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无数山楼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在假象中设问】全篇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1#
 楼主| 发表于 2019-5-5 23:16:35 | 只看该作者
      474、一个人仰望的高处,总有我们无法触及的存在,准确说是语言之外的我在世界所隐含的未对我们敞开的。尘世寄居的我们必得有此仰望的在,方使得我们的世俗世界不会显得过分逼仄,因其宽广为我们提供思之自由和我之自在。可我们时常为了生而生,从“生”的视角解读对象和这个肉身的我,却老是忘了仰望处的风景。想想,觉得很难突破“我”既在的这个事实,仿佛一个牢固的囚笼,将更高的维度锁闭,且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面临的困境,虽然偶尔直觉将一些儿零碎的信息透露,为维护“我”的存在提供神秘的预警,可我们又何曾认真底对待,又真正觉察到这些更高维度世界里自我的在,我之完整的一部分。我并不了解“我”,现实形态下,我们总做出背离“我”之为我的行为,或者说我们的行为无意间带着一种对“我”囚禁的瓦解的企图,以迫使我们隐隐感知的零碎信息背后的“在”展现。另一方面,我们又因现实的事实的平淡、熟悉,而默然处之,虽然这种“平淡、熟悉”里即有诸事项的投影或假象对世界的描述。我们总得于尘世低处之低,审视自我灵魂的幽微,为信仰高处的留出空间,也为可以安放的一切留置处所,我们的身之所在也就不会那么狭窄。

      注:201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682#
    发表于 2019-5-6 00:05:49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文章,给我学习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3#
     楼主| 发表于 2019-5-6 20:52:17 | 只看该作者
          475、小雨,微凉。总感觉这凉意不如秋凉,有什么东西隔着还没透彻。如我思中的烦忧,一些事情物理还没透。想啊!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能在多大程度上实践“我”?平常里,我们所见的无非是以“活着”的事实为前提所作反向推论的结果显示,也就是说所谓生活的意义只是对既成事实的诠释性说明,以果为因,颠倒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当然这里的顺序也只基于此在的一切,尤其是“我”而进行一种出现次序的对比,它并不是事物本质的呈露。如此,似乎此微凉的对比也不过是我对“我”未能抵达的表现吧!

          注:201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684#
    发表于 2019-5-6 21:23:42 | 只看该作者
    理顺思绪,原委才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5#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5:43:59 | 只看该作者
          476、下午,雨中登山,一路烟雾生出无数记忆的旧景,似在复习内心的藏,那些还未来得及消逝的东西给拿出,重新品尝,让你感受过去的某种经验性的存在,虽不确定能否唤起你对隐于眼前诸多现象的曾经的“我”的再认识。想要确认现场某些熟悉的在,却发现它们并不是我所希望且感受的样子;反之,我也不是这个现场环境需要我达到的样子,我只是按照心之所向来到“我在世界”,成为心之所向的结果,并打开所谓“心之所向”的内在倾向的必然。如此想时,人已到山间,游人较少,多为绕山跑步的人,他们从山雾里钻出,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自己的雾中。寺里,佛早为来者点亮青灯,一道门让你体会灯之所在,身内?身外?在与不在皆不能照亮自我的影子,除了在此全然地打开自己。

          注:2019.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6#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17:09:55 | 只看该作者
          477、我们每天关注的事项里,究竟有多少与我们有关,或说于我是必要的,那些牵扯着我的正是不断地分解着“我”的东西,一些无意义的世间假象,看上去那么真实、必然地关联着我们,仿佛不去关注“我”就会失掉什么。当你不经意间点开一段文字,这个“点开”阅读的行为、过程到底带来了什么?这个行为是支撑“我在”材料么?亦或只是一个纯粹无聊的动作,里面甚至没有溅起一丁点儿问题、疑惑,更不用说思考了。一个没有问题、疑惑的事件本身则毫无意义的,在我和事件之间浅浅的联系已经沉入到事相底部,隐没于一切显然的现象中,当我们偶尔打捞起一丝疑惑,我们则说看见了“我与事件”之间存在的关系,此事件于我是有意义的,或说事件于我的意义显现。好吧!我们也曾忽略掉原本可以使“我”更有意义的东西。这里的“关注”已含有一种选择性的角度,我们的判断即在其中,它包含着对“我”的形态的巩固,使得“我”这个假象那么自然,迷惑着我们自己。而一旦关注的对象变成我们自身,我们有意无意地加进对“意义”的关注,这是直接关注作为关注者而产生不同体验,把原来潜藏的“无意义的在”给带出——一个迷人的假象。

          注:201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7#
     楼主| 发表于 2019-5-7 21:41:20 | 只看该作者
          478、雨滴打在屋檐上、打在枝干树叶上,用“打”这个动词,潜意识里觉得雨有某种主观性的行为,要给予我们一点东西似的。心随景动,或许真打着我了,“打”不就是我内心的写照么?不过,这里是否有“故意”的成分,或我由来已久的习惯,或者我之中的认识沉淀呢?我不确定。那换个词语,比如:落、滴、敲等,这儿带着“我”熟悉的故意,亦即:我的说出里有“我”的存在以及对自我描述的故意。作如是想,雨声悄悄离开“打”的对象屋檐、枝叶等,渐渐儿变得更清晰、纯粹,作为雨本身的纯粹,飘落、栖息在夜的宁静。

