,却始终没说出口。雪白的梨花,繁花似锦,圣洁雪白,茫茫一片。粉红的桃花,惊艳绽放,缀满枝头。此时此景,的确令人心旷神怡,游目驰怀。
到了蒲城,沿南环路西向,钻巷子,三拐两转弯,终于到了平的姑姑家。大门厅里,很多人忙着制作纸花。看来,是经营纸花生意的。他姑姑听说侄儿来了,一瘸一拐出来迎接了。直观,七十出头,发花白,微胖,门牙脱落,腰弯曲。
听平讲,在他与爷爷相依为命的那段日子里,姑姑为他们做了不少事情。隔段时间,姑姑就会来到家里,磨面做饭,拆被洗褥,缝补纳鞋,还为他和爷爷做过冬的棉衣棉裤。她姑姑患有脑梗,因此,回家时,他购置了六七百元的药物。临走时,他姑姑还给他带了一大袋子蒸馍。
至平表妹经营的纸花店,那里顾客不少,生意兴隆。他表妹已经准备好了四份上坟所用的纸扎。估计是给平的爷爷,二爷,二奶以及二爸准备的。寒暄几句,我们就乘车前往平童年生活成长的村子——保南乡敬母寺村。
到了村子,首先看到的是“敬母寺”大牌坊。牌坊之北,隐约看见高速路的桥体和桥墩。接着是敬母寺塔。由于道路修建,塔体下方填充,使敬母塔显得低矮小气。其大小,似少林寺塔林中小一点的灵骨塔体态。其制作比较简陋,没有繁复的构造艺术。下面有青石制作的围栏杆,与塔体风格一点也不匹配。看来是新近所为。
塔三层。第一层为方形,朝西有一个上圆型拱门,门楣上方,有“二圣宫”三字。里面有一尊尺寸不大的塑像,是孔老夫子的。下面的香楼里,还有未烧完的几根半柱香。二层三层,为六棱型,各自朝东也有半圆门。门楣上,分别是“文昌阁”“奎星楼”。三层,有西北东南朝向的两扇圆形假窗。
有关敬母寺相关的传说,早有耳闻。刚参加工作时,同学李自有就讲过。后来朋友张平以及他的堂弟,也有口述。史书上,也曾遇到过这类记述的文字。甚至还专门请老者,讲述过民间世代相传的故经。这些故事,情节梗概基本相同,但显得粗线条。记述得零零碎碎,马马虎虎。而史料记载,相对完整些,系统些,因此,也觉得可信度高些。
春秋时,今蒲城部分地区,属晋国河西地域,与秦国毗连。《史记》《左传》《国语》,皆有记载。“蒲边秦”“重耳备蒲城而守秦”。这个蒲地,就是今天的蒲城。因为当时秦国主要地域,在陇东及关中西部。而关中东部河西之地,则属晋国统辖。
重耳的父亲晋献公,伐骊戎时,俘获了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子骊姬。献公十分宠爱,言听计从,百依百顺。骊姬是个阴险毒辣的女人。野心勃勃,一心要立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为世子。
献公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夷吾都很贤明,威望也很高。骊姬千方百计,要谋害这三个孩子。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残害,以防秦为由,出守晋国河西之地蒲城。重耳带着赵衰、狐偃等贤臣,来到蒲城。他勤政爱民,奖励耕战,深受蒲地人民爱戴。史料记载,曾在今蒲城钤铒乡洛河之西岸,给他修筑了晋城。
    公元前六五六年,骊姬说:她梦见申生亡母齐姜求食。要申生祭奠亡母。祭后,把酒肉送给父亲吃。申生忠孝诚实,一一照办。祭后,把酒肉献给父亲。适逢献公出猎,骊姬趁机把毒药放入酒中,撒在肉上。
献公回宫,听说申生送献酒食,非常高兴。拿起筷子欲吃,骊姬急忙阻挡。说:“为了安全,宫外呈送的吃吃喝喝,先得试一试。”他用肉喂狗,狗被毒死;斟酒,赏给侍小,侍小中毒而亡。骊姬哭着对献公说:“申生想毒死君父,自己即位。”献公大怒,遂遣差人逼迫申生自杀。
