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昨天 22:55 |
---|
签到天数: 387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
见某诗友律诗中有“国槐哑噤青肤火,宫柳羞输白玉红”句,“白玉兰”省略为“白玉”,我先后跟帖:
在律版看到。青肤樱简略为“青肤”、白玉兰简略为“白玉”,削足适履?
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人们说话以至诗文中)省略简称比比皆是,恐怕也应该有个约定俗成的问题。不然,谁想怎么略就怎么略,听者读者会不会误解甚至一头雾水呢?
西红柿能不能省略为“西红”?黄山市、黄山松能不能省略为“黄山”?黑龙江能不能省略为“黑龙”?
诗词中为了凝练或押韵、平仄、字数等需要而省略减字者,不乏名作先例。网络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写作入门浅谈》之修辞手段篇,列举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 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即白帝城。省略了城。《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香炉,省略了峰字,指的是香炉峰。李白在《奔亡道中》中:申包惟痛哭。申包指的是申包胥。孟郊《寄郑给事》中:赏菊类陶渊。陶渊指的是陶渊明,省略了明。《浅谈》作者同时指出:虽然这些省略并不太高明但如果不知道就会对诗文无法理解,那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单单从字面解释完全可以理解为:太阳照在香炉上,香炉冒着紫烟。这样就歧解了这首诗的内涵。
个人认为,这种被人认为不太高明的省略,我们诗词创作中还是慎用为宜。
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有专门一节讲11种方式的省略,其中有:11、歇后。隐去语末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叫做歇后。例如:耳闻英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唐彦谦长陵。)(担三尺剑,盗一抔土。)歇后语非但在散文里罕见,在诗句里也非常罕见,应该认为偶然的例外,不宜模仿。
这种歇后修辞,我也做过尝试。在《七律·窝案》中,有“口口声声三个代,形形色色一群贪”句。在中华诗词论坛与一些熟悉诗友的酬答作品中,网名更多有歇后,如《七律·野人四少》:骚客八千皆自雄,野人部落四条龙。九门好武兼好色,大有花心恃花容……以上所举省略,并非因字数、韵律所限不得不如此,而是故意为之——感觉唯其如此,才更显得诗句随意些,调侃味自然流露。相反,如果用全称反而减味。考虑到九门提督、大有同人都是这里的“风云人物”,只写半个网名,相信多数读者心领神会。
个人认为,省略,包括歇后,一是应该为了作品凝练、提味之需,而不是因字数、平仄等限制削足适履。二是须顾及语境——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明说也好,省略、隐喻、暗示、欲言又止也罢,总之,要尽量让听者、读者明白你的本意。
附:廖国华先生跟帖:
如不懂植物分类品名,谁知青肤是樱树之一种 ? 反正俺是不懂 .
查百度,(1).青色的树皮。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緑髮抽珉甃,青肤耸瑶楨。”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青肤,青皮也。” (2).苔藓的异称。
只有进咖啡店才可来杯''猫屎'',进宠物店只怕不行.
人民币不知可否省略为''人民.'' 俺是诗读老了, 越来越不懂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