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粗布衣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2-23 19:1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08:2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千里月 于 2016-8-29 22:11 编辑

           小时候,我的家乡称手工织的棉布为粗布,用粗布做的衣裳叫粗布衣。至于商店里卖的机器织的布,叫做“洋布”。那时,穿洋布衣的人很少,乡亲们大多穿的是自家做的粗布衣。
          从田里摘来棉花后,先用轧花车进行轧花,将棉籽与棉花剥离,然后再用弹花车弹花,弹过后的棉花就可以用来纺线了。纺线,自然是用不知多少代传下来的纺花车。纺线是个技术活,既要纺得快,又要将线纺得细而匀,这非有硬功夫不可。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冬天夜长,依偎在母亲怀中,纺车的嗡嗡声是最美妙的音乐,高速旋转的纱锭上逐渐增大的线团是最美的图画。“小枣树疙缭枝,俺娘卖俺怀庆府。白天拾柴火,晚上磨豆腐,熬得俩眼起屁股,也不得吃碗热豆腐。”母亲所哼唱的在乡间流传了也不知多少代的小曲儿,至今还在我耳边悠悠。“北来嗡嗡一只雁,卧下嬎个白蛋蛋。”——母亲出的关于纺花车的谜语现在想来还是兴味无穷。一个人纺花,毕竟是单调寂寞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总爱凑在一起纺。三五个人,三五架纺花车,无言的竞赛,纺车嗡嗡嗡,纱锭吱扭扭,听来无疑就是交响乐了。纺线时,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不知不觉,线筐里就盛满了线团。
          纺好了线,还要经过打线、浆线、染色、络线、经线等工序,最后上织布机——终于可以织布了。织布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眼观六路,脚踏机板,经缯上下,飞梭牵纬,杼和成布,“一经复一丝,成寸遂成匹”。织成的布匹,有棉花本色布,还有花方格布。由棉花到织成布,其工艺的复杂和技艺的精湛令人赞叹,所付出的辛劳令人叹息——更何况植棉、摘棉都是她们亲为!由此,不由的想起寇准的侍妾蒨桃所作《呈寇公》二首:“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不知寇莱公当时读了这两首诗后作何感想!名相寇准尚且如此奢侈,我真替他害羞。再想想古今一班贪婪之徒,挥霍无度,暴殄天物,真令人愤慨!
          当然,我母亲所织的不是绫罗绸缎,只是棉花粗布。它们经过母亲的一针一线变成了全家人身上的衣裳和床上的被褥。粗布衣,初穿时剌身,但越穿越舒服,愈穿愈暖和。记得母亲常常念叨:“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知冷知热还是从小的结发妻。”粗布衣,为我遮风挡雨,抵御严寒霜雪。我穿着它们渐渐长大,我穿着它们走进了大学校园。
          风水轮流转,世界真奇妙。如今,当人们穿了多年的各色化纤衣物后,忽然想起了纯棉布,土的掉渣的老粗布更是成了人们的新宠。其中的缘由,是因为老粗布的天然养生,还是一种怀旧的情愫?谁知道呢。但不管怎么说,老粗布的走红却是真的。想来真是有趣,阴差阳错,不经意间,我在多年前就已领了当今时代的新潮呢。
          叹的是,母亲早已离我而去,家里的纺花车已不知失落到何方,整个村庄再也找不到一架织布机;欣慰的是,记得老家的箱里还收藏有几条粗布单子。抽空取来,铺在床上,重拾当年的记忆,体味粗布的温暖,在梦里和母亲说说家长里短。

    来源: 粗布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3 10:59 , Processed in 0.07872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