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响器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5 19: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i=s] 本帖最后由 晨之风 于 2013-7-7 08:31 编辑 [/i]

[align=center][size=5][color=#000000]响器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陈州地的小村人称唢呐为响器,小村的响器没有笛子的[/color]宛转[color=#000000]悠扬,没有二胡的如泣如诉,更缺少[/color]箫[color=#000000]的深切低回。它吹起来时候没有遮拦。时[/color]儿[color=#000000]清脆,时[/color]儿[color=#000000]高亢,时儿悠扬,时[/color]儿[color=#000000]粗犷。小村人的几多悲欢就在这响器眼里汩汩而出,响器就这样演绎着小村的世态人情。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小村人婚丧嫁娶离不开响器,日子再紧巴,也要请[/color]班[color=#000000]响器张扬张扬,孩子落地[/color]儿[color=#000000]要请[/color]班[color=#000000]响器助兴,[/color]娶[color=#000000]新嫁女绝对少不了响器,老人入土也要借助响器来送行,抑扬顿挫悲悲欢欢的响器经常在小村人心底回响。一声声百折悠长的响器伴着小村人走过春夏秋冬。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农事完了,小村人闲了,趁这段时间,不是张家嫁女,就是李家娶媳。小村人称娶媳妇为红事,在红事上小村人不喜欢播放响器磁带,因为听着不够来劲,不够振奋人心。只有锣鼓家伙儿敲起来,沸反盈天,那才叫像回事儿。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娶媳妇前主家要精心挑选最好的吹手,先交好定金,到了娶亲的头一天,新郎要亲自去请,并且对着吹手三鞠躬,以示[/color]吹[color=#000000]手地位之高。主家把吹响器的人[/color]待[color=#000000]做上宾,好烟好茶好酒好菜好生款待。主家往往爱在响器上摆阔,有钱又有势的,红事要请三四班子响器,以示排场。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       红[color=#000000]事的当儿,响器头天晚上就[/color]摆[color=#000000]场,先是一阵紧锣密鼓,响器手正式亮相,接着不同的曲调轮番登场,单[/color]吹[color=#000000],对[/color]吹[color=#000000],[/color]混吹[color=#000000],合[/color]吹[color=#000000],毛主席那个时代响器手时兴[/color]吹[color=#000000]八个样板戏和红太阳颂歌,既吹出翻身农民的满肚子欢喜,又弘扬了当时的主旋律。现在富了,庄稼人心里高兴,响器手就[/color]吹[color=#000000]《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很有陈州地方特色的《老包下陈州》,响器手们[/color]百吹[color=#000000]不厌,围观的更是百听不厌,不时传出一阵阵叫好声,有叫好声推波助澜,响器手显得趾高气扬。响器声震天响的同时喝喜酒同步进行。有响器助兴,[/color]酒[color=#000000]下得分外快。直吹得喝喜酒的一步三摇心满意足地归去,主家脸上才[/color]倍[color=#000000]显光 。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到新娘家迎亲更是响器手大显身手的时候,打扮一新的响器[/color]手[color=#000000]响器上缠上了红绸绳,踌躇满志,走在迎亲的路上[/color]吹[color=#000000],路过村庄时吹得更是起劲,有故意炫耀的嫌疑,因为这会影响到日后响器手的生意,响器手是很注意社会效应的。同行是冤家,响器行当里也有这样的规矩。两班迎亲的队伍若是相逢在路上,那就意味着响器手双方免不了一场苦战,双方互不相让,充满杀机,犹如两军对垒,拉好阵势比赛吹响器,这也是小村人大开眼界的时候,双方使尽浑身解数,围观的人会用掌声给双方打分。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新郎新娘拜天地时[/color]吹[color=#000000]手的表现更是不俗,古为今用,《天仙配》名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不可少的,也有现代派的《纤夫的爱》、《大花轿》、《爱你一万年》《知心爱人》等等,当然更少不了民歌里的情歌。