          注:2019.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8#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17:05:24 | 只看该作者
          479、我到底说出了什么?能说出什么?返本寻源,我只是说出了“我在”这个事实,我能说出的也只是“我在”这个事实,而非说出的话语意指。这个事实所引起的作用超过了语言本身的功能表达,也就是说“我在”的事实已阻碍了我所有的说出,这是“我”存在的局限。从认识上看,表达者不能表达自身的在,表达者自身对表达而言,既是承载体,也是一种障碍。我不能充分、完整地表达“我”,这是我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这儿的悲哀好像是脱离感受主体的自在。

          注:201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9#
     楼主| 发表于 2019-5-8 23:00:39 | 只看该作者
          480、任何单向性信息很难构成对事件的有效肯定或否定,它无法与对象、观察者、边界条件及环境在形成一个事件系统(即:统一的整体),因为它原本便为一个事件系统中完备的信息的一部分。假如我们转换视角呢,一种视角偏差带来的差异性——事件露出的蛛丝马迹亦或显露出额外的东西,同样这种差异性的信息增量也将单向性信息所在的狭隘视界的不足、弊端给暴露,这是由居于事件视界中的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及面向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反之,显出单向性信息所在不是一个完整事件系统。当然,即便统一形式的事件系统,不过更高纬度世界投影的现象罢了。但至少可以在我们观察者所在的世界维度下,构建一个事物同在的平等意义的现场,而应注意此完整事件系统现场中,彼此之间是一种双向性的信息存在,获取和留下对称地介于观察者和对象,每次获取都是自身留下印记所起作用的反馈,而留下的印记中带着获取到的痕迹。在反复的自我判断、纠正过程中实现对对象事件的有效肯定或否定。佛陀提出的十条原则中,也表现出对单向性信息判断的反对,而“由疑而生信”则是以双向性信息传递为基础反复识别、判断、纠正的认识过程。其间,观察者、对象、边界条件及环境在形成一个事件系统,而信息在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流动、相互传递着。在此之上,判断则显得理性而平静。

          注:201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0#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7:21:32 | 只看该作者
          481、阳光下,每一片新叶都是一种语言,泛着透亮的光线,它们诉着各自的尘事,只是那么轻,以致你感觉不到“尘”之重。清新这个词为它们不同的语言表达着,我试图通往这些语言,可又觉得难以抵近,它们只是遵循着与阳光、风雨俱在的自然说着自个的尘事,而非特别地朝向我这个感受它们语言清新的看客。其实,我说“每一片新叶都是一种语言”也像是把看客的角色悄悄放至一片片新叶语言的现场,或者从新叶特征里发现语言的现场感。如此,“听”、“阅读”才会成为我的行为。当然,你说阳光、风、江水等事物在说着什么也可,或它们本身就是一种面向自然、面向世界的语言。

          注:201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1#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18:09:55 | 只看该作者
          482、我想我真的听见了,听见音乐和噪音,以及声音形态的所有。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听,努力地。通过声音确定着自我,确定着人群中彼此能由声音联系在一起的。我想知道此世界声音倾斜的方向,亦即此世界内在的趋势,不管是能听见的声音,还是不能听见的声音。在“听见”之上区分能否听见,感受自己与世界同在,作为世界的一部分相互听见对方,听见命运之石滚动的声响,为此而“听见”。在此尘世,我们为彼此“听见”对方而存在,一切声音形态之下是我们的在。

          注:201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2#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7:22:07 | 只看该作者
          483、落了几天的雨,感到一阵寒意,不知为什么。读至《普门品》里的应身说法,不免为这不得悟的寒意难过。经文里的纯粹有多少流进我之中?在现实的复杂性里面,我在想,此刻我的存在是否在你诸身应现的场景里?我是否就是某个应现身的对象?黄昏时隐时现的光点镶嵌于无明的寒意。

          484、卡拉玛人的网能滤净我思的烦恼么?卡拉玛人的网为我们滤出潮起潮落的漂沫浮渣,如网底事相,尽管或非所愿,但这些繁相之沉却紧紧拽着我。是啊!佛陀给卡拉玛人指示的原则即如一张网,将问题表面的浮尘幻象滤去,且将所谓“问题”这个事物的假象也给滤掉,同时也把“原则”的网本身也随事相滤净,无惑的卡拉玛人在原则的网外,无惑也无网。我惑即是我网,借于佛的十条,我的网才能在更高阶形式下滤净自身。

          485、观于内心的自在,自是通往彼世界之路。面向自我的敞亮又岂是痴人能知的?菜根何味?只有一个人走过内心坎坷之途后方能体会,每一声名号里都有万般滋味啊!