骊姬要把有威信的公子一网打尽,又对献公说:“申生投毒杀君,重耳和夷吾都是同谋。”献公不假思索,听信谗言,派宦官勃革是,领兵来蒲追杀重耳。勃革是不分昼夜,赶到蒲地,趁夜摸入晋城。重耳惊闻消息,正要逃走,勃革是已破门而入,仗剑就杀。正当随臣狐毛、狐偃扶他翻墙逃命时,勃革是已赶到,不说三七二十一,用剑就砍。重耳急忙挥臂招架,竟被削掉了一只袍袖,他便匆匆忙忙同随臣弃袖逃走。为了迷惑追兵,重耳扔下印绶,趁黑夜,择小路,向西北方逃去。
第二天,听说勃革是已经带上砍断的袍袖和拾到的印绶回去交差。他们商议后,决定逃往母亲的故国——翟国(今延安附近)去避难。他们偷渡洛河,匆忙赶路,到了今天的敬母寺附近,饥饿难忍,便向村老乞食。重耳想到早亡的母亲,便把讨来的饭菜,先祭亡母,后君臣分食。后来,人们知道他们是晋公子重耳一行,为了纪念他心存孝敬之心,便把此村叫“敬母村”,村子里的寺庙,叫“敬母寺”。
唐代,该村有人在朝为官,皇上鉴于其母英明,将“敬母寺院”更名“圣母寺院”,并赐大匾,悬挂于寺院大门。时间虽过去两千余年,但重耳在蒲城落难而逃的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
二零零八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敬母寺村包西铁路施工线上,勘探出一大型寺院,即圣母寺遗址。该遗址坐北朝南,发掘中,发现了唐代的砖瓦残片,还有唐以后延续至清代中晚期的瓷片、陶片。整体砖筑夯土墙屋,灰坑,墙体青砖挂灰,石块砌筑,方砖铺地。
,    考古研究院一队员说,此遗址是敬母寺(圣母寺)遗址,在蒲城县志里,尚有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北周时期。明清的一段时期,寺院香火鼎盛,和尚三五百,是渭北有名的寺院。初步分析,寺庙毁于兵燹和战争几率较高。再加上年久失修,雨淋风蚀,故变得破破败败,地上建筑倾圮坍塌,寺院内的文物皆毁。
据村里的老者讲:“文革”前,在寺院遗址附近尚有高大的石刻。修路时,曾出土石经幢,县博物馆保存的唐圣母寺四面造像碑,及国家一级文物“八棱经幢”,均出自敬母寺院内。“八棱经幢”,是由唐代郭子仪的后人郭什令等人所造,斑斑驳驳的石刻上,尚能辨识出敬母寺和唐陵的点滴记载。
“经幢”分为四部分。底座是莲花;八棱型柱面,八面均刻有陀罗尼楷体经文。还有柱盖和柱顶。柱顶为桃形宝珠状。经幢整体高度三米有六,直径一米有三,八个面之面宽,均为三十七公分。
据曾为蒲城县旅游局局长的同学贺政权讲,出土的此类唐代文物,国内罕见,全国少有。对于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兴起以及佛教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性价值,也是蒲城目前馆藏等级较高的历史文物之一。
我木然了。我无语了。我不仅为荡然无存的圣母寺院而惋惜,也为历史文化遗迹的人为损毁而扼腕。
平把车开到一个新建的集市里。这条街道,南北走向,足有四十米宽。两边分别建有规格一致的门面房,每边十余套。街口的,则是小三层。据说,这是平的二爸生前修建。
平的二爸,是村里颇负名望的农民企业家。曾办过砖厂,后来建起了规模不小的水泥厂。前几年,因污染原因关闭了。于是,就在水泥厂原址上,开发出这个新建的街道。街面上,门面房大门关闭的多。看来销售出去的,并没几套。
我们从街道中部的东侧门面房进去,里面院子很大,有不少拆除的旧建筑,破破旧旧,零乱不堪。水泥厂原来的部分厂房、厕所、库房以及供电设施和变压器,还留存于此。我们走进北侧面朝南的三间平房,这里住着他的二娘。
三间平房,地势处于低凹处。四周是土台。西边住着他二娘的母亲,中间住着他二娘,东边是间厨房。他二娘听见动静,匆匆忙忙从厨房出来了。一看我们一行四人,就忙着倒水,又提来小方桌,端出三碟炒菜,一碟油泼辣子,还有醋和酱油。
