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也看鲁迅也看胡适》(读书随笔)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2-7 09:25
  • 签到天数: 307 天

    [LV.8]以坛为家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5:4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本帖最后由 不老神爸 于 2017-8-30 15:54 编辑


    《也看鲁迅也看胡适》(读书随笔)




        合上封页,再打开,忍不住,轻轻抚过。
        鲁迅与胡适,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两颗巨星,如此靠近的出现在一本书中。
        他们好像唇齿相依着,虽然身前相互间有许多的不屑与无奈,虽然现实生活中有那么多的主客观意向相左,但当时代跨过新纪元时,我们回头看看,一切已成历史。
        只有他们的文字,堆积得如两座山,静靜地耸立在人世的道路边,成不朽状。近百年来,任人观望与判断,并且必然将延续下去。
        感谢作家姜异新写下的《一代文宗 刹那锦云》一一也是鲁迅,也是胡适。姜异新,北京鲁迅博物研究馆员,女 ,文学博士。
        在这不足250页的作品中,让人见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和与众不同的批评。让我知晓鲁迅在文化之路上的艰苦,反反复复受着各种势力的压迫。让我看到胡适,早年怎样在美国的求学,初步形成文学革命的思想,以及之后在学术界与政界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独特魅力。
        既然放在了一起,我们就可以认真地找一找他们的相同处和不同的地方。
                              一、文化史上影响几乎同等
        在文化史上,鲁迅先生是以其丰富的作品而立身的,其著作的光芒铺天盖地。而胡适则是以理论称道的,首先举起了以倡导白话文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旗帜。
        他们中一个在前方舞文学革命大旗,抛着骇世惊闻的《文学改良刍议》,其八条主张,为新文学发展指明方向,引领了文化运动发展。另一位则从白话小说入手,涉及散文、诗歌、杂文等众多文学形式,以作品来佐证了理论的先验与可行。正是如此,两人早年在当时的《新青年》上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不宜乐乎的。纵观两人的表现,可以说,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留给后人的文献中,价值巨大并各有千秋,令人瞻仰。
        更难能可贵的是,对鲁迅的作品,作者从历史的角度给以分析与解读,与生活中的鲁迅予以了文字的重合,告诉了我们鲁迅先生在当时环境重压中思想、生活上遭受的种种磨难,和逐步成长起来的建立在抗争基础上的反封建反殖民精神,反映出了鲁迅思想和行动的更真实的一面。
        也感谢作者,让人们能知道胡适在建树文化理论之外,同样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创作。让我们知道,他的文学创作之路中也有可圈点之处,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化为歌声,一直流传至今。“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出自他的白话诗《希望》。“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出自他的白话诗《梦与诗》。至于六言自嘲小诗,1936年的他已写得得心应手:“略有几茎白发,心情已近中年。做了过河小卒,只许拼命向前”,这是他任驻美大使,向罗斯福呈送国书后,写在自己相片背后的文字。

