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情感小溪.爷亲有叔】(短文) [打印本页]

作者: 上下游    时间: 2017-7-23 16:09
标题: 【情感小溪.爷亲有叔】(短文)
在人与人关系中,有二种关系最为血亲,这就是父系的“爷亲有叔”与母系的“娘亲有舅”。今天在这里,我要讲的是爷亲有叔。
我是贵州省习水县土城古镇人氏,姓袁。袁姓在土城来说是第一大姓呃!自古以来,在咱土城就有袁罗二姓之说,罗姓有权,袁姓有势。而袁姓有势是说,姓袁的在土城人口中居多。
    说到袁氏就要说到一段历史,“入蜀平南、留镇守土”,这就是黔北一带袁姓始祖袁世盟平蛮开疆的故事。
    据《遵义府志》载:“宋有袁世盟(明),豫章人,官总制,理宗时,播州之唐朝坝、古滋、仁怀诸蛮夷出扰为边民患。世明方视兵江淮,魏了翁荐于朝,令领兵入蜀,(注:1235年)正月师至,五月奏凯,留世明镇其土”。
我就是袁世盟“留镇守土”的26代孙。我这房祠堂字辈为:儒、诗、之、余、允、仲、远、图、仕、新。祖籍在土城镇水狮坝王家田,祖坟就在漏风垭半山腰窝凼头。到了我爷爷这一辈,家就从王家田迁到了黄金岩,以后爷爷这一房就在黄金岩定居下来,繁衍生息,直到现在。

    在咱当地有这么一句俗语,“一辈亲二辈表、三辈四辈子认不倒”。这话说得有道理,尽管《三字经》中说“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孙”共九世(称九族),上下五服为最亲血缘关系,亦叫未出五服。可事实上四世同堂也不多见(平均寿命原因),也就是第四辈许多已经见不到祖辈老人。此外,除了遗传基因,没有朝夕相处的亲情,再加上儿大分家独立生活,少了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感情,分家也分了心,这才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再后来,家人中有人离家外出谋生,一年回去一次,更有甚者在外成家后,多年不回家,弟兄姊妹渐渐生分,特别是没有老人存在的家庭,更是如此。我就是这后者。
尽管如此,对于黄金岩老家,我还是没有忘本的。

    我的爷爷袁阴余,在我不满10岁就去世了,奶奶则去世更早,因此对他们就没有印象,没有感情。
    到我父亲这一辈,我知道有四弟兄、三姐妹。四弟兄字号为“荣、华、富、贵”,可见爷爷对父辈的寄托与厚望。但父辈四弟兄,我只知道三位,这就是我的父亲袁允贵(已故)字冠卿,我的三爷袁允荣(已故)字立仁,还有就是大伯袁允华(已故)。其次还有同一祖父的袁允政(已故)大爷和袁允全(已故)幺爷。
    因我父亲排行老二,人们都叫他袁二爷。父亲膝下育三子二女,我是幺儿。大哥、大姐、二姐、我成人后先后离开家乡,并一直在外地工作,老家就只有二哥和父亲。
三爷排行自然是三,人们都叫他袁三爷,膝下育有二男三女。三爷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参加过国军,参加过抗战,还是一名汽车兵呢!正是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正是这段历史透支了身体,晚年哮喘连气都喘不过来,在哪些年又有谁同情与帮助呢!想想当年为国家、为民族,最后落得这后果,让家人既无奈又痛心。

    对大伯,我一无所知,只知道大伯英年早逝,后来伯娘(已故)出姓魏家,生下异姓的一哥一姐。父亲在时二家人关系不错,还经常走动呢!
    对于大姑妈(已故),我只知道嫁给杨家,姑父叫杨荣祥(已故 ),土城下街铁器社工作。生有一子叫杨华应,原贵州农学院毕业,分配云南省农业厅工作,定居昆明,如今(2017年)健在,今年已经80岁高龄。
对于二姑妈(已故),姑父姓朱(已故),是四川省壁山县一织布师付。幼年二姑妈还时不时回土城,记忆最深的是每次回后家,都要给每位亲人做一双布鞋,我就曾经穿过二姑妈做的布鞋。对于二姑妈家有几个老表,我也搞不清楚,只知道有个大表姐在重庆轮胎厂工作,几十年过去了,始终没有见过面,这不能不说是遗憾。

    对于三姑妈(已故),我的感情和印象就十分深刻了。这是因三姑妈和三姑父就住在土城街上,都对我非常好,谁让我是她二哥的幺儿呢!“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嘛”!
在当时,三姑妈家家境比较好,这是因为三姑父在收入较高的铁路建设单位工作,并且参与了援外“坦赞铁路”的建设(领取双倍工资),当时就是一个正科级(铁五局机筑处五营教导员)领导呢!只可惜在一次铁路会战中因工殉职,时年才四十岁左右,这下却苦了三姑妈,虽有抚恤费,但当时有二个老表尚小。如今,三个老表,除大老表在外省工作外,二个小老表一个在赤水工作,另一个在习水工作。
   你看看就这一家子,从爷爷辈二个人,到父辈、到我辈。就我而言,也是有女、有孙的了。细算下来,几十年间,这房人已经超过一百人口,如果不是前些年计划生育限制人口的话,恐怕这家人还远远不止这些呢!

    我家在土城就是一普通人家,解放前如此,解放后一段时间也如此,可改革开放后,情况就不同了。在家乡的,每家都修有大房子,都有自家的营生活计,特别是三爷家的堂哥堂弟,更是十分了得,靠勤劳致富在土城修起了8层楼的高楼大厦。在土城,要是说到黄金岩袁仲兰、袁仲楷,没有人不知道,在这,我也为他们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在这儿,我还得提及一件事,这就是家乡的老屋,因家乡建设已经拆迁,就此没了旧时实物念想。原来公路边哪一大片柑桔林与几株高大的桂圆树,因工业占地早已荡然无存,眼见得就只有“花园”这古老建筑还存在,即现在的女红军纪念馆,见证与诉说着这一大家子的兴旺与发达,并与这家子部分后人世代为邻为伴。

(作者:承上与启下)
作者: 三叶草    时间: 2017-7-23 17:03
好大一个家族。

江西人都称老表的,贵州也一样吗?

我们浙江俗话也讲: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假不晓。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7-7-23 17:51
陈年旧事,你还记得,下一代就不同了。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