平他二娘,干净利落,满脸欣喜,亲自擀了刺金面。又用凉开水冰了冰,拌了植物油。看见凉面,看见小蒜炒韭菜,我就下咽唾液。拍拍肚子,饱饱的。吃过羊肉泡,才一个多小时,胃尚胀满,没有空隙进食了。于是,云和欣与我,开车前往泰陵了。
村子往东五六百米,有条通往北山的柏油马路。路的两边,树木整齐划一,全是瓮瓮古柏,葱葱郁郁出黛绿之色。北行约莫三公里多,到了泰陵辖区。我们把车顺势停在青石台基附近。这里游人寥寥,从泊车位车牌判断,都是附近的散客。下车后,我们仨沿着新修的大理石广场北行,直至陵寝的华表附近。
这里的中轴线,据说称为神道。神道左右两侧,各有石狮。东西两侧,各有石刻。其陈设一一对称。华表各一,东侧的,保持相对完整。西侧的,是残缺复原的。飞马一对;鸵鸟一对。石马五对,残存仅剩五尊。石人十对,残存只有九对。而保持完整的,只有五尊。有的无头,有的无身,有的头颅仅剩正面。石人以文官武将模样展现,武将威武彪悍,模样酷似异族胡人。
至山脚,有清代石碑。其上隶书“唐元宗泰陵”五个大字。从“元宗”二字,就知道是避讳清帝“玄烨”而为。该石碑是乾隆四十年,由陕西巡抚毕沅在修葺泰陵时,亲笔书写的。其字体浑厚圆润,遒劲有力,是难得的镌刻臻品。
顺着神道,我们继续攀登。石条没了,成了窄窄的土路。两边缓坡,种植了很多柏树、槐树,蓊蓊郁郁,苍苍茫茫。登到缓坡高台,折身回望,整个陵墓遗存建筑,尽收眼底。东边是山,西面是山,只是东西山体矮小而已。北面的金粟山,与东西小山,构成了半包围状的马蹄形山坳。这里山势逶迤,诸峰陈列,蜿蜒绵邈,有龙踞凤翔之貌。
看来,这里风水绝佳。难怪唐玄宗拜谒桥陵经历此地时,发出“吾千秋后,宜葬此地”的感慨。他千秋了,的确下葬于此,并在他的阴曹地府里,续写他的“开元之治”。他将大唐,推向极盛的巅峰;也把大唐,扔进万劫不复的深渊。一折“长生殿”,千古流芳名。一曲“长恨歌”,遗恨悔终生。马嵬驿的无奈与凄婉,华清宫的淫逸与放纵,使他这个帝王,充满了传奇色 。
顺平台,是个羊肠小道。路径上,有不少小石子,爬行一个“之”字,就到了墓口甬道。这里除了乱石,就是茂盛的蓬蒿。据说,泰陵曾经遭遇几次盗挖,究竟是否彻底凿开,是否际遇不测,的确不得而知。
这座唐陵,其规模与乾陵、桥陵,没有太大差别。只是石刻尺寸,较之要微缩些、平和些,圆润些。站在土台之上,我似乎又听到了安史之乱的战马嘶鸣,看到了百姓的流离失所,想到了大唐王朝的几近覆亡。
山下陵寝石刻,搏动着大唐王朝的精神气度,也搏动着江河日下日渐颓丧的微弱脉象。王朝早已倾覆,而再现大唐盛世的建筑群落,雕刻艺术,却历经沧桑而幸存了下来。今天亲历,倍感幸运。
正当我们折返时,平来了电话。上坟的香纸炮,还在后备箱里。于是,我们匆忙疾驰,快速赶回家里。他们等急了,我们一停车,他们就提上后备箱的纸香袋子,去祖坟扫墓了。
我渴了。喉咙发干,浑身无力。我知道,我是用水涵养的虫虫。缺水了,人就发苶,精神就萎靡不振,言语就少了。回到屋子,我像一头渴极了的公牛,嘴入槽里,咯咕咯咕只喝不歇。我不知添了多少次,反正喝了半个小时,连上茅厕的丁点意思也没有。
喝饱了,才知饥困。于是,端了碗刺金面,调了盐巴,油泼辣子,倒了些醋和酱油,夹了几筷子葱花韭菜炒小蒜,搅拌均匀。一筷子面,咬一口大蒜。咸、辣、酸各种味道糅杂一起,吃起来特香。三拨拉,两拨拉,一碗面条下肚了。咥饱了,人就安生了。
平他们上坟回来,我们聊会儿天,就告别家人,直奔平路庙的巴厘岛温泉洗浴中心了。另一路人马,电话催促不停。到了那里,才知是西铁蒲城疗养院。而巴厘岛温泉洗浴中心,就在疗养院里的一幢建筑群落里。直观看来,是承包租赁经营的。大厅里的卫生尚可,而院落里,卫生很差。死角垃圾堆积,枯枝树叶烟蒂随处皆是。偏僻一隅里,竟然藏匿了这样一个名不副实的所在。