        二、借道文化的终极意愿不同。
        鲁迅与胡适的分道,最先表显在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上 ,鲁迅先生始终站于青年的一边,热忱地关心拥护着进步的文化革命。而胡适先生则不同,对五四运动进行了指责,认为是过激行动,扰乱了由他发生的新文化运动的节奏与方向。胡适先生一生以方式方法为重,他认为,整个封建社会是建在封建文化之上,新文化运动可以一点点的抛弃封建文化,改造封建的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乃止最后对整个社会民主进步产生决定性作用。
        书中着重讲述了鲁迅先生思想形成的过程,细仔刻划出其思想一度迷茫与觉醒,全身心地投入文学创作,把文字作为自己的仅有武器,死死贴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那种至死不渝的精神会让读者掩卷深思。
        他早年留日八年,接受民主思想,弃医从文。回国后做过生化教员、初级师范校长和教育部职员,后又在北京各大名校授课和演讲。
        在艰难环境中,特别是对辛亥革命的经历和反思是他宝贵的精神资源。正是因为幻想过,高兴过,才能深味革命其实是痛苦的。鲁迅有时是痛苦的,有时也是容易兴奋的,他太高兴和太愤懑时就喝酒,常常一人饮酒 ,整晚失眠。而迫于当局的压制,北平、厦门、广卅、上海等地游住是他颠波生活的写照。
        鲁迅的思想起萌源于日本,他对日本有极厚重的感情,也与众多日本朋友在情感上有深交,他对国民中的劣根性痛恨无比,号召国人学习日本的先进。但即使如此,一涉及民族根本利益时,他义无返故地站在祖国的一面,立场极度鲜明。
        姜异新告诉我们,鲁迅是至死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开始翻译《死魂灵》;在最后一个生日的前20天,写下《死》一一公开的遗嘱;前5天,写下了《女吊》一一首次将文学才情挥洒给了复仇女鬼的凄美。去世前两天,继续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午夜时分,许广平催促他休息,他靠在躺椅上说,“我再抽一支烟,你先睡吧。”
        他在床上说的最后一句话竟是:“我的病究竟怎么样了!”由此可见其对自己病之不切,心之旁系的是中国的现状与命运,中国之病,才是他关心至自己生命的完结之时。
        书中对胡适先生的描述许多地方是发生在美国。从学生时代到其以后从政,美国是他绕不过的一个结。在美国的26年的断断续续的岁月里,他接受了最具文明的教育,虽然只是农业方面。同时也接触与接受西方的宗教 ,受洗礼成为教徒。他亦感到美国的美好,民主制度的完善,是一片自由的蓝天。于是在的文化运动的理论中,给予了充分肯定。他的思想带着浓厚的文艺复兴情结。如果说鲁迅的新文化运动是激烈的,彻底的,大无畏的,不可回头的。那么胡适的新文化运动好似是被逼上梁山的,到后来就只能是宽容的,潜移默化的,易被招安的,是天真幻想大于残酷现实的。
        于是胡适便打出了文学远离政治的旗子,这没有错;于是胡适面对国难,为求所谓可贵的和平,公开表示支持《唐沽协定》,这就不可取了,恐也是鲁迅与他裂痕加深的终极原因;以至后来他还担任了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国民政府的驻美国大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要职,这就与原口号相左了,与政治密切相关了,胡适从五四运动后,逐加快了自己在融入政权建设的步伐,过起了优越的权贵之生话,也寄希望于当时政府的自身改良,由此一直到最后落脚台湾。因为与政府如此贴近,也就多了自已人生的许多无奈与阴霾。想必这一点,他自已也是知晓着。
        正如书中所述,1955年,张爱玲在美国拜访了胡适,之后胡适回访了崇拜他的后辈张爱玲,当时的一段描写令人心酸:“大门开启,胡适在台阶上站了会儿。隆冬的纽约,天寒地冻,呼啸的北风隔着条街从赫贞江上强劲地吹过来。胡适望着街口显露的灰蒙蒙的河面,忽然想起少年时代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时,也是这么孤独地望着赫贞江,写下了白话尝试诗《蝴蝶》。他不由得看怔住了,那时候他尽管寂寞,但与同窗好友互相切磋文学革命的热情是多么高涨啊,而今暮年已至,为之捍为一生的某些东西,却是如此脆弱”。
        此刻,他的心情应是灰茫与沉重的。
        十三年后,当事人张爱玲也在回忆中写到了那天的情景:“他围巾裹得严严的,脖子缩在半旧的黑大衣里,厚实的肩背,头相当大,整个凝成一座古铜半身像。……我也跟着向河上望过去微笑着,可是仿佛有一阵悲风,隔着十万八千里从时代的深处吹出来,吹得眼晴都睜不开。”
        这真是一个凄凉场景。文化巨人的孤独感尤然而起。

