鳏 夫
小街的对过,也是一栋日式的楼房,我记得一个无儿无女的老者,其实他只有三十多岁。而我感觉他属于上世纪的人。 不修边幅的样子,拖着一个疲惫的酒精肚子,永远是睡眼惺忪的样子,苍双的眼睛也是暮色的。 他喜欢穿咖啡色的西装,一双皮鞋被油浸透的皲裂。 每当月色晴朗时,在弯路上,一个蹒跚的脚步,就是他了。 夹着黑色的皮包,提着剩余的酒瓶子;踉踉跄跄归来。 后来听说结婚了,不久就成了鳏夫。我插队的几年间断了他的消息;再后来给一个寡妇的两个孩子当了爹,后来寡妇 死了,他拉扯着两个孩子,还是每天喝的烂醉。 我想起托尔斯泰笔下的鳏夫也是风流倜傥的,而临街的大哥,这个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一辈子不比孔乙己强多少。 大学喜欢了一个女孩子,父母干扰,失恋的他,到了三十多岁,结了几次婚。 一个个女人都离他而去,只有酒伴着他......
寡 妇
插队的日子,有许多新鲜的事。 许许多多城市不知道的,都是从老乡的拉呱得知的。 比如说性和交媾。心里话:那时城里孩子傻呼呼的,真以为自己都是下雨天,父母从山里捡回来的。动荡的年代,跌宕的青春稀里糊涂就去了...... 下乡的几天,女知青与男人握手以为就会怀孕(回来用肥皂把手洗的脱皮,还是不放心),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乡村的动物多,知青点里的狗交配,猪下崽子也是一道风景。 有一天,大队的马交配穿帮了。知青点把死马买回来,知青吃了一个月的马肉,红烧的,包包子,一应俱全。 对于寡妇的事情,也司空见惯的。 吴屯有铁匠的两兄弟,城街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寡妇,他们和她相好了多年,可以说青梅竹马,从小在一个小学读书,也可以是两小无猜。 杨寡妇先前嫁给了一个渔民,出海遇到台风就无影无踪了,没有留下孩子,杨寡妇回到了娘家。 铁匠两兄弟就有了前缘。 他们是一三五和二四六分开去杨寡妇家过夜的。 哥哥是一三五,弟弟是二四六。 吴屯的杨寡妇寡居了三年,有了两个儿子,长得与铁匠哥俩一样,彪悍英俊;至于两个孩子那个是老大的,那个是老二的。外人说不清楚,杨寡妇也不清楚。 后来连孩子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也混淆了 七十年代初,在那个困苦的年代,而杨寡妇家里的生活,寡妇的日子比任何一家都富裕红火,新盖的瓦房,高起的院落,院落从来不缺鸡犬鸣叫,猪圈里几头肥猪也慵懒地晒着太阳。 至于两个孩子,后来听说那两个孩子都上了不错的大学;再后来他们和她都搬到了县城,住上了带空调和花园的房子。 两个孩子逢年过节,一个开着路虎,一个开着宝马带着老婆孩子看他们的爷爷奶奶,其乐融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