阿勇独自在大厅等候我们。他早就买了澡票。我执意不去,硬是让他退了。同行的三位,与阿勇他们进入洗浴中心。据说,温泉泡澡,包治百病。有病则进,无病莫入。我不想洗出花儿来,也不想淘净玉体,去上屠宰场……
人各有志。人的兴趣爱好,自然有别。其实,我不进去,是有我的小九九的。一路上,看到了那么多的梨花桃花。而我,却没时间拍摄一张。花的世界里,散发着勾人魂魄的幽香。我不去,也许今春就没机会欣赏了。二是我看到附近有一座耸立的宝塔,塔建于何时,因何而建,我想探究个明白。三是附近留有城墙遗迹。这些城墙,建于何时,因何而建,是古时的城堡,还是御敌的城池,我想实地走走看看,借此问询问询,弄明白个所以然来。
我从疗养院出来,看见一个老者在门前剁树枝,就客客气气问他,哪儿的梨花漂亮。他顺手指指:往南,一直往南,就有大片梨园。我顺着老者所指方向,步行五六百米,果然发现成片成片的梨园。走近园子,嗅闻梨花馨香。驻足,静观,细察蜜蜂采蜜。蜜蜂扇着翅膀,嗡嗡嗡在在花蕊逡巡。瞅准了,就把头伸进去,半秒钟,又寻找新的花蕊,直到肚子圆了,腹腔满了,才会飞离梨园,返回蜂巢。
梨树很大,枝桠交互,使树行间形成半拱形花廊。一眼望不到涯际。我打开随身携带的塑料袋,垫在屁股下,落座,盘腿,拿出香烟点燃。一边吸烟,一边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我闭目养神,惬意于郊野的亲近,醉熏于飘香的花海,细听蜜蜂的扇翅与风的幽咽。
我的嗅觉异常灵敏。不是警犬,胜似警犬。这也许得益于幼时的训练。梨花之香、桃花之馨,闭目可以辨识。麦苗的草青味儿,油菜花的淡雅之香,亦可区分。睁开眼,打开手机,坐着,拍摄着洁白梨花罩起的廊道。坐在地上,看不见天,看不见云,看不见太阳。只能看到花团锦簇,花深似海的蓬勃世界。
我兴奋不已。拍完梨花,已经满头大汗。我在梨园里,来来回回不知逡巡了多久。我忽然妙生奇想,想给自己也留几张照片。静候很久,也没能遇到一个路过之人。于是,自己尝试自拍。而一个手掌机,一个手按快门,拍出来的照片,非常蹩脚。照了几张,回看,一点也不满意,全删除了。
最后,自己尝试一个手完成这一系列操作。我用左手小拇指和食指控制手机,用大拇指按快门。尝试几次,居然成功了。拍出的照片,效果能好点儿,至少可以将就。我终于留下了花海中的自己。我逸乐于此,开心快意于此,真的好满足好满足。
我顺势折了一个蒲公英,拿在手上,送到鼻孔,长长吸一口气,其清新,令人荡气回肠。又用蒲公英挠拨我的脸颊。轻轻地挠,轻轻地拨,那种快感,犹如鸡翎轻抚一样舒心。也似钟情之人送来的轻吻一样令人缠绵。闻够了,赏足了,愉悦了,又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揉搓着蒲公英的纤细杆儿,左左右右,右右左左,来来回回循环旋转。如此释然的放松,在当下鱼龙混杂的背景下,追腥逐臭世态里,的确难觅。
我起身,顺着花蕊廊道,一直东行。走出梨花花海,是一条蜿蜒的小道。小道沿着沟畔,蛇走逶迤。沟很深,数十丈许。土如刀似削,齐茬茬形成断崖绝壁。下面,是川流不息的洛水。峭壁上,长了很多榆树。站在悬崖边,清晰可见裸露的根系悬空。
我想仔细看清悬崖深陷坍塌而形成的盘根状貌。忽然想到万一土堎崩塌,自己也将掉进洛河,死了喂鱼喂蟹。死不了,求救也不会有人听见。想到这儿,不免心砰砰砰直跳起来。我立马缩回伸长的脖颈,远离畔,站在安全处,远观河川的浩渺苍茫。野生于崖的榆树,盛开着榆钱钱。此情此景,不由我生发出久远的回忆来。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天大旱,庄稼欠收,饥馑年荒而至,幼小的自己,饿得直哭。五哥带着我,再哄也不起作用。他让我听话,哄我说弄点吃的。他把我放在院子,就爬西墙那颗榆树了。爬上去,采摘了不少榆钱钱,下来后,把榆钱钱放在搪瓷缸子里,倒了些开水,加点盐,喂我吃。我一口,他一口,最后连汤汤也喝完了。这是我记忆里最美味的野餐食品,也是记忆里,弥久珍藏的味道。