          注:2019.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3#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17:2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数山楼 于 2019-5-11 15:41 编辑

          486、在对语言事实的判断过程中,构成语言事实的词语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似乎每个词语都带着丝丝狡黠,在“我”面前示显某种主观形式的存在。看,词语的面孔之下是一道道幽闭的门,对我处处设防,仿佛不愿让我了解词意的隐蔽,如是现实令人悲伤。以致我说我熟知这些词语其实更像是一种一厢情愿无遮的自我坦陈,单向度敞开自己罢了。当然,也许你会说,这朝向词语本身的追问是在追问我在的同时实践自我,因为一个人对语言本质性的追问,是将问题引向对世界本身的追问,由是而将深陷其中的“我”给拉出来。

          注:2019.5.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4#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23:38:26 | 只看该作者
          487、你眼中确然的东西正成为“确然”形式下的障碍,阻止你去再认识那些“确然”之物,因为“确然”的事实已经将你的思束缚,牢牢地把这“确然”的事实当作对象的存在。如是,这些“确然”轻易地越过判断的门槛,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同一事物的截然不同的“确然”则露出破绽,于是判断再次回到对象表面,回到对对象表面的假象上。在我们抵达对象的过程中,没有可以忽略的步骤,哪怕是一次重复,也不能将“重复”视作不需要过程的对对象的事实复制。

          注:2019.5.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5#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17:08:44 | 只看该作者
          488、当我随意写下关于天气的片段,里面是否含有一些隐喻,以我不明确的方式嵌入到句子或说这句子结构形式中。我只是将眼前景物对应的“我”给写下来,并未想到“写下来”意味着什么,遵循于一切本然的在,仿佛句子形式的片段不过是远去的某件事物,又不经意地回到手中,然后展示来去间隐藏的东西。

          注:2019.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6#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22:07:17 | 只看该作者
          489、我们能记起的事相为疑问构筑具体的形象,似乎记忆才是惑的基础,哪怕看上去是由面前诸多现象引起我思,但想想如果没有作为对比的记忆材料,我们如何由差异性的在引出思考呢?惑只是思之外在表现形式罢了。我们总是惑于参照记忆与对象之间的对比性差异,更确切说是在心中原本确定的“我”与每个当下对象里含藏的模糊的“我”之间的差异。我们感到困惑的一切源自对“我”这个不断演变事件的确定,而我之中“我”的记忆性的既在更作为此事件中的组成部分参与其中,那么形象、真实地存在于事件的我之中。

          注:2019.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7#
     楼主| 发表于 2019-5-11 23:0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数山楼 于 2019-5-11 23:09 编辑

          490、泡沫,用来形容如幻的事相时,把生住灭的过程形象地演绎。每天,我们就在声音、图像及一切感知的“在”里挣扎,看上去,泡沫多么真实,将世间幻象丰富地展现。任凭泡沫淹没幻想的头,甚至来不及想起卡拉玛人的幸运原则,或说是把习以为常当作真,而沉溺于其中。看泡沫缤纷似幻的情景、现象,习惯性地陷进假象的视界内,以妄为真。想想,我们接触到的以为有用的种种信息,太多“无关”之相,成为我在的虚幻背景,徒将一个人在路上的时间耗费,而不是朝向终点的有效行走。我们一面努力摆脱生命的无聊,一面又不自觉地用有“意义”的方式追逐无聊,且终日枕眠于这些现实的虚无中。泡沫,你眼中的存在,正一个个破灭,泡沫的“破灭”为我们提供生命意义的出口,这才是泡沫本身的意义。

          注:2019.5.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8#
     楼主| 发表于 2019-5-12 14:54:20 | 只看该作者
          491、我想努力记起什么,从四周的平常里,波澜不惊修饰着院中所有花草树木,以及鸟鸣溅不起的声色。在属于个体的世界局部,事物彼此都有一段段狭义的惊慌,当“我”遮住了世界的广大,每处微不足道的情节皆放大成大事件,继而将“我”的逼仄凸显。我总记不住一劫过后那些曾经的欢笑、悲伤、苦恼及轮回的不幸,也记不起那些投入你眼睛中的往事。每个平常的在皆为体内寂静的回响,拂去我身旁的声色飘尘。

          注:2019.5.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22-7-21 11:48
  • 签到天数: 22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699#
    发表于 2019-5-13 07:55:45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精心专研佛学甚是辛苦,致敬、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23:01:18 | 只看该作者
          492、想到虚度,心里隐隐感到一阵不安,觉得“我”的痕迹正被虚无悄无声息地擦拭、抹除,当然这种感觉额外地赋予了“虚无”以主体意识,或者说是将“我”的意识放在对象化的位置上去,在世界背景下,对象的“我”消失于我思的裂缝——词语陷阱中,“我”的形象很快为世界的广度所淹没。我不愿看见我的虚度,但我似乎、至少得从现实的在获知我于虚无感受到的孤独。

          注:2019.5.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4-11-23 08:54 , Processed in 0.0949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