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无数山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假象中设问】全篇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21#
    发表于 2018-3-8 18:35:03 | 只看该作者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8-3-8 17:12
    177、那些文本形态的意义在于为你提供文本之上的无意义,是在你读透该文本后的一种效应,因为它将该 ...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2#
     楼主| 发表于 2018-3-8 20:09:59 | 只看该作者
          178、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我们应对日常的办法增多致使我们在应对自我时显示出游刃有余,乃至表达时不觉地带出冗余,仿佛我也成为我们方法、经验的低阶使用对象。而一旦遇到问题,我则退至方法、经验背后,显得很客观的样子,其实这更似在进行问题的程序化处理,并将之贴上社会化的一般意义的标签。有时候,我们以为这种经验是个性化的存在,当当你采集广泛案例进行对比,便会悲伤地发现:这种实质上缺乏突破性的经验,其实大多没能逃脱人群的包围,只是人群的不同侧面的描述罢了。

          注:2018.3.8

    点评

    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9 1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23#
    发表于 2018-3-9 16:11:56 | 只看该作者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8-3-8 20:09
    178、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我们应对日常的办法增多致使我们在应对自我时显示出游刃有余,乃至 ...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4#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23:54:04 | 只看该作者
          179、从思想的迂途,我们又回到生活中,回到一个人世间孤独的结果。感觉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解释性的劳作,即:为我们的存在这个事实找寻合理性,在此存在之上创出意义来。放下解释,再次回到生活中,从生命出发去温暖孤独,哪怕最终我们仍带着一身的困惑、疲惫,但不至远远绕道他方。

          注:2018.3.10

    点评

    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1 05: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25#
    发表于 2018-3-11 05:46:26 | 只看该作者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8-3-10 23:54
    179、从思想的迂途,我们又回到生活中,回到一个人世间孤独的结果。感觉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解释性的 ...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6#
     楼主| 发表于 2018-3-11 22:45:02 | 只看该作者
          180、人群中,他们推波助澜将令人厌恶的恶和平庸推向展示社会群体意义的舞台,以精明的手段上演生命的无聊。于其间,他们真有谓得到什么吗?想想挺可悲的,如果说卡拉玛的问还有自觉意识的话?那“推波助澜”的精明恐怕并没有真正的自觉,不过是基于“得到”显示一种通往世俗目的的手段罢了,不值得向往,更非解脱自我牢笼的智慧。通常,这些手段以纷繁相出现,卡拉玛人面对的那些知识即使如此,或明或暗地展示恶和平庸。可又有多少人能如卡拉玛般意识到这思想认识中的悲剧呢?

          注:2018.3.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7#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13:21:15 | 只看该作者
          181、我想象不出我不是现在这样子,而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这里的“现在”及其相关联的存在已经构成了属于我的此在,要将之与我的(想象中我的形象)分离是不可能的,这不是逻辑推理能够做到的,也不是俗世的常见。如果仔细分析、探究一下,你会发现对另一个我的设想,是要将我从所在的现实因果性现实存在中解脱出来,通过改变自我内在的精神结构,以达到内心的愉悦,抵达生命的高处。

          注:2018.3.12

    点评

    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2 13: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28#
    发表于 2018-3-12 13:46:14 | 只看该作者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8-3-12 13:21
    181、我想象不出我不是现在这样子,而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这里的“现在”及其相关联的存在已经 ...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20:48:59 | 只看该作者
          182、朝暮间,我们真的认识、理解计量朝暮的时间吗?就如我们对待身边一件实体一般,放在顺手的地方,应于一时为我们所拿起的方便。其实,我们未必认真对待时间,因为事件之于我们,只是被当作如物似的的存在,而没有考虑这种物化忽略了时间只是我们借助符号、概念等来认识世界的表达手段,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也忽略了时间表达的认识对象在自身的生灭演绎中过程的在。以为时间真的拴住了什么,帮我们拴住了什么,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时间具有拴住某件事物的功能,其实不然,正如朝暮无需时间来计量、表达一样,时间表达之于事物的不是必然存在的。时间也不在我们相信的常识中。