我性野。喜欢独自一人慢悠悠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灵魂交给大自然时,才会体会到什么是旷远,什么是辽阔,什么苍茫,什么是浩渺幽邃。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丢弃烦恼,忘却忧愁,打消惆怅,排遣烦闷。
自然的博大,足以容纳一个人的所有情绪,也能稀释所有的负面记忆。忽然间,我理解了那些入古刹,进寺庙的和尚与道士了。也理解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神操守了。这不是遁世的消极躲避,也不是尘世的百无聊赖,这是精神与道德的升华,是自然与人的高度一统。
我在自然里桑拿了,赏景了,感悟了,我有所得。我不知道我的同路朋友,在温泉里悟到了什么。如果他们仅仅除却了身上的污渍与腥臭,而没有桑拿出纯净与圣洁,道德与精神,那么,在我看来,他们就亏了,大大的亏了。
我是带着问题而来的。因此,我的探究始终没有停歇。
承载一隅地方文化的,大多是那里的老者。我顺着村子觅寻我的探访者。在东西村的西段,坐北朝南的一家农户门前,有个拴马桩,拴着一头黄牛。牛很肥,毛发光溜。一边反刍咀嚼,一边甩着尾巴驱赶蚊虫。拴马桩附近,有块长条青石,青石上,蹲着一个老者。他面容清癯,皱纹很深,古铜色脸上,洋溢着沧桑。他嘴角噙着一个长杆烟锅,慢条斯理出一种绝妙的悠闲自如。
我走近他,给他老人家敬烟。他抬眼看看我,接了烟,又若无其事地吸食他的旱烟。抽完了,我问寻老者:北面这个城墙,建于什么时候?是古代的县城遗址吗?老者不紧不慢,从嘴上取下烟锅,在石头磕了磕,慢悠悠道来:
这个城墙,建于清代晚期。是回回闹事时,村子里修建的。当时的回回,见汉民就杀,汉民死伤惨重。村子族长,为了确保村里平安,组织村民依山筑墙,省了不少劳力。土城墙里,有水井,有窑洞,是当年村民躲避战乱夯土筑建而成的。城堡里,还挖了很多地道。城墙上,防守武器,主要就是堆放整齐的砖瓦石块。
我又在村子行走,遇到一个戴眼镜有文化老者。他魁梧高大,方脸盘,黝黑,发花白,曾在蒲城化肥厂供职过。姓左,名济民。他说,这个村叫常乐村,建村有一千多的历史。上世纪的民国初年,河南一老叟逃荒要饭至常乐村,就住在城墙废弃的土窑里。煮饭烧柴,要砍酸枣树根,谁知,在城墙砍枣刺根时,挖出了一对金属小碗。小碗也叫钵钵。
老叟背着柴火,拿着钵钵,被村子一个乡绅看到了。乡绅叫住老叟,问钵钵的来历。老叟一五一十,说出原委。乡绅对老叟说:你拿着个钵钵,既不能当饭吃,也不顶温饱,留着没一点用处,不如给我算了。我给你一个大洋,你可换一石小麦。老叟觉得人家给他一个大洋,暗自觉得划算,就把一对钵钵给了乡绅。
乡绅一个银元购买一对钵钵的消息,不胫而走。被驻守蒲城白水大荔的郭坚所知。郭坚何许人也?郭原名振军,字方刚,陕西蒲城东南乡郭家村人氏。人称“关中怪杰”。敏而好学,博闻强记。曾任陈树藩陕西陆军第二混成旅巡缉营营长。参加过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斗争和护法护国运动。
当郭坚闻此消息后,亲至乡绅家里。乡绅不敢怠慢,拿出购得一对钵钵,呈给郭坚鉴赏。郭细细端详后,感觉具有价值,以二百现大洋购得。乡绅不允不成,只好见好就收。顺水推舟,给个人情。