        三、情感世界里的先同后异。
        鲁迅与胡适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旧式文人。两位在思想上逐步顺应时代洪流的进步,但在个人生活中却依然固守着古老的世俗。于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的是,发生在他们婚姻外的众多爱情故事。
        鲁迅的婚姻是包办的。那个与他成婚的女子叫朱安,不识字,小脚。其时他尚在日本,奉母命回国成婚。新婚之夜,鲁先生独自入眠,泪湿枕巾。婚后第四天,即与二弟周作人返回东京,继续作文艺研究。
        胡适的婚姻也是包办的,在去美国留学之前,家中就为他确定了一桩婚约,1917年他从留学7年的美国回家,奉母命与从未谋面的小脚女子江冬秀成婚。
        由此,两位文化巨人的婚姻出现了千姿百态的不同。
        鲁迅先生的婚姻在一直空白中延续着,为的是朱安的立足与生话。其本人的感情世界丰富多彩,受多位有识女性的青睐,最后在他最困惑最低迷的时候,出现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许广平。姜异新是这样向我们述说的:
        曾经参加过五四运动的许广平以一个“受教的小学生”的身份在1925年3月11日向可敬爱的鲁迅先生发出了第一封信,在信中,她大胆地谈论政潮,倾吐苦闷,而鲁迅当即回复,敬称对方“广平兄”,一场骇俗之恋从此开始。……七年后他们将情书精心重抄出版,《两地书》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爱情文本的经典绝唱。
        1927年,许广平在广卅被聘为鲁迅的私人助理,为他的公开演讲做翻译,两人移居白云楼26号2楼。同年10月两人迁居上海。近十年的上海生活,许广平与鲁迅同舟共济,一直到鲁迅生命的最后一刻。
        胡适先生的感情生活更是离奇惊艳,有众多故事,但与韦莲司的情感记录最令人唏嘘。1910年9月,19岁的胡适被包送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在绮色佳这个风光旖旎小镇,与美国女子韦莲司互生情愫。怎无奈中国人的婚姻那时大多由父母定的。于是便生发出许多的遗憾。姜异新如是写道:
        胡适与韦莲司的友谊维系了一生。五十年通信不断。他们对彼此书写的需要远远超过了对彼此其他方面的所有需要。以至于从感情上讲如果胡适忘记倚色佳,忘记韦莲司,就是忘记整个美国。而美国在胡适心中,是那么完美,早已成为他为中国谋出路的唯一模式。
        胡适与苇莲司无数次在美国重逢,又无数次挥手作别,双方几次因为时代的动荡而数年没通音讯。但只要再次相遇就会真诚相见。时光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消逝在两人之间,韦莲司不乏追求者,但没有人能真正进入她内心,以至于终身未婚。
        1962年2月24日,71岁的胡适心脏病突发猝死。
        1971年2月1日,86岁的韦莲司离开人世。
        他们一个长眠于中国台湾,一个长眠于加勒比海的巴贝多。两个相距遥远的海岛,成为他们相互间最终的遥远牵挂。
        文章落尾时,便忽觉得尚有感慨未能全发,故作小诗一首断后。





        无题

        闲来乘云江波上,
        远处略有人家。
        古都城外远临安,
        如今不见桑麻,
        也没有炊烟晚霞。

        风已停,
        云已尽,
        扶栏人已天涯。
        远方飞来未名鸟,
        欲找礁石棲下。
        天各远,
        琴音渺,
        悠自斜梦再高挂,
        江水日夜拍打过,
        有一两只旧船如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17-8-30 16:47:32 | 只看该作者
    读罢,有一丝重感不去,发不出。推荐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7-8-30 17:20:59 | 只看该作者
    胡适真君子,鲁迅真斗士,都是伟大思想家,现在可还有这样的人物?!当找来书一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20 06:01
  • 签到天数: 126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地板
    发表于 2017-8-31 09:39:52 | 只看该作者
    可歌可泣,可赞可叹,更多的是敬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4 04:05
  • 签到天数: 16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5#
    发表于 2017-8-31 10:24:48 | 只看该作者
    折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9-24 16:42
  • 签到天数: 71 天

    [LV.6]常住居民II

    6#
    发表于 2017-8-31 21:44:03 | 只看该作者
    两颗巨星,有很多相同却又有着不同。永远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2-7 09:25
  • 签到天数: 307 天

    [LV.8]以坛为家I

    7#
     楼主| 发表于 2017-9-1 09:55:12 | 只看该作者
    一方 发表于 2017-8-30 16:47
    读罢,有一丝重感不去,发不出。推荐阅读。

    谢谢阅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2-7 09:25
  • 签到天数: 307 天

    [LV.8]以坛为家I

    8#
     楼主| 发表于 2017-9-1 09:55:50 | 只看该作者
    雨的声音 发表于 2017-8-30 17:20
    胡适真君子,鲁迅真斗士,都是伟大思想家,现在可还有这样的人物?!当找来书一读。问好!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2-7 09:25
  • 签到天数: 307 天

    [LV.8]以坛为家I

    9#
     楼主| 发表于 2017-9-1 09:56:19 | 只看该作者
    老党 发表于 2017-8-31 09:39
    可歌可泣,可赞可叹,更多的是敬仰。

    是很敬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2-7 09:25
  • 签到天数: 307 天

    [LV.8]以坛为家I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9-1 09:57: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光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12-7 09:25
  • 签到天数: 307 天

    [LV.8]以坛为家I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9-1 09:57:51 | 只看该作者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7-8-31 21:44
    两颗巨星,有很多相同却又有着不同。永远怀念。

    巨星不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3-19 19:22
  • 签到天数: 49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2#
    发表于 2017-9-1 16:29:09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在太高大枝叶繁茂的树下,除了享受阴凉与享受,还有挥不去的那一丝重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7-9-1 16:46:58 | 只看该作者
    怀念文坛巨匠,他们留下的文化与精神,需要后来人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2-21 23:16 , Processed in 0.0924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