          注:2018.3.12

    点评

    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3 05: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30#
    发表于 2018-3-13 05:45:47 | 只看该作者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8-3-12 20:48
    182、朝暮间,我们真的认识、理解计量朝暮的时间吗?就如我们对待身边一件实体一般,放在顺手的地方 ...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10:55:35 | 只看该作者
          183、在某件事件中,当我们接受真时,是否意识到其实我们是在接受某种与我之中预设判断标准(观念、概念、认识等)的符合情况。比如,我们判断某个现象时是否意识到这个判断本身预设了“正确”的标准。这个容易理解,因为任何判断其实就是一种将认识对象与选定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然而,我们很多时候只是将这种比较朝向我之外的事物,却不易将这种标准应用到自身。这导致我们自己的行为往往游离于标准之外,潜在地,我们用所谓标准衡量、判断继而反对或支持的仅仅是他者的,并从其结果中获得于我的存在更有利一切。由此,所谓判断更像是“结果中获得于我的存在更有利一切”,而那些预设的以观念、概念、认识等形式出现的,仍属于外在的。推而广之,由事件构建显现的世界,其呈现出的一切现象,是否也带有我这个观察者的预设,使我的存在趋于更有利的显现呢?如此,我们说这预设干扰了事件对象的本来面目。

          注:2018.3.14

    点评

    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5 13: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32#
    发表于 2018-3-15 13:39:45 | 只看该作者
    无数山楼 发表于 2018-3-14 10:55
    183、在某件事件中,当我们接受真时,是否意识到其实我们是在接受某种与我之中预设判断标准(观念、 ...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22:12:09 | 只看该作者
          184、我一直都在人群中。偶然,在人群、网络或某个角落,哪怕一个人,突然会从内心产生这种感觉,亦即:我们并不是一个绝对意义的个体存在,我一直都在人群中。他们说的“我们”里面也包含着我,而我认为自身某些彰显“我是”的属性中同样暗含人群“我们”的在。如果仔细观察,无不悲哀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其所在的人群属性。不知不觉中,我们接受这事实或并不觉得事实的存在,依附于人群群体属性,为自己的平庸寻找普遍价值的在,好像在群体中自我价值就在似的。其实不然,我一直都在于自我毫无意义的人群中孤独地在,也唯有孤独为我提供呼吸的空气。

          注:2018.3.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22:37:25 | 只看该作者

          185、寄身“清晨”这个词语之舟,开始一天的航行,这是要渡向何方?或说,我们要在语言中抵达何处,能抵达何处?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隐藏困难的多。我们所说的每个词都解释性地成为下一事件的先导,为迷途的人指路,旋即变成一艘艘小舟,阻于我们的航线上,是为碍物。有时候,为了向他者阐述自己的想法,我们也许说的太多,可结果却适得其反:对方没能轻易地理解,反而可能因此被绕进语言、思维的陷阱中。语言并非一条通向他者的坦途,我们利用语言工具通往他者的过程中,语言作为工具也或浅或深地遮蔽我们言者主体。当然,你会说其间也有使用方面的原因。比如:语言主体的思考、表达不到位、对语言驾驭不熟等等主观原因,然而排除这些主体因素,从纯粹作为工具的语言自身角度看,这种情况仍然存在。这样,前面就问题来了,我们要在语言中抵达何处,究竟能抵达何处呢?基于语言作用双重性,我们说:在语言中,我们依靠语言接近表达对象,始终都在接近的过程里,我们能抵达的是语言世界的对象;而只有语言的使用中忘记语言,才能更接近对象,通过领悟,弃之词语之舟,在语言之外抵达。

          注:2018.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09:45:59 | 只看该作者
          186、那些朝向他者的语言注定是普遍规则下的大众化语言,只有那些朝向自我的语言才是脱离世俗功用后的语言。前者旨在建立群体内个体间的交流、沟通、理解,找寻彼此共同点,言者希望通过向他者解释以寻求被理解,故而在表达上抛弃具有创造性的自我语言,采取大众化的表达。后者因其朝向自我,也是朝向语言自身,语言本身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使得语言与言者结合在一起,让语言变成言者自我内在的显示,这样的语言才是自由的、有生命的语言。前者是为了抵达他者,后者是为了抵达自我。以抵达他者为目的的语言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借语言抵达自我则意味着语言本身也为构成自我的一部分,与我俱在,是我显示形式罢了。