后来,郭坚珍藏的这对钵钵,被时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麾下的副官长刘子茂知悉。刘知识渊博,通古达今,是个文物收藏爱好者。刘让郭将一对钵钵拿来看看。刘是收藏领界里的高手,见到这对钵钵后,大加赞叹。认为此钵制造历史,应早于宋代。后以两千现大洋,从郭坚手里购得。
左济民接着说:附近的砖塔,始建于金代,称作金陵寺塔,因建于常乐村,也称作常乐塔。塔四周,曾建有寺院。规模很大,房舍很多。鼎盛时,寺院和尚数百,香客络绎不绝。在关中东部,屈指可数。
记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文革前的几年,我们学生参加抗旱。学校师生,在庙宇原址附近,挖了个大坑,放了几个条瓮。从洛河取来的,先存放瓮里,再由人负责浇灌。填坑时,从地下发现埋着很多陶制器皿。村民对文物不懂,觉得能用,就你拿几个,我拿几个,把一个坑埋的器皿拿完了。没拿的,不是碎片,就是裂纹残损。我父亲就拿回了三个半陶皿。三个完好无损,一个有个豁口。
文革开始后,破四旧立四新,村里召集村民,让村民把寺院里挖出的坛坛罐罐,统一缴到大队部。收集后,找了几个青壮年,用䦆头把这些陈古董烂麻子砸了。这就是所谓的破四旧。我父亲没文化,听说别人砸了,他把拿回家的那三个半坛坛罐罐,放在一起,抡起䦆头,当着家人面给砸了。现在想起来,真的太惋惜太惋惜了。
听大人说,我们平路庙常乐村,历史上多次遭遇战端。也多次遭遇土匪袭扰。寺院香火渐衰,就是兵燹战乱所致。寺院里的和尚,为了活命,逃跑前,把寺院里的生活器具和寺庙法器以及特制用品,深埋地下。究竟埋了几处,埋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人亡命天涯了,而掩埋之事,就永远成了需要探寻的秘密。
我顺左老所指,径直奔赴哪里。沿途,狼狗不少,但我毫无惧色。走到塔体土堎下,见城墙上很多土窑洞坍塌了,破破败败出一种萧萧瑟瑟的阒寂。没人居住,死气沉沉。顺台基,拾级而上,至其上,仰视高塔,不禁肃然起敬了。
常乐塔也叫金陵寺塔。塔为六边形,共十三层。高约二十四五米,形制为密檐式与楼阁式相结合,仿木结构空心砖塔。塔身每层各面,均为三开间。有平座栏杆,中为券洞或假门,两边为横格假窗。第一层起驾很高,共九十八个平砖堆砌。往上,逐层高度递减。周围与之匹配的寺庙院落,已不复存在,成了当地农民的庄稼地。而塔体,成了十亩田里独塔孤。
该塔制作精致,造型玲珑秀丽。其建筑特点,有宋塔的许多特征。据左济民老者讲,相传常乐塔与永丰镇温汤村的海源寺塔,系师徒二人分别修建。海源寺塔六角九层,高三十米。两塔建筑风格极其相似。而常乐塔,要早于海源寺塔而提前落成。
正对着一层塔门,我向里面窥视。其内有棉被衣服之类的物品。我以为有人居住,看护着此塔,就没进去。于是,顺时针,仔仔细细看了一圈,又逆时针,再转一圈。从外观看,一层多处修缮过,所用砖料,密度、颜色,与古有明显不同。
塔的保护,不敢恭维。塔基北部,从砖缝里长出了叫“地骨皮”的那种植物。东侧,则有两棵拇指粗的酸枣扎根于基底部。靠地面以上的三十层砖体,镂刻了很多游人的尊姓大名。尚能辨清的,有孔令峰、张兴旺、赵云飞、彭学安、河南赵国营、李波、姚江伟、孙涛、党佩飞、柯昌军、薛利娜、刘世琦、刘钊、刘庆文、辨析不清,还有很多很多。
我后退十多米开外,仔细仰观塔体的上部。九层以上,风雨剥蚀,损坏严重。尤其是塔顶较高的几层,斑斑驳驳出一种行将倾圮的颓势;而西北部,风蚀最为严重。塔立洛水岸,挺立千余年。历尽沧桑史,见证旧河山。
我在塔下自语,也在塔下吼嚎。走到塔体南面,顺门进去,里面铺了不少柴草,还有丢弃于此花衣、花衫,红色、蓝色塑料袋子。看来,这里曾有流浪者居住过。塔体中空,空间不大。局促着,可容四人盘腿而坐打扑克牌。仰视,黑黢黢一个天洞。七八层高处,有光线射入,方才能够看个大概。