流行歌曲都会从响器眼里飘出来,亲朋们立定在周围,不住地鼓掌欢呼,听得如痴如醉。碰上娶亲的主家相邻,那又是响器人对台较量的时候,响器人铆足了劲吹,听得人心里舒舒服服十二分的满意,可惜有时吹响器的师傅要付出[/color]嘴[color=#000000]都肿起来的代价。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响器,给小村人周而复始的枯燥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小村,婚嫁和丧葬是人生当中的大喜和大悲,婚嫁,有了响器助兴,欢快的曲调会将人生的大喜推向极至。丧葬,请响器[/color]致哀[color=#000000],呜呜咽咽如泣似诉的哀声会熨平人们心中痛苦的皱纹。这也许就是黄土地上的响器深深扎下不朽根基的原因。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小村[/color]逢白[color=#000000]事的日子,响器功不可没,响器人把前来送别悼念的亲友吹得泪如雨下,不[/color]悲[color=#000000]也[/color]悲[color=#000000],响器声哭声混成一团,整个村落[/color]霎那间[color=#000000]笼罩在一片悲哀肃穆中。[/color]葬[color=#000000]人的日子,响器一响,泪如水[/color]淌[color=#000000],孝男孝女手执哭丧棒,排成几行,披麻戴孝,来到灵棚下,跪奠逝者。奠祭之后,便是管事(司仪)先生读祭文。读罢祭文,管事先生大喊一声“[/color]哭[color=#000000]——”,于是响器一响,悲声四放,孝男孝女边转纸边哭得死去活来。那声声响[/color]器[color=#000000]凄绝哀怨,遥远而又近在耳畔,似呜咽,似哭泣,像锯子在[/color]锯[color=#000000]拉着人们的肝,像刀子在割扎着人们的肺,像爪子在[/color]揪挠[color=#000000]着人们的心,把悲哀的氛围烘托到了极点。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旧社会的响器[/color]手属[color=#000000]“下九流”,响器[/color]手[color=#000000]行业里儿女成[/color]媒[color=#000000]都很难,按祖上遗下的规矩,响器[/color]手[color=#000000]成[/color]媒[color=#000000]只能在“下九流”里找,似乎响器人永远打上了“下九流”的烙印。响器[/color]手[color=#000000]百年后不得入祖坟,以免祖先脸上无光。陈州地周家口一带的胡瞎子是有名的响器手,他代表了旧社会响器手的命运。听村里老一辈的人说,胡瞎子命运凄苦,三岁就成了孤儿,在缺吃少穿的年月里,村里最早的鳏夫[/color]猫[color=#000000]瞎子主动收留了他,[/color]猫[color=#000000]瞎子无儿无女,吹得一手好响器。于是,在生存困难的日子,老鳏夫就领着小孤儿四处流浪,[/color]靠[color=#000000]为方圆几十里村子连连绵绵的婚丧事吹响器勉强度日,虽然没文化的他读不懂曲谱,识不得曲牌,但响器却吹得熟练自如,胡瞎子学会了吹响器,也因此成了他谋生的手段。解放后[/color]胡[color=#000000]瞎子焕发了青春,成了陈州地一名吃商品粮的响器手,彻底告别了无依无靠的日子。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如今的响器手地位今非昔比,吹响器成了受人尊重羡慕的行业,到哪里出门,不但有好酒好菜款待,走时还有不菲的辛苦费,不出门时还可以干农活,两不耽误。 [/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5][color=#000000]      和其他民间文艺一样,随着现代娱乐形式的兴起,这门古老的手艺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响器人也越来越少,但由黄土地哺育出的小村响器是一笔民族的文化遗产,它会永远扎根在小村人的心底。 [/color][/size][/align]
来源: [ur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08]响器[/ur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6-11-17 15:06:5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无可挑剔的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11 07:20 , Processed in 0.0757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