          注:2018.3.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21:23:26 | 只看该作者
          187、想象不出经验中“我”的不在,即便是我们共同的经验构成的世界,一个脱离了主体的文本、思想等形式的经验世界。想象:我不在的一个经验世界到底有何意义?哪怕此经验世界已经以某种实在形式存在,为后来者提供捷径或迂途。而在这捷径或迂途就没有一个走进其中的“我”吗?对经验的接受过程,也是对“我”的了解、认识、接受过程。如此,可以说:我不在的经验世界是朝向我封闭的在或者纯粹想象中的。

          注:2018.3.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17:46:28 | 只看该作者
          188、我所见的是一种基于我之中积累的成见吗?每个事件里我的不同表现形式似乎贯穿着想要摆脱过去的倾向,尤其那种看上去截然不同的外在形式。可某一刻,一个人却惊讶地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这些不同里面,自始至终层层累积着世界于我这个容器的投影,它们那么难以觉察地发生着。其实,一切所见皆是成见,将虚妄拉回到眼前事实,让我们通过虚妄之相认识自己,观见我的存在。

          注:2018.3.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23:00:45 | 只看该作者
          189、一件事与个人预设判断标准(观念、概念、认识等)相符使我们判断为正确并予以相信,与一件事与个人预设判断标准不符使我们判断为错误并予以拒绝,本质上二者是一样的,即假定“我的标准”为真,以此检验对象。该方法没有考虑到这个预设的标准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对象并不在此标准范围内;又,我没能在标准与对象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无法实现标准与对象之间的充分的、有价值的比较、判断。反过来说,带着个人预想的判断并不可靠。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审视一下,就会发现,标准、判断及事件呈出的现象本质上尽皆虚无,与世界万有的空一样,一切基于“有”的判断都将在空之中失效。

          注:2018.3.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7:50:11 | 只看该作者
          190、有时,我们支持的正是那些使得“我们反对的事物”继续存在并保持下去的规则,看上去,我们对规则的遵从的是一种无关于结果的过程约束,可仔细观察,我们遵从的规则正暗暗导向使我们厌恶、反感、反对成为常态的力量。即:我们自己在支持我所反对的一切得以存在,而毫无知觉。比如:作为受众,想象狭隘的规则是为了使得规则本身也受到与我们一样的约束,仿佛有为诸众设置、打开规则,感觉被规则一词误导并导致我们曲解规则一样。规则,是使得规则的制定者得以延续其存在形态的约束力,也使得规则的受众继续保持受众角色而产生的。世界的规则即是这样,不是为我们这些受众而存在的,哪怕我们利用方法发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依然朝向世界自身的。

          注:2018.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4 10:32:02 | 只看该作者
          191、我所说的话,在“我”这个前提或标记下,变得格外有意思,降低或提升了话的分量。反过来,让“话”变成“我”的无足轻重的附属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奇特属性。即:有时语言只是语言主体的一种装饰,它可以起到修饰主体的作用,但并不能赋予主体以某种意义;反之,是语言主体“我”的所在赋予了这说出的语言以意义。所谓意义更多地反映了“我”的存在,而非语言原本的共同标识的意义指向。不得不说,这让语言变得更复杂了,同时增加了语言的理解难度。那么,我对别人的话的理解是否也带有、存在“我”的干扰呢?或变成只是“我的理解”?找到彼此之间共同的在是件多么困难的事。这是不是意味着语言中不同的“我”的植入而变得不可理解?基于此,是否为了消除语言中“我”的排斥性使得语言朝向实体化方向发展呢?刚好相反,语言中“我”带来固然有差异化造成的理解困难,但同时不正是如此而丰富、发展了语言本身吗?况且,日常语言中“我”带来的差异化的东西还不足以影响交流,那种把语言固化行为才是限制语言发展的障碍。当然,前面谈论的语言、主体、意义显然不是针对日常交流层面而言,通过一些语言现象去发现语言背后的问题,并作有益的探讨。如,日常语言的作为语言的意义之外,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属性、功能;而在作为表达工具的语言之上,那种植入其中的显然的“我”种种形态也无实性,不过是语言之相的表现形式罢了,不同的“我”的意义一起展现,而这“我”也毕竟空,并于语言之上无意义地在。

          注:2018.3.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3 08:42 , Processed in 0.1020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