塔体中空的地面中央,虽有麦草、旧衣服、破布条于地,但中间明显有个圆形大坑。这个大坑,令人产生无限的猜想与遐思。这个凹陷处,会否是专业文物大盗掘地找宫,探盗宝塔地宫文物?我只是臆测,也是独断,但我总觉得,一定会有几分玄妙与隐秘。不然,谁会没事在此费神劳心,挖这个坑呢?
2016年4月2日晚(4月14日第一次修改)


评分

参与人数 1文币 +10 贡献 +10 收起 理由
单衣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6-22 00:05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沙发
    发表于 2016-4-14 17:45:32 | 只看该作者
    乡村田园的美好,亲情的眷恋,历史的追寻,愚昧无知的感叹,前辈的文真包罗万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发表于 2016-4-14 17:46:54 | 只看该作者
    今日进四季,得以读此文 ,余味绕心,久久不散。闲时再来享受这般桑拿,不亏不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发表于 2016-4-14 20:3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6-4-17 05:01 编辑

    泥土味十足。脚板底下出文章,何况还有一番悉心挖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21:28:07 | 只看该作者
    单衣 发表于 2016-4-14 17:45
    乡村田园的美好,亲情的眷恋,历史的追寻,愚昧无知的感叹,前辈的文真包罗万象!

    总结的很全面奥。流水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21:28:52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6-4-14 17:46
    今日进四季,得以读此文 ,余味绕心,久久不散。闲时再来享受这般桑拿,不亏不亏。

    谢谢一方留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21:29:51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6-4-14 20:33
    泥土味十足。脚板底下出文章,何况加上一番悉心挖掘。

    来自生活,就鲜活有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8#
    发表于 2016-4-15 13:36:05 | 只看该作者

    您客气了。得享您制作的养料,有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6-4-16 15:50:3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文友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2-1 07:18 , Processed in